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露天香·香

花露天香·香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孟暉 著
圖書標籤:
  • 香水
  • 香氛
  • 花香
  • 植物
  • 芳療
  • 生活美學
  • 嗅覺
  • 女性
  • 情感
  • 文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南京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5132896
版次:1
商品編碼:11614433
包裝:精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4-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67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花露天香·香》為著名作傢孟暉書寫中國古代飲食起居的隨筆集,對古代的甜點、冰淇淋、乳糖、花露、茶幾、香球、門簾等物事作瞭細膩清麗的描寫。書中配有大量插圖,可謂圖文並茂。作者對古代的名物、生活細節懷著深深溫情,以清麗的文筆、幽微的心思,挖掘意趣、渲染喜悅、旁徵博引、亂花迷眼,又每每能以小見大。

內容簡介

  《潘金蓮的發型》是孟暉的第1本隨筆集,齣版後受到很多讀者的喜愛。此次再版,我們嘗試把這本隨筆集一拆為三,涉及服飾的部分、涉及飲食與起居的部分、涉及文學作品欣賞的部分各自獨立,做成三本小書,分彆名為《潘金蓮的發型》、《花露天香》和《想念夢幻的桂旗》,讓讀者可以選擇自己更感興趣的部分,也更方便隨身攜帶和存放。
  《花露天香·香》主要收集瞭其中涉及飲食起居部分的隨筆。在《花露天香》中,孟暉以紮實的考據、清麗的筆觸,書寫瞭中國古代的飲食糕點(如糖酪澆櫻桃、冰淇淋、蜜沙冰、花露等),寫瞭古中國的幾案、香球、珠簾、梅花絡、熏香等等,讀來唇齒留香。

作者簡介

  孟暉,女,20世紀60年代齣生,達斡爾族。1987年人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係本科學習,1990年肄業;1990—1993年至法國留學。現居北京。作品有長篇小說《盂蘭變》。文化史研究著作及研究性隨筆《中原女子服飾史稿》《花間十六聲》《潘金蓮的發型》《畫堂香事》《貴妃的紅汗》等,譯作《西方古董鑒賞》《我不是殺人犯》《戰爭與電影》等。

目錄

唐人美點——糖酪澆櫻桃
酥·酥山·冰淇淋
附:金盤點酥山
蜜沙冰·乳糖真雪
花露天香
得幾而止
被底的香球
附:玫瑰花的妙用
珠簾秀
簾影玲瓏
冰塊的遭際
梅花絡
琉璃、玻璃與《紅樓夢》
附:琉璃的奢侈

精彩書摘

  《花露天香》:
  
  宋代詞人辛棄疾曾作《菩薩蠻·坐上賦櫻桃》一詞,開篇即說:“香浮乳酪玻璃碗,年年醉裏嘗新慣。”讀者讀過這兩句詞文,或許會覺得有些難以理解,不明白賦詠櫻桃,為什麼要提到乳酪。其實,如果知道古人在食櫻桃時,流行嚮新鮮櫻桃上澆乳酪以佐味,這兩句詞的涵義,便不解自明瞭。
  吃櫻桃時澆以乳酪,這種食法,最早的記載大概是在三國時代。在魏文帝的文集中載錄瞭鍾繇的書信,其中提到賞賜“甘酪及櫻桃”。據史書記載,東漢靈帝喜好鬍服、鬍飯、鬍樂,京都貴戚都競相效仿。
  酥、酪等乳製品,或許正是作為“鬍飯”的一類,在漢末鬍風鬍俗流行之下,被中原貴族初步接受的。魏晉北朝時期,北方少數民族頻繁入遷中原,使得鬍風鬍俗在北方地區影響日深,反映在飲食習慣上的錶現之一,便是乳製品一度成為北方人民的日常食品。後魏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專闢一章詳細介紹畜牧及乳製品製造技術,當時北方地區的生活風俗,由此可見一斑。
  據《齊民要術》介紹,“三月末,四月初,牛羊飽草,便可作酪,以收其利,至八月末止。”其他季節,“天寒草枯”,牛羊贏瘦,産奶不多,不能大量地造酪。三月末,四月初,正是暮春、初夏,也就是櫻桃成熟的時節。每年,新酪的製作正與櫻桃的成熟同時,所以,宋代詩人陸遊有詩句雲:“蠟櫻、桃子、酪同時”,梅堯臣則曾作詩雲:“昨日酪將熟,今日櫻可餐”。在漢唐時代,黃河流域的氣候、水土、植被條件與今日很不相同,櫻桃樹生長很是普遍,至初夏大量結實,因此,櫻桃是北方人生活中很重要的一種果品。人們發現,將在同一季節齣産的兩種美味——乳酪、櫻桃混拌在一起享用,風味加倍美妙,於是,年年“嘗新”時,乳酪便也成為必不可少的佐味佳品。
  《儕民要術》中記載有造酪法,與今日製造奶酪的工藝大緻相同。書中提到三種酪製品,“甜酪”、“酢酪”和“乾酪”。其中,酢酪相當於今天的酸奶,味道酸甜;乾酪則是一般的奶酪經過加工,脫水曬乾而成,其狀態比較接近今天我們所見、所吃的西式奶酪製品。而甜酪,其味道是一般天然奶酪的口感,但是,其狀態卻與我們今天習慣見到的乾奶酪不同,是半固態、凝凍狀的,在形態上更近似酸奶(參見《儕民要術校釋》,繆啓愉校釋,中國農業齣版社,1998年)。北朝、唐宋時代提到“酪”、“乳酪”,通常都是指甜酪,也就是半固態的天然奶酪,而非乾酪。乳酪既然是凝凍狀的,在吃櫻桃的時候,就可以把這樣的乳酪像澆鹵一樣,澆沃到鮮紅的櫻桃上。以鮮乳酪的肥濃滋潤相配初熟櫻桃的鮮甜多汁,其口感之美,可想而知。唐人因循北朝風俗,仍然保留著日常食用乳製品的習慣,牛羊乳汁、酥、酪等乳品,都被唐人視為美味,因此,在唐代,在品嘗櫻桃的種種方法中,最普遍、最受歡迎的吃法,始終是乳酪澆櫻桃。五代人王定保在其所著的《唐摭言》中記載有這樣一則軼事:“唐時新進士尤重櫻桃宴。乾符四年,劉鄴第二子覃及第……覃潛遣人預購數十樹,獨置是宴,大會公卿。時京國櫻桃初齣,雖貴達未適口,而覃山積鋪席,復和以糖、酪者,人享蠻畫一小榼,亦不啻數升,以至參禦輩,靡不沾足。”在公元878年的一次新進士宴上,主賓們一共吃掉瞭幾十棵樹産齣的櫻桃,僅用以澆佐櫻桃的乳酪,就用去瞭不止好幾鬥。由於蔗糖在唐代成為通行的甜味品,唐人在櫻桃上澆乳酪之外,還要加澆蔗糖漿,增加瞭酪澆櫻桃的甜度,使這一道美點臻至於完美。
  ……

前言/序言


天香·藏珍:一段穿越時空的嗅覺史詩 目錄 引言:氣味,無形的記憶之錨 第一章:遠古的芬芳——自然界的香韻 1.1 泥土與晨露:生命初萌的原始氣息 1.2 花開的聲音:野花的低語與山野的低吟 1.2.1 蘭草的幽靜:文人雅士的寄情之香 1.2.2 玫瑰的濃烈:愛情與生命的贊歌 1.2.3 桂花的馥鬱:鞦日私語與團圓的象徵 1.2.4 茉莉的清雅:東方女性的溫婉與純淨 1.3 樹木的深沉:森林的呼吸與大地的情懷 1.3.1 沉香:木之心,香之魂 1.3.2 檀香:神聖與寜靜的守護者 1.3.3 柏木的蒼勁:曆史的沉澱與歲月的印記 1.4 動物的訊息:自然界無聲的語言 第二章:文明的熏染——人類對香的探索與應用 2.1 燃燒的聖火:宗教儀式中的香氣力量 2.1.1 古埃及的香膏:通往神界的橋梁 2.1.2 東方焚香:祭祀、冥想與淨化 2.1.3 彌散的禱告:香氣在信仰中的共鳴 2.2 治愈的芬芳:草藥與香料的醫學價值 2.2.1 驅散瘟疫的艾草:古人的智慧結晶 2.2.2 舒緩身心的薄荷與薰衣草 2.2.3 提振精神的迷迭香與丁香 2.3 宴飲的雅趣:香氣在宮廷與士族的風雅生活 2.3.1 焚香品茗:慢煮時光的東方韻味 2.3.2 香料入饌:舌尖上的味覺與嗅覺盛宴 2.3.3 熏衣染被:生活細節中的嗅覺美學 2.4 儀容的修飾:香水、香膏與化妝品的發展 第三章:流轉的技藝——香的製作與傳承 3.1 采擷與提煉:從自然到瓶中的魔法 3.1.1 蒸餾法的精妙:捕捉花草的靈魂 3.1.2 浸漬法的溫柔:萃取植物的精華 3.1.3 壓榨法的直接:獲取果實與堅果的香濃 3.2 調配的藝術:點滴之間的化學與美學 3.2.1 前調、中調、後調:香水結構的奧秘 3.2.2 香料的和諧與對比:創造獨特嗅覺體驗 3.2.3 東方與西方的調香哲學 3.3 容器的演變:承載香氣的載體 3.3.1 陶瓷、玻璃與金屬:不同材質的嗅覺影響 3.3.2 精緻瓶身的設計:美學與功能的結閤 第四章:時代的印記——香在曆史洪流中的變遷 4.1 絲綢之路上的香料貿易:跨越國界的芬芳交流 4.1.1 香料的商品化與國際化 4.1.2 東西方文化的碰撞與融閤 4.2 中世紀的香氛革命:歐洲的香水黃金時代 4.2.1 煉金術士的探索與香水的誕生 4.2.2 香水在宮廷與貴族社會的普及 4.3 近現代的香水工業:科技與商業的交織 4.3.1 閤成香料的齣現與影響 4.3.2 品牌化與大眾化:香水成為日常用品 4.3.3 創意營銷與文化符號 第五章:感官的延伸——香在現代社會的多重角色 5.1 身份的象徵:品牌、品味與個人風格 5.1.1 香水成為一種時尚宣言 5.1.2 不同場閤的香氛選擇 5.2 情感的載體:記憶、情緒與人際關係 5.2.1 氣味喚醒的童年迴憶 5.2.2 香氣在約會與社交中的作用 5.2.3 慰藉心靈的香薰療法 5.3 空間的塑造:環境香氛與生活品質 5.3.1 商業空間:營造氛圍與引導消費 5.3.2 居傢空間:提升舒適度與個性化 5.3.3 酒店與會所:打造獨特的氣味標簽 5.4 藝術的錶達:香水作為一種無聲的藝術形式 結語:嗅覺的未來——永恒的芬芳,無限的可能 --- 引言:氣味,無形的記憶之錨 在浩瀚的人類文明長河中,我們用眼睛記錄圖像,用耳朵捕捉聲音,用舌尖品味萬物,用雙手觸摸世界。然而,有一種感官,常常被我們忽略,卻又無時無刻不與我們的生命緊密相連,那就是嗅覺。氣味,如同無形的絲綫,悄無聲息地牽引著我們的情緒,喚醒深埋的記憶,塑造著我們對世界的認知。它是一種原始的本能,一種深刻的體驗,一種跨越時空的語言。 從遠古洪荒的自然氣息,到文明曙光的焚香祭祀,從宮廷貴族的風雅生活,到現代社會的多彩芬芳,香氣始終如影隨形,編織著人類曆史的畫捲,點綴著個體生命的色彩。《天香·藏珍》並非一本簡單的香料圖鑒,也不是一本關於香水製作的枯燥教程。它是一次深入探索,一次感官的遠足,一次對“香”這一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概念的全麵梳理與解讀。我們將一同溯本追源,探尋香氣在自然界的本初形態;我們將穿越曆史的塵埃,揭示香氣在人類文明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我們將感悟匠人的智慧與技藝,理解香氣如何在細微之處綻放生命;我們將觸摸時代的脈搏,感受香氣如何隨著曆史的變遷而流轉;最終,我們將站在現代的視角,重新審視香氣在我們生活中的多重意義與無限可能。 這是一場關於嗅覺的史詩,一次對生命芬芳的緻敬,一份獻給所有熱愛生活、追求美好之人。 第一章:遠古的芬芳——自然界的香韻 生命誕生之初,世界便充滿瞭原始而純粹的香氣。泥土在雨後的濕潤中散發齣泥濘而又充滿生機的味道,那是大地蘇醒的呼吸,是生命孕育的基石。清晨的露珠,晶瑩剔透,帶著植物特有的清新與微甜,彌漫在空氣中,洗滌著夜的沉寂,宣告著新的一天的開始。 花開,是大自然最華美的樂章,也是香氣最集中的爆發。那些在山野間、在溪流旁、在田埂上悄然綻放的野花,它們無需刻意雕琢,便能散發齣令人心醉的幽香。一株株蘭草,在幽靜的山榖中,散發齣淡雅而又悠遠的香氣,這種香氣不張揚,卻能直抵人心,成為文人雅士寄情山水、托物言誌的絕佳載體。它們筆下的蘭花,不僅僅是植物,更是高潔品格的象徵。而當玫瑰在夏日裏盛情綻放,那濃烈而又甜蜜的香氣,仿佛是愛情最直白的錶白,是生命力最澎湃的贊歌,承載著人們對美好情感的無限嚮往。鞦天,是桂花的季節。金黃色的花朵,如繁星般點綴在枝頭,空氣中彌漫著馥鬱的甜香,這種溫暖而又熟悉的味道,總能勾起人們對團圓、對親情的思念,成為鞦日裏最動人的私語。而茉莉,以其清雅脫俗的香氣,贏得瞭東方女性的青睞。它不像玫瑰那般熱烈,也不似桂花那般濃鬱,卻自有其溫婉、純淨的氣質,恰似東方女性低眉淺笑間的柔情。 除瞭花朵,樹木更是大自然的“香水瓶”。那些古老的森林,承載著歲月的痕跡,散發齣深沉而又富有層次的香氣。沉香,被譽為“木之心,香之魂”。它並非來自活著的樹木,而是曆經漫長歲月,樹木在受傷後分泌的油脂經過一係列復雜的物理化學反應形成的。這種香氣,沉靜、深邃,帶著一絲藥香和木質香,能夠讓人瞬間平靜下來,沉浸在一種冥想的氛圍中。檀香,則散發著溫潤、聖潔的光輝。它的香氣,常被用於宗教儀式,能夠帶來寜靜、祥和的感覺,仿佛是與神靈溝通的橋梁。柏木,以其蒼勁挺拔的身姿,散發齣一種沉穩、厚重的香氣,這種香氣中帶著鬆脂的清冽,又飽含著曆史的沉澱,仿佛能聽見古老的迴響,看見歲月的印記。 甚至,動物世界裏也充滿瞭各種無聲的“香氣語言”。它們通過氣味標記領地,識彆同類,傳遞信息,構建著一個復雜而又微妙的生態係統。雖然我們人類的嗅覺不如某些動物那般敏銳,但這些原始的香氣,卻早已融入瞭我們的基因,成為生命體驗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二章:文明的熏染——人類對香的探索與應用 隨著人類文明的曙光初現,我們開始有意識地去認識、去利用、去創造各種香氣。香,不再僅僅是自然的饋贈,更成為連接人與神、人與人、人與自身的橋梁。 在古老的宗教儀式中,燃燒的聖火是香氣力量的直接體現。古埃及人將珍貴的香膏用於祭祀,用於防腐,他們相信這些香氣能夠通往神界,連接凡間與天堂。在東方,焚香是一種普遍的儀式。無論是宮廷的祭祀,還是寺廟的祈禱,亦或是文人的雅集,香爐中的青煙裊裊,承載著人們的敬意、虔誠與對精神世界的追求。香氣在彌散中,仿佛化作瞭無聲的禱告,將人們的願望送往遠方,又在每一次的吸入中,淨化心靈,帶來安寜。 香氣同時也是一種天然的“良藥”。在古代,草藥的香氣被廣泛應用於醫學領域。艾草,這種隨處可見的植物,在古代被視為驅散瘟疫的聖物,其燃燒産生的煙霧被認為能夠淨化空氣,抵禦疾病,這無疑是古人智慧的結晶。而薄荷和薰衣草,以其清涼提神或舒緩放鬆的香氣,至今仍是緩解壓力、改善睡眠的良方。迷迭香和丁香,則以其獨特的香氣,能夠提振精神,激發活力,成為古代人們應對疲憊的秘密武器。 在宮廷與士族階層,香氣更是融入瞭他們風雅的生活之中。焚香品茗,成為瞭一種慢煮時光的東方韻味。裊裊青煙伴隨著茶的清香,在寜靜的環境中,讓人暫時忘卻塵世的喧囂,享受片刻的寜靜與閑適。香料的巧妙運用,也讓宴飲成為一場舌尖上的味覺與嗅覺盛宴。從烹飪到調酒,香料的加入,不僅增添瞭風味,更提升瞭整體的用餐體驗。而熏衣染被,這種看似微小的生活細節,也體現瞭古人對香氣的重視。將香料或香草置於衣物中,讓淡淡的香氣伴隨左右,不僅能去除濕氣,更能增添一份彆緻的風雅。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也開始嘗試用香來修飾自己的儀容。香水、香膏以及各種香料製成的化妝品,開始齣現在人們的生活中,它們不僅能掩蓋身體的氣味,更能彰顯個性和品味。 第三章:流轉的技藝——香的製作與傳承 將自然的芬芳轉化為可供使用的香氣,是一門集科學與藝術於一體的精湛技藝。它需要對植物的深入瞭解,對化學原理的掌握,以及對美學的獨特感知。 香氣的提取,是整個製作過程中最關鍵的一環。蒸餾法,是捕捉花草靈魂的魔法。將植物的花、葉、莖等部位放入蒸餾器中,通過加熱産生蒸汽,蒸汽會帶走植物中的揮發性芳香物質,然後經過冷卻,這些物質便凝聚成精油。這種方法,能夠最大程度地保留植物最原始、最鮮活的香氣。而浸漬法,則是一種更為溫柔的萃取方式。將植物材料置於油或酒精中,通過長時間的浸泡,讓芳香物質逐漸溶解到溶劑中。這種方法尤其適閤提取一些不耐高溫的植物的香氣。壓榨法,則是直接從果實、花瓣或堅果中獲取香濃的精油,比如柑橘類果皮的精油,就是通過壓榨的方式獲得的,香氣清新而又直接。 調配,則是香氣創作的靈魂所在。點滴之間的精確,成就瞭最終的嗅覺體驗。調香師如同音樂傢,他們手中的香料,便是各種音符。他們需要理解香水結構中的前調、中調和後調。前調是香水初次接觸皮膚時的味道,通常是清新、揮發性強的香料,如柑橘、薄荷等;中調是香水的主體香,也是最能代錶香水個性的部分,如花香、果香等;後調則是香水在皮膚上停留最久的香氣,通常是沉穩、持久的木質香、東方香或麝香等。調香師需要巧妙地運用各種香料,通過和諧的組閤或鮮明的對比,創造齣獨特而又令人難忘的嗅覺體驗。東方與西方的調香哲學,也各有側重。東方香調往往偏嚮沉靜、內斂,注重草本、木質的天然韻味;而西方香調則更注重層次感、變化感,善於運用花香、果香等,營造齣浪漫、性感的氛圍。 而承載香氣的容器,也並非僅僅是物質的載體,它同樣影響著我們的嗅覺體驗。陶瓷、玻璃、金屬等不同的材質,它們本身的微弱氣味,以及它們對光綫、溫度的阻隔能力,都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我們對香氣的感知。同時,精緻的瓶身設計,也是香水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將美學與功能完美結閤,賦予瞭香水一種視覺上的魅力。 第四章:時代的印記——香在曆史洪流中的變遷 香氣,如同曆史的見證者,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遷,留下瞭深刻的印記。 絲綢之路,這條連接東西方的古老貿易通道,也承載瞭香料的芬芳。從東方運往西方的珍貴香料,如乳香、沒藥、肉桂、丁香等,不僅改變瞭歐洲人的生活方式,更促進瞭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融閤。香料的商品化與國際化,使得香氣不再是少數人的奢侈品,而是成為瞭一種跨越國界的商品。 在中世紀的歐洲,香水經曆瞭一場“黃金時代”。煉金術士們在對物質的探索中,偶然發現瞭蒸餾技術,並開始嘗試製作各種香水。這些香水最初多用於宗教儀式和醫療,但很快,它們便走進瞭宮廷和貴族的生活。芬芳的香水,成為他們身份、地位和品味的象徵,也用於掩蓋當時衛生條件的不足。 進入近現代,香水工業迎來瞭飛速的發展。閤成香料的齣現,極大地拓展瞭香水的香型,降低瞭生産成本,使得香水逐漸走嚮大眾化。科技與商業的交織,造就瞭如今繁榮的香水市場。品牌化與個性化並存,香水不再僅僅是香氣,更成為瞭一種文化符號,一種身份的象徵,一種時尚的錶達。 第五章:感官的延伸——香在現代社會的多重角色 在現代社會,香氣早已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扮演著多重角色。 它是一種身份的象徵。一款精心挑選的香水,能夠瞬間彰顯你的品味、你的個性,甚至你的職業。不同的場閤,需要不同的香氛選擇,從工作場閤的清新淡雅,到約會時的性感迷人,再到派對上的張揚個性,香水都是你最好的“語言”。 它也是情感的載體。一縷熟悉的香氣,可能瞬間將你帶迴童年的某個午後,喚醒那些塵封已久的美好迴憶。香氣在約會與社交中,能夠增添浪漫的氣息,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而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香薰療法也成為瞭一種慰藉心靈的方式,通過香氣的引導,幫助我們放鬆身心,緩解壓力。 香氣能夠塑造空間。無論是在商業空間,還是在居傢環境,恰當的環境香氛都能營造齣獨特的氛圍。商場通過香氣引導消費,酒店通過香氣打造品牌標簽,居傢空間通過香氣提升舒適度與個性化。 更重要的是,香水本身,作為一種由調香師精心創作的作品,也可以被視為一種無聲的藝術形式。它如同音樂、繪畫一樣,能夠觸動我們的感官,引發我們的共鳴,帶給我們美的享受。 結語:嗅覺的未來——永恒的芬芳,無限的可能 從遠古的泥土芬芳,到現代科技的精密調配,香氣始終伴隨著人類文明的腳步,不斷演變,不斷豐富。它是一種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存在,一種連接自然與人文的紐帶,一種錶達情感與彰顯個性的語言。 《天香·藏珍》,是對這份永恒芬芳的探索與記錄。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次嗅覺的旅程,一次對生活美好的緻敬。在未來,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人們對感官體驗的不斷追求,香氣的世界還將展現齣更多無限的可能。讓我們繼續保持對嗅覺的敏感,去發現、去感受、去創造,讓芬芳點亮我們的生活,讓香氣成為我們生命中最動人的注腳。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花露天香·香》的書名,初讀之下,便在腦海中勾勒齣一幅淡雅悠遠的畫麵。總覺得“花露”二字,帶著晨曦初露的晶瑩剔透,沾染著露珠的花瓣,散發著清冽而又飽含生機的氣息。而“天香”二字,更是將這份香氣拔高到瞭某種極緻,仿佛是來自仙界的芬芳,不染塵埃,卻又沁人心脾。再加上末尾點睛的“香”字,更是將這份獨特的感受凝練得無以復加。單單是書名,就已經足夠引發我強烈的好奇心。它不像那些直白地揭示故事情節的書名,而是留下瞭巨大的想象空間。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這“花露”的香氣,究竟是如何“天香”的?這份“香”,又將以何種形式,何種意境,在書中緩緩展開?是植物本身的馥鬱,還是某種情感的升華,抑或是某種難以言喻的精神寄托?我猜測,這或許是一本描繪自然風物,細膩捕捉花草樹木在不同時節、不同光綫下散發的獨特香氣的作品。又或許,它會將這自然的香氣,與人物的情感、命運緊密地聯係在一起,通過香氣的變化,來摺射人物內心的波瀾起伏。我期待著,這本書能帶我走進一個充滿詩意的世界,讓我沉醉於那份獨特而又令人迴味無窮的“香”之中。

評分

《花露天香·香》這個名字,簡直就是一首無聲的詩,一種無需言語的意境。首先,“花露”兩個字,就自帶瞭一種清晨初醒的嬌嫩感,如同初開的花朵上沾染的晨露,純淨而又帶著一絲生命的活力。它讓我想象到,在那微涼的空氣中,花瓣悄然舒展,露珠在陽光下摺射齣晶瑩的光芒,那種細微而又美好的瞬間。而“天香”二字,更是將這份香氣提升到瞭一個截然不同的維度。它不再是簡單的花香,而是帶有瞭一種超然物外的縹緲感,仿佛是來自雲端、來自遙遠星辰的芬芳,帶著一種神秘的吸引力,讓人忍不住想要追尋。最後點綴一個“香”字,更是將這份獨特的感受具象化,卻又留下瞭無限的想象空間。我猜測,這本書的故事,也許會通過對自然界中花朵的細緻描繪,來牽引齣一段關於人物命運、情感糾葛,或者是一些人生哲理的探討。它可能不僅僅是關於“香”本身,更是關於“香”所代錶的那種純粹、美好、或者曾經擁有過的記憶。

評分

當我拿到《花露天香·香》這本書時,首先吸引我的是它頗具古韻的名字,仿佛一下子就把我拉進瞭一個充滿東方美學的世界。書名中的“花露”二字,讓我聯想到清晨時分,花瓣上凝結的晶瑩剔透的露珠,那種清澈、純淨的感覺撲麵而來。而“天香”二字,則賦予瞭這份香氣一種超凡脫俗的意境,仿佛是天上飄來的芬芳,帶著神秘而又令人嚮往的氣息。最後加上一個“香”字,更是將這種感受凝練到瞭極緻,讓人不禁想要一探究竟,這其中究竟蘊含著怎樣令人心動的故事。我猜測,這本書的內容很可能與植物、香氣,以及與之相關的情感和人生體驗有關。也許,作者會細緻地描繪各種花的形態、顔色,以及它們在不同環境下散發齣的獨特香氣,並藉此來抒發某種情感,或者講述一段關於人生、關於成長,關於愛與失落的故事。書名的意境如此深遠,讓我對作者的筆觸充滿瞭期待,相信一定能夠品味到其中的精妙之處,讓我的心靈得到一次滌蕩和升華。

評分

《花露天香·香》這個名字,帶著一種古樸而又高雅的氣質,仿佛一幅水墨丹青徐徐展開。首先,“花露”二字,就讓我聯想到瞭清新、自然的意境,如同清晨時分,花瓣上凝結的晶瑩剔透的露珠,散發著淡淡的、卻又沁人心脾的清香。這種感覺,總是讓人心生寜靜,仿佛能洗去塵世的煩惱。而“天香”二字,則在此基礎上,更增添瞭一份縹緲與神聖,仿佛是來自仙境的芬芳,是一種超越凡俗的美好,令人嚮往。最後,用一個“香”字收尾,更是將這份感受凝練到瞭極緻,卻又留下瞭豐富的想象空間。我猜想,這本書的內容,定然是圍繞著某種極緻的美好,也許是通過描寫某種珍稀的花卉,或者是一種特殊的香料,來摺射齣人物的內心世界,以及他們在這個世界中的悲歡離閤。它可能是一部關於傳承、關於守護,或者是一段關於尋覓內心平靜的旅程。作者的文字,想必也會如同那“花露天香”一般,細膩而又富有韻味,能夠引領讀者進入一個充滿東方美學意境的世界。

評分

這本書的書名,《花露天香·香》,著實勾起瞭我的無限遐思。一開始,“花露”二字,便在我腦海中勾勒齣一幅畫麵:那是清晨時分,花瓣上還掛著晶瑩的露珠,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帶著濕潤氣息的花香,那種感覺純淨而又清新,仿佛可以滌蕩心靈。緊接著,“天香”二字,則將這份香氣拔高到瞭一個難以企及的境界,它不再是普通的凡花俗草之香,而是帶著一種來自天上、來自仙界的馥鬱,是一種令人神往、仿佛能喚醒靈魂的芬芳。而最後那個“香”字,更是將這份抽象的意境凝練成一種直觀的感受,卻又留下瞭無盡的解讀空間。我猜測,這本書的內容,很可能不僅僅是關於描繪花朵本身,而是會藉由花香來串聯起一段段動人的故事,或許是關於愛情的甜蜜與苦澀,或許是關於友情的深厚與變遷,又或許是關於人生中那些轉瞬即逝卻又無比珍貴的體驗。它可能會用極其細膩的筆觸,去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美好,並將其轉化為文字,讓讀者在閱讀中也能感受到那份獨特的“香”。

評分

書很不錯,就是一本拆三不太厚道

評分

作為隨筆,這篇文章有可觀性,隻是不夠係統,但有些點的描述還是有一些深度。

評分

《花露天香·香》為著名作傢孟暉書寫中國古代飲食起居的隨筆集,對古代的甜點、冰淇淋、乳糖、花露、茶幾、香球、門簾等物事作瞭細膩清麗的描寫。書中配有大量插圖,可謂圖文並茂。作者對古代的名物、生活細節懷著深深溫情,以清麗的文筆、幽微的心思,挖掘意趣、渲染喜悅、旁徵博引、亂花迷眼,又每每能以小見大。《花露天香·香》主要收集瞭其中涉及飲食起居部分的隨筆。在《花露天香》中,孟暉以紮實的考據、清麗的筆觸,書寫瞭中國古代的飲食糕點(如糖酪澆櫻桃、冰淇淋、蜜沙冰、花露等),寫瞭古中國的幾案、香球、珠簾、梅花絡、熏香等等,讀來唇齒留香。

評分

書很小,不推薦,不建議買

評分

書很好值得購買

評分

小小一本書 三本一個係列 挺有意思

評分

書裏麵的內容很有意思,值得一看。

評分

惡夢裏有一個宿敵,斷斷續續有好幾年瞭,他總是齣現,每次齣現都會經曆一場激烈的追逐戰,有時還會有連接。

評分

《潘金蓮的發型》是孟暉的第一本隨筆集,齣版後受到很多讀者的喜愛。此次再版,我們嘗試把這本隨筆集一拆為三,涉及服飾的部分、涉及飲食與起居的部分、涉及文學作品欣賞的部分各自獨立,做成三本小書,分彆名為《潘金蓮的發型》、《花露天香》和《想念夢幻的桂旗》,讓讀者可以選擇自己更感興趣的部分,也更方便隨身攜帶和存放。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