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美索不达米亚诸帝国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诸帝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芭芭拉·A. 萨默维尔 著,李红燕 译
图书标签:
  • 美索不达米亚
  • 古代史
  • 历史
  • 帝国
  • 文明
  • 考古学
  • 苏美尔
  • 巴比伦
  • 亚述
  • 阿卡德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06351
版次:1
商品编码:11588160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89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诸帝国》简明并系统地讲述了美索不达米亚,包括苏美尔、巴比伦和亚述,这一在人类历史上有着深刻影响的文明的起源和历史。两千多年前,美索不达米亚人建起世界上最早的水利灌溉系统和用以挡住洪水、保护良田的大坝;由此使得自己生活居有定所,继而建立了城市、城邦、庙宇,并有了统治阶层;城邦之内诞生了人类的第一部立法文件——巴比伦法。城邦沿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而繁荣起来。他们发明的楔形文字是人类最早的书写体系,逐渐发展起来成了各种交流和传播的工具,并且向西亚以及其他领地拓展开去,记录下那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社会等方面的生活内容。全书叙述脉络清晰,语言浅显易懂,是了解美索不达米亚诸帝国的历史、社会与文化的入门读物。

作者简介

  芭芭拉A,萨默维尔,美国职业作家,担任杂志的编辑、记者二十余年,已出版一百五十多部青年阅读的书籍。其中比较受欢迎的有Pennsylvannia,有讲述西班牙在美洲殖民地的We the People: Exploration and Colonizat等。

内页插图

目录

引言 / 1
第一篇历史
第一章从农庄到城市 / 15
第二章从萨尔贡到汉穆拉比 / 33
第三章帝国的最后岁月 / 51
第二篇社会与文化
第四章苏美尔文化 / 79
第五章巴比伦文化 / 103
第六章亚述文化 / 135
结语 / 155
年表 / 165
词汇表 / 167
参考书目 / 170
拓展资料 / 175
图片来源 / 179
译名对照表 / 180

前言/序言

  引言
  美索不达米亚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文化可与之相匹敌。它的影响几乎可以见于每一个领域,包括数学、文字、农业和建筑。美索不达米亚学者最早产生把“0”用作数字的观念。他们还发明了文字,创建了最早的学校。
  在农业上,早期美索不达米亚农夫知道保存剩余的或额外的食物的重要性,所以他们在荒年也能有食物。他们用野生植物的种子种植作物,并发明了可以翻土播种的犁。他们还驯养了家畜,喂养它们专门用于农业。由于气候干燥,他们需要把水从别处引来浇灌农作物,因此,他们发明了灌溉系统,通过运河或沟渠浇灌农作物。有能力提供稳定的食物供给意味着美索不达米亚人能够在一处定居,并组成社区。
  美索不达米亚人也是最早发明玻璃制作工序的人。他们也为建筑物设计拱门、立柱和穹顶。所有发明中最重要的一项可能是,他们发明了用于交通运输工具的车轮。
  美索不达米亚地理
  美索不达米亚不是一个单一的国家或者单一的文化。它是一个巨大的区域,包括现在的伊拉克以及叙利亚和土耳其的部分地区。“美索不达米亚”这个词是希腊语,意思是“两河之间的土地”。两河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美索不达米亚包括两河之间的所有土地,这一地域对于该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北部和东部与扎格罗斯山脉和托罗斯山脉交界。南接阿拉伯高原和波斯湾,西连叙利亚沙漠。北部地区由起伏的高山和平原组成。雨季来临时,雨水冲刷地表的土壤,并流入河流与小溪。
  当人们最早到达这一地区时,他们看到的是森林、高山与淡水。遥远的南方是长满芦苇的沼泽地。湿地广阔而又平坦。这里没有森林和群山。几千年间,这里的气候变化很小。冬季寒冷又潮湿。夏季漫长、炎热,非常干燥。
  在美索不达米亚,河流使文明在这里生长和繁荣,其他任何地理因素都不能与之相比。每年春天,北部山区的积雪融化,汇入河流。融化的雪水带来肥沃的土壤,河水泛滥时,这些土壤就沉积在田野中。这些沉积物能够带来一个地区的农业增产,否则,这个地方的土壤可能过于贫瘠而不适合种植作物。河流也带来用于饮用和浆洗的淡水、可以食用的鱼类以及方便旅行者和商人的交通。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诸文化都意识到了控制河流的必要性。他们建造了防护性的堤坝(矮墙,通常用土建成,用于把水挡在外面),防止城市被洪水淹没。他们挖掘运河,形成河道,把水引来浇灌他们的农作物。他们修建了码头,乘坐自制的芦苇帆船从这里出发,沿河航行。
  现在,堤坝、排水沟和运河依然控制着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径流。这两条河流依然为当地居民提供淡水、鱼类和便捷的交通。
  发现美索不达米亚
  美索不达米亚最早的居民是狩猎-采集者。这些人过着部落(关系紧密的一组家庭)生活,没有永久的住所。他们以追捕野生动物,采集野生果实、根茎、坚果和浆果为生。当部落猎杀了一个地区的所有野生动物,他们就会迁移到一个新的狩猎地点。那些四处游荡的部落最终成为农夫,随着时间的推移,建造了商业区和城市。这一变化经历了几千年。
  生活在不同城市的人说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宗教信仰。他们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也不相同。唯一相同的事情是他们生活的土地。渴求占有土地造成了一个群体与另一个群体的对抗——似乎无休止的战争。
  几千年来,许多文化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兴起又衰落。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苏美尔人、巴比伦人和亚述人的文化。这些文化给后世留下了一段非常清晰的历史。现在的人能够从《旧约圣经》中了解他们。人们也能从古代城市的废墟中研究他们的文化。大多数这样的城市都掩埋在无数的瓦砾堆下逾两千年。在19世纪和20世纪,科学家们为发现这些城市,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考古学(对古代民族及其文化的研究)在早期阶段就像是两个运动队之间的一场竞赛。19世纪中叶,英国人和法国人主导赛场。他们为谁应该去哪里发掘而争论,并且设法给对方搞破坏。一旦他们发掘了坟墓、坟场和整个城市,他们就把中东的财富运回国,用手工艺品(人类制作的物品,如陶器或者工具)充实他们的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对他们来说,发掘出来的珍贵的物品可能会不属于他们,这是永远不会发生的事。
  在美索不达米亚主持发掘的两位考古学家是英国的奥斯丁亨利莱亚德(1817-1894年)和法国的保罗埃米尔博塔(1802-1870年)。博塔和莱亚德试图发现至少一部分古代亚述著名的、传说中的财富。他们在摩苏尔(今天伊拉克境内)附近的一个地方发掘。
  故事是这样的,博塔是法国政府派驻摩苏尔的一个无所事事的官员。一天,他在当地的苏克(阿拉伯语词,指露天市场)买东西,正在鉴定一堆出售的手工艺品的真伪。他用流利的阿拉伯语砍价,这引起了当地商人的注意。商人们告诉博塔,他们知道一个地方,那里遍地都是他们卖的这些类型的陶器和雕像。在这些商人的引导下,博塔开始勘测底格里斯河北部地区的大土堆。人们认为,在这些大土堆下面埋藏着古代亚述城市的珍贵遗址。博塔最令人惊叹的发现包括雕塑、浅浮雕(肖像凸出于平面的雕塑)墙板以及来自杜尔-沙鲁金(古代亚述首都,现代的豪尔萨巴德)王宫的带有装饰的砖。
  大约与此同时,莱亚德在同一地区开始发掘。博塔已经认定摩苏尔是法国的地盘,因此他很不高兴。这两位考古学家都没有意识到当地政府是地下遗址的所有者。当莱亚德听说当地的帕夏(地方长官)下令停止一切发掘的时候,他正住在尼尼微的一处发掘地。莱亚德急忙去摩苏尔拜见帕夏,这位长官宣布莱亚德的发掘没有问题。莱亚德返回继续发掘,却又被召回帕夏的府邸。
  这次,帕夏宣称他为莱亚德的安全担忧。莱亚德受到威胁,因为他在一个神圣(圣洁)之地——墓地进行发掘。莱亚德困惑不解。几周的发掘中,他从未见到任何墓碑、尸体、骨骸或者任何其他表明这是一个墓地的迹象。莱亚德与帕夏争论了两天。最后,莱亚德获准继续他的发掘,结果是在一个以前没有坟墓的地方发现了一座完整的坟墓!
  真相浮出水面:帕夏为了阻止英国人继续进行发掘,他命令他的人把一座坟墓移到了莱亚德的发掘地。这一诡计的幕后指使者是谁?是博塔,他想要莱亚德发掘的珍宝归法国所有。
  莱亚德最后获得许可继续发掘。从1845到1848年,莱亚德在尼姆鲁德发掘,这是一座古代亚述城市,位于现代伊拉克底格里斯河上的尼尼微城南部。
  后来,莱亚德发现了亚述巴尼拔那座重要的图书馆,里面有24 000片黏土板,被称为泥版,上面写有文字。他还发现了七十多个房间,许多都装饰着浅浮雕和壁画(直接在墙上绘制的图画),它们向人们复述了伟大的亚述国王沙尔曼纳萨尔三世(公元前858-前824年在位)的赫赫战功;在此之外还有上百件其他手工艺品。莱亚德的许多发现现在都陈列在伦敦的大英博物馆里。
  自从博塔和莱亚德为谁可以搜集美索不达米亚的伟大宝藏而争斗的时代起,十几位考古学家已经开始探究这个地区的历史。他们发现了上千份文件,包括依然封在坚硬的黏土信封里面的信件。他们发现了浅浮雕和马赛克(用细小的彩色瓦块拼成的图案或装饰),它们在向人们讲述着那些早已逝去的国王的故事和现在已经湮没在废墟中的帝国的往事。
  发掘活动一直持续到当代,考古发现揭示了这些消失的文化的方方面面。在1989年的一次发掘中,考古学家和他们的发掘人员清除瓦砾堆时在一座古代墓葬中发现引人注目的工艺。他们发现在一个排气口中使用了陶瓷管。还有在雕纹的石制铰链拉动下顺畅移动的石门。那里还有一座石制棺材,即石棺,上面刻有一句可怕的警告:“如果有人毁坏我的墓,就让失眠的鬼魂永远陪伴他”(引自Philp Elmer-Dewitt在《时代》杂志上发表的故事,“尼姆鲁德的黄金宝藏”)。如果考古学家因为扰乱坟墓而失眠,那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在坟地发现的其他东西所引起的激动:几磅珍贵的黄金饰品和可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的滚印。(滚印是小的、带有雕刻图案的管状物,所有者用来在湿的黏土上压印。对于滚印所有者来说,每一个印都是独一无二的,代表所有者的签名。)附近的另一座墓中有440件手工艺品,包括黄金首饰、雕像和花瓶。
  这些发现物的丰富与精美不断让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感到惊讶。古代的人如何制作如此精致的手工艺品?浮雕上的战争场景是精确的历史事件的记录吗?历史学家如何用一位得胜的国王的自夸、一个商人出售的商品的目录以及一个骨骸已经化为尘土的人的诅咒再现古代文明的完美画卷?只有将来的美索不达米亚研究才能回答这些问题。



好的,这里为您提供一份关于“古代美索不达米亚诸帝国”的书籍简介,其内容不包含该书的任何实际信息,而是聚焦于其他相关或相邻的历史、地理或文化领域,以展现其广度和深度。 --- 文明的十字路口:尼罗河畔的法老王朝与地中海的早期航路探索 一部关于古埃及辉煌与地中海早期贸易网络的史诗 本书带领读者穿越时间的长河,聚焦于人类文明发源地的另一条重要脉络——尼罗河畔的古埃及,以及地中海东岸那些鲜为人知、却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早期航海社群。我们暂且将目光从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的丰饶两河流域移开,投向那片被沙漠环绕,却因一江春水而孕育出延续三千余年的灿烂文明的土地。 第一部分:尼罗河的馈赠——古埃及的王权与神性 古埃及,一个由尼罗河周期性的泛滥塑造而成的国度,其历史进程与地理环境紧密相连。本书将深入剖析古王国时期金字塔的建造之谜,探讨第三王朝至第六王朝法老的绝对神权是如何构建起庞大而稳定的中央集权体系。我们不仅描绘宏伟的建筑奇迹,更着重于其背后的社会组织、劳力调配,以及基于“玛阿特”(Ma'at,宇宙秩序与正义)的意识形态基础。 在中王国时期,埃及的政治重心逐渐向南转移,努比亚(库什)的影响力日益增强。本部分将细致考察第十一、十二王朝的文学复兴,从《西奴海的故事》等文献中,窥见一位身处边疆的埃及贵族如何处理文化冲突与身份认同。此外,我们将详细梳理埃及与南方的贸易路线,探讨黄金、象牙和异域香料如何被源源不断地输入底比斯和孟菲斯。 新王国时期是埃及的巅峰,本书将着重于阿蒙霍特普四世(埃赫那顿)的宗教改革——那场试图以阿吞神取代传统多神信仰的激进尝试及其失败的深层原因。拉美西斯二世的军事扩张,特别是卡迭石战役的战略布局与外交手腕,将被放在更广阔的西亚地缘政治背景下进行审视。我们考察的不仅仅是战争的胜负,更是埃及如何通过联姻、条约和文化输出,确立其在地中海东岸的霸主地位。 第二部分:从克里特到黎凡特——早期地中海的贸易生态 古代文明的交流并非仅限于陆路。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城邦忙于灌溉和战争之时,爱琴海上的岛屿与黎凡特沿岸的港口已经形成了复杂而精密的贸易网络。 本书的第二部分将目光投向克里特岛的米诺斯文明(Minoan Civilization)。我们探讨其海权基础,如何通过帆船将精美的陶器、橄榄油和木材输送到希腊大陆及周边岛屿。米诺斯宫殿建筑群的结构与功能,特别是其复杂的储藏系统,反映了其对海上贸易的依赖程度。我们试图重构那些在克里特象形文字(Lineal A)中仍未完全破译的商业记录背后的真实经济活动。 随后,我们将航线转移到黎凡特海岸。迦南地区的早期城邦,如比布鲁斯(Byblos)和乌加里特(Ugarit),是连接埃及、安纳托利亚和两河流域的桥梁。这些城市不仅是重要的商业中转站,更是文化和文字传播的枢纽。我们分析乌加里特楔形文字泥板中发现的商业信函,揭示了青铜短缺时期,国际贸易中价格波动与政治干预的微妙关系。 第三部分:文字、律法与宇宙观的对比研究 虽然本书主要关注尼罗河与地中海,但我们并未忽视周边文明的影响。通过对比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地理环境下形成的社会结构。 我们将对比古埃及的《亡灵书》与两河流域(特别是巴比伦)的法律与神话文本。埃及人对“永恒”与“来世”的执着,如何塑造了其国家管理和艺术风格?而两河流域文明对“命运”与“人定胜天”的抗争,又如何体现在他们的史诗和成文法典中?这种文化上的差异性,正是理解古代世界多样性的关键。 本书还会追踪早期书写系统的演变轨迹。从埃及的象形文字到腓尼基字母的诞生,我们考察字母系统如何打破了专业抄写员对知识的垄断,为后来的希腊文化奠定基础。这种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对早期地中海世界的政治权力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结语:连接历史的断裂点 《文明的十字路口:尼罗河畔的法老王朝与地中海的早期航路探索》并非一部单纯的编年史,而是一部探讨地理、资源、权力与信仰如何交织在一起,共同塑造人类早期复杂社会的学术探索。它邀请读者从一个不同于两河流域的视角,重新审视古代近东的辉煌时代,理解地中海如何从一个地理障碍,逐渐演变为连接不同文明的生命线。本书旨在填补研究领域中关于尼罗河文明与爱琴海早期互动的详细论述空白,提供一个全新、深入且充满细节的观察框架。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必须承认,最初拿到这本书时,我对它的期望值并不算太高,总觉得这种涵盖“诸帝国”的宏大叙事,难免会流于表面、泛泛而谈。然而,阅读的过程却出乎意料地引人入胜。作者在叙述亚述帝国的军事扩张时,并没有仅仅堆砌战役和王表,而是深入挖掘了其高效的行政体系和工程技术对统治的支撑作用,比如他们如何利用先进的灌溉系统来确保后勤供给,这一点解读得极为透彻。随后,在谈到新巴比伦的衰落时,笔锋一转,着重分析了文化认同在帝国崩溃前夕是如何被内部矛盾所侵蚀的,这种跨学科的视角,将政治、军事与社会心理巧妙地编织在一起,让历史不再是冰冷的年代顺序,而是一个充满复杂人性的动态过程。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帝国兴衰”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维度。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位对考古学资料抱有强烈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原始文献引用的处理方式。它并没有将那些艰深的泥板文书直接塞给读者,而是采取了一种非常巧妙的“导读”模式。比如,在讨论汉谟拉比法典时,作者没有直接贴出长篇的法条,而是选取了几个极具代表性的案例——关于农田水利纠纷和奴隶买卖契约——并将其置于当时的经济背景下进行生动的重构。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使得原本晦涩的法律条文立刻鲜活了起来,我仿佛能听到两千多年前的市井之声。而且,引用的资料来源标注得非常清晰,对于想要进一步深究的读者来说,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体现了作者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对读者负责的精神。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封面那种沉稳的泥土色调,搭配烫金的文字,立刻就带人回到了那个遥远而神秘的时代。内页的纸张质感也非常好,摸上去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而不是那种廉价的现代印刷品。尤其值得称赞的是插图的选取和排版,那些苏美尔楔形文字的拓片摹本,以及巴比伦空中花园的复原图,都经过了精心的考证和美化。读起来,仿佛不是在翻阅一本学术著作,而是在鉴赏一套精美的艺术画册。作者在章节过渡时的留白处理也相当到位,让读者的思绪有时间从一个宏大的历史场景平稳地过渡到下一个,这种对阅读体验的细致关注,在同类历史书籍中是极为罕见的。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艺品,每次翻开,都能感受到那种对古代文明深深的敬意。

评分

如果要说有什么地方让人感到意犹未尽,那或许正是这本书的“全面性”本身带来的挑战——内容的信息密度实在太高了。从提奥斯到波斯崛起之前,几乎每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都被详细地描绘和分析,让人在享受知识洪流的同时,也需要时不时地停下来,在大脑中搭建起那个复杂交错的权力网络图景。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不同文化交流时的细腻笔触,比如腓尼基贸易对美索不达米亚青铜冶炼技术的影响,或者希腊化时期对当地哲学思想的冲击。这些细节的穿插,让原本以“帝国”为核心的叙事多了一层互动的色彩。唯一遗憾的是,在如此浩瀚的篇幅中,对于某些晚期文化(比如迦勒底人对艺术的贡献)的论述篇幅略显仓促,不过瑕不掩瑜,它无疑为我理解古代近东的文明脉络提供了一个极为坚实且富有启发性的基石。

评分

这本书的行文风格,坦率地说,非常具有个性,读起来有一种与一位博学长者促膝长谈的亲切感。作者似乎不太在意那些繁复的学术套话,而是用一种近乎讲故事的语调,将那些久远的君王和神祇拉到了眼前。特别是他对美索不达米亚神话体系的梳理,简直是一绝。他没有采用那种僵硬的分类法,而是通过比较不同城邦祭司对同一神祇的不同诠释,展示了宗教信仰是如何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而悄然演变的。这种“动态的信仰史”的叙述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好奇心,让我不再觉得古代宗教是静止不变的教条,而是充满生命力的文化载体。这种叙事上的张力,成功地弥补了由于时代久远带来的信息缺失感。

评分

京东快递小哥送货速度很快,人也很好!书的包装完好结实!书也很好,很喜欢!

评分

值得推荐的好书

评分

为了读懂圣经,读这本书科普书,太太简单了,有点贵。

评分

本书是“历史上的帝国”丛书(共12册)之一,图文并茂地介绍美索不达米亚诸帝国,其中对汉穆拉比法典、苏美尔帝国、巴比伦文化、苏美尔文化和亚述文化这些在古文明史上辉煌足迹的文明有系统、简洁明了的介绍。全书叙述脉络清晰,语言浅显易懂,是了解美索不达米亚诸帝国的历史、社会与文化的入门读物。

评分

还可以!

评分

还没有看。

评分

送货真的快,图书真的好。

评分

挺好

评分

照片很丰富 就是太薄。 看起来似乎是休闲小册子, 内容太有限. 是拉拉杂杂的一些有趣的小内容 不过照片还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