内容简介
《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新闻摄影》是一本立足全媒体时代背景、基于新闻专业主义立场、探讨新闻摄影概念和操作实践的新闻摄影教程。
全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有着更为鲜明的视觉化发展趋势,影像传播在其中日渐活跃。新闻摄影的实证功能、情感激发功能和审美功能日渐为媒体所重视。与旧传媒框架里的新闻摄影相比,全媒体时代的新闻摄影有了新的飞越。
《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新闻摄影》在这个前提下,提炼摄影学、新闻学和传播学的基本知识点,并将之联结起来,以建构新闻摄影的专业话语。整个教材分成新闻摄影基本概念、摄影记者的业务、图片编辑的业务以及新媒体发展趋势四个模块,每一模块又分成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适宜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展开学习。
《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新闻摄影》的优势还在于,精炼传统媒体的新闻摄影经验,并将其与新媒体紧密结合。全书完全基于数字摄影系统展开论述,在新闻摄影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强调与数字平台的对接。
本教材既适用于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广告学、摄影等专业的学生、教师,也适用于相关职业人士。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理解新闻摄影
第一节 新闻摄影的发展
第二节 新闻摄影的精神
第三节 说谎的新闻照片
第二章 新闻摄影的语言
第一节 从眼睛到照相机
第二节 黑匣子的秘密
第三节 操控照相机
第四节 照相机的眼睛
第五节 寻找光线
第六节 取景框里的世界
第三章 摄影记者的职业素养
第一节 摄影记者的职业定位
第二节 摄影记者的新闻敏感
第三节 摄影记者的采访
第四节 摄影记者与新闻现场
第五节 摄影记者与被摄对象
第六节 摄影记者的文字写作
第七节 摄影记者的伦理道德
第四章 拍摄任务
第一节 编辑部的故事
第二节 灾难与突发新闻
第三节 非突发新闻
第四节 特写新闻
第五节 人物肖像
第六节 创意摄影
第七节 图片故事
第五章 图片编辑的职业素养
第一节 为什么需要图片编辑
第二节 图片编辑如何读图
第三节 图片编辑的沟通能力
第四节 图片编辑工作中的伦理与法规
第六章 图片编辑的工作
第一节 为不同媒体编辑图片
第二节 图片选题的策划
第三节 图片的获得与选择
第四节 图片的剪裁
第五节 图片的版面处理
第七章 数字时代的新闻摄影工作
第一节 新闻摄影的新版图
第二节 数字时代新闻摄影的真实危机
第三节 摄影记者的数字化生存
第四节 数字时代的图片编辑
参考文献
教材使用指南
精彩书摘
2.共同拥有著作权
我国曾出现过一起双方共享同一照片著作权的案例:两位摄影师共同拍摄了近百张中国当代名人肖像。在出影集时,为署名问题发生纠纷,在审理此案时,有人认为“谁按下快门,谁就是这幅作品的著作权人”,也有人持不同观点,他们的依据是:“整个拍摄构思,对被摄对象的品格、素质、神采、特征的理解和把握,拍摄角度、用光、暗房、技术等,都是完成一幅作品不可少的环节,如果两个人事先有约定,又共同研究过拍摄构思,就应该认定是双方的合作。”①结果,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照片为“二人合作”,他们共同享有著作权。
此外,近年来随着媒体中使用的视觉元素逐渐朝多元化发展,出现了一些作品虽然看似是一张摄影作品,但实际是摄影师按照美术指导、版面设计师的要求去完成的拍摄任务。摄影师所做的只是将一张草图具体地变成照片而已。在这种情况下,摄影师对照片著作权的拥有受到了美术指导等其他合作者的挑战,也可以将之视为合作者共同拥有著作权的作品。
3.著作权的转让和授权
作品著作权的转让和授权种类名目繁多,而不同形式的转让和授权,价格是不一样的,在照片交易中,传播者应该清楚自己购买的是什么使用权,拥有什么权益。
美国摄影师彼得·坎佩斯与《时代周刊》的著作权纠纷就为图片编辑敲响了警钟。1985年,《时代周刊》将一张仅购买了报道使用权的照片用到为刊物所做的广告之中,摄影师彼得·坎佩斯随即控告《时代周刊》侵权。尽管《时代周刊》辩护说“杂志有权将在本刊上发表过的照片用来为本刊做宣传”,但它还是付给坎佩斯高出正常价格10倍的金钱,庭外私了了这起著作权纠纷。没想到事隔一个月后,《时代周刊》又因疏忽将坎佩斯的另一幅摄影作品用于该刊的电视广告。
……
前言/序言
这本教材写得相当艰难,当我试图梳理自己从事教学工作十多年来的经验时,却遇到了一些困难。
困难之一来自影像数字化带来的摄影媒介形态的变化。无论是生产还是传播,今日的摄影都与往日完全不同。技术的专业壁垒已经不复存在,摄影为人人所用,一张照片在不到一秒钟的时间内,就可以从指尖进入传播渠道。这给摄影专职从业人员带来了巨大压力,随着这一媒介日益民主,职业摄影工作者该立足何方?
困难之二来自数字化技术带来了信息传播格局的变化。纸质媒体迅速成为旧世界的产物,信息在新媒体平台上快速流动,它们是个人的、移动的、小圈子的,这种人人之间信息传播的生动和活跃,将拘谨严肃的大众传播抛在一边。不断传来一些来自平面媒体的坏消息,如裁员以及财政困难等。新闻机构面临生存危机,整个新闻业似乎前途渺茫。
以上两个方面也让新闻摄影教育面临着压力和挑战,当下的新闻学院应该培养怎样的人才,该给学生怎样的知识?
这些危机逼迫我们重新审视新闻的内核:它和一般的信息有何不同?与社交平台上某位用户的140个字的言谈有何本质的区别?众所周知,新闻事实应该理性、客观和公正。记者的采访写作,既要探入事实内部,又要有抽离事实保持距离的冷静态度。因此,尽管互联网上充斥多种声音,后现代语境中并无权威,记者也不再是“无冕之王”,但记者秉承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负责任报道,带来的是信息爆炸语境下一份相对可靠的文本,能帮助受众去探寻事实的意义乃至真相,他们的存在仍然不可替代。
因此,在本书中,我试图捕捉新闻业内不变的精神内核,而不是徒劳地去追逐新技术带来的变化。这样去做,更是因为新闻摄影一直在整个新闻事业中被边缘化,新闻摄影往往被用作愉悦和刺激感官的工具,而并非平实地叙事和启发眼球去观察。这使得我们更需要让新闻摄影回归新闻,并在摄影与新闻之间架设桥梁。
对于新闻摄影从业者来说,他们当然需要拥抱新技术——这本书也是在这个平台上展开写作的,所有的知识点都在新媒体环境中重新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但新一代摄影记者更迫切需要掌握一些探寻事实的工具和方法,摄影记者和记者的区别在于他们是用照相机书写,那么,相机的书写语法何在?如何能够让瞬间的照片更为准确?又该怎样将多张照片整合成文章?图片编辑工作对新闻报道有着怎样的重要作用?这本教材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谈论这些问题,提供专业的工作思路。
教育的责任重大,写一本教材的压力一直令我如履薄冰,即使全书落笔,仍感到忐忑。在此,恳请各位使用本教材的老师、学生和从业人员对书中的错误予以指正,我愿以开放的心态接纳来自各界的意见。
凝固时光的眼睛:影像的力量与新闻的深度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信息如潮水般涌来,我们如何穿透纷繁的表象,抵达事件的本质?当文字的描绘达到极限,我们又该如何借助视觉的语言,传递真相,引发思考?《凝固时光的眼睛:影像的力量与新闻的深度》并非仅仅是一本关于新闻摄影的书籍,它是一次深入探索视觉叙事在现代新闻传播中扮演角色的旅程,一次对摄影师内心世界与时代脉搏的细腻描摹,一次对照片背后故事与责任的深度追问。 本书旨在为读者呈现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超越单纯的技术技巧,深入挖掘新闻摄影作为一种独特的认知工具、一种强有力的社会表达方式,以及一种承载历史记忆的媒介所蕴含的无限潜能。我们相信,一张优秀的新闻照片,不仅是光影的巧妙组合,更是思想的凝结、情感的碰撞,以及对现实世界深刻洞察的体现。 第一章:重塑视听:全媒体浪潮下的新闻影像新生态 在本章中,我们将首先审视当今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宏大图景。博客、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直播……新的传播渠道层出不穷,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被前所未有地放大。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闻摄影的角色和形态发生了怎样的演变?它如何与其他媒介形态协同作用,又如何保持其独特的价值和影响力?我们将探讨高清视频、VR/AR技术、无人机摄影等新兴技术对新闻影像生产带来的变革,以及它们如何为新闻报道开辟新的维度。同时,我们也将审视在信息碎片化、娱乐至死的语境下,新闻摄影如何坚守其专业性和严肃性,如何在海量影像中脱颖而出,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并引导其进行深度思考。本章将通过大量案例分析,展现那些在全媒体时代成功运用影像力量,构建起丰富而有深度的传播内容的优秀新闻作品,并引导读者思考,作为一名新闻影像的生产者,我们应该如何适应并引领这一新的生态。 第二章:超越快门:新闻摄影的叙事美学与伦理边界 一张优秀的新闻照片,绝不仅仅是记录,更是讲述。本章将深入剖析新闻摄影的叙事美学,探讨摄影师如何运用构图、光影、色彩、角度等视觉元素,构建起引人入胜的故事。我们将学习如何从海量的素材中提炼出最能触动人心的瞬间,如何通过精心设计的画面语言,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寓意。从经典的新闻摄影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摄影师如何以其独特的视角,捕捉到历史的洪流中的微小却意义非凡的瞬间,如何以一幅画面唤醒公众的良知,引发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然而,影像的力量也伴随着巨大的责任。伦理问题始终是新闻摄影绕不开的话题。本章将重点关注新闻摄影中的伦理挑战,包括隐私权、肖像权、信息真实性、避免过度煽情或扭曲事实等。我们将探讨在追求视觉冲击力与尊重个体尊严之间如何取得平衡,以及如何在复杂的情境下做出艰难的伦理抉择。通过对一系列具有争议性的新闻摄影事件的深入分析,我们将反思摄影师的职业道德,以及媒体在发布影像作品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我们也将讨论“摆拍”与“抓拍”的界限,以及在数字时代,对影像真实性的辨别和维护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第三章:历史的定格:时代变迁中的新闻影像印记 新闻摄影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历史的塑造者。在本章中,我们将回顾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闻摄影作品,它们不仅记录了重大的历史事件,更深刻地影响了公众对事件的认知,甚至改变了历史的进程。从战争的残酷,到和平的曙光;从政治的动荡,到社会的进步;从个人的悲欢,到集体的记忆,新闻摄影以其直观而震撼的力量,将这些瞬间凝固,成为永恒的记录。 我们将深入分析这些经典作品的创作背景、拍摄过程以及它们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我们会探讨摄影师如何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环境下,捕捉到决定性的瞬间;我们会研究这些影像如何激发公众的情感共鸣,如何推动社会改革,甚至如何在国际关系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新闻摄影作品的梳理,我们将体会到影像力量的跨时空穿透力,以及它在塑造集体记忆和民族情感方面的重要作用。本章将不仅仅是对历史的追溯,更是对新闻摄影作为一种历史文献的价值的肯定,以及对当下新闻摄影工作者如何在新时代创造具有历史意义的作品的启发。 第四章:视角的重塑:多元化的叙事与受众的参与 在全媒体时代,新闻的传播不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多方参与、互动共生的过程。本章将探讨多元化的新闻叙事如何通过影像得以呈现,以及受众在新闻传播中的角色转变。我们不再满足于被动接受,而是更倾向于主动探索、深度参与。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普通人也能成为影像的生产者和传播者,这为新闻报道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但也带来了信息过载和虚假信息传播的挑战。 我们将研究如何通过更具创意和个性化的影像表达,吸引不同受众的注意力。我们也将探讨如何利用互动式摄影、数据可视化、延时摄影、全景照片等多种形式,丰富新闻报道的内容和呈现方式。同时,我们将关注如何引导受众从被动的观看者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如何鼓励公众分享、讨论和二次创作,从而构建更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传播生态。本章将引导读者思考,在技术革新和受众需求不断变化的当下,新闻摄影如何拥抱多元,如何与受众建立更深层次的连接,如何成为连接事实与情感、个体与社会的桥梁。 第五章:未竟的旅程:新闻摄影的未来展望与挑战 我们正站在一个时代的变革前沿,新闻摄影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也伴随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本章中,我们将展望新闻摄影的未来发展趋势。人工智能在影像处理和内容生产中的应用,将为新闻摄影带来怎样的机遇与风险?深度伪造(Deepfake)等技术的发展,又将如何威胁到新闻影像的真实性?在快速变化的媒介环境中,新闻摄影师如何持续学习和适应,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媒介素养? 我们将探讨在技术浪潮的冲击下,新闻摄影师的身份和角色将如何演变。是成为技术赋能的影像创作者,还是更加专注于故事的挖掘和真相的揭示?我们将讨论新闻摄影在构建公众信任、维护信息真实性、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以及如何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让有价值的影像脱颖而出,触达人心。本章将以一种开放的姿态,探讨新闻摄影的无限潜力,以及我们作为新闻影像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应该如何拥抱变化,迎接挑战,用我们的“眼睛”,继续凝固时光,照亮真相,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影像传奇。 《凝固时光的眼睛:影像的力量与新闻的深度》是一次关于看见、关于讲述、关于责任的深度对话。它邀请您一同走进新闻摄影的世界,去感受影像的温度,去理解技术的温度,去体味时代的温度,去发现那些被快门瞬间凝固的、最真实、最深刻、最动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