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心理学基础(第2版)/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规划教材》编写仍然坚持“三基、五性、三特定”的基本要求,教材内容立足于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学需要。注重教材的系统性、完整性,从不同角度、不同深度处理教材内容的交叉重合部分。全套教材提倡整体优化,并尽量编写配套教材和制作实用的配套光盘。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心理现象
一、心理现象的含义
二、心理现象的结构
第二节 心理的实质
一、心理与脑
二、心理与客观现实
三、心理与主观状态
第三节 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一、心理学的性质
二、心理学的任务
三、心理学的分支
第四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二、心理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三、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环节
第五节 现代心理学的发展
一、现代心理学的起源
二、心理学的流派和主要观点
第二章 心理的生物基础和社会基础
第一节 脑的进化
一、神经系统的发生
二、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
三、低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
四、高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
第二节 神经元和神经系统
一、神经元
二、神经系统
第三节 大脑皮质及其功能
一、大脑皮质感觉区及其功能
二、大脑皮质运动区及其功能
三、大脑皮质语言区及其功能
四、大脑两半球单侧化优势
第四节 脑功能学说
一、定位说
二、整体说
三、功能系统说
四、模块说
第五节 心理的社会基础
一、环境对人的心理的影响
二、团体中的人际关系
三、个体的社会化
第三章 意识
第一节 意识的概述
一、意识的概念
二、无意识
三、生物节 律的周期性与意识状态
第二节 意识状态
一、目垂眠
二、催眠
三、白日梦
第四章 注意
第一节 注意的概述
一、注意的概念
二、注意的外部表现
三、注意的功能
四、注意的分类
五、注意的生理机制
第二节 注意的品质
一、注意的稳定
二、注意的广度
三、注意的分配
四、注意的转移
第三节 注意的理论
一、选择性注意理论
二、分配性注意理论
第五章 感觉
第一节 感觉的概述
一、感觉的概念
二、感觉的种类
三、感觉信息的神经加工
四、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第二节 视觉
一、视觉刺激
二、视觉的生理机制
三、明度
四、颜色
第三节 听觉
一、听觉刺激
二、听觉的生理机制
三、听觉的基本现象
四、听觉理论
第四节 常见感觉现象及感觉规律
一、适应
二、对比
三、后象
四、联觉
五、补偿
第六章 知觉
第一节 知觉的概述
一、知觉的概念
二、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三、知觉的信息加工
四、知觉的生理机制
第二节 知觉的基本特性
一、知觉的选择性
二、知觉的整体性
三、知觉的理解性
四、知觉的恒常性
第三节 知觉的分类
一、空间知觉
二、时间知觉
三、运动知觉
第四节 错觉
一、错觉现象
二、常见的错觉
三、错觉产生的原因
第七章 记忆
第一节 记忆的概述
一、记忆的概念
二、记忆的过程
三、记忆的分类一
四、记忆的生理机制
第二节 记忆的信息加工系统
一、瞬时记忆(感觉记忆)
二、短时记忆
三、长时记忆
第三节 遗忘
一、遗忘的概述
二、遗忘的规律
三、遗忘的原因
第八章 表象与想象
第一节 表象
一、表象的概念
二、表象的特征
第二节 想象的概述
一、想象的概念
二、想象与社会实践
三、想象与客观现实
第三节 想象的分类
一、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三、幻想
第四节 梦
一、梦的特征
二、梦的机制
三、梦与创造
第九童思维
第十章 言语
第十一章 情绪
第十二章 意志
第十三章 个性及其倾向性
第十四章 能力
第十五章 气质
第十六章 性格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精彩书摘
第一节 心理现象
一、心理现象的含义
所谓心理现象,就是心理活动或精神活动在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与联系,简称心理。
心理现象的形态是多样的。一个正常人,只要他处于清醒状态,就总要看东西、听声音(感知觉)、记事情(记忆)、作计划(想象)、想问题(思维);对人、对事、对物总有自己的好恶或褒贬,态度或评价,或者喜欢、热爱,或者讨厌、痛恨(情绪);在工作、学习中总是会表现出自觉或盲从,果断或犹豫,坚毅或动摇(意志);有这样或那样的兴趣和能力,有这种或那种的脾气和性格(个性)等。所有这些,都是人的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的特征是复杂的。有的具有鲜明的动态特性,有的则具有明显的静态特性;有的具有生动的外部表现,有的则只存在于主观体验之中;有的能被人清晰地意识到,有的则常常不为人所觉察;有的主要受生物因素影响,有的则更多受社会因素制约;有的稍纵即逝,有的则相对持久;有的不断变化、发展,有的则相对稳定、不变。
心理现象之间的联系是广泛的。人的心理现象尽管形态、特征各异,但是彼此间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在心理活动的发生上,它们互为基础或互为因果,任何一个心理现象的产生都同时引发或伴随其他心理现象的活动;在心理活动进行中,它们反映的内容虽然各有其侧重,所起的作用虽然各有所不同,但它们同时以反馈的方式相互影响或循环往复地相互作用,彼此间相互加强或减弱、相互补充或改变。
心理现象一般是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导致行为的产生。这些行为有些是外显的,可以直接观察到;有些是内隐的,不能直接观察到,但可以通过间接方式或方法来观察。
至此,可以给出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现象的结构
心理学为了具体研究的需要,通常将人的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两方面。
(一)心理过程
人在认识和对待事物时产生的心理现象,具有鲜明的动态特性,其活动呈一个明显的发生、发展或变化以至结束的过程。因此,心理学上将这类心理现象统称为心理过程,具体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部分。
1.认知过程 是指人反映事物本身特性的心理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想象与思维。通过认知过程,人可以了解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内在本质,可以把握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可以积累以往的经验和教训,还可以对未来作出预期和计划。
2.情绪过程 情绪过程是人反映事物与自身需要之间关系的心理过程。凡是与人的需要有关的事物,由于对人有着一定利害关系和主观意义,必然使人对其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并以带有某种特殊色调的主观体验或内心感受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有些事物使人喜悦、快乐,有些事物使人忧愁、悲伤等。情绪过程反映了事物对人所具有的主观意义,反映了人的利害关系之所在。
……
前言/序言
探索心智的奥秘:一本导览未知的旅程 人类的心灵,如同一片深邃而广阔的宇宙,孕育着无数未解之谜。从孩提时代的初次啼哭,到成年后的复杂情感,再到老年时的智慧沉淀,我们的一生都在与自身的心理活动交织前行。然而,我们对于这内在世界的理解,往往是零散的、直觉的,甚至常常被误解所困扰。正如古希腊哲人所言,“认识你自己”,这句千古箴言,指引着人类不懈地追寻对自身心智的深刻洞察。 本书,正是一次对这宏大心智宇宙的系统性探索,一次旨在揭示潜藏于我们思维、情感和行为背后的普遍规律的尝试。它并非枯燥的说教,也不是玄妙的哲学思辨,而是基于严谨的科学研究,辅以生动的案例和贴近生活的观察,引领读者一步步走进心理学的殿堂,领略这门学科的魅力与力量。 第一章:心理学的科学之门——认识一门研究心智的学问 我们将从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入手,厘清其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以及科学方法。你将了解到,心理学并非简单地研究“心理病”,而是涵盖了人类一切可观察的行为和不可观察的心理过程。我们将探讨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追溯其从哲学母体中独立出来的艰难历程,以及各个流派(如精神分析、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等)如何为我们理解人类心智贡献了独特的视角。通过理解科学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你将学会如何批判性地看待心理学研究的结论,并认识到科学的严谨性是这门学科的基石。 第二章:感觉与知觉——构建我们的内在世界 我们如何从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中提取信息,并将其转化为我们所能理解的体验?本章将带你深入探索感觉和知觉的过程。你将了解眼睛如何捕捉光线,耳朵如何接收声波,皮肤如何感知温度和压力。更重要的是,我们将探讨知觉是如何将这些原始的感觉信息进行组织、解释和理解的。我们将讨论注意力的机制,为何我们只能同时关注有限的信息;我们将剖析感知恒常性,为何物体在不同光照和距离下看起来依然稳定;我们将探讨错觉的奥秘,揭示大脑在构建我们现实认知时可能存在的“捷径”和“陷阱”。通过理解感觉与知觉,你将更深刻地认识到,我们所体验的“现实”,并非对外部世界的直接复制,而是我们大脑积极建构的成果。 第三章:学习与记忆——塑造我们的知识与经验 我们如何学习新事物,又如何将这些信息储存在大脑中,并在需要时提取出来?本章将聚焦学习和记忆这两个核心的心理过程。你将认识到,学习不仅仅是课堂上的知识灌输,更是一种贯穿生命始终的适应性过程,包括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以及观察学习等多种形式。我们将深入探讨记忆的形成机制,从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的转化过程;我们将分析记忆的编码、存储和提取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你还会了解到遗忘的原因,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提高学习效率和记忆能力。通过对学习与记忆的理解,你将掌握更有效的学习策略,并认识到过去经验如何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现在和未来。 第四章:思维与语言——人类独有的认知工具 思维是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出决策的核心能力,而语言则是我们表达思想、交流信息的重要载体。本章将为你揭示思维的奥秘。你将了解概念的形成、判断的产生、推理的过程,以及问题解决的多种策略。我们将探讨创造性思维的本质,以及如何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新力。随后,我们将聚焦语言,探讨语言的本质、结构以及它与思维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你将认识到,语言不仅是信息的传递工具,更是我们思维模式的重要塑造者。通过对思维与语言的探索,你将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并更好地理解语言在人际沟通中的重要作用。 第五章:动机与情绪——驱动我们行为的内在力量 是什么驱动着我们前进,又是什么让我们体验到喜怒哀乐?本章将深入探究动机和情绪这两个对人类行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内在力量。你将了解各种动机理论,从生理性动机(如饥饿、口渴)到心理性动机(如成就动机、归属感),理解它们如何激发和维持我们的行为。我们将探讨情绪的本质,包括情绪的生理基础、情绪的表达方式以及不同情绪的调节机制。你还会了解到,情绪并非只是无意义的生理反应,而是对我们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信号。通过对动机与情绪的理解,你将更深刻地认识到自身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并学会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以实现更健康、更积极的生活。 第六章:人格——独一无二的我们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份独特性源于我们复杂而稳定的人格特质。本章将带你走进人格的殿堂,探究是什么塑造了我们的个性。你将了解不同的人格理论,如特质论、精神分析论、社会学习论以及人本主义论等,从不同维度理解人格的构成。我们将探讨人格的测量方法,以及人格在个体差异中的作用。你还会认识到,人格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不断发展和演变的。通过对人格的了解,你将更深刻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的行为模式,并学会欣赏个体之间的差异。 第七章:个体发展——从生命之初到暮年 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从呱呱坠地到生命终结,我们的心理和行为都在发生着持续的变化。本章将聚焦个体发展的各个阶段,包括婴儿期、童年期、青少年期、成年期以及老年期。你将了解在每个发展阶段,个体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所经历的关键任务和挑战。我们将探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为个体提供更有利于健康发展的支持。通过对个体发展的理解,你将更清晰地认识到生命的轨迹,并为不同人生阶段的需求提供更恰当的关注和支持。 第八章:社会心理学——人在群体中的互动 我们并非孤立的个体,而是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网络之中,我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都深受他人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本章将为你揭示社会心理学的奥秘。你将了解从众、服从、群体决策、偏见与歧视、人际吸引等经典社会心理学现象。我们将探讨社会认知是如何影响我们对他人和社会的判断,以及我们在群体中是如何形成态度和观念的。你还会认识到,理解社会心理学原理,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更能帮助我们在复杂的社会互动中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第九章: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维护内在平衡 在追求心智探索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关注个体的心理健康。本章将聚焦心理健康的标准、影响因素以及常见的心理障碍。你将了解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心理障碍的症状、成因以及诊断方法。更重要的是,我们将探讨心理健康的维护策略,包括压力管理、应对机制以及寻求专业帮助的重要性。你还会认识到,心理健康并非缺乏疾病,而是一种积极的、充满活力的心理状态。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你将获得关于心理健康的重要知识,并学会如何识别和应对常见的心理问题,从而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心理平衡。 第十章:心理咨询与治疗——助人自助的艺术 当我们在心理上遇到困扰时,如何寻求有效的帮助?本章将为你介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你将了解不同心理治疗流派的核心技术,如认知行为疗法、动力学疗法、人本主义疗法等。我们将探讨咨询师的角色与技巧,以及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咨询关系。你还会认识到,心理咨询与治疗并非“心理治疗师在操纵你”,而是一个助人自助、共同探索的过程。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将对心理咨询与治疗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知道在需要时如何寻求专业的支持。 本书的编写,旨在以一种全面、系统且易于理解的方式,为你打开通往心理学世界的大门。我们希望通过每一章节的深入探讨,激发你对自身和他人内心世界的强烈好奇,培养你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并为你提供一套科学的工具,去认识、理解和改善人类的心智活动。无论你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还是对人类心灵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本书都将是你一次宝贵的知识之旅,一次对“认识你自己”这一永恒课题的深刻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