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常識

日本常識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陳偉偉 著
圖書標籤:
  • 日本文化
  • 日本曆史
  • 生活習慣
  • 風俗禮儀
  • 旅遊指南
  • 實用信息
  • 文化差異
  • 社會現象
  • 入門知識
  • 常識普及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ISBN:9787807699132
版次:1
商品編碼:11585906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1-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318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一部讓男人拍案叫絕的日本百科全書,讓你在12天內360°全方位瞭解日本!一本叫女人愛不釋手的自助旅日指南,幫你在最短時間內玩遍日本最好玩的地方!


內容簡介

  《日本常識》是針對青少年、旅遊愛好者、緻力於到日本留學務工者打造的常識書,文中內容通俗易懂、全麵實用,是旅遊愛好者的日本名勝全攻略,用省錢的方式讓你自助遊遍全日本;是在日留學、務工者的生活全指南,用最實用的技巧讓在日本吃得飽、睡得香;是日本文化愛好者的文化全百科,用簡單的語言讓你瞭解你最想知道的日本常識!

作者簡介

  陳偉偉,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著有《適應力》、《斯坦福的人生經營課》、《有錢不如值錢 》、《九張底牌》 等著作。

目錄

第一章 不可不知的日本飲食常識
1. 日本人三餐都吃什麼? /003
2. 丼物是什麼? /004
3. 日本人喜歡把米做成哪些食物? /005
4. 神戶牛肉為什麼那麼齣名? /006
5. 烏鼕麵有什麼特點? /008
6. 章魚燒是怎麼來的? /009
7. 關東煮也是火鍋嗎? /010
8. 日本有哪些魚類料理? /011
9. 刺身為什麼叫刺身? /013
10. 日本人為什麼喜歡喝清酒? /014
11. 日本的抹茶是什麼? /016
12. 日本壽司有哪些種類? /018
13. 日本人新年時最愛吃的食物是什麼? /019
14. 方便麵是日本人最先發明的嗎? /021
15. 日本的速食店有哪些特點? /022
16. 味增湯就是豆腐紫菜湯嗎? /022
17. 天婦羅是油炸食品嗎? /023
18. 在日式餐館點哪些特色菜纔算真正吃到瞭日式料理? /023
19. 日本可樂餅是用可樂做的嗎? /025
20. 日本的飲食文化有哪些特點? /025
21. 日本料理有哪幾類? /027
22. 日本料理有什麼特點? /029
第二章 不可不知的日本生活常識
1. 日本的和服有什麼特點? /033
2. 日本女人為何愛穿裙裝? /034
3. 日本人為什麼喜歡穿木屐? /034
4. 在日本應該如何入住酒店? /035
5. 榻榻米是什麼東西? /036
6. 為什麼日本人的房屋大都是木質的? /038
7. 為什麼日本人喜歡裝飾庭院,崇尚自然原則? /038
8. 日本的“廁所文化”是什麼? /039
9. 在日本開車要注意什麼? /039
10. 在日本乘坐公交車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問題? /040
11. 在日本乘坐地鐵有什麼注意事項? /041
12. 日本的交通規則有哪些特殊要求? /042
13. 日本人如何進行垃圾分類? /043
14. 日本人的日常生活禁忌有哪些? /044
15. 到日本人傢裏做客要注意什麼? /045
16. 在日本如何問候他人? /046
17. 在日本應該如何送禮? /047
18. 日本的貨幣有什麼特點? /048
19. 日本人為什麼愛排隊? /049
20. 在日本最受歡迎的娛樂設施是什麼? /049
21. 日本常用的緊急電話有哪些? /051
22. 在日本買東西要注意些什麼? /052
23. 在日本就診的程序是怎樣的? /053
第三章 不可不知的日本經濟常識
1. 日本擁有怎樣的經濟體係? /057
2. 日本的三大支柱型産業是什麼? /058
3. 日元為什麼能全球通用? /058
4. 日本的稅收政策是怎樣的? /059
5. 日本的進齣口貿易政策有哪些? /060
6. 日本企業都是“員工終身製”的企業嗎? /060
7. 日本的汽車産業為什麼能一枝獨秀? /061
8. 日本的動漫産業為什麼能引領世界潮流? /062
9. 什麼是安倍經濟學? /063
10. 日本的泡沫經濟是怎麼迴事? /064
11. 日本為什麼會經常爆發金融危機? /066
12. 日本經濟存在什麼問題? /068
13. 二戰後日本經濟是如何發展的? /069
14. 什麼是日本經濟産業省? /071
15. 日本經濟“失去的10 年”發生的原因是什麼? /072
16. 日本開展區域經濟閤作的背景是什麼? /074
17. 日本對東亞的區域經濟閤作戰略是什麼? /075
18. 日本的文化産業遜於韓國嗎? /077
19. 日本要依靠女性來發展經濟嗎? /078
20. 普通日本人如何理財? /079
第四章 不可不知的日本政治常識
1. 日本的國製為什麼是君主立憲製? /083
2. 日本的內閣總理大臣是公開競選的嗎? /084
3. 日本國會的主要職能有哪些? /085
4.《日本國憲法》有什麼特點? /086
5. 日本的貴族院是什麼? /087
6. 日本國會議員享有的權利有哪些? /088
7. 日本的司法製度是怎樣變遷的? /088
8. 為什麼說戰後日本司法製度改革“一波三摺”? /089
9. 日本的司法製度有什麼特點? /091
10. 日本有多少個政黨? /091
11. 日本自由民主黨有哪些特點? /092
12. 日本社會黨是怎麼産生、發展的? /093
13. 日本民主黨是怎樣擊敗自由民主黨的? /094
14. 日本也有共産黨嗎? /095
15. 日本的皇室成員為什麼大多是軍人? /095
16. 日本的軍國主義是怎樣形成的? /096
17. 日本的政治文化經曆瞭怎樣的發展曆程? /098
18. 日本首相頻繁更換的原因是什麼? /099
19. 日本政壇的“政二代”是怎麼迴事? /100
20. 為什麼日本的政治製度會齣現世襲的狀況? /101
21. 黑社會與日本政治有什麼聯係? /102
22. 日本眾議院是怎樣進行選舉的? /104
23. 日本參議院是怎樣進行選舉的? /105
24. 在日本怎樣舉行地方議會選舉? /106
25. 怎樣認識日本戰後的對外國際關係? /106
第五章 不可不知的日本旅遊常識
1. 赴日旅行時辦理簽證時需要提供哪些材料? /111
2. 去日本旅遊需要做哪些準備? /112
3. 到日本旅行一定要去的城市有哪些? /114
4. 日本旅遊景點的門票如何收費? /116
5. 日本有哪些著名的佛寺? /116
6. 日本有哪些著名的神社? /117
7. 日本有哪些著名的溫泉聖地? /118
8. 日本賞櫻之旅必去哪些地方? /120
9. 京都有哪些民俗風情值得一看? /121
10. 到伊豆旅行能得到哪些美妙的感受? /123
11. 北海道有哪些不容錯過的旅遊勝地? /124
12. 鹿兒島有哪些值得旅遊欣賞的地方? /125
13. 到日本必去的著名購物地點有哪些? /126
14. 去日本一定要品嘗的特色美食有哪些? /127
15. 去日本的藥妝店一定要買哪些東西? /128
16. 日本有哪些值得購買的特色商品作為留念? /129
17. 日本街頭的自動售貨機有什麼特色? /129
18. 在日本旅遊如何打國際長途? /130
19. 哪些東西日本海關不允許過檢? /130
第六章 不可不知的日本移民常識
1. 如何申請赴日商務簽證? /135
2. 如何辦理到日本的工作簽證及延期? /136
3. 成為日本公民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137
4. 移民日本有哪些利與弊? /138
5. 到日本投資居住有哪些申請程序? /139
6. 成為日本技術移民需要哪些技術條件? /140
7. 日本的在留資格申請手續是怎樣的? /141
8. 日本新的在留卡製度有什麼優點? /142
9. 與日本人結婚就能移民日本嗎? /143
10. 日本能購房移民嗎? /143
11. 在留外國人怎麼在日本購房? /144
12. 赴日簽證都要提供哪些申請材料? /144
13. 日本的入境手續如何辦理? /146
14. 日本居民能夠享受的社會福利有哪些? /147
15. 如何在日本進行移民經濟擔保? /148
16. 移民日本的入籍情況如何? /149
17. 移民日本大概需要多少費用? /151
第七章 不可不知的日本科技常識
1. 日本是怎樣實施“科技立國”戰略的? /155
2. 日本的航天科技是怎樣發展起來的? /157
3. 日本的衛星事業發展到瞭何種水平? /158
4. 日本的軍工科技實力如何? /160
5. 為什麼日本盛産科學傢? /162
6. 日本有哪些高科技企業? /163
7. 日本智能手機的芯片技術為什麼能世界領先? /164
8. 日本人是怎樣發明齣手機鋰電池的? /165
9. 日本汽車真的20 年都不會壞嗎? /165
10. 日本的NTT 技術真的是“世界無敵”嗎? /166
11. 什麼叫日本納米醫學應用? /167
12. 日本的細胞移植技術有什麼特點? /168
13. 日本的深海遠洋技術有什麼特點? /169
14. 日本東京工業大學為什麼被稱為“日本尖端科技的
搖籃”? /170
15. 日本為什麼能成為汽車強國? /171
16. 你知道日本機器人嗎? /174
17. 工業機器人在日本的應用範圍大嗎? /175
18. 高分子材料在日本主要應用於哪些領域? /176
19. 日本人的卡拉OK 經曆瞭怎樣的發展? /178
第八章 不可不知的日本文化常識
1. 日本的地名是怎樣産生的? /183
2. 日本人的姓氏是怎樣産生的? /185
3. 日本人的姓氏具有怎樣的曆史? /186
4. 日本有幾位榮獲諾貝爾文學奬的作傢? /187
5. 日本的浮世繪是什麼東西? /190
6. 什麼是忍者? /192
7. 日本的國歌是什麼? /193
8. 日本人怎麼過除夕之夜? /194
9. 日本的傢紋是什麼東西? /195
10. 日本的摺扇包括哪些種類? /196
11. 日本的能劇是怎麼迴事? /196
12. 京燒是什麼東西? /198
13. 為什麼日本男女同樣說日語但又稍有不同? /198
14. 櫻花為什麼被稱為日本的國花? /199
15. 日本的清酒是怎麼來的? /199
16. 日本的“鳥居”是什麼東西? /200
17. 日本社會是以血型作為行事標準嗎? /201
18. 為什麼每年的5 月5 日日本的有些傢庭會在門上掛鯉魚旗? /202
19. 日本著名的動畫人物有哪些? /203
20. 日本大的祭典有哪些? /205
21. 日本真的有徐福廟嗎? /206
22. 在日本相撲比賽有什麼魅力? /206
23. 日本的歌舞伎為什麼隻有男性? /208
第九章 不可不知的日本軍事常識
1.“日美軍事同盟”是怎麼迴事? /211
2. 日本與美國達成瞭怎樣的軍事協作協議? /212
3. 日本的無核三原則是指什麼? /215
4. 日本的兵役製度有什麼特點? /216
5. 日本有哪些軍事院校? /217
6. 日本秉持怎樣的國防政策? /217
7. 日美間主要有哪些軍事交流? /218
8. 日本真的有亞洲最大的預警機部隊嗎? /219
9. 日本潛艇經曆瞭哪幾代發展? /220
10. 為什麼說衝繩是日本最重要的防衛戰略要地? /222
11. 什麼叫日本國防策略的“戰略縱深”? /222
12. 日本的軍隊為什麼稱為自衛隊? /224
13. 自衛隊的建設思想是什麼? /224
14. 日本海上自衛隊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226
15. 日本航空自衛隊是怎樣提升自己的軍事能力的? /227
16. 日本陸上自衛隊是乾什麼的? /229
17. 防衛大學是日本的軍事名校嗎? /229
18. 防衛省的演變和作用是什麼? /230
19. 日美為什麼加強軍事同盟關係? /231
20. 日本進行軍事戰略調整的原因是什麼? /233
21. 日本的軍事戰略調整有哪些特點? /234
22. 日本國防工業的發展曆程是怎樣的? /236
23. 日本主要的情報機構有哪些? /238
24. 美國在日本有哪些軍事基地? /240
第十章 不可不知的日本教育常識
1. 日本如何進行小學教育? /243
2. 日本是怎樣實行中等教育的? /243
3. 日本的職業技術教育有哪些特點? /244
4. 日本怎樣進行師範教育? /245
5. 日本的教育理念是什麼? /245
6. 日本是怎樣對兒童進行獨立生存教育的? /246
7. 日本是怎樣對小學生進行“感恩”教育的? /247
8. 日本是怎樣對孩子進行集體主義教育的? /247
9. 日本是怎樣對孩子進行動手能力教育的? /248
10. 日本是怎樣對孩子進行禮儀教育的? /248
11. 日本是怎樣對小學生進行“努力”教育的? /249
12. 日本小學裏有哪些興趣教育? /250
13. 日本的中小學教育有什麼特點? /251
14. 日本的中小學有重點和非重點之分嗎? /253
15. 日本的傢庭教育課是什麼? /253
16. 日本的中學都設哪些課程? /254
17. 日本大學分文理學院嗎? /255
18. 日本最好的十所大學是哪些? /256
19. 申請去日本留學需要哪些流程? /258
20. 去日本留學辦理簽證需要提供哪些手續? /258
21. 在日本申請奬學金大緻有哪些步驟? /259
22. 選擇日本大學須注意哪些問題? /260
23. 初到日本留學要注意哪些問題? /261
24. 為什麼日本人都想進東京大學? /262
25. 日本是如何進行高等教育的? /263
26. 日本的教育優勢在哪裏? /264
第十一章 不可不知的日本曆史常識
1. 最早的日本土著是什麼人? /269
2. 日本文字是如何創立的? /270
3. 是徐福東渡纔建立的日本國嗎? /272
4. 什麼是日本天皇? /274
5. 日本曆史上有幾位女天皇? /275
6. 幕藩體製是什麼時候開始建立的? /278
7.“邪馬颱國”到底是怎麼迴事? /280
8. 奈良真的是仿照長安城建造的嗎? /282
9. 藤原京是如何産生的? /282
10. 平城京是如何産生的? /283
11. 日本武士道是怎麼起源的? /284
12. 什麼是武士道精神? /284
13. 武士道精神是如何扭麯的? /285
14. 武士道與櫻花有什麼關係? /286
15. 日本最早的史書是哪本? /287
16. 日本的南北朝是怎麼迴事? /288
17. 明治維新時期的倒幕運動是怎麼迴事? /289
18. 明治維新給日本帶來瞭什麼? /290
19. 甲午戰爭使東亞秩序發生瞭怎樣的改變? /293
第十二章 不可不知的日本地理常識
1. 日本列島是怎樣形成的? /297
2. 日本的國名是怎麼來的? /297
3. 日本的領土包括哪些地方? /298
4. 日本島屬於哪種地理氣候類型? /299
5. 日本的名山有哪些? /300
6. 日本最長的河流是哪一條? /301
7. 日本最大的湖泊是哪一個? /302
8. 富士山為什麼被稱為日本的“聖山”? /304
9. 日本一共有多少個都道府縣? /305
10. 東京是亞洲最大的城市嗎? /306
11. 日本被稱為“水都”的城市是哪個? /307
12. 日本被稱為“中京”的城市是哪個? /309
13. 日本著名的三大古都是哪三個? /309
14. 日本被稱為“日本屋脊”的城市是哪個? /311
15. 日本最大的港口城市是哪個? /312
16. 北海道地區有哪些自然資源? /312
17. 衝繩為什麼被稱為“日本的夏威夷”? /313
18. 日本的火山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 /314
19. 日本一年發生多少次地震? /315
20. 日本是礦産資源貧乏的國傢嗎? /316
21. 日本的民居有什麼特點? /317
22. 日本島將來真的有一天會沉沒嗎? /317

精彩書摘

  第一章 不可不知的日本飲食常識
  1. 日本人三餐都吃什麼?
  說到日式餐點,最有名的就是壽司。日本人普遍愛食用生魚,因而生魚片壽司是日本人最愛吃的壽司之一。日本料理非常講究保持食物的原味,對菜色也尤為重視,一道道美麗的日式餐點精緻得就像風景畫一般,讓人不忍動手破壞這份美麗。那麼日本人除瞭喜歡吃壽司、生魚片之外,他們平常的三餐都吃些什麼呢?
  日本人的早點相對於其他國傢的人來說是最為寬泛的,其早餐主要分為西餐派和日餐派。西餐派主要是雞蛋、牛奶、麵包;傳統的日餐派則是一份溫泉蛋、一條烤魚、一份魚糕、一份味增豆腐湯、一碗米飯、一份納豆,有時候也會加一些鹽醃魚、醬菜、梅子汁醃薑等食物。
  納豆在日本人的早餐中尤為重要。納豆就類似於中國的香菜和大蒜,喜歡的人吃多少都不嫌多,討厭的人隻要菜裏稍微放上一點都覺得是一種摺磨。在日本,如果有人在早餐時請你吃米飯、味增湯和傢製的納豆,即使你吃不慣納豆,也一定要愉快地接受,因為在日本,如果有人請你吃這些日式早餐,那就代錶他已經把你當作自傢人看待瞭。
  日本人非常講究營養膳食,這也是日本人長壽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在過去,許多日本的傢庭婦女都會早起為傢人準備營養豐盛的傳統和式早餐,但現在隨著越來越多的女性走入職場,做和式早餐的習慣也在慢慢發生改變,迅速方便的麵包、牛奶等西餐派早餐逐漸成為瞭日本傢庭早餐的主要部分。這些食物營養價值非常高,而且在日本的任何一傢24 小時便利商店都可以買到,這對於越來越習慣快節奏的日本人來說是非常方便的。
  午餐文化是日本一種特彆有代錶性的飲食文化,除瞭麵條、咖喱飯、牛奶、麵包、咖啡之外,便當是日本人吃的最多的食物。在日本,很多人都習慣把便當當作午餐,除瞭可以節省些午餐的花費外,還兼具美味與營養。日本人的午餐種類很多,幾乎每天都有不同的食物,而且他們非常注重營養的搭配與均衡。例如主要供幼兒園兒童食用的幼兒飯盒,日本人考慮到幼兒每天的營養需求,將每份盒飯的營養素量定為一天必需量的1/4 左右,並以菜肴為主、主食為輔,而且每天的食物種類都不同。例如星期一是熱狗、甘藍絲、芹頭、果汁牛乳:星期二是油炸雞脯塊、奶油炒菠菜、雕花煮蛋、紫菜飯團等。
  和中國一樣,日本人吃晚餐的時間一般是在6 點到7 點之間。日本人的晚餐以米飯為主,輔以味增湯、海帶湯等醬湯,以及泡菜、涼青菜等蔬菜。作為日本料理的代錶性食物,壽司和刺身也是日本人最喜愛的晚餐食品。但是由於這兩種食物價格相對比較昂貴,製作過程也比較繁瑣、費時,所以它們並不是普通日本人晚餐中的常見食物。烤魚也是日本人常見的晚餐食物之一,在烤魚中加上一點蛋黃和檸檬,味道香甜可口、彆具一格,是日本人佐餐的最佳菜肴。小酌怡情,很多日本人都喜歡在晚餐時喝上一杯清酒。清酒可以熱飲也可以冷飲,可隨著季節的變化來選擇恰當的飲酒方式。而且日本的清酒品類繁多,口感各異,無論是吃刺身、壽司,還是烤魚,喝上一杯清酒都能讓人覺得心滿意足,品味到日本料理的獨特味道。
  2. 丼物是什麼?
  丼物簡稱為“丼”,在“井”的中間加瞭一點,漢字裏多用於古漢語,與“井”字同音、同義。在日語裏,它讀作DONBURI,是日本料理對蓋澆飯的通稱。
  在日本,丼物是一種非常普遍的大眾料理。根據季節、配料、地區和主要推廣食物的不同,丼物類型的料理往往有不同的味道,但大多數都是利用水、醬油、味醂與食糖來調汁,而依照丼物的不同又有不同的搭配方法,而不同的搭配方法又有各自不同的名稱,如炸魚蝦的稱為天丼,炸豬肉排的稱為牛丼,炸雞蛋和雞肉的稱為親子丼。日本最普遍的五大丼為:牛丼、勝丼、親子丼、天丼、鰻丼,而其中最具代錶性的是牛丼、親子丼。
  丼物營養豐富、快速簡單,在日本廣受歡迎,而在日本的一些中國菜餐廳也推齣瞭符閤中國人口味的中華丼或者五目中華丼,做法是將炒什錦蔬菜、肉類料理與米飯混閤在一起食用。另外一種與丼物相似的料理,同樣是將配料撒在米飯還有散壽司上,兩者的差彆隻在於後者主要是以新鮮魚肉為主,所用的米飯是壽司常用的醋飯。在日本以外的其他地區也有和丼物做法類似的料理,例如中亞地區的麵條食物拉條子、韓國的朝鮮拌飯、中國颱灣的鹵肉飯以及美國夏威夷州的夏威夷米飯漢堡等。
  丼物的做法十分簡單、快速。丼物包含瞭各種食物,隻要是吃剩下的食物都可作為丼物的食料。最常見的丼物是一些肉類食物,如將洋蔥稍微炒熱加上幾塊雞肉,或者是牛肉豆腐等,與齣汁、醬油、味醂和日本清酒一同烹煮過後,加入蛋清與蔥花後便可以組成簡單的丼物。
  “丼”字源自中國,形容石頭落入井時所發齣的聲音。一般都是按照碗內所裝盛的食物類型來為丼物命名,稱某類料理為“某某丼”。丼物具有極其長遠的曆史,室町時代的“芬飯”便與丼物有所關聯。早期的丼物類型是江戶時代末期所發明的深川丼,和19 世紀初纔開始傳播開來的鰻丼等。由於丼物能讓人在繁忙時快速便利地食用,所以它很快在日本各個階層中傳播開來。之後便陸續齣現瞭牛丼與他人丼、混閤雞肉與雞蛋的親子丼,以及搭配醬食用的豬排飯等。隨著時代的變遷,日本社會也在不斷發展齣新的丼物類型料理。
  在古代日本,上流階層的日本人習慣將作為主食的米飯與配菜分開食用,並且希望食用者能夠一口口有順序地食用個彆盤子裏所裝盛的菜肴。過去在日本,將米飯和配料放在同一碗中食用被視為一種不禮貌的行為,即使到瞭今天,仍然有些人覺得意大利的披薩或是美國的漢堡、英國的三明治等違背瞭日本傳統主食與配菜分開的原則。但現在,日本越來越快的生活節奏,卻使得日本人吃飯的時間變得緊湊急促,在這種快節奏下,快速便捷的丼物便成瞭日本人最好的食物選擇之一。
  ……

前言/序言

  日本地處亞洲東部,是由本州、四國、九州、北海道四個大島以及數韆個小島組成的一個島國。日本景色優美,擁有獨特的自然景觀,擁有數量龐大的火山和眾多世界聞名的溫泉。而不計其數的珍禽異獸和幾乎絕跡的罕見植物可以說是日本的地理名片。
  日本是一個曆史悠久的國傢,悠久的曆史創造瞭日本獨有的文化。日本的語言文字、飲食文化、絢麗的和服以及世界聞名的歌舞伎等,無一不是日本燦爛曆史文化的體現。日本的曆史與中國有著韆絲萬縷的聯係。日本的文字是在漢字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日本最早的史書也是采用漢字記載的。日本受中國文化的影響非常大,奈良時代的藤原京與平城京都是仿照唐都長安的建築風格建造的。
  日本之所以能躋身世界強國之列,與它的經濟實力是密不可分的。二戰結束後,日本乘著世界經濟復蘇的東風,在經濟上取得瞭長足的發展。目前,日本國內生産總值位居世界第三,它的三大支柱産業分彆是汽車産業、電子産業和動漫産業。日本的汽車和電子産品遍布世界的各個角落,日本的動漫更是引領瞭世界文化的潮流。
  日本不僅第一、第二産業發達,第三産業的發達程度更是讓人稱奇。日本的第三産業占據國內生産總值的75%。其中,不少行業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甚至扮演著領導者的角色。服務業是日本最大的産業,同時也是提供就業崗位最多的産業。
  作為一個資源匱乏的島國,日本政府曆來十分重視教育,以教育來提高國民素質。日本政府認為教育是國民的靈魂,是立國之本,所以不惜傾全國之力來發展教育事業。日本從1900 年開始實行四年製義務教育,在全國普及小學教育;1907 開始實行六年製義務教育,把義務教育延長至初中。目前,日本實行的是九年製義務教育。
  在教育的推動下,日本的科技也取得瞭迅猛的發展,成為首屈一指的科技強國。20 世紀80 年代,日本政府製定瞭科技立國的方針,加大對科研領域的扶持力度。日本生産的産品構思獨特、體積小巧、功能豐富,這些都離不開其強大的科技研發能力。經濟為日本科技的發展提供瞭強有力的資金保障,同時科技的發展也為日本經濟的騰飛起到瞭重要的推動作用。
  日本走的是經濟強國和科技強國的道路。目前,日本在新能源、高新材料、醫療、航空航天、數碼産品、機器人的研發等方麵一直走在世界的前沿。
  二戰結束後,日本開始實行西方國傢的三權分立製度,逐漸走上政治民主化的道路。隨著政治環境的穩定和經濟、科技的快速發展,日本的軍事力量也得到瞭進一步發展。如今,日本已經邁入發達資本主義國傢的行列,從一個不起眼的島國變成瞭一個經濟強國、科技強國和軍事強國。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日本自泡沫經濟崩潰後,經濟開始陷入低迷狀態,使得日本政壇的右傾化傾嚮越來越嚴重。近年來,日本積極參與各種國際政治、軍事事務,在世界各地時常能看到日本的身影,聽到日本的聲音。日本想成為政治大國和軍事大國的野心由此可見一斑。
  如今,日本政治右傾化已經成為國際公認的事實,國際社會對日本政治右傾化的擔憂日益增強,越來越多的日本民眾也加入到瞭批判政治右傾化的隊伍當中。還有許多日本民眾通過堅守現行憲法、實踐憲法內容開展脫離右翼國傢運動,以此恢復世界對日本的信賴。可見,日本政治右傾化是不得人心的,也是缺乏國際支持的,日本隻有以史為鑒,積極開展和平外交,構建和平視點,與中國等亞洲鄰國建立友好關係,纔會有美好的未來。
  不管是去日本學習、工作,還是去日本旅遊、度假,都應該掌握一些日本人的生活習慣,瞭解一些日本的風俗,知道一些日本的曆史淵源和政治、經濟等方麵的製度和發展形勢。這樣能避免産生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和紛爭。俗話說:“入鄉隨俗”,既然要去日本,就要適應日本人的生活方式,瞭解日本的曆史和文化,知道日本社會的方方麵麵。比如,日本人的飲食習慣,到日本人傢做客應該注意些什麼,在日本怎麼乘坐交通工具,日本人感興趣的話題是什麼,等等。
  本書對日本的曆史、地理、經濟、文化、政治、生活、旅遊、移民、科技、軍事、教育等各方麵的常識進行瞭全麵、詳實的闡述,相信讀者讀完本書後,會對日本各個方麵的常識有一個係統、深入的瞭解,從而對日本有個全方位的認識。


《日本常識》一書,並非一本囊括日本所有細節的百科全書,而是一扇精心設計的窗戶,邀請讀者窺探一個國傢國民日常生活中那些不言自明、卻又至關重要的“知其然”與“所以然”。它巧妙地避開瞭宏大敘事和冰冷的數據,轉而聚焦於構成日本社會肌理的細微之處,從最生活化的層麵,剝繭抽絲般地展現齣日本人的思維模式、行為準則以及由此衍生的社會現象。 本書的首要篇幅,便如同溫和的引導者,帶領我們走進日本人的“禮儀之邦”。這裏所說的“禮儀”,並非僵化的規矩,而是滲透在人際交往中的一種默契和尊重。從微妙的鞠躬角度所傳達的不同含義,到用餐時對食材和器皿的細緻考量,再到拜訪親友時對饋贈禮物的講究,每一個細節都摺射齣日本人“不給他人添麻煩”以及“重視他人感受”的核心價值。書中不會直白地教你如何鞠躬,而是通過生動的場景描繪,讓你在閱讀中潛移默化地理解其背後的文化邏輯。比如,在一次看似平常的購物場景中,店員一絲不苟地包裝商品的細節,不僅僅是為瞭美觀,更是一種對商品的尊重,對顧客的重視,以及對自身職業素養的體現。讀者將會在這些片段中,體會到日本人對於“細節決定一切”的深刻認知。 接著,本書將筆觸延伸至“時間觀念”的領域。在日本,時間不僅僅是衡量事物的標尺,更是一種社會契約和信譽的體現。無論是準時到場的地鐵,還是嚴格按照時間錶進行的各項活動,都展現齣日本人對“守時”近乎刻闆的執著。這種執著並非壓抑,而是一種社會效率和互相尊重的基石。書中會通過一係列的生活實例,比如預約一次醫療谘詢、安排一次商務會議,甚至是排隊購買限量商品,來揭示時間在日本社會運行中的重要地位。你將看到,準時赴約不僅僅是基本的禮貌,更是對他人寶貴時間的一種尊重。這種對時間的精益求精,也反映在許多日本企業高效的運作模式和嚴謹的項目管理之中。 “秩序與規則”同樣是本書不可或缺的重要章節。日本社會之所以能夠保持高度的文明和效率,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其根深蒂固的規則意識。從街頭巷尾的垃圾分類,到公共交通上的排隊順序,再到各種公共場所的靜默要求,無不體現著日本人對秩序的自覺維護。本書不會用教條式的語言來論述規則的重要性,而是通過描繪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讓讀者感受到秩序所帶來的便利和和諧。你會發現,那些看似繁瑣的規則,實則構成瞭社會運轉的潤滑劑,減少瞭不必要的衝突和摩擦,使得個體能夠更加自由地在有序的環境中生活。例如,在描述一次繁忙的早高峰時,你會看到人們自覺排隊,有序上下車,沒有喧嘩和擁擠,這本身就是一種無聲的規則體現。 此外,本書還會深入探討“人際交往的微妙之處”。日本社會是一個高度集體化的社會,個體的情感錶達往往含蓄而內斂。理解日本人“讀空氣”的能力,也就是察言觀色的能力,是跨越文化隔閡的關鍵。書中會剖析那些隱藏在話語之外的信號,以及日本人如何通過肢體語言、語調變化來傳達信息。你將瞭解到,為什麼在某些場閤,沉默比言語更能傳遞情感,以及如何通過觀察他人的反應來把握分寸。這種對人際關係的細膩處理,貫穿於朋友、同事乃至傢庭的交往之中。例如,在描述一次工作中的討論時,你會看到並非所有人都直抒胸臆,而是通過一些委婉的錶達和非語言的信號來達成共識,這是一種高度成熟的溝通方式。 《日本常識》並非一味地歌頌,它也可能在不經意間流露齣日本人某些行為背後的無奈或局限,但其主旨始終在於理解與包容。它提供的是一種觀察日本社會的獨特視角,幫助讀者在看似尋常的生活片段中,發現不尋常的文化印記。它不是一本速成的指南,而是一次引人入勝的文化漫遊,讓你在閱讀的過程中,逐漸熟悉並理解這個充滿魅力的國度。本書的目的是讓你在下次接觸與日本相關的事物時,能夠擁有更深層次的認知,不再僅僅停留在錶麵的現象,而是能夠觸及到更深遠的文化根基。 本書的文字風格流暢自然,敘述方式注重細節描繪和場景還原,力求在讀者腦海中勾勒齣一幅幅生動的畫麵。它沒有冗長的理論闡述,也沒有故弄玄虛的錶達,而是以一種平和且富有洞察力的筆觸,引導讀者一步步地走進日本人的內心世界,理解他們之所以是他們的原因。它就像一位睿智的長者,在你耳邊輕聲細語,講述那些關於生活、關於人情、關於這個民族最質樸也最深刻的道理。

用戶評價

評分

說實話,我當初買這本書純屬偶然,隻是在書店裏隨手翻瞭翻,就被它樸實無華的書名吸引住瞭。並沒有什麼華麗的宣傳,也沒有什麼驚世駭俗的爆點,但就是這樣一本“日本常識”,卻在我不經意間,悄悄地改變瞭我對日本的固有印象。我之前對日本的瞭解,大多停留在動漫、壽司、和服這些比較錶麵的東西上,總覺得他們是一個比較“遙遠”的民族。但這本書,就像一位慈祥的長者,娓娓道來,一點點地將我拉近瞭那個國度。作者的語言非常接地氣,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說教感,而是像鄰居聊天一樣,分享著他觀察到的、體驗到的點點滴滴。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垃圾分類”的那部分。我一直以為這隻是一個很小的生活細節,但書中卻將其上升到瞭環保意識、社區責任的高度,讓我第一次意識到,原來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習慣,背後竟然承載著如此重要的意義。還有關於“準時”這一點,作者並沒有簡單地描述日本人有多麼守時,而是深入分析瞭這種守時背後所體現的對他人時間的尊重,對承諾的珍視。這些看似“常識”的東西,在作者的筆下,都煥發齣瞭彆樣的光彩。我曾嘗試將書中的一些觀點分享給我的朋友,他們也錶示很有啓發。這本書就像一本“生活說明書”,它教我們如何更細緻地觀察周圍的世界,如何更深刻地理解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它沒有教你如何成為日本人,而是讓你成為一個更懂得生活、更懂得尊重的人。我甚至開始反思自己的一些生活習慣,覺得是不是也可以藉鑒其中一些“常識”,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加有序和美好。總的來說,這是一本充滿瞭智慧和溫度的書,值得每個人靜下心來閱讀。

評分

我一直對東方文化抱有濃厚的興趣,特彆是日本文化,總覺得它既有古代中國的遺風,又發展齣瞭自己獨特的韻味。當我在書店看到《日本常識》這本書時,就毫不猶豫地把它帶迴傢瞭。這本書並沒有像一些文化類書籍那樣,一開始就拋齣大量晦澀難懂的理論,而是從一些非常日常的細節入手,一點點地揭示日本文化的內涵。例如,書中關於“公共空間的秩序”的描述,讓我對日本人在集體意識和對他人的尊重有瞭更深的理解。我曾經在日本旅行過,雖然也感受到瞭他們的禮貌和秩序,但並沒有真正理解其背後的文化邏輯。這本書就填補瞭我的認知空白。作者用瞭很多生動的小故事來闡述這些“常識”,比如在電車上如何保持安靜,在餐廳裏如何點餐和結賬,甚至是如何在公共場閤接聽電話。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卻展現瞭一個民族的生活態度和價值取嚮。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季節感”的描寫,日本人對季節的敏感和對自然的熱愛,體現在他們生活的方方麵麵,從飲食到服飾,從節日到藝術。作者將這些融入日常生活中的“季節感”描繪得淋灕盡緻,讓我仿佛置身於那個四季分明的國度,感受著時間的流轉和自然的饋贈。這本書不僅僅是在介紹“日本常識”,更是在引導讀者去思考,去體悟。它讓我明白,所謂的“常識”,其實是文化長期沉澱下來的智慧結晶,是塑造一個民族性格的基石。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讓你記住多少個“常識”,而在於它能否讓你以一種更開放、更包容的心態去理解不同的文化。

評分

我是一名對亞洲文化,特彆是日本文化研究瞭多年的學者。在學術界,我們經常會討論到“日本國民性”這個話題,但往往會陷入一些過於宏大和抽象的理論框架中。《日本常識》這本書,則提供瞭一個非常獨特的視角,它從最基礎、最日常的“常識”入手,去層層剝繭,揭示日本文化的深層邏輯。我特彆欣賞書中對“空氣”(kuuki)這個概念的解讀。在東方文化中,“空氣”往往不僅僅是物理意義上的存在,更是一種無形的社會氛圍和人際關係的暗示。作者通過對“空氣”的細緻分析,揭示瞭日本社會中那種微妙的溝通方式和人際互動模式。這本書還深入探討瞭日本的“恥感文化”和“罪感文化”的差異,以及這種差異如何影響著日本人的道德觀念和行為規範。這對於理解日本的社會治理和法律體係,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我尤其對書中關於“侘寂”美學的探討印象深刻。這種崇尚不完美、不拘泥於錶象的美學,貫穿於日本藝術、設計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作者的分析,讓我對這種獨特的美學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也引發瞭我對當下西方主流審美觀念的反思。這本書的論述嚴謹而富有洞察力,它不僅僅是介紹“日本常識”,更是在提供一種理解文化現象的思維方式。它讓我們明白,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常識”,往往隱藏著最深刻的文化密碼。

評分

我是一個對社會學和人類學研究比較感興趣的讀者,所以當我在書架上看到《日本常識》這本書時,就立刻被它吸引住瞭。我期待著這本書能夠從更深層次的角度,去解析日本社會的一些獨特現象。而這本書,確實沒有讓我失望。作者並沒有停留在錶麵現象的描述,而是深入到日本社會結構、曆史演變和心理特質的層麵,去解讀那些看似尋常的“常識”是如何形成的。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本音”與“建前”的分析,這讓我對日本人溝通方式的復雜性有瞭更深刻的認識。原來,他們那種看似含蓄和間接的錶達方式,背後有著一套獨特的社會邏輯和行為規範。書中還探討瞭日本社會中的“群居性”和“內嚮外”的等級觀念,這些都深深地影響著日本人的行為模式和社會交往。我曾嘗試理解一些日本的社會現象,比如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加班文化”,為什麼在一些場閤下,個體很難挑戰集體意見。這本書通過解讀這些“常識”,為我提供瞭一個非常有力的理論框架。作者的論述嚴謹而又不失生動,他引用瞭很多社會學和心理學的研究成果,但又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加以解釋,讓非專業讀者也能輕鬆理解。我尤其喜歡他對“武士道精神”在現代日本社會中的遺存和演變的分析,這讓我看到瞭曆史與現實的交織,傳統與現代的碰撞。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日本的“常識”,更是一本關於社會行為和文化模式的深刻解讀。它讓我對日本社會有瞭更全麵、更深入的認識,也引發瞭我對自身社會文化的反思。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足夠吸引人,深邃的藍色背景上,一抹淡淡的櫻花粉色暈染開來,仿佛能聞到淡淡的木質香和雨後的清新。拿到手裏,厚重而有質感的紙張,觸感溫潤,翻開第一頁,細密的文字如涓涓細流般湧來。我本以為這會是一本枯燥的百科全書,但很快就被作者流暢的筆觸和對細節的描繪所打動。他並沒有直接羅列那些所謂的“常識”,而是將它們巧妙地融入到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和場景之中。我常常在閱讀中停下來,想象著自己身處那個寜靜的庭院,聽著風吹過竹林的沙沙聲,感受著日式茶道中那份沉靜的力量。作者對於季節變化的敏感,對於傳統習俗的深入剖析,都讓我耳目一新。他不僅僅是介紹,更是在引導讀者去體會,去感受,去理解,為什麼這些“常識”在日本社會中能夠如此根深蒂固,又為何在時光的洪流中依然保持著獨特的魅力。我特彆喜歡他對於“侘寂”美學的闡述,那種不完美中的和諧,那種時間沉澱下來的韻味,真的讓我對生活有瞭新的認識。我曾經去過日本幾次,也接觸過一些當地的朋友,但總覺得隔著一層紗,無法真正觸碰到他們文化的內核。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那扇塵封已久的大門,讓我得以窺見其中奧妙。從日常的禮儀,到節日的慶祝,再到對自然的敬畏,每一個細節都飽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我尤其對書中關於“おもてなし”(待客之道)的篇章印象深刻,那不僅僅是服務,更是一種發自內心的關懷和尊重,一種將對方放在首位的極緻體驗。這種精神,在當今快節奏的生活中,顯得尤為珍貴。總而言之,這是一本值得反復品讀的書,每次翻開,都會有新的收獲和感悟。

評分

作為一個對哲學和宗教略有研究的人,我對《日本常識》這本書充滿瞭好奇。我希望能夠從這本書中,找到一些與日本的宗教信仰、哲學思想相關的綫索,去理解他們的民族精神。《日本常識》並沒有從神神叨叨的宗教理論入手,而是從最貼近生活的“常識”齣發,去解析其背後的哲學和宗教根源。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物哀”的解讀。這種對生命短暫、對美好易逝的感傷情懷,貫穿於日本的文學、藝術和人生哲學之中。作者將這種“物哀”的情感,與佛教的“無常”觀念緊密聯係起來,讓我對日本人的生死觀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書中還探討瞭日本的“神道教”是如何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影響著日本人對自然的敬畏,對純潔的追求。我曾經對神道教的瞭解僅限於一些零散的知識,這本書則為我提供瞭一個係統的視角,去理解它在日本社會中的重要地位。作者的論述,將日常的“常識”與深邃的哲學思想巧妙地結閤起來,讓我看到瞭文化錶象之下的深刻內涵。這本書不僅讓我瞭解瞭日本的“常識”,更讓我思考瞭人類共通的情感和價值。它讓我明白,所謂的“常識”,往往是哲學和宗教思想在生活中的具體體現。

評分

我是一個從小就對日本文化情有獨鍾的人,從動漫到日劇,再到各種日本雜誌,我接觸瞭大量關於日本的文化信息。然而,《日本常識》這本書,卻以一種我從未想象過的方式,帶我走進瞭一個更加真實、更加細緻的日本。《日本常識》這本書,沒有那些吸引眼球的標題,也沒有那些誇張的宣傳語。它就像一本陳年的老酒,需要你靜下心來,慢慢品味。書中對日本社會中各種“小細節”的描寫,讓我倍感親切。比如,關於“電車上的禮儀”,關於“如何處理快遞”,關於“商場裏的退換貨流程”,這些在我的腦海中都留下瞭深刻的印象。作者的語言非常細膩,他能夠抓住那些彆人容易忽略的,但卻極具代錶性的細節,並將其上升到文化的高度。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垃圾分類”的篇章。我曾經以為這隻是一個很小的生活習慣,但書中卻揭示瞭它背後所蘊含的環保意識、社區責任,甚至是對於自然的尊重。這讓我對日本人的社會公德有瞭更深的認識。這本書也讓我明白,所謂的“常識”,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在曆史的長河中不斷演變和發展的。它讓我看到瞭一個民族在不同時代背景下,如何去適應和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總而言之,這是一本能夠讓你“看到”日本的書,它用最樸實的語言,講述瞭最動人的文化故事。

評分

我是一名曾經在日本工作過幾年的人,所以這本書對我來說,就像一麵鏡子,讓我看到瞭自己曾經熟悉的,但又被我忽略的方方麵麵。《日本常識》這本書,非常準確地捕捉到瞭許多在日本生活時,我曾經感受到的,但又無法用言語錶達的微妙之處。比如,書中關於“職場文化”的描述,讓我瞬間迴想起瞭在公司加班加點的日子,以及同事之間那種既有閤作又有競爭的復雜關係。作者對“年功序列”和“終身雇傭製”等概念的解釋,也讓我對日本企業製度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人際交往”的章節,它詳細地闡述瞭日本人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各種微妙的信號來傳遞信息,以及如何避免直接衝突。這讓我迴憶起,曾經在與日本同事溝通時,總是需要“察言觀色”,揣摩對方的真實意圖。這本書也讓我對日本的“禮儀文化”有瞭新的認識。我曾經以為他們很注重禮儀,但書中卻揭示瞭這些禮儀背後所蘊含的對社會秩序的維護,以及對他人感受的尊重。這不僅僅是形式,更是一種內在的自覺。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夠幫助像我這樣,曾經在日本生活過的人,重新審視和理解那段經曆。它讓我明白,那些曾經習以為常的“常識”,其實是構成一個社會獨特性的重要組成部分。

評分

我是一個對旅行充滿熱情的人,每次去到一個新的國傢,我都會努力去瞭解當地的文化和習俗,以便更好地融入當地的生活。在計劃去日本旅行之前,我閱讀瞭大量的攻略和書籍,而《日本常識》這本書,無疑是我此行中最有價值的讀物之一。這本書並沒有像一些旅遊指南那樣,僅僅列齣景點和酒店,而是更側重於介紹一些在日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常識。比如,關於“乘坐公共交通”的禮儀,如何處理“小費”的問題,以及在日本“購物”時的注意事項等等。這些看似細枝末節的東西,卻在我的旅行中起到瞭至關重要的作用。我記得有一次,我差點因為不熟悉當地的垃圾分類規定而犯錯,幸好我事先在書中讀到瞭相關內容,纔避免瞭尷尬。書中對於“溫泉文化”的介紹也讓我大開眼界,我原以為泡溫泉隻是簡單的洗浴,但書中卻詳細介紹瞭溫泉的種類、泡湯的禮儀,以及溫泉在日本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這讓我能夠在體驗溫泉時,更加地尊重和欣賞這種傳統。作者的語言非常幽默風趣,將一些枯燥的常識講解得活靈活滾。我常常在旅途中,一邊迴憶書中的內容,一邊觀察周圍的人和事,感覺自己就像一個“在地人”一樣,對這個國傢有瞭更深的理解。這本書不僅僅是為我這次旅行提供瞭幫助,更是讓我對日本這個國傢産生瞭更深厚的感情。它讓我明白,真正的旅行,不僅僅是看風景,更是去體驗和融入。

評分

我是一個對日本曆史和傳統文化有著濃厚興趣的愛好者。在我的認知裏,日本文化似乎總是在某種程度上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但又發展齣瞭自己獨特的風格。而《日本常識》這本書,就為我提供瞭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去理解這種“既相似又不同”的微妙關係。書中並沒有從宏大的曆史敘事開始,而是從一些非常貼近生活的“常識”齣發,比如日本人的“穿衣之道”,從和服的演變到現代的日常穿著,都蘊含著曆史的痕跡和文化的變遷。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食物文化”的篇章,它不僅僅介紹瞭壽司、拉麵這些我們熟知的日本料理,更是深入探討瞭日本飲食中對食材的尊重、對季節的講究,以及“一期一會”的用餐理念。這些都讓我對日本的飲食文化有瞭更深的理解。書中還提到瞭日本的“建築美學”,從傳統的日式房屋到現代的建築設計,都體現著對自然、對空間的獨特理解。我曾經看過一些日本的庭院設計,總覺得有一種寜靜緻遠的意境,這本書就為我解釋瞭這種意境的來源。作者的語言非常優美,充滿瞭畫麵感,仿佛能將讀者帶入那個充滿禪意的國度。這本書不僅僅是在介紹“日本常識”,更是在傳遞一種生活態度和審美情趣。它讓我明白,真正的文化,是體現在日常的每一個細節之中的。

評分

本書分十二個部分,對日本的文化,地理,曆史,風土人情等作瞭簡單的介紹,對準備去日本旅遊的朋友會有很大的幫助。

評分

東西不錯

評分

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

太散瞭

評分

整體不錯,講得挺全麵的。但細看覺得是堆砌齣來的,看到書三分之一,前麵提到(36頁):通常情況下,日本酒店會提供牙刷,拖鞋等,而第113頁提到酒店房間內一般不提供牙刷,拖鞋。

評分

書真的不錯,挺喜歡

評分

書很乾淨 也很好看 是想要的

評分

外包很好,盡快打開品讀

評分

還可以,比預期還是差一點。配送速度很快。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