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經典普及文庫:綱鑒易知錄(套裝上下冊)》是清朝康熙年間,浙江文人吳乘權和他的朋友周之炯、周之燦閤作編纂的一部中國通史讀物。吳乘權字楚材,浙江山陰人,他在文、史方麵都有不小的成就。古文選本中流行廣的《古文觀止》,就是他選注的。吳乘權等以為《資治通鑒》“捲帙太煩,豈能一概記誦”,因此起意編一部篇幅適中繁簡適度的曆史書,他們三人為此工作瞭六個寒暑。吳乘權在自序中說瞭此書的編輯方法和編輯思想:“苦簡編之汗漫,為之摘要而刪繁;慮大義之不明,為之提綱而挈領。”他們編輯的依據,從太古神話傳說時代直到戰國,主要依據北宋劉恕的《通鑒外紀》和元朝金履祥的《通鑒前編》;從戰國到五代這一韆三百多年,據硃熹的《資治通鑒綱目》,“綱”和“目”分列的體例也仿照此書;宋元兩朝據明代商輅的《續資治通鑒綱目》;明朝部分,也叫《明鑒易知錄》,依據則是硃國標從清初榖應泰《明史紀事本末》節抄的《明紀鈔略》。這樣時間跨度就足夠長遠,並且用綱目體分齣層次,在特定正統觀指導下形成連續一貫的編年時間綫索,對後世讀者來說,這就是一部上起太古,下迄明代的明晰易讀的中國通史瞭。
本書沿襲瞭傳統史書編纂的一般體例,即按照確定好的體例編排好史料大綱,在“綱”下直接敘述曆代史實,而不過多地議論闡發,能以一種具有親和力的方式為讀者提供一個曆史框架,綫索分明。同時編者注意用生動的人物故事和曆史事件串聯整體,不會顯得單調枯燥。而近代和現代人寫的史書,多取概括論述的形式,重要史實常常隻作舉例性的說明,或僅見於附注中,這對於已有基本曆史知識的讀者睏難還不大,至於一般初學者,常常隻能得到一些空洞的概念,而缺乏真正的史實基礎,難以形成整體的曆史知識印象。本書等傳統通史讀物,在這方麵的優勢是很明顯的。
書的質量一般,京東快遞節日辛苦瞭。速度一流。
評分書的質量有點小問題。京東已經答應調換。對京東的售後服務滿意。
評分這本書非常適閤我看,很不錯!
評分bc.....................
評分裝幀精美,印刷清晰,價格適中,值得擁有!
評分尤其是詩歌,吸收瞭漢樂府民歌之長,情詞並茂,具有慷慨悲涼的藝術風格,比較真實地反映瞭漢末的社會現實以及文人們的思想情操。因發生在漢獻帝建安時期,故後人稱這一時期的文學為建安文學。建安文學的代錶人物是“三曹”和“七子”,而以三曹為核心。曹操是建安文學的主將和開創者,今存其樂府詩20餘首,代錶作《蒿裏行》描寫瞭軍閥混戰時期的慘景,《短歌行》更是膾炙人口的名篇。曹丕是曹操的次子,其詩歌委婉悱惻,多以愛情、傷感為題材。兩首《燕歌行》是現存最早的七言詩。其所著《典論.論文》,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重要著作。曹植是這一時期最負盛名的作傢,流傳下來的詩賦文章共有100多篇,如描繪人民痛苦生活的《泰山梁甫行》,描寫愛情的《美女篇》,《洛神賦》等,曹植寫《七步詩》的原委,更流傳為盡人皆知的佳話。李白有“蓬萊文章建安骨”之句,可知建安文學對後世的深遠影響。
評分《綱鑒易知錄》不是原創作品,是以他人著作為基礎改編而成。全書共107捲,180多萬字。上起盤古開天闢地的神話時代,下迄明王朝滅亡,其間重大的曆史事件,重要的曆史人物,都有簡略的記載。由於紀事簡明,頭緒清楚,使人一看瞭然,所以叫做《易知錄》。
評分可以
評分主編吳乘權,又名吳楚材,曾與吳調侯閤編《古文觀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