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装配钳工基础与技能

机械装配钳工基础与技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辛长平,左效波 著
图书标签:
  • 机械装配
  • 钳工基础
  • 机械技能
  • 装配工艺
  • 钳工技能
  • 机械制造
  • 实训
  • 职业教育
  • 技术培训
  • 工业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36181
版次:01
商品编码:1150085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职业院校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系列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6-01
页数:30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的主要内容有装配钳工常用工具与量具,装配钳工基本操作技能,机械设备装配技术基础,机械设备的拆卸、清洗和润滑,固定连接的装配,滚动轴承的装配与拆卸,密封元件的装配,设备装配中的粘接工艺,以及汽车发动机的拆装。

作者简介

2005年11月青岛市职业学校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2009年青岛市教育局优质课评选一等奖;2010年9月 论文《从“汽车护士“到“汽车医生“-对职校汽修专业课定位的思考》优秀教学成果奖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2010年12月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优质课评选二等奖。

目录

概述 (1)
第1章 装配钳工常用工具与量具 (7)
1.1 装配钳工常用手工工具 (7)
1.1.1 呆扳手 (7)
1.1.2 活扳手 (10)
1.1.3 内六角扳手 (10)
1.1.4 钩形扳手 (11)
1.1.5 梅花扳手 (12)
1.1.6 套筒扳手 (12)
1.1.7 螺钉旋具 (14)
1.1.8 手钳 (15)
1.1.9 手锤 (18)
1.1.10 划线工具 (20)
1.1.11 攻、套螺纹工具 (25)
1.1.12 轴承拉拔器 (32)
1.2 装配钳工常用手工量具 (33)
1.2.1 塞尺 (33)
1.2.2 90°角尺 (35)
1.2.3 万能角度尺 (36)
1.2.4 卡钳 (38)
1.2.5 游标卡尺 (39)
1.2.6 深度游标卡尺 (42)
1.2.7 高度游标卡尺 (44)
1.2.8 外径千分尺 (45)
1.2.9 内径千分尺 (47)
1.2.10 深度千分尺 (47)
1.2.11 螺纹千分尺 (48)
1.2.12 百分表 (50)
1.2.13 内径百分表 (51)
1.2.14 半径样板 (53)
1.2.15 螺纹样板 (54)
1.2.16 光滑极限量规 (56)
1.2.17 正弦规 (58)
1.2.18 量块 (60)
1.3 装配钳工专用测量仪表 (62)
1.3.1 水平仪 (62)
1.3.2 读数显微镜 (64)
1.3.3 合像水平仪 (66)
1.3.4 工具显微镜 (66)
1.3.5 表面粗糙度检测仪 (67)
第2章 装配钳工基本操作技能 (69)
2.1 錾削 (69)
2.1.1 錾削类型与工具 (70)
2.1.2 錾削操作 (73)
2.2 锯削 (77)
2.2.1 锯削工具 (77)
2.2.2 锯削方法 (78)
2.3 锉削 (79)
2.3.1 锉刀 (80)
2.3.2 锉削操作 (82)
2.4 刮削 (86)
2.4.1 刮刀 (86)
2.4.2 刮削操作 (89)
2.5 研磨 (93)
2.5.1 研磨方法 (93)
2.5.2 研磨工具 (93)
2.5.3 研磨操作 (97)
2.6 划线 (100)
2.6.1 划线前的准备 (100)
2.6.2 划线操作 (101)
2.7 孔加工 (107)
2.7.1 钻孔 (107)
2.7.2 扩孔 (116)
2.7.3 铰孔 (119)
2.8 攻、套螺纹 (125)
2.8.1 常用螺纹 (125)
2.8.2 攻螺纹 (126)
2.8.3 套螺纹 (130)
2.9 锡焊 (132)
2.9.1 锡焊工具 (132)
2.9.2 锡焊操作 (133)
2.10 铆接 (135)
2.10.1 铆接的种类 (135)
2.10.2 铆接操作 (135)
2.11 矫正和弯形 (141)
2.11.1 矫正 (141)
2.11.2 弯形 (143)
2.12 轴瓦浇注巴氏合金 (147)
2.12.1 浇注巴氏合金前的准备 (147)
2.12.2 浇注操作 (148)
第3章 机械设备装配技术基础 (150)
3.1 设备装配程序 (150)
3.1.1 装配工作的组织形式 (150)
3.1.2 装配的工艺过程 (151)
3.1.3 装配工艺规程 (153)
3.1.4 装配技术术语 (156)
3.2 装配操作 (158)
3.2.1 装配前的准备 (158)
3.2.2 零件的平衡和密封试验 (158)
3.2.3 装配方法 (160)
第4章 机械设备的拆卸、清洗和润滑 (172)
4.1 机械设备的拆卸 (172)
4.1.1 拆卸的准备及原则 (172)
4.1.2 常用的拆卸方法 (173)
4.1.3 典型零部件的拆卸 (174)
4.1.4 拆卸时的注意事项 (178)
4.2 设备零部件的清洗 (179)
4.2.1 零部件的清洗工艺 (179)
4.2.2 清洗剂 (181)
4.2.3 设备零部件的清洗方法 (183)
4.2.4 清洗工作中的安全措施 (187)
4.3 润滑 (188)
4.3.1 润滑油 (188)
4.3.2 润滑脂 (190)
第5章 固定连接的装配 (193)
5.1 螺纹连接 (193)
5.1.1 拧紧力矩的确定 (193)
5.1.2 拧紧力矩的控制 (198)
5.1.3 用附加摩擦力防松的装置 (199)
5.1.4 利用零件的变形防松的装置 (201)
5.1.5 其他防松形式 (202)
5.2 螺纹连接装配工艺 (203)
5.2.1 螺母和螺钉的装配要点 (203)
5.2.2 螺纹防松装置的装配要点 (204)
5.3 轴孔防松元件的装配 (205)
5.3.1 锁紧元件 (205)
5.3.2 弹性挡圈的装配要点 (208)
5.3.3 销的装配要点 (210)
5.3.4 键的装配要点 (210)
第6章 滚动轴承的装配与拆卸 (212)
6.1 滚动轴承装配前的准备 (212)
6.1.1 轴承装配前的检查与防护措施 (212)
6.1.2 滚动轴承的清洗 (212)
6.1.3 滚动轴承的保护方法 (213)
6.2 圆柱孔滚动轴承的装配 (213)
6.2.1 装配方法的选择 (213)
6.2.2 装配操作 (214)
6.3 圆柱孔滚动轴承的拆卸 (217)
6.3.1 机械拆卸法 (218)
6.3.2 液压拆卸法 (219)
6.3.3 压油拆卸法 (219)
6.3.4 温差拆卸法 (220)
6.4 圆锥孔滚动轴承的装配 (220)
6.4.1 装在圆锥轴颈上的圆锥孔滚动轴承的装配 (221)
6.4.2 装在紧定套上的圆锥孔滚动轴承的装配 (223)
6.4.3 装在退卸套上的圆锥孔滚动轴承的装配 (226)
6.5 圆锥孔滚动轴承的拆卸 (228)
6.5.1 装配在圆锥轴颈上的圆锥孔滚动轴承的拆卸 (228)
6.5.2 装配在紧定套上的圆锥孔滚动轴承的拆卸 (229)
6.5.3 装配在退卸套上的圆锥孔滚动轴承的拆卸 (231)
第7章 密封元件的装配 (232)
7.1 O形密封圈的装配 (232)
7.1.1 O形密封圈的挤入缝隙现象 (232)
7.1.2 O形密封圈密封装置的倒角 (233)
7.1.3 润滑 (234)
7.1.4 O形密封圈的装配和拆卸工具 (234)
7.2 油封密封件的装配 (235)
7.2.1 油封的类型 (236)
7.2.2 油封的材料 (237)
7.2.3 油封的润滑 (237)
7.2.4 油封的安装 (237)
7.3 运转设备压盖填料的装配 (239)
7.3.1 压盖填料的密封机理 (240)
7.3.2 压盖填料的材料 (240)
7.3.3 压盖填料的预压 (241)
7.3.4 封液环 (242)
7.3.5 填料的跑合 (242)
7.3.6 压盖填料的装配 (243)
7.4 密封垫的装配 (245)
7.4.1 密封垫的要求 (245)
7.4.2 密封垫的材料 (245)
7.4.3 密封垫的制作 (246)
7.4.4 密封垫的安装 (247)
第8章 设备装配中的粘接工艺 (249)
8.1 粘接的特点 (249)
8.1.1 胶粘剂的分类 (249)
8.1.2 粘接技术的应用范围 (249)
8.1.3 粘接的优缺点 (250)
8.2 粘接接头 (251)
8.2.1 粘接的载荷形式 (251)
8.2.2 粘接接头形式 (251)
8.3 被粘接部件的表面处理 (253)
8.3.1 脱脂处理法 (253)
8.3.2 机械处理法 (254)
8.3.3 化学清洗法 (254)
8.4 粘接用胶粘剂 (255)
8.4.1 厌氧型胶粘剂 (256)
8.4.2 用紫外线固化的厌氧型胶粘剂 (256)
8.4.3 腈基丙烯酸酯粘合剂(快速型胶粘剂) (256)
8.4.4 改性丙烯酸酯 (257)
8.5 胶粘剂的涂敷 (258)
8.5.1 胶粘剂的涂敷方法 (258)
8.5.2 胶粘剂的不正确涂敷 (262)
8.5.3 胶粘剂涂敷时的注意事项 (262)
第9章 汽车发动机的拆装 (263)
9.1 汽车发动机的整体结构与主要机构的拆装 (263)
9.1.1 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 (263)
9.1.2 发动机拆装原则 (265)
9.1.3 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的拆装 (266)
9.1.4 发动机配气机构的拆装 (271)
9.1.5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拆装 (273)
9.1.6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拆装 (276)
9.2 典型汽车发动机拆装实例 (283)
9.2.1 NJ130型汽车发动机拆卸步骤 (283)
9.2.2 NJ130型汽车发动机总装配步骤 (285)
参考文献 (291)

前言/序言


《汽车维修技术与实践》 本书是一本全面介绍汽车维修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专业教材。内容涵盖了现代汽车的构造原理、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维修工具的使用、以及各种维修保养项目。旨在为汽车维修从业人员、汽车修理厂技术人员、以及汽车爱好者提供系统、实用的技术指导,帮助读者掌握成为一名合格汽车维修技师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一、 汽车构造与原理 本书首先从汽车的基本组成部分讲起,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发动机、底盘、车身、电器系统等核心部件的工作原理。 发动机系统: 详细讲解了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的类型、工作循环、燃油供给系统(化油器、电喷)、点火系统、润滑系统、冷却系统、进排气系统等。重点阐述了发动机的机械结构、热力学原理以及电子控制技术在现代发动机中的应用,如发动机管理系统(EMS)和可变气门正时(VVT)等。 底盘系统: 覆盖了传动系统(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差速器)、行驶系统(车架、悬架、车桥)、转向系统(转向器、转向机)和制动系统(液压制动、气压制动、ABS、ESP)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深入分析了这些系统如何协同工作,保证汽车的行驶平顺性、操控性和安全性。 车身系统: 介绍了车身的结构类型、材料应用以及空气动力学设计对燃油经济性和行驶稳定性的影响。同时,也涵盖了车身附件,如车门、座椅、内饰件等。 汽车电器与电子系统: 详细阐述了汽车照明系统、信号系统、仪表系统、启动系统、充电系统(发电机、蓄电池)以及车载电子控制单元(ECU)的作用。重点讲解了现代汽车中日益重要的电子控制系统,如发动机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安全气囊系统、车载诊断系统(OBD)等。 二、 故障诊断与排除 掌握故障诊断与排除是汽车维修的核心能力。本书提供了系统性的诊断流程和方法。 故障诊断的基本原则: 强调了“先易后难、先总后分、由表及里”的诊断思路,以及利用客户反馈、目视检查、听诊、嗅诊等基本方法。 常用诊断工具与设备: 详细介绍了万用表、示波器、真空表、压力表、故障诊断仪(OBD扫描仪)等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正确解读诊断仪读取的故障码。 常见故障的分析与排除: 分系统地列举了发动机、底盘、电器等各系统出现的典型故障现象,如启动困难、动力不足、异响、漏油、灯光不亮、制动失效等,并提供了详尽的故障原因分析和排除步骤。例如,针对发动机动力不足,会分析燃油供给、点火、进排气、机械磨损等多种可能性,并指导如何逐一排查。 电子控制系统的诊断: 重点讲解了如何利用OBD系统进行故障诊断,包括读取和清除故障码、查看实时数据流、进行执行器测试等。 三、 维修保养技术与操作 本书不仅讲解理论,更注重实践操作的指导。 基本维修操作技能: 教授螺纹连接的紧固与拆卸、轴承的安装与拆卸、密封件的更换、油液的加注与更换等基础操作。 发动机维修保养: 包括更换机油、机滤、空气滤清器、燃油滤清器,检查和更换火花塞,调整气门间隙,清洗节气门,更换正时皮带/链条等。 底盘维修保养: 涵盖了更换离合器片、维修变速器、更换万向节、维修悬架、更换制动片/盘、排空气等。 电器系统维修保养: 包括检查和更换蓄电池、检查和维修发电机、更换灯泡、检查和维修喇叭、保险丝等。 空调系统维修: 讲解了制冷剂的检查与添加、空调管路泄漏的检测与修复、蒸发器和冷凝器的清洗等。 轮胎与车轮维修: 包括轮胎的充气、换位、动平衡、拆装等。 四、 安全操作规程与规范 汽车维修涉及诸多潜在危险,本书高度重视安全操作。 个人防护: 强调了穿戴防护服、防护眼镜、防滑鞋、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的重要性。 设备使用安全: 规范了举升机、千斤顶、液压站等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防止因操作不当引发事故。 防火防爆: 强调了在易燃易爆区域(如加油区、油漆区)的用火规定,以及如何安全处理燃油、润滑油等易燃物质。 环境保护: 介绍了废油、废液、废旧零件的正确处理方法,符合环保法规。 电气安全: 强调了在进行电器维修时断开电源的重要性,防止触电。 五、 现代汽车技术发展趋势 为了跟上时代步伐,本书还简要介绍了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 新能源汽车: 简述了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基本原理、电池管理系统(BMS)、电机控制技术等。 智能网联汽车: 提及了自动驾驶辅助系统(ADAS)、车载信息娱乐系统、OTA升级等。 新材料与新工艺: 简单介绍了轻量化材料(如铝合金、碳纤维)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 通过对《汽车维修技术与实践》的学习,读者将能系统地掌握汽车维修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从容应对日常的汽车维修工作,成为一名技术过硬、值得信赖的汽车维修专业人士。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读完了一本名为《机械装配钳工基础与技能》的书,这本书的内容之丰富、讲解之深入,让我叹为观止。 本书的开篇就以一种非常宏观的视角,阐述了机械装配钳工这个职业在整个工业制造链条中的关键作用。作者用一种充满激情且富有远见的笔触,描绘了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对从业人员技能提出的新挑战和新要求。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一名优秀的钳工,不仅需要精湛的技艺,更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前瞻性的思维,去适应不断变化的技术浪潮。 在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上,本书堪称教科书级别的严谨。作者在介绍各种机械零件的识别、测量和加工方法时,都力求做到精确和详实。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公差配合的讲解,作者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解释了不同配合的原理和应用,并结合实际案例,说明了如何通过合理的配合来保证机械设备的精度和可靠性。这让我对“精密”二字的理解,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关于装配工艺流程的阐述,更是本书的亮点之一。作者将复杂的装配过程分解为一系列有条不紊的步骤,并对每一步的关键点、注意事项以及可能遇到的难题都进行了详尽的说明。例如,在讲解轴系的装配时,书中不仅说明了轴承的选型和安装方法,还强调了轴向游隙的调整、润滑脂的选择以及防止损伤的技巧。这些细节的讲解,对于提升装配质量,减少返工,具有极高的指导意义。 这本书在实操指导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堪称一本“操作指南”。书中包含了大量的典型装配案例,从简单的零件组合到复杂的自动化设备组装,几乎涵盖了机械装配的各个方面。并且,每一个案例都配有非常清晰的图解,甚至还有一些实景照片,直观地展示了操作的每一个细节。我感觉,通过这些案例,我仿佛亲身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装配过程,大大提升了我的实际操作能力。 质量控制与安全生产,是本书贯穿始终的重要主题。作者在讲解每一个装配环节时,都会不厌其烦地强调质量标准和安全注意事项。比如,在讲解零部件的清洁和防护时,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清洁剂的选择,以及如何防止灰尘和杂质对精密部件造成污染。在安全方面,书中列举了各种潜在的危险,并给出了详尽的规避措施,让我深刻认识到,安全操作是保证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 令我惊喜的是,本书还包含了对机械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的深入探讨。这部分内容对于我们这些在一线工作的钳工来说,无疑是极其宝贵的财富。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故障现象,而是引导我们运用逻辑思维,从多个层面去分析和判断故障的根源,并提供了一套系统的排查方法。这种系统性的思维训练,让我能够更有效地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 此外,书中还融入了一些关于团队协作和有效沟通的内容。作者指出,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中,任何一个复杂的机械系统都离不开团队的共同努力,而良好的沟通是实现高效协作的关键。书中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沟通技巧和案例分析,这让我意识到,除了技术过硬,我们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软技能”,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 总而言之,《机械装配钳工基础与技能》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充实且有益的学习经历。它以其严谨的理论、详实的案例、实用的技巧,以及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高技能水平的大门。我相信,这本书将陪伴我在机械装配的道路上,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关于不同材料特性及其在机械装配中的应用,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例如,在讲解轴承的安装时,书中不仅提到了不同材质轴承的优势,还强调了在高温、低温或腐蚀性环境下的特殊材料选择和安装注意事项。这让我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更准确地选择合适的材料,从而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评分

我最近阅读了一本叫做《机械装配钳工基础与技能》的书,这本书的内容之精彩,讲解之细致,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 本书的开篇以一种极具感染力的方式,阐述了机械装配钳工这个职业在现代工业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作者并没有拘泥于枯燥的术语,而是用一种富有激情且充满远见的笔触,描绘了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对从业人员技能提出的新要求。这种宏观的视角,让我迅速对即将展开的学习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方面,本书堪称典范。作者在介绍各种机械零件的识别、测量和加工方法时,都力求做到精确和详实。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公差配合的讲解,作者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解释了不同配合的原理和应用,并结合实际案例,说明了如何通过合理的配合来保证机械设备的精度和可靠性。这让我对“精密”二字的理解,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关于装配工艺流程的阐述,更是本书的亮点之一。作者将复杂的装配过程分解为一系列有条不紊的步骤,并对每一步的关键点、注意事项以及可能遇到的难题都进行了详尽的说明。例如,在讲解齿轮传动装配的章节,作者不仅讲解了齿轮的啮合方式、传动比的计算,还详细说明了齿轮的安装间隙、润滑要求,以及如何通过细致的调整来确保传动的平稳和高效。 这本书在实操指导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堪称一本“操作指南”。书中包含了大量的典型装配案例,从简单的零件组合到复杂的自动化设备组装,几乎涵盖了机械装配的各个方面。并且,每一个案例都配有非常清晰的图解,甚至还有一些实景照片,直观地展示了操作的每一个细节。我感觉,通过这些案例,我仿佛亲身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装配过程,大大提升了我的实际操作能力。 质量控制与安全生产,是本书贯穿始终的重要主题。作者在讲解每一个装配环节时,都会不厌其烦地强调质量标准和安全注意事项。比如,在讲解零部件的清洁和防护时,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清洁剂的选择,以及如何防止灰尘和杂质对精密部件造成污染。在安全方面,书中列举了各种潜在的危险,并给出了详尽的规避措施,让我深刻认识到,安全操作是保证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 令我惊喜的是,本书还包含了对机械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的深入探讨。这部分内容对于我们这些在一线工作的钳工来说,无疑是极其宝贵的财富。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故障现象,而是引导我们运用逻辑思维,从多个层面去分析和判断故障的根源,并提供了一套系统的排查方法。这种系统性的思维训练,让我能够更有效地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 此外,书中还融入了一些关于团队协作和有效沟通的内容。作者指出,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中,任何一个复杂的机械系统都离不开团队的共同努力,而良好的沟通是实现高效协作的关键。书中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沟通技巧和案例分析,这让我意识到,除了技术过硬,我们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软技能”,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 总而言之,《机械装配钳工基础与技能》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充实且有益的学习经历。它以其严谨的理论、详实的案例、实用的技巧,以及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高技能水平的大门。我相信,这本书将陪伴我在机械装配的道路上,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书中对常用连接方式的讲解。无论是螺栓连接、铆接,还是焊接,书中都详细阐述了各种连接方式的原理、优缺点,以及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选择依据。这让我对机械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为我在实际装配中进行合理的连接方式选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评分

最近购入一本名为《机械装配钳工基础与技能》的书,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将深奥的机械知识以一种令人愉悦且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 这本书的开篇并没有急于进入技术细节,而是首先宏观地勾勒出了机械装配钳工这一职业在当代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价值和不可替代性。作者用一种充满激情且富有远见的笔触,描绘了机械装配钳工的职业前景,以及这个行业不断发展变化的新趋势。这种对职业的深刻理解和热情,瞬间就吸引了我,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仿佛看到了自己在这个领域发展的光明未来。 紧接着,本书便以极其严谨的态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机械装配的基础理论。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讲解过程中,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例如,在介绍各种测量工具的使用时,书中不仅列举了游标卡尺、千分尺等常用工具的结构和基本操作方法,更重要的是,它详细讲解了这些工具的校准方法、误差分析,以及在不同精度要求下的适用性。这种严谨的态度,让我对精密测量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关于机械装配的工艺流程,本书的讲解更是细致入微,堪称典范。作者将复杂的装配过程分解成一系列有条不紊的步骤,并对每一步的关键点、注意事项以及可能遇到的难题都进行了详尽的说明。我尤其对书中关于齿轮传动装配的章节印象深刻,作者不仅讲解了齿轮的啮合方式、传动比的计算,还详细说明了齿轮的安装间隙、润滑要求,以及如何通过细致的调整来确保传动的平稳和高效。 这本书在实操指导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堪称一本“操作指南”。书中包含了大量的典型装配案例,从简单的零件组合到复杂的自动化设备组装,几乎涵盖了机械装配的各个方面。并且,每一个案例都配有非常清晰的图示,甚至还有一些实景照片,直观地展示了操作的每一个细节。我感觉,通过这些案例,我仿佛亲身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装配过程,大大提升了我的实际操作能力。 质量控制与安全生产,是本书贯穿始终的重要主题。作者在讲解每一个装配环节时,都会不厌其烦地强调质量标准和安全注意事项。比如,在讲解零部件的清洁和防护时,书中详细介绍了不同材质的清洁剂选择,以及如何防止灰尘和杂质对精密部件造成污染。在安全方面,书中列举了各种潜在的危险,并给出了详尽的规避措施,让我深刻认识到,一名合格的钳工,必须时刻将安全放在首位。 令我惊喜的是,本书还包含了对机械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的深入探讨。这部分内容对于我们这些在一线工作的钳工来说,无疑是极其宝贵的财富。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故障现象,而是引导我们运用逻辑思维,从多个层面去分析和判断故障的根源,并提供了一套系统的排查方法。这种系统性的思维训练,让我能够更有效地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 此外,书中还融入了一些关于团队协作和有效沟通的内容。作者指出,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中,任何一个复杂的机械系统都离不开团队的共同努力,而良好的沟通是实现高效协作的关键。书中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沟通技巧和案例分析,这让我意识到,除了技术过硬,我们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软技能”,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 总而言之,《机械装配钳工基础与技能》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类的读物,更是一份宝贵的职业财富。它以其严谨的理论、详实的案例、实用的技巧,以及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高技能水平的大门。我相信,这本书将陪伴我在机械装配的道路上,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关于不同连接方式的讲解,也让我受益匪浅。无论是螺栓连接、铆接,还是焊接,书中都详细阐述了各种连接方式的原理、优缺点,以及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选择依据。这让我对机械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为我在实际装配中进行合理的连接方式选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评分

我最近有幸读到一本名为《机械装配钳工基础与技能》的书,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经历,本书的内容之丰富、讲解之深入,让我叹为观止。 这本书的开篇就以一种宏大的视角,阐述了机械装配钳工在整个工业制造链条中的关键作用。作者并没有止步于简单的技术介绍,而是深入分析了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对从业人员技能提出的新挑战和新要求。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一名优秀的钳工,不仅需要精湛的技艺,更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前瞻性的思维,去适应不断变化的技术浪潮。 在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上,本书堪称教科书级别的严谨。作者在介绍各种机械零件的识别、测量和加工方法时,都力求做到精确和详实。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公差配合的讲解,作者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解释了不同配合的原理和应用,并结合实际案例,说明了如何通过合理的配合来保证机械设备的精度和可靠性。这让我对“精密”二字的理解,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关于装配工艺流程的阐述,更是本书的亮点之一。作者将复杂的装配过程分解为一系列逻辑清晰、操作性强的步骤,并对每一个步骤的关键技术要领、易错点进行了详细的剖析。例如,在讲解轴系的装配时,书中不仅说明了轴承的选型和安装方法,还强调了轴向游隙的调整、润滑脂的选择以及防止损伤的技巧。这些细节的讲解,对于提升装配质量,减少返工,具有极高的指导意义。 这本书在实操指导方面的表现,绝对是“硬核”级别的。书中提供了大量不同类型机械设备的装配案例,并且每一个案例都配有精美的插图,甚至还有一些二维码,扫描后可以观看相关的操作视频。我感觉,我仿佛置身于一个高水平的实训基地,通过观看和模仿,我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质量控制与安全生产,是贯穿本书始终的重中之重。作者在讲解每一个装配环节时,都会不厌其烦地强调质量标准和安全注意事项。比如,在进行零部件的清洁和检查时,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清洁剂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通过目视检查和触摸来发现潜在的缺陷。在安全方面,书中列举了各种潜在的危险,并给出了详尽的规避措施,让我深刻认识到,安全操作是保证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 令我非常惊喜的是,本书还包含了丰富的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这对于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故障现象,而是引导我们运用系统性的思维,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判断故障的根源,并提供了一套科学的排查方法。这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更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让我倍感意外的是,书中还探讨了团队协作和有效沟通的重要性。作者认为,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中,任何一个复杂的机械系统都离不开团队的共同努力,而良好的沟通是实现高效协作的关键。书中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沟通技巧和案例分析,这让我意识到,除了技术过硬,我们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软技能”,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 总而言之,《机械装配钳工基础与技能》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充实且有益的学习经历。它以其严谨的理论、详实的案例、实用的技巧,以及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高技能水平的大门。我相信,这本书将陪伴我在机械装配的道路上,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此外,书中对不同材料特性及其在机械装配中的应用,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例如,在讲解轴承的安装时,书中不仅提到了不同材质轴承的优势,还强调了在高温、低温或腐蚀性环境下的特殊材料选择和安装注意事项。这让我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更准确地选择合适的材料,从而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评分

我最近刚读完一本叫做《机械装配钳工基础与技能》的书,说实话,原本我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了解一下,毕竟这方面的资料市面上太多了,很容易让人觉得有些千篇一律。但是,当我真正沉浸在这本书的内容中时,我发现它带给我的惊喜远超预期。 这本书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它的内容组织方式。它并没有一开始就堆砌大量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公式,而是从一个非常宏观的视角切入,先是点明了机械装配钳工这个职业在现代工业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它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这种开篇方式非常巧妙,让我能够迅速进入状态,并对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作者似乎非常了解读者的心理,懂得如何一步步引导,而不是上来就给一个下马威。 随后,书中详细阐述了机械装配的基础理论知识,但令人欣慰的是,这些理论知识并没有脱离实际,而是紧密围绕着实际操作展开。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各种常用工具的讲解,不仅仅是列举出工具的名称和功能,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剖析了每种工具的使用技巧、保养方法,以及在不同装配场景下的适用性。比如,在讲解扳手的选择和使用时,书中不仅介绍了不同类型扳手的区别,还强调了如何根据螺栓的尺寸和受力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扳手,以及如何避免因使用不当而导致螺栓或工具的损坏。 在装配工艺流程的介绍方面,这本书更是做得非常出色。作者将复杂的装配过程分解成一个个精细的步骤,并且对每个步骤都进行了详尽的解释,包括操作的顺序、关键的技术要领,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关于精密装配的部分,书中对于零部件的精度要求、公差配合的原理,以及如何通过精细的调整来达到理想的装配效果,都进行了非常深入的探讨。这对于提高装配的精度和可靠性,具有极高的指导意义。 当然,对于一本技能类的书籍来说,实操指导是重中之重。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书中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案例分析,涵盖了各种类型的机械设备和装配场景。而且,每个案例都配有清晰的图解和详细的步骤说明,有些甚至还提供了相关的操作视频二维码,让我可以直观地学习和模仿。我感觉,通过这些案例,我仿佛拥有了一个虚拟的实训基地,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练习,这对于提升我的实操能力非常有帮助。 本书的一个显著优点在于,它非常注重对质量控制和安全生产的讲解。作者在阐述装配流程的同时,始终不忘强调质量检测和安全操作的重要性。比如,在讲解测量仪器使用时,书中不仅说明了测量的方法,还强调了如何进行测量前的校准,以及如何分析测量结果中的误差,确保装配的精度。在安全方面,书中列举了各种潜在的危险因素,并提供了相应的规避措施,让我能够更好地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另外,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还涉及到了故障诊断和排除的相关内容。这部分内容对于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非常有价值。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描述故障现象,而是深入分析了造成故障的根本原因,并提供了一套系统的诊断思路和方法。比如,当设备出现异响时,书中会引导我们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包括润滑、紧固、轴承磨损等方面,并提供相应的检查和处理建议。 让我感到意外的是,这本书还探讨了团队协作和沟通的重要性。作者认为,在现代化的生产环境中,单打独斗早已无法满足复杂机械的装配需求,钳工需要学会与团队成员、上级以及其他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协作。书中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沟通技巧和案例分析,这让我认识到,除了过硬的技术,良好的沟通能力同样是优秀钳工的必备素质。 总的来说,《机械装配钳工基础与技能》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非常充实且有益的学习经历。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技师,用最浅显易懂的方式,将复杂的装配工艺娓娓道来。我从中不仅学到了宝贵的技术,也对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热爱。 还有一点,让我觉得这本书写得非常接地气,就是它对材料的特性以及各种连接方式的深入分析。比如,在讲解螺栓连接时,书中不仅介绍了不同螺纹规格的区分,还对不同强度的螺栓、螺母的选型,以及预紧力的大小对连接可靠性的影响进行了详细阐述。这种细致入微的讲解,对于确保机械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评分

我最近有幸阅读了《机械装配钳工基础与技能》这本书,这本书的内容之丰富、讲解之深入,让我受益匪浅。 本书的开篇就以一种非常吸引人的方式,介绍了机械装配钳工这个职业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性。作者并没有停留在泛泛而谈,而是深入分析了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对从业者技能提出的新要求。这种前瞻性的视角,让我感觉这本书是紧跟时代步伐的,能够帮助我更好地了解行业动态,并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接着,书中对机械装配的基础知识进行了非常系统和深入的讲解。我特别欣赏书中对零件识别和测量方法的阐述,不仅详细介绍了各种测量工具的使用技巧,还强调了测量误差的控制和分析。例如,在讲解游标卡尺的使用时,书中不仅说明了如何读取刻度,还分析了不同读数方法可能产生的误差,以及如何避免这些误差。这种严谨的态度,让我对精确测量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装配工艺流程方面,这本书做得非常出色。作者将复杂的装配过程分解成一个个清晰的步骤,并且对每一步的关键技术要领、易错点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关于精密部件装配的讲解,作者不仅强调了操作的精度和稳定性,还指导我们如何通过细致的调整来达到最佳的装配效果。例如,在安装轴承时,书中详细说明了如何选择合适的预紧力,以及如何通过测量来判断装配的合理性。 这本书在提供实操指导方面,可以说是“干货满满”。书中包含了大量不同类型的机械设备和装配案例,并且每一个案例都配有高清的图解和详细的步骤说明。有些案例甚至还提供了相关的操作视频链接,扫码就可以观看,这对于我们这些希望提升实操技能的人来说,简直是太有用了。我感觉,通过这些案例,我仿佛得到了一个手把手的指导,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质量控制与安全生产,是本书始终强调的核心内容。作者在讲解每一个装配环节时,都会不厌其烦地强调质量标准和安全注意事项。比如,在讲解零部件的清洁和防护时,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清洁剂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防止灰尘和杂质对精密部件造成污染。在安全方面,书中列举了各种潜在的危险,并给出了详尽的规避措施,让我深刻认识到,安全操作是保证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 令我惊喜的是,本书还包含了丰富的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这对于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故障现象,而是引导我们运用系统性的思维,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判断故障的根源,并提供了一套科学的排查方法。这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更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让我倍感意外的是,书中还探讨了团队协作和有效沟通的重要性。作者认为,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中,任何一个复杂的机械系统都离不开团队的共同努力,而良好的沟通是实现高效协作的关键。书中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沟通技巧和案例分析,这让我意识到,除了技术过硬,我们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软技能”,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 总而言之,《机械装配钳工基础与技能》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充实且有益的学习经历。它以其严谨的理论、详实的案例、实用的技巧,以及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高技能水平的大门。我相信,这本书将陪伴我在机械装配的道路上,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此外,书中对一些辅助性工具和设备的介绍,也让我大开眼界。比如,关于各种类型的起重设备、搬运工具,以及各种润滑装置的选择和使用,都有详细的讲解。这让我意识到,在进行机械装配时,合理地使用辅助工具,不仅可以提高效率,更能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精确性。

评分

我最近读了一本叫《机械装配钳工基础与技能》的书,这本书的内容确实让我耳目一新,它所包含的知识深度和广度都令我印象深刻。 本书的开篇就以一种非常吸引人的方式,介绍了机械装配钳工这个职业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性。作者并没有停留在泛泛而谈,而是深入分析了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对从业者技能提出的新要求。这种前瞻性的视角,让我感觉这本书是紧跟时代步伐的,能够帮助我更好地了解行业动态,并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接着,书中对机械装配的基础知识进行了非常系统和深入的讲解。我特别欣赏书中对零件识别和测量方法的阐述,不仅详细介绍了各种测量工具的使用技巧,还强调了测量误差的控制和分析。例如,在讲解游标卡尺的使用时,书中不仅说明了如何读取刻度,还分析了不同读数方法可能产生的误差,以及如何避免这些误差。这种严谨的态度,让我对精确测量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装配工艺流程方面,这本书做得非常出色。作者将复杂的装配过程分解成一个个清晰的步骤,并且对每一步的关键技术要领、易错点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关于精密部件装配的讲解,作者不仅强调了操作的精度和稳定性,还指导我们如何通过细致的调整来达到最佳的装配效果。例如,在安装轴承时,书中详细说明了如何选择合适的预紧力,以及如何通过测量来判断装配的合理性。 这本书在提供实操指导方面,可以说是“干货满满”。书中包含了大量不同类型的机械设备和装配案例,并且每一个案例都配有高清的图解和详细的步骤说明。有些案例甚至还提供了相关的操作视频链接,扫码就可以观看,这对于我们这些希望提升实操技能的人来说,简直是太有用了。我感觉,通过这些案例,我仿佛得到了一个手把手的指导,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质量控制与安全生产,是本书始终强调的核心内容。作者在讲解每一个装配环节时,都会不厌其烦地强调质量标准和安全注意事项。比如,在讲解零部件的清洁和防护时,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清洁剂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防止灰尘和杂质对精密部件造成污染。在安全方面,书中列举了各种潜在的危险,并给出了详尽的规避措施,让我深刻认识到,安全操作是保证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 令我惊喜的是,本书还包含了丰富的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这对于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故障现象,而是引导我们运用系统性的思维,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判断故障的根源,并提供了一套科学的排查方法。这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更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让我倍感意外的是,书中还探讨了团队协作和有效沟通的重要性。作者认为,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中,任何一个复杂的机械系统都离不开团队的共同努力,而良好的沟通是实现高效协作的关键。书中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沟通技巧和案例分析,这让我意识到,除了技术过硬,我们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软技能”,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 总而言之,《机械装配钳工基础与技能》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充实且有益的学习经历。它以其严谨的理论、详实的案例、实用的技巧,以及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高技能水平的大门。我相信,这本书将陪伴我在机械装配的道路上,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另外,书中对一些辅助性工具和设备的介绍,也让我大开眼界。比如,关于各种类型的起重设备、搬运工具,以及各种润滑装置的选择和使用,都有详细的讲解。这让我意识到,在进行机械装配时,合理地使用辅助工具,不仅可以提高效率,更能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精确性。

评分

我最近读了一本叫做《机械装配钳工基础与技能》的书,说实话,我一直对这类技术性很强的书籍有些敬畏,总觉得会枯燥乏味,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看法。 本书的开篇就以一种非常引人入胜的方式,介绍了机械装配钳工这个职业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性,以及它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作者并没有回避行业的发展变化,反而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分析了新技术、新工艺对钳工技能提出的新要求。这种前瞻性的视角,让我感觉作者非常了解我们这些一线从业者的需求,也让我对未来的学习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接着,书中开始深入讲解机械装配的基础理论知识,让我惊喜的是,这些理论并没有脱离实际,而是紧密围绕着实际操作展开。比如,在讲解零件的识别和分类时,书中不仅列举了各种零件的形状和特征,还详细说明了它们在不同机械结构中的作用和安装要求。我尤其喜欢书中对螺纹知识的讲解,从螺纹的形成、类型,到螺距、角度的测量,再到不同螺纹的强度和适用性,都讲得非常透彻。 在装配工艺流程方面,这本书做得非常出色。作者将复杂的装配过程分解成一个个清晰的步骤,并且对每一步的关键技术要领、易错点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精密部件装配的讲解,作者不仅强调了操作的精度和稳定性,还指导我们如何通过细致的调整来达到最佳的装配效果。例如,在安装轴承时,书中详细说明了如何选择合适的预紧力,以及如何通过测量来判断装配的合理性。 这本书在提供实操指导方面,可以说是“干货满满”。书中包含了大量不同类型的机械设备和装配案例,并且每一个案例都配有高清的图解和详细的步骤说明。有些案例甚至还提供了相关的操作视频链接,扫码就可以观看,这对于我们这些希望提升实操技能的人来说,简直是太有用了。我感觉,通过这些案例,我仿佛得到了一个手把手的指导,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质量控制与安全生产,是本书始终强调的核心内容。作者在讲解每一个装配环节时,都会不厌其烦地强调质量标准和安全注意事项。比如,在讲解零部件的清洁和防护时,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清洁剂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防止灰尘和杂质对精密部件造成污染。在安全方面,书中列举了各种潜在的危险,并给出了详尽的规避措施,让我深刻认识到,安全操作是保证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 令我惊喜的是,本书还包含了丰富的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这对于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故障现象,而是引导我们运用系统性的思维,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判断故障的根源,并提供了一套科学的排查方法。这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更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让我倍感意外的是,书中还探讨了团队协作和有效沟通的重要性。作者认为,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中,任何一个复杂的机械系统都离不开团队的共同努力,而良好的沟通是实现高效协作的关键。书中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沟通技巧和案例分析,这让我意识到,除了技术过硬,我们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软技能”,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 总而言之,《机械装配钳工基础与技能》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充实且有益的学习经历。它以其严谨的理论、详实的案例、实用的技巧,以及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高技能水平的大门。我相信,这本书将陪伴我在机械装配的道路上,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另外,书中对一些辅助性工具和设备的介绍,也让我大开眼界。比如,关于各种类型的起重设备、搬运工具,以及各种润滑装置的选择和使用,都有详细的讲解。这让我意识到,在进行机械装配时,合理地使用辅助工具,不仅可以提高效率,更能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精确性。

评分

我最近入手了《机械装配钳工基础与技能》这本书,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内容真是丰富到令人惊叹,而且讲解得非常到位。 本书的开篇就非常有吸引力,作者并没有直接跳到枯燥的理论讲解,而是以一种生动形象的方式,描绘了机械装配钳工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作者还深入分析了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对从业者技能提出的新要求。这种开篇方式让我一下子就产生了共鸣,觉得这本书是真正站在一线操作者的角度去编写的。 接着,书中对机械装配的基础知识进行了非常系统和深入的讲解。我尤其欣赏书中对零部件识别和测量方法的阐述,不仅详细介绍了各种测量工具的使用技巧,还强调了测量误差的控制和分析。例如,在讲解游标卡尺的使用时,书中不仅说明了如何读取刻度,还分析了不同读数方法可能产生的误差,以及如何避免这些误差。这种严谨的态度,让我对精确测量有了更深的认识。 关于装配工艺流程的讲解,更是这本书的精华所在。作者将复杂的装配过程分解成一系列逻辑清晰、操作性强的步骤,并且对每一步的关键技术要领、易错点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关于精密配合的讲解,作者用形象的比喻,解释了不同配合的原理和应用,并结合实际案例,说明了如何通过细致的调整来达到最佳的装配效果。 本书在提供实操指导方面,可以说是“干货满满”。书中包含了大量不同类型的机械设备和装配案例,并且每一个案例都配有高清的图解和详细的步骤说明。有些案例甚至还提供了相关的操作视频链接,扫码就可以观看,这对于我们这些希望提升实操技能的人来说,简直是太有用了。我感觉,通过这些案例,我仿佛得到了一个手把手的指导,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质量控制与安全生产,是本书始终强调的核心内容。作者在讲解每一个装配环节时,都会不厌其烦地强调质量标准和安全注意事项。比如,在讲解零部件的清洁和防护时,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清洁剂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防止灰尘和杂质对精密部件造成污染。在安全方面,书中列举了各种潜在的危险,并给出了详尽的规避措施,让我深刻认识到,安全操作是保证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 令我惊喜的是,本书还包含了丰富的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这对于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故障现象,而是引导我们运用系统性的思维,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判断故障的根源,并提供了一套科学的排查方法。这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更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让我倍感意外的是,书中还探讨了团队协作和有效沟通的重要性。作者认为,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中,任何一个复杂的机械系统都离不开团队的共同努力,而良好的沟通是实现高效协作的关键。书中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沟通技巧和案例分析,这让我意识到,除了技术过硬,我们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软技能”,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 总而言之,《机械装配钳工基础与技能》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充实且有益的学习经历。它以其严谨的理论、详实的案例、实用的技巧,以及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高技能水平的大门。我相信,这本书将陪伴我在机械装配的道路上,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书中关于材料选择和加工的章节。作者详细介绍了各种常用金属材料的特性、强度、耐磨性等,以及不同加工方法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这让我对材料科学有了初步的认识,也为我在选择和加工零件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评分

我最近刚入手一本名为《机械装配钳工基础与技能》的书,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并不是很高,毕竟市面上的技术类书籍琳琅满目,很多都显得过于理论化,或者内容陈旧,难以满足实际操作的需求。但当我翻开这本书,我惊喜地发现,它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 这本书的开头并没有直接陷入枯燥的理论讲解,而是以一种非常引人入胜的方式,描绘了机械装配钳工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和广阔前景。作者并没有回避这个职业所面临的挑战,反而以一种坦诚的态度,分析了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对从业人员技能提出的新要求。这让我立刻产生了一种共鸣,感觉作者是真正站在一线操作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家。 接着,书中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机械装配的基础知识,从最基本的工具使用,到各种零部件的识别和分类,都讲解得非常细致。我特别欣赏的是,作者并没有将这些知识点简单地罗列出来,而是通过大量的实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比如,在讲解螺纹的识别和选择时,书中列举了不同类型螺纹的优缺点,以及在不同工况下的适用性,还配有清晰的图示,让人一目了然。这比我以前看过的任何教材都要直观和实用。 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本书对装配工艺流程的讲解。作者将复杂的装配过程分解成一个个可操作的步骤,并且详细阐述了每个步骤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例如,在讲解轴承的安装时,书中不仅说明了安装方法,还强调了安装时的力度控制、润滑脂的选择以及防止损伤轴承的技巧。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往往是影响装配质量的关键。我感觉,通过阅读这部分内容,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真实的装配车间,亲身感受着每一个操作的要领。 当然,作为一本“技能”书籍,理论知识的深度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还是实际操作的指导。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书中提供了大量不同类型的机械装配案例,从简单的零件组装到复杂的设备调试,应有尽有。而且,每一个案例都配有详细的步骤说明,以及相应的图解和照片,甚至还有一些视频二维码,扫码就能看到实际操作的演示。这对于我们这些希望提升技能的钳工来说,简直是宝藏。我迫不及待地想跟着书中的案例,一步步去实践。 本书还有一个非常值得称赞的地方,那就是对质量控制和安全生产的重视。作者在讲解装配过程的每一步时,都会不厌其烦地强调质量标准和安全注意事项。比如,在进行精密零件的测量时,书中详细介绍了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测量误差的控制;在讲解高空作业的注意事项时,书中列举了各种风险,并给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一名合格的机械装配钳工,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更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 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故障诊断和排除的内容。这部分内容非常贴合实际工作中的需求。作者并没有局限于讲解一些常见故障,而是深入分析了导致故障的根本原因,并提供了系统性的诊断方法。比如,当设备出现异常噪音时,书中会引导我们从润滑、轴承、紧固件等多个角度去排查,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这种由浅入深、条理清晰的讲解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除了技术层面的讲解,这本书还融入了一些“软技能”的培养,比如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作者认为,在现代化的生产环境中,单打独斗已经无法满足复杂机械的装配需求,钳工需要学会与同事、工程师以及其他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协作。书中提供了一些沟通技巧和团队合作的案例分析,这让我意识到,技术能力固然重要,但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同样是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关键。 总而言之,《机械装配钳工基础与技能》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愉快的学习体验。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师傅,耐心地传授着他的知识和经验。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实用的技巧,也对这个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相信,这本书会成为我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 当然,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此。它还涉及到了一些基础的材料学知识,以及一些常用的测量和检测方法。这些内容虽然不是装配的核心,但对于理解装配过程中的一些原理,以及更好地进行质量控制,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书中对不同金属材料的特性进行了简要介绍,让我对不同材质的零部件在受力、热胀冷缩等方面的表现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从而在装配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考虑材料的适用性。

评分

配送服务好!商品给力,值得推荐!

评分

还好

评分

还行,基础知识

评分

一般,好像不是正品。纸张太薄

评分

JJ可口可乐了可口可乐了可口可乐了

评分

钳工基础5555

评分

学无止境!以后还会礼物来!

评分

挺好

评分

书很不错,内容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