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需要的不是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直观体验和生命感受
修行的关键在于,如何把经文中的义理,真真切切地灌注到自己的生命中去……
以华严精义阐释禅宗经典——
要懂《心经》,先懂《金刚经》;要懂《金刚经》,先懂《坛经》。实修与经典相印证,听海云继梦法师指导实修的明心法门、见性关窍
海云继梦法师以华严精义阐释禅宗经典《坛经》,作者认为《坛经》是理解其他经典的基础,他以实修与经典相印证,进而指导实修的明心法门、见性关窍,阐述不执着的生命美丽,从而活在自由自在的生命里。
海云继梦法师,1951年出生于台湾省宜兰县,俗姓陈,名鹤山。法名昌一,号继梦。矢志宏扬华严精神,故取“海云”以为自勉。
他弘传古老、深奥的经典。
他解的经人性、直白。
他提的实践方法可从日常生活中轻易入手。
如果你学佛只为了往生净土,
如果你修行修成了老古板,
如果你持戒持得既压抑又痛苦,
如果你对人生感到不满或迷惑,
听听他怎么说!
不必用高僧大德的眼光来看待他。
他只是对自己的要求比平常人多一点,
所以剃了光头,持守“戒律”,被称作“和尚”。
他只是希望大家都能活得既快乐又自在,所以把人生和生命的目标放得远一些
──“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行菩萨道!
即使是有修有证的和尚,生了病也会喊痛,和你我并无不同,
因此何妨称他是“美丽生命的光头实践家”!
他就是e时代的和尚──海云继梦!
“海云”是号,“继梦”也是号,
你可以“海云继梦”连称,少了“法师”二字,也不算失了恭敬。
因为,这些都只是符号!
你问:“海云继梦是谁?”
请接触他的法,直接认识他!
面对未知,去挑战,你敢不敢!
人这一生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不断地去解决问题
第一部分
第一章 禅门源流
第二章 什么是般若?
第三章 这个南方蛮子!想做什么?
第四章 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
第五章 思量即不中用
第六章 警觉、等待、澄净
第七章 诸法实相
第二部分
第一章 哪个是你本来面目?
第二章 还有秘密吗?
第三章 净心,除疑,莫空心静坐!
第四章 本体、现象、作用
第五章 “我”就是魔
第六章 根尘接触,还是识尘相荡?
第七章 福德?功德?极乐世界?
第三部分
第一章 谈境界?还是谈修行次第?
第二章 什么是坐禅?什么是禅定?
第三章 自性五分法身香与无相忏悔
第四章 自心归依
第五章 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第六章 用愿力去衔接
第七章 一种断层、跳跃之感……
第八章 圣谛亦不为
第四部分
第一章 人生,总在两个虚幻间摆荡……
第二章 地缘功德
第三章 用高度的警觉性去感受那个缘境
第四章 佛性无常?
第五章 就只是“存在”而已
第六章 以生命能量是否增长为判准
第七章 入涅槃
第八章 成佛的关键
附录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曹溪原本总
这本书的语言节奏感极其奇特,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线性叙事,更像是音乐的变奏。有时候,你会发现作者用极其简短、几乎是口语化的词汇来描述一个极具穿透力的瞬间,那种“平淡中的惊雷”让人猝不及防;而紧接着,他可能又会用一段长达半页、句式复杂、充满典故的排比句来构建一个宏大的世界观模型。这种跳跃性,初看之下会让人感到有些不知所措,仿佛在听一场没有固定节拍的即兴演奏。但当我尝试去捕捉它内在的“韵律”时,却发现这才是作者故意为之的安排。它迫使读者的思维必须时刻保持警觉,不能依靠惯性的阅读模式去前行。这种打破常规的结构,反而构建了一种独特的沉浸感,让你不得不完全融入到作者构建的思维场域中去,暂时抛却外界的一切干扰,跟随他那不羁却又精准的节奏起舞。
评分我已经向好几位朋友郑重推荐了这本书,但同时我也必须附带一个“免责声明”:这本书绝不适合在心情浮躁或寻求快速慰藉时阅读。它需要你像对待一位智者那样,带着敬意和探求的渴望去靠近。对我个人而言,这本书的价值在于提供了一种对抗“信息过载时代”的有效武器——深度专注。在如今这个充斥着碎片化信息的世界里,能够有一本书能够镇得住心神,让人愿意静下心来处理如此复杂、需要反复推敲的文本,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上的奢侈享受。每一次拿起它,都感觉像是一次对心性的“微调”,它不会直接告诉你生活的意义是什么,但它提供了一套极其精妙的工具箱,让你自己去挖掘和定义属于自己的意义。它更像是一位严格的私人导师,指导你如何更好地认识“不认识”这件事本身,这才是它最深刻的价值所在。
评分与其他宣扬“即刻开悟”或“轻松解脱”的当代心灵读物截然不同,这本书散发着一种令人敬畏的、不动声色的力量。它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更专注于描绘困惑本身,细致入微地剖析人性的幽微之处和世间万象的无常本质。我最欣赏的一点是,作者在描述宏大概念时,从不失落于对个体经验的关照。比如,书中对“取舍”的探讨,并非停留在抽象的道德说教层面,而是通过极其生动的、近乎于日常的场景来展现,让我清晰地看到了自己过往许多犹豫不决的选择背后的深层驱动力。这种“由大入微,再由微见大”的处理方式,使得那些原本高高在上的哲学思辨,瞬间变得可触可感,如同镜子一般映照出我自身的局限与可能。读完特定章节后,常常是沉默良久,内心涌动的不是被告知了什么新知识,而是对既有认知的一次彻底的重塑与审视。
评分这本《非常坛经》的包装设计着实抓人眼球,封面那深邃的墨色与烫金的书名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初看之下,就给人一种厚重而又神秘的感觉。我是在一个朋友的书架上偶然瞥见它的,当时就被那种古典与现代交织的美学所吸引。翻开扉页,印刷质量非常精良,纸张的手感温润,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疲惫。装帧工艺看得出是下足了功夫的,侧边切口处理得一丝不苟,体现了出版方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整本书拿在手里,份量感十足,让人油然而生一种“这是一本值得珍藏的著作”的预感。虽然我还没有完全沉浸到内容之中,但仅凭这份实体书的质感,就已经让我的阅读期待值拉满了。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艺术品,摆在书桌上,都能为整个空间增添几分书卷气和沉静的氛围。这种对物质载体的重视,往往预示着内容本身也绝非等闲之辈,期待接下来的精神探索能同样令人惊艳。
评分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的时间,试图理清这本书的脉络,坦白说,开篇的几章对我来说,更像是在攀登一座陡峭的山峰,需要极高的专注度和耐心。作者的叙事风格极其克制,大量使用排比和富有哲理性的短句,使得信息的密度非常高,每一个字似乎都承载了千钧之力。初读时,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反复咀嚼那些拗口的古汉语表达,甚至需要借助一些参考资料来理解特定历史背景下的语境。这感觉就像是潜入深海,水压巨大,但一旦适应了,那些原本模糊的景象便会以一种震撼人心的方式展现出来。它没有迎合现代人追求快速反馈的阅读习惯,反而像是在考验读者的心性和定力。这种近乎“苛刻”的写作手法,反而让我体会到了一种久违的、纯粹的智力挑战的乐趣,每一次成功解读一个晦涩的段落,都带来巨大的成就感,仿佛自己也一同参与了这场古老的对话。
评分好书,学习了很多知识。
评分又再版了,不错的书,还没开始看。
评分封面设计的很美,很厚的一本,慢慢看,买好第二天就降价了
评分非常坛经的新版本,原本是想买旧版本的,但无货了,然后看到有这个新版本,就入手了
评分很好
评分一次道场的纪录,语言理解靠悟性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经书注解得不错!
评分送货速度也是很快的,最主要是书不错,又搞活动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