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後現代的分界綫

跨越後現代的分界綫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艾爾伯特·鮑爾格曼 著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商務印書館有限公司
ISBN:9787100095556
版次:1
商品編碼:11431002
品牌:商務印書館(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裝:平裝
叢書名: 現代性研究譯叢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3-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47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跨越後現代的分界綫》從中世紀開始,描述瞭科學技術,科學方法,經濟發展以及宗教對現時代産生的重大影響,著重說明所謂的現代規劃利用技術與經濟這兩個利器,造成瞭“一種以侵略性的現實主義,有條理的普遍主義和意義含糊不清的個人主義為特徵的社會秩序”,這種社會秩序中的人變得冷漠,消極,不負責任,慍怒不快,自私自利,精神空虛。作者提齣應實行“後現代現實主義”,即恢復小社區的務實精神和富有韌性的精神,鼓勵公眾從事慶祝活動。

作者簡介

艾爾伯特·鮑爾格曼(Albert Borgman),美國濛大拿大學哲學係主任、教授。著有《技術與現實》(1971)、《科學和技術中的功能主義》(1973—1975)、《心、耳與世界》(1976)、《論技術與民主》(1984)等。

目錄

緻謝

第1章 結束和過渡

導言

慍怒不快

過度活動

第2章 現代主義

現代主義的興起

侵略性的現實主義

方法上的普遍主義

意義含糊的個人主義

第3章 後現代主義

後現代對現實主義的批評

後現代的經濟

第4章 超現代主義

後現代主義的力量和模糊性

超現實

過度活動

超智能

第5章 後現代現實主義

道德決定和物質文化

焦點的現實主義

忍耐的活力

共同的慶祝

注釋

索引

附錄 努力尋找哲學

譯後記:關於美國哲學傢鮑爾格曼

用戶評價

評分

中國古代將閤樂的詩歌稱為歌,將不閤樂的詩歌稱為詩。無論閤樂與否,都具有很強的音樂美。

評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

多次在京東買書,但凡是做活動的時候,就買一點點。窮人嘛,就要有個窮人的樣子,隻能買點便宜貨瞭。但這本書還是不錯的,一如既往的喜歡。適閤專業性的人去讀。 不知道為什麼,作者的輕鬆遐想,提不起興緻。可能是本身心情不好的緣故吧平心而論,文章裏的一切、有他自己的心思,隻是這心思不能被世人所公知。於我,就像那火紅的木棉,那金色圓潤的木瓜,希望得到彆人的肯定,卻在彆人的隻言片語中得到瞭否定。不用說話,隻要發光就好,有沒有人知道都沒關係,會很寂寞呢,可是寂寞怕什麼,即使有人在,聽不懂自己的話,那還是一樣的寂寞啊,安安靜靜的,看看來來去去的人,想想自己的事情,這樣,多好啊。   不算自誇的話,文學性的語言在三十來歲就有瞭信心,但這十來年,寫得最多的論述性的文字,一度以時政評論專欄為主,自己的轉摺點,應該在2008年,停掉在《南方都市報》、《瀟湘晨報》等報刊的時評專欄,以為是微博類的文字更靈活、更直接、更生動地取代平麵媒體所緻,可是在微博上,我對時事的關心度也直綫下降,不再喜歡第一時間點評論事情,等它塵埃落定吧,可塵埃落定後,又有什麼值得說的呢?   ——當然,在微博上到達這點,又 遲瞭一些,直到2012年纔意識到。 越來越無所謂,難道就是自由主義者? 我對外部確實是無所謂瞭,在我心中,有個美好世界的模樣,我也會在文章裏說,可是現實如何演變,甚至不變好,我並不在乎,毫無原來的憤怒和焦慮;我對自己及自己所愛的人很所謂,能不能讓自己和她開心,變成最重要的事。 關注的點越來越具體,迴歸到自己,纔慢慢發現瞭自由。 若無必要,勿增實體。一個走嚮自由的人,剝離那些不必要的“實體”,是很漫長的路。 在《城市畫報》的專欄,也是論述性的文字,由於媒體的屬性,它不像時政類評論那麼“強硬”,柔軟一些,時間跨度也長,半個月一篇的文章,寫每一篇,你都不覺得自己有什麼變化,把兩百多篇快進看完,演化就齣來瞭,挑文章,最早幾年的,基本看不上眼,前四五年的,要做些修改,刪除那些攻擊性強的、挖苦人的文字,太猛烈的判斷、太強烈的抒情,都一一揉軟,近一兩年的,則基本可以不做修改。 長年專欄的好處是,你發現原來幻想改變外部環境,到後來最需要改變的是自己。你寫的東西,都是在與自己對話,是在逐漸放棄一些負擔,讓自己輕靈一點,不再背著彆人跳舞。 祖國、國傢、民族、傢族這些集體詞匯,是最早放下的,稍稍接受自由主義的人,都容易發現它們的主要功效就是用來壓迫個人,個人無法逃逸,當然就沒自由。但我們還是要有自己的重新思考。

評分

(九)文藝復興之後,世界對文學的定義逐步演變成:文學即一種以文字語言為載體的藝術。因為其載體為語言文字,所以區彆於音樂、美術等藝術形式。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藝術是在徹底擺脫三僞文學(愚民謊言文學、妥協文學和禦用文學閤稱三僞文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後人又稱脫盡三僞文學的語言文字藝術為純文學,通常我們在說文學的時候,就是指的這種區彆於三僞文學的文字藝術品。

評分

中國古代思想中曆來有“變”的智慧。《詩》曰:“周雖舊邦,其命維新。”鬥轉星移,王朝更迭,上下幾韆年.“故夫變者,古今之公理也。”照史傢說法,“變”有三個級度:一日十年期的時尚之變;二曰百年期的緩慢漸變;第三種變化並不基於時間維度,通稱“激變”或 “劇烈脫節”。這種變化實為根本性的搖撼和震動,它動搖乃至顛覆瞭我們最堅實、最核心的信念和規範,懷疑或告彆過去,以無可遏止的創新衝動奔嚮未來。倘使以此來透視中國曆史之變,近代以來的社會文化變革也許正是這第三種。

評分

西漢馬王堆《帛書》

評分

(五)文學是藝術的一個門類,屬社會意識形態。中國在先秦時,含文學與博學二義。現代專指以語言塑造形象反映社會生活,並作用於社會生活的一種藝術形式。中國一般分其為詩歌、散文、小說、戲劇文學等四類。

評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

詩歌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