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名译,中日对照,注释详尽,页码标识,方便阅读,精装典藏!
《蟹工船》是日本文学经典读本,由著名的日本文学翻译家林少华先生倾力翻译,行文流畅优美。
文章采用中日对照形式,有助于读者正确理解原文。
对文中的难词难句进行了假名标注以及详尽解释,编校精良,方便读者阅读。
软精装+腰封的精美设计,是日本文学爱好者的收藏良品。
《蟹工船》被认为是代表日本以至整个亚洲无产阶级文学高水准的杰出作品。小说逼真地描写了日本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蟹工船”上地狱般的劳动场景、工人们的悲惨遭遇及其自发组织的罢工斗争。语言极有特色,鲜活生动,可感可触,极富艺术感染力。时而如石锅蹦豆,简洁明快,时而如响鼓重槌,声震屋瓦。尤其比喻修辞,信手拈来,而自出机杼。大量拟声拟态词的运用,又使文体充满了生机和动感。在阶级文学“简单粗暴”的樊篱中,单刀直入,以素描手法勾勒“博光丸”形态,棱角分明、张力凸显。苦中作乐、举重若轻亦别无选择;伏笔迭出,过剩比喻,多重意象叠加营造出超现实体验;品味“原生态”,嗅着海腥的味道,感受人性的率真流露,触摸那一个个具体鲜活的
形象。
小林多喜二(1903-1933),日本著名作家,日本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日本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与中国进步文学界有较多交往,对中国现代文学有一定影响。代表作品有《蟹工船》、《在外地主》、《为党生活的人》等。
林少华,著名文学翻译家,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兼任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青岛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村上春树和他的作品》《落花之美》《为了灵魂的自由》《乡愁与良知》《高墙与鸡蛋》。译有《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等村上春树系列作品以及《心》《罗生门》《金阁寺》《雪国》《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等日本名家作品凡五十余部。译文达意传神而见个性,深受读者喜爱。
日本普罗列塔利亚(无产阶级)文学迄今的收获,谁都承认是这部小林多喜二的《蟹工船》。
——鲁迅
《蟹工船》是一部普罗列塔利亚(无产阶级)文学的杰作。
——夏衍
《蟹工船》是“无产阶级文艺划时代的作品”。
——藏原惟人
小林多喜二和他的作品
(译序)
林少华
如今读《挪威的森林》等村上春树作品的中国年轻人,想必不会有多少人记得小林多喜二,记得他的《蟹工船》了。别说年轻人,即使对我这个早已不年轻的“老林”,小林和他的《蟹工船》也早已消失在记忆的深处。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当编辑打电话要我翻译《蟹工船》的时候,惊愕之余,我一口回绝——回绝得甚至有些气急败坏——眼下都什么年代了,还翻译出版《蟹工船》?
实际翻译起来,我也深切感到,无论故事情境还是语言风格,村上春树和小林多喜二之间横亘着何等辽远的开阔地带,不啻于从东亚到南极。这里再没有酒吧窗外“以淋湿地表为唯一目的”的霏霏细雨,没有夜幕下从“列车窗口望见远处农舍的小小灯火”,没有“如同夏日傍晚树丛间泻下的最后一缕夕晖”般的微笑,没有“如同做牙刷广告一样迎着粲然而笑”的女孩们,更没有玛莎拉蒂、“甲壳虫”、阿玛尼和星巴克——没有那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村上语)或后现代的劳什子及其酿造的所谓“小资”情调。那么,这里有什么呢?有作为能够移动的蟹肉罐头加工厂的“蟹工船”,有浪头“活像饥肠辘辘的狮子猛扑过来”的堪察加海,有穷凶极恶的监工和被其任意凌辱打骂的劳工们:
杂工被监工剥得只剩一件衬衣,塞进两个厕所中的一个,从外面上了锁。最初大家都不愿意上厕所,邻厕里的哭叫声实在让人听不下去。第二天声音嘶哑了,“唏唏”抽泣。后来呻吟声开始时断时续。一个干完活的渔工放心不下,马上走去厕所那里,但里边已不再有敲门声传出了。从外面招呼也无反应。那天晚些时候,宫田被抬了出来。他一只手搭在厕所蹲坑盖板,头扎进手纸篓,整个人趴在地上。嘴唇像涂了蓝墨水一样发青,已经奄奄一息了。
这就是“蟹工船”上的场景。而 “蟹工船”以外的陆地上的场景也同是人间地狱。例如修国道和铺铁路工地上被虐待致死的劳工“比虱子还多”:
有的因不堪虐待而逃跑。抓住后,将人绑在木桩上让马用后蹄踢或在后院里让土佐犬(狼狗)咬死。而且是大家眼皮底下干的……晕过去就泼水激活,如此反复不止。最后由土佐犬强有力的脖子像甩包袱一样甩死。软沓沓扔在广场一角不理不睬之后,身体仍有某个部分一下下抽搐。至于用火筷子突然烙屁股或用六棱棍打得直不起腰来,那更是“日常性”的。
这种骇人听闻的场景并非纯属虚构,而大体实际发生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日本,发生在处于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日本北海道。作为相关典型事件,一九二六年四月二十六日“秩父号”蟹工船因遭遇海上风暴即将沉没,而收到求救信号的“英航号”蟹工船却未前往施救,致使船上二百五十四人中有一百六十一人遇难。同年九月,媒体披露蟹工船“博爱号”“英航号”劳工的悲惨遭遇。于是,在银行工作的小林多喜二从翌年三月开始就此调查,一九二八年十月着手创作《蟹工船》。一九二九年三月脱稿后在无产阶级文学杂志《战旗》上连载,不久被当局禁止发行,直到日本战败都是“国禁书”。
毫无疑问,《蟹工船》不仅是小林多喜二本人的代表作,而且是代表日本以至整个亚洲无产阶级文学最高水准的杰出作品。日本著名无产阶级文学评论家藏原惟人认为《蟹工船》是“无产阶级文艺划时代的作品”。在中国,鲁迅主编的《文艺研究》评价说:“日本普罗列塔利亚文学迄今最大的收获,谁都承认是这部小林多喜二的《蟹工船》。”夏衍也称赞“《蟹工船》是一部普罗列塔利亚文学的杰作”,他的《包身工》的创作显然受其影响。可以认为,《蟹工船》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功,主要在于它的主题或思想性——它脱胎于“蟹工船”但不止于对“蟹工船”特殊劳动形态的平面描述,而将其犀利的笔锋伸到蟹工船背后复杂的社会结构以至国际关系之中。以更广阔的视野、更超拔的思想高度、更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大无畏的勇气发掘了具有普遍性的阶级元素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实质。作品“深刻地剖析了带有浓厚封建性的日本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科学地揭示了帝国主义阶段的资本主义的实质,同时无情地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的总根源,从而把蟹工船上的渔工们为改善劳动条件和生活待遇的经济斗争,引向反对天皇制的政治斗争。”(叶渭渠语)
自不待言,作为一部文学作品,仅有思想性是不够的,还必须兼具艺术性。换言之,《蟹工船》的成功,除了深刻的主题,还有赖于其出色的文体或语言风格。坦率地说,最初我所以拒绝翻译,也是出于我的成见——认为无产阶级作品往往政治观点先行,文体或语言相对粗糙。而着手翻译过不久,我便开始为自己的偏颇感到羞愧。小林其实是极具文学天赋的作家。《蟹工船》的语言极有特色,鲜活生动,可感可触,极富艺术感染力。时而如石锅蹦豆,简洁明快,时而如响鼓重槌,声震屋瓦。尤其比喻修辞,信手拈来,而自出机杼。大量拟声拟态词的运用,又使文体充满了生机和动感。记得去年初秋偶尔同以《在世界中心呼唤爱》而声名鹊起的片山恭一谈起小林多喜二,他说小林多喜二所以“活到今天”,一个重要原因是他的文体好。同行之见,良有以也。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这次才将《蟹工船》选入旨在供大学生课外学习语言文学的中日对译读物。
这里还要提及的是《蟹工船》后来的命运。由于我国社会情况出现了人所共知的巨大变化,它在当下中国姑且偃旗息鼓。但在日本忽然卷土重来。二○○八~二○○九两年间,《蟹工船?为党生活的人》在日本列岛行销近一百万册之多(若从初版算起,总销量逼近二百万册)。读者大多是被称之为“失去的一代”(Lost Generation)的二三十岁年轻男女。究其原因,从根本上说,在于“格差社会”(贫富相差出格的社会)的出现。导致“格差社会”出现的直接起因是日本经济长期低迷和“新自由主义”就业政策造成的就业形势的急转直下。“日经联”(日本经营者团体联盟)积极倡导“柔软型雇用制”——以无晋升希望的临时工为主的非正规雇用制,使得以“终身雇用”和“论资排辈升迁制”为特点的传统雇用制逐渐崩溃。据统计,非正规劳动者一九八四年约为15%,二○○七年升至35.5%。这部分人劳动强度大而收入低,加之没有职业安全感和未被纳入相应社会保障体系,他们不得不过着“穷忙族”生活,有的甚至沦为夜宿网吧的“网吧难民”。不妨说,如此状态的“格差社会”同“蟹工船”世界并无实质性差别。
关于这点,日本文艺批评家、菲丽丝女学院大学教授岛村辉一针见血地指出:“较之当时,日本今天的国际关系和产业形态表面上似乎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当时造成蟹工船那种状况出现的世界性资本主义并没有从根本上脱胎换骨,而以更大的规模覆盖着当今世界,并将它带来的种种矛盾和不幸巧妙遮掩起来。当代劳动者们以不同于‘蟹工船’的意义处在‘生死关头’,有不少人被迫自杀或得了抑郁症。《蟹工船》促使他们逼视和反抗这一现状并认识到这样做的重要性——在这一点上,应该说,这部作品不仅没有完全失去生命力,其深刻的洞察力在今天反而获得了评价机缘。”
日本著名学者、社会活动家、东京大学教授小森阳一也在为漫画版《蟹工船》中译本写的推荐语中指出:“不尊重劳动者做人的尊严,当他们的利用价值被耗尽之后便弃若敝屣。这就是当前在世界范围内蔓延的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本质特征。中国的青年人,也一定能认识到这样的现实。”
从主题深度来看,这本书探讨的问题无疑是深刻且发人深省的。它不满足于仅仅讲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而是试图去触碰人类社会结构、个体价值与群体意志之间的永恒冲突。我读完后,有好几天的时间都在思考其中关于“异化”和“生存意义”的探讨。它迫使我跳出日常的思维定式,去审视我们习以为常的一些社会规范和行为模式。这种能引发读者进行哲学思考的文学作品是极其珍贵的。它没有给出简单的答案,而是提出了更尖锐的问题,这种开放性的讨论空间,恰恰是优秀作品的标志之一,让人在合上书本后,依然能感受到思想的余温久久不散。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独特,它不仅仅是记录事件,更像是在雕刻情绪。我发现作者在遣词造句上有着一种近乎偏执的精准度,很多看似简单的词汇,组合在一起却能爆发出巨大的信息量和情感张力。尤其是在描述那些角色内心深处的挣扎和矛盾时,语言显得克制而有力,没有过度的煽情,但那种力量感却直击人心最柔软的部分。我读到一些段落时,不得不停下来反复咀嚼,琢磨作者是如何用如此简洁的笔触勾勒出如此丰富而立体的内心世界的。这种文字的密度和质感,让我觉得作者对语言的驾驭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读起来是一种享受,更像是在进行一次深度的语言探索之旅。
评分初读时,我被其叙事的节奏深深地吸引住了。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复杂的背景设定,用一种近乎冷峻却又充满悬念的方式缓缓展开。整个故事的推进不疾不徐,但每一个转折点都恰到好处地扣住了读者的心弦。特别是在描绘那些特定环境下的群体生活时,那种压抑感和偶尔闪现的微弱人性光芒的对比,处理得极其到位。我甚至能想象出那些场景的画面感,仿佛置身其中,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这种高超的叙事技巧,让我在阅读过程中几乎无法放下,总想知道下一页会揭示出什么。与我之前读过的某些节奏拖沓的小说相比,这本书在情节控制上展现出了老道的功力,每一个章节的收尾都像是一个小小的钩子,牢牢地勾住你,让你迫不及待地翻页。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阅读体验是多层次的,不仅在情节和主题上有所收获,在语言的细腻处理上也有了新的领悟。我特别欣赏作者构建世界观的严谨性,即使是科幻或架空背景,其中的逻辑链条也异常稳固,让人信服。这种设定上的自洽性,为整个故事提供了坚实的底座。当我将这本书推荐给朋友时,我着重强调了它的“沉浸感”,一旦进入那个世界,就很难快速抽离。它就像一团精心编织的迷雾,你得一步步走进去,才能看清全貌,而这个过程本身就充满了乐趣。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值得反复品味、并能在不同人生阶段读出不同感悟的佳作,其价值远超普通娱乐读物的范畴。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吸引人,那种带着些许复古又兼具现代感的排版,让人在书店货架上第一眼就能注意到。光是看着那些文字的布局和配色,就能感受到出版方在细节上的用心。拿到手里,厚度适中,纸张的质感也挺不错,拿在手上沉甸甸的,很有阅读的仪式感。我记得我当时是冲着这个系列出的其他几本书去的,没想到这本的装帧竟然这么讲究,让人爱不释手。内页的印刷清晰,字体大小适中,排版疏密有致,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太累。这种对实体书制作的重视,无疑提升了整体的阅读体验,让人对里面的内容也充满了期待。那种能触摸到的实体感,是电子书永远无法替代的。我个人非常看重一本书的“物性”,而这本在物性上绝对是上乘之作。
评分非常棒的一套珍藏套装,赶上活动时,终于很开心地入手了一大堆。价格实惠,书的质量也很满意,只是快递包装太简,收到时,靠脚角边的书背都有些折损。
评分书的内容就不必说了,超赞!
评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评分书很好,就是如果是一两中文一面日文就好了!
评分非常不错,价格便宜,送货快,服务好,没的说,下次还买,给点京豆吧!!!!
评分书很好,讲述了一段震撼性的故事,值得推荐。
评分速度很快,头天下单,第二天货就到了。
评分东西还可以了,物美价廉,就是不喜欢评论太累人了
评分一直对夏目漱石的书挺感兴趣,看过《哥儿》,这次也买了《我是猫》,同时想要通过日语阅读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