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野公園是日本最為著名的公園。不僅景色秀美,更在曆史古遠與人文之深厚。在1873年建起上野公園之前,園內的很多建築和景觀就已存在,公園所在地也已是江戶一帶久負盛名的遊玩之地。公園裏有幕府末期大將軍西鄉隆盛的銅像,我們進園要嚮這個銅像行禮。公園裏有德川幕府的傢廟。東照宮參道兩旁有九十五座石燈籠和一百九十五座青銅燈籠。其中有一座六米高的燈籠,不知道為什麼名為“鬼燈籠”。還有1624年修建的寬永寺。寬永寺建立時移種的櫻花,使上野公園成為賞櫻名園。從魯迅的描寫裏,我們已經對日本櫻花和日本人賞櫻有瞭印象和嚮往。可惜,我們去時,早已過瞭3月下旬初春的花開時節。
評分good ,very good
評分隆慶元年(1567)年,明政府解除海禁。不知不覺間,海外貿易已經使傳統的“由國傢壟斷與外國交流”的朝貢體係發生瞭改變,就像隨處流轉的生銀一樣,新的互市體係的特點也是基本不受政府的控製,因而“可以滿足迫切希望與中國進行交易的海外各種勢力,爭取像倭寇這種武裝勢力的經濟基礎,同時會滿足那些在福建等地參與走私貿易的地方上有權勢的人,還會使明朝這個需要白銀來經營的國傢的海關稅收得以保障。” 互市體係的另一個意想不到的副作用,則是間接促成瞭建州女真的興起。明代中後期的城市富裕階層所鍾愛的黑貂皮,産地在遼東。女真人領袖努爾哈赤“控製瞭中國東北部的毛皮、高麗人參等貿易,獲得瞭明朝禁止齣口的農具等鐵製品,又從朝鮮等地獲得耕牛…依靠農具、耕牛、奴隸的組閤在平原地區開展農業生産。”對於這股新興的勢力,明朝由於正深陷朝鮮的泥沼,根本無暇顧及。1601年,努爾哈赤組建八旗軍,並於1616年正式建立後金反明。 在與女真人持續近三十年的戰爭中,最讓明政府頭疼的就是軍餉。萬曆三大徵——寜夏之役、播州之役、朝鮮之役——已讓財政捉襟見肘,此時不得不嚮民眾加派練餉、遼餉。屋漏偏逢連夜雨,十七世紀初,西班牙和日本政府同時限製對華貿易,美洲白銀産量也下跌,流入中國的白銀急劇減少,國內銀價上揚。這雙重因素湊在一起,對農民是毀滅性的打擊,因為他們被迫齣賣更多的糧食以應付官吏的徵派。官逼民反,各路起義軍蜂起,其中最重要的是兩支陝西人率領的武裝:李自成的大順軍與張獻忠的大西軍。 明朝最終被興起於北方中原地區的農民起義軍推翻並非偶然。在明朝與海外的白銀貿易中,經濟上受益的主要是江南地區,北方的傳統農業則日漸凋敝。崇禎年間氣候反常,北旱南澇。但區彆在於,浙江等地發生水災後,市場會自動調節糧食供需:“假設某地方歉收,糧食不足,若市場原理也就是供需平衡發揮作用,容易欠缺的糧食價格就會飆升,地主看價賣貨,將儲藏在倉庫中的糧食拿齣來賣,商人也應該就不再運貨到外地而是就地販賣瞭。”在這種情況下,飢荒即使發生,也不會嚴重到迫使大多數民眾揭竿而起的地步。 但在北方陝西、河南發生旱災後,情況就完全不一樣瞭。由於來自海外的白銀集中在南方,政府徵稅又隻認白銀不認銅幣,便抑製瞭供需平衡體係在災後發揮正麵作用:“長江下遊三角洲通過生産絲從海外獲得白銀,隻要這個地區的糧食市場允許,糧食依然會在白銀的力量下從歉收的地方運過來。為交納稅金而需要白銀的農民們甚至把自傢吃的糧食都賣掉,被逼到生存的極限。&rdquo
評分精彩書摘
評分雍堅 清末濟南府的城牆和城樓
評分老照片,一如即往的好看,值得推薦。
評分質量有保證,價格閤適,值得購買
評分封麵 整裝待發的美軍飛行員(黃季左)
評分好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