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古今图书集成术数丛刊:相术
:60元
作者:郑同 著; 郑同 校
出版社:华龄出版社
ISBN:9787801784957
页码:39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编辑推荐
《古今图书集成术数丛刊》是以《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申所收的古代中国术数类部分为底本,经数年精心校勘而成。共有卜筮、星命、相术、堪舆、术数、选择等六个部分,并附收了拆字、挂影、射桩等。本书为其中的《相术》分册,全书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四库全书·子部·术数类》所未曾收录的文献资料,现在看来,更具特殊的研究价值。书中具体包括了:十三部位总歌、十二宫总诀、论形有余、论神不足等方面的内容。
内容提要
《古今图书集成术数丛刊》是以《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申所收的古代中国术数类部分为底本,经数年精心校勘而成。共有卜筮、星命、相术、堪舆、术数、选择等六个部分,并附收了拆字、挂影、射桩等。全书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四库全书·子部·术数类》所未曾收录的文献资料,现在看来,更具特殊的研究价值。全书简体横排9分类详细,结构严谨,体例完备,收录广泛,图文并茂,是迄今为止所出版的规模Z大、内容Z丰富、资料Z完整的简体排校本术数图书。本丛书的出版,是对中华五千年文明一个侧面的梳理,更是为当今传统文化研究者提供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宝库。
目录
卷一 相术汇考一
相儿经
论相
人相篇
总论
神相全编
相说
十观
五法
十三部位总歌
流年运气部位歌
十二宫诀
十二宫总诀
相容贵贱
人身通论
四学堂论
八学堂论
学堂诗
面三停
论形有余
论神有余
论形不足
论神不足
论骨肉
相骨
相肉
卷二 相术汇考二
神相全编二
达摩五官总论
许负论男女五官
五岳
四渎
五星六曜说
五星六曜诀断诗
六府论
三才三停论
相三主
卷三 相术汇考三
神相全编三
五行象说
许负听声篇
贵格例
寿相格
刑克
寡宿格
亡神格
劫杀格
六冲格
六害格
华盖格
羊刃破家纹
面上十大空亡
人面总论
相目论
卷四 相术汇考四
神相全编四
相印堂
相山根
相鼻
人中论
相人中篇
相耳
许负相耳篇
相口
许负相口篇
论唇
许负相齿篇
论舌
许负相舌篇
论髭髯
相鱼尾
论颈项
论背
论腰
论腹
论胸乳
麻衣相心
三十六善养心要诀
相脐
相下部
卷五 相术汇考五
神相全编五
相行论
相行篇
论卧
论食
相德
观人八相法
相分七字法
五行歌
辨美恶二十种
相十天罗
相十罗
神气章
体论章
器气章
卷六 相术汇考六
神相全编六
神异赋
卷七 相术汇考七
神相全编七
岩电道人神眼经
麻衣金锁赋
银匙歌
张行简人伦大统赋(上)
卷八 相术汇考八
神相全编八
人伦大统赋(下)
陈希夷,风鉴歌《风鉴歌》
袁柳庄《识人赋》
太乙真人书
姚括苍《玉管诀》
鬼眼先生相法
唐举元《谈神妙诀》
西岳先生相法
卷九 相术汇考九
神相全编九
袁柳庄《人象赋》
吴心鉴《通元赋》
管略《人伦渊奥赋》
惊神赋
烛誊经
胡僧《相经》
罗真人《相赋》
杨氏论神气
达摩《动静论》
袁柳庄《杂论》
麻衣《杂论》
贵贱相法
心镜歌
得意歌
相人歌
穷相歌
妍媸歌
何知歌
何知诀
勇智歌
孤贵歌
凶暴歌
刑害歌
无子歌
恶死歌
正声歌
体骨歌
卷十 相术汇考十
神相全编十
论手
玉掌图
相手
许负相手篇
论掌纹
论手背纹
玉掌记
相掌善恶
合相格
破相格
根基所属
相指掌
相骨肉
卷十一 相术汇考十一
神相全编十一
达摩妇人相
麻衣秋潭月论女人
鬼谷相妇人歌
秋潭月说妇人歌
女玉管诀
灵台秘诀
陈希夷《洞元经》
女人凶相歌
人像禽兽形诀断
像禽目类
像兽目类
卷十二 相术汇考十二
卷十三 相术汇考十三
卷十四 相术汇考十四
卷十五 相术汇考十五
卷十六 相术汇考十六
卷十七 相术总论
卷十八 相术名流列传一
卷十九 相术名流列传二
卷二十 相术艺文
卷二十一 相术纪事一
卷二十二 相术纪事二
卷二十三 相术纪事三
卷二十四 相术杂录
作者介绍
郑同 易学学者、编辑,周易工作室的创办人兼策划人,多年来一直从事易学与术数的研究,著有《纳甲筮法新讲义》、《易学新识》等。现从事易学图书的编辑出版与推广工作。先后主持点校出版易学图书50余种,另点校《四库全书术数初集》(全四册)、《四库全书术数二集》(全三册)等术数类图书,广受国内外易学界的好评。
从校对和版本考据的角度来看,这套书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我特地去比对了几个古代版本中关于某些特定“气色”的描述差异,发现此书收录的版本兼顾了权威性与可读性的平衡。尤其是在描述那些细微如发丝的“气色变化”时,作者的描述层次分明,从“润泽”、“晦暗”到更具体的如“如烟”、“如尘”等微妙状态,都尽可能地保留了古人那种对自然界微妙变化的敏锐捕捉能力。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使得本书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像是一件艺术品。每一次翻阅,都能感受到编者在面对这些跨越时空的知识碎片时,所付出的巨大心力去整合、辨析和呈现的良苦用心,这使得我完全相信这是一套值得长期珍藏和反复研习的经典之作。
评分读这套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内容的广博与体系的严谨性,完全超出了我对“相术”这个题材的一般认知。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吉凶祸福,而是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贯穿始终。比如,在论述“五官”与“气色”时,作者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描述,而是深入到古代朴素的生命能量学角度去剖析。书中对于“印堂”的解析,用了很多篇幅来探讨心神与气机的关联,甚至会引用到古代医学中关于脏腑与面部映射的理论,这使得整个体系显得根基深厚,而非空穴来风。我花了大量时间去理解那些关于“流年部位”的推算方法,发现其背后的逻辑链条是如此绵密,需要结合天时、地利、人和进行多维度综合判断,绝非一学就会的皮毛之论。这让我意识到,古代的相学更像是一门需要毕生钻研的综合性学问,而不是速成的“读心术”。
评分作为一名爱好者,我最看重的是阅读体验中的“可操作性”和“可对照性”。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像有些古籍那样晦涩难懂,佶屈聱牙。编者似乎很清楚现代读者的困境,他们在翻译或解释那些晦涩的术语时,会非常谨慎地在旁标注现代语境下的可能解释,或者提供详细的图解案例。举个例子,书中关于“手相”中“生命线”的走势分析,不仅有文字描述,还配上了不同曲度和断续情况下的示意图,甚至会细致到不同手指长度比例对性格和寿命的影响,这让我在对照自己的手掌时,能够有即时反馈和学习的支点。这种由浅入深,图文并茂的编排方式,极大地降低了传统相学入门的门槛,让原本高高在上的玄学变得可以被日常观察和验证。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甸甸的质感,纸张的厚度和色泽,都透着一股老派的匠人精神。我特地选了精装版,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一种庄重感,仿佛触摸到了历史的纹理。初翻阅时,那些繁复的图文排版,虽然略显拥挤,但细看之下,每一处细节都经过了精心考量,尤其是那些古老的线描图,线条之细腻,简直令人叹为观止。那些描绘面部穴位和手纹的插图,虽然是黑白的,但通过细致的阴影和比例的把握,依然能清晰地传达出作者的本意,这在现代印刷技术中已经很少见了。而且,作者在某些章节开头引用的那些古籍注释,字体选择和墨色深浅都做了细微的调整,体现了编者对原著的尊重和对阅读体验的重视。翻阅的每一个瞬间,都像是在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那种被精心对待的感觉,是快速消费品时代难以体会的珍贵体验。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并没有完全沉溺于对吉兆的渲染,反而花费了相当大的篇幅去探讨“如何趋吉避凶”以及“心性对相的改变作用”。很多章节都在强调“相由心生,境随心转”的理念。例如,当书中描述到某种面相可能预示着某些负面特质时,紧接着就会给出大量的篇幅来论述如何通过修身养性来“化解”或“改变”这种先天的倾向。这种积极的、强调主体能动性的论述,彻底颠覆了我过去认为相学是“宿命论”的刻板印象。它更像是一部结合了心理学和伦理学的古老指南,教人如何通过端正品行来优化自己的“面貌资本”,这种人文关怀的深度,着实让人深思良久,也更愿意将其视为一本修身养性的书籍来对待。
评分很实用
评分好
评分好
评分很实用
评分很实用
评分好
评分好
评分好
评分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