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论学者的使命-人的使命》包括费希特的《论学者的使命》和《人的使命》两部重要著作。前者发表于1794年,是作者阐述自己的伦理观点和政治观点的主要著作。文中着重阐明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阐述了理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统一性。《人的使命》发表于1799年夏秋之交,全文分三个部分,一、二部分基本阐述他过去的哲学思想,而在第三部分,费希特则把信仰当作把握实在的官能,由此可看出他从哲学到宗教的过渡。
作者简介
作者:(德国)费希特 译者:梁志学 沈真
费希特,德国哲学家,德国唯心主义哲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著作有《自然法学基础》、《试评一切天启》等。
内页插图
目录
论学者的使命
前言
第一讲 论自在的人的使命
第二讲 论社会的人的使命
第三讲 论社会各阶层的差别
第四讲 论学者的使命
第五讲 试论卢梭关于艺术与科学影响人类幸福的主张
译者注释
人的使命
前言
第一卷 怀疑
第二卷 知识
第三卷 信仰
精彩书摘
第一卷怀疑
我以为,我现在是在认识我周围相当大的一部分世界;为了获得这种认识,我确实花了很多工夫,费了不少心血。我只相信我的感官的一致陈述,只相信持久不变的经验;凡我所见到的,我都亲手触摸过,凡我所触摸到的,我都分析过;我曾多次重复我的观察,我也相互比较过各种现象;只有在我看出它们之间的精确联系以后,只有在我能从一种现象解释和推断另一种现象以后,只有在我能预计结果,而对结果的觉察又符合于我的预计以后,我才心安理得。因此,我现在就像确信我自己的存在一样,也确信我这部分知识的正确性;我迈着坚定的步伐,在我的世界的已知范围里行进,并且依据我的信念的确实性,敢于随时谋求生活和幸福。
但是,我自己是什么呢?我的使命是什么呢?
多余的问题!很早以前我关于这个课题领受的教导就已经结束了,要把我在这方面所详细听到的、学过的和相信的一切都加以重复,那会花费许多时间。
我模糊地记得那时掌握这方面的知识的情形,但我究竟是怎样学得这种知识的呢?我是受到一种热烈的求知欲的驱使,经过不确信、怀疑和矛盾而苦干出来的吗?在一种内在的声音还没有不可置疑和不可抗拒地向我唤呼“事情完全如此,同你的生存和存在一样真切”以前,当某种信念呈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表示过赞同吗?我一再检验、澄清和比较过这种可能的东西吗?不,我记不得有任何这样的情况。那些教导,在我寻求它们之前,别人已向我提供;在我提出问题之前,别人已经给了我答案。我听着,因为我不能不听;教导给我的东西留在我的记忆里,正像受了偶然性支配一样;我既不进行检验,也不参与意见,而是让一切都在我的心灵里占据着它们的位置。
那么,我如何能使自己相信,我确实具有关于这类思考对象的知识呢?如果我仅仅知道和确信我自己觉察到的东西,如果我仅仅真正了解我自己经验过的事情,那么,我实在不能说我对于我的使命有什么知识;在这方面我所知道的,仅仅是别人声称知道的那类东西;我能真正确定的唯一事实是:我曾经听到别人对这些对象有这样或那样的说法。
因此,在以往我对于那些不重要的事情总是亲自动手,精心探究,而对那些最重要的事情则信赖别人的诚实与谨慎。我相信别人能关怀人类最重要的事情,我相信他们会严肃认真和一丝不苟,而这种严肃认真和一丝不苟的精神是我在我自己身上怎么也找不出来的。我认为他们比我自己高得无法形容。
但是,不管他们知道什么真理,他们除了靠自己的思考以外,还能从哪里获得真理呢?既然我同他们一样是人,我为什么不能靠同样的思考发现同样的真理呢?我在以往是多么低估和轻视了我自己呵!
……
前言/序言
这些演讲是今年上学期向许多在我们这里学习的青年作过的①。作者本来打算完成一部著作,并到适当时候公之于世,而这些演讲就是这部著作的导言。一种既无助于正确评价,也无助于正确理解这些篇章的外在原因,促使他把这头五篇演讲只字未改地照他原来的讲稿单独付印。但愿这会证实他在表达上的某些疏忽之处是无可厚非的。他担负着许多别的工作,不可能一开始就赋予这些文章以他所希望的那种完善的形式。表情丰富的演讲有助于加强口头报告的效果。为了发表而修改这些文章是同口头报告的附带目的背道而驰的。
这些演讲里有许多见解未必会使所有读者感到满意。但是这并不能成为指责作者的理由,因为作者在自己的研究中考虑的并不是某种东西令人喜欢或令人讨厌,而是这种东西是否合乎真理;他竭尽自己的所能,说出了他凭自己的良知视为真理的东西。
但除了那类并非无缘无故讨厌我所说的东西的读者以外,还可能有另外一些读者,他们认为我所说的东西是不可能实现的,是与既存的现实世界格格不入的,因而认为至少是无济于事的;甚至还要考虑到,其他绝大部分正直的、正派的和明智的人们也会作出这样的评论。
……
《论学者的使命——人的使命》 一部深刻洞察个体价值与社会责任的哲学随笔 《论学者的使命——人的使命》并非一本传统的学术著作,它更像是一位智者在寂静的夜晚,对生命、知识与责任的深沉沉思。作者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引领读者穿越知识的迷雾,直抵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作为“学者”这一特殊身份,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所应承担的独特使命。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学者”的使命置于更广阔的“人的使命”的框架之下,强调个体价值的实现与社会进步的紧密联系,拒绝将学术研究与现实生活割裂开来。 回归哲学本源,审视知识的边界与意义 本书的开篇,作者便带领我们回到哲学的原点,重新审视知识的本质及其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他并非急于罗列具体的学术理论,而是从更宏观的视角出发,探讨知识的起源、演变以及其潜在的局限性。作者指出,知识并非一成不变的真理宝库,而是一个不断生长、修正、甚至被颠覆的过程。真正的学者,不应满足于已有的知识体系,而应保持一颗质疑的心,勇于挑战既定的范式,探索未知的领域。 这种对知识的审慎态度,贯穿全书。作者并不鼓吹绝对的理性,而是强调理性与情感、直觉的和谐统一。他认为,人类的认知是多维度的,纯粹的逻辑分析固然重要,但情感的温度、艺术的灵感、以及个体独特的生命体验,同样是构成完整认知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论学者的使命——人的使命》鼓励读者超越僵化的学术框架,拥抱更为多元的认知方式,认识到科学的严谨与人文的关怀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 “学者”: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意义的追寻者 作者对“学者”的定义,超越了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观念。他认为,真正的学者,首先是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敬畏之心的人,是一个不懈追求真理、勇于探索未知的人。学者不仅仅是现有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更应是新知识的创造者,是思想的开拓者。 然而,本书的重点并非停留在学术本身的探索,而是更深层次地揭示了“学者”在社会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作者认为,学者肩负着引领社会进步、启迪民智的责任。在信息爆炸、价值多元的当下,学者更应成为价值的“守望者”,用其深厚的学养和独立的思考,为社会提供清晰的指引,抵御浮躁与功利。他们应当以独立的姿态,不受外部环境的干扰,秉持良知和责任,为社会注入清醒的思考和理性判断。 书中,作者反复强调“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他指出,许多时候,知识的积累并不等同于智慧的增长。只有当知识与独立的批判性思维相结合,才能产生真正的智慧,才能形成对社会现象深刻的洞察。学者不应是迎合潮流的“鹦鹉”,更不应是权力的“附庸”,他们应当拥有独立的思想,敢于发出不同的声音,即使这些声音不被所有人理解或接受。 “人的使命”:个体价值的实现与社会责任的担当 本书之所以将“学者的使命”置于“人的使命”之下,其深层含义在于,作者认为,任何一种职业的使命,都不能脱离作为“人”的基本使命。人的使命,在于认识自我、实现自我,并在实现自我的过程中,为人类的整体福祉做出贡献。 作者在书中探讨了不同个体如何在各自的领域内,通过发挥其独特的才能和价值,来完成“人的使命”。对于学者而言,他们的独特才能体现在其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对真理的不懈追求以及其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将这些才能应用于解决社会问题、推动文明进步,学者便在履行着“人的使命”。 书中也深刻地剖析了“责任”的内涵。作者认为,责任并非仅仅是义务的履行,而是一种内在的自觉,是一种对生命、对他人、对社会的深深关怀。学者,因为其掌握的知识和思想影响力,其责任也更为重大。他们不应仅仅关注象牙塔内的研究,而应积极地将学术成果转化为社会实践,用知识的力量去影响和改善现实世界。 在批判中反思,在关怀中前行 《论学者的使命——人的使命》并非一味地歌颂学者,它同样对学术界的某些弊端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作者敏锐地捕捉到在现代社会中,学术研究可能面临的功利化、碎片化、以及脱离现实的风险。他警示学者,不要被名利所羁绊,不要陷入无谓的学术争论,而应始终将目光投向人类的根本问题,将研究的落脚点放在对社会进步的实际贡献上。 同时,作者也强调了“关怀”的重要性。他认为,冷冰冰的理性分析,如果缺乏人文的关怀,将难以真正触及问题的核心,也难以获得普遍的认同。学者应当用同理心去理解他人的痛苦,用人文的视角去审视社会的冷暖,并将这种关怀融入到自己的研究和实践中。 超越时空的智慧,启迪当代读者 尽管《论学者的使命——人的使命》可能源自特定的历史语境,但其所探讨的哲学命题和对人生价值的追问,却具有跨越时空的普遍意义。在当今这个信息过载、价值观念快速变迁的时代,本书提出的关于知识的审慎态度、关于独立思考的价值、以及关于个体与社会的责任,对于每一位渴望成为有思想、有担当的现代人,都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 本书的语言风格并非艰涩难懂的学术术语堆砌,而是充满了人文的温度和哲学的韵味。作者的文字如涓涓细流,引导读者在沉静中思考,在思考中升华。它鼓励读者,无论身处何种职业,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学者的使命”,都能在“人的使命”的指引下,活出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论学者的使命——人的使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智慧的启迪。它邀请我们一同踏上这场关于知识、关于人生、关于责任的深刻旅程,去探寻属于我们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