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灯有味似儿时》中,者用一支诗化的笔回忆起童年小事、故乡故人、师长旧友。作者将对故乡、故人的深情与眷念化为质朴的文字,抒写她剪不断的故乡情,理还乱的亲友思。除了怀乡怀人的散文,还有一些叙写身边小事、生活见闻,以及异国观感的篇什,此外是一些心得杂谈。
琦君(1917-2006),原名潘希真,出生于浙江永嘉旧式大家族。她一生笔耕不辍,出版散文、小说、儿童文学、词研究等三十余本,包括《三更有梦书当枕》、《琦君寄小读者》、《橘子红了》等。其作品被译为英、日、朝鲜文,深受海内外读者欢迎,部分散文被选入中小学课本。她还是台湾最畅销的当代女散文家,被誉为“台湾文坛上闪亮的恒星”。
琦君的散文和李后主、李清照的词属于同一传统,但她的成就、她的境界都比二李高。我真为中国当代文学感到骄傲。我想,琦君有好多篇散文,是应该传世的。
——夏志清
看琦君的文章就好像翻阅一本旧相簿,一张张泛了黄的相片都承载着如许沉厚的记忆与怀念,时间是这个世纪的前半段,地点是作者魂牵梦萦的江南。
——白先勇
琦君是虔诚的佛教徒,她写的生活篇,使读者希望自己也能像她这么达观。《青灯有味似儿时》我是篇篇读了,但是我最喜欢的一篇是《南海慈航》……琦君毕竟是我最喜欢的一位作家。
——林大乙
人类的感情永远不会过时的,而描写人类感情的好文章,应是历久弥新的。重读琦君的散文,更觉得在这纷乱的时代里,她的声音显得特别温暖与恳切。
——周芬伶
玳瑁发夹
南海慈航
菜篮挑水
吃大菜
青灯有味似儿时
白姑娘
岩亲爷
鹧鸪天
难忘的歌
胡蝶迷
两位裁缝
讲英语
永恒的思念
纸的怀念
三十年点滴念师恩
借烟消愁愁更愁
但愿虔修来世闲
捡来岁月
读禅话偶感
“鬼抽筋”
公路凶手
“有我”与“无我”
生与死
恩与爱
“闺秀派”与丑恶面描写
风车老人
自己的书房
遥远的祝福
读书琐忆
有甚闲愁可皱眉
千古浮名余一笑—惊闻梁实秋先生仙逝
一回相见一回老
附录
了解琦君?认识琦君
琦君与我
千里怀人月在峰——与琦君越洋笔谈
琦君作品目录一览表
南海慈航
在古老农村社会的妇女心中,都有一尊慈祥的观世音菩萨。她披着飘飘然的白披风,手持净水瓶,瓶中插着柔柔的柳枝,将祝福洒向人间。她,是位美丽的女身,就像天主教的圣母,怀抱着对全人类的爱。
母亲只要一遇到困难,或心中烦忧难遣,就会轻声念起:“南无南海慈航观世音,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观音佛母来牵引,人离难来难离身……”我就要问:“妈妈,老师说观音菩萨是位王子,是男的呀,您怎么称她观音佛母呢?”母亲说:“菩萨法力无边,化男化女都由自己。观音菩萨眼看女人家太苦,化为女儿身来超度女人。”我有点不服气地说:“女人有什么苦呢?”母亲说:“怎么不苦呀?单单说裹脚就是个苦。小姑娘才六、七岁就要裹脚。愈是有钱人家的女孩愈裹得早,因为不用她放牛挑柴,裹得早脚才裹得小。脚纱里一层、外一层,缠得紧紧的,还要用针线密密缝住,生怕孩子忍不住痛把它拉开来。热天闷在里面都会烂起来,冬天冻得像一块死肉,一碰就会断呢。烤一下火吧,又会疼到心肝里,那种日子真不是人过的。我到今天想起来还会掉眼泪,怎么不苦呢?哪里像你命好,都十岁了,还是个赤脚大仙。”
我看看母亲臃肿扭曲的放大小脚,又看看自己的大脚丫,得意地说:“观音佛母也是赤脚大仙,我看见的脚趾头有好几个露在长裙外边呢。”母亲高兴地说:“是呀,观音菩萨修了三世,才修得一双大脚丫呢!”我立刻说:“那么我也修了三世啰!”母亲正色地说:“不要梦讲(乱讲),罪过死啰!你要天天虔心念观世音菩萨,她会保佑你一生顺顺当当的。”
于是我就跟着唱山歌似地唱起来:“南无南海慈航观世音,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观音佛母来牵引,人离难来难离身。”母亲眼神定定地看着我,摸摸我的头,摸摸我的脸,又紧紧捏住我的双手,仿佛把我的手递给了她虔心信赖的观世音菩萨,由她来牵引我呢!
母亲坎坷生涯中,经历多少拂逆,都能坚忍地默默承当。就因为她心中永远有一尊南海慈航观世音菩萨在牵引她。她每天清晨早餐前,必定跪在佛堂里,敲着木鱼清盘,朗声念心经、大悲咒、白衣咒……我也常常和她并排儿跪着,有口无心地跟着背,仰望琉璃盏中,荧荧的灯花摇曳,檀香炉中香烟袅袅。我念着念着,觉得屋子里空空洞洞的,好冷清。心头忽然浮起一阵凄凄凉凉的感觉。好像整个世界,就只剩下母亲和我两个人。亲爱的父亲和哥哥,离我们千重山万重水。喊他们没有回音,想他们,却在信里总说不明白。我有点想哭,侧过脸去看母亲,她却闭目凝神,专心致志地在念:“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白衣观世音菩萨……”念到最后:“人离难,难离身,一切灾殃化灰尘”时,她的脸容显得那般的平静安详,紧锁的眉峰也展开了,嘴角浮起宽慰的微笑。在那一片刻中,她的忧愁烦恼,真个都化作灰尘了。
这一幕母女相依的情景,在我心中的印象太深刻,太深刻。因此,到杭州进教会中学念书以后,被校长逼着坐在大礼堂里听牧师讲道,看他闭目祷告,听钢琴伴奏赞美诗声也非常庄严沉静,但我心里浮现起的,总是母亲跪在经堂里诵经的神情,耳边响起的,是凄凄清清的木鱼清盘之音。我就不由得低声念起经来。仿佛看见母亲牵着观音的手,我牵着母亲的手,内心感到一阵辛酸的慰藉。因此尽管慈爱的级任导师多次劝谕我信奉基督,早日受洗,我都委婉的谢绝了。
抗战期间,我远离家乡,在上海求学,交通受阻,家书两三月才能寄达一封。当我收到叔叔的信,告知母亲胃部稍感不适时,其实她已经逝世多日了。只因她怕我担忧,嘱叔叔不要把她病危实情函告。我只懵懵然盼待平安家书。久盼不至,不免忧焦中倒也会以念经自慰,因而时常被同学嗤笑为愚昧。我把自幼念经拜佛情况与母亲的虔诚,告诉一位最知己的同学,她乃肃然动容,且时常于伴我散步时,也一同喃喃地念起观世音菩萨来了。
毕业后冲过重重困难,回到故乡。叔叔告诉我母亲的生与逝都是一样的平静。临去时只命大家为她高声念佛,相信慈悲的观音佛母,一定来牵引她高洁的灵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
她老人家一生淡泊自甘,晚境尤为寂寞。她病中无一亲人陪伴,我又因海岸线被封锁,无法赶回侍奉汤药。她抚我掬我的罔极之恩,此生无以为报。岁月匆匆,如今我亦垂垂老矣。而儿时母女相依为命的情景,历历如昨。每日清晨礼佛之后,再向母亲遗照膜拜,她总是那么安详地对我微笑着,似在对我说:“你要虔心念经啊!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会保佑你们一家,一生顺顺当当的。”
记得自幼教我读书的老师,在出家前曾语重心长地诲谕我说:“佛理固然艰深难于领会,你只要牢记最简单的八个字,就够你一生受用不尽。那就是‘大慈大悲,广大灵感’。”
从事写作逾三十年,在此悠悠岁月中,愈益领悟得这简单八个字心传的意义。大慈大悲的佛心,也就是诗心、灵心。老师说“灵心如佛家摩尼珠,随物现其光彩”。一个人如能对世间一切都宽大为怀,对万物息息关心,清明的心,自会产生广大灵感。也就是理学家所说的“半亩池塘,自有源头活水”啊!
感念此生,世路无论崎岖或平坦,我已走完一大半。由于神灵的佑护,总是处处逢凶化吉。我以满怀感恩之心,祈求南海慈航、观音佛母的,是牵引我如何以有限余年,回报人间。仰望慈亲在天之灵,亦将颔首微笑,赞许我的一点愚诚吧!
……
翻开这本书,我仿佛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年纪,那个青灯摇曳、故事讲不完的童年。书中的某些段落,那种淡淡的怀旧气息扑面而来,像极了我记忆深处某个模糊却又温暖的场景。我记得小时候,晚上家里就一盏煤油灯,昏黄的光线拉长了房子的影子,也拉长了奶奶讲故事的声音。那时候的快乐如此简单,一份糖果,一个泥巴捏的小人,都能让我高兴半天。这本书触动了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让我想起了那些被时光冲刷得渐渐淡去,却依然闪烁着光芒的片段。它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一种对过往岁月的温柔回溯。读着读着,嘴角不自觉地上扬,眼角却有些湿润。这种复杂的情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它让我开始审视自己现在的忙碌和疲惫,重新思考什么是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那些曾经以为微不足道的小确幸,原来才是支撑我们走过漫长人生旅途的坚实基石。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刻意的雕琢,却能直击人心。作者似乎是一位非常懂得生活的人,他用最朴实无华的文字,记录下他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悟。我喜欢书中那些充满烟火气的描写,那些关于美食、关于季节、关于人与人之间细微情感的描绘,都充满了生命力。它让我意识到,原来生活本身就是一首最美的诗,只是我们常常因为忙碌而忽略了它的存在。这本书像一位老朋友,静静地陪伴着我,在我感到迷茫和失落的时候,给予我安慰和力量。它让我重新找回了对生活的热情,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感染力,是这本书最独特的魅力所在。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受,可以用“宁静致远”来形容。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各种信息和欲望所裹挟,身心俱疲。而这本书,就像一股清流,洗涤着我的心灵。它让我放慢脚步,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去体会那些被我们忽略的温情。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慢生活”的推崇,以及对“知足常乐”的诠释。那些描绘着日常琐事的段落,虽然没有激昂的文字,却有着一种治愈人心的力量。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与物质的关系,认识到精神世界的丰盈远比物质的堆砌更为重要。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内心变得更加平和,对生活的态度也更加积极乐观。它让我明白,幸福并非遥不可及,而是藏匿于每一个平凡的当下。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它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没有惊心动魄的冲突,却有着一种不动声色的力量,悄悄地渗透进读者的内心。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画面感,仿佛一位老友在静静地与你分享他的生活点滴。每一个字句都经过了精心的打磨,读起来有一种醇厚的美感。我尤其喜欢其中对一些生活细节的描写,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瞬间,在作者的笔下却变得生动有趣,充满了人情味。我仿佛看到了自己曾经的生活,那些被遗忘的角落,那些被忽略的感受,都被一一唤醒。这本书就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让我们有机会与自己对话,与过往和解。它教会我,即使在最平凡的日子里,也蕴藏着不平凡的美好,只要我们愿意去发现,去感受。这种静水流深的阅读体验,对于我来说,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评分初读这本书,以为会是一本泛泛而谈的散文集,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被书中蕴含的深刻哲理所吸引。作者并非直接灌输道理,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种生活化的语言,将那些关于人生、关于成长、关于情感的思考巧妙地融入其中。我常常在阅读某个章节时,会停下来反复咀嚼,思考作者想要传达的深意。它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往的一些选择,审视自己对待亲情、友情、爱情的态度。书中对于“舍得”的阐述,让我茅塞顿开。原来,人生的很多烦恼,都源于我们对“得到”的执念,而真正的智慧,在于懂得“放下”。这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其本身的篇幅。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智者,在人生路上给予我指引和启迪。
评分师傅送货快,价格也还可以
评分东西不错。
评分经典中的经典,值得细细品读
评分包装完好无缺,内容暂不评说!
评分挺好挺全的的,给孩子买的,孩子很喜欢
评分东西不错。
评分已1收到,给孩子买的,学校要求买的,就那样
评分书写得很好,很喜欢的台湾作家
评分包装好,快递快,书内容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