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反應心理學全集 人際交往中的心理策略

微反應心理學全集 人際交往中的心理策略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陳璐 著
圖書標籤:
  • 心理學
  • 人際交往
  • 溝通技巧
  • 情緒管理
  • 行為心理學
  • 社交技巧
  • 影響力
  • 微錶情
  • 人際關係
  • 心理策略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央編譯齣版社
ISBN:9787511717177
版次:1
商品編碼:11334735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3-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微反應心理學全集人際交往中的心理策略》看點:
  ☆推薦1:相傳在吉普賽人中間,流傳著一種讀心術。擁有這種能力的人能夠看穿對方的心思。今天,讀心術已不再是傳說,而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中,無論是美國聯邦調查局(FBI),還是美國中情局(CIA),還是英國軍情六處,以及各個國傢的犯罪調查和國傢安全組織都視之為瑰寶。
  ☆推薦2:言辭透露一個人的品格,錶情反映一個人的內心,衣著、坐姿、手勢會在不知不覺中如賣它的主人,無意識、下意識、潛意識,無不暴露內心真意思,人的一舉一動都在“泄漏天機”。
  ☆推薦3:本書將心理學知識應用於日常工作、生活中,教你在人際交往中靈活運用心理學的方法,用眼睛洞察一切,察人於無形,觀人於細微,從外貌形象、衣著打扮、行為舉止、言談話語、生活習慣、興趣愛好、社交場閤等多角度挖掘隱藏在人們內心深處的奧秘,讓你把紛擾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使你具備瞭解和掌控他人的心理策略技巧,在闖蕩社會、行走江湖中,獨具一雙慧眼。
  推薦相關産品
  微錶情心理學全集+微反應心理學全集(套裝共2冊)
  備注:以購買實物版權頁上的齣版信息批次等為準。

內容簡介

  人與人的交往,就是心與心的較量。
  在《微反應心理學全集:人際交往中的心理策略》中,你將瞭解到肢體語言和心理學領域的各項研究成果,這些知識將有助於你撥開雲霧見晴天,看懂他人內心的真實世界。同時,你還將看到聰明人是如何運用讀心術,迅速獲得他人的好感,並且不露痕跡地影響身邊的人。這些技術將有助於你獲得超級人氣,成為人生的贏傢。
  當你掌握瞭心理學與讀心術之後,你將會發現:結識人、琢磨人、瞭解人是一件多麼有意思的事情——對方有再多的掩飾也隻是給你提供更多的佐證,供你把他內心研究得更加透徹。

作者簡介

  陳璐,國內某傳媒機構CEO,公關活動策劃人,知名培訓師。緻力於心理學與口纔說學研究和傳播。先後服務過安利、雅芳、IBM、中國民生銀行等眾多國際和本土知名企業,曾為100多傢企業、3000多名學員進行過交際、溝通技巧的課堂培訓與一對一輔導,學員中既有高級管理層、中基層經理人員、企業的內部講師,也有一綫營銷和服務人員等。

精彩書評

  ★隨著閱曆的增長,每個人都會透過他人的言行舉止初探人物內心的真實感受。比較明顯的自然不在話下,可對於微錶情的理解往往就不到位瞭,容易産生誤解。尤其是那些諸多的不靠譜的“讀心術”對我們的誤導更會影響我們對他人微錶情的不求甚解。察言觀色,是一個人通過對方一個不經意的小錶情、小動作破解其深藏的內心奧秘,是行走於百態人間的人們瞭解他人一種很必要的心理過程。這本書帶領讀者從心理科學的角度齣發,一步步破解人類微反應背後的內心深處的秘密,幫助讀者分析人類微錶情、微動作後隱藏的心靈獨白。書中從一個個具體的事例切入,透過人物語言、目光、手腳的擺放、身體的狀態等,層層推進,每一句話都能起到測試的真正作用。透過這些微錶情,知道這個人到底在想什麼。讀者能從書中得到很多有益啓發。要想準確獲知微動作、微錶情代錶的心理反應,一定要先確定人物專屬的反應習慣,隻有找齣當事人在正常情況下的正常反應,纔能在應激事件麵前,敏銳察覺當事人的不正常反應。另外還要具體情境具體分析,比如人物的成長環境、性格特徵、基於此事件的前因後果,由此所受到的不同刺激,以及可能産生的連鎖後果等多因素綜閤分析,通過專業敏銳的觀察,抓住影響人物瞬間即逝的“頭一反應”,纔能準確捕捉人物微妙的心理變化。此書案例新穎生動,讀起來耐人尋味。
  ——某網友

  ★微反應,是一門察言觀色的科學,全稱是“心理應激微反應”。早在20世紀70年代,這項研究已經達到高峰。這本書從微反應入手,講述瞭讀心識人的許多心理學道理。書中從各種情境展開,例如:在我們生活中遇到的情境中,哪些錶情是人內心真實的反應?哪些是用以濛蔽我們的假錶情?不同情境會齣現什麼樣的微反應和微錶情?人的不同經曆造就瞭不同的微反應和微錶情,怎樣結閤人的不同經曆判讀微反應顯示齣的內心?總之,是一門準確而科學的講述微反應心理學大全書。
  ——某網友

  ★這是一本從微反應心理學入手講述讀人、識人、讀心、攻心的好書,時下很流行,內容都很貼近生活,尤其是觀察解讀他人內心世界等方麵,對我很有幫助!我們在生活中常常遇到各種復雜情境,有些人的錶情、舉動、反應的確是人們的真實內心所想,有的則是用以濛蔽他人的假錶情,人的不同經曆造就瞭不同的微反應、微錶情,與人為善固然是好事,可人心隔肚皮,太過單純輕信他人也會壞事,還是知道些讀心策略、學著點微妙道理來得更為有用。
  ——某網友

目錄

第一章 看透意圖的讀心策略
當你猜不透朋友的內心,看不破上司的意圖時,你肯定無數次地祈求上天賦予你看透人意圖的“異能”。實際上這種異能並不難學習,每一類心態往往都會産生一種微反應,而這種反應正是本章的內容。
凍結反應:教你如何觀察一張凝結的臉
逃離反應:惹不起也要躲得起
認同反應:附議者也分真心和假意
炫耀反應:動物為什麼展示羽毛
嫉妒反應:心裏不平衡的人,錶情動作也難以平衡
攻擊反應:動手之前,總有那麼一些徵兆
疲勞反應:能量流失之後的衰竭

第二章 識彆關係的讀心策略
人與人在一起必然會産生無數的關係,比如遠近親屬、上級下級;再比如地位高低、能力大小、喜愛厭憎不同,也會造就不同的人際關係,而這些關係其實都會令人産生一定的反應。本章將教會你如何通過這些反應,判定一個人與另一個人的關係。
地位反應:地位高低不同決定瞭反應也不同
同步反應:不自覺的模仿是友善的象徵
領地反應:劃勢力分地盤也是一種本能
距離反應:迅速識彆遠近親疏,梳理人脈關係
勝敗反應:勝者驕,敗者躁,一目瞭然
強弱反應:人人都有強者或弱者的自覺
男性求愛反應:尋覓於叢林中的雄性獵手
女性求愛反應:花枝招展的雌性陷阱

第三章 捕捉情緒的讀心策略
人的情緒多種多樣,有一些很劇烈,比如憤怒,這時候你會清晰地感受到。但還有一些情緒反應很微妙:有時候你會在同一張臉上發現驚訝、不安和愉悅。對於這些復雜的反應,我相信你看瞭本章內容以後,就能夠輕鬆地理清瞭。
驚訝反應:放大你的各種感官
不安反應:你的視綫會往安全的地方漂移
厭惡反應:撇撇嘴皺皺眉,縮小你的感官
憤怒反應:預示著狂暴的進攻即將來臨
恐懼反應:因害怕産生的鴕鳥姿態
悲傷反應:哭泣、傷痛、遺憾、悔恨--悲慟四部麯
愉悅反應:興“高”采“烈”,笑“口”常“開”
驕傲反應:當人們的自尊感過於強烈……
恥辱反應:自我厭棄之人的反應密碼

第四章 身體語言的讀心策略
人的站行坐臥都隱藏著他內心深處的某些活動,收放自如的四肢更是如此。當一個美女在你麵前絞手指的時候,她在想什麼?細心觀察她,認真閱讀本章知識,你一定能弄明白。
通過眼睛視綫的交匯與閃避讀懂對方
手掌的力量:簡單手勢凸顯個人性格
透過雙臂看人心:最平常的動作不平常的心態
“心隨腿動”:雙腿動作體現齣內心動嚮
演繹法:行為細節的推理讀心術
刺蝟法則:距離可以判定當事雙方的關係
走路姿勢:性格心理的密切寫照
站立姿勢:人之秉性的真實體現
隨意坐姿:內心狀態泄露齣的秘密
示愛本能:異性間示愛時的身體信號

第五章 麵部動作的讀心策略
當你與一個人麵對麵的時候,很難清晰地觀察他的四肢和軀乾,此時,你隻能在對方的臉上“做文章”。但韆萬不要以為這樣就無法讀心,要知道,五官裏的學問,也深得很。
頭部的簡單動作體現齣內心動嚮
笑容:不同的笑容背後隱藏的意義大不同
嘴部活動:內心活動的即時反映
眼部肌肉越靈活,暴露得越多
眼神:從眼神破解他人內心密碼
眉毛變化體現一個人的喜怒哀樂
探視鼻子的瞬間動作傳遞齣的信息
下巴動作是個性的“顯示器”

第六章 生活習慣的讀心策略
不同的個人習慣代錶瞭不同的性格和想法,而幾乎沒有哪兩個人的習慣完全一樣。就算兩個人都喜歡打橋牌,但握牌的姿勢不一樣,其性格和想法也會迥然不同。
從打電話和接電話的行為讀心
敲門方式體現心態和性格
飲食見人心,吃相與心理息息相關
座位選擇暴露齣心境與意圖
對待金錢的態度反映齣一個人的價值觀
購物習慣體現齣一個人的生活態度
開車的方式與人的個性緊密相連
眼鏡,摺射齣心理活動的“萬花筒”
人的內心往往並非像衣著那樣光鮮

第七章 性格人品的讀心策略
撒切爾夫人在晚年曾說:性格決定命運。而在當代社會,身邊人的性格,同樣與你息息相關。你必須要清楚你的上司是否敢當重任,你的夥伴是否輕言寡信。
謙遜隨和的人更能共謀大事
自私自大的人通常獨斷專行
逆來順受的人難以承擔重任
輕諾寡信的人韆萬不可深交
拘泥細節的人很難有大成就
嫉賢妒能的人難當領導之位
體察己過的人更易得人信任
行事果斷的人處處受人尊敬
判斷草率的人容易帶來損失

第八章 興趣愛好的讀心策略
一個人的天賦是與生俱來的,或許不會影響性格;但他的興趣愛好卻是他性格的最根本的反映,因為這完全是他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齣來的。所以,你可以根據一個人的喜好,來判定他的性格特質。
不同種類的體育運動,詮釋著不同的心理形態
打牌下棋:對戰型愛好隱藏著爭鬥之心
修身養性:文化型愛好者的性格特質
音樂品味:性格與價值取嚮的標簽
收藏愛好:人生態度的真實寫照
旅遊趣味:景點的選擇體現齣人的性格
座駕類型:處世態度的最佳寫照
寵物選擇:愛屋及烏體現齣的性格特質
益智遊戲:遊戲裏包含的微妙心理學

第九章 言談話語的讀心策略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信息傳遞工具。一個好的傾聽者不應該僅僅做到理解對方的意思就滿足,而更應該從對方的言談話語之中,探究他人真正的內心動態。
語言風格,體現齣一個人的修養
口頭禪,彰顯齣一個人的個性
說話聲調,反映齣一個人的性格
語速的快慢錶現齣不同的內心狀況
聲音的變化摺射齣一個人的內心改變
潛颱詞讀心術:不要被錶麵意思所迷惑
認清反話,捕捉對方的真實意思
語言下的隱秘渴望,語言的反麵訴求
語言與行動的背離:外強中乾者的語言習慣

第十章 識破謊言的讀心策略
社會上謊言紛飛的時候,如果你想不被謊言擊垮,那就要著手學習,努力分清真心和假意。好在當人說謊的時候,無論怎樣僞裝,總有一些痕跡會被我們抓住。
識破語言漏洞,打開說謊者的心理防綫
辨識錶情漏洞,一眼看破他人謊言
目光堅定的人,也有可能在說謊
微笑並不一定是真心的代名詞
通過容易被忽略的無意識的動作看破謊言
刻意的說話方式,提示齣說謊的秘密
透過語言識彆真僞:語言識謊讀心術

第十一章 套取真話的讀心策略
職場之上爾虞我詐,生意場上風雲際會,很多時候,城府深幾乎成瞭有社會經驗的代名詞。與這樣的人打交道,如何纔能夠從他口中獲取你真正想要的信息呢?請看本章吧。
植入心錨,引導對方自覺說齣真話
進三步退兩步地提問,套齣你想要的信息
控製局麵,讓話題嚮你想要的方嚮發展
製造陷阱消除戒備,從而獲取消息
提高提問技巧,挖齣對方心底的秘密
利用性格和處境的矛盾性,讓對方說齣真話
恰當的時機和環境,讓套話效率提升百倍

第十二章 說服他人的讀心策略
再優秀的人,他的能力也必然有限,而說服他人的能力,往往變得越來越重要。說服能力說到底也是一門與微反應相關的攻心術,你要根據對方的性格和想法,製定說服策略,纔會無往不利。
看準心理需求,說服更容易被人接受
假藉他人之口,說服更有成效
正嚮應對:讓拒絕變為接受
說服他人時加入數字和格言,能起到迷惑效果
巧用提問,讓對方說齣你想要的答案
擺齣一副陰森的嘴臉,用威嚇讓人聽從你的意願
把條件說成是對方的機會,使其無法拒絕

第十三章 贏得好感的讀心策略
在當代,人際關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贏得陌生人的好感,如何讓朋友對自己的情誼永存,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問題。而其中最重要的兩點是:以真心換真心;用適當的方式錶達真心。
營造快樂氣氛,讓大傢喜歡跟你說話
稱呼對方姓名,常能獲得特殊優待
贈送小禮物,輕鬆獲得他人感恩
通過提問,贏取對方好感
聆聽的同時錶達欣賞,收獲好感易如反掌
適當降低自己的身份能贏得好感
巧妙發掘並不斷擴大與對方的共同點

第十四章 獲得信任的讀心策略
誰都希望自己的閤作夥伴是個負責任的人,但想讓彆人這麼認為自己,似乎有點難度。而實際上,根據不同的情景和對方性格,也有一些捷徑可以讓我們快速獲取信任。
同步意識:保持同步,影響對方潛意識
贏得信任法:點破對方不為人知的一麵
私密效應:用無傷大雅的小秘密換取對方信任
缺憾效應:坦誠自己的缺點,能獲取更多信任
兩麵呈現法:用小缺點掩蓋大缺點,更易獲得信任
不還價主義:完全交由對方處置,使人不得不相信你
小禮節換來大信任:細微之處最易打動人心

第十五章 駕馭人心的讀心策略
物質發達使人心變得越來越自主,越來越難以驅策。但實際上,絕大多數人的內心都存在這樣一根隱形的繮繩,隻要你拽住它,對方就會乖乖地聽你使喚。
讓對方覺得“占便宜”,纔會努力效力
虛榮心理:神仙都愛慕虛榮,更何況凡人
龐氏騙局:巧妙利用人們的期待心理
負麵情緒:用悲觀駕馭他人心理
協商誘導:讓他人也參與其中,使其無法反對
共謀意識:找到共同立場,可輕易拉攏對手
因人施計:駕馭攻心術也要擇人而異

第十六章 婉言拒絕的讀心策略
在一個重視人情的社會裏,一次不當的拒絕,往往令對方心裏不舒服,從而失去一個好朋友,或一個不錯的機會。其實,拒絕他人的時候,有那麼幾個小竅門,可以把對方的怨恨度減到最低。
用客觀理由而不是主觀藉口拒絕他人
狐假虎威:藉助“高人”威勢巧妙拒絕
運用分割法,拒絕不能接受的部分
轉嫁拒絕:用其他條件讓對方自己收迴成命
如何拒絕非分要求:不把對方的話當真
拒絕之後立刻提要求,讓對方也拒絕一次

第十七章 化解敵意的讀心策略
你是否常常會因為對方心懷莫名的敵意而手足無措?其實大可不必如此,要知道敵意的來源是心理,隻要你將對方的心理需求看破,那麼化解敵意也變得易如反掌。
有效的溝通是化敵為友的最好方法
霍桑效應:滿足對方發泄的欲望,化解其敵意
適當降低自己,以降低對方的戒心
突破心理防衛,化解陌生人的敵意
忍耐三分鍾,用安撫法為暴躁者減壓
隱藏意圖,平復謊言暴露後的敵意
反方嚮錶達:換個角度,讓敵意撲空

第十八章 避免結怨的讀心策略
誰都知道,在社會上打拼不要輕易結怨,以免以後對自己不利,但實際上做到這點並不容易。其實,當你認真讀完本章內容以後,就會發現,隻要認真觀察,躲過對方怨恨的雷區並不難。
謙虛謹慎的人,處處都會受人歡迎
預約補償:要懂得做事前“諸葛亮”
乾坤大挪移:傳達噩耗時也要避免引起仇恨
盡量避開“雷區”,讓對方的心態處於積極狀態
責備他人時,要懂得照顧對方情緒
做事應當留有餘地,纔不會自絕後路

精彩書摘

  第一章 看透意圖的讀心策略
  當你猜不透朋友的內心,看不破上司的意圖時,你肯定無數次地祈求上天賦予你看透人意圖的“異能”。實際上這種異能並不難學習,每一類心態往往都會産生一種微反應,而這種反應正是本章的內容。
  凍結反應:教你如何觀察一張凝結的臉
  微反應關鍵詞凍結反應的成因是“具備一定強度和不可預測性的信息刺激”,當事人需要凍結以便自我保護並思考下一步的動作。凍結反應是人類仍然遺留的諸多動物本能之一,因此我們甚至可以從很多動物身上找到凍結反應的某種同理性。
  絕大多數脊椎生物在某種條件下,都會齣現運動節奏的停滯,這種停滯被稱為凍結反應。羚羊在聞到血腥味時會把正低垂在草叢裏的頭抬起來,機警地觀察四周。它會緊緊地注視著味道飄來的方嚮,調整呼吸;當確定有危險時,它會把身體縮起來,緊綳肌肉,吸一口氣,腿部嚮相反方嚮偏移;當獅子露麵時,羚羊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逃走。
  仔細觀察繽紛多彩的生物進化史就會發現,每一種生物的進化都有兩條原則:趨利、避害。而關於避害的進化,卻有不同方嚮:馬為瞭躲避獅子越跑越快,這是逃離式選擇;雷龍為瞭防禦躍龍的血盆大口,進化齣瞭尖利龐大的角盔,這是戰鬥式選擇;但還有一種進化方式,卻是所有脊椎動物與生俱來的、並且永不磨滅的本能,那就是凍結式選擇。甚至,有些生物的主要避害手段就是凍結,而為瞭配閤凍結,它進化齣瞭令人類驚嘆的僞裝能力,比如變色龍。
  人類的凍結反應,同樣深刻地印在我們的本能裏;但與動物不同,人類的社會成分、接受的信息刺激、情緒的反應都比其他動物更加復雜和多樣化。所以,人類的凍結反應也絕不僅僅是避害手段。人類的凍結反應分為短凍結和長凍結。
  ◎ 短凍結
  人們由於某種原因,齣現瞭違反常態運動節奏的停滯,如果這種停滯存續時間短暫,且隻停留於潛意識,即為短凍結反應,也稱潛意識凍結。短凍結反應有一外一內兩個成因:第一個成因,外界的刺激源刺激使人産生情緒波動,導緻短凍結;第二個成因,當事人自己産生瞭某種情緒波動而産生凍結。
  其實,第一個成因,就是驚訝情緒。當信息源的信息刺激達到一定強度時,短凍結反應發生:眼瞼放大,虹膜張開,瞳孔微縮;由下顎帶動嘴部張開,齣現急促吸氣;肢體運動齣現驟然停滯;發齣短促、簡單、單音節居多的疑問語氣詞。
  而當人們對信息源認知發生瞭更加具體的認識時,則短凍結發生改變,如:當信息源在審美角度上符閤當事人審美觀點時,則當事人會齣現求愛反應;當信息源對當事人造成威脅時,則可能齣現戰鬥反應或逃離反應;當信息源在意嚮上與當事人一緻時,則會齣現同意反應……
  驚訝引起的短凍結可以看成是蓄勢待發的預備動作。當事人收到足夠的信息刺激時,絕對會産生凍結反應。當然某些訓練會把凍結反應降低,但隻要你仔細觀察,就一定能發現某種徵兆。這種驚訝如果持續時間太長,那麼很有可能是當事人故意而為之:通過裝模作樣的驚訝爭取時間以思考接下來的行為,通過裝模作樣的驚訝來濛混過關,等等。當然也有人會通過延續凍結反應時間,以證明“自己並沒有被凍結”,並保持風度。
  我小時候看過一本紀傳體小說,叫《侍衛官雜記》,據說作者是蔣介石的貼身侍衛,記載瞭從抗戰勝利到撤守颱灣期間蔣介石的一些事情。書中記述瞭蔣介石在南京的一次講話中,一名刺客在人群裏忽然站起嚮蔣介石開槍,子彈與蔣介石“擦臉而過”,緊接著刺客馬上被製服。整個過程,蔣介石紋絲不動。第二天報紙盛贊委座沉著冷靜、臨危不懼、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
  而侍衛官則哂笑:當時我就在老頭子(對蔣介石的稱呼)身邊,老頭子的臉都白瞭,他沒反應過來。後來見刺客被製服,纔強忍著沒有鑽進桌子底下……
  除瞭外界的信息刺激之外,自我意識也會産生凍結反應。比如一個忽然冒齣的想法——強迫癥患者對此應該深有體會:穿戴整齊下樓後,卻忽然覺得自己好像沒鎖門,就馬上愣瞭一下,再迴傢看看是否真的如此。“愣一下”就是自發性的短凍結反應。這種情況下的短凍結時間比較長,通常是為瞭思考。
  由於兩種短凍結反應很像,所以經常有人會用一種短凍結來掩蓋另一種。比如,你和你的女友走在大街上,你的女友忽然睜大眼睛,然後拉著你的手把你往迴拉扯,說:“哎呀!手錶落在傢裏瞭,你陪我去取吧。”她在運用自發性短凍結,而實際上,對麵走過來的那個男人可能是你女友的前男友之一,她的凍結來源於見到前男友時産生的驚愕,繼而害怕你與前男友見麵産生尷尬,所以火急火燎地把你拉嚮另一個方嚮。
  自發性的凍結反應與外界刺激式的凍結反應最大的區彆在於:眼部是否齣現瞭“驚訝反應”,即眼瞼放大,虹膜張開,瞳孔微縮。除此之外,沒有其他區彆,所以,想要分清對方的短凍結屬於哪種,盯住他的眼睛就可以瞭。
  ◎ 長凍結
  與短凍結相對應的,自然是長凍結。長凍結是指當事人判定信息源在一定程度上能給自己造成較為可怕的後果時,需要長時間凍結自己的動作,以便進一步觀察信息源、躲避迷惑信息源、思考如何應對信息源。
  長凍結與短凍結在錶現上的區彆是凍結時間的長短;而更本質的成因區彆則是在於信息源對當事人的刺激強弱。一對正在臥室裏偷情的少男少女,當聽見送報紙的人敲門時,往往驚訝片刻,然後對其不理不睬繼續親熱;而當他們聽見鑰匙孔轉動的聲音時,則會大驚失色,屏住呼吸,一動不動。屏住呼吸一動不動,就是長凍結的最標準狀態。
  我們在研究刺激源強度與凍結反應的關係時,發現瞭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當信息源的刺激強度提升,當事人進入凍結反應;而如果繼續提升刺激源強度,那麼當事人則會打破凍結反應,轉而進入其他反應狀態以麵對刺激源;可是當信息源的刺激強度進入到一個極高的狀態後,那麼當事人還是會處於長凍結狀態,即所謂的目瞪口呆。
  這三者很好理解,那對少男少女聽到鑰匙孔轉動的聲音而産生的凍結屬於第一種情況。當少女聽到進屋的正是自己的父母時,會大驚失色地從床上爬起來把衣服扔給男孩命令他跳窗逃走,這就是當信息源刺激提升時當事人的反應。
  其實,信息源刺激過強導緻的長凍結,從其反應形態上看,與飽滿的驚訝反應幾乎一模一樣:眼瞼放大,虹膜張開,瞳孔收縮;下顎牽動嘴部,嘴巴大張;一次短促而劇烈的吸氣;身體動作和語言反應完全停止凍結。
  由於信息源刺激過強,導緻當事人長時間陷入震驚狀態,他的肌肉組織在第一時間無法做齣凍結之外的其他反應。很多時候,巨大的悲傷也會導緻這種效果的産生。我的一個大學同學當在電話裏得知父親酒精中毒身亡時,瞪大眼睛至少10 秒鍾沒有說一句話。
  這種長凍結是很危險的,當事人情緒如果長時間無法發泄,則會造成許多嚴重的心理疾病。英國有過這樣一個心理疾病的病例:一個6 歲的小女孩在傢中玩耍,目睹瞭父母被仇人殘忍分屍的過程,她傢的監視錄像顯示,整個過程她瞪大眼睛張大嘴巴,無法做齣任何動作。直到事件結束,她仍然保持著這個狀態,持續瞭將近10 個小時,無法交流,無法進食。醫生擔心她的身體,於是給她打瞭一針催眠劑。
  睡醒之後,小女孩吃瞭東西,並且也能夠與人簡單交流,但人們驚訝地發現,小女孩竟然失明瞭。經檢查,小女孩眼部的生理構造完好無損,但由於心理上的強烈排斥感,她選擇不去看見這個醜惡的世界,所以導緻失明。
  心理醫生指齣那支安眠劑是罪魁禍首。如果小女孩在震驚之後能夠被大人引導著把情緒發泄齣來,那麼她絕不會齣現選擇性失明。
  ◎ 非驚訝引起的凍結
  帶有強烈刺激性的信息源在生活中並不常見,生活中常見的長凍結反應,往往是信息源刺激達到一定程度時齣現的凍結反應。這種長凍結的心理成因並不是驚訝,而是自我拘束。
  在中國古代,臭名昭著的跪拜製度其實就是一種長凍結反應。這種反應在最大程度上約束自己,嚮上司或帝王顯示自己的無害以獲得榮寵。
  在當代,其實也有類似的情況。
  幾位大學生大三時曾在一傢公司進行過實習,老闆為瞭錶示對他們的重視,帶他們去一傢很不錯的飯館吃飯。席間,大傢情緒高昂,觥籌交錯。
  忽然,老闆電話響瞭,接完電話之後,他臉色陰沉瞭下來,說公司有機密被泄露。
  於是,氣氛馬上冷瞭下來,大傢都屏住呼吸不敢說話,空氣像凝固瞭一般。沒多久,老闆發現瞭大傢的反應,馬上揮瞭揮手,圓場道:“大傢繼續,小事兒,不會對我們造成什麼危害。”
  幾個主管會意後,說瞭一些調節氣氛的場麵話,氣氛又緩和瞭下來。
  看,這就是自我約束型的長凍結反應。
  與驚訝引起的凍結反應不同,自我約束式的長凍結不會齣現驚訝的典型特徵。而是一種長時間僵直:
  錶情趨於嚴肅認真,一絲不苟,並隨著情緒變化而産
  語言趨於拘謹,用詞謹慎而字斟句酌。
  呼吸調整,“大氣都不敢喘”指的就是這種情況。
  所以,當你看見一個下屬被上司責備工作不力,如果下屬真的如上司所說,那麼他就會齣現這種凍結反應;但如果他劇烈地喘著粗氣,毫不示弱地與上司對視,那麼上司很可能是冤枉他瞭,至少,他認為上司冤枉自己瞭。
  因此,反過來看,一個假裝凍結的人也就很好辨認瞭:對方的錶情是否僵化,呼吸是否降低,語言是否拘束,身體是否緊綳,就可以瞭。
  逃離反應:惹不起也要躲得起
  微反應關鍵詞逃離反應絕非一個人膽怯的象徵,而是幾乎所有脊椎生物的自然本能之一,這種本能讓人潛意識地遠離危險,保護人的安全。當然,在很多情況下,預備逃跑可能在客觀上會令人更加接近逃離反應信息源。所以,你必須根據實際情況,盡量多地采集當事人的微反應信息。
  我相信大傢對成龍的電影一定不陌生,尤其是打鬥部分,詼諧、幽默、機智,一改以往動作片一貫的硬漢主角形象,成功開啓瞭一個“用腦子打架”的新動作片時代。為什麼會齣現這種效果呢?成龍自己在接受采訪時說:“因為我平時打架也這樣啊,一個人來我就打,兩個人來我就拼,三個人來我轉身就跑!”
  其實,每個人在經過訓練之後,都有做“成龍”的潛質,這種潛質就是深植於人心底的逃離反應。所謂逃離反應,就是當生物規避對自己有害事物時的自然反應,人類的逃離反應同樣如此。
  逃離反應幾乎是自然界最為普遍的反應,因為無論是單細胞微生物還是脊椎動物,趨利避害都是物種得以延續的最重要手段。人類是逃離反應的最佳繼承者,通過各種各樣的手段,人類將逃離反應演繹得更為復雜、深入。
  最簡單、最顯著的逃離反應,即人對疼痛的規避。
  當被利器刺傷的時候,你的手會條件反射式地彈開,以避免利器對你的傷口繼續進行傷害。
  如果你接觸過交流電維修,長輩或師傅一定會告訴你,直接用手接觸電器以測試電器是否有效時,一定要用手背接觸電器。因為如果電器漏電,那麼電流擊中你時,你會條件反射地把手往手心方嚮拉扯。如果你用手心接觸電器,則有可能被“吸住”。
  我甚至聽過一個笑話:老一代人在一起說怎樣傷害人最疼,有人說是打腦袋,有人說是用針紮。一個抽旱煙的老漢指瞭指自己手中銅質的煙鬥,笑道:你們說的這些都不行,告訴你們,把燒得通紅的煙鬥貼在人胳肢窩(腋下)裏最疼。眾人奇怪為什麼是腋下,稍一思考就茅塞頓開。因為人的腋下有疼痛感時,條件反射的命令不是張開胳膊,反而是夾緊……
  你現在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不是說“遠離”危險嗎?夾緊胳膊並沒有使人遠離燒紅的煙鬥,反而更緊密……這其實恰恰反映瞭真正的逃離反應是一種無法作僞的微反應。想知道為什麼,就必須探究一下逃離反應的形成。
  首先,我們迴顧一下對微反應的定義:這是一種本能的、源於條件反射或下意識的錶情、動作、行為、語言反應。人們無法通過調動大腦意識運動來控製微反應,而隻能對微反應進行模仿。那麼,逃離反應自然也是源於條件反射和下意識的。換句話說,是非理性的,先於理性的,其形成得益於人類數萬年來進化所養成的習慣本能。在遇見可能會傷害自己的事物時,人類會深深地吸一口氣,綳緊肌肉,蜷縮四肢關節,準備逃跑或自我保護,而夾緊胳膊正是這種自我保護的過程:肋骨很脆弱又很重要,所以必須保護好。
  由危險信息源引發的逃離反應,有以下特徵:
  麵部錶情呈緊張、不安、恐懼趨勢;
  會有吸氣儲能的反應;
  由於腿部是逃離反應的製動區域,所以血液流嚮下半身,臉色發白;
  站姿時,身體嚮反信息源方嚮傾斜;
  坐姿時,腿部綳緊,以便自己隨時可以起身逃跑;
  語言急促緊張,會有敷衍性迴避。
  上麵的描繪是否讓你想到瞭這樣的畫麵:一個信心不足的麵試者,當他麵對一臉嚴肅的考官時的樣子,沒有比“如坐針氈”更好的詞來形容他瞭。在生活中,大多數處在緊張、信心不足、焦慮等狀態下的人,都會産生逃離反應。如前文所言,這種逃離反應源於人類對於危險信息的潛意識躲避,它未必有用,有時甚至起到反作用(就像那個夾著燒紅的銅煙鬥的腋窩)。但是,你越緊張就越想逃離,而越想逃離,腋窩就被破壞得越大。所以,你要想辦法剋服自己的不自信和逃離反應。
  其實,除非精神崩潰,否則,這種由威脅性信息源造成的逃離,並沒有齣現真正的逃離,而隻是逃離準備。觀察一個保持緊張坐姿的人,你會發現很多準備逃離的跡象:坐正方便站起;用手支撐腿部;雙腿嚮後調整重心;腳尖接觸地麵,腿部緊綳準備離開。
  可是,需要明確的是,並非一切撤離都是逃離反應。
  抗戰初期,當時的地方軍閥被日本侵略軍打的屢戰屢敗,“國軍逃的丟盔棄甲,日軍追的丟盔棄甲”,這是逃離。
  發生在抗戰前不久的兩萬五韆裏長徵,雖然也是遠離危險區域,但卻不是逃離,為什麼呢?很簡單,你能說數萬人集體有紀律、成編製地大範圍轉移,並且對老百姓鞦毫無犯,還保持著旺盛士氣的遷移是逃跑嗎?
  拳王阿裏也有一個重要戰術,就是用靈活的腳步閃躲敵人的進攻,直到對手體能消耗過大時,再予以反擊。阿裏的閃躲也不是逃離。
  其實,看撤離或規避是不是逃離反應,要看當事人在進行規避時對信息源的態度。如果他仍然覺得自己可以戰勝信息源,那麼就說明當事人沒有齣現逃離。
  當然,除瞭有威脅的信息源之外,還有一種信息源可以對當事人造成逃離反應,那就是令人反感的信息源。與威脅信息源産生的逃離反應不同,反感信息源並不會給人無法戰勝的恐懼感,所以,反感信息源導緻的逃離,呈現的是另一種形態。
  一個足夠強烈的反感信息源導緻的逃離反應,與飽滿的厭惡反應如齣一轍:
  眉頭緊皺;
  強烈的閉眼趨勢;
  上唇提升導緻鼻翼兩側形成極深的溝壑;
  麵頰緊綳牽動嘴角運動,嘴巴兩側産生“括弧”;
  身體整體呈現條件反射式的一係列遠離信息源方嚮的動作,比如後仰;
  偏頭……
  語言也會産生一係列的厭惡感。
  這就是我們在前麵提過的飽滿厭惡反應。當然在絕大多數場閤下,我們不會做齣這種飽滿反應,你能想象當你的老闆提齣一個愚蠢的決定時,你直接錶現齣一副幾欲作嘔的架勢嗎?這也是當代中國社會的獨有問題,人們太喜歡壓抑自己的正常情感,以至於每個人都戴著幾層“麵具”活著,這也是我們研究微反應的原因——通過不自覺的反應破解人的真實意圖。
  所以,即便刻意剋製,但當反感信息源存在時,人們還是會不自覺地産生有意思的、可供觀察的反應。
  想象一下,當你站立時,準備聽一個人講話,如果他講的很好,很能令你産生興趣,你自然會把身體完全麵嚮他,這樣,你的兩個腳尖也就自然而然地指嚮他。
  如果演講者的話令你十分厭煩,聽都不想聽下去,可是受限於場閤等客觀因素,你又無法轉身離開,甚至你必須繼續裝齣一副聚精會神的樣子,此時的你會怎樣?
  首先,你的錶情會由於這種心理衝突而顯得僵硬:你會露齣討好的笑,因為這個講話的人是你的上司;但你心裏卻想讓他閉嘴——所以此時你的笑和贊賞都是僵硬的。具體就體現在:你的嘴在笑,但你的眼睛沒有任何的正麵感情。
  更重要的是,你的腳尖。我們剛剛提到,當你全麵肯定講話者時,你的兩個腳尖會完全朝嚮他;但當你不耐煩時,你的一個腳尖則會朝嚮其他方嚮。這樣,你的軀乾和視綫仍然可以麵嚮講話者,但你的身體其實隨時準備離去。
  除瞭腳尖之外,視綫也是一個逃離反感刺激源的信號。用最為簡單易懂的說法,我們在逃離之前會選好逃離的路,所以,在與人交流時,不妨看他是否一直把視綫從你身上移開,轉移到另一個方嚮。
  那個方嚮不一定是他的逃離路綫,但肯定有助於緩解你的無聊話語帶來的煩悶感。
  第三種可能造成逃離的信息源,是焦慮信息源。與威脅信息源和反感信息源不同,焦慮信息源的存續性很強。當逃離行為成功逃離瞭威脅和反感,那麼這兩種感覺就會消失;但焦慮心態則不同,即便信息源消失,隻要使人焦慮的事物沒有得到解決,那麼焦慮情緒就一直存在。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可以把焦慮信息源視為人對焦慮事物的反應,即焦慮是一種“庸人自擾式”的情緒,其信息源在於自己的內心。
  當然,無論如何,我們闡述的重點在於焦慮産生的逃離反應。這種逃離反應有以下特徵:
  錶情緊綳嚴肅;
  心不在焉,實際上此時,逃離反應當事人主要用的是大腦,語言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弱化瞭;
  身體的逃離動作由於沒有具體的逃離對象,所以呈現發散式逃離,即無規則運動。
  關於焦慮逃離,最具代錶性的動作就是——踱步。踱步是最沒有目的性的運動之一,這種無規律性在很大程度上也描繪齣瞭焦慮心理的特殊性。具體的逃離刺激源並不具體存在,所以藉由無規則走動來逃離內心,或者說,幫助思考。
  而踱步的速度和其焦慮程度成正比。據說,馬剋思在英國皇傢圖書館有個很習慣坐的位子,而他每每遇到學術難題時,就會在那個位子的桌邊踱步思考,久而久之,桌子旁邊竟然走齣瞭一條“溝壑”。後來他猛然換環境,繼續踱步的時候,由於沒有那條“溝壑”,竟險些摔倒。
  經常抽煙,其實也是一種逃離。魯迅先生說戒煙是戒掉一種姿勢,其實就是藉助一種無意義、無方嚮感的吸煙姿勢,來對平時的習慣姿勢進行逃離。
  認同反應:附議者也分真心和假意
  微反應關鍵詞認同反應的心理成因是對信息源的正麵認同感,由於恰當的認同反應會令對方産生好感,所以很多人習慣於僞造認同反應。想要區分一個人的認同反應是真是假,“是否自然”是關鍵。真正的認同反應,語言、肢體動作、麵部錶情必定很和諧,而僞造的認同反應往往滑稽誇張。
  認同反應是當事人認同某人或某事物時,對信息源發齣的自然而然的係列微反應。
  與凍結、逃離、攻擊反應相比,認同反應是正麵的反應錶現。其心理誘因是:當事人對於刺激源懷有正麵的認同態度。你聽到同事提到瞭一個很有意思的點子;你聽到朋友闡述瞭一個很不錯的政治見解;你在報紙上看到瞭一篇很和你胃口的書評影評;中國古代的師長們,看到學生能用工整的小楷默寫下來一篇《禮記?大同篇》……都會做齣一個標誌性的動作:在古代的文言文語境中,將其稱之為頷首;現代漢語則稱之為點頭。
  點頭是認同反應的最基本動作。當然文化不同,導緻其錶意程度也不同:在印度,人們用搖頭錶示贊賞,點頭則錶示“好吧”;在東亞,中國人和日本人則喜歡用點頭錶示“是的,我知道瞭,我不反對”;而美國人的點頭,則是緻意,錶示同意和正麵肯定語句時的動作。
  剋林頓被性騷擾緋聞轟炸之前,在記者招待會上曾說過“我跟這個女人根本沒有發生性關係”,但當時他的頭確實一直在點;也就是說,他有認同的、肯定式的反應,卻說瞭否定語態的話,據以可以判定他在說謊。
  認同反應在自然界的形態淵源是順從,幾乎所有的脊椎生物在錶達順從時,都會彎腰緻敬。人類至今保留著這個行為習慣——鞠躬,而點頭其實就是鞠躬的簡化版,其順從強度沒有鞠躬那麼強,但同樣意味著一種贊成。
  飽滿的認同反應裏,當事人會對刺激源産生很大的愉悅感,所以飽滿的認同反應是愉悅反應的伴生品。其錶情有著愉悅反應的基本特徵:
  眉毛鬆弛呈自然拱形,前額平緩放鬆;
  下眼瞼凸起,提升,齣現笑容特有的溝紋;
  上眼瞼微微閉閤,配閤下眼瞼使眼部齣現閉眼趨勢;
  由於顴部肌肉的運動,導緻嘴角嚮上、側後方牽扯提升,麵頰會隆起;
  下巴自然地嚮兩側完全展開,形成大笑特有的長溝紋。
  同時,飽滿認同反應,其點頭力度會加大,點頭力度實際上就是認同反應的程度調節器。小的時候,父母跟我們說“聽話就給你買變形金剛”時,我們的點頭就是這樣有力且幅度極大的。
  當然,點頭也有其他的含義。由於點頭是鞠躬的簡化版,所以它在一定程度上分擔瞭鞠躬的一個功用:緻意。雖然錶意力度沒有那麼強烈,態度也沒那麼恭順,但是卻恰恰成瞭處於平等地位的人之間的一種打招呼方式。而與點頭這種打招呼方式相比,錶意更加不強烈,態度更加不恭順,就是反著點頭,即見到熟人時把頭往上抬。這種動作常常伴隨著抬起眼瞼。一般來說,在極不正式的場閤與身份跟自己相當、甚至偏低的人打招呼時會反點頭,因為這個動作很多時候會顯得輕佻。
  除瞭錶情和頭頸動作之外,開放式的身體姿勢也在一定程度上錶達瞭認同的態度。伸齣雙手,敞開胸懷,都是身體開放的證明。
  從事推銷性質工作的人尤其會察言觀色:當客戶在聽取你意見時,若正麵朝嚮你,說明他在認真傾聽;若輕鬆地抱起雙臂,說明他在思考;若用軀乾直接對著你,則說明他很認同你推銷的産品,或者很認同你本人。
  認同反應可以惜字如金嗎?答案是肯定的。不少人,尤其是沒有自信的人認為,如果對方認同我的話,一定會告訴我的,這樣他必定在我說話的時候跟我産生許多交流。所以,一旦從對方那裏得不到明確的語言鼓勵,就會越說底氣越不足,到最後把一件十分的事物說成瞭八分。
  要知道,不說話並不代錶對方不認同你,這很可能是性格、地位使然,我就遇見過這樣一個人,那是我畢業前一年假期打工時的上司,一位姓呂的經理。
  呂經理平時習慣載著一副墨鏡,上班時也不摘下來,據前輩們說,除瞭老闆沒人見過呂經理的眼睛。這樣一位上司,身為下屬的我免不瞭有些害怕,平時跟同事們有說有笑,可是呂經理一齣場,大傢立即屏息凝神各乾各的去。
  那時候,年輕的我曾經想過一個好提案,但由於還是實習生,沒有參加例會的地位,所以無法把這個提案提齣來。於是就隻能硬著頭皮去找冷酷的呂經理,嚮他陳述我的提案。在陳述過程中,呂經理始終抱著肩膀,我看不到他其他的肢體動作,看不到他的眼神,冰冷冷的墨鏡把一切可能存在的鼓勵都遮擋住瞭。
  在這種心態下,我顫顫巍巍地給自己的報告作瞭總結。本以為接下來會是無視甚至批評,卻沒想到,呂經理放下瞭胳膊,朝我點瞭點頭,簡單地說瞭句:“挺好,去做!”
  當時我腦筋險些沒轉過彎,傻傻地問瞭句:“啥?”
  呂經理似乎隔著墨鏡看瞭我一眼,“我說,去做一做試試看。”
  我“哦”瞭一聲趕緊走齣經理辦公室。當天下午,美術組就有一名美編來我這裏報到,說是呂經理讓她來的;並且告知我,呂經理還給瞭我很多實習生不具有的公司資源權限。
  看,很多人的贊同反應會發生得很晚,保持威嚴的人尤其這樣。
  所以反過來看,認同反應也會給人鼓勵。當你在聽取一個晚輩的話並想讓他得到信心繼續說下去時,那麼不妨做齣一副認同反應的樣子;即使他的話裏有問題,也最好以認同的形式去反駁他。比如說,“你的想法很好,但是這裏是不是可以再商榷一下?”
  當然,當你想要保持威嚴時,不妨學一下呂經理。總之,威嚴和認同,你需要根據情境自己選擇。
  炫耀反應:動物為什麼展示羽毛?
  微反應關鍵詞炫耀源於人們對他人肯定認知的渴望:希望彆人看得起自己,希望自己能夠得到他人的賞識,藉此完成自我實現。通常,炫耀反應並非每個人都會有,往往隻有這種渴求他人認同的需求比較強的人,纔會炫耀。而自我實現對他人看法依賴越重,炫耀反應也就越強。
  當我們認同他人時,産生瞭認同反應;而當我們渴求他人認同時,就會把這種認同錶現齣來,這種錶現行為,就是炫耀反應。炫耀的産生與人的性格有很大關係,有一些人或許一輩子不會炫耀什麼,而有些人則一生都在為炫耀活著。
  首先,必須值得強調的是,炫耀並非一種負麵的、不好的心態。一隻長著藍鼻子的馴鹿因為不被同伴認同就離群索居,最終可能鬱鬱死去。實際上,認同感是群居動物的本能。貓類作為社會性並不強的生物,就不需要認同,無論主人做什麼,它都是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狗則不然,絕大多數的狗十分迷戀主人摸頭和下巴作為奬勵。很多生物學傢認為犬科動物比貓科動物更為進化,支持他們這種說法的一個理由就是:犬科動物擁有更強的社會性。
  炫耀心態的形成有三個要件:炫耀物、他人肯定、炫耀對象。
  炫耀物:自認為正麵的、能得到大眾認同的事物。注意,炫耀物不一定是某個客觀存在,也可以是一種行為、一種品格。我曾看過一個討論式的電視節目,請瞭幾個專傢學者,主題是關於“助人為樂應不應該謀求報償”,並請到瞭幾個普通觀眾參加討論。這些觀眾站起來闡述問題時,期間節目主持人簡單地做瞭一下復述,例如,“我覺得助人為樂不應該謀求報償。”接下來就開始長篇大論地描述自己在哪一年幫助過誰誰。這其實就是一種對行為和品格的炫耀。
  他人肯定:如果滿足於自得,那麼就是那種隻通過自我認同就能得到滿足的人;而作為社會化最強的生物——人類,需要認同簡直是一種本能。隻不過,有些人依靠自我認同就能取得心理狀態的滿足,而大多數人則更需要其他人的認同。前者由於隻需要自我認同,所以做事往往顯得更加純粹、更加穩重,也更不容易被外界侵擾;而後者其實是大多數人的狀態,需要其他人的認同,纔能完成自我認同。
  炫耀對象:當事人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不會産生炫耀情緒;炫耀情緒隻存在於有其他人存在的時候,否則炫耀給誰看呢?
  ◎ 自得和飽滿單純的炫耀
  自得是炫耀情緒的前提,當一個人準備通過炫耀物炫耀自己時,必定有一個自我肯定炫耀物的過程,這個過程産生的微反應,就是自得反應。
  自得反應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洋洋自得,愉悅是這個反應的基本情緒,自我肯定是自得反應的基礎。綜閤這兩種心態以及我們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洋洋自得,可以給齣以下的反應描摹:
  嘴部抿住或微微張開,形成大括弧;
  眼瞼稍微閉閤;
  眉毛鬆弛;
  額頭抬起,能看到細微皺紋;
  身體狀態也是呈現放鬆和舒適的。
  微笑和自信,就是洋洋自得。
  任何一個人,在肯定自己的某種事物時,都會有自得情緒,也會有或輕或重的自得反應,這種反應是炫耀的前提。但如果當事人不滿足於這種自得,需要尋求其他人贊同的同時,恰巧其他人又在場,那麼就構成瞭炫耀的三個要件,炫耀心態就此産生。
  一個飽滿而單純的炫耀,錶情依然停留在自得,身體動作則會有強烈的展示性。炫耀說到底就是一次展覽或推銷:把炫耀物拿齣來給所有人看,因此,炫耀反應大多也是開放式的。如果是一件東西,就會把這件東西擺在令所有人都能看見的地方;如果是講述某事,就會做齣一副高高在上、咄咄逼人的架勢,以便讓所有人都能聽到自己的話。值得一提的是,女人的化妝其實也是一種炫耀,是對自己美貌的炫耀。
  ◎ 壓抑炫耀和反炫耀
  在東方國傢,炫耀不被廣泛認同,人們仍然認為得意不可忘形。所以大多數人會對炫耀進行遮蔽,而且他們在炫耀時往往會緊張,這就使得單純的炫耀很難齣現。人們會對炫耀進行自我壓抑,並且在真正的炫耀到來之前,齣現試探和自我壓抑。
  我經常去的咖啡館裏有一群文藝青年,我也是其中之一。有一次,我背著朋友新送給我的吉他去館裏,幾個朋友湊在一起一邊喝咖啡一邊評論我的吉它。這時候,一個平素就愛炫耀的小夥子問我:“是單闆嗎?”(單闆琴比較名貴)
  我說:“是。”
  他“哦”瞭一聲就不再說話。
  後來,我的其他朋友告訴我,如果你當時迴答“不是”的話,他就會告訴你,他的那把琴是單闆。
  看,這就是對炫耀的壓抑,一個飽滿單純的炫耀,就應該直接告訴我:“我有一把單闆琴。”老北京城的頑主們,炫耀起來都是這個範兒。他們玩扳指、鼻煙壺、鳥籠子、蛐蛐罐、核桃、葫蘆,等等。當你嚮他們虛心請教的時候,他們會一一給你指齣什麼東西,好在哪裏,要去怎麼品評、把玩。但一旦他們拿齣自己的寶貝傢什,絕不會多說一個字,往前一擺,神情悠然自得——哪裏好您得自己觀賞,我可不能老王賣瓜。
  嫉妒反應:心裏不平衡的人,錶情動作也難以平衡
  微反應關鍵詞嫉妒心理的形成和發展機製是:羨慕到仇恨,仇恨到攻擊。而一係列的嫉妒反應也是遵循這個軌跡。所以,嫉妒心理往往是動態、多樣的。這是一種極為復雜的負麵情緒,雖然很容易觀察到,但很難徹底觀察其成因。
  就在前幾天,我和在異地的未婚妻煲電話粥時,電話那頭忽然齣現瞭她室友的聲音,很不客氣地對我的未婚妻說:“如果要長時間打電話的話,請到走廊去,你這樣會影響其他人學習。”
  我在電話這邊聽到之後有些憤怒,大學寢室本來就是放鬆的地方,想看書學習可以去自習室,遂跟未婚妻說:“你把電話給她,我跟她談談。”
  誰知未婚妻竟然乖乖地披瞭件衣服走到走廊上,告訴我:“這個室友平時是個挺隨和的人,隻是今天剛跟一個研三的學長錶白失敗,所以見不得情侶間的卿卿我我……”
  平時很隨和的人,在錶白失敗之後就見不得情侶間的卿卿我我,這是為什麼呢?很簡單,這是因為一種奇妙的心態反應——嫉妒。
  人們都有欲望,欲望是人們從事所有行為的最根本原因。欲望的層次有高有低,低層欲望是生理的、必需的,比如吃飽穿暖;高層欲望則是在低層欲望滿足以後産生的一種更為精神化的需求,比如大眾認可、自我實現、屬靈需要。馬斯洛的人類需求學說,闡述的就是這個問題。
  但是,即使在自然科學發達、人文科學昌盛的今天,人類的需求也不是那麼容易滿足的,尤其是高層需求。而當需求無法滿足時,把欲求不滿所産生的負麵情緒轉移給境地與自己相同但卻取得瞭(至少在當事人看來)與自己相同或類似的滿足的人,這種心態就是嫉妒。由這種心態産生的一係列反應,就是嫉妒反應。嫉妒反應的基本錶現是仇恨。
  仇恨和焦躁是所有嫉妒反應都會齣現的情緒,當事人因為種種原因導緻欲望無法滿足,因此會仇視那些相對幸福的人。有幾傢比鄰而開的日用雜貨店,其中一傢靠著街邊拐角,另幾傢隻是單純的街邊門市。人們有一個很奇怪的心態,當這樣幾傢店同時存在時,如果沒有彆的甄彆標準,大多數人往往會選擇街邊拐角的店而不是單純的門市,似乎是因為拐角看起來更加獨特。無論如何,拐角的日用雜貨店生意一天火似一天,而旁邊那幾間店則稍顯冷清、慘淡。
  有一天,一位客人來買電熱毯,先去瞭冷清的店,看好瞭一個樣式,但詢問價錢之後沒有齣錢購買。繼而進瞭拐角的那傢店,稍微詢問價錢就拿走瞭那款相同款式的電熱毯。
  這其實是很平常的顧客心態:貨比三傢。
  但這件小事卻點燃瞭那傢冷清店老闆娘的火氣,看到顧客從拐角日用雜貨店拿走瞭電熱毯之後,立即追齣來把顧客罵瞭一頓。顧客脾氣似乎也不小,而且自覺自己沒什麼過錯,就轉過身和她爭吵瞭起來。眼看著衝突就要升級時,拐角日用雜貨店的老闆為瞭不影響生意,就從店裏走齣來勸架。
  這一勸架不要緊,徹底把那位老闆娘的火點著瞭,她順手抄起一個炒勺,嚮拐角日用雜貨店的老闆擲瞭過去。這位老闆冷不防被炒勺擊中頭部,當場昏迷,經醫院鑒定為輕度腦震蕩。
  報案後,警察立即來現場取證,如果走司法程序的話,必定要判老闆娘一個輕傷害,少說坐三年牢。但躺在醫院裏的老闆似乎同意和解,這件事也沒鬧到法庭上,但這位老闆娘破財免災是免不瞭的瞭。
  因為嫉妒隔壁的生意好,所以脾氣越來越急躁,這就是嫉妒反應的仇恨和焦躁的一麵。其實,這位老闆娘的仇恨對象本來是隔壁的店,但由於要在一起做生意,所以老闆娘暫且壓製住對他們的仇恨,轉而把仇恨發泄到另一個對象上——那位顧客。
  然後拐角日用雜貨店的老闆齣來勸架,這就令冷清店的老闆娘壓抑不住瞭,也就有瞭之後的攻擊行為。攻擊行為也是嫉妒心態的典型反應。
  女教師劉某今年43 歲,比他大4 歲的丈夫在她眼中已經失去瞭魅力,她開始把“愛”轉移到她的學生們身上。
  17 歲的小華就是她的學生,小華學習成績一般,但相貌齣眾。某日放學後,劉某假意留小華留校進行課後輔導,在空曠的教室裏,劉某遂誘使小華與自己發生瞭性關係,這段關係維持瞭近三個月。
  三個月後,班上轉來一位新學生阿賓。阿賓是體育特長生,雖然比小華還小一歲,但身高一米八四,小小的年紀身上就已經看得見肌肉塊。劉某很快開始迷戀阿賓,不久,用同樣的手段俘獲瞭阿賓。
  小華對此極為嫉妒,多次央求劉某放棄阿賓,隻跟自己在一起,無果後轉為威脅。女教師劉某自然不會被小孩子的威脅嚇倒,繼續保持著與阿賓的關係,並且偶爾也和小華曖昧一下。
  這令小華非常憤恨,終於,在某晚上他嚮劉某求歡未果後,卻發現她和阿賓極為親密,便衝進教室,用一根鐵鉗捅死瞭阿賓,捅傷瞭劉某。
  古語有雲:“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齣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反映瞭一個極為普遍的心理學原理:人們對於那些比自己成功、比自己突齣、比自己更得寵愛的人,很容易就會引發齣嫉妒之心,而這種嫉妒之心,通過怨恨、排擠、詆毀、中傷、誣陷、破壞、陰謀、暗害等方式暴發齣來,能夠變相地滿足嫉妒在情感上的反應,讓心理達到暫時的平衡狀態。
  嫉妒産生的仇恨和焦躁,一般都會發生攻擊,有時是語言的,有時是直接的暴力攻擊。當然,有的時候仇恨無法轉變成實際攻擊時,就有瞭另一種方式——輕衊。
  你有時會在當事人的臉上捕捉到典型的厭惡反應:撇嘴、皺眉、嘲笑。但是,嫉妒反應中的厭惡反應嚴格來說是一種僞反應,因為你隻會看到當事人故作的輕衊和厭惡,並且這些錶情都停留在臉上,而不是身體上。也就是說,當事人的輕衊和厭惡,是一種讓其他人覺得輕衊和厭惡而産生的輕衊和厭惡,有時並不是真實錶意。其實,這是一種典型的“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心態。但實際上,輕衊反應的當事人必定是先在心裏認同瞭嫉妒的對象,纔會産生嫉妒。
  這兩年,蘋果手機在中國成為年輕人潮流的象徵;但同時,也有很多年輕人對此錶示反感,說“蘋果有什麼好的”、“爛大街的東西”……這樣說的年輕人,買一個蘋果送給他看他高不高興。
  人們有嫉妒情緒是正常的,但放任嫉妒的蔓延、把嫉妒變成一種實際的攻擊方式,這就很危險瞭。有效剋製這種嫉妒的最好方法,其實很簡單,分成兩步:第一,你要明白自己要的是什麼,為什麼會嫉妒;第二,想要去吃蘋果就去咬,想要用蘋果就去努力工作,嫉妒永遠不會給你任何蘋果,隻會給你惡果。
  ……

前言/序言

  人心,可能是這世界上最詭譎莫測的東西。我們看得見他人的錶情和動作,卻很少有人能夠輕易地看穿他人的心理。就像是變色龍擁有能夠躲避敵人的保護色,枯葉蝶長著能夠迷惑敵人的翅膀那樣,人類也很喜歡把自己的心僞裝起來,藏在深處,不輕易錶露齣真實的一麵。
  每一個員工在看見老闆時,都錶現得兢兢業業、任勞任怨,但平時是否也是這樣,卻不好判斷;銷售人員在麵對客戶時,笑臉相迎,極盡吹噓之能事,但産品究竟是好是壞,根本無從分辨;熱戀的男女在追求心儀的對象時,總是愛說些海枯石爛不變心的誓言,但究竟是否真心,隻有他自己纔知道。
  社會在高速發展,人心的變幻,也在高速的發展中。為瞭追求利益,為瞭滿足自己的欲望,人類之間總是在不斷地爾虞我詐、勾心鬥角,想要在這個社會上立足,如果不懂得看人心,那麼必然會遭受欺騙、中傷或是背叛,被人踐踏進最底層的汙泥中。
  所以說,如何看透人心,是你踏入社會需要走的第一步。
  俗話說: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我們可以在漫長的時光中纍積經驗,在長年的相處中看清一個人的本性,但是這種辦法,隻適用於穩定的、長期的關係。跳齣瞭這種關係,對著一位陌生人時,你一樣是一籌莫展。更何況現代都市社會,人與人的交往已經跳齣瞭熟人圈子,經常要與不太熟的人打交道。就算是熟悉的人,打交道的深度與頻率也不如從前的農耕社會。
  因此,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一種能夠在短時間內發掘到他人心中真正想法的“魔法”,它就是讀心術!
  讀心術起源於古老而神秘的吉普賽人,據說吉普賽人的巫師通過他們的水晶球,可以看到對麵那個人心裏真正的想法,無論他怎樣的陰險狡詐、舌燦蓮花。
  這種說法聽起來帶有迷信的色彩,但事實上,現實中真的存在一種神奇的讀心術,它隸屬於心理學,卻比常規的心理學更加實效,更加突齣。運用這種讀心術,我們能夠通過對他人外錶、神態、言行舉止的觀察,來分析判斷齣對方內心中真正的想法,乃至於他的性格與品行。
  阿嬌原本是一傢貿易公司的人事部經理,在做瞭全職的傢庭主婦之後,也經常陪老公去一些大場閤見客戶。
  這一天,阿嬌陪老公,還有老公的一位大客戶劉總去打網球。幾個人詳談甚歡,玩的也十分盡興,但是,在打球歇息的間隙裏,阿嬌卻敏銳地覺察到劉總的臉上顯露齣瞭一絲疲態。
  在阿嬌的提醒下,老公善意地詢問劉總的身體狀況,劉總笑著說沒什麼,隻是由於最近工作太忙,所以有些疲憊。很快,幾個人又重返球場,乾勁十足地拼殺起來。
  眼看天色漸晚,阿嬌將老公拉到一旁,悄悄告訴他:劉總的婚姻可能齣瞭問題。
  “你是怎麼知道的?”老公十分驚訝。
  “你看劉總雖然強顔歡笑,但實際上,他的眼神裏並沒有任何高興的情緒。”阿嬌跟老公分析道,“而且,他的無名指上有一道新摘下來的戒指痕跡,像他這個年紀的人,能在手上長時間地戴戒指,那應該就是婚戒瞭。”
  老公按照阿嬌的說法,在運動完後,邀請劉總去瞭附近的茶座。在安靜放鬆的環境中,劉總終於放下瞭心中的戒備,說齣自己剛剛離婚的煩惱,得到瞭阿嬌老公的開解與支持。
  從此,劉總與阿嬌的老公不僅在生意場上更加信任,在私交方麵,也有瞭足夠的默契。對於營造這一切的“功臣”阿嬌,老公更是從心底裏佩服。
  阿嬌之所以能夠隻通過察言觀色,就瞭解到劉總的近況,她所掌握的讀心術技巧功不可沒。尋常人看見客戶談笑如常,必定想不到對方此時正被生意場之外的事兒煩惱,而阿嬌通過對讀心術中“地心引力”法則的運用,巧妙地判斷齣劉總實際上是在假笑,從而進一步推理齣他所麵臨的問題。
  “地心引力”法則是說:當一個人心情愉快、情緒高漲、意圖有所行動時,從錶情到動作都是反抗地心引力的,眉毛上揚、眼角和嘴角上翹,整個身體也嚮上拔起;反之,當他心情沮喪、低落、無奈、無措時,整個人是嚮下的,眼角和嘴角也嚮下耷拉著。
  而真笑和假笑的衡量標準在於:一個真的因為開心而笑的人,不但嘴角上揚,眼睛中也充滿笑意,眼角有變化;而假笑者隻是嘴角在笑,眼睛周圍沒有笑的感覺。
  當然,生活中,人們的錶情和動作都會比較放鬆,不像工作中的那麼嚴肅、刻意。於是,讀心術中也有許多更簡單,也是更直接快捷地能夠判斷他人心中所想的技巧。
  阿兵陪妹妹去相親,走進那傢咖啡館之後,阿兵就發現妹妹眼前一亮,明顯是對坐在沙發上的那位年輕人感興趣。
  那位年輕人看起來十分開朗健談,對阿兵二人也是照顧有加。阿兵的妹妹一開始還有些害羞,聊瞭一會兒之後就放開瞭,身體前傾,聊得十分投入。
  可是阿兵卻敏銳地注意到,那位年輕人雖然在談話間顯得很熱情,但雙手始終抱在胸口上,並且,他的坐姿雖然端正,雙腳卻不自覺地朝著左邊門口的方嚮。
  妹妹對於這個年輕人很感興趣,透露齣想要與他進一步交往的意思,但是阿兵卻勸說她,估計那個年輕人對她不是很感興趣。
  “不可能。”妹妹完全不相信,“我跟他很談得來,有很多共同點啊,而且他也根本沒有錶現齣不喜歡我的樣子嘛!”
  介紹人在問瞭那個年輕人的意思之後,委婉地告訴阿兵的妹妹,那個年輕人在與她見麵的同時,還見瞭幾個其他的女孩,現在對其中的另一個女孩十分感興趣,已經確定要正式與她交往瞭。
  阿兵之所以能夠斷定那位年輕人對自己的妹妹並不感興趣,主要是運用瞭讀心術,從他的行為之中看齣瞭他的心思。要知道,人類的身體往往比話語、錶情更容易泄露齣內心的秘密。那位年輕人始終用雙手抱臂,是一種抗拒的錶現;而他雙腳朝嚮門的動作,也錶達齣他雖然錶麵上熱情,內心中卻希望趕緊離開的念頭。捕捉到瞭這兩點行為之後的內心真實想法,阿兵自然能夠斷定妹妹的相親之旅會無疾而終。
  這過程看起來很是神奇,但分析起來卻並不睏難,因此,每個人都有可能掌握讀心術,並用好讀心術。將讀心術運用於生活和工作中會産生令人驚奇的效用,不過這也隻是小試牛刀,實際上,在麵對犯罪分子的時候,讀心術更有其巨大的作用,就連神探福爾摩斯,也是一位讀心術的高手。
  在《福爾摩斯偵探集》裏,有這樣一個片段:在實驗室裏初次見到華生的福爾摩斯,熱情地握住瞭華生的手。
  福爾摩斯的握手讓華生有些吃痛,他簡直無法想象:對麵的這個人力氣有這麼大,但是更讓他驚訝的是:他還沒有介紹自己,福爾摩斯就說齣他去過阿富汗,還當過軍醫的事。
  他究竟是怎麼直到我以前的事呢,我沒有跟任何人提過啊?對於這一點,華生百思不得其解,而福爾摩斯給他的解釋是這樣的:
  “當時我一看見你,就知道你是從阿富汗過來的,這來自於我長久以來的習慣,當我思考問題時,一係列的想法飛掠過我的腦海,因此得齣結論的時候,竟然沒有總結齣這其中的步驟。不過,這中間是有一定的步驟的,在你的這件事上,我是這麼推理的:‘這位先生有著軍人的氣概,但同時還有醫務工作者的翩翩風度,那麼他很明顯就是一位軍醫瞭;他的臉色黝黑,但是手腕上包裹在袖子裏的皮膚卻是白色,因此,他一定是剛剛從熱帶迴來;他麵容憔悴,左臂還受過傷,動作很是僵硬不便,因此這清楚地說明瞭他是曆盡艱苦、大病初愈。試問,一位英國的軍醫,在熱帶的地區受盡艱苦,臂部負傷,那還能在什麼地方呢?自然是阿富汗瞭。’”
  就這樣,通過對華生外錶、氣質、動作等方麵的觀察,福爾摩斯在剛一見麵時,就精確地判斷齣瞭他的職業與經曆,讓人嘆為觀止。
  實際上,不隻是書中的偵探人物,著名的美國FBI、英國中情六局,還有蘇聯剋格勃,這些鼎鼎大名的特工機構,都將讀心術列為特工必學科目之一。
  事實上,讀心術正是衍生於心理學、立足於心理學中的,讀心術所依靠的,是權威而精妙的心理學理論,在艱深晦澀的心理學的基礎上更進一步達到運用的效果。
  所以,這本《心理學與讀心術全集》的目的,正是在於這一點,力求將讀心術的每一個技巧與心理學相應的知識點結閤,讓讀者在知其然的同時,也知其所以然。
  當然,本書力求規避難懂的心理學專業術語,以直白幽默的語言,生動典型的案例來為大傢展現齣一幅幅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心理學現象,並通過詳盡的分析,講述齣可以立即應用的讀心術技巧。
  除此之外,這本書還在讓你能夠讀懂人心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加入瞭如何攻破他人心防的部分。懂得看,隻能讓你立於不敗之地,而進一步結閤進攻的力量,你就能夠將全局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可以說,掌握瞭這些讀心術的技巧,你就會發現生活似乎在你的眼前展開瞭嶄新的一頁。以往你看不透的人心,感到迷茫的狀況,仿佛都像是透明的畫冊一般展現在你的麵前;而那些脾氣古怪的人,難以應付的情況,你也能夠在本書中找到相應的技巧,輕鬆應對。從此之後,你不僅不會輕易步入騙局,更是能夠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之中如魚得水,春風得意。



用戶評價

評分

每本書都包裝保護得特彆好,沒有一本書有損壞跟摺角,從紙質手感來說都特彆好,可以說是愛不釋手,反正都特彆喜歡。先評價外錶,具體內容等看完瞭再追評。

評分

通過對一個人的言談舉止,深入瞭解其當前內心真實思想。

評分

比較有意思的一本書。

評分

不錯哦,步步你不喜歡看你不在就不相信自己能做到不去追求

評分

非常感謝京東商城給予的優質的服務,從倉儲管理、物流配送等各方麵都是做的非常好的。送貨及時,配送員也非常的熱情,有時候不方便收件的時候,也安排時間另行配送。同時京東商城在售後管理上也非常好的,以解客戶憂患,排除萬難。給予我們非常好的購物體驗。順商祺!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he excellent service provided by Jingdong mall, and it is very good to do in warehouse management, logistics, distribution and so on. Delivery in a timely manner, distribution staff is also very enthusiastic, and sometimes inconvenient to receive the time, but also arranged for time to be delivered.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mall management Jingdong

評分

經常網購,總有大量的包裏收,感覺寫評語花掉瞭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所以在一段時間裏,我不去評價或者隨便寫寫!但是,有點對不住那些辛苦工作的賣傢客服、倉管老闆。於是我寫下瞭小段話,給我覺得能拿到我五星好評的賣傢的寶貝評價裏麵以示感謝和尊敬!首先,寶貝是性價比很高的,我每次都會先試用再評價的,雖然寶貝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在同等的價位裏麵絕對是錶現最棒的。京東的配送絕 對是一流的,送貨速度快,配送員服務態度好,每樣東西都是送貨上門。希望京東能再接再厲,做得更大更強,提供更多更好的東西給大傢。為京東的商品和服務點贊

評分

在你比平常更用力一些的擁抱裏……”

評分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的學問,挺好玩的,不求成為專業人士,看看瞭解一下,618活動囤的書

評分

戀愛的貢多拉》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