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19
北京已经变得与纽约越来越像,一个抵达北京CBD的人可能认为自己还没有离开开纽约,而北京的传统人文风貌,已经所剩无几。我们自行消灭了自己的记忆和传统的同时,也交出了参与“全球化”的主动权,变成这项游戏的被动参加者。
购买同作者产品请点击:
《十城记》为作者的散文集,主要收录了作者对上海、北京、成都、海口、纽约等著名城市的散文随笔,表达了作者对昔日时光的缅怀,对时代变迁的喟叹,对城市未来的展望。
作家、学者、纪录片工作者。
以文学、学术和影像的方式重述和阐释历史。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博士,
现供职于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
兼任深圳大学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
北京作家协会理事、
全国青联第十届中央委员。
已出版作品40余种,主要作品有:
长篇历史小说《旧宫殿》、《血朝廷》,
非虚构作品《纸天堂》、《辛亥年》,
“文革学”著作《反阅读:革命时期的身体史》等。
获第一、二届郭沫若散文奖,第九届十月文学奖。
作者虔敬先人的创造,追寻祖辈的精魂,欣赏昔时的生活气质,并用精致的文字勾画出在时间隧道中失散了的老房子,老画面。
——著名作家冯骥才
北京:走投无路的胡同
上海:欲望的旗帜
天津:夜与昼
西安:被篡改的地图
成都:顽强的欢乐
广州:看不见的西关
昆明:最后的顺成街
海口:全球化的悖论
自序
没有一个国家的城市像中国这样急于改变自身的面貌,传统建筑被大量列入清洗名单,随之消失的,自然包括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文化符号、精神记忆和生活方式。无论我们从怎样的角度评价它,这都是一段特殊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决定着我们未来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模式。无论怎样,对它采取漠视的态度,淡然处之,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对于有责任感的中国知识分子更是如此。正是这一事实催生了本书的写作,我们都希望这本书能像一部平实而忧伤的纪录片一样,记录这一痛苦的蜕变过程。我和摄影师KimberleyRoseberry为此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并作出了艰苦的努力。本书的采访与写作,都在二○○四年至二○○五年之间进行。我们第一阶段的目标,是采访和拍摄大城市,因为大城市的改造步伐无比迅疾,我们有时听到某一历史街区正在拆除的消息,等我们赶到时,已经全部拆完。在完成对本书写到的八个城市的采访之后,我们的目标开始向古村落延伸。后来由于Kim回国,我于二○○五年夏天赴美,二○○年和二○○七年接受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的邀请进行访学,使后面的采访和写作暂时中断。二○○年,我将书稿交给辽宁出版集团的辽宁贝塔斯曼出版发行公司出版发行,当年售罄,此后由于辽宁贝塔斯曼出版发行公司解体,加之版权行将到期,本书已无法重印。而Kim则告诉我,她回美国以后,继续冲洗拍过的照片,发现了大量更具震撼性的照片,没有收入前面的那个版本中。这些都使本书的修订重版变得十分必要。
在编辑本书时,我特别加入了我对几个外国城市中老房子命运的文章,我本来打算将它们单独出本书,但我想,编人本书,为我们对中国传统建筑命运的反思提供一个参照系,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此外,本书还特别附录了几个国家关于保护历史建筑的立法条文,希望借此引起国人对于自身传统建筑的反思。
二○○八年十一月十五日
北京四旧斋
原序
对于一个城市的认识应当从空间与时间两个维度上展开。进入城市的空间不是难事,而进入城市的时间则并不容易。因为时间始终在逃逸,我们只能看到“现在”,时间的来路和去处,则都隐在黑暗中。而所谓的“现在”,只是一个抽象概念,无法度量它的长度——是一秒钟,一分钟,还是一小时?从这个意义上说,“现在”是抽象的、时时更换的、不稳定的,而“过去”则是永久的和具体的,像一个巨大的仓库,所有消逝的事物都将在“过
所以,在我看来,所有的城市都是属于过去的——一分钟以前的“过去”,或者一百年以前的“过去”。时间没有起始点,于是,我们回顾的目光可以无限延长。一座城市为我们的视线提供了奔跑的场所。视线延伸得越长,说明我们对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想象越是复杂和生动。空间是时间的容器,消失的时间将在城市的空间中留有痕迹。所以,时间和空间可以合二为一。从理论上讲,通过对城市空间的阅读,应该同时完成对城市时间的阅读。
遗憾的是,中国的城市管理者们对城市的特质缺乏起码的认识。他们似乎对“现在”更情有独钟,为了与“现在”保持同步,我们的城市总是以一幅动荡不定的面貌出现——到处是工地,拆除与重建的工作反复进行,具有传统价值的老房子遭到唾弃,推土机用粗粝的嗓门宣读它的判决。“传统”变成了尸体,很快便腐烂消失。“过去”与“现在”彻底断绝了关系。漂泊不定的“现在”,使我们永远站在一个点上,而不是一条延续的线上。这使我们四顾茫然,孤立无援,既不了解来路,也无法判定去处。浮华都市里隐藏着“我们从何处来,到何处去”的原始困惑。吊车高高在上却摇摆不定,无法承担为芸芸众生指明方向的重任。
我们不仅对“现代化”的进行了误读,而且混淆了“现代化”与“全球化”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现代化”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的时间过程,是存在于“过去”与“现在”之间的一条通道,而这个所谓的“现代”,既无固定模式,也无技术标准。每个国家都在各自的方式完成自己的“现代化”想象,没有理由认为中国(或其他国家)现代化的终极状态是与西方国家完全一致,或者整个世界现代化的终极状态是完全一致的。也就是说,“现代化”并不必然导致“全球化”。而“全球化”,应当是一个全球文明的互动过程,是在各种文化传统的参与下共同完成,而并非以西方为主导的一个单极化的过程。将“现代化”的目标转嫁给“全球化”,表明了以空间战胜时间的企图。北京已经变得与纽约越来越像,一个抵达北京CBD的人可能认为自己还没有离开纽约,而北京的传统人文风貌,已经所剩无几。我们自行消灭了自己的记忆和传统的同时,也交出了参与“全球化”的主动权,变成这项游戏的被动参加者。
二○○四年,我和美国摄影师KimRoseberry决定合作出版一本书,借此表达我们对侵犯城市历史的粗暴行为的不满。自从一九五○年梁思成、陈占祥制定“梁陈方案”以来,这个话题始终未曾泯灭,这表明城市的处境没有得到改善,剥夺记忆的行为仍在持续。作为物化的“过去”,我们希望有价值的城市建筑能够得以保留,好让“现在”能够从“过去”中获得动力,使中国的历史记忆能够不断得以重温和延续,使未来能在历史的声援下更加健康和完美。我们最初的行动是从成都和昆明开始,然后逐渐向全国拓展。两年来,我们奔走于许多城市的建筑工地,目击了摧毁传统建筑的惨烈现场,并在一再遭受拒斥的情境下,完成了拍照和采访的工作。城市的不幸成全了我们,大量惊心动魄的照片因此而生。它们将永久记录着中国城市永久无法愈合的伤痛。
我们的工作得到了许多朋友的支持,比如作家海帆、伍立杨、冉云飞、唐亚平,主持人李蕾,德国汉学家马可等等,还有拆迁现场的许多民众,比如北京的李捷等等,本书部分内容曾以专栏形式在《人民文学》杂志上发表,广西《阳光之旅》杂志也发表了本书部分照片和文字。当我为书名冥思苦想之际,香港凤凰卫视台长王纪言先生为我奉献了这个书名。在行将付梓之际,不能忘记他们的帮助。
二○○三年四月十二日
十城记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十城记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评分
2.通过审核后每个商品前十个晒单帖可获得100个京豆;
评分评价/晒单说明:
评分 评分.
评分评分 评分
1.满意度评价用来对本次购物过程中的京东服务进行评价,评价大于100元的订单可以获得20个京豆;
评分好书好书好书
十城记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