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您还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吗?您提出的问题依然如泥牛入海空谷回声吗?如何提高课堂参与度,让学生都积极投入学习?《快速调动学生参与的99个方法》这本书正是您所需要的!
1. 《快速调动学生参与的99个方法》被誉为“美国调动学生参与方向最有价值之书”。
2. 99个调动课堂气氛的好方法迅速赶走枯燥、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互动、爱上课堂!
3. 每个方法均经过美国中小学课堂测试,高效、准确、快速并容易实现。
在我们的学校,有无数的学生、无数的班级渴望校园生活乐趣无穷、学习内容与现实相关又富有意义。优秀教师们也总是不断寻找与时俱进的好方法来激励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这就是大家苦苦寻找的那本书——《快速调动学生参与的99个方法》被誉为“美国调动学生参与方向最有价值之书”,书中的99个调动课堂气氛的好方法可以迅速赶走枯燥、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互动、爱上课堂!
· 如何让学生在课程开始时马上被吸引
· 如何让学生在课程结束时意犹未尽
· 如何让学生自己完成任务
· 如何积极调动整个班级氛围
· 如何让小组和团队顺利合作
· 如何让学生运动起来积极投入学习
· 如何对不爱学习的学生给予激励
· 精彩又实用的学习资源汇总
《快速调动学生参与的99个方法》共由8个章节组成。前7章提供了99个快速赶走枯燥,全面打造积极课堂的好方法,第8章列出了丰富实用的教学资源,对中国教师提高教学效率、观摩美国课堂、进行教学研究提供了珍贵范本。
布莱恩·哈里斯,美国亚利桑那州卡萨格兰德小学校区的职业发展和公关主管。
这位任教20余年仍充满热忱的老师和小学校长,深知教育和管理学生的工作既极具挑战性,又非常有成就感。在教学生涯中,他始终热情地帮助老师寻找新颖有效的、充满活力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010年,他的著作《快速调动学生参与的99个方法》,被视为美国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最有价值的参考书。2013年,他的新作《快速改善课堂纪律的75个方法》也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这两本书中的方法均经过美国多所中小学课堂测试,同时使用可以让课堂焕然一新,让学生茁壮成长!
哈里斯老师以“发现学生的兴趣”为目标、以“使课堂不再枯燥”为使命,18年孜孜不倦总结归纳,他的执着、敬业以及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非常值得敬佩。
教师的职责,在于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当兴趣已很浓的时候,再教他学习的方法,这才符合优良教育的原则。
——蔡元培
前 言:学生喜欢怎样的课堂
第一章 让学生在课程开始时马上被吸引的好方法
优秀教师们总在寻找不同寻常、富有想象力的方法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用下面的方法可以在课程开始时快速吸引注意力,把最重要的学习目标传达给学生,快试试看吧!
1. 同意
2. 字母概要
3. 播放音频
4. 神奇的事实
5. 找到了
6. 个人目标
7. 快速画图
8. 名人名言
9. 排序
10. 快照
11. 故事
12. 三个观点卡片
13. 专家门票
14. 袋子里是什么
第二章 让学生在课程结束时意犹未尽的好方法
一堂课马上结束,有学生心不在焉说话打盹?如何让一堂课的结尾生机勃勃?下面这些方法帮你消除下课前的沉闷,让学生意犹未尽,迫不及待盼望着下次你重新走进课堂。
15. 缺席的学生
16. 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17. 笔记本问答
18. 已掌握和待学习
19. 给自己的信
20. 结果陈述
21. 找到核心
22. 给朋友的明信片
23. 新闻发布会谈话要点
24. 速写
25. 等于或少于6个词语
26. 先睹为快
27. 出门门票
28. 你听到了什么
29. 词语飞扬
第三章 让学生自己完成任务的好方法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意味着参与,下面内容根据学生的需求制定课程内容和教学技巧,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爱学习的主动性。
30. 内容铭牌
31. 检查清单
32. 编码阅读
33. 颜色代码
34. 概念拼贴画
35. 让学生自己出测试题
36. 让学生动手制作个性化闪卡
37. 思维导图
38. 最重要的观点
39. 我最重要的十件事
40. 画一幅画
41. 简单信息聚合订阅
42. 两个真理与一个谎言
43. 短信
第四章 能够积极调动整个班级氛围的好方法
有时候整个课堂的氛围都非常沉闷,这时候就需要优秀教师开动脑筋四两拨千斤。下面这些学习方法让课堂乐趣无穷,让学习内容与现实相关又富有意义,让你的课堂瞬间充满正能量。
44. 集体回答
45. 常见的歌曲
46. 鱼缸
47. 强制类比
48. 猜字
49. 我学会了制作链条
50. 学生个人的白板
51. 噢,对,就贴在这里
52. 准备下一个上场的问题
53. 回答卡片
54. 提一个问题
55. 难住教师
56. 深呼吸
57. 定时器
58. 20个问题
59. 只要独特的观点
第五章 让小组和团队顺利合作的好方法
想让学生真正参与你的课堂,可以把其划分为不同小组,互相竞争,这样学生会更有积极性。当然,小组活动必须规划具体的策略,课程内容和技巧,让所有的学生参与。
60. 观点叠加
61. 卡片分类
62. 信封里的问题
63. 中场总结
64. 合作伙伴预测试
65. 问和答匹配
66. 机智问答
67. 派一个间谍
68. 句子开头
69. 教一个,猜一个
70. 小组图表
71. 自动台词提示器
72. 名人会说什么
73. 转身
74. 是,不是,也许
第六章 让学生运动起来积极投入学习的好方法
青少年代表旺盛的原生力,每天枯坐自然生出倦怠。有时候让学生在课堂上活动下筋骨更是调动他们积极学习的好方法,你不得不赞叹布莱恩老师充满活力的课堂,让每个人都愿意竭尽全力。
75. 投球
76. 变换学习地点
77. 咨询
78. 让角落成为私人空间
79. 创建一个滑稽短剧
80. 决斗活动挂图
81. 画廊步行
82. 给一个
83. 打手势
84. 圈内
85. 排队
86. 移动和触摸
87. 打雪仗
88. 站起来回答
89. 投票贴
90. 戴一个写着词语的标签
第七章 对不爱学习的学生给予激励的好方法
对于怎样也不愿参与课堂教学的学生,布莱恩老师认为他们其实有非常强烈的学习动机,只要你能找到打开他心锁的钥匙。试试下面的9个好方法,是你找寻已久的钥匙吗?
91. 有利的开端
92. 重要词语警告
93. 握紧拳头
94. 发出邀请
95. 看起来像,听起来像,感觉像
96. 5分钟的专题小组讨论
97. 奇迹问题
98. 预先“种植”的问题
99. 2×10方法
第八章 精彩又实用的学习资源汇总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布莱恩老师真是煞费苦心。下面是他收集整理的丰富实用的教学资源,老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课堂情况酌情采用,请彻底把这些好资源本土化,个性化,你就会得到一个欣欣向荣的课堂。
◎ 自我反思指南
◎ 同意
◎ 拼音字母概要
◎ 个人目标追踪卡
◎ 重要词语排序表
◎ 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 已掌握和待学习(模板)
◎ 给自己的信(模板)
◎ 结果陈述句子样式
◎ 学习进度检查清单
◎ 可视化阅读编码
◎ 我最重要的十件事
◎ 常见的歌曲
◎ 强制类比句子(模板)
◎ 判断式回答卡片
◎ 句子开头(模板)
◎ 看起来像,听起来像,感觉像(模板)
27. 出门门票
教你一招
教师特别喜欢这种策略,因为此策略在下课时教给了学生一种责任感。告诉学生,在两小节课(或者在第一小节课和第二小节课之间) 结束时,教师会站在教室门口收每个学生的“出门门票”。
如何实施
1.给学生每人一张卡片,一张便利贴或一张纸。
2.给学生讲一下此课的主要观点概要,给学生时间思考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和将要记住的最重要的知识。
3.告诉学生简要写下他们所学的知识。例如,告诉学生写下三个圆点/符号,然后在后面列出学生所能记住的三件事情,此三件事情与他们所学的主题有关。
4.当学生离开教室时,教师站在门口,收集每个学生的卡片。
5.使用门票(卡片)上的信息,检查每个学生是否理解所学内容或学习是否有进步。此信息有助于教师考虑什么知识应该再教一遍。
运用诀窍
◎ “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策略可以和“出门门票”策略一起使用。
◎ 在一节课结束时,记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和反思。如果要求学生在下课前20秒做“出门门票”作业,他们就会担心下一节课会迟到,不会花太多时间好好思考。
◎ 有些学生可能喜欢将“句子开头”策略和“出门门票”策略一起使用。
◎ 收集到的“门票”可以用于下一次课,也可以用于学生小组讨论的开始。
38. 最重要的观点
教你一招
有时候教师很难让学生理解所学课文中的最重要的内容。此策略要求学生思考课文中或作业中最重要的观点、观念、例子或信息,并落实在纸上。
如何实施
1.给学生时间,让他们独立完成一个学术作业。
2.告诉学生当他们在做作业时,你会请他们不时地停下来,目的是让他们思考一下他们正在读的、写的或者做的最重要的观点是什么。
3.如果最重要的观点不是记在笔记本上,或者写在作业单上,而是收集起来,那么就提供给学生最重要观点的样式,如一个完整的句子,一幅画的概述等。
4.让学生注意,并告诉学生认真思考他们正在做的事情,然后再打断他们,向他们提问。
5.让学生写下他们目前的学习中什么是最重要的观点。
6.举例说明:“同学们,请向前看。我要给你们布置一个重要的任务。想一想,你们刚才读的有关火山的课文是讲什么的。大多数学生刚才读了课文的第17页至21页。想一想,这一部分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请在便利贴上写下你认为最重要的观点。当写完后,你们就可以继续阅读课文。”
运用诀窍
◎ 可以考虑将“最重要的观点”策略与“我的最重要的十件事”策略、 “我学会了创建链条”策略,或“给一个/得一个”策略一起使用。
◎ 作为选择,让学生在一张纸上写下“最重要的观点” ,然后收集起来,用于课文复习,开始上课,讨论,或者作为评估学生成绩的资料。
◎ 当学生读一本书时,给学生便利贴,让学生把最重要的观点写在便利贴上,贴在找到信息或例子的地方。
……
学生喜欢怎样的课堂
“我们不会重视枯燥的事情。”
——约翰·麦迪娜,《头脑规则》作者
“学校非常枯燥!”近几天,一位学生四次来到我办公室,最后一次竟然泪眼模糊地发出这样的感慨。这位学生名叫查得。作为小学校长,我把查得看作是我的老顾客。这里所说的老顾客,是指经常来到我办公室的学生。对查得来说,正常的学习似乎并不容易。他苦苦挣扎着学习语文、数学,并努力上好每一堂课。他盼望休息、体育活动,渴望一种让他能够探索、讨论、欢笑、蹦跳和玩乐的学习环境。到小学三年级时,查得对学校的教育制度感到困惑,认为这种教育制度不能满足他的需求。他没有学会在正常的学习环境中获得成功的合作技能。在我跟他的多次谈话中,很明显,他渴望成为一名“好学生”,并希望在学校的表现一切都良好。他想跟其他孩子一样,得到好的分数,按时完成作业,并得到别人的认可。
当那天我和查得坐在我的办公室时,我开始认真考虑他的经历和困惑。我开始沉思我校其他学生所经历的一些重要问题。我不仅仅是想找到办法帮助查得获得成功,而且想知道其他学生的观点和想法。学校里到底有多少像查得这样的学生?思考了一会,我转向查得,说了一句令他既吃惊又高兴的话 :“你说得对!”我说道。然后,我开始问他在学校的经历,他的成功,他的困惑。
那天跟查得的谈话激发了我的一个使命。我把它变成了个人的奋斗目标,尽量多地发现我校学生的观点。他们对什么感兴趣?他们参与什么事并发现乐趣?什么事情枯燥乏味、毫无意义?我探究这些问题,以帮助像查得这样的学生,他们出于困惑而说出了很多学生想说的话:“学校非常枯燥,我到这里来学习是不得已。如果我有机会到其他地方做其他事情,我一定去。”
尽管此书不是仅仅为了像查得这样的学生而写,但是他们的困惑却让我们有机会探究教育学这面镜子,并对一些重要问题进行思考。从与查得谈话的第二天开始,我便把我的询问列于我与教师的日常互动工作中 :“今天你发现了什么乐趣?”我会问教师们上课的情况、日常活动情况、令人兴奋的事情和激励人的事情。不止一位教师会不以为然地反驳说 :“布莱恩,并不是所有事情都有乐趣。”我会礼貌但坚定地回答 :“我知道。现在告诉我,今天你的课有什么乐趣?”枯燥乏味的问题并不新鲜。
多年来,学生们一直在苦苦找寻学校学习中富有意义的真正理由。早在1984年,约翰·古德莱德就写道 :学校里的枯燥乏味是“非常具有传染性的”。也许,今天比过去任何时候,我们的学生对学校的做法更不满意,更有发言权。他们报告说,学校的学习内容似乎与现实世界毫无关系,完全分离,因此他们毫无兴趣。在2006年,印第安纳大学教育学院发布了一份报告,题目叫“有关学生参与的声音 :2006年高中生参与的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既令人吃惊,又令人信服。通过对81000名学生的调查发现 :50%的学生说学校生活枯燥乏味,75%的学生说他们之所以感到乏味,是因为“教学材料枯燥”。
说学生在课堂上感到乏味并非是头条新闻。好消息是,我们知道是什么造成课堂枯燥,我们知道怎么调动课堂气氛。最近二十年对学生参与和课堂枯燥问题的学术研究,为我们如何设置课堂活动以消除沉闷、激励学生参与提供了很多有益的方法。将学生参与排在优先位置的教师和学校会看到富有戏剧性的变化。当学生看到他们在学校的所作所为有价值时,他们就会把学校看作一个重要的场所,这个场所能给他们提供富有价值的个人成长知识,提供他们发掘自己潜力的机会。
我希望我能够说,查得一夜之间在行为上和在课堂的表现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是事情并非如此。像很多学生一样,他仍然在苦苦找寻富有意义的、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学习内容和让他快乐学习的教学方法。在合作技能方面,我们的确看到了他的一些缓慢的变化,但他仍然困惑于不适合他需要的教育制度。在我们学校,有无数的查得,无数的班级,渴望学校生活乐趣无穷,激动人心,学习内容与现实相关而又富有意义。
此书针对教师所写,所讲述的激励学生参与的方法简单实用,易于掌握,并且均经过课堂教学验证。驱散学生的厌学情绪,首先始于教师,教师要有意识地用有意义的方法激励学生参与。效率高的优秀教师总是不断寻找新的、不寻常的、富有想象力的方法,来激励学生参与到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中去。
为了有效地战胜学习厌倦,教师应当 :
◎ 规划具体的策略、课程内容和技巧,以便让各种各样的学生参与。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需求来决定采用何种策略。
◎ 监测所使用的策略,并适当调整,以适应学生的需求。
◎ 准备好备用策略,因为没有一项策略适合所有学生。
◎ 对授课内容、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都要显示出巨大的热心。教师要流露出一种真正的信心 :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都极有价值,富有意义。
◎ 要跟学生沟通,告诉学生所学内容与现实有很大联系。学生们想参与的学习内容一定会与他们的生活、兴趣和未来有关。
◎ 无论成功大小,都要庆祝。某个任务的完成会鼓舞人心、令人激动并能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第五段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介于学术探讨和朋友间的经验分享之间,既有理论的严谨支撑,又不失亲切的叙事感,读起来毫无压力。我发现作者非常擅长使用比喻来解释复杂的教学现象。例如,他将学生的注意力比作“水流”,而教师的任务是设计好“河道”和“水坝”,引导水流的走向。这种形象化的表达,让我对“如何保持学生持续兴趣”有了更直观的理解。更棒的是,本书的附录部分收录了一份“快速反应卡片”清单,上面总结了应对常见课堂惰性行为的简短应对语录。这对我来说是救命稻草,在某些疲惫或意外的时刻,我可以直接查阅并引用那些简洁有力的回复,避免了临场发挥的紧张。这本书绝对值得所有希望提升课堂活力的教育工作者收入书架,它提供的不仅仅是方法,更是一种积极应对教学挑战的全新思维框架。
评分第四段 作为一名有着十多年教龄的教师,我对各种“教育新潮”持审慎态度,很多方法往往在实际操作中显得水土不服。然而,这本书的论述风格非常务实和接地气。作者似乎深谙课堂的混乱与突发性,他没有提供一劳永逸的“万能钥匙”,而是教导我们如何培养一种“随机应变”的能力。比如,当一个精心设计的活动突然跑偏时,作者提供了一套“紧急转向”的策略,教你如何利用现有的学生讨论内容,自然而然地将话题拉回主线,而不是生硬地打断。这种对“失控瞬间”的预见和处理,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教学经验。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积极错误观”的阐述,它鼓励教师将学生的“错误发言”视为宝贵的参与信号,而不是需要被纠正的障碍。这种心态的转变,对改善师生关系有着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评分第一段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相当有吸引力,色彩搭配和字体选择都透露着一种活力与实用性。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堆砌理论的厚重著作,但翻开后才发现,它更像是一本工具手册,里面塞满了可以直接拿来用的“干货”。从打开这本书的那一刻起,我就能感觉到作者的用心,他没有过多地纠结于教育心理学的深奥理论,而是直奔主题,聚焦于如何在一堂课、一个小组活动中迅速捕捉到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关于“冷启动”技巧的部分,我印象非常深刻,作者提出了一些非常规的破冰方法,比如在课程开始前设置一个与主题相关的微型谜题,让学生在不自觉中进入学习状态。这种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处理方式,非常适合像我这样一线教师,时间紧张,需要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且,全书的排版清晰,很多方法都有具体的案例支撑,让我能够清晰地想象出在实际操作中应该如何落地执行,而不是停留在空泛的口号层面。
评分第二段 说实话,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常常为课堂上的“冷场”感到头疼。看着台下那些眼神游离、心不在焉的学生,心里总是七上八下的。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参与度不是靠“吼”出来的,而是需要精巧的“设计”。其中有一章专门讲了如何利用技术手段来增强互动,我从中借鉴了几种方法,比如使用即时反馈工具来收集学生的实时想法。但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强调了“非语言沟通”的力量。作者花了大量篇幅分析了教师的站位、手势,甚至呼吸的节奏如何影响学生的投入程度。这让我意识到,原来课堂管理不仅仅是内容传输,更是一场微妙的表演艺术。读完这一部分,我在接下来的几堂课中刻意调整了自己的肢体语言,效果立竿见影,学生们似乎更愿意主动举手发言了,整个课堂的能量场都发生了积极的变化。这种对细节的深入挖掘,是很多同类书籍所欠缺的。
评分第三段 这本书的真正价值在于其结构上的层次感。它并非简单地罗列技巧,而是构建了一个从宏观到微观的参与度提升体系。一开始是基础的“情境预热”,接着是核心的“活动嵌入”,最后落脚于“深度反馈与巩固”。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设计“活动嵌入”环节时所遵循的“三段式”原则:先是低门槛的集体参与,再过渡到中等难度的合作任务,最后才是高阶的个体展示。这种循序渐进的设计,确保了即便是最内向的学生也能找到参与的切入点,避免了“高手过招,庸者旁观”的尴尬局面。我尝试了书中推荐的一个小组辩论优化模型,它要求学生在陈述前必须先用一句话总结对手的观点,这个小小的规则,极大地提升了辩论的质量,因为它迫使学生必须倾听对方,而不是只顾着准备自己的说辞。这本书更像是一个“参与度构建蓝图”,而不是零散的技巧集锦。
评分连续8年位居全国畅销书排行榜,20世纪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33种文字全球发行,日本有史以来图书销量排行第一名,入选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本,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文汇报》、中央电视台等数百家媒体深度报道。
评分。
评分连续8年位居全国畅销书排行榜,20世纪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33种文字全球发行,日本有史以来图书销量排行第一名,入选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本,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文汇报》、中央电视台等数百家媒体深度报道。
评分非常满意,五星
评分正在看,貌似还不错。希望能从中得到收获,解决我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评分很好
评分非常满意,五星
评分很好
评分美国、中国、日本、英国等40国中小学生与教师“最喜欢图书”!要了解孩子,每一位父亲、母亲必须熟读!要懂得孩子,每一位老师、校长必须熟读!要珍惜自己,每一个孩子必须熟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