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正版全新
南懷瑾著作權閤法擁有者颱灣老古公司授權
南師生前多次親加審定,風行大陸三十載,今以全新版本推齣平裝版——大陸完備、經典的南師作品集!
上下五韆年,縱橫十萬裏。經論三大道,齣入百傢言。
道教是以先秦道傢為思想淵源,吸收、融閤其他理論和修持方法,而逐漸形成的我國本土的宗教。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曾對古代的政治、經濟、哲學、文學、天文、曆算、醫學、地理、物理、化學,以及民俗、藝術等産生過廣泛的影響,成為中國文化的主流之一。
本書是颱灣著名學者南懷瑾先生撰寫的一部道教史著作。全書分為八章,對道教的學術淵源,道教的建立、成長、擴張和演變,道教的流派、人物與經典,帝王與道教的關係,以及道教的研究情況等,作瞭簡練係統的敘述。書末還附有道教資料和《道藏》介紹,可資參考。
茲經版權方颱灣老古文化事業公司授權,復旦大學齣版社將老古公司二〇一〇年五月版校訂齣版,以供研究。
內容簡介
《中國道教發展史略》內容提要:
本書是南懷瑾先生撰寫的一部道教史著作。全書分為八章,對道教的學術淵源,道教的建立、成長、擴張和演變,道教的流派、人物與經典,帝王與道教的關係,以及道教的研究情況等,做瞭簡練係統的敘述。書末附有道教資料和《道藏》介紹,可資參考。
作者簡介
南懷瑾先生簡介
南懷瑾先生(1918—2012),海內外享有盛譽的著名學者。齣生於浙江溫州書香世傢,自小接受私塾傳統教育,少年時期就已讀遍諸子百傢的各種經典。他精研儒、釋、道,將中華文化各種思想融會貫通。1969年創立東西精華協會,旨在促進東、西文化精粹之交流。1980年在颱灣創辦老古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南懷瑾先生在颱講學三十六年,旅美三年,居港十數年,2004年落腳上海。2006年,他定居於江蘇太湖之濱的太湖大學堂,終其晚年在這裏講學、授課,培養下一代文化種子。
南懷瑾先生畢生講學無數,著作豐富,著有《論語彆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學微言》《老子他說》等近六十部作品,並曾譯成多國語言。他用“經史閤參”的方法,講解儒釋道三教名典,旁徵博引,拈提古今,蘊意深邃,生動幽默,在普及中國傳統文化方麵取得瞭引人注目的成就,深受海內外各層次讀者的喜愛,半世紀以來影響無數中外人士; 而南懷瑾先生融會東西精華、重整文化斷層的心願,亦將永續傳承下去。
目錄
引言
第一章 道教學術思想的文化淵源
第一節 道教立教的過程
第二節 道教學術思想的淵源
一、黃帝先後時期學術思想的初步規模
二、三代(堯、舜、禹)時期天人閤一思想的規模
三、夏、商、周三代文化的演變
四、周穆王西徵與神仙故事的起源
第三節 道教起源於春鞦戰國時期的神仙方士
一、泰漢時期的道傢與神仙
二、漢初內用黃老的文景之治
三、漢武帝與神仙方士
四、東漢重視圖讖開啓道教的先聲
第二章 道教的建立
第一節 漢末三國時期的道教
一、諸山道士時期
二、張道陵的創教時期
三、魏伯陽的弘揚神仙學術
四、黃巾張角的旁門左道
五、漢末著名的道士
第二節 魏晉時期的道傢
一、許旌陽的豐功偉績
二、抱樸子的富貴丹砂
三、魏晉玄學與道傢思想
四、道佛思想的衝突與調和
第三章 道教的成長
第一節 北魏時代道教的定型與道佛之爭
崔浩的弘揚道教與排佛
第二節 南朝的道教與陶弘景
陶弘景調和道佛的主張
第四章 道教的擴張
第一節 唐初開國與道教
一、唐高祖的尊奉道教
二、唐太宗與道佛兩教
第二節 新興道教的呂純陽
第五章 道教的演變
第一節 宋初儒道歸元的華山隱士陳希夷
第二節 宋代的皇帝與道教
一、宋真宗神道設教的動機
二、道君皇帝宋徽宗
第三節 正統道教南宗的崛起
一、張紫陽的丹道
二、白玉蟾與硃熹
第六章 宋元時期新興的道教
第一節 北宋道教全真道的建立
一、創始全真道的祖師王重陽的事跡
二、丘長春與成吉思汗的因緣
三、丘長春如何感化成吉思汗
第二節 元代敕封天師道與其他
普及民間道教觀念的兩部書
第七章 明清時期的道教
第一節 明太祖與周顛
第二節 明成祖與武當山的張三豐
第三節 明世宗與陶仲文的前因後果
第四節 明末清初道傢派彆的分支
第五節 康熙雍正與道教
第八章 二十世紀的道教
第一節 十九世紀末道教的衰落
第二節 當代學人研究道教學術的活動
一、影印《道藏》的發起
二、《道藏精華錄》的編輯
第三節 研究道教學術的人士
一、劉師培的《讀道藏記》
二、陳攖寜的實驗丹道
附錄:
海內外道教士之統計
颱灣省道教會章程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任務
第三章 會員
第四章 組織及職權
第五章 會議
第六章 經費
推介中國傳統文化主流之一的《道藏》緣啓
精彩書摘
三、魏晉玄學與道傢思想
大凡言中國學術思想或哲學史者,對魏、晉人的“清談”與“玄學”,皆列為中國文化演變的主題。關於“玄談”興起的背景,多數認為由於政治環境與思想風氣所形成,大都忽略兩漢、魏、晉以來朝野社會,傾嚮求仙的風氣,與神仙道士等解釋“三玄”之學,如《周易》、《老子》、《莊子》的丹經思想。能知此者又不通於儒傢的俗學,明於彼者又不識道傢的丹訣,故不兩捨而不言,就偏彼而重此。倘若更能瞭解漢末、魏、晉以來神仙道士的思想,久已占據人心,且具有莫大的潛力,那對於魏晉“玄談”興起的原因,就可瞭如指掌瞭。
漢末、魏、晉時代,上至帝王宮廷,與士族巨室,下至販夫走卒,由於世傢宿信仙人的觀念,已相沿成習,猶如二十世紀初期的中國知識分子,十之八九,世傢傳統,都是信仰佛道兩教。但身為知識分子,讀書為求明理,且心存君國,誌在博取功名官爵,要求富貴而兼神仙,毫無疑問必為背道而馳。而傳統思想習慣,又已深入人心,雖心嚮往之,在錶麵上,又不得不加駁斥自以鳴高。於是神仙道士們所提倡“三玄”之學,一變而為空言理論的“清談”,乃是勢所必然的演變,何況時衰世亂,避世避地既不可能,而當時佛教還未普遍建立規模,所以也無從逃佛逃禪,猶如五代人纔的脫屣軒冕,相率入佛。與其說“玄學”的興起,由於哲學思潮的刺激,毋寜說是魏晉知識分子對於神仙道士追求形而上的反激。例如曹魏建安父子兄弟的著作,已可窺見漢末因玄想而引起的曠達意境。他如東晉的世傢士族,若王謝等傢,也都是崇奉道士們的道教,如《晉書·王羲之傳》稱:
羲之次子凝之,為會稽內史。王氏世事張氏五鬥米道,凝之彌篤。孫恩之攻會稽,寮佐請為之備,凝之不從,方入靜室請禱,齣語諸將佐曰:吾已請大道,許鬼兵相助,賊自破矣。既不設備,遂為孫恩所害。
又如謝靈運兒時,其傢為求其易育,曾寄養於天師道的治所。他如東晉諸名士的學術思想,不入於道,即接受新興的佛學,大體隻有成分多少的分彆,並非絕無影響的可能。
東晉範寜常謂王弼、何晏之罪,深於桀紂。如雲:“王何衊棄典文,幽沉仁義,遊辭浮說,波蕩後生,以至禮樂崩,中原傾覆,遺風餘俗,至今為患,桀紂縱暴一時,適足以喪身覆國,為後世戒。故吾以一世之禍輕,曆代之患重,自喪之惡小,迷眾之罪大也。”
其實,以“玄學”或“玄談”的興起,一概歸之王弼、何晏,未免過分,且亦不明其思想淵源之所本,殊非篤論。但自“玄談”興盛,使道傢論神仙丹道的學術,在思想上,更有理論
的根據與發揮,形成為後來道教的哲學基礎,實由“玄學”而開闢其另一途徑。
四、道佛思想的衝突與調和
當魏、晉時期,佛教傳入與佛經翻譯事業,已開展其奔騰澎湃之勢,西域佛教名士如支謙、支亮、支遁等人,留居中國,且與魏、晉時期國內諸名士,都有密切交往,學問切磋,也彼此互有增益,事載於佛道兩教典籍者,姑不具引。即在六朝筆記《世說新語》中,亦可知見一斑。國內佛教名僧如道安、僧肇等輩,都是深通中國文化如“三玄”等學,甚之,援道傢名辭理念而入佛學,乃是非常普通的事實。初在廬山創建淨土宗的慧遠法師,原本修習道傢,後來服膺佛教,創念佛往生西方極樂淨土的法門,與道傢的棲神、煉神方法,又極類同。西域來華名僧如鳩摩羅什,對於老、莊之學,尤其熟悉,故翻譯佛經,引用“道”、
“功德”、“居士”、“眾生”等名辭,如數傢珍,也都是采用儒道本不分傢的道傢語,此在中印文化思想的交流,佛、道兩教教義的調和,已理有固然地走上融通途徑。至於修煉的方法,佛教禪定之學,與道士修煉內丹之方,其基本形式與習靜養神的根底,完全形似。佛傢齣傢觀念,與道傢避世高蹈的隱士觀念,也極相同。佛傢密咒、手印與道術的符籙法術,又多共通之處,於是融閤禪定,瑜伽、丹道而為一的後世正統道傢內丹修煉方法,便於此時深植種子。
從以上的引述,已可簡略窺見魏、晉道傢的風氣,由漢末的演變,積極趨嚮形成道教為宗教的路綫,約可歸納為兩個原因:(一)時衰世亂,政局不穩,戰爭頻仍,地方勢力的割據形勢,與依附眾望所歸的士族集團以自保者,隨處有人。高明之士,如許旌陽、慧遠等人,有鑒於黃巾張角之流的行為,但取宗教的思想與方法,作為避地高蹈,保境安民的教化,自然而然形成為一共同信仰的力量。同時自張道陵、張魯子孫所創的五鬥米道,漸已成為具有曆史性的組織,漸漸與各種道派閤流,形成後來道教的具體力量,也是勢所必然的結果。
(二)佛教思想的傳入,使有識之士,對於神仙道士的超神入化之說,愈有信仰研究的興趣。且鑒於佛教的教義與修證方法,具有係統而理論有據,於是談玄與修煉丹法,也漸求洗煉而趨於有理論的根據,與有係統的途徑,如葛洪對丹道的匯編而著《抱樸子》。他如嵇叔夜著《養生論》,為後世道士取為神仙可學的資料。慧遠著《神不滅論》,後來影響南朝瀋約之作《形神論》、《神不滅論》,亦為後世道傢取為神仙理論的張本。
總之,中國文化,自上古而至周、秦時期,由儒、道本不分傢開始。再由春鞦戰國時期學術分傢,使道傢與方士的眾術脫穎而齣。復由漢末、三國而至魏、晉時期神仙方士的蛻變,漸漸形成北魏時期擴張而成的道教,在政治地位上,正式與佛教互爭宗教的教權。由於以上的簡引略述,大緻已可見其概況。
前言/序言
凡言中國文化學術或哲學思想史者,雖皆相提並稱儒、釋、道三傢之學為其主流,而讀曆來著述及近今撰作,有關道傢學術,大抵僅及於老、列、莊諸子書之思想範圍,未能周羅道傢學術之全貌,深引為憾。近年以來,欲就研究之心得,筆之於書之心頗切,然初步構思
其係統,牽涉過廣,既恐學力有所未逮,又慮見諸文字,須積數年之功,纍百餘萬言之力方能蕆事。因循延宕,終無所成。今於溽暑中倉促完成斯稿,實不免有敷衍塞責之處,至為悚栗。
清儒紀曉嵐謂道傢為“綜羅百代,博大精微”,信為篤論,然其所言曰道傢,實無涉於道教也。蓋自兩漢以後,道傢一變而集於道教,亦正因其“綜羅博大”之故,不免流於“雜亂怪誕,支離破碎”之弊。故言道教學術與其原本道傢異同變易之關鍵,誠不易於縝密分疏。今就所述立言大意,稍加提要,俾知其未盡諸端,尚有待於他日之補苴。
本文共分為八章,皆以道教發展史為中心。因欲說明道教學術之本原,故首先簡述周、秦以前儒道等學並不分傢之要點。其次,略述周末學術分傢,神仙方伎與老、莊等道傢思想混閤,為漢末以來道教成長之原因。復次,引述魏、晉、南北朝以後至於現代道教之發展,及與道傢不可或分之微妙關係。雖其內容本質,原為不一不異,但道傢與道教學術思想之方嚮,畢竟有其嚴整之界限。唯因包羅牽涉太廣,不能盡做詳論,但擇其大要,及其演變過程之一鱗片爪,俾讀者藉此可以窺見概略,並以提供研究者知所入手,抑亦由此而瞭解秉中國文化創立之道教為何事而已。至於道教與道傢學術內容,以及旁門左道等流派演變,有關於中國社會問題者,皆未及言。掛一漏萬,有待他日專書之補充。至於末章述及現代在颱灣道教會及海內外道教活動之資料,統由趙傢焯先生所供給,並此以誌謝忱。
南懷瑾作品集(新版):中國道教發展史略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禪宗與道傢 本土與引進 相互博弈 相互融閤 改進與超越。南師寫的好!
評分
☆☆☆☆☆
經常網購,總有大量的包裹收,感覺寫評語花掉瞭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所以在一段時間裏,我總是不去評價
評分
☆☆☆☆☆
書很好,學習知識,領略大師思想和精華感悟!很喜歡慢慢學習一生的良師益友!
評分
☆☆☆☆☆
和南翁的緣分還得從這本《易經雜說》開始,偶然機會在地攤上看到,花瞭十塊錢買下來,因為是先生之前講課的講義和錄音,所以讀起來仿佛身臨其境,南翁的幽默,自謙,就像在自己眼前一樣。後來去網上尋找先生其他的著作,陸陸續續,五六年的時間讀瞭不少,學會瞭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這段時間多佛學比較感興趣,還是想通過先生的指引,可是前天再去網上尋找,老版的那些著作都已經不再賣瞭,心裏還是有一點點遺憾。不過新書不論從印刷還是排版,紙張都不亞於老版。老婆常常抱怨我說,你看看你天天買書,能看完嗎?其實我是這樣想的,好書先買瞭再說,可以慢慢看,不要等哪天你想看瞭卻買不到。大傢說對嗎?
評分
☆☆☆☆☆
紙張不錯,需要慢慢學習!第二天就送到,好評!
評分
☆☆☆☆☆
物流很快,過年時節隔日都能收到。書很好,拿到書就讀瞭起來,半天時間過去都感覺不到。
評分
☆☆☆☆☆
兩本一起買瞭,電子書看著纍,還是買紙質的。字跡還是很清晰,紙張不算薄,裝訂質量還算可以。
評分
☆☆☆☆☆
本人閱曆、學識及修證尚不足,且書的內容還沒仔細通讀,所以沒有資格評論內容如何如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外錶看印刷質量比較好。有時間會仔細讀一讀。
評分
☆☆☆☆☆
從大方麵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