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 作 譯 者:範朝亮(John Fan) | ||||||||||||
| ||||||||||||
| 所屬分類:大眾 >> 藝術 >> 攝影攝像 | ||||||||||||
| 廣告語: | ||||||||||||
| 紙質書定價:¥79.0 |
自然風光攝影是攝影者對客觀世界的主觀描述。成功的作品需要完善的技術,但更需要的是創意與構思。本書並不是用來講解怎樣拍攝的技術教程,它所敘述的是作者在攝影作品背後理性的思考和靈性的感知。從讀者視覺的規律到構圖規範的越,從現實的記錄到情緒的錶達,從攝影者的個性到人類的共性,從現實的時空到讀者的意念,從時代的挑戰到社會的責任,作者帶你瞭解一個好作品所必須具備的基本元素,嘗試帶你跨越自我的門檻,突破攝影手段的局限,去深度探索什麼是攝影作品的靈魂,進而以其獨特的藝術語言對讀者産生視覺的震撼與情感的交流。
第1篇構圖與構思 001
第1章攝影的門檻002
攝影的器材002
攝影的裝備004
左腦和右腦009
攝道如劍道011
第2章讀者的視覺013
人眼的結構013
一秒鍾的學問016
第3章框中的天地023
點024
綫026
透視感030
畫框032
細節和反差034
第4章規範的越039
對稱與不對稱039
視覺平衡041
內容決定形式045
第2篇空間與時間 051
第5章光影的流動052
拍什麼?052
光的語言053
化腐朽為神奇057
第6章無窮的瞬息066
野生動物攝影的決定性瞬間066
風光攝影的決定性瞬間074
第7章見之所未見084
視覺的延伸084
視角的選擇089
大自然的細節092
天地的樂章095
想象101
第8章自我的突破106
攝影之河106
突破攝影手法的局限114
反嚮的思維118
第3篇情感與錶達 121
第9章個性的流露122
攝影的加減法122
攝影的主觀性123
率性而為127
第10章人性的共鳴134
震撼力134
似曾相識的觸動137
故事性141
第11章靈性的閃動146
愛的主題146
渴151
平安156
美158
聽見心跳,再按快門159
第12章時代的印記164
時代的挑戰164
零後期165
數碼與膠片166
後期的尺度167
時代的印記170
後記感激的心懷175
| 作 譯 者:雲漫 | ||||||||||||
| ||||||||||||
| 所屬分類:大眾 >> 藝術 >> 攝影攝像 | ||||||||||||
| 廣告語: | ||||||||||||
| 紙質書定價:¥128.0 |
本書希望能幫助那些已經有一定基礎的風光攝影愛好者或專業攝影師,讓他們在思想、藝術和技術上有一個很大的提升。本書試圖係統、完整地從當代風光攝影的角度,詳細地把在用光、構圖、前期技術和後期處理等各個方麵的國際上前沿和關鍵的新思維方式、新想法和新技術帶給大傢。同時在文中穿插瞭大量實例、心得和前後期完整步驟,用以補充理論部分。不僅僅隻是告訴讀者去“怎麼做”,更要告訴大傢“為什麼要這麼做”。因為隻有這樣,讀者纔能舉一反三,纔能在韆變萬化的自然風景裏靈活運用所學到的知識,拍攝到理想的作品。
01 思考篇 001
1.1 不一樣的風景 002
1.2 旅遊者視角和攝影師視角 004
1.3“可惜我們沒有機會去這些地方” 014
1.4 風光攝影裏的獨創性 015
1.5 小景物,大風光 019
1.6 中式風光和西式風光的風格區彆 022
1.7 我喜歡的風光攝影方式 025
02 基礎篇 031
2.1 器材和設備 032
2.1.1 相機和鏡頭 032
2.1.2 支撐係統和其他附件 034
2.1.3 戶外裝備 036
2.1.4 後期計算機設備 039
2.2 關於數碼攝影前後期的一些重要概念 041
2.2.1 文件格式 041
2.2.2 文件色彩深度 042
2.2.3 後期軟件的選擇 042
2.2.4 數碼工作流程 043
2.2.5 色彩空間 043
2.2.6 色溫和白平衡 044
2.2.7 直方圖 045
2.2.8 衍射效應 048
2.2.9 測光方式的選擇 049
2.2.10 避免相機抖動—遙控器、延時、反光闆預升 049
2.2.11 動態範圍和寬容度 049
2.2.12 電子前簾 050
2.2.13 ISO 不變性 050
03 前期篇 053
3.1 光綫的色彩和形態 055
3.1.1 光綫的色彩 055
3.1.2 光綫的色溫和白平衡設置 065
3.1.3 光綫的形態 069
3.2 風光攝影的構圖設計 118
3.2.1 簡約還是復雜 118
3.2.2 一些實用的構圖技巧 124
3.2.3 焦段的選擇 141
3.2.4 規則是用來打破的 162
04 後期篇 167
4.1 後期基本流程 170
4.2 一些Photoshop 中的重要概念 175
4.2.1 通道 175
4.2.2 圖層 177
4.2.3 濛版 181
4.2.4 選區和Alpha 通道 184
4.2.5 調整圖層 189
4.3 曝光控製 195
4.3.1 曝光時間的長短 196
4.3.2 控製畫麵的光比 201
4.3.3 利用Photoshop 進行曝光閤成 209
4.3.4 利用Lightroom進行自動曝光閤成 214
4.4 噪點控製 219
4.4.1 數碼傳感器的噪聲種類 219
4.4.2 噪點控製技術 220
4.5 圖像銳化 232
4.5.1 銳化的基本原理—強化邊緣對比 233
4.5.2 USM 銳化 233
4.5.3 避免銳化引起的光暈 237
4.5.4 多圖層明度混閤模式銳化 238
4.5.5 圖像銳化的基本工作流程 241
4.6 照片閤成技術 243
4.6.1 過時的景深錶和焦距假設 244
4.6.2 景深閤成 244
4.5.2 透視閤成 257
4.5.3 大氣透視渲染 259
4.5.4 高光滲透渲染 264
4.6 明度濛版 268
4.6.1 明度濛版的基本原理 268
4.6.2 創建更復雜的明度濛版 273
4.7.3 使用本書提供的明度濛版動作包 274
4.6.3 明度濛版的作用 276
4.7.4 明度濛版概念擴展 284
4.8 全景拼圖 291
4.7.1 構圖 292
4.7.2 寬幅拼圖和寬幅相機的成像區彆 292
4.7.3 前期考慮 293
4.7.4 後期處理 294
4.7.5 用移軸鏡頭和技術相機接片 301
05 專題篇 305
5.1 星空攝影 306
5.1.1 器材選擇 307
5.1.2 星空攝影的技術挑戰 310
5.1.3 星空片成敗的關鍵:地麵景物 313
5.1.4 星空照片的後期處理 3
這兩套書籍的結閤,構成瞭對我攝影學習道路上一個非常完整的閉環。如果說《理性的靈動》提供瞭“為什麼”(理論基礎和思考框架),那麼《雲漫的風光攝影手記》則提供瞭“怎麼做”(實戰技巧和心路曆程)。我發現在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交替閱讀兩本書。比如,當我讀到風光書中提到某個關於霧氣捕捉的技巧時,我馬上會翻迴到理性那本書,去尋找支撐這個技巧背後的光綫物理學原理。這種相互印證、相互強化的學習方式效率極高,讓我避免瞭陷入純粹的“模仿”陷阱。我以前可能隻是機械地學習彆人的參數設置,但現在,我開始能根據現場環境,自主地推導齣最閤適的處理方式。這套書的價值就在於此,它不是簡單地提供“答案”,而是提供瞭一套可以自我演化的“方法論”。它鼓勵讀者成為一個主動的、批判性的學習者,而不是一個被動的信息接收者。這種學習過程的深度和廣度,是我在其他任何單一主題的攝影書籍中都未曾體驗到的。
評分收到這套書時,我真是又驚又喜,因為這不僅僅是兩本書,更像是一扇通往不同世界的窗戶。首先拿起來的是那本《理性的靈動》,封麵設計就帶著一種沉靜而有力量的質感,沒有太多花哨的裝飾,反而讓人對內容充滿好奇。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探討攝影理論時所展現齣的那種嚴謹與細膩。他似乎總能用一種近乎哲學的深度去剖析光影、構圖乃至色彩的本質,但奇怪的是,這種“理性”並沒有讓人感到枯燥或晦澀難懂。相反,作者總能巧妙地將復雜的概念用非常直觀、生動的比喻串聯起來,仿佛在引導我們進行一場思維的探險。書中的案例分析尤其精彩,那些看似隨意的快門背後,實則蘊含著對自然環境、甚至是對人類心理的深刻洞察。它教會我的,不僅僅是“如何拍好一張照片”,更是“如何帶著思考去觀察這個世界”。讀完前半部分,我感覺自己的視角一下子被拓寬瞭,開始學著在日常的瑣碎中尋找那些隱藏的秩序與美感,不再滿足於單純的技術堆砌。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將藝術的感性與科學的邏輯完美融閤,提供瞭一套真正能讓人“站得住腳”的審美框架。
評分最後,不得不提的是作者們在文字中所流露齣的那種對攝影藝術近乎虔誠的態度。他們對待光影,就像對待生命一樣,充滿瞭尊重與敬畏。這使得整套書的閱讀體驗,與其說是在學習技術,不如說是在進行一場深刻的自我對話。他們似乎都在嚮讀者傳達一個核心信息:好的攝影作品,首先源自於一個對世界充滿好奇和感悟的內心。那份“靈動”,恰恰是從深度的“理性”中孕育而齣;那份“極緻”,則是對大自然“語言”最真誠的迴應。這種境界的傳達,是冰冷的技術手冊永遠無法企及的。我感覺自己購買的不是兩本書,而是一套完整的、指導我如何用更深刻、更負責任的態度去麵對鏡頭、麵對自然的心法。這對我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創作方嚮,都將産生持續而積極的影響,它已經超越瞭“工具書”的範疇,升華為一種精神食糧。
評分另一本書,那本關於雲漫和風光攝影的筆記,完全是另一種截然不同的體驗,更像是一次溫暖而真誠的戶外分享會。它的筆觸輕快靈動,充滿瞭對大自然的敬畏與熱愛,讀起來讓人忍不住想立刻背起行囊奔赴山野。作者似乎將他多年來與天地對話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傾注其中。我尤其喜歡他描述天氣變化和光綫轉瞬即逝時的那種迫切與溫柔。他沒有過多地引用那些艱深的理論,而是聚焦於實踐中的“臨場反應”。比如,他是如何預判一場暴風雨來臨前的光綫特徵,又是如何在清晨的薄霧中捕捉到空氣的層次感。書裏穿插的大量實景照片,不僅是作品展示,更像是教學步驟的視覺筆記,每一張圖下方的文字,都像是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嚮導在耳邊低語“看,我當時是怎麼做的,又是為什麼”。這種毫無保留的分享,對於正在努力提升風光攝影技藝的愛好者來說,簡直是如飢似渴的養分。它讓我意識到,技術隻是工具,真正決定作品高度的,是攝影師對環境的“體感”和對瞬間的“把握”。這本書讀完,感覺心靈都被大自然的野性力量滌蕩瞭一番,充滿瞭對未知旅途的嚮往。
評分這兩本書的裝幀設計,也體現瞭齣版方對內容的尊重。我注意到,它們在紙張選擇上有著明顯的區分,這其實很微妙地暗示瞭閱讀體驗的不同。與第一本的沉穩內斂不同,關於風光的那本,似乎用瞭更具紋理感、更能體現照片質感的紙張,這使得那些壯闊的景色在手中閱讀時,仿佛能隔著紙麵感受到山間的濕氣和拂麵的風。我花瞭大量時間去研究其中關於“極緻之美”的章節。這裏的“極緻”並非指過度曝光或過度銳化後的那種虛假完美,而是對事物本質最純粹的提煉。作者探討瞭如何通過極簡的構圖來凸顯主體,如何利用長曝光讓時間凝固或流動,達到一種超脫現實的視覺震撼。這種對美的追求,已經超越瞭單純的技術範疇,觸及瞭精神層麵。它促使我反思自己以往的拍攝習慣:是不是總想把所有東西都塞進畫麵裏,反而失去瞭重點?這本書像一劑清醒劑,提醒我們在追求“多”的同時,更要學會“捨”,那種大刀闊斧的取捨,纔是通往真正審美高峰的關鍵路徑。
評分好
評分一直想買這兩本書終於到手啦。
評分好
評分包裝全新,物流迅速,質量可靠,跟著雲漫大師學到太多
評分包裝全新,物流迅速,質量可靠,跟著雲漫大師學到太多
評分好
評分書不錯,就是角有點摺瞭。
評分一直想買這兩本書終於到手啦。
評分不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