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改变摄影的伟大观念

100个改变摄影的伟大观念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玛丽·华纳·玛瑞恩 著,唐小佳 译
图书标签:
  • 摄影
  • 摄影技巧
  • 摄影历史
  • 摄影理论
  • 创意摄影
  • 摄影大师
  • 摄影理念
  • 摄影教育
  • 摄影指南
  • 摄影艺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摄影出版社
ISBN:9787802369405
版次:1
商品编码:1128461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8-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21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这套极具启发性的图书记载了有史以来,艺术、建筑、摄影、电影、时尚、平面设计等领域具影响力的观念。各书篇章大致依年代顺序排列,每一个观念涵盖了事件、发明、技术、运动等为该领域带来重要改变的人、事、物,每一个观念又都以简明的文字搭配的图像呈现;它不是各领域经典创意的简单罗列,而是对其产生的契机、起到的作用、实践的发展等的有机梳理;通过这样的梳理使读者了解一种艺术流派或者艺术形式的演变历史,从而能更专业地品味当今的艺术。
  《100个改变摄影的伟大观念》都由该领域专家执笔,深入探讨该书主题,既可作为深入认识相关领域的历史性参考书,也是可据以实际运用的工具书。

内容简介

  

  《100个改变摄影的伟大观念》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简明摄影文化史,记载了从19世纪早期发明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法到现如今数字摄影的革命和赶超,有许多值得挖掘和品味之处,在充满趣味的阅读中,时时可见到作者智慧的光芒。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摄影发展史,本书大致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了100个观念,其中涉及观点和创新、社会文化事件、技术和运动,每一个观念都聚焦于摄影的某个单一的方面,从暗箱到旅游摄影,再到现代数码摄影甚至手机摄影。书中详细说明了每个重大观念是如何发生,又是如何一步一步走来,才有了摄影这个对我们来说如此重要的爱好。玛瑞恩女士围绕着摄影史的相关事件、发明、运动,陈述史实清晰明了,上下章节一气呵成,不仅讨论了摄影技术重要的发展进程,而且还阐述了技术背后的哲学思想和艺术运动如何催生摄影史上的巨大变化。另外,每个章节都短小精悍,很容易拿起和放下。

作者简介

  玛丽·华纳·玛瑞恩,美国纽约锡拉库扎大学艺术系教授,荣誉退休后依旧在美国和欧洲讲学并笔耕不辍,并于2008年赢得了“安迪·沃霍尔基金会艺术类作家奖”,她采用将摄影史放到人文学科中研究的方法,不但充分揭示出摄影内涵的多样性,而且把摄影与艺术、科学、政治、社会、大众文化、现代性等等搭界,在西方摄影史著述甚丰的当代,还是获得了新颖的研究意义。

内页插图

目录

引 言
100个改变摄影的伟大观念
术语表
图片出处
致 谢
观念1 暗 箱
观念2 潜 影
观念3 直接正像
观念4 负像与正像
观念5 达盖尔式摄影法
观念6 探 险
观念7 卡罗式摄像法
观念8 人体艺术
观念9 镜 头
观念10 快 门
观念11 美 学
观念12 蓝晒法
观念13 火棉胶工艺
观念14 图片裁剪
观念15 暗 房
观念16 为照片上色
观念17 立体镜
观念18 视 角
观念19 战地摄影
观念20 动态摄影
观念21 放 大
观念22 介 质
观念23 彩色照片
观念24 摄影与雕塑
观念25 说 教
观念26 人体摄影
观念27 名片格式照片
观念28 树胶重铬酸盐成像法
观念29 铂金印相法
观念30 针孔相机
观念31 肖 像
观念32 锡版摄影法
观念33 证 据
观念34 进 化
观念35 蛋白相纸
观念36 叙 事
观念37 背 景
观念38 休闲旅游
观念39 摄影学会
观念40 图片分享
观念41 明胶银盐相片
观念42 小型相机
观念43 小 报
观念44 奥托克罗姆
观念45 明信片
观念46 投 影
观念47 人造光
观念48 焦 点
观念49 定格瞬间
观念50 半色调
观念51 胶 卷
观念52 次 序
观念53 图片工厂
观念54 航空摄影
观念55 微距摄影与显微摄影
观念56 人民的艺术
观念57 摄影分离
观念58 对 等
观念59 收 藏
观念60 广告图片
观念61 图片社
观念62 单反相机
观念63 决定性瞬间
观念64 多次曝光
观念65 照相亭
观念66 新闻摄影
观念67 抽象主义
观念68 直接摄影
观念69 儿童相机
观念70 中途曝光
观念71 体育现场
观念72 新客观主义摄影
观念73 胶卷与照片
观念74 物影照片
观念75 剪切和粘贴
观念76 时 尚
观念77 自 拍
观念78 魅 态
观念79 纪实性表达
观念80 局外人
观念81 街头摄影
观念82 看不见的光
观念83 超现实
观念84 宝丽来(拍立得)
观念85 柯达克罗姆胶片
观念86 电 视
观念87 新地形学摄影
观念88 照相现实主义
观念89 郊区和飞地
观念90 快照美学
观念91 理论转向
观念92 拍照手机
观念93 摆 拍
观念94 具象摄影
概念95 摄影-概念主义
观念96 摄影师的眼睛
观念97 挪 用
观念98 照片与视频
观念99 数码摄影
观念100 地理信息系统

前言/序言


《凝视的艺术:解码影像的力量》 在浩瀚的光影世界里,我们如何捕捉瞬间,如何讲述故事,又如何用画面触动人心?《凝视的艺术:解码影像的力量》并非是一本冰冷的器材指南,也不是对摄影史的枯燥梳理,而是一场深入影像灵魂的探索之旅。它邀请您一同潜入摄影师的内心风景,理解那些驱动他们按下快门的思想火花,以及那些让普通瞬间升华为不朽经典的洞察。 本书的核心在于“观念”——那些塑造我们观察世界方式、影响我们创作技法、并最终决定作品生命力的思维模型。我们不在这里罗列某款相机能拍出多好的色彩,或者某种镜头能带来怎样的景深,因为真正的摄影,远比冰冷的参数更具温度和深度。它关乎你如何思考,如何感受,以及如何将这份思考与感受转化为可见的影像。 第一章:看见的本质——打破视觉的藩篱 “看见”不仅仅是用眼睛接收光线,更是一种主动的认知过程。在本章,我们将探讨如何超越表象,深入事物的核心。我们会审视那些艺术家如何通过独特的视角,发掘出生活中被忽视的细节,将寻常景物赋予奇异的生命力。例如,一个被遗弃的旧物件,在不同的观察者眼中,可能只是废弃物;但在摄影师眼中,它可能承载着一段被遗忘的历史,讲述着时间的痕迹。我们会学习如何训练自己的“慧眼”,去捕捉那些隐藏在平凡之下的故事线索,去理解光影如何塑造情绪,色彩如何唤醒记忆。这并非天生的才能,而是一种后天习得的敏感,一种对世界保持好奇与敬畏的态度。 第二章:构图的哲学——秩序与情绪的交织 构图是摄影师用来组织视觉元素的语言,它关乎画面的平衡、引导视线、以及传递情感。然而,伟大的构图并非仅仅遵循“三分法”或“黄金分割”的僵化规则,而是对空间、线条、形状和色彩的深刻理解与灵活运用。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通过构图来营造氛围,例如,利用深邃的对角线来增加画面的动感与张力,或者通过前景的引入来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和空间深度。我们也会分析大师们如何巧妙地运用负空间(留白),让画面在简洁中蕴含无限的可能性,引导观众的想象。更重要的是,我们将理解构图并非是孤立存在的,它与拍摄对象的情感、摄影师想要表达的意图息息相关。构图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内容,让观众在观看画面的第一秒就能被吸引,并被引导至创作者想要传递的核心信息。 第三章:光影的叙事——情感的雕刻刀 光影是摄影的灵魂,它能塑造形态,营造氛围,甚至讲述故事。《凝视的艺术》将带领你穿越光影的魔法世界,理解不同光线的特性及其在画面中的表达力。从清晨柔和的散射光,到午后耀眼直射的光,再到黄昏时温暖的逆光,每一种光都有其独特的情感语言。我们会探讨如何利用侧光来勾勒物体的轮廓,增强立体感;如何利用逆光来营造神秘而梦幻的氛围;以及如何利用剪影来聚焦于形态本身,引发观众的遐想。更深层次的,我们将研究光影如何成为叙事的一部分。一个人物脸上的阴影,可能暗示着内心的挣扎;一道穿过窗户的光束,可能象征着希望的降临。我们将学习如何观察并驾驭光线,让它不再仅仅是照明工具,而是成为情感的传达者,故事的叙述者。 第四章:色彩的语言——情绪的调色板 色彩是直接触及观众情感的有力武器。在本章,我们将揭示色彩的心理学效应,以及摄影师如何运用色彩来调动观众的情绪,甚至引导他们的思维。《凝视的艺术》将带您领略冷暖色调的对比如何制造视觉冲击,互补色之间的碰撞如何带来活力,而同类色之间的和谐又如何营造宁静。我们会分析那些标志性的色彩运用,例如,红色带来的热情与危险,蓝色传递的冷静与忧郁,以及绿色象征的生机与和谐。更重要的是,我们将探讨色彩的象征意义,以及如何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理解和运用色彩。一个场景的色彩基调,能够瞬间将观众带入一种特定的心境,无论是喜悦、悲伤、还是沉思。摄影师通过对色彩的精准把握,能够让画面拥有超越形体的生命力,直接与观众的内心产生共鸣。 第五章:时间的凝固——瞬间的永恒 摄影最迷人的特质之一,便是它能够凝固时间,将转瞬即逝的瞬间定格为永恒。《凝视的艺术》将深入探讨如何捕捉那些决定性的瞬间,以及如何通过拍摄技巧来增强画面的时间感。我们会审视那些伟大的纪实摄影作品,它们是如何在混乱的现实中,捕捉到那个最能代表事件核心的瞬间。我们会学习如何预测和等待,如何在喧嚣中保持冷静,从而抓住那个决定性的“眼”。此外,我们也会探讨慢门和快门在时间表达上的不同作用。慢门可以模糊运动,展现流动的动态美;快门则能冻结瞬间,捕捉运动员强有力的爆发,或是孩童天真的笑容。理解时间在画面中的作用,是赋予作品生命力的关键。 第六章:情感的连接——人性的洞察 最打动人心的摄影作品,往往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情感的真实流露。《凝视的艺术》将带您走进人物摄影的殿堂,理解如何通过镜头去捕捉人物的内心世界,如何建立与拍摄对象的信任,从而拍出富有灵魂的作品。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眼神、肢体语言、以及人物与环境的互动,来展现人物的性格、情绪和故事。这并非是简单的肖像记录,而是一次情感的交流与共鸣。我们会学习如何通过引导,而非强制,让拍摄对象展现出最真实、最自然的一面。人像摄影的魅力在于,它能让观看者感受到被拍摄者的喜怒哀乐,仿佛也参与到了那个瞬间的情感体验之中。 第七章:意义的传递——故事的讲述者 每一张伟大的照片,都蕴含着一个故事,或显而易见,或需要观众去解读。《凝视的艺术》将聚焦于摄影师如何成为故事的讲述者,如何通过一张或一组照片,传递深刻的意义。我们会分析那些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新闻照片,它们如何揭示真相,引发思考,甚至改变历史。我们也会探讨如何通过叙事性的构图、意境的营造、以及细节的捕捉,来构建一个完整的视觉叙事。一张照片可以是一个章节,一个系列的照片则可以是一本书。关键在于,摄影师是否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是否能够引导观众深入思考,是否能够让画面超越纯粹的视觉享受,而具有更深远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 第八章:风格的形成——个性的表达 在充斥着海量图像的时代,形成自己独特的摄影风格,是每一个摄影师走向成熟的标志。《凝视的艺术》将引导您思考,如何从模仿走向创新,如何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融入到创作中,从而形成独树一帜的影像风格。我们会审视那些摄影大师们是如何通过对主题的选择、拍摄手法的运用、后期处理的偏好,以及对色彩和光影的独特理解,来塑造出属于自己的辨识度。风格并非凭空产生,它源于对摄影的热爱,对生活的观察,以及不断地实践与反思。我们会鼓励您勇敢地尝试,不断地突破,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光影之路。 第九章:观念的演进——挑战与突破 摄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新的观念和技术层出不穷。《凝视的艺术》将带领您思考,如何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如何挑战既有的摄影法则,并为摄影艺术注入新的活力。我们会探讨数字时代的机遇与挑战,人工智能对摄影创作的影响,以及影像在信息传播中扮演的角色。更重要的是,我们将鼓励您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将摄影视为一种终身学习的艺术,一种与世界对话的方式。 《凝视的艺术:解码影像的力量》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摄影的书,它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倡导。它鼓励您放慢脚步,用心去观察,用镜头去记录,用影像去表达。它相信,在每个人的心中,都藏着一位摄影师,等待着被唤醒,等待着去捕捉这个世界的美丽与真相。让我们一同踏上这场关于“看见”与“表达”的旅程,发现影像的力量,也发现自己内心深处的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阅读体验方面,这本书的文字功底极其扎实,读起来有一种久违的、沉浸式的满足感。作者的语言风格充满了力量感和明确的倾向性,很少使用那种模棱两可的表述,而是直接抛出观点,然后用逻辑严密的论证去支撑它。有一段关于“观看的伦理”的论述,我印象尤为深刻,它挑战了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拍摄习惯——比如,我们是否过度地物化了被摄对象?这种带着批判性的自我审视,是很多技术手册中绝不会涉及的领域。它让你在拿起相机之前,先在头脑中完成一场关于“拍摄意图”的严肃辩论。坦率地说,这本书的阅读门槛并不低,它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和对艺术史的基本认知,否则可能会感到晦涩难懂。但对于那些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啃读的人来说,收获绝对是成倍增长的,因为它教你的不是“做什么”,而是“为什么这么做”以及“不这么做会怎样”。

评分

我拿到这本摄影读物时,说实话是抱着一种审视的态度,毕竟市面上的“伟大指南”太多,但真正能触及灵魂的凤毛麟角。然而,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瞬间”这一概念的解构与重塑。它没有用那种陈词滥调去强调“把握时机”,而是深入探讨了摄影师的“预判”能力是如何通过长期的观察和心理训练形成的。书中花了大量篇幅讨论“等待的艺术”,这颠覆了我以往认为摄影是主动出击的观念。作者似乎在暗示,最好的画面往往是在你几乎要放弃的时候,以一种出乎意料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时间性”的讨论,它将静止的二维图像与流逝的三维时间紧密联系起来,使得每一张照片都带上了“时间的重量”。这种深层次的思考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那些“成功”的照片,究竟是运气使然,还是真正抓住了那一刻的本质?这种引导,促使我从被动的记录者转变为积极的诠释者,着实是受益匪浅。

评分

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这本书在探讨如何“建立个人视觉语言”这一核心主题上,提供了一条清晰而又充满挑战性的路径。它没有提供任何“速成秘籍”,反而强调了“重复的失败”和“持久的怀疑”才是通往独特风格的唯一途径。作者用近乎残酷的坦诚,剖析了许多著名摄影师是如何在漫长的探索中,不断地自我否定、自我修正,最终才形成了自己无法被模仿的标志性风格。这种强调内在驱动力而非外在模仿的观点,对我产生了巨大的鼓舞作用。它让我意识到,我的每一次不满意,都不是挫败,而是通往更深层次自我表达的必要阶段。这本书像一位严厉但公正的导师,它撕掉了那些廉价的赞美和鼓励,直指核心——真正的艺术需要勇气去面对自身的局限,并持续不断地挑战它。读完后,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到我的暗房(或电脑前),用全新的眼光去审视我过去所有的作品,并开始一场更真诚的创作之旅。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它不是按照器材分类,也不是按照题材分类,而是完全围绕着“观念的演进”来组织的。我发现,作者似乎很擅长将那些看似抽象的、哲学层面的思考,通过非常具象的案例来阐释。举个例子,当讨论到“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时,作者引用了若干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艺术作品进行对比分析,从古典雕塑到现代装置艺术,最终落脚到摄影语言的构建上。这种跨学科的视角,极大地拓宽了我的知识边界。我过去总是在摄影的圈子里打转,这本书却迫使我跳出来,去理解构图的数学美感、色彩的心理学影响乃至叙事结构在单张图像中的应用。这种宏观的视野,让那些原本我模糊感觉到的“对”与“错”,有了一套严谨的理论支撑。对于那些已经有一定拍摄经验,渴望突破瓶颈,寻求更高层次理论指导的进阶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石。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对视觉艺术理解的一扇新大门,尤其是在光影的运用上,作者的见解深刻而独到。我一直以为自己对布光有基础的认识,但读完后才发现,过去那些操作都只是停留在“知道”的层面,而非“理解”的层面。书中关于自然光与人工光如何相互渗透、彼此塑造的论述,让我重新审视了每一个拍摄场景。比如,它详细剖析了如何利用清晨的侧逆光来雕塑模特的轮廓,那种细腻的过渡和边缘光的处理,仅仅通过文字描述,我就能在大脑中构建出清晰的画面感。更让我佩服的是,作者并未止步于技术参数的堆砌,而是将这些技术语言转化为一种富有诗意的表达方式。读到某一章节,谈及“暗部不仅仅是缺失的光,而是等待被发现的叙事空间”时,我甚至停下来,对着窗外的光影沉思了许久。这绝非一本教你如何设置Aperture和Shutter Speed的工具书,它更像是一本哲学著作,引导你思考光线在传递情感中的核心地位。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希望从“按快门”进阶到“进行视觉对话”的摄影师,它会彻底重塑你对‘曝光’的定义。

评分

很好

评分

开卷有益,值得买看

评分

《100个改变摄影的伟大观念》都由该领域专家执笔,深入探讨该书主题,既可作为深入认识相关领域的历史性参考书,也是可据以实际运用的工具书。

评分

很好的读本,很有权威,很有信心。

评分

很棒的书 正版 不错

评分

目录

评分

中国图书行业经营效益较为稳定,毛利率维持在15%-16%之间,销售利润率维持在12%-14%之间。但与其他行业相比,行业投资回报率并不太理想,行业总资产报酬率低于6%,净资产利润率低于8%;所幸两项指标都呈波动上升趋势。

评分

4 概念

评分

“评价”可以是总括全书作鸟瞰式的评述,如书评《展现“另一个”爱因斯坦》是这样评价《爱因斯坦晚年文集》的:“每篇文章都体现了作者的睿知和科学预见性。全书蕴涵着科学家与知识分子的良知,浸透着他对整个20世纪全人类的极大的人文关怀。”也可以聚焦于作品的细部作画龙点睛式的点评。如金圣叹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节中鲁达打店小二一段描写:“一路鲁达文中,皆用‘只一掌’、‘只一拳’、 ‘只一脚’,写鲁达阔绰,打人亦打得阔绰。” 三言二语就点出了《水浒》对鲁达的动作描写是充分个性化的。 “评价”是书评中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也是最见功力的部分,从这里可以见出一个人的思想水平、艺术素养、鉴赏能力、语言功夫等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