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致人文读本·西方世界:碰撞与转型

格致人文读本·西方世界:碰撞与转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布赖恩·莱瓦克,爱德华·缪尔,迈克尔·马斯 著,陈恒,韩翔,李月 译
图书标签:
  • 西方文明
  • 思想史
  • 文化史
  • 历史
  • 格致人文
  • 转型
  • 碰撞
  • 人文社科
  • 哲学
  • 社会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格致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543222946
版次:1
商品编码:1134913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格致人文读本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69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格致人文读本·西方世界:碰撞与转型》以一篇引人注目的文章“西方是什么?”开启全书,为我们理解西方文明提供了一个框架,同时也为我们展现了文化碰撞的价值和重要性。探讨了由发生于西方世界内外部的一系列不同信仰、观念、技术及人群之间的“碰撞”所导致的西方世界处在不断变化中的“定义”和“身份”。作者通过详述政治、社会、宗教以及历史文化等领域在以往不同历史时期所发生的变化来考察西方的这些碰撞和变化。

内容简介

  《格致人文读本·西方世界:碰撞与转型》针对“西方就是南地球上的一些区域或人们组成的,西方历史就是欧洲历史的延伸”的观念,主张西方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超过了欧洲政治和地理界限的文化概念,西方文明本身就蕴含了一种文化史。
  有鉴于此,书中的叙述开始于文明之初在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驯养动物、栽培农作物和开辟长途贸易,立场鲜明地指出,西方文明的许多要素源于地理上并不属于欧洲的北非和中东等地,这些古代文明作为现代西方的文化鼻祖,对地巾海地区的思想、艺术、宗教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为了便于叙述,作者仍以政治史为主线,糅合了社会、军事、科学技术、宗教思想、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发展状况,穿插于政治叙述之中。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作者特别重视探讨各个国家之间的关系或者一个国家的周边政治环境。并适当加入了对妇女地位的探讨,使整个历史叙述更为立体和全面,完全抛弃了传统的“西方巾心论”观点,对于“碰撞与转型”这一强调多方相互影响的主题而言,非常贴切。

目录

文献目录
地图目录
“历史上的正义”目录
前言
西方是什么?

第1章 文明的开端
(公元前10000-公元前2000年)
文化、农业和文明
食物生产革命
最初的食物生产社会组织
亚洲西南部文化的诞生
苏美尔:美索不达米亚南部诸城中的明星
从阿卡德到阿摩利人的入侵
新美索不达米亚王国:亚述和巴比伦王国
埃及文明的出现
从前王朝时期到古王国(约公元前3500-公元2200年)
古王国的宗教信仰
金字塔
中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040-公元前1785年)
埃及与其他文明的碰撞
欧洲的转型
线纹陶文化
战斧文化
科技与社会的转变
结语:文明与西方
历史上的正义美索不达米亚正义中的神与王
……
第2章 国际青铜时代及其余波:贸易、帝国和外交(公元前1600-公元前550年)
第3章 构建古典世界:希伯来人、波斯人和希腊人(公元前1100-公元前336年)
第4章 希腊化时代(公元前336-公元前31年)
第5章 逐渐封闭的西方:早期罗马帝国及其周边地区(公元前31-公元235年)
第6章 古代晚期:新边疆时代(公元250-600年)
第7章 拜占庭、伊斯兰世界和拉丁西方:中世纪欧洲的基础
第8章 帝国和边疆:中世纪早期
第9章 “西方”的自我确立:中世纪盛期
第10章 西方的危机时代:中世纪晚期
第11章 意大利文艺复兴及其延伸:文化的政治
第12章 西方与世界:全球碰撞的重大意义(1450-1650年)
第13章 1500-1560年宗教改革
第14章 教派分裂时期(1550-1618年)
第15章 欧洲专制主义与国家的建设(1618-1715年)
第16章 科学革命
第17章 西方与世界:帝国、贸易和战争(1650-1850年)
第18章 18世纪的社会与文化
第19章 法国大革命(1789-1815年)
第20章 工业革命(1760-1850年)
第21章 意识形态冲突和民族国家统一(1815-1871年)
第22章 民众政治的到来:工业化、自由化和不稳定性(1870-1914年)
第23章 西方与世界:文化危机和新帝国主义(1870-1914年)
第24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25章 重建、反应和继续革命(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
第26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27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的重新定义
第28章 当代西方:新碰撞和转型
术语表
致谢
索引
泽后记

前言/序言


《寰宇史话:文明的交织与演进》 图书简介 《寰宇史话:文明的交织与演进》是一部宏大的历史叙事,旨在梳理世界不同文明区域在关键历史节点上的互动、冲突与融合。本书不聚焦于单一地域或某一特定主题,而是以全球视野为经,以时间发展为纬,展现人类文明进程中复杂多变的动态图景。 本书的叙事结构分为四个主要部分,每一部分都深入探讨了特定历史时期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与转型。 第一部分:古代世界的奠基与早期交流(约公元前3000年—公元500年) 本部分追溯了美索不达米亚、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以及黄河流域等早期文明的兴起。重点阐述了文字、法律、宗教和国家形态的起源,以及它们如何塑造了早期人类社会的结构。 文字与权力的初现: 探讨苏美尔楔形文字、埃及象形文字、汉字及早期字母文字(如腓尼基字母)的诞生及其对信息传播和权力集中的作用。分析了《汉谟拉比法典》等早期成文法对社会秩序维护的意义。 轴心时代的精神觉醒: 详尽考察了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世界各地出现的伟大思想家及其学说。包括古希腊的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印度的吠陀经典、佛教的诞生与传播,以及中国的儒家与道家思想的形成。这些思想如何提供了超越地域限制的道德和宇宙观,成为后世文明的精神支柱。 古典帝国的扩张与联系: 分析了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罗马帝国的兴盛与衰亡,以及秦汉帝国的统一。重点研究了这些帝国在疆域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如罗马大道、秦长城)以及文化同化政策上的实践。同时,本书细致描绘了丝绸之路的早期形态,揭示了欧亚大陆间贸易、技术和病菌的首次大规模交换。 第二部分:中世纪的多元世界与连接(约公元500年—公元1500年) 中世纪并非一个停滞的时代,而是不同文明体系内部深化发展和相互渗透的关键时期。本部分着重探讨了宗教的全球化影响、区域性知识中心的崛起以及全球贸易网络的初步形成。 宗教的重塑: 详细分析了基督教在欧洲的巩固与演变(拜占庭的继承与西欧的封建化),伊斯兰教的兴起、迅速扩张及其在科学、数学和医学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这些信仰体系如何构建了各自的社会伦理和政治框架。 知识的保存与创新: 比较了唐宋时期中国的技术革新(如火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的成熟),伊斯兰黄金时代的学术成果(如代数、光学、医学典籍的翻译与发展),以及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建立与对古典知识的重新发掘。本书特别强调了不同文明间知识的“借用”与“转化”过程。 跨区域的互动与冲突: 探讨了蒙古帝国的兴起及其对欧亚大陆的空前连接,虽然带来了征服与破坏,但也极大地促进了信息和商品的流动。同时,分析了十字军东征、收复失地运动等冲突事件,它们在军事、经济和文化上留下的复杂遗产。 第三部分:全球化的前夜与重塑(约公元1500年—公元1900年) 这一时期见证了地理大发现、科学革命、启蒙运动以及工业革命,是人类社会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的时代。本书将重点放在了权力中心的转移和全球经济体系的构建上。 海洋的联结与世界的整合: 深入剖析了西班牙、葡萄牙等欧洲国家开辟的远洋航线如何将美洲、非洲和亚洲纳入一个以大西洋为中心的经济体系。重点讨论了“哥伦布交换”对全球生态、农业和人口构成的颠覆性影响,以及奴隶贸易带来的巨大的人文悲剧。 理性的力量与政治的转型: 考察了文艺复兴后,欧洲的科学革命(哥白尼、伽利略、牛顿)如何挑战传统的世界观,以及启蒙运动思想(洛克、卢梭、孟德斯鸠)如何催生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为现代民族国家和人权观念奠定基础。 帝国主义的浪潮: 分析了工业革命如何赋予了欧洲国家前所未有的物质和军事优势,并驱动了新一轮的殖民扩张,尤其是在亚洲和非洲。探讨了工业化对社会阶级、城市化进程以及全球资源分配格局的永久性改变。 第四部分:现代世界的相互依赖与挑战(约公元1900年至今) 最后一部分聚焦于20世纪至今,人类社会在技术爆炸、意识形态对抗和全球化深入发展背景下面临的共同挑战。 两次世界大战与秩序重建: 阐述了全球化内部的矛盾如何通过两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及战争如何催生了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和新的全球治理理念。分析了民族主义与意识形态(自由民主、共产主义)的激烈竞争。 去殖民化与新国家群体的崛起: 考察了二战后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以及这些新独立国家在冷战格局中寻求自主发展道路的复杂历程。 信息时代与新的全球议题: 探讨了信息技术和生物科技的飞速发展如何重塑人类生活,并引入了诸如气候变化、跨国恐怖主义、流行病控制等超越国界的新型全球性挑战,强调了在高度相互依赖的世界中,不同文化和政治实体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和合作的必要性。 《寰宇史话》力求超越传统的“西方中心论”或“东方优越论”,以平视的角度,描摹一部相互影响、相互塑造的世界文明史。它不仅是对过去事件的记录,更是对理解当前复杂世界格局的一种历史参照。本书旨在引导读者认识到,人类历史的轨迹是由无数次碰撞、借用、学习与适应共同绘制而成的宏大画卷。

用户评价

评分

从一个长期关注该领域研究的“老读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其提供了极具洞察力的全新视角。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历史解读,在这里都被置于一个更为审慎和批判性的光线下重新审视。作者显然花费了巨大的精力进行了一次深度的“考古”,挖掘了许多被主流叙事所忽略的边缘声音和细微的文化褶皱。这种颠覆性的观点并非为了哗众取宠,而是建立在扎实的一手资料和严谨的比较分析之上。对于那些已经有一定知识储备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更像是一场思维的“洗礼”,它挑战了既有的认知定式,迫使我们以更开放、更具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那些构建我们世界观的基石。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所营造的“对话感”。它不像一本单向输出的教材,而更像一位博学的朋友在与你促膝长谈。开篇的引言部分就极具煽动性,成功地抓住了读者的好奇心,让他们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在行文过程中,作者经常会抛出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让你在阅读下一段文字之前,必须先在脑海中完成一次小小的思辨。这种互动式的阅读体验,极大地激发了我的主动学习的欲望。它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感染。合上书本时,留下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痕迹,更是一种想要继续思考、继续探索的强烈冲动。

评分

这本书的知识密度高得令人咋舌,但令人称奇的是,它丝毫没有给人带来晦涩难懂的压迫感。作者在构建其宏大叙事框架的同时,非常巧妙地穿插了大量鲜活的案例和生动的细节描绘。我特别欣赏它在梳理思想脉络时所展现出的那种清晰的逻辑链条,它不像某些学术著作那样堆砌术语,而是用一种近乎哲学的思辨方式,将那些抽象的理念具象化。每读完一个章节,我总会停下来,回味作者是如何将看似不相关的事件串联起来,最终指向一个深刻的时代主题的。这种“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写作手法,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效率和深度,让学习过程不再枯燥,反而充满了探索的乐趣。

评分

初读这本大部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作者的叙事功力深厚。他仿佛一位技艺精湛的导游,带领我们穿梭于历史的迷宫之中,但又绝非平铺直叙地罗列事实。文字的流动性极强,时而如潺潺溪水般细腻婉转,深入剖析那些微妙的社会心理和文化变迁;时而又如激流险滩般跌宕起伏,将那些重大的历史转折点描绘得惊心动魄。尤其在处理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思潮冲突时,作者的笔触显得尤为老练,他总能找到一个绝佳的切入点,让读者在纷繁复杂的史料中迅速抓住核心脉络。阅读过程是一种享受,那种被故事牵引、被观点折服的感觉,让人完全沉浸其中,仿佛身临其境地参与了那段波澜壮阔的旅程。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又不失古典韵味的气质,光是捧在手里就觉得很有分量。封面选择的材质和排版,透着一股经过深思熟虑的考究感,让人忍不住想去探寻里面到底蕴藏着怎样的知识宝藏。内页的纸张质感也相当出色,阅读体验极佳,即便是长时间盯着看,眼睛也不会感到过于疲劳。装帧的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比如书脊的胶装和整体的平衡感,都体现了出版方对图书品质的极致追求。这种注重细节的匠心,对于阅读体验来说无疑是加分项,让人在享受知识内容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阅读本身的愉悦。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精致”,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无论是放在书架上还是在手中把玩,都别有一番风味。

评分

不错京东就是便宜,好东西,不要看都是复制的,为了钱

评分

在书中,著者尤为重视探讨各个国家之间的关系或一个国家的周边政治环境,有些地方还加入了有关妇女地位的探讨。从整体上看,该书的历史叙述比较立体、全面,抛弃了传统的“西方中心论”观点,十分贴切“碰撞与转型”这一强调多方相互影响的主题。

评分

内容很浅显,纸张比较差,我个人觉得对不起格致出版社这个品牌,这一个系列都有这个问题,希望大家参考。而且我收到的书,很脏!

评分

希望下次十成新就最好

评分

不错京东就是便宜,好东西,不要看都是复制的,为了钱

评分

“历史上的正义”一栏通过对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审判或审判片段——其中,人们对不同的正义(或非正义)观念进行争论、调解一一的叙述,让历史变得鲜活起来,如第2章的《对埃及盗墓者的审判》和第21章的《德国的卖淫、体罚和自由主义》。“‘历史土的正义’这些小插曲让枯燥的历史进步变得鲜活起来,通过展示(正义)如何在那些‘正义时刻’发挥作用,使我们接收到的事实信息变得更有说服力 ” ——珍妮特·沃姆斯利(Janet M.C.Wahnsley),乔治梅森大学

评分

《西方世界:碰撞与转型》以一篇引人注目的文章《西方是什么?》开启全书,此文为我们理解西方文明提供了一个框架,同时也为我们展现了文化碰撞的价值和重要性。“该文极为出色地概括了‘西方世界’的‘定义’问题,在涉及‘西方世界’不断变动的地理身份方面,尤为如此。” ——鲁斯·麦克莱兰·纽金特(Ruth McClelland Nugent),南伊利诺伊大学

评分

很好的书,快递也很给力

评分

很好,多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