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就是颠覆世界:雷军的移动互联网战争
前言
第一章 为梦想而战,四十岁再出发
创立小米:最后一次“跳悬崖”
金山岁月:十六年坚守,永远的青春
卓越网:嫁给亚马逊的“女儿”
天使投资人:瞄准移动互联网风向
第二章 神秘的布局者:他隐藏得够深
最早说出“手机将会代替电脑”
顺势而为,让小米站在风口上
超豪华创业团队组成小米“战舰”
低调布局两年,小米不可能会失败
第三章 小米是一家“铁人三项”的公司
小米模式=苹果+谷歌+亚马逊
基于用户体验的完美设计
MIUI:欲爱上手机,先爱上系统
先APP,后ROM,再手机
第四章 用互联网的思想武装小米
小米的DNA就是互联网DNA
销售模式:只在互联网上卖手机
用“海底捞精神”做好互联网服务
第五章 米粉经济:因为米粉,所以小米
米粉文化:小米,为发烧而生
粉丝经济:从米粉中来,到米粉中去
新营销战略:粉丝运动扭曲力场
第六章 极致思维:把自己逼疯,把别人逼死
低价策略,做性价比最高的手机
永远坚持真材实料做好每一件事
让用户尖叫,超预期才有好口碑
第七章 小米内生态:野蛮生长,完善体系
小米不能按照苹果的路子来
米联:终端控制,内容分享
小米盒子的生态链与大挑战
小米生态圈的四大板块
第八章 小米外生态:撒豆成兵,调兵遣将
UC浏览器:独立扩张vs小米工具
七千万活跃用户的YY语音
雷锋网:关注移动互联网&未来
凡客的电商模式:做品牌还是做平台
资本投资圈,打通产融通路
第九章 让金山拿到移动互联网的船票
临危受命,重掌金山
金山转型的“3+1”布局
迎战360的“金山手机卫士”
另觅新战场,从网游到手游
金山云:让边缘化金山重回主流
第十章 跻身世界第一阵营:小米的国际化与想象力
五年不上市,向国际化突围
谷歌安卓全球副总裁加盟小米
进军台湾:不是卖手机,是考试
颠覆与创新,让全世界都知道小米
第十一章 战略与战术:一百亿收入与一百亿市值
扁平化管理催生“小米速度”
实行透明的利益分享机制
“抢首发+期货模式”的成功秘诀
小米饥饿营销的三个阵地
与运营商之间的合纵连横
第十二章 下一场战役,是对手还是朋友
小米与腾讯:有竞争,更有合作
阿里移师移动互联网对决雷军
百度也许不是没有威胁的对手
360移动产业链的围追堵截
小米门徒,模仿者也有挑战
2012年,中国互联网行业暗流涌动,分化湍流。这一年,中关村大厦的手机卖场显现出从未有过的惨淡景象。随着摩托罗拉和诺基亚两大手机厂商纷纷谢幕,繁盛了20年之久的外资IT业也开始向人们展现出萧索的一面。
与此同时,腾讯、阿里巴巴、百度、京东商城等,这些耳熟能详的网络“巨无霸”,也第一次走进了中国经济的舞台中心,在象征着企业繁荣和实力的春晚黄金时段广告招标中,互联网公司已经超越传统行业,占据了绝对的大多数。这意味着中国互联网已经占据中国经济附加值的半壁江山,互联网的霸权年代正在来临。
而在浪潮汹涌的中国移动互联网领域,小米手机则无疑是一颗最耀眼的新星。自问世以来,它始终以闪亮的光芒和独特的姿态将人们的目光紧紧吸引。随着一阵阵小米狂潮的掀起,有一个同样闪光的名字,也开始被人们不断说起。
当然,说起他,总要提起他的经历:在充满草莽气息的互联网江湖,他是行走在最前列的引领者;当中国互联网进入野蛮生长时期,他是电子商务行业最早的一批开拓者;在混沌不清的天使投资领域,他又是一个个投资神话的缔造者;当移动互联网的浪潮袭来,他冲破年龄的桎梏,带着小米手机再一次加入了战局……
他,就是雷军。作为“小米之父”,他创造了中国第一个颠覆性的商业技术杰作——小米智能手机。虽然雷军很早就声名远播,但他真正成名是在40岁之后以一个颠覆者的身份创办了小米。而且更令人们动容的是,他带着浓浓的追梦味道,以及内心的理想主义和英雄情结,颠覆了整个世界,只为看到梦想最初的样子。
事实证明,在英勇的跳跃之后,再加上颠覆与创新的思维、精密的战略布局,以及将想法付诸实践的行动力,雷军注定是在移动互联网战争中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的胜利者。而最后的结局也堪称绝妙:他创造了小米的奇迹,小米成就了他的辉煌。
2012年12月12日,雷军凭借小米的创新,获得了中国经济界的“奥斯卡”奖项——CCTV“2012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新锐奖”称号,这一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奖”得主有阿里巴巴的马云以及万达集团的王健林。
颁奖词这样评价雷军:“他是最成功的投资人之一。2001年他跻身中国福布斯富豪榜,但年过不惑,他决定投身创业。他想只在互联网上卖手机,有人说他异想天开。根据数百万用户的意见定制手机,在他看来,这才是小米最大的创新。”
2013年2月8日,美国《财富》杂志评出“全球11位颠覆商业规则的创新者”,同样圈定了雷军,虽然排名只是第七位,却是11人中唯一来自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中国人。雷军获得如此荣誉的原因是,他旗下的小米科技,以高性价比、高配置为主打亮点,制造出物美价廉的智能手机。
2013年12月12日,雷军又凭借小米3年300亿营收获得了CCTV “2013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奖”,被排在获奖名单的第一位,排在第二位的是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在因与众不同而招致的质疑、羡慕和攻讦声中,雷军从容地踏上了中国企业家的荣誉最高点。
为什么雷军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有人说是人脉和名气。实际上,带给雷军好运的是他20多年的行业经验和人生积淀:
他在金山像劳模一样工作了16年,对互联网行业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洞见;他最早预言手机会取代电脑,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大众常用的终端;他预见了移动互联网将会浪潮般地袭来,并借鉴苹果软硬结合的思维,采用先软件和后硬件的商业路径。
除此之外,雷军还重视发挥互联网的力量,在体验至上的时代,凝聚了网友智慧,给予了用户最好的参与感;参考亚马逊模式,把小米做成一家电商公司,搭建起一个内容丰富的平台体系,既在官网上卖手机、卖电视,也卖T恤、卖手机配件……由此,小米为自己营造了一个很好的内部生态,这也是小米商业逻辑的起点。
然而,处在风口浪尖的雷军,看起来更像是小米的一个推销员。他不仅在小米内部以一个企业家的战略远见经营小米,而且还在小米周围布局了一个由UCWEB、YY组成的外生态系统。这些都是雷军投资或以投资的身份一手打造的企业,它们有的已经上市,甚至成长为百亿企业。这些企业围绕在小米周围,以强有力的支持助力小米形成了一个内外融通的强大平台体系。
在如此宏大的布局面前,人们不得不为雷军的商业智慧所折服。甚至有人说,最近3年的科技新闻只有两个,一个是微信,另一个就是小米。能够3年发烧不退,小米的确是中国所有企业都应该学习的一个商业样本,而雷军的互联网思维——专注、极致、口碑、快,更是所有企业家都应该学习和借鉴的经营思想。
当然,小米一路走来,也不全是一帆风顺,毫无波折。由于雷军的快速扩张,无形中动摇着运营商、通信商、供货商的既得利益,侵蚀威胁着他们的地盘,因此,小米刚刚问世就遭到了网易、360、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大企业的围追堵截,也被那些最具学习精神的小公司,如小辣椒、大可乐、青橙等手机公司竞相模仿。
与此同时,传统的手机品牌,如华为和联想也开始如坐针毡,2013年年底,华为发布荣耀手机品牌,直接锁定小米的红米手机为竞争对手;随后,联想也对互联网手机跃跃欲试;而小米背后千千万万个“小米门徒”,也摩拳擦掌,仿佛一夜之间要诞生出无数个类小米公司。整个移动互联网江湖里,刀锋所指之处,仿佛就是一片片宁静的厮杀之声。
马云曾说,一个公司能够野蛮生长两三年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能否23年屹立不倒。未来的雷军和小米,是高奏凯歌,成就不世功业,还是英雄落寞,毁于宿命?谁将成为小米最大的对手或朋友?通过本书的讲述,希望读者能从小米的起步和成长中搜寻点滴的触动,也在雷军的战争中,寻找出关于结局的暗示,以及危局中的蛛丝马迹。
如今,正在战局中的雷军,是下一个乔布斯式英雄的崛起,还是一个独一无二的雷军?关于结局的一切,都令人充满期待。我们可以坚信,具有工程师和天使投资人的双重视野,带着年逾不惑重新出发的决绝,雷军必将让他的移动互联网战争,在充满未知的变局中,让人们在感受到惊心动魄的同时也看到理想绽放光的奇幻色彩!
……
这是一本让我脑洞大开的书,尤其是在关于“颠覆”的理解上。作者并没有将“颠覆”局限于技术创新,而是将其拓展到了商业模式、用户体验,甚至是企业文化层面。雷军在书中展现出的,是一种“不破不立”的勇气和决心。他敢于挑战行业巨头,敢于采用与众不同的打法,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的。书中对小米初期创业团队的描绘,那种“一群人,一条心,一起干,一起拼,一起赢”的凝聚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让我看到,一个成功的企业,除了优秀的领导者,更需要一群志同道合、充满激情的追随者。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小米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如何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找到自己的赛道,并以独特的方式取得成功的指南。它让我重新思考了“成功”的定义,不再是简单的财富积累,而是对行业产生积极影响,并赢得尊重的过程。
评分这本书真的是一部令人振奋的作品,它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人的成功故事,更像是一堂生动的商业战略课。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绘创业初期那些艰辛和不确定性时的细致笔触。那些反复出现的夜晚加班,那些在融资路上碰壁的挫折,都让人感同身受。雷军作为一个技术出身的创业者,如何一步步建立起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并最终将小米打造成一个具有颠覆性力量的企业,这个过程的刻画非常到位。书中对产品设计理念的探讨,对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以及如何通过社群运营来凝聚用户,这些都是现代商业中非常宝贵的经验。它让我看到了一个理想主义者是如何用务实的行动一步步实现宏伟目标的。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联想到自己工作中的一些困境,并从中获得启发。书中关于“专注极致、口碑推荐、快速迭代”这些小米的核心价值观,不仅仅是适用于科技行业,很多理念也都能在其他领域找到共鸣。它不是那种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鲜活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将复杂的商业逻辑变得通俗易懂。感觉作者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才能写出如此有分量的内容。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震撼,在于它深刻地揭示了“风口”背后的逻辑。作者并不是简单地告诉我们,雷军抓住了移动互联网的风口,而是深入剖析了为何他能准确地“起飞”。这其中涉及了对宏观经济趋势的判断,对用户需求演变的洞察,以及最重要的,对自身资源和能力的精准匹配。书中关于小米如何克服初期资源匮乏的困境,如何通过饥饿营销和精妙的传播策略迅速打开市场,这些细节都写得非常精彩。我从中看到了一个创业者在压力下的智慧和韧性。尤其是在“得屌丝者得天下”这个概念的阐释上,作者没有流于表面,而是深入分析了其背后的商业逻辑和社会因素。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所谓的“风口”并非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而是需要有足够的前瞻性、执行力和战略眼光才能把握住的。它是一部关于如何看清趋势、抓住机遇,并将其转化为商业成功的经典案例。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商业世界的理解又深了一个层次。
评分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用一种非常坦诚和接地气的方式,展现了一个普通人如何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持续的学习,最终成就一番伟业。作者在书中没有回避雷军身上的争议和挑战,反而通过这些描写,让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真实。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学习型组织”的论述,小米的快速迭代和持续创新,正是源于其内部强大的学习能力。它告诉我,无论是在什么领域,持续的学习和自我进化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成功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通过明确的目标、坚定的信念和持续的行动来实现的。它不是那种灌输心灵鸡汤的书,而是通过扎实的案例分析,为读者提供切实可行的思考方式和行动指南。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那个波澜壮阔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亲眼见证了一个巨头的崛起。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真正的颠覆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思维模式的转变。作者在书中对于“移动互联网战争”的解读,让我对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是一场简单的产品竞争,而是一场关于用户习惯、商业模式乃至整个行业生态的重塑。雷军在其中的角色,就像是一位洞悉时代潮流的舵手,他不仅看到了机会,更重要的是,他知道如何去把握和引领。书中对小米如何从一个不起眼的手机品牌,一步步渗透到智能家居、生活方式等各个领域,这种“生态化反”的策略,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用户思维”的章节,它强调了用户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参与者和共建者。这种用户驱动的模式,是小米成功的关键,也是未来商业发展的大势所趋。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固守成规是最大的风险,而勇于挑战现状,敢于打破常规,才是赢得未来的不二法门。它给我带来的不只是知识,更是一种敢于挑战、敢于创新的勇气。
评分书写得不错,值得推荐
评分书写得不错,值得推荐
评分而在浪潮汹涌的中国移动互联网领域,小米手机则无疑是一颗最耀眼的新星。自问世以来,它始终以闪亮的光芒和独特的姿态将人们的目光紧紧吸引。随着一阵阵小米狂潮的掀起,有一个同样闪光的名字,也开始被人们不断说起。
评分几天就看完了,还可以。
评分向雷军的智慧学习
评分是正版,价格比其他地方都要便宜,书的质量很好,很满意
评分不错 学习中 呵呵
评分当然,说起他,总要提起他的经历:在充满草莽气息的互联网江湖,他是行走在最前列的引领者;当中国互联网进入野蛮生长时期,他是电子商务行业最早的一批开拓者;在混沌不清的天使投资领域,他又是一个个投资神话的缔造者;当移动互联网的浪潮袭来,他冲破年龄的桎梏,带着小米手机再一次加入了战局……
评分还好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