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读完希腊史

周末读完希腊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蒂姆·博特威尼,科林·尼科尔森 著,张曜,万美文 译
图书标签:
  • 希腊史
  • 历史
  • 西方历史
  • 古典文明
  • 周末读本
  • 普及读物
  • 文化
  • 历史普及
  • 希腊
  • 轻松阅读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13088963
版次:1
商品编码:11264862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希腊,被誉为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拥有悠久的历史,并对三大洲的历史文明发展有过重大影响。古希腊艺术和建筑的成就令世人惊叹,埃斯库罗斯的戏剧依旧能吸引观众,荷马的史诗更是被译成无数种语言,但“希腊”二字的内涵还远远不止这些。从古希腊到拜占庭,再到现代希腊的嬗变过程中,希腊人都经历了什么?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怎么会生出现代船王亚里士多德·欧纳西斯,伯利克里怎么就成了“希腊的菲利普”《周末读完希腊史》在叙述希腊发展史的同时,又对其民族的特性娓娓道来,内容丰富,图文并茂。

目录

第一部 从早期希腊到拜占庭
第一章 早期希腊
史前的希腊
基克拉泽斯文化
讲米诺斯语的克里特岛
迈锡尼文明
希腊黑暗时代
第二章 上古希腊
城邦
僭主
重装步兵
斯巴达
雅典
艺术
第三章 波斯战争
寡头政治和民主政治
伊奥尼亚叛乱
马拉松
薛西斯入侵希腊
温泉关
萨拉米
普拉提亚
第四章 雅典帝国
德洛斯同盟
米洛斯对话
密提林辩论
雅典的专制
艺术
第五章 伯罗奔尼撒战争
起因
科尔基拉、渡提狄亚和麦加拉的事端
战争的第一个阶段(公元前431~421年)
阿尔西比亚德斯和西西里远征
斯巴达和波斯联盟
雅典的寡头政变
居鲁士和吕山德
雅典的失败
第六章 第四世纪
斯巴达的霸权
底比斯的霸权
艺术
马其顿的崛起
腓力二世
科林斯同盟
刺杀腓力
第七章 亚历山大大帝
腓力的遗产
亚历山大继位
亚历山大入侵小亚细亚
伊苏斯之战
高加米拉之战和希腊的谋反
亚历山大的帝国
第八章 希腊化世界
亚历山大的家庭
希腊化王国
安提柯二世
亚该亚同盟和埃托利亚同盟
艺术
第九章 罗马人的希腊
三次马其顿战争
罗马人吞并希腊
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希腊
第十章 拜占庭
古代晚期
拜占庭希腊
斯拉夫人的殖民
伊斯兰和拉丁
奥斯曼土耳其和拜占庭的终结
艺术

第二部 从1453年至20世纪
第十一章 希腊世界的没落(1453~1715)
争斗开始了
苏莱曼大帝的统治
塞浦路斯的丢失
勒班陀之战
克里特岛的沦陷
威尼斯在伯罗奔尼撒的小阳春
第十二章 救亡与复兴(1716~1820)
外族统治下的生活
希腊人在帝国中的作用
土耳其统治的影响
18世纪的变化
独立战争的发端
希腊民族主义的根源
友谊社
约阿尼纳的阿里点燃了导火线
第十三章 独立战争(1821~1832)
胜利的幻觉,1821~1824
苏丹的反击
自由希腊的内斗
易卜拉欣·帕夏的到来
爱希腊者
列强们伸出援手
希腊王国的建立
第十四章 未能实现的国家独立(1832~1914)
奥托王朝
“伟大理想”
奥托的垮台
乔治一世统治下的希腊
克里特与东部问题
马其顿境内的对抗
韦尼泽洛斯上台
巴尔干战争
功绩与展望
第十五章 从胜利到灾难(1914~1922)
中立的困境
“国家的分裂”
希腊参战
韦尼泽洛斯的胜利
灾难的征兆
灾难发生
第十六章 通往独裁与失败的道路(1922~1941)
“伟大理想”的结束
政治余波
韦尼泽洛斯的归来
向独裁偏移
梅塔克萨斯
外交政策及二战的到来
入侵希腊
克里特岛陷落
占领
第十七章 抵抗与内战(1941~1948)
零星的抵抗
共产主义者与抵抗
丘吉尔与希腊抵抗斗争
内战“第一回合”
民族解放战线受挫的革命
内战“第二回合”:解放还是干涉?
针对左翼的白色恐怖
“第三轮”内战:民主军的溃败
第十八章 战后的希腊I 1949~1981)
右派的统治
塞浦路斯问题
乔治·帕潘德里欧的起落,1960~1967
校官团
独裁的结束以及民主的回归
卡拉曼里斯的第二次执政,1974~1981
安德烈斯·帕潘德里欧和泛希腊社会主义联盟的胜利
第十九章 帕潘德里欧的十年(1981~1988)
经济紧缩
1989年6月~199C1年4月的僵局和丑闻
第二十章 保守派统治的序幕(1980~1993)
经济、社会改革
米佐塔基斯的倒台
沉迷马其顿
第二十一章 新挑战。旧问题
来自北方的威胁
阿尔巴尼亚和科索沃
与土耳其的关系以及塞浦路斯问题
阿卜杜拉·厄贾兰被捕事件
“地震外交”
现代化的挑战
过去的阴影
进入新千年
大事年记
独立以来国家元首
历史地名
《希腊史》泽后记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早期希腊史前的希腊古代希腊是由好几个城邦组成的一块地方,每个城邦都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彼此之间有崎岖壮观的“天险”阻隔。史前的希腊人一定像他们的后裔——古希腊人和现代希腊人一样,适应着周围的环境,但定居希腊的初次尝试似乎是在北方,在那块水草丰美、森林遍布的土地上。在希腊北部,距离塞萨洛尼基60公里的珀特拉罗纳山洞,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块人类头盖骨,还有许多人类活动的遗迹,以及50万年前人类用火的证据。很可能这些遗迹是欧洲最早的定居者留下的,而且有足够的证据显示,在整个旧石器时代,直到新石器时代结束,也就是公元前3000年,希腊都有人类居住。希腊西北部的伊庇鲁斯大区有许多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如约阿尼纳湖畔的阿斯普罗卡利霍和卡斯特里察,还有位于盅峡(科尼察附近)的克利季,就是说,今天那些黑不溜秋的萨拉卡察尼牧人没准儿脚底下踩的还是新石器时代那些追逐红鹿的猎人们的足迹呢。萨拉卡察尼牧人赶着牲口从品都斯山脉的夏季牧场走到沿海低地的冬季牧场,跟史前石器时代的猎人们走的是同一条路。
  智人,就是我们的祖先,他们首次出现在希腊大约是在三四万年以前。虽然还说不清他们究竟是起源于哪儿,却有证据表明他们主要是分两批从非洲迁入欧洲。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人们从公兀前7000年开始在希腊建立村庄,定居下来。定居的过程非常缓慢,而且不均衡,有些地方直到青铜时代还保留着石器时代的生活方式。因为高山的阻隔,加上缺乏良港,向希腊南部的渗透进展很慢,肥沃的平原和辽阔的河流都有待发现。
  ……

前言/序言

  现代希腊向游客呈现出许多画面,有些是陈旧刻板的,甚至是俗丽的;有些则是新鲜和出人意料的,好像沙漠上的花朵;还有一些呢,是矛盾和令人困惑的。尽管有日月消磨,加上外族侵略,古希腊艺术和建筑的成就还是受到全世界异口同声的认可。破损的多利安石柱和没鼻子的裸体神像,它们都遭受过掠夺,经历了冷落,却依然保有那份“出身显赫”、“用心高贵”的庄严。欧里庇得斯和埃斯库罗斯的戏剧依然能吸引现代观众,让他们着迷。荷马的史诗更是被翻译成无数种语言。最有名的要数奥林匹亚诸神,他们的戏法,他们的神话,他们的爱恨情仇,在西方文化和西方人心里,依然是重要的原型。
  “希腊”二字的内涵还远不止这些。它意味着一种截然不同的语言,一种独特的文字,一大堆不同于拉丁或日尔曼词根的生词,这都不是走马观花的游客所消受得了的。喀斯喀在《恺撒大帝》里抱怨说“那对我简直是希腊语”时,他是多么值得同情啊!现代游客会把希腊和无拘无束的舞蹈联系起来,还有那便宜的酒馆,葡萄酒浓郁的松香味,还有酷热,还有优哉游哉的生活,价钱公道的“三日游”、“五日游”。到最后,谁又会说“希腊人左尔巴”——放在西方文明的长河里——比赫拉克勒斯逊色呢?当然也有矛盾。这么民主、这么热情好客的民族怎么会落在右翼军事政权的统治之下呢?这么善于经商、善于追逐个人利益的希腊人,怎么会对共产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有那么热切的同情呢?这样一个文明古国,连巴特农神庙都造得出,怎么能容忍老百姓长期贫困呢?最重要的是,古希腊都遭遇了些什么?这些活泼喧闹、长着深色头发的地中海人,他们真的是那些优雅的、眉清目秀的古代运动员和战士的后代么?最后还有个大难题:从古希腊到现代希腊的嬗变。在这一过程中,希腊人都经历了什么?或者打个比方,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怎么会生出现代船王亚里士多德·欧纳西斯?伯里克里怎么就成了“希腊的菲力浦”——爱丁堡大公、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丈夫——的精神之父呢?女神阿芙洛狄忒是不是以某种神秘的方式同女演员、歌星玛丽娜·墨蔻莉联系在一起呢?这本条理清楚、内容详实的书,它的一大成功就是:读者可以非常轻松地把握希腊历史,把握历史主题在若干世纪中的展开。不仅古代和现代之间的裂缝被填平了,那些陈陈相因的看似万无一失的结论也常常得到新的解释,给出了独到的视角。在旧神被推翻,希腊民主政治的火焰熄灭几个世纪之后,我们这本简史还没有结束。所以,当我们置身希腊时,我们又多了一个指示现代、烛照古代的历史指南。
  丹尼斯·贾德 于伦敦

历史的迷雾与辉煌:一部深入解读古老文明的史诗 本书带领读者踏上一段穿越时空的长河,探寻人类文明摇篮——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波斯帝国,直至罗马的崛起与衰落的壮阔史诗。它并非对某一特定主题的深入剖析,而是旨在提供一幅宏大而精细的古代世界全景图,勾勒出不同文明之间复杂的互动网络、思想的碰撞与技术的革新。 第一部分:两河的低语与尼罗河的恩赐 美索不达米亚:文字与律法的起源 我们将目光投向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之间那片被称为“两河之地”的冲积平原。这里孕育了人类最早的城市文明——苏美尔。本书详细描绘了苏美尔城邦的政治结构,从早期的神权统治过渡到后来的世俗王权,以及他们对楔形文字的开创性贡献。读者将看到乌尔、乌鲁克等城市的兴衰,理解灌溉农业如何支撑起早期复杂的社会分工。 随后,我们进入阿卡德帝国的时代,萨尔贡大帝如何第一次将这片土地统一起来,建立起早期的帝国范式。随后,古巴比伦的辉煌篇章徐徐展开。汉谟拉比法典不再仅仅是冰冷的法律条文,而是古代社会伦理与司法思想的活化石。我们深入探究了其“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背后的社会正义观,以及其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实际效用。 阿述人的崛起标志着战争艺术与帝国构建的进一步成熟。从亚述尔巴尼拔的图书馆,到尼尼微宏伟的宫殿,本书着重分析了亚述人高效的军事机器、残酷的征服策略,以及他们如何通过建立信息传递网络来维系一个庞大的跨区域帝国。 古埃及:永恒的追求与法老的权威 时间轴向西转移,聚焦于尼罗河畔的“黑土地”。本书对古埃及文明的介绍,着重于其宗教信仰与政治体制的深度融合。从早期的上下埃及统一,到《王书》中对法老神性的构建,我们探讨了“玛阿特”(Ma'at,宇宙秩序与正义)的核心概念如何成为古埃及社会稳定的基石。 古王国时期的金字塔建造不仅仅是工程学的奇迹,更是社会组织能力和对来世执念的体现。本书通过对建筑材料、劳动力组织以及天文知识应用的分析,揭示了法老权力如何通过这些不朽的丰碑得以巩固和彰显。 中王国时期的文学复兴与第十八王朝(新王国时期)的扩张,展现了埃及从内省到对外征服的转变。从图特摩斯三世的军事胜利,到阿蒙神权力的巅峰,再到阿肯那顿发动的宗教改革——“阿吞神一神论”——的短暂而剧烈的冲击,我们审视了权力中心与宗教信仰之间永恒的张力。拉美西斯二世的卡迭石之战及其签订的和平条约,也被置于早期国际关系史的背景下进行审视。 第二部分:轴心时代的思想觉醒与帝国扩张 本书的第二部分将焦点转向“轴心时代”——公元前8世纪至前3世纪,人类思想迎来大爆发的时期。 波斯:第一个世界性帝国的管理哲学 本书详尽介绍了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兴起。居鲁士大帝的仁慈征服政策,与后世帝国常见的残酷统治形成鲜明对比。我们深入研究了大流士一世如何通过创建“行省”制度、铺设“皇家大道”、以及引入通用的货币系统,成功管理了一个横跨三大洲的多元文化帝国。琐罗亚斯德教的二元论思想,如何在波斯精英阶层中传播,并塑造了其政治伦理。 希腊城邦:自由、辩论与民主的实验 在爱琴海的彼岸,一系列独立的城邦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激进的政治实验。本书对比了斯巴达的军事化、集体主义社会结构与雅典的民主制度。我们分析了雅典城邦民主的运作机制、公民的定义与局限性(尤其对女性和奴隶的排斥),以及伯里克利时代公民大会的实际作用。 对波希战争的描述,不仅仅是军事对抗,更是自由精神与东方专制主义的一次关键对决。随后,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悲剧性内战,暴露了城邦制度固有的缺陷和自相残杀的倾向,为后来的马其顿征服埋下了伏笔。 亚历山大与希腊化世界的形成 亚历山大帝的东征,如同一场文化地震,将希腊的语言、艺术和哲学传播到印度河流域。本书分析了“希腊化”的本质,它并非简单的征服,而是东西方文化的深度融合,催生了亚历山大城等知识中心,为后来的罗马帝国吸收和发展古典遗产奠定了基础。 第三部分:罗马的崛起、共和的衰亡与帝国的遗产 罗马:从城邦到地中海霸主 本书追溯了罗马共和国的起源,分析了其早期独特的法律和政治结构——元老院、保民官和各种公民大会之间的权力制衡。平民与贵族的斗争(阶级斗争),如何一步步扩大了公民的权利基础,并最终奠定了罗马法律的理性基础。 汉尼拔的挑战,标志着罗马从一个区域强国向地中海霸主的转变。布匿战争不仅是军事的较量,更是对资源和意志力的终极考验。 然而,共和国的成功也孕育了其自身的毁灭。本书深入探讨了格拉古兄弟改革的失败、马略与苏拉的军事化改革,以及最终导致共和国终结的“三头政治”和内战。凯撒的崛起和被刺,是对传统政治秩序的最后一次猛烈冲击。 帝国的辉煌与内部分裂 奥古斯都建立的元首制(Principate)标志着和平的“罗马治世”(Pax Romana)的开始。我们审视了罗马帝国鼎盛时期的经济结构、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道)以及军队的专业化。罗马法(如查士丁尼法典的渊源)如何系统化地管理一个跨越大陆的多元社会,成为后世西方法律体系的骨架。 本书也毫不避讳地探讨了帝国后期的危机:军事化带来的经济负担、通货膨胀、边境防御的压力,以及三世纪的“皇帝之年”所显示的政治失序。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的改革,虽然暂时稳定了局面,却也标志着从“公民”国家向更集权、更官僚化国家的根本性转变。 文明的远去:古典世界的终结 最后,本书以西罗马帝国在公元476年的衰落作为古典时代的标志性句点。我们分析了“蛮族”迁徙的复杂性——他们是入侵者,也是被同化的定居者。东罗马帝国(拜占庭)的继续存在,在某种意义上,是古典文明精神在东方延续的体现,但其重心和文化形态已然转向。 本书旨在提供给读者一个连贯、互联的古代世界观,理解这些早期文明是如何奠定我们今日世界在法律、政治、哲学和工程学方面的基础。它是一部关于人类如何在不同地理环境中,建立秩序、追求真理、并最终面对帝国更迭的宏大叙事。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与其说是在学习,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深度的、富有启迪性的对话。作者的语调沉稳而富有洞察力,他善于提出那些尖锐的问题,迫使读者反思我们今日世界的许多根源性问题。他没有将古希腊描绘成一个完美的乌托邦,而是毫不留情地揭示了其内部的阶级矛盾、奴隶制度的残酷以及对女性权利的系统性压制。这种不加粉饰的真实感,反而更具震撼力。尤其是在探讨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段落,那种对文明自我毁灭的深刻反思,读来令人扼腕叹息。他成功地将那些遥远的古代事件,转化成了对人性不变性的现代警示。对于想要理解西方文明基石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坚实且充满思辨深度的起点,它教会你如何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伟大”这个词的重量。

评分

坦率地说,我对历史普及类读物一向抱持着审慎的态度,生怕遇到那些为了追求流畅性而牺牲深度和严谨性的作品。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既有印象。它在保证学术骨架的坚实性的同时,运用了一种极其优雅且富于文学性的笔触来填充血肉。细节的考据令人赞叹,那些关于日常生活、艺术品鉴赏乃至早期科学萌芽的侧写,都显示出作者下了极大的功夫去挖掘那些常被主流历史叙事所忽略的角落。比如,书中对“陪审团制度”的细致描述,让我看到了雅典民主光环下那些错综复杂的社会运作机制,远比我想象的要脆弱和充满人性的缺陷。作者的叙事逻辑极其清晰,即使是跨越了数百年、涉及多个城邦兴衰的复杂篇章,也能被梳理得井井有条,让人在纷繁的史实中始终保有清晰的脉络感。这绝对是一部可以反复品读的佳作。

评分

这部作品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源于它对“人”的关注,而非仅仅是宏大的事件堆砌。作者似乎有一种天赋,能够从浩瀚的史料中精准地捕捉到那些能够引发当代读者共鸣的情感张力。例如,对斯巴达教育体系的剖析,细致入微地展示了极端集体主义如何塑造个体,以及个体在这种制度下所承受的无声的挣扎与荣耀。文字的运用极为讲究,用词精准而富有画面感,即便是描述复杂的政治联盟或军事部署,也依然保持了极高的可读性。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历史争议时的那种审慎态度,他不会武断地下结论,而是倾向于呈现多种观点,留给读者思考的空间。这种开放式的叙事手法,使得历史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结论,而是一个持续被解读和探寻的谜题。读完后,脑海中留下的不是一连串的日期和人名,而是对人类文明早期复杂性的一种深刻体悟。

评分

我通常认为,一本好的历史书应该具备超越时间的魅力,让不同时代的读者都能从中汲取养分。这本书无疑做到了这一点。它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像是精心铺设的迷宫,但每一步都有明确的指示,让你在探索的过程中充满发现的乐趣。最吸引我的是作者对“思想的形成”这一过程的描绘。从泰勒斯的水到毕达哥拉斯的数,再到苏格拉底的诘问,作者没有将哲学视为孤立的学科,而是将其置于城邦的政治斗争和社会变革的熔炉之中进行考察。这种将思想史与政治史紧密结合的处理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层次感。读完后,那种对古典智慧的钦佩感油然而生,同时又对人类文明的脆弱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不仅仅是一本讲述过去的史书,更是一部关于“如何思考”的指南。

评分

这本书的行文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知识渊博的向导,带领我们穿越了古希腊文明那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作者对史料的驾驭能力令人印象深刻,他巧妙地将神话传说与考古发现编织在一起,为我们构建了一个既有恢弘气势又不失细腻纹理的古代世界图景。初读之下,便能感受到那种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尤其是在描述城邦兴起与衰落时,那种宿命般的悲剧色彩被渲染得淋漓尽致。叙事节奏的把握堪称一绝,时而如同激昂的史诗,在马拉松战役的尘土飞扬中引人入胜;时而又回归到雅典集市的市井烟火气,展现了那个时代哲思与日常生活的交融。那些鲜活的政治家和哲学家形象,不再是刻板的教科书符号,而是有血有肉、充满矛盾与智慧的个体。阅读过程是高度沉浸的,我感觉自己不只是在“读”历史,更是在“体验”历史,对古希腊文明的核心精神——那种对理性、民主与美的无尽追求——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敬畏。

评分

送货及时,包装完好,书也不错。

评分

精品收藏,人文阅读,不错的东东

评分

希望你能越做越好,成长有你有我大家一起来,很好的宝贝。

评分

有点内容太多,文字太密,本来就外国名字很长,适合记性好的人阅读。

评分

文笔不错 可以看看

评分

不错

评分

简明扼要介绍了希腊史

评分

不咋地,读的难受

评分

很好的书籍很好的学习必备佳品,,,,希望宣传能给力的,能越做也好,下次还会在来的额,京东给了我不一样的生活,这本书籍给了我不一样的享受,体会到了购物的乐趣,让我深受体会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