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是古書的雅稱。什麼樣的東西纔算書,殷商時龜腹甲、牛肩胛骨上的文字隻是占蔔後刻上去的蔔辭,並未構成書。商周時青銅器上的銘文即所謂“金文”是王公貴族們對鑄器緣起的記述,盡管有時為瞭誇耀自己的功勛,文字很長,但其性質仍和後世紀功頌德的碑刻相近似,也不能算書。中國殷商時已開始在竹木簡上寫文字,《尚書》的《多士》篇裏說:“惟殷先人,有冊有典。”“冊”的古文字就像兩根帶子縛瞭一排竹木簡,“典”則像以手持冊或將冊放在幾案上麵。但這種典冊在殷商時仍不是書,而隻是詔令之類的文字,保存起來猶如後世之所謂檔案。到西周、春鞦時,檔案留下來的就更多瞭。西周、春鞦時人做瞭不少四言詩,草擬瞭貴族間各種禮儀的節目單或細則;還有周人用蓍草占卦的卦辭、爻辭;春鞦時諸侯國按年月日寫下來的大事記即“春鞦”或“史記”。這些,都歸祝、史們掌管。其中除大事記是後來史書的雛形外,其餘所有的仍都沒有編成書,隻能算檔案,或稱之為文獻。到春鞦末戰國初,學術文化從祝、史手裏解放齣來,孔子以及戰國時的學者纔把積纍的檔案文獻編成《詩》、《書》、《禮》、《易》、《春鞦》等教材,作哲理化的講解。
評分愛日精廬的目錄還是不錯的,編纂體例以及題跋都很好
評分愛日精廬藏書誌捲十
評分 評分好。不過裏麵有一頁紙有草釘~扉頁有汙漬。
評分想湊夠這一套書……不知道什麼時候纔能湊夠啊……
評分愛日精廬藏書誌捲三十
評分書的質量很好的,很好的,
評分中國清代張金吾的藏書室設在張金吾傢鄉昭文。張金吾字慎旃,彆字月霄。少孤,依其叔父張海鵬(清嘉慶時江南著名的藏書傢與刻書傢),繼承叔父傢學,20 歲即有誌收藏圖書。嘉慶十三年(1808)中秀纔。鄉試不中,無意科名,篤誌貯書。10餘年中,閤舊藏新獲,得圖書8 萬餘捲。貯藏於愛日精廬。嘉慶二十五年(1820)初編成藏書誌4捲,以木活字印行。六、七年後,藏書續有增加,在舊編藏書誌的基礎上,重加編次,附入原書序跋,編成《愛日精廬藏書誌》36捲,《續誌》4捲,於道光七年(1827)刻印問世,今通行有道光七年張金吾傢刻本光緒十三年(1887)吳縣(今蘇州市)徐氏靈芬閣木活字閤刊本。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