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币图说汇考》是我国机制币研究领域早的经典著作,附录了大量真实可靠的钱币照片,内容详尽丰富,每一版别均注明尺寸、厚度及重量,并对其特点进行概括说明。
钱币因其自身的特殊性,通过版别鉴定是公认有效的方法,因此优良的钱币图录是研究者收藏者不可缺少的工具书。该书印刷量甚少,现已难得一见,本次是首次出版中文译本。
《中国币图说汇考》译者钱屿先生是我国著名钱币学研究专家,现任上海博物馆副研究员,中国钱币学会、上海市钱币学会、江苏省钱币研究会会员。曾获英国皇家钱币学会尼古拉斯·罗奎克研究基金奖、中国钱币学会第一届优秀学术成果金泉奖。
钱屿先生治学严谨,自1987年便着手翻译本书,历时十余年,期间三易其稿,精益求精,对原著中的疏漏之处一一加以修正注释,堪称著译双佳。
耿爱德(Eduard Kann)著《中国币图说汇考》按年代编排,收录了中国近代机制金银铝镍币1597种、戏作币45种、臆造币110种、纪念章30多枚,分为早期、清代龙银、民国银币以及镍铝币、银两币、蒙疆藏边区银币与金币、纪念章、私铸戏作币等,依序整理考证,最后是估计之市价及各造币厂的制额与记录,自1966年出版以来,一直是研究中国机制币的必备工具书和理论指南,至今仍是佳士得、苏富比等海外拍卖行有关中国机制金银币的首要参考书。
耿爱德(Eduard Kann, 1880-1962),中国货币金融问题专家、收藏家,1902年起在华侨居47年,长期从事金融业,曾任上海中央造币厂顾问委员会职务。耿爱德是最早对近代中国银币乃至于货币金融制度进行全面研究的外籍专家,在这一领域后人难以望其项背,所著《中国币图说汇考》影响深远,是中国机制币方面的不可多得的巨著。
耿爱德及其钱币学巨著《中国币图说汇考》
序言
再版序言
第一章 中国早期银币(1837~1890)
第一节 中国近代银币的早期币
第二节 中国最早制造的银元
一、台湾早期银币
二、漳州军饷
第三节 太平天国银币
第四节 贵州早期银币
第二章 中国清代龙纹银币(1889~1911)
第一节 广东省(广州)龙纹银币
第二节 湖北省龙纹银币
第三节 安徽省龙纹银币
第四节 江南龙纹银币
第五节 浙江省龙纹银币
第六节 福建省龙纹银币
第七节 台湾省龙纹银币
第八节 四川省龙纹银币
第九节 陕西省龙纹银币
第十节 湖南省龙纹银币
第十一节 云南省龙纹银币
第十二节 北洋龙纹银币
第十三节 天津造币总厂
第十四节 北京龙纹银币
第十五节 山西省龙纹银币
第十六节 奉天龙纹银币
第十七节 吉林龙纹银币
第十八节 黑龙江省银币
第十九节 四川卢比银币
第三章 中华民国银币(1912~1950)
第一节 有孙中山侧面像的中国银元
第二节 具有黎元洪将军肖像的中国银元
第三节 袁世凯总统银元
第四节 其他总统、地方长官肖像银币
一、程德全像纪念银元
二、唐继尧像云南银币
三、徐世昌纪念银元
四、曹锟纪念币
五、龙凤银元
六、段祺瑞纪念银元
七、张作霖纪念银元
八、褚玉璞纪念银币
第五节 福建纪念银币
第六节 蒋介石银元
第七节 纪地省名的民国银币
一、福建省民国银币
二、台湾省民国银币
三、广东省民国银币
四、广西省民国银币
五、贵州省民国银币
六、甘肃省民国银币
七、湖南省民国银币
八、湖北省民国银币
九、浙江省民国银币
十、云南省民国银币
十一、四川省民国银币
第八节 中国共产党的红军银币
第四章 镍币和铝币(1915~1949)
第一节 镍币
一、袁世凯像镍币
二、湖北镍币
三、广东镍币
四、云南镍币
五、广西镍币
六、山西镍币
七、四川镍币
八、山东镍币
九、金本位镍币
十、孙中山像镍币
十一、华兴银行镍币
十二、四川成都造币厂镍币
十三、蒋介石像镍币
十四、青岛镍币
十五、冀东镍币
十六、内蒙古镍币
第二节 中国铝币
一、上海铝币
二、华北铝币
三、台湾铝币
第五章 两制银币(1856~1943)
第一节 上海两制银币
第二节 (1867年香港)上海两制银币
第三节 吉林两制银币
第四节 山西两制银币
第五节 山东两制银币
第六节 关平两制银币
第七节 户部两制银币
第八节 奉天两制银币
第九节 广东两制银币
第十节 湖北两制银币
第十一节 大清帝国两制银币
第十二节 北洋两制银币
第十三节 滇缅两制银币
第十四节 藩属两制银币
第十五节 湖南两制银币
第六章 新疆银币(1870~1949)
第一节 清代铸币
一、阿古柏铸早期银币
二、维文纪地“英吉沙”
三、没有关于铸地的标识
四、印“准噶尔”的新疆龙纹银币
五、印“喀什噶尔”的银币
六、印“叶尔羌”的银币
七、印“和阗”的银币
八、印“阿克苏”的银币
九、印“廸化”的银币
第二节 新疆的民国铸币
一、用于一般流通的银币
二、印“喀什”的银币
三、印“迪化”的银币
四、1949年新疆壹圆样币
第七章 外蒙古和伪满洲国的银币及镍币
第一节 伪满洲国
第二节 外蒙古
第八章 西藏银币(1631~1949)
第一节 尼泊尔以西藏名义所生产的银币
一、帕坦代铸币
二、加德满都代铸币
三、巴特冈代铸币
第二节 在西藏铸造的银币
第三节 宝藏银币
一、乾隆宝藏
二、嘉庆宝藏
三、道光宝藏
四、宣统宝藏
五、西藏银饼
第九章 中国金币(1860~1950)
第一节 打算流通的中国金币
一、太平天国起义期间的金币
二、新疆金币
三、洪宪金币
四、云南金币
五、袁世凯金币
六、山东金币
七、中央金币
八、张作霖纪念金币
第二节 非流通的中国金币
一、非流通货币
二、用金铸造的一元型纪念币
第三节 西藏金币
第四节 东北两制金币
第十章 中国的纪念章
纪念章
大奖章
第十一章 中国的仿制币和臆造币
第一节 中国的“造币厂戏作品”
第二节 中国的仿制币和臆造币
一、仿制币·银币
二、臆造币·银币
三、臆造币·金币
四、造币厂戏作品
附录一 中国机制币之市值
附录二 中国造币厂各币铸额记录
译后记
耿爱德(EduardKann,1880~1962)是世界著名的中国机制币研究权威。其近50年持之以恒,不懈地收藏和研究中国钱币,呕心沥血,撰写了《中国币图说汇考》这本钱币学巨著。自该著作问世以来,一直受到中国乃至世界各国研究中国近现代机制币的收藏家、学者和业界的高度重视。
我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考古专业,旋系统学习和研究中国钱币学。自1984年起,跟随马飞海前辈编纂《中国历代货币大系》长达近二十年。在工作和学习中,从一些论文和前辈的教诲中,闻知耿爱德及其著作的盛名。因该巨著1954年初版于香港,1966年再版,印数较少,且相隔数十年,在大陆极难寻觅。费尽周折,终在一位老友的帮助下,自费复印到该巨著,装订成煌煌三大册。因无中文版,在拜读中,深感不便,遂产生将巨著译成中文的奢望。约在1985年左右,在黄一义仁兄的鼓励下,试译了该著作中关于清代吉林银币的部分,发表于黄兄主编的《博物馆研究》杂志。但因复印原著时省略了图版部分,在翻译中不时有诸多疑难。1987年,有幸美国理查德森(GilbertR.Richardson)先生助我得到该书1966年再版本,之后,我断断续续用了10余年时间完成该书中文版译文初稿,作为个人研究参考。因后对近现代机制币研究的认识有所提高,自认未臻完美,遂于2001年~2003年译第二稿。2010年~2011年,受孙瑜先生所约,我与钱卫在前二稿的基础上,重译了第三稿。在此期间,亦先后与上海、澳门等多家出版社和社团联系出版事宜,历经周折而未果。2013年5月,金城出版社独具慧眼,欧阳云编辑慨然约稿翻译,最终促成本书中文版的顺利出版。欧阳编辑不仅逐一认真提出诸多修改意见,并且从编辑的专业眼光出发,建议将图版插入文字内容之中,此举将大为增加编辑、排版的难度和工作量,然而却是一件大大方便读者的功德无量的善事。
对于阅读本书,译者提出以下一些浅见供读者参考:
1.中国钱币学这门学科至少自1982年中国钱币学会成立以来已有30多年,有全国性刊物,也建立健全了国家级、各省市学会,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学术上也不断有所创新。从文物收藏市场而言,不断地出现近现代机制币伪品,造假技术日新月异,也从另一个反面显示出这门学科的生命力。可是,据我个人所知,至今为止,在中国高校中,未设“中国钱币学”本科、研究生专业。部分大学考古专业、文物专业开设的“古钱币”课程,下限仅止于清代古钱,恰恰遗漏了当前文物拍卖、收藏乃至研究等很重要的对象——近现代机制币。究其原因,一则没有合格的教师,二则没有适当的教材。我希望耿爱德先生的著作的翻译出版能弥补这一空白,我想这也是金城出版社出版本书中文版的初愿。当然,希望不久的将来,能有一本中国学者撰写的近现代机制币的教材,反映最新的学术成果,弥补这一历史性的缺憾。
2.耿爱德先生撰写本书的本意并非是一本中国近现代机制币的入门教科书,而是为欧美的中国近现代机制币收藏家提供一本工具书,由于它的学术质量,自其出版之后,无形中成为这一领域的经典著作。所以我建议读者在研读本书前,先大致了解、熟悉中国近现代机制币的年代,以及大版别,这会高效地帮助自己读懂耿先生的著作。
3.耿爱德先生与同时代的世界各地中国近现代机制币的研究者、收藏家们,都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他在中国近现代机制币的断代上相当谨慎,主要参考蒋仲川、施嘉干、邱文明,另外,个别其他藏家、专业工作者对他也提供了一定意见。耿先生出生奥地利,英文娴熟,为写作宏著搜集大量外文史料,其中有部分是我们今天所难以见到的。但毋庸讳言,耿先生虽在中国数十年,仍不谙中文,故对中文史料的引用、考证仍显较为薄弱。目前,由于时代的进步,清代民国史料、机制币实物资料的陆续问世,新的研究方法、以致更接近于历史真实的新观点,使我们能够在本书的基础上将有所发展。
4.版别的形成,主要与造币设备、币模材料及生产工艺等直接有关。通过对近现代机制币版别的研究分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时的造币工艺演变过程,以及同一种类机制币铸造的相对早晚关系,而确切的年代仍须史料的佐证。钱币学上有大版别、小版别之分,那么,究竟小版别应该细致到怎样的程度?这至今困扰部分中国钱币学研究与收藏者,有的甚至于误入极端繁琐的歧途。耿爱德先生在中国近现代机制币的版别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众所周知,清代吉林、新疆、西藏等地区的银币版别是清代银币中最繁复的部分。例如在本书中,作者详细地介绍了吉林银币的版别,实际上是探究了收藏、研究近现代机制币的版别区分法。我希望通过阅读本书,对读者在版别的区分上能有所启发。
5.在耿爱德先生收藏和研究中国近现代机制币的那个历史阶段,他已有意识地对所接触到的伪品做了初步的分类,并在史上首次采用图录的形式加以记载。这为我们后人迅速地初步学习和掌握真伪鉴定,幸莫大于焉。特别须引起我们重视的是,《中国币图说汇考》英文版原著中所载伪品,至少出现在1954年之前,绝大多数是民国时期所面世,也就是我们钱币界所习称的“老假”。时过半个多世纪,随着知情人的凋零,许多“老假”已登堂入室成为博物馆等文博单位的座上客、高端拍卖会的宠儿。因此,仔细阅读本著作,对辨别真伪能力的提高是不容置疑的。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百密一疏,在本书内容中仍掺杂少量伪品。有些伪品已经得到公认,而有的还存在学术争议。希望读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留意和辨别。
6.令人惋惜不已的是,由于上世纪50年代的摄影和印刷工艺的局限,《中国币图说汇考》英文版原著的图版有相当部分模糊不清。对于近60年之后的中文版而言,苦于难寻耿爱德先生旧藏中国近现代机制币原物,故翻印的图版亦相对差强人意。为此,在上海博物馆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从馆内藏品中挑选了少量近现代机制币作为本书的彩色插页。图版的编号,仍沿用《中国币图说汇考》英文版原著,各币的定名也沿用中文版,仅作个别调整,以便读者查找对照。
本书中文版的出版,我相信是中国钱币界的大幸,它将有助于致力中国近现代机制币研究、辨伪等学术研究的研究和收藏,更重要的是有助于研究者、收藏爱好者由此学习耿爱德先生的研究方法,有利于这一研究领域的进一步深入。在学习、翻译耿爱德先生著《中国币图说汇考》的二十多年中,冥冥中若获耿先生之神助,使我在中国近现代机制币的研究领域中获益匪浅。由此,衷心希望中文版的出版能使更多读者在收藏、研究上比我得到更大的收益。
钱屿
2013年11月26日
我始终相信,历史的细节往往隐藏在最不经意的地方,而《中国币图说汇考:金银镍铝》这本书,恰恰可能就是挖掘这些细节的宝库。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钱币的“汇考”,更重要的是它赋予了这些钱币“生命”。通过“图说”的方式,我仿佛能看到那些钱币在历史的洪流中,曾经被不同的人使用,曾经在不同的交易场景中流转,曾经见证了国家的兴衰、时代的变迁。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通过对不同材质钱币的细致解读,去揭示一些更深层次的历史信息。比如,某种金币的稀有程度,可能反映了当时国家财政的紧张;某种银币的设计,可能承载着当时社会的某种价值观念;而近代镍币和铝币的流行,又可能预示着中国经济的开放和工业化的萌芽。这本书,我预感它将是一场关于金属、关于历史、关于中国文明的深度探索之旅。
评分初次拿到《中国币图说汇考:金银镍铝》这本书,内心是既好奇又期待。我一直对中国钱币的历史和演变颇感兴趣,尤其对不同材质的钱币,比如金、银、镍、铝等,它们在制造工艺、流通历史以及承载的文化内涵上都有着独特的魅力。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史料汇集的厚重感,“图说”更是点明了其以图为主,辅以文字讲解的特色,这对于像我这样视觉型学习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福音。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渊博的老师,用生动形象的图片和深入浅出的文字,带领我穿越时空,去探寻中国钱币的发展轨迹。我尤其期待能看到不同朝代、不同时期,这些金属材质的钱币是如何被铸造、使用,又在历史的长河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这本书的出现,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知识体系中的一块空白,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它,在其中寻找那些关于金属、关于历史、关于中国文明的宝贵信息。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看到那些精美的钱币插图,它们不仅是货币,更是历史的见证,每一枚都可能诉说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评分我是一个比较注重实用性信息的读者,而《中国币图说汇考:金银镍铝》在这方面也给了我不少惊喜。这本书的“汇考”性质,意味着它可能包含了很多鲜为人知的珍贵钱币信息,对于一些钱币收藏爱好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宝贵的参考工具。书中对于不同钱币的材质、重量、尺寸、存世量以及一些特殊的版别和鉴别要点,都可能有所提及,这些信息对于辨别钱币的真伪、估价和了解其稀有程度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即使我不是专业的收藏家,仅仅是了解这些细节,也能让我对这些金属钱币产生更深的敬畏之心,体会到每一枚钱币背后的价值和历史沉淀。我期待书中能有更详细的关于钱币品相、磨损程度以及各种瑕疵对价值影响的论述,这将使这本书更加实用。
评分《中国币图说汇考:金银镍铝》这本书,给我的整体印象是严谨而详尽。作为一本汇考性质的书籍,它在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做得相当不错。作者似乎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收集和整理各种资料,从早期稀有的金银币,到近代常见的镍币和铝币,几乎涵盖了中国货币史上的主要节点。我特别欣赏书中在介绍每一枚钱币时,不仅仅停留在图片展示,还对其历史背景、铸造时期、面值、图案含义、甚至是一些特殊的版本和变体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这种细致入微的考证,对于真正想要深入了解中国钱币的读者来说,是极其宝贵的。有时候,一枚看似普通的钱币,在书中的详细解读下,会 Suddenly 展现出不一样的历史意义。我感觉自己像是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钱币收藏家在进行一次系统的学习,每一页都充满了新知识和惊喜。
评分《中国币图说汇考:金银镍铝》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钱币的书,更是一部关于中国社会变迁的百科全书。在我看来,货币的发行和流通,总是与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紧密相连。书中对于“金银”部分,我预计会看到不同朝代金银本位制的演变,以及它们在国家财政、民间财富中的地位。而“镍”和“铝”作为近代才在中国广泛使用的金属,它们的出现,很可能标志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例如工业化的进程、对外贸易的发展,以及货币制度的现代化。这本书通过“图说”的方式,将这些抽象的历史概念具象化,每一枚钱币都是一个具体的历史切片,可以从中读出很多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脉络。我期待书中能够通过这些钱币,展现出不同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以及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
评分我一直认为,一本好的科普读物,应该能够将复杂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同时又不失其学术严谨性。《中国币图说汇考:金银镍铝》这本书的“图说”形式,正是这种理念的完美体现。我深信,书中的图片质量一定是相当高的,能够清晰地展现出每一枚钱币的细微之处,比如铸造的痕迹、文字的清晰度、图案的精美程度等。而“汇考”则意味着在这些图片之下,有详实可靠的文字资料作为支撑,这些资料可能来自于古籍、史料、甚至是考古发现。我期待这本书的文字部分,能够用一种平实的语言,去解读那些复杂的历史信息,让像我这样的普通读者,也能够轻松地理解和欣赏中国钱币的魅力。它不应该是一本只为专业人士准备的书,而应该是一本能够让更多人接触和了解中国钱币文化的桥梁。
评分要说《中国币图说汇考:金银镍铝》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那绝对是它展现出的中国钱币与世界货币史的联系。在阅读过程中,我开始注意到一些钱币的设计元素,似乎受到了当时国际贸易或外来文化的影响。书中的“金银”部分,尤其让我对古代中国的对外经济交流产生了更深的兴趣,那些精美的金银币,可能是当时重要的贸易媒介,它们穿越丝绸之路,连接着东西方的文明。而到了近代,“镍”和“铝”材质的钱币的出现,也让我联想到中国在那个变革时代,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经济制度方面的努力。这本书不仅仅是中国内部的货币史梳理,它更像是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窗口。我从中看到了中国钱币在不同历史阶段,是如何与世界互动的,这种宏观视角是我在其他钱币书籍中很少看到的。
评分我一直认为,一本好的历史类书籍,不仅仅是记录事实,更重要的是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和联想。《中国币图说汇考:金银镍铝》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仔细研究每一枚钱币的详细信息,但仅仅是翻阅那些精美的图片,就已经让我开始思考很多问题。比如,为什么在某些时期,金银币的使用会如此广泛,而在另一些时期,它们又变得相对稀少?这些不同材质的钱币,在当时的社会流通中,其价值和地位又是如何区分的?书中提供的“图说”形式,让我能够直观地看到不同时代钱币的设计风格、图案寓意,这本身就是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我可以通过这些图案,去感受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宗教信仰、甚至人们的审美趣味。这本书给我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历史的新视角。
评分读完《中国币图说汇考:金银镍铝》,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本书的编纂者在钱币的甄选和图片的呈现上,可谓是煞费苦心。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钱币的图片,而是通过精心的排版和高质量的印刷,将每一枚钱币的细节都展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金币的光泽、银币的包浆、镍币的纹理,还是铝币的轻盈,都在书中得到了忠实的还原。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不同材质钱币的分类和对比,这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在不同历史时期,为何会选择特定的金属来铸造货币,以及这种选择背后可能存在的经济、政治或技术因素。例如,书中对不同时期金银币的铸造工艺和含金量、含银量的考证,让我对古代中国的冶炼技术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而对于近代镍币和铝币的出现,也揭示了中国货币史在向现代过渡时期的发展脉络。这本书的图片不仅具有观赏性,更重要的是它们的学术价值,它们是研究中国钱币历史最直接、最可靠的证据。
评分《中国币图说汇考:金银镍铝》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全面性”。从书名就可以看出,它涵盖了中国钱币发展过程中几种非常重要的金属材质,金、银、镍、铝。这让我联想到,中国钱币的历史,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演变和创新的过程。早期以贵金属为主,到后来引入非贵金属,再到近代各种合金的出现,都反映了中国经济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系统地梳理出不同金属材质钱币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出现时间、主要特点、代表性品种以及它们的流通范围和历史意义。这种系统性的梳理,对于构建一个清晰的中国钱币发展的时间轴和脉络图,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对中国钱币的演变有一个更完整、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价格很实惠值得入手~~
评分京东就是跟其他商城不一样,非常满意!
评分"[ZZ]写的的书都写得很好,最先是朋友推荐我看的,后来就非常喜欢,他的书了。他的书我都买了,看了。除了他的书,我和我家小孩还喜欢看郑渊洁、杨红樱、黄晓阳、小桥老树、王永杰、杨其铎、晓玲叮当、方洲、冰心、叶圣陶、金庸,他们的书我觉得都写得很好。[SM],很值得看,看了收益很大,价格也非常便宜,比实体店买便宜好多还省运费。 书的内容直得一读[BJTJ],阅读了一下,写得很好,[NRJJ],内容也很丰富。[QY],一本书多读几次,[SZ]。 快递送货也很快。还送货上楼。非常好。 [SM],超值。买书就要来京东商城。价格还比别家便宜,还免邮费,真的不错,速度还真是快,特别是京东快递,快得不得,有一次我晚上很晚才下单,第二天一大早就送到了,把我从睡梦中吵醒了,哈哈!真是神速,而且都是正版书。[BJTJ],买回来觉得还是非常值的。我喜欢看书,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书,看的很杂,儿童小说,励志激励、管理财经、文学名著,流行小说都看,只要作者的文笔不是太差,能从中学到东西,我总能让我从头到脚看完整本书。 读书的好处有很多.我给你介绍以下几点: 1.可以使我们增长见识,不出门,便可知天下事. 2.可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3.可以使我们变的有修养. 4.可以使我们找到好工作. 5.可以使我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立于不败之地. ...... 其实读书有很多好处,就等有心人去慢慢发现. 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让你有属于自己的本领靠自己生存。 让你的生活过得更充实,学习到不同的东西。感受世界的不同。 不需要有生存的压力,必竞都是有父母的负担。 虽然现在读书的压力很大,但请务必相信你是幸福的。 在我们国家还有很多孩子连最基本的教育都没办法享受的。 所以,你现在不需要总结,随着年龄的成长,你会明白的,还是有时间多学习一下。 新年快乐!新学年成绩更上一层楼。 古代的那些文人墨客,都有一个相同的爱好-------读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每个人都做过的事情,有许多人爱书如宝,手不释卷,因为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那么,读书有哪些好处呢?1读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量.多读一些好书,能让我们了解许多科学知识.[NRJJ]"
评分中国币图说汇考:金银镍铝
评分写的的书都写得很好,最先是朋友推荐我看的,后来就非常喜欢,他的书了。他的书我都买了,看了。除了他的书,我和我家小孩还喜欢看郑渊洁、杨红樱、黄晓阳、小桥老树、王永杰、杨其铎、晓玲叮当、方洲、冰心、叶圣陶、金庸,他们的书我觉得都写得很好。[SM],很值得看,看了收益很大,价格也非常便宜,比实体店买便宜好多还省运费。 书的内容直得一读[BJTJ],阅读了一下,写得很好,[NRJJ],内容也很丰富。[QY],一本书多读几次,[SZ]。 快递送货也很快。还送货上楼。非常好。 [SM],超值。买书就要来京东商城。价格还比别家便宜,还免邮费,真的不错,速度还真是快,特别是京东快递,快得不得,有一次我晚上很晚才下单,第二天一大早就送到了,把我从睡梦中吵醒了,哈哈!真是神速,而且都是正版书。[BJTJ],买回来觉得还是非常值的。我喜欢看书,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书,看的很杂,儿童小说,励志激励、管理财经、文学名著,流行小说都看,只要作者的文笔不是太差,能从中学到东西,我总能让我从头到脚看完整本书。 读书的好处有很多.我给你介绍以下几点: 1.可以使我们增长见识,不出门,便可知天下事. 2.可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3.可以使我们变的有修养. 4.可以使我们找到好工作. 5.可以使我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立于不败之地. ......
评分还好吧 还在看 不知道是不是盗版的 还在核实
评分书的内容特别好。适合有些基础的人看,很权威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