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創造完美:風光攝影的創新突破》特點:
□風光攝影的秘笈在哪裏?善於發現,善於捕捉。對經驗豐富的攝影傢而言,發現比捕捉要更難些。
□發現是創作思想、創作意識和創作靈感的溶解與燃燒,而捕捉是在等待時機, 等待事物運動高潮的爆發。
□創作思想、創作意識和創作靈感三者能否迸發火花,是決定風光照片創新的核心之核心。
□本書視角思路獨特, 照片異彩紛呈。在文章字裏行間, 在圖像流光溢彩中, 反映齣作者思維敏銳,措施到位,捕捉及時,以及不斷求新、求精、求變的奮鬥精神和品質。
內容簡介
《創造完美:風光攝影的創新突破》是著名攝影藝術傢、攝影理論傢李子青先生繼《傾情捕捉》後的又一力作,是作者對於拍好風光照片的專題研討。書中歸納總結瞭作者數十年風光攝影創作實踐遇到的諸多問題,分彆從光綫的運用、氣象的捕捉、環滰的渲染、色彩的描繪、細節的刻畫、構圖的經營、創新與突破等七個方麵做瞭深入、全麵、精闢的闡發。本書視角思路獨特,照片異彩紛呈。通過文章的字裏行間和流光溢彩的圖像,反映齣作者思維敏銳、措施到位、捕捉及時,以及不斷求新、求精、求
變的奮鬥精神和品質,並客觀地解讀瞭當前風光攝影創作活動中齣現的諸多問題。
閱讀《創造完美:風光攝影的創新突破》,猶如親身參與書中每幅照片的發現與捕捉。對於初學者或已有一定造詣的風光攝影愛好者來說,將會豐富你的形象觀察力、視覺感受、捕捉手段和審美境界。
作者簡介
李子青,江西老俵,高級記者,著名攝影藝術傢,美國紐約攝影學會榮譽高級會士。中國攝影傢協會授予“突齣貢獻攝影工作者”稱號,榮獲“中國文化和平大使”和“世界和平藝術傢”稱號。少年從戎礪練八載。曾任國傢通訊社記者。一生鍾情攀登拍攝奇峰峻嶺,更熱衷探險荒原大漠及人跡罕至秘境,甚至闖蕩“南極”。是20世紀50年代我囯報刊宣傳新品種“照片剪貼” (亦稱“照片剪集”或“照片閤成”首創人之一。他的攝影作品在國內外屢獲重奬,《唱花兒》照片獲1963年荷蘭“世界新聞攝影大賽”榮譽奬,這是我國真正打入“荷賽”最早的作品之一。在國傢級書刊發錶攝影論文80多萬字。近年正式齣版《風光攝影實踐談》、《李子青攝影選》、《搜盡奇峰》、《圖文共舞》、《風光攝影分類指導》、《傾情捕捉》、《錦綉山河》、《風雨廬山》等攝影作品畫冊和專著十餘部。其代錶作品和藝術人生被評選載入《20世紀中國文藝圖文誌?攝影捲》,列為20世紀我國最具影響力的一百位著名攝影傢之一。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 光綫的運用
1.1 橫空齣世 圖 昆侖晨曦
1.2 靈感爆發 及時捕捉 圖 鄱湖之光
1.3 偶爾露崢嶸 圖 大美黃山
1.4 南國風情 栩栩如生 圖 海南島東郊椰林
1.5 太陽與鳥的變奏麯 圖 空中之舞
1.6 匠心獨運 妙趣橫生 圖 自己的影子
1.7 側逆光的非凡功能 圖 塔什庫爾乾走廊
1.8 光之核心——山巔上的“金三角” 圖 冰山
1.9 素描明清徽派民居 圖 古村婺源
1.10 黑暗中凸顯風采 圖 會爬樹的植物
1.11 靜謐之美 圖 冰川月影
1.12 光綫的力量 圖 巍巍屹立
1.13 遺憾中的啓示 圖 黃土高坡
第2章 氣象的捕捉
2.1 氣象和環境能揭示地域特色 圖 神仙灣拂曉
2.2 雲煙繞林 壯麗浩莽 圖 杉木林
2.3 難尋廬山真麵目 圖 廬山雲海
2.4 風吹雨打 傲然挺立 圖 雨中菊
2.5 神秘的天河 圖 雅魯藏布江
2.6 生動地形象語言 圖 初雪
2.7 一半在天上 一半在人間 圖 喀納斯牧場
2.8 自信的勝利 圖 颱風襲港
2.9 與雲中天堂對話 圖 阿爾泰晨霧
2.10 血染的輝煌 圖 彩虹映照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
2.11 雪山之巔 雲霧之中 藍天之下 圖 蒼山 蒼天 蒼鷹
2.12 月語光影 圖 半個月亮爬上來
2.13 少的力量 圖 極地之光
第3章 環境的渲染
3.1 古道上的鮮花 圖 石頭城遺址
3.2 超凡脫俗 圖 海岸碼頭
3.3 藏在金色樹海中的民族 圖 圖瓦族人居住地——禾木
3.4 激蕩的活力 圖 趕馬
3.5 冰山托起的“雪蓮花” 圖 冰湖
3.6 震撼來自真實 圖 科羅拉多大峽榖
3.7 在突破中標新立異 圖 佩裏托?莫雷諾大冰川
3.8 博大之美 奇異之光 圖 交融
3.9 境界之巔 天籟迴蕩 圖 西藏聖湖瑪旁雍錯
3.10 濕地是風光照片的永恒題材 圖 帕米爾高原濕地
3.11 美麗溫馨的村落 圖 維也納近郊
3.12 森林變多瞭 沙漠變小瞭 圖 沙漠新貌
3.13 一段不該忘懷的曆史 圖 阿裏古格王朝遺址
3.14 捕捉湖泊典型環境圖例
第4章 色彩的描繪
4.1 彩的傢鄉 色的天地 美的世界 圖 彩石山
4.2 詩情畫意來自情 圖 湖中樹影
4.3 能夠消除疲倦的地方 圖 琉森湖一角
4.4 大地上的圖案 圖 田園風光
4.5 龍飛鳳舞 圖 脈動
4.6 光彩奪目 圖 壩上山丘
4.7 簡潔大方 天人閤一 圖 影
4.8 暮色中觀長城 圖 古北口長城
4.9 故咫尺有韆裏趣 圖 鬱金香
4.10 靜謐中魅力四射 圖 山村
4.11 夜的輝煌 圖 掠過夜空
第5章 構圖的經營
5.1 蜿蜓麯摺之美 圖 穿越
5.2 臥龍蘇醒 圖 天山
5.3 驚心動魄之勢 圖 竹山
5.4 黒暗中的火光 圖 傑斐遜紀念館
5.5 恰似法國的窗口 圖 機窗下的巴黎
5.6 鎖住細節 放歌自然 圖 小天池雪景
5.7 追求極緻 圖 夏日阿爾卑斯雪峰
5.8 一個不可復製的曆史片斷 圖 鳥巢
5.9 豐收的景色 圖 江南糧倉
5.10 運用不同背景烘托同一主體 圖例
第6章 細節的刻畫
6.1 莫奈畫筆下的春光 圖 溪畔柳絮
6.2 潤物細無聲 圖 流經沙漠的江河
6.3 奇妙絢麗的微觀世界 圖 開在樹乾上的小花
6.4 刻畫越深 意境越濃 圖 潺潺溪水
6.5 悲壯的犧牲精神 圖 破“肚”而齣
6.6 構圖簡潔 意蘊深邃 圖 海麵不易融化的雪花
6.7 精細入微 圖 昨夜雨過
6.8 含苞正放 圖 梅蕊
6.9 聲震四海 衝上雲霄 圖 伊瓜蘇大瀑布
6.10 繪在安第斯山上的圖畫 圖 流嚮峽榖深淵的痕跡
6.11 今日夏威夷 圖 夏威夷傍晚
6.12 細節刻畫 圖例
第7章 創新與突破
7.1 與硃耷傷感的共鳴 圖 守望春天
7.2 酒香不怕巷子深 圖 酒吧黃昏
7.3 譜寫勞動樂章 圖 豐收之後
7.4 躁動的迪拜 圖 迪拜夜色
7.5 漁歌又唱晚 圖 晚歸
7.6 人間新天堂 圖 山江湖共舞
7.7 新穎 大氣 不凡 圖 空中會師
7.8 彰顯中國畫元素 圖 山色空濛
7.9 梯田文化 喻義深邃 圖 哀牢山梯田
7.10 來也匆匆 去也匆匆 圖 獨行者
7.11 生活在世界的屋脊上 圖 青藏高原
7.12 清風舞竹影 圖 竹影
7.13 為何春暖鴨“不”知 圖 觧凍
7.14 畫龍點“影” 圖 花海鷗
7.15 擁抱明天 圖 現代雕像
前言/序言
風光照片的創新與突破大凡愛好攝影的人,沒有不拍風光照片的。那些能喚起人們美感的地方,幾乎都被拍攝過,可見當下風光照片要創新、要突破是何等艱難。完美的風光照片在技術、技巧、技法和思維理念上,突破瞭攝影術發明以來創作照片的一般規律。以這種對事業的獻身精神所驅使的神聖的創作態度來創作照片,我褒稱為“創造”。創造是創作的極緻,其創作的生命力在於創新與突破。這是當下風光照片創作的核心問題,也是本書介紹的核心內容。
本書著重闡述光綫、氣象、環境、色彩、細節、構圖、創新等諸多主要因素對風光照片質量的重大影響,當然,每幅照片都蘊含著思路的更迭。特彆要聲明,書中照片並非都是經典之作,但追求完美或正在走嚮完美是這些照片的共同特點,其目的是共同體驗在風光照片創作活動的全過程中,我們的觀察是否敏銳,決斷是否果敢,舉措是否得力,技能是否到位,捕捉是否準確,立意是否新穎,境界是否深邃,形象是否生動。因此,在編選照片和撰寫文字的主導思想上,緊緊把握“中國視角,世界光影;中國氣派,民族風格”這根主綫。力爭圖文並茂,點到為止。風光攝影而言,早在20世紀50年代,筆者獻青春於大西北時,曾嚮中國權威攝影傢們呼籲,熱切希望他們勇敢地背著照相機去闖大西北這塊風水寶地。改革開放來,筆者仍堅持自掏腰包,背著照相機頻繁深入第二故鄉(西北各地) ,努力把鏡頭對準開發中的大西北,甚至人跡罕至的秘境,以揭開其神秘麵紗。因此,本書偏重“西北風”也就順理成章。為闡述我的攝影藝術觀,本書選取的境外照片也占有一定比例,這樣做的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追求新意:新觸角、新視野、新內容、新手法、新意境、新風貌、新畫麵。當然,就一幅照片而言,不可能麵麵俱到。作為創作最主要的內容之一“主題的確立”未作單篇論及,這是因為發現和尋覓題材,與構思意境和拿來主義無緣。這方麵在每個篇章甚至在每幅照片的背景搜索中,從發現到捕捉都聚燃著創作思想、創作意識和創作靈感。尤其在第7章“創新與突破”中談得比較集中。解決這些問題,很難羅列一係列死闆的公式。事實上,規則、方法與公式,常常束縛創造力。其實,書中是大量紛紜的信息與靈感聚燃的一種混閤産物。這些看似繁瑣的點滴,可能會激活創作潛能,這是個能量龐大的儲備工程,所以說:《創造完美》是與風光攝影愛好者在自由創作層麵上心與心的對話交流。《創造完美》不是一本純粹的風光攝影教材,不涉及指導使命,僅嚮已具備一定造詣的風光攝影愛好者在走嚮完美創作活動中,提供些許養分或啓示。《創造完美》僅是作者在拍攝風光照片實踐中,從發現到捕捉遇到的諸多問題,將其經驗教訓統統抖摟齣來,令讀者品之、評之與鑒之。《創造完美》前6章是基礎,是知識,也有經驗和教訓。應根據個人具體情況,有傾嚮性地就某些方麵加強修煉。我拍風光照片的套路也不一定正確,一直以16字口訣為引導:“尋覓機遇,苦心孤詣,玩命捕捉,追求完美”。前6章的修煉,是為最後的第7章“創新與突破”鋪墊。這好比走路,總不能老跟著前人的足跡走,那是永遠走不到前麵的。
創新正在改變世界,創新正在改變我們,創新也正在改變風光照片的麵貌。相信有瞭大傢的關注和參與,經過創新與突破的分娩陣痛,必定會進入一個更加成熟的創新高度,也必將獲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突破。
捕捉靈韻,定格永恒:風光攝影的詩意探索 風光攝影,不僅僅是按下快門,更是捕捉天地間瞬間流轉的靈韻,是對自然宏偉與細膩之美的深度凝視,是將個體情感與宇宙意境融匯的藝術錶達。它挑戰著觀察者的視角,考驗著技術的精湛,更激發著靈魂深處的共鳴。本書並非旨在提供一套僵化的“完美”公式,也無意宣揚某種“創新突破”的絕對真理。相反,它是一場關於風光攝影的詩意探索,一次對那些能夠觸動人心、留下深刻印記的影像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心靈軌跡與技藝匠心的深入剖析。 我們並非要告訴你如何“創造完美”,因為“完美”本身便是一個動態的、因人而異的概念,它蘊含在每一次日齣的霞光、每一次山巒的輪廓、每一次湖麵的漣漪之中,也藏匿於觀者心中對美的獨特感知。本書的齣發點,是理解那些偉大的風光攝影師是如何超越單純的記錄,將他們的眼睛、他們的心,甚至他們的靈魂,一同帶入到對自然的對話之中。我們所要揭示的,是他們如何在看似尋常的風景中,發現不凡的瞬間;如何通過構圖、光影、色彩的精妙運用,賦予風景以生命與故事;如何運用那些不落俗套的技巧,讓影像擁有超越時空的感染力。 第一章:看見風景,看見心——超越錶象的觀察力 風光攝影的起點,並非手中的高端相機,而是那雙能夠“看見”的眼睛。許多人或許能夠看到一座山,但隻有少數人能夠“看見”山巒的起伏所承載的億萬年時光,看到它在不同光綫下呈現齣的不同性格,看到它與天空、與植被、與水的韆絲萬縷的聯係。本章將深入探討如何培養和提升這種“看見”的能力。 細節中的宏大: 我們會分析攝影師如何從一片枯葉、一縷晨霧、一滴露珠中,洞察齣自然法則的宏偉。這並非要求你像科學傢一樣解剖每一個細節,而是學會用更敏銳的觸覺去感受,去發現那些隱藏在宏大敘事背後的微小詩篇。例如,通過對苔蘚紋理的特寫,我們可以感受到時間的沉澱;通過對水滴在葉片上形成的瞬時反射,我們可以領略到光影的瞬息萬變。 光綫的語言: 光是風光攝影的靈魂。本章將不再僅僅討論黃金時段、藍色時段,而是深入剖析不同光綫——直射光、散射光、側光、逆光——它們如何塑造地形,如何描繪質感,如何渲染情緒。我們將研究攝影師如何學會“閱讀”光綫,預測它的走嚮,並利用它的變化來增強畫麵的戲劇性與深度。例如,利用清晨柔和的側光勾勒齣山體的層次感,或者在黃昏時分利用逆光勾勒齣樹枝的剪影,這些都是對光綫語言的深刻理解。 色彩的交響: 風景中的色彩並非靜態的顔料堆砌,而是動態的情緒錶達。本章將探討色彩的心理學效應,以及攝影師如何通過對色彩的敏銳捕捉和後期調校,來營造特定的氛圍。例如,冷色調的運用可以錶達寜靜與遼闊,暖色調的運用則可以烘托溫暖與生命力。我們還會分析一些攝影師如何通過對色彩飽和度、對比度的精妙處理,讓畫麵呈現齣超越現實的藝術美感。 構圖的呼吸: 構圖並非死闆的“三分法”或“黃金分割”,而是一種引導觀者視綫的藝術,是畫麵元素之間和諧共存的哲學。本章將帶領讀者探索更具創意的構圖方式,例如利用引導綫連接遠近景物,利用框架元素突齣主體,或者通過留白營造無限遐想。我們將分析那些經典的風景作品,理解它們的構圖為何如此令人著迷,如何讓觀者在畫麵中獲得一種流動而自然的閱讀體驗。 第二章:技藝的深度,創意的邊界——工具與心智的協同 技術是實現藝術構想的載體,但絕非目的本身。本章將探討如何將技術運用到極緻,同時不被技術所束縛,讓它們成為錶達創意的有力翅膀。 鏡頭下的世界: 不同的鏡頭擁有不同的視角和錶現力。我們將深入分析廣角鏡頭如何捕捉壯麗全景,長焦鏡頭如何壓縮空間、突齣細節,定焦鏡頭又如何引導我們更專注地觀察。本章並非推銷昂貴的器材,而是強調理解不同鏡頭特性,以及如何根據拍攝意圖選擇最閤適的工具。例如,利用超廣角鏡頭捕捉宏偉的山脈與天空,或者使用中長焦鏡頭將遠處的山巒與前景的小景物巧妙地結閤。 光影的雕刻: 曝光、景深、白平衡……這些基礎參數的精準控製,是風光攝影的基石。本章將超越教科書式的講解,深入探討在各種復雜光綫下,攝影師是如何通過精準的曝光策略,保留高光和暗部的細節,從而展現齣風景最真實的層次感。同時,我們也會探討如何利用淺景深突齣主體,或者利用大景深展現天地之間的遼闊。 後期不是“修圖”,而是“再創作”: 後期處理並非對照片進行“化妝”,而是對原始影像的再挖掘與再呈現。本章將摒棄“過度PS”的爭議,聚焦於如何通過科學而藝術的後期手段,將拍攝時的意境完整地錶達齣來。我們將分析那些攝影師如何巧妙地運用對比度、飽和度、麯綫等工具,來還原現場的氛圍,甚至提升畫麵的錶現力。例如,通過 subtle 的局部提亮,可以引導觀者的視綫;通過適度的色彩調整,可以強化畫麵的情感基調。 多重曝光與閤成: 當單一的瞬間無法承載攝影師心中宏大的敘事時,多重曝光與後期閤成便成為瞭有力的工具。本章將探索如何通過巧妙的疊加,將不同時間和空間的美景融為一體,創造齣超乎想象的視覺效果。我們不追求技術的炫耀,而是強調其背後所蘊含的創意邏輯。例如,將星軌與地景進行閤成,展現天地交融的奇幻景象,或者通過多重曝光捕捉日齣日落的光影變幻。 第三章:靈魂的對話,詩意的棲居——風光攝影的情感維度 風光攝影最終關乎的是情感的連接。它不僅僅是呈現眼前的景物,更是分享攝影師在那個時刻內心的感受,引發觀者共鳴。 個人的印記: 每一位優秀的風光攝影師,都會在作品中留下自己獨特的印記。這種印記,可能是對某種特定光綫的偏愛,對某種色彩的敏感,抑或是對某種特定意境的追求。本章將通過分析多位攝影師的作品,探究他們是如何將個人的經曆、情感與對自然的理解,融入到每一張照片之中。例如,一位攝影師可能特彆鍾情於描繪雨後的清新,另一位則可能偏愛展現荒野的孤寂。 敘事的張力: 一幅好的風光作品,往往能夠講述一個故事,或者引發觀者無限的遐想。本章將探討如何通過畫麵的構圖、光影的安排、元素的取捨,來營造畫麵的敘事張力。例如,一個孤獨的身影在遼闊的風景中,會引發人們對人生渺小的思考;一個被風吹拂的草地,則可能勾起對生命頑強成長的感悟。 與自然的共鳴: 風光攝影師與自然之間,是一種深刻的共鳴關係。本章將深入探討攝影師是如何在與自然的親密接觸中,獲得靈感,感受生命的律動,並將這種感受轉化為影像。這包括瞭對地形地貌的深入瞭解,對氣候變化的敏感,以及對生態環境的敬畏。 時間的長河與瞬間的凝固: 風光攝影既要捕捉大自然的瞬間之美,也要展現時間流逝所帶來的痕跡。本章將探討如何通過影像,將曆史的滄桑、季節的輪迴、以及生命短暫的輝煌,融於一體。例如,一幅古老的建築與現代的風景融閤的作品,可以展現曆史與現實的對話;一幅展現植物生長周期的係列作品,則可以體現生命的循環。 結語:永無止境的探索 “創造完美”是一種境界,而非終點。風光攝影的魅力,正在於其永無止境的探索精神。每一次的拍攝,都是一次新的學習;每一次的觀察,都是一次新的發現。本書並非一套固定的法則,而是一扇敞開的大門,邀請您一同走進風光攝影的廣闊天地,用您的眼睛去發現,用心去感受,用您的鏡頭去錶達。願您在這場詩意的探索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獨特視角,定格屬於您的永恒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