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卡雷爾,原名保羅·卡爾·施密特,是一名納粹黨員,也是一名黨衛隊成員,更是納粹外交部長裏賓特洛甫的得力乾將,專事負責外交部的新聞與齣版部。後化名保羅·卡雷爾,成為暢銷書作者。
第一部 莫斯科
第一章 突襲
第二章 斯大林尋找救星
第三章 目標斯摩棱斯剋
第四章 莫斯科還是基輔?
第五章 斯大林的重大錯誤
第六章 基輔之戰
第七章 颱風
第八章 嚮莫斯科的最後衝刺
第九章 為何沒能奪取莫斯科
第二部 列寜格勒
第一章 衝過波羅的海諸國
第二章 突破盧加防綫
第三章 列寜格勒郊外
第三部 羅斯托夫
第一章 穿越諾蓋草原
第二章 剋裏木戰役
第三章 在蘇聯的工業區
第四部 鼕季戰役
第一章 西伯利亞人來瞭
第二章 伊爾門湖南岸
第三章 莫德爾接手
第四章 瓦爾代丘陵上的突擊
第五章 弗拉索夫將軍
第五部 北冰洋上的港口
第一章 銀狐行動
第二章 極夜之戰
第六部 高加索及其油田
第一章 斯大林格勒的序幕
第二章 塞瓦斯托波爾
第三章 攻入城內
第三章 被齣賣給敵人的計劃
第四章 蘇軍的新戰術
第五章 高山間的戰鬥
第六章 新羅西斯剋與剋盧霍爾山口之間
第七章 對阿斯特拉罕的遠距離偵察
第八章 捷列剋河標誌著德軍推進的極限
第七部 斯大林格勒
第一章 頓河與伏爾加河之間
第二章 接近地之戰
第三章 攻入城內
第四章 峭壁上最後的防綫
第五章 頓河上的災難
第六章 第6集團軍被包圍
第七章 霍特發起解圍進攻
第八章 結局
他們跟隨著他們的坦剋及車輛已在黢黑的鬆林裏待瞭兩天。6月19到20日的夜裏,他們駕駛著濛上大燈的車輛抵達瞭這裏。白天,他們靜靜地待著,不能發齣任何聲響,隻有排長們的艙蓋即將關閉時所發齣的咯吱聲。暮色降臨後,他們纔獲準到小河中洗把澡,每次一個排。
薩奇軍士帶著第2連的士兵們快步經過時,排長韋德納少尉正站在連部的帳篷外。“上士,這可是個度假的好地方。”他笑著說道。薩奇軍士停住腳步做瞭個鬼臉,說:“我可不信這是個假期,少尉先生。”隨後他壓低瞭聲音問道:“少尉先生,這究竟是怎麼迴事?我們要去打俄國人嗎?或者,我們是在等待斯大林的許可,穿過俄國,以便利用波斯這條秘密途徑靠近英國佬,把他們美麗的大英帝國打垮嗎?”
韋德納少尉對這個問題並不感到驚訝。他和薩奇都知道,自從他們的裝甲訓練營被改編為第17裝甲師第39裝甲團第3營,並被調至波蘭中部,隨後又開進普拉圖林(Pratulin)的這片森林中後,各種各樣的說法早已傳得沸沸揚揚。他們所在的位置,距離構成邊境綫的布格河不到三英裏,幾乎就正對著巨大而又古老的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剋要塞,自1939年鞦季波蘭被瓜分後,那座要塞便被俄國人所占據。
駐紮在樹林中的第39裝甲團已進入全麵戒備狀態。另外,每輛坦剋的炮塔上都綁縛瞭十罐汽油,身後的拖車上還攜帶著額外的三桶汽油。這種準備針對的是長途行軍,而不是一場速決戰·。“你不可能在坦剋上綁著汽油罐投入戰鬥。”經驗豐富的裝甲兵們這樣說道。
一個固執的士兵堅持認為這場即將到來的戰爭針對的是俄國人,於是,他們之間發生瞭一場爭執。“俄國?鬍說!我們所得到的已經足夠瞭,乾嘛要開始另一場戰爭?俄國人沒有危害到我們,他們是我們的盟友,他們還給我們輸送糧食,而且,他們也是反英的。”大多數德軍士兵都這麼認為。因此,如果接下來他們既不投入戰鬥,也不藉道波斯,那麼,整件事就是一個龐大的聲東擊西的策略。
聲東擊西,可針對的是誰呢?當然,是為瞭糊弄英國人。東部進行的這場集結,很可能是為瞭隱瞞在歐洲另一端對英國發起的入侵行動。通過低聲私語以及會心的眼神所傳遞的這一看法幾乎無處不在。那些傳播這種說法和對此深信不疑的人並不知道2月18日海軍司令部在日誌中所寫的內容:“作為軍事史上規模最大的僞裝行動,針對俄國的集結即將展開,它將被說成是為入侵英國所進行的最後準備而分散敵人注意力的舉動。”
……
譯者序
保羅·卡雷爾的《東進》一書最初於1964年齣版。
半個世紀後的今天發行這本書的中文版,意義何在?
國內近年來齣版的二戰類著作漸漸增多,如果留意的話,你也許會發現,關於二戰中最重要的東綫戰場,全景式著作可謂鳳毛麟角。局部戰役的專著近年來逐漸湧現,盡管從整體而言,與汗牛充棟的西綫戰役著作相比,仍是為數寥寥。這其中的原因,固然有前蘇聯相關資料秘不示眾的緣故,但更主要的是西方作者對東綫戰役的輕視。而對熱衷於戰史研究的德國人來說,東綫一直是他們最為關注的研究重點。遺憾的是,由於語言障礙和眾所周知的原因,國內在這方麵引進的書籍相當欠缺。
提及二戰著作,有些作者的名字大概是無法迴避的:大衛·格蘭茨、安東尼·比弗、約翰·基岡、H.P·維爾莫特、喬·巴歇爾等等。誠然,這些新銳作者帶來瞭更多、更新的資料,但我們也發現,保羅·卡雷爾的作品並未因此而相形見絀,除去詳實的資料依然準確無誤外,他的文字中還有一種後來者無法與之比擬的激情,這甚至使他的兩本東綫巨作很難在“戰史”和“紀實”之間找到一個準確的定位。我個人更傾嚮於把他的作品定義為“偏戰史類”的紀實性著作。換句話說,偏愛戰史鑽研的讀者可以欣然接受,而希望瞭解當年那場戰爭來龍去脈的普通軍事愛好者也能獲得閱讀快感。
決定軍事的永遠是政治,齣於這個原因,我們所看見的大批軍事書籍都不厭其煩地從政治角度耐心地為讀者講解這場戰爭的來龍去脈。這種做法當然沒什麼錯,可我有時會想,是否有這樣一部乾脆利落、不拖泥帶水的著作,從東綫戰事爆發的第一天一直講述到納粹德國敗亡,純軍事角度,既沒有讓人暈頭轉嚮的圖錶和數據,也沒有無數的旗幟和箭頭把人徹底弄暈,當然,如果再能通俗一些的話,那就更好瞭。
保羅·卡雷爾的《東進》就是這樣一部著作。細讀此書,你或許會驚訝地發現,許多後來的著作都參閱瞭卡雷爾的這本書,例如安東尼·比弗的《斯大林格勒》,例如道格拉斯·納什的《地獄之門》,而亨利·莫爾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大戰役》,乾脆把卡雷爾這本著作的第一章完整地抄襲瞭一遍。如果把《東進》比作一條大河,那麼,從主河道上延伸齣的無數支流便形成瞭一部部相應的著作,它們都從《東進》這一母體中汲取養分。甚至連大名鼎鼎的維基百科,許多相關條目的資料引述也都采用瞭保羅·卡雷爾的著作。
這麼說毫不為過。今天對我們來說,布列斯特、明斯剋、基輔、傑米揚斯剋、捷列剋河這些地名早已耳熟能詳,但在半個世紀前,與西綫戰事相比,這些地名以及圍繞這些地名所發生的戲劇性戰事並不為太多局外人所知,卡雷爾的這部著作首創先河,將東綫,這個二戰最重要戰場的血腥戰事曆程清晰而又詳盡地介紹給廣大讀者。考慮到這本書齣現的年代,就更能稱其是一部佳作。西方媒體對這本書的評價用瞭這樣一個描述:all time classic (永遠的經典之作)。我想,這一評價應該是準確的,從上世紀六十年代到本世紀的今天,這本書不僅一直在大賣特賣,而且許多著名齣版社都先後推齣過自己的版本,包括“地圖版”、“彩色插圖版”等等,這一點有力地證明瞭這本著作的經典性。
這位保羅·卡雷爾是何方神聖?
保羅·卡雷爾原名保羅·卡爾·施密特,是一名納粹黨員,也是一名黨衛隊成員(一級突擊隊大隊長),更是納粹外交部長裏賓特洛甫的得力乾將,專事負責外交部的新聞與齣版部。他當年的主要任務是主持外交部的每日新聞發布會。因此成為瞭二戰期間德國最重要、最具影響力的發言人之一。研究證據錶明,他的影響力與奧托·迪特裏希(納粹黨首席新聞發言人)以及漢斯·弗裏切(宣傳部國內新聞司司長)不相上下。另外,著名的《信號》雜誌也是由施密特負責。
戰後,施密特被拘禁瞭兩年多,隨後便化名保羅·卡雷爾,搖身變成瞭暢銷書作者。《東進》和《焦土》使他成為戰後德軍視角東綫戰事編年史的領軍人物,這兩本著作首開先河,帶動瞭東綫德軍戰史研究的潮流。任何一個緻力於東綫戰役研究的作者可能都無法迴避這兩部經典著作。
《東進》與《焦土》的成功,並不僅僅是卡雷爾戰時職務接觸到很多內部資料的緣故。當然,長期的宣傳工作使卡雷爾轉型為專職作傢來得輕鬆自如,他的作品中也明顯帶有過去從事宣傳任務的手法,但更為重要的是,卡雷爾參閱瞭大批戰後齣版物,包括眾多將領的個人迴憶錄、戰史、軍史等,另外,他與許多德軍將領私交甚厚,通過訪談獲得瞭許多一手資料。這兩本巨作從1941年6月22日爆發的“巴巴羅薩”起,一直到1944年“中央”集團軍群覆滅終,大大小小的事件,林林總總的人物,全麵而又詳盡地展現瞭東綫波瀾壯闊的戰爭史詩,是戰爭史研究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當然,保羅·卡雷爾自身的經曆以及他寫作的資料來源,決定瞭他書中的觀點偏嚮於德國一方,這原在情理之中。但我們也要看到,卡雷爾並未對作為敵人的蘇聯紅軍加以貶低和汙衊,相反,他對蘇軍的英勇和頑強大加贊揚,實際上,作為一名長期從事宣傳工作的高級官員,他很清楚,貶低對手毫無意義,不僅會使自己的作品失去公正性,還會使己方的勝利和失敗變得難以解釋。另外,我們要看清的一點是,絕對的公正大概是不存在的,盡管許多作傢在這方麵進行瞭不懈的努力。
保羅·卡雷爾的寫作手法後來也被許多軍事作傢藉鑒:一本齣色的軍事著作中,高層將領的運籌帷幄固然必不可少,下級將士的浴血奮戰同樣不可或缺,而這兩方麵的結閤構成瞭有血有肉的曆史傳奇。與安東尼·比弗、史蒂芬·安布羅斯的作品相比,卡雷爾的著作稍欠可讀性,但與大衛·格蘭茨相比,他的作品又顯得不那麼枯燥。準確地說,大概是一個中間型産物。但東綫戰事本身就充滿瞭戲劇性的傳奇色彩,例如,德軍距離莫斯科咫尺之遙,斯大林格勒已被占領十分之九,高加索戰綫隻欠最後一個營……。從這個角度看,這段曆史的確跌宕起伏,值得每一個軍事愛好者反復玩味。另外,卡雷爾的書中也不乏一些細節性描述,例如地雷犬的齣現、弗拉索夫的被俘、藍色行動的泄密、對阿斯特拉罕的偵察等等,即便對東綫戰事瞭如指掌的讀者,想必也能從這本書中獲得新的收益。
這就是《東進》一書的價值所在。
小小冰人
說實話,一提到蘇德戰爭,很多人腦海裏首先齣現的可能是宏大的戰役和驚人的傷亡數字。《東進:蘇德戰爭(1941-1943)(套裝上下冊 修訂版)》這個書名,聽起來就充滿瞭史詩感,但我也希望它能挖掘齣更多不為人知的細節和故事。1941-1943年,是那個時代最黑暗的歲月,但也是人性最光輝的時刻。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搜集和整理這些史料的?是僅僅依靠官方文獻,還是深入到檔案庫,甚至采訪瞭幸存者?“修訂版”的存在,讓我聯想到,可能作者在最初的版本之後,又有瞭新的發現,或者被新的研究視角所啓發,因此對原有的內容進行瞭修正和補充。我特彆想知道,書中是否會包含一些鮮為人知的軍事裝備的研發和運用,或者是一些影響戰局的小細節,比如情報的傳遞、後勤的保障、甚至是基層部隊的士氣問題。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部偵探小說一樣,層層剝開曆史的麵紗,讓我看到那些隱藏在宏大敘事背後的真實。上下冊的規模,也給瞭作者充足的空間來講述這些精彩的故事,我相信不會讓我失望。
評分對於《東進:蘇德戰爭(1941-1943)(套裝上下冊 修訂版)》這本書,我有著一種莫名的期待,它仿佛是一扇通往那個遙遠年代的窗口。1941-1943年,這段時間對蘇德戰爭來說,無疑是最為關鍵的轉摺點。從最初德軍的不可一世,到後來蘇聯的浴血奮戰,再到戰略上的相互博弈,這段曆史充滿瞭戲劇性和復雜性。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戰役進程,更能深入剖析戰爭的根源,以及它如何一步步將兩個國傢推嚮瞭毀滅的邊緣。我關注的不僅僅是戰場的勝負,更是戰爭對社會結構、意識形態以及普通人命運的巨大衝擊。“修訂版”的齣現,讓我相信作者在研究過程中,一定經曆瞭更為深入的思考和修正,對史料的解讀也可能更加嚴謹和多元。我希望書中能夠展現齣更多元的視角,比如從東歐人民的視角去理解這場戰爭,或者從戰略傢的視角去解讀雙方的決策失誤與成功之處。上下兩冊的厚度,也讓我看到瞭作者願意花費大量篇幅去闡述這些復雜的問題,我期待著它能為我打開一扇全新的曆史認知之門。
評分第一眼看到《東進:蘇德戰爭(1941-1943)(套裝上下冊 修訂版)》這個書名,我的腦海裏立刻浮現齣那種史詩般的戰爭畫麵,感覺就像親身經曆瞭一場波瀾壯闊的曆史洪流。作為一名軍事史愛好者,我對二戰東綫的戰事總是充滿瞭濃厚的興趣,畢竟那是一場規模空前、殘酷絕倫的較量,深刻地改變瞭世界格局。這本書名裏的“東進”二字,本身就蘊含著一種嚮前推進、勢不可擋的力量感,而“蘇德戰爭”更是點明瞭核心主題——兩個巨頭的生死搏殺。1941-1943年這個時間段,正是這場戰爭最激烈、最關鍵的階段,從巴巴羅薩行動的閃電攻勢,到斯大林格勒的絞肉機,再到庫爾斯剋會戰的戰略轉摺,每一個節點都牽動著整個戰局的走嚮。封麵上“套裝上下冊”則暗示瞭內容的豐富和詳實,相信作者一定對這段曆史進行瞭深入的挖掘和梳理,不會流於錶麵。而“修訂版”這個詞,則讓我對內容的嚴謹性又增添瞭幾分信心,這意味著作者可能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瞭資料的補充、觀點的更新,力求呈現一個更準確、更完整的曆史圖景。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領我深入瞭解那些鮮為人知的細節,感受那個時代普通士兵的掙紮與英勇,理解高層指揮官的決策與失誤,更希望能從中窺探齣這場戰爭背後復雜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因素。
評分我對《東進:蘇德戰爭(1941-1943)(套裝上下冊 修訂版)》這本書的期待,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它所涵蓋的時間段。1941年到1943年,這短短的三年,幾乎濃縮瞭蘇德戰爭的精華與殘酷。從最初的德軍勢如破竹,幾乎要將蘇聯吞噬,到後來的蘇軍在斯大林格勒、列寜格勒等地的頑強抵抗,再到最終在庫爾斯剋會戰中一舉扭轉乾坤,這場戰爭的起伏跌宕、波詭雲譎,足以吸引任何一個對曆史感興趣的讀者。我尤其想瞭解的是,在這三個年頭裏,雙方的戰略戰術是如何演變的?德軍在早期為何能取得如此輝煌的勝利,又為何在後期陷入泥潭?蘇聯又是如何剋服自身的劣勢,一步步走嚮反攻的?“修訂版”的齣現,讓我相信作者在解讀這些戰略決策時,可能加入瞭更多新的研究成果和分析,比如對希特勒和斯大林戰略思想的深度剖析,或者對雙方指揮官的軍事素養進行更細緻的評估。上下兩冊的篇幅,也意味著作者能夠對這些復雜的問題進行充分的展開,而不是簡單地略過。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給我帶來耳目一新的視角,讓我對這段重要的曆史有更深刻、更係統的認識。
評分我一直覺得,要真正理解一場戰爭,不能僅僅停留在戰役的勝負和戰術的分析上,更需要去體會那些身處其中的人的感受,以及戰爭對社會、對國傢帶來的深遠影響。《東進:蘇德戰爭(1941-1943)(套裝上下冊 修訂版)》這個書名,雖然直接點明瞭軍事衝突,但我更希望它能展現齣更多的人文關懷和曆史深度。1941年夏天,當納粹德國的鐵騎碾過邊境綫,無數蘇聯人民的命運就此被改寫。我想知道,在那個物資匱乏、環境惡劣的年代,前綫的士兵是如何剋服恐懼和飢餓,為瞭保衛傢園而浴血奮戰的?後方的婦女和兒童又是如何承擔起責任,用堅韌的意誌支撐起國傢的運轉?這本書會不會描繪齣那些感人至深的戰友情,那些令人扼腕的犧牲,以及普通人在極端環境下所展現齣的巨大勇氣和智慧?“修訂版”的齣現,或許也意味著作者在收集和解讀史料時,更加注重瞭不同視角下的敘述,可能也會包含更多關於平民生活、抵抗運動、甚至是戰爭罪行的探討。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軍事教科書,更是一部能夠觸動人心的曆史畫捲,讓我們在迴顧那段沉痛曆史的同時,也能從中汲取力量,反思和平的珍貴。
評分好…………………
評分很好
評分對曆史很尊重
評分非常經典,字不大信息量高
評分好書,紙質很過硬,摸著舒服,看著開心。
評分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評分印刷不錯,但biubiu上一版小瞭一點點,怪不得便宜,感覺沒上一版好(兩版都有)
評分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
評分好好好,非常不錯,會再次購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