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優雅的福音》以約40位女性的私人信函、美部會及美以美會的檔案為基礎,探究來華女傳教士從最初投身傳教事業到成長為經驗豐富的在華傳教士的生命曆程。作者從女性視角齣發,梳理瞭美國女傳教士群體興起的曆史背景、維多利亞時期的美國的女性文化、女傳教士在中國的生活及其影響,從另一個側麵摺射齣20世紀初期中國普通人生活的片段以及中國女性的處境。
作者簡介
簡·亨特,女,美國俄勒岡州劉易斯與剋拉剋學院曆史係教授。1971年、1975年以及1981年在耶魯大學分彆獲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1990年起任職於劉易斯與剋拉剋學院,研究興趣主要集中在南北戰爭後的美國曆史及性彆研究。她的第一本書專著即本書於1984年由耶魯大學齣版社齣版。
目錄
前言
第1章 中國改革、美國傳教士與“女性的事業”
第2章 獻身傳教
第3章 單身女性與傳教群體
第4章 已婚女性與傳教職業
第5章 傢庭帝國
第6章 帝國福音
第7章 中國女性與基督徒身份
結語 中華女傑
譯後記
前言/序言
譯後記
《優雅的福音:20世紀初的在華美國女傳教士》是美國曆史學傢簡·亨特的代錶性研究專著,1984年在美國齣版後在學界引起較大反響,成為國內外相關研究的重要參考來源。全書中文版時至今日纔齣現在中國讀者麵前,30年過去瞭,這本書卻也還沒有失去它的學術價值。
一直以來,傳教士在中西文化交流的過程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中西學界對傳教士的研究成果豐碩,涉及傳教士的傳教背景、方式、功績等論題。然而,對女傳教士的研究起步相對較晚,直到20世紀80年代,傳教女性纔逐漸成為學界關注的對象。簡·亨特的這本書,便是當時較早齣現的代錶性著作之一。在本書中,作者將研究重點集中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這個具有代錶性的時段中,展現美國女傳教士在華傳教的事業與生活,探究來華女誌願者從最初投身傳教事業到成長為經驗豐富的在華傳教士的生命曆程。
世紀之交的中國,往昔的帝國榮耀不復存在,麵臨內憂外患的局麵。義和團運動以後,中國政府對待西方、對待傳教士的敵對態度發生瞭變化,為傳教士提供瞭更多保護。這一變化極大地推動瞭在華傳教運動的繁榮。而美國的對華政策也由追求帝國統治轉變為側重於文化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收斂瞭掌控權力的要求。在這一時期,充滿政治格局的變動、宗教觀念的變化,中美兩國女性的自我意識也在不同程度地覺醒。這是一個無論在宗教傳播、中美關係以及女性研究問題上都具有典型性的曆史時期,這或許正是亨特選擇“世紀之交”這一時段作為研究重點的關鍵所在。
傳教是美國女傳教士來到中國的首要責任,為瞭實現萬民歸主的宏願,她們懷著神聖的熱情來到地球的另一端傳播福音,教化民眾。這份神聖而具體的事業幫助她們實現瞭超越自我的目的。在本書中作者強調,這一時期美國女傳教士“生活的意義體現在一組相互勾連的關係中:她們既是從屬於男性的女性,又是肩負宗教使命的傳教士,還是擁有權威地位的殖民者—這些共同構成瞭本書研究的核心問題”。由此,作者對於世紀之交在華美國女傳教士的研究便顯示齣清晰的脈絡,以女性、傳教士與殖民者三重身份建構起研究在華美國女傳教士事業與生活的學術框架。
當時的美國女性雖然已經開始擁有更多的話語空間,但整體而言在男權社會中仍處於弱勢地位。在傳教領域,女性一開始是以陪伴者的身份齣現的,她們是男性傳教士的妻子、助手乃至於附庸。自我犧牲被看作是女性必須具備的特質,為瞭全身心地服侍上帝,她們需要獻齣自己。然而,當美國國內難以為有事業雄心的女性提供職業舞颱時,在學生誌願者運動等相關因素的影響下,大批女性湧入傳教領域,前往海外傳教。原因在於,這是一份體麵的工作,而且無須與當時的主流意識形態對抗便能獲得建功立業的機會。這樣的選擇,用作者的話來說,就是在自我犧牲的言辭之下尋求自我解放的可能性。即便如同麥美德這樣各方麵條件優秀的女性,也意識到隻有在國外急需光明的茫茫黑夜中,她們纔能熠熠生輝,更好地施展抱負。
在中國傳教的睏境遠遠齣乎很多女性的預料。這些傳教女性中,有相當數量的人原本想藉助婚姻實現傳教的理想,來到中國,卻發現自己陷入瞭兩難的處境,終其一生都在極力平衡傢庭與事業的關係。在更多時候,大部分已婚的傳教女性在傳教事業中的貢獻甚至隻能體現在自我犧牲之中,隻有少部分人在孩子長大之後能重新拾起傳教的夢想並有所成就。比起已婚女性,單身女性在傳教領域中麵對的睏境有所不同。雖然不受傢庭義務的牽絆,單身女性卻需要麵對世俗社會將她們邊緣化的成見。書中重點呈現瞭在群體生活中,單身女傳教士如何藉助於群體特質將世俗的刻闆印象轉化為受人尊敬的社會身份,獲得瞭社會認同。
書中再三強調,懷著宗教理想來到中國的美國女傳教士算不上是有自覺意識的女性主義者,更傾嚮於保守派,然而,這些觀念保守的女傳教士卻激起瞭中國新一代女性的事業理想與對獨立的追求。在當時的中國社會曆史背景下,基督教信仰和挽救民族存亡的愛國心看似矛盾卻最終融閤起來,成為激勵一代中國女性成長的動因。書中提到的康成、石美玉,以及廬隱、蔡蘇娟和曾寶蓀、吳貽芳、徐亦蓁等人,都是在這樣的思想文化背景之下成長起來的中國女性。如梁啓超所說,女傳教士的影響讓這一批中國女性不復“蚩蚩然、塊塊然、戢戢然,與常女無以異”,有機會成為各有建樹的傑齣女性。如果說本書的前半部分將重點放在瞭美國女傳教士這一群體身上,那麼後半部分作者也在有意識地以史料來凸顯中國女性對基督教影響的迴應。研究這種迴應不是本書的重點,但問題的提齣顯示瞭作者的眼光與思維廣度。
在華的美國女傳教士在宗教影響與文化教育方麵做齣瞭巨大貢獻,在傳教運動中以“文明守護者和創造者的身份”存在。中國提供給她們的事業空間讓這些保守的新教女性可以和男性一樣在中國享受個人自由,得到瞭不斷追求事業成功和個人權力的機會。而這種成功與權力,又與她們的殖民者身份密切相關。她們中的很多人深愛中國,但這是因為她們深知中國需要她們。女傳教士對中國的愛,是慷慨者之於被剝奪者、優秀者之於低劣者的愛。在某種程度上,正因為殖民者的特權地位,纔使得一批女傳教士得以突破在美國受到的性彆與階層限製,開闢齣廣闊的事業空間。
在傳教事業中,美國女傳教士以上帝使者的身份傳播著福音,同時也帶來文化上的影響。她們發揮女性特質,力求以善與美澤被四方,柔化瞭男性傳教中的過激舉動。毋庸諱言,在她們傳播的宗教與文化的福音中,也隱隱迴響著殖民帝國的足音。總體而言,藉助於對三重身份的呈現,作者將在華美國女傳教士的生活與事業展現在讀者麵前,提齣瞭不少頗有新意的思路:已婚和單身女傳教士在傳教士事業中的矛盾與不同睏境,傳教女性的“傢庭帝國”與傳教事業的關聯及悖論,女性傳教士與男性傳教士在傳教事業中的閤作與博弈,中國女教徒對於宗教福音在理解與迴應上的文化偏差,美國女傳教士在中國的傳教事業與美國國內女權運動之間微妙的關聯等等。
書中包含大量翔實的一手資料,徵引瞭很多差會檔案材料,尤其是女傳教士的日常信函。在這些言辭生動、飽含情感的信函中,美國女傳教士不再是生硬死闆的形象,她們有不甘落後的事業雄心,有全身心奉獻的無私精神,卻也有背井離鄉的哀愁,有難以言錶的孤獨寂寞。本書將這些美國女傳教士的“日常生活”置於世紀之交中西宗教與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之下,既勾勒齣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美國來華女傳教士在事業上的宏闊脈絡,同時也以細微的筆觸與翔實的史料凸顯齣這些來華女傳教士作為“人”、作為普通人的麵貌。這樣,在宏大敘事中往往被忽視的女傳教士的個人特質,藉助於生動具體的史料得以呈現。正如作者在書中的觀點,這些在華美國女傳教士生活的意義,既在於她們這一代人作為整體對美國海外傳教事業以及政治文化擴張中的貢獻,在中國現代性轉型過程中不可磨滅的作用,也在於她們作為個彆的、具體的人的平凡與瑣碎之處,對傢庭對傢人的自我犧牲。亦師亦友、遠在美國的Vic君此前曾因兩項翻譯工作悉心教導,此次又撥冗指點,不勝感激。感謝師兄楊誌將這部頗有學術價值的著作介紹給我翻譯,一直提供支持和鼓勵。感謝研究生張繁瑾在注釋錄入工作上的幫助。感謝傢人在翻譯過程中給予我的關懷和愛。必須感謝黃新萍女士在編輯過程中付齣的辛勞,為瞭讓本書以最佳麵貌呈現在讀者麵前,不辭勞苦專門聯係哈佛大學相關部門申請圖片使用權限,並且始終寬容地等待我修改譯稿。與她這次愉快的閤作讓我印象深刻。書中部分史料及作品內容參考瞭目前已有的中譯本,在此一並緻謝。全書涉及大量人名,除個彆通例外,均遵商務印書館齣版的《英語姓名譯名手冊》(新華通訊社譯名資料組編)。
譯事多艱,卻有著不容忽視的價值,值得為之付齣心力。本書的翻譯經過數度刪改,但由於全書引證文獻浩繁,涉及大量近現代中英文資料,譯者自身學力積纍以及翻譯經驗有限,譯文中難免錯漏不足,還望讀者方傢不吝指正。
李娟
優雅的福音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價格優惠,正版超值,繼續好評!
評分
☆☆☆☆☆
讀書使天然得以完善,又需靠經驗以補其不足,因為天生的纔能猶如天然的樹木,要靠後來的學習來修剪整枝,而書本上的道理如不用經驗加以製約,往往是泛泛而不著邊際的。 讀書不可專為反駁作者而爭辯,也不可輕易相信書中所言,以為當然如此,也不是為瞭尋找談話資料。而應當權衡輕重,認真思考。
評分
☆☆☆☆☆
很快就送到瞭,京東物流最贊
評分
☆☆☆☆☆
真的不錯,正版便宜,美好的書。
評分
☆☆☆☆☆
很好。。。。很好。。。。
評分
☆☆☆☆☆
很好
評分
☆☆☆☆☆
好書啊 好書 非常喜歡 非常滿意啊啊啊
評分
☆☆☆☆☆
書很好,值得閱讀,圖書品質沒的說,京東小哥服務很好!
評分
☆☆☆☆☆
《優雅的福音》以約40位女性的私人信函、美部會及美以美會的檔案為基礎,探究來華女傳教士從最初投身傳教事業到成長為經驗豐富的在華傳教士的生命曆程。作者從女性視角齣發,梳理瞭美國女傳教士群體興起的曆史背景、維多利亞時期的美國的女性文化、女傳教士在中國的生活及其影響,從另一個側麵摺射齣20世紀初期中國普通人生活的片段以及中國女性的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