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故事4·近现代史:从维多利亚时代到苏联解体

世界的故事4·近现代史:从维多利亚时代到苏联解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苏珊·怀斯·鲍尔 著,狄晨霞 译
图书标签:
  • 历史
  • 世界史
  • 近现代史
  • 维多利亚时代
  • 苏联解体
  • 政治
  • 社会
  • 文化
  • 20世纪
  • 全球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3086772
版次:1
商品编码:11577799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4-11-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416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作者用引人入胜的方式,将世界史的发展像讲故事那样娓娓道来。第四卷是现代史,基本涵盖了从1850年到2000年的所有重大历史事件,讲述了在过去的一个半世纪中,从中东、东南亚到非洲、美洲发生的一系列天翻地覆的变化。比如,一战、二战的爆发,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苏联的瓦解,还有因这些重大转折而引发的连锁事件,比如一战后英美国家的妇女有了投票权,二战后的德国、朝鲜、越南被一分为二等等。
  这本书适合高年级的学生阅读,也是亲子阅读的历史读物。

内容简介

  水晶宫在哪里?
  “欧洲的病人”是谁?
  牛油是如何引发革命的?
  美国的五十个州是怎么形成的?
  印度与巴基斯坦是如何分成两个国家的?
  为什么中东地区一有问题美国就能派兵干预?
  ……
  作者用引人入胜的方式,将世界史的发展像讲故事那样娓娓道来。第四卷是近现代史,基本涵盖了从1850年到2000年的所有重大历史事件,讲述了在过去的一个半世纪中,从中东、东南亚到非洲、美洲发生的一系列天翻地覆的变化。比如,一战、二战的爆发,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苏联的瓦解,还有因这些重大转折而引发的连锁事件,比如一战后英美国家的妇女有了投票权,二战后的德国、朝鲜、越南被一分为二等等。
  这本书适合高年级的学生阅读,也是亲子阅读的历史读物。

作者简介

  苏珊·怀斯·鲍尔(Susan Wise Bauer),在弗吉尼亚州威廉与玛丽学院(The College of William and Mary)教授文学与写作。曾著《受过良好教育的心灵:你从未接受过的经典教育》(The Well-Educated Mind: A Guide to the Classical Education You Never Had)、《受过良好教育的心灵:如何进行家庭教育》(The Well-Trained Mind: A Guide to Classical Education at Home)——这本书很快成为一种教育标准,获得了广泛且持久的赞誉。

目录

第一章 不列颠帝国

维多利亚时期/001

印度土兵叛变/005

第二章 东方与西方

日本重新对外开放/010

克里米亚战争/014

第三章 英国的侵略

大博弈/019

徘徊在非洲/023

第四章 复兴与革命

意大利的复兴/028

太平天国运动/033

第五章 美国南北战争

南方与北方/037

南北战争之后/041

第六章 自由的尝试

巴拉圭与三国同盟/045

加拿大的主权/049

第七章 两个帝国,三个共和国,一个王国

两个帝国和三个共和国/055

德意志第二帝国/060

第八章 走向现代

铁路、时区和灯泡/065

日本明治维新/069

第九章 两个帝国,两场革命

荷属东印度群岛/073

欧洲的病人/077

第十章 通往东方的运河,一个干旱的沙漠

南美太平洋战争/082

苏伊士运河/086

第十一章 远方的世界

铁血逃犯/091

瓜分非洲/095

第十二章 不愉快的联合

爱尔兰的困境/100

布尔人与英国人/105

第十三章 古老的帝国与红色苏丹

巴西共和国/111

铁血阿卜杜勒哈米德/116

第十四章 两个沙皇,两个皇帝

倒数第二个沙皇/121

埃塞俄比亚与意大利/124

第十五章 小国的抵抗

朝鲜战场/130

美西战争/134

第十六章 美国的扩张

向西部进军/139

股票、慈善家与歹徒/143

第十七章 中国的困境

义和团/148

俄国沙皇与日本海军总司令/152

第十八章 欧洲与东方国家

波斯的敌人与朋友/158

混乱的巴尔干半岛/163

第十九章 中国,越南和法国

末代皇帝/169

越南的革新/172

第二十章 美洲的革命,世界的战争

墨西哥革命/175

第一次世界大战/180

精彩书摘

  第一章 不列颠帝国
  维多利亚时期
  英国进入了夏季。太阳烘烤着满是煤灰的屋顶以及乱糟糟的街道。泰晤士河在晨光中闪闪发光。在市中心的一块绿地上,有一个巨大的玻璃盒子,看上去就像是在草地上放了一个闪光的玩具。
  在这个盒子的玻璃屋顶下,一支军队正在练兵,他们的脚步有节奏地踩在草地上。最年轻的士兵紧张地抬头望着玻璃屋顶。
  “它随时都可能碎掉!”他偷偷地对前面的士兵说。
  “肃静!”长官命令道:“向左转!向右转!向左,向右,向左转!跺脚!一直走,直到头顶上的玻璃掉下来!”
  年轻的士兵耸着肩膀,走得更卖力了。屋顶摇动了,但是玻璃墙依然牢固地挺立着。最终,长官命令他们立定。他们已经训练了一个小时,但没能把这个玻璃房子给震垮。维多利亚女王和她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一定会高兴的。
  维多利亚是大不列颠联合王国的女王,她的国家分为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和威尔士这四个部分。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计划在一年之内邀请全世界人民都来英国首都伦敦看一场盛会:万国工业博览会。世界各国代表将带上他们的发明、机器和商品来参加此次盛会。但是要举办这么大一个展览,首先得建造一个巨大的场馆。
  阿尔伯特亲王已经了解了245种不同的建造计划,但是这些计划全被他否定了。最后,他发现了最完美的展览馆:一个建造在一百万平方英寸草地上的玻璃房子,用几千根铁柱和横梁来支撑。这座玻璃房子是由一个名叫约瑟夫·帕克斯顿的人设计的,他以前是一名园丁,在建造温室方面经验丰富。这座房子比英国任何一座房子都大,在阳光的照射下就像一块宝石一样闪闪发光。
  但是当伦敦人民听说要建造这么大一座玻璃房子的时候,他们表示反对。如果众人在玻璃屋顶下走动,他们的脚步所引起的震动可能会震碎这座玻璃房子。一旦惨剧发生,没有人能够从中逃生。
  于是帕克斯顿建造了一个缩小版的玻璃房子,让一群军人在里面走跳。这个玻璃房子岿然不动。于是建造大型温室的计划被推进了。
  时间不等人。还有九个月的时间,万国博览会就要召开了。英国的每个玻璃工人都被叫去帮忙。几千片玻璃,几百片铁条和铁柱被运到了伦敦中心的海德公园绿地。这些铁和玻璃被组装成了一个巨大的温室,占地十九英亩,相当于十七个足球场那么大。温室上面建造了一个巨大的圆顶,大到公园里高大的榆树刚好卡到这座建筑。众人拾柴火焰高,水晶宫终于建好了。
  世界各国送来了一万三千件不同的展品。俄罗斯人带来了花瓶和帽子,奥地利人带来了家具,美国人带来了农具,普鲁士人带来了华丽的衣服和刺绣品,法国人带来了精美的布料和武器,瑞士人带来了表。除此以外,还有雕塑、绘画、与原物一样大小的铅矿、第一个巨型恐龙模型,刚刚在亚述古国发现的楔形文字碑,还有一个几百英尺高的喷泉。
  1851年5月1日,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坐着马车来到了万国博览会的开幕式。水晶宫在太阳下闪着光,屋顶上彩旗飘扬。女王走进中央大厅的时候,阳光穿过玻璃墙面照亮了她的面容。此时,一支大型合唱团开始演唱《哈利路亚》。
  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走进水晶宫,一路欣赏着来自世界各国的美丽服装、家具和发明创造。维多利亚女王在她的日记中写道:“当我们看到灿烂辉煌的印度披巾和薄纱,迷人的土耳其丝绸,装饰精美的美国博伊刀,我们都舍不得移开自己的脚步了。”
  但是使阿尔伯特和维多利亚最高兴的还是看到来自英国各地的展品。这时英国在全世界都拥有殖民地。澳大利亚殖民地送来了用棕榈树叶子制成的帽子;新西兰殖民地送来了木雕;英国人在印度经营的工厂送来了美丽的丝绸与棉花;加拿大殖民地送来了新式的消防车。水晶宫里还展出了许多英国机器:大型的蒸汽机,潜水钟,蒸汽船模型,起重机,水泵,犁,收割机,还有大厦和桥梁的建筑模型。这些都使人赞叹不已。
  举办万国博览会的真正目的是向全世界展示英国的整体实力。英国只不过是欧洲一个小小的岛国,但是英国人却统治着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南非以及世界上许多其他地方。维多利亚女王的帝国如此之庞大,以至于英国人都说英国是“日不落帝国”。不管太阳照到哪里,英国人所管辖的土地总是有阳光的。
  英国的殖民地为英国提供煤炭、丝绸、皮草等其他货物。但是英国人并不是为了金钱才扩展国土的。他们觉得如果他们能够控制一个地方,就能够帮助这个地方发展。英国人塞西尔·罗德斯写道:“我们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种族,我们控制的地方越多,对整个人类发展的帮助就越大。”
  万国博览会把这一意图表现得很明显。整个水晶宫只有一半是给其他国家展览的。另外一半则全都是英国的东西。这次展览想要让来水晶宫参观的六百万名游客们感受到: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全加起来,才能和英国匹敌。英国的历史学家、作家托马斯·巴宾顿·麦考利说:“万国博览会太了不起了,就连凯撒大帝也从未办过如此辉煌的展览。”英国的国王和女王们就像凯撒大帝一样,把他们的法律、文化和语言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然而古罗马帝国并不是长盛不衰的,英国人马上就要开始捍卫他们的土地了。
  ……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假设的书籍的详细简介,该书内容与您提到的《世界的故事4·近现代史:从维多利亚时代到苏联解体》不重叠。 --- 书籍名称:《文明的摇篮与东方之光:古代文明的兴衰与早期帝国》 内容概述 本书带领读者踏上一场穿越时空的史诗旅程,聚焦于人类文明的黎明时期——从史前时代到公元500年左右古代帝国的鼎盛与衰落。我们不关注维多利亚时代的工业变革,也避开两次世界大战的硝烟,而是深入探索美索不达米亚的泥板、尼罗河畔的金字塔、印度河谷的规划城市,以及地中海沿岸建立起来的奠基性帝国。这是一部关于人类如何从游牧走向定居,如何发明文字、法律和复杂的社会结构,并最终建立起影响后世数千年的政治和精神框架的著作。 第一部分:人类的起源与文明的萌芽(约300字) 本部分追溯人类的演化历程,从非洲大草原上的早期智人到冰河时代的迁徙与适应。随后,我们将重点考察“新石器革命”——农业的诞生如何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为定居和专业化分工奠定了物质基础。 核心章节将详细剖析四大文明发源地: 两河流域的曙光: 探究苏美尔城邦的兴起,楔形文字的发明,以及汉谟拉比法典所代表的早期法律精神。我们将分析乌尔、拉格什等城市的政治结构及其与神权的关系。 尼罗河的馈赠: 深度解读古埃及王朝的连续性与断裂,法老的绝对统治权,以及其对来世的执着如何驱动了金字塔、神庙和复杂丧葬仪式的建造。木乃伊制作工艺、象形文字的解读以及古埃及天文学的成就将被详尽阐述。 第二部分:轴心时代与思想的觉醒(约400字) 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间,被历史学家称为“轴心时代”,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次空前的大爆发。本书的这一部分将专注于不同区域同时发生的哲学、宗教和伦理思想的深刻变革,这些思想至今仍在塑造全球的道德观和信仰体系。 印度次大陆的智慧: 追溯吠陀文化的演变,详细解析印度教的早期思想基础。重点介绍释迦牟尼的生平和教义,探究佛教如何在孔雀王朝时期(特别是阿育王时代)迅速传播,并形成其核心的四圣谛与八正道。同时,也将简要涉及耆那教的苦行主义。 东方的智慧传承: 考察周朝衰落后,中华大地上的思想群星的闪耀。重点分析孔子的仁、礼思想如何成为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石,道家(老庄)对自然与无为的追求,以及法家对中央集权和高效治理的实践。 希腊的理性之光: 探讨古希腊城邦制度(如雅典民主)的独特发展,并系统梳理从泰勒斯到亚里士多德的早期哲学流派。我们将分析苏格拉底的诘问法,柏拉图的理念世界,以及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和经验主义方法论,揭示西方理性传统的奠基过程。 第三部分:帝国的崛起与扩张的逻辑(约500字) 古代世界的标志性特征是庞大帝国的建立,它们通过军事力量、行政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将广阔的地域纳入统一的统治之下。本部分深入剖析两大经典帝国的结构、运作模式及其对周边世界的影响。 罗马:从共和国到霸权: 本章详细描述了罗马城邦如何通过精妙的军事组织(如军团制度)和灵活的公民权策略,逐步征服意大利半岛并最终控制整个地中海世界。重点分析布匿战争的转折意义,格拉古兄弟的改革尝试,以及从共和国向元首制(元首制)过渡的政治危机。本书将详细描述奥古斯都的“元首制”如何实现和平与稳定(罗马和平,Pax Romana),以及其法律体系(如《十二铜表法》)对后世法律观念的深远影响。 波斯:第一个世界性帝国: 侧重于居鲁士大帝和后来的大流士一世如何建立起一个以“王中之王”为核心,通过行省制度(Satrapies)和御道(Royal Road)进行有效管理的庞大帝国。我们将探讨波斯帝国对地方宗教的宽容政策(例如对犹太人的释放)以及其复杂的税收和邮政系统。 汉朝的构建与巩固: 考察秦朝的统一(书同文、车同轨)为汉朝的长期稳定奠定的基础。重点分析汉武帝时期对匈奴的战略,以及董仲舒如何将儒家思想提升为国家正统意识形态。我们将考察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以及汉代成熟的官僚选拔制度(察举制)。 第四部分:古典时代的黄昏与过渡(约300字) 本书的最后部分聚焦于公元三世纪至五世纪的重大动荡与转型。我们关注的不是中世纪的开端,而是古代世界体系瓦解的过程。 “三世纪危机”与罗马的分裂: 探讨罗马帝国后期,由于军事过度扩张、财政枯竭、疫病流行和蛮族压力导致的长期混乱。分析戴克里先的改革(四帝共治)及其局限性,以及君士坦丁大帝迁都君士坦丁堡和基督教合法化的历史意义。 信仰的胜利与帝国的凋零: 审视基督教如何从一个边缘教派转变为罗马官方宗教,以及这种转变对古典文化和价值观产生的深刻冲击。分析西罗马帝国最终在蛮族入侵下分崩离析的内部和外部原因,而非仅仅关注其衰亡的结果。 亚洲的权力更迭: 简要回顾这一时期,笈多王朝在印度次大陆上创造的“黄金时代”,及其在艺术、科学和数学(如零的概念)方面的成就,作为古代文明在东方持续发展的重要例证。 结论:古代的遗产 本书总结古代文明留下的不可磨灭的遗产——从我们理解时间、法律、伦理、哲学乃至城市规划的方式,无不深深植根于这些早期奠基者的智慧与经验之中。这些远古的成就,构成了随后所有人类历史发展的坚实地基。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的叙事功力达到了一个近乎于讲故事的境界。他并没有把我扔进一堆枯燥的年代记和人名地名里,而是巧妙地将那些宏大的历史转折点,通过聚焦于那些关键人物的命运起伏来展现。比如,对某个时期社会思潮变迁的描述,他会选取某个普通知识分子的内心挣扎作为切入点,一下子就让抽象的理论变得鲜活可感。我发现自己不仅仅是在“学习”历史,更像是在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穿梭于不同的历史场景之中,感受着彼时的空气和情绪。这种叙事手法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那些原本以为晦涩难懂的政治经济变革,也变得逻辑清晰、引人入胜,着实是一次非常愉悦的阅读体验。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太引人注目了,封面那种沉稳的墨绿色调,配上烫金的字体,一股扑面而来的厚重感让人忍不住想翻开一探究竟。我尤其喜欢它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内页的纸张质感非常棒,阅读起来眼睛很舒服,长时间盯着也不会觉得疲劳。而且,书脊的装订非常牢固,可以平摊在桌面上,这对于做笔记或者对照其他资料时简直太友好了。虽然内容本身我是从头到尾读完的,但光是这种实体书的体验,就足以让我对它充满了好感。它不像一些平装书那样轻飘飘的,而是握在手里有分量,仿佛捧着一段真实沉甸甸的历史。这种物理层面的触感,为接下来的阅读旅程打下了一个非常扎实的基调,让人在打开之前就已经对接下来的知识盛宴充满了期待。

评分

坦白说,我买这本书之前对这段历史的了解仅限于零散的碎片,总感觉条理不够清晰。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彻底解决了我的这个痛点。作者在章节划分上展现了高超的平衡感,既保证了时间线的连贯性,又精准地捕捉了不同地区和主题的并进关系。比如,在讨论某项重大技术革新的影响时,他会立刻转向其对全球贸易格局的重塑,最后再落脚到普通民众生活方式的改变上,层层递进,脉络分明。这种结构布局,使得我在阅读时,能够清晰地看到“点”如何汇聚成“线”,再由“线”构成宏大的“面”,极大地提升了我对这段复杂历史的整体把握能力,感觉像是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历史坐标系。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思考远超出了历史事件本身。它成功地搭建了一座桥梁,连接了过去那些遥远的变革与我们当下的处境。在阅读过程中,我频繁地被引导去反思,例如,那些曾经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社会结构,是如何一步步瓦解和重塑的?那些曾经推动时代前进的理想主义,最终是如何在现实的泥淖中沉淀下来的?书中描绘的那些时代的困惑与挣扎,竟然能在某些方面找到我们今日世界的影子。这种强烈的“回响感”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思辨的张力,它不仅是关于“他们”的故事,更是关于“我们”如何走到今天的深刻寓言。合上书本时,我感觉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似乎也变得更加审慎和立体了。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在资料引用的广度和深度上所下的功夫。我注意到,作者似乎倾注了大量精力去搜集那些不太为人知的第一手材料,很多观点并非是教科书上千篇一律的结论,而是通过对原始档案、私人信件甚至是当时报纸上的只言片语进行深度挖掘后得出的新颖见解。这使得全书的论述充满了力量和说服力,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进行一场“考古发掘”。特别是在分析某些争议性事件时,作者并没有急于下定论,而是冷静地呈现了多方证据,让读者自己去权衡,这种学术上的严谨和对复杂性的尊重,让人由衷地钦佩。它成功地将严肃的历史研究,转化为一种既有深度又充满探索乐趣的阅读活动。

评分

京东423世界读书@买的,一百减五十,还用了券,感觉挺合适的!

评分

挺好的!是一本好书!

评分

书都是好书,四册我都买了,值得推荐。

评分

好东西,值得购买,推荐购买。

评分

书很不错,都是畅销的,我们要建立阅览室,京东服务不错。

评分

京东图书活动的时候入手的,价格相当美丽!

评分

适合中小学生阅读,很好的历史通识教育读物。

评分

内容一般,适合亲子阅读

评分

适合中小学生阅读,很好的历史通识教育读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