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天为盖,以地为庐,没有什么比一家人出外旅行更温馨幸福了,而惟有一手摄影的好技术才不至辜负这景美人家了。
《当相机遇上郊外旅行》就是一本教读者如何定格幸福瞬间的摄影图书。书中对专业知识的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更有20个摄影案例进一步剖析在具体的环境和光线中应如何摄影,相信读者们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就可以掌握摄影技巧,提高摄影水平。
《当相机遇上郊外旅行》以野餐和登山为两大摄影路线,以简单易懂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了一些专业摄影知识,如三分线、纵向/横向构图等;另外,书中还有20个摄影案例,通过具体地点、具体实物的拍摄经历,教读者如何把一朵花拍大、如何拍美丽夕阳、如何拍人物照片等,使读者进一步掌握和应用专业知识。《当相机遇上郊外旅行》中还介绍了和摄影相关的知识,如云的分类、如何准备登山装等各个方面。
《当相机遇上郊外旅行》的目的就是,当读者郊外旅行时,如何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利用自然光线,抓取特殊角度,以拍摄出充满戏剧氛围的景物和人物照。
第1章 带上相机出游吧!
2 幸福野餐地之推荐
6 带上相机去野餐吧
8 野餐必备品清单
10 为心灵排毒的远足旅行
14 有趣的路边服务区
第2章 拍出时尚照片的要点
16 从标准的镜头配套组件开始
18 因阳光照射角度不同,照片效果不同
20 天气不同,光线不同
22 曝光补偿,让太阳为己所用
26 照片构图
30 把焦点对准目标
32 模糊背景,突出主角
36 熟练使用各种镜头
38 各种镜头的特征
42 方便携带的摄影小物件
第3章 亮丽、明快的野餐照片
44 拍摄漂亮花朵的基本要点
50 摄影案例:五彩斑斓的花
52 摄影案例:黄色绒毯
54 摄影案例:可爱的紫色漆姑草
56 拍摄更蓝天空的基本要点
60 摄影案例:让绿色与蓝色更鲜艳
62 摄影案例:从云中射下的太阳光
64 拍摄可爱人物照的基本要点
68 摄影案例:最爱的金枪鱼三明治
70 摄影案例:喂,我投喽!
72 摄影案例:今天好开心呀!
74 拍摄野餐料理
78 摄影案例:在树荫下享用美食
80 摄影案例:小店里的美味野菜面条
82 利用遮光罩遮挡太阳光
第4章 去远足旅行吧!
84 制定好旅行计划
88 旅行时的随身物品
90 旅行时的携带物品
92 摄影器材
96 选择最适合的登山包
98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100 伺机!
102 雨天拍照最佳!
104 适合拍旅行照片的“三脚架”
第5章 充满戏剧氛围的旅行照片
106 怎样拍下广袤的风景?
110 摄影案例:一张山顶上的纪念照
112 摄影案例:擦身而过的红白缆车
114 摄影案例:尾濑原上渐变的红叶
116 表现水流的状态
118 “白平衡”制造空气感
120 摄影案例:旁边长满青苔的瀑布
122 摄影案例:池塘里浮动的水草鲜艳夺目
124 享受快照的乐趣
126 防止手抖,拍出漂亮照片
128 摄影案例:初吐嫩芽的龙胆
130 摄影案例:登上山顶、精力旺盛的狗狗
132 摄影案例:极力伸向天空的树
134 天空的魔幻时刻
136 摄影案例:雪光中的朝阳
138 摄影案例:滑向山间的落日
这本书的文风,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克制”。它没有过度渲染情绪的爆发点,也没有为了迎合市场而刻意设置的戏剧性高潮。相反,作者选择了用一种极其冷静、甚至略带疏离感的笔触去观察和记录。这种克制带来了一种独特的距离感,反而让读者能够更清晰、更客观地审视作者所描绘的那些场景和人物的内心活动。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述人物内心挣扎时所采用的“留白”技巧,他往往只给出人物行为的一个侧面,然后将最核心的矛盾和纠结完全交由读者自行去填补和推测。这种“你来完成它”的写作方式,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参与感和二次创作的欲望。书中某些篇章的语言密度极高,每一个词汇的选择都显得审慎而有力,没有一个冗余的形容词,仿佛每一个字都承载着比表面意思更深一层的重量。这使得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更像是在解构一幅复杂的版画,需要反复摩挲才能领悟到其中的纹理与深度。
评分我向来对那种能够轻易地将“时间”这个抽象概念具象化的作品抱有极高的敬意,而这本书正是如此。它没有使用传统的编年史叙事,而是通过对光线、温度以及某种物件磨损程度的精妙描摹,成功地让“时间感”渗透到每一个场景之中。比如,对一扇老木门上油漆剥落层次的细致描绘,比直接写“几十年过去了”要有效一万倍。书中对“记忆的不可靠性”的探讨也颇具洞察力,作者似乎在暗示,我们对过去的重构,本身就是一种持续的、带有主观色彩的创作过程。这种对时间维度多层次的把玩,使得整本书读起来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时间被拉伸、扭曲的场域之中。它不满足于记录“发生了什么”,而是更专注于探究“事物是如何变成现在的样子的”,这种对“存在状态”的沉思,是全书最吸引我的地方,也让它在我心中拥有了非常高的地位。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叙事节奏处理得极为高明,它完全摒弃了传统线性叙事中那种急于抛出核心观点的倾向。作者似乎更倾向于铺陈一种氛围,一种情绪的氤氲,而不是干巴巴地罗列事实或情节。我读到一些段落时,仿佛能听到微风拂过松针的声音,闻到雨后泥土散发出的湿润气息。这种沉浸感不是靠堆砌华丽的辞藻来实现的,而是通过精准捕捉那些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略的感官细节,然后用一种近乎冥想式的语调,将它们缓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书中对“等待”这个概念的探讨尤其耐人寻味,它不是空洞的哲学思辨,而是融入在光影变化和时间流逝的描绘之中。有时候,一个长句的结构仿佛模仿了河流的蜿蜒曲折,让你在跟随阅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进入了一种非常舒缓、几乎是催眠般的状态。这种叙事结构要求读者必须慢下来,去体会字里行间那种深藏不露的韵味,否则很容易错过那些精妙的转折和暗示。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我记得拿到手的时候就被那沉甸甸的质感和封面那幅运用了复古油画笔触处理的风景照片所吸引住了。里头的纸张厚度适中,微微带着点米黄色的色调,即便是长时间翻阅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排版上看得出是用心了,字号大小拿捏得恰到好处,段落间的留白也十分考究,让人在阅读时有一种呼吸感,而不是被文字紧紧地裹挟着。更让我惊喜的是,书脊的设计非常巧妙,即便书本完全摊开,书页也毫无压力,完全不会有那种新书为了保持形状而产生的阅读障碍。封面那种略带磨砂的触感,每次上手都像是在抚摸一块精心打磨过的鹅卵石,细节之处见真章。这本书的实体书本身,就具备了成为一件“工艺品”的潜力,它不仅仅是知识或故事的载体,更是一件可以长期摆放在书架上欣赏的艺术品。从书签绳的材质到封底的烫金工艺,每一个微小的元素都在向读者诉说着制作者对于“阅读体验”的尊重与追求。拿到这本书,首先感受到的就是一种深沉的、对“物”本身的珍视。
评分关于这本书的内在逻辑和主题结构,我发现它呈现出一种螺旋上升的复杂性。初读时,你可能觉得它是在探讨几个相对独立的小主题,比如自然界的循环,或者某种传统技艺的传承。但随着阅读的深入,你会意识到这些看似松散的片段,其实都被一条看不见的、极具韧性的思想丝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作者似乎对“边界”这个概念有着深刻的迷恋——人与自然、过去与现在、已知与未知的界限。书中不同章节之间那种微妙的呼应和参照,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回溯和联想能力。它不是一本读完就能合上的书,更像是一张需要不断在不同页面间穿梭对照的地图。每一次重新翻阅,我都能在之前忽略的细节中,发现它与后文某个意象之间的惊人联系。这种高度内部一致性的建构,体现了作者极强的整体控制力,使得整部作品的气韵是连贯而强大的。
评分东西不错,挺正的。呵呵。还可以。
评分还行还行还行还行~~~~日本人的视觉
评分這本書我很喜歡,很適合初學者,有漂亮的圖文解說,很實用
评分京东服务没的说。。。。。。
评分這本書我很喜歡,很適合初學者,有漂亮的圖文解說,很實用
评分這本書我很喜歡,很適合初學者,有漂亮的圖文解說,很實用
评分东西不错,挺正的。呵呵。还可以。
评分京东服务没的说。。。。。。
评分喜欢第一本相机女孩的装祯和纸张 这部还没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