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文学经典:林海音精选集

世纪文学经典:林海音精选集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5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林海音 著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22

图书介绍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ISBN:9787540236892
版次:1
商品编码:11642884
包装:精装
丛书名: 世纪文学经典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16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世界华文“终身成就奖”作家林海音经典作品精选,小说、散文,共同娓娓讲述老北平城南及台湾小岛的那些景色和人物 ,言浅情深,余韵悠长。
  ★多篇作品入选教材和新课标推荐书目,代表作《城南旧事》入选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
  ★林海音研究者全景式展示这位传奇作家的生平和创作,告诉你在广为人知的文学人生之外,一个鲜为人知的“小英子”的故事。

内容简介

  “世纪文学经典”精装书系,华文20世纪名家荟萃,读者和专家共同评选,名作汇聚,学者作序,宜读宜品宜藏。
  林海音被称为台湾文坛护佑者,她以自己的文学成就和人格魅力,成为连接大陆与台湾文学之间的桥梁、中国与世界文坛的桥梁。本书为林海音小说与散文作品精选,囊括她的小说代表作《城南旧事》《婚姻的故事》《绿藻与咸蛋》、文学名人纪实及关于北京、台湾、海外生活与见闻回忆录、随笔。
  林海音的作品,无论是京韵京味的《城南旧事》《窃读记》《虎坊桥 》《北平漫笔 》等,还是跨越时间与地域的《旧时三女子》《敬老四题》《悼钟理和先生》《寂寞之友》《日落百老汇》等,都弥漫着浓郁的人情味和怀旧基调,它将其自身包含的多层次的情绪色彩,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手段精细地表现出来,恰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又近乎一幅简约、素雅的中国水墨,满含人间烟火味,却无半分名利心。

作者简介

  林海音,(1918—2001),出生于日本大阪,台湾苗栗县头份镇人,祖籍广东蕉岭,台湾著名作家。曾担任“世界日报”实习记者,主持《联合报》副刊10年。一生创作了多篇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销量十分可观。其中小说《城南旧事》(1960年)尤为著名。曾出版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书。
  2001年12月1日,林海音辞世于台北。

精彩书评

  ★上海是张爱玲的,北京是林海音的。
  ——余光中

  ★不仅故事感人,她的文笔令人击节赞叹;细致而不伤于纤巧,幽微而不伤于晦涩,委婉而不伤于庸弱。对于气氛的渲染,更是她的拿手好戏。
  ——高阳

  ★读着林海音的小说,泪水常常不自觉地涌出来,可我却说不出缘由。是痛苦。感伤、忧郁、悲愤,还是激动?都不是。它们是这样温暖,忽然之间,我们狭小的胸膛感受到苍穹般的宽广。那便是悲剧中尤为感人的东西:无论你那隐秘在心灵中的痛苦在现实中怎样遭到漠视,在林海音的眼中它们才是这个世界的中心,胜于一切廉价的英雄主义、伟人梦想和政治光荣。在她笔下,那看似像海水一样宁静的平凡人生总是蕴藏着巨大的情感力量,无论人们是否能借以战胜或逃避命运的压迫,在我们的一生中它们都是宝贵、真实的。因而,林海音的故事虽然都带有悲剧色彩,但她笔下的人物却不是孤独的;在林海音的爱和关注下,没有人会是孤立无援的。
  ——作家 郑实

目录

从老北平城南走来的台湾文坛护佑者
小说编
城南旧事(含《城南旧事》代序和后记《童年·冬阳·骆驼队》)
婚姻的故事

金鲤鱼的百裥裙
琼君
阳光
爱情的散步
绿藻与咸蛋
散文编
一、北平往事
我的童玩
骑小驴儿上西山
窃读记
北平漫笔
虎坊桥
家住书坊边
苦念北平
我的京味儿回忆录
二、平凡之家
旧时三女子
闲庭寂寂景萧条
婆婆的晨妆
黄昏对话
故乡一日
三、春声已远
郁达夫之死
悼钟理和先生
同情与爱
遥念胡蝶
念远方的沉樱
“野女孩”和“严肃先生”
敬老四题
永无止境的崇敬心情
四、写在风中
教子无方
友情
爱与牵手
寂寞之友
日落百老汇
寂寞之旅
创作要目

精彩书摘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新建的大礼堂里,坐满了人;我们毕业生坐在前八排,我又是坐在最前一排的中间位子上。我的襟上有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是临来时妈妈从院子里摘下来给我别上的,她说:“夹竹桃是你爸爸种的,戴着它,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一样!”爸爸病倒了,他住在医院里不能来。昨天我去看爸爸,他的喉咙肿胀着,声音是低哑的。我告诉爸,行毕业典礼的时候,我代表全体同学领毕业证书,并且致谢词。我问爸,能不能起来,参加我的毕业典礼?六年前他参加了我们学校的那次欢送毕业同学同乐会时,曾经要我好好用功,六年后也代表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今天,“六年后”到了,老师真的选了我做这件事。
  爸爸哑着嗓子,拉起我的手笑笑说:“我怎么能够去?”但是我说:“爸爸,你不去,我很害怕,你在台底下,我上台说话就不发慌了。”爸爸说:“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那么爸不也可以硬着头皮从床上起来,到我们学校去吗?”爸爸看着我,摇摇头,不说话了。他把脸转向墙那边,举起他的手,看那上面的指甲。然后,他又转过脸来叮嘱我:“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学校去,这是你在小学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迟到啊!”“我知道,爸爸。”“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英子?”“是。”我虽然这么答应了,但是觉得爸爸讲的话很使我不舒服,自从六年前的那一次,我何曾再迟到过?当我上一年级的时候,就有早晨赖在床上不起床的毛病。每天早晨醒来,看到阳光照到玻璃窗上了,我的心里就是一阵愁:已经这么晚了,等起来,洗脸,扎辫子,换制服,再到学校去,准又是一进教室被罚站在门边,同学们的眼光,会一个个向你投过来,我虽然很懒惰,可也知道害羞呀!所以又愁又怕,每天都是怀着恐惧的心情,奔向学校去。最糟的是爸爸不许小孩子上学坐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有一天,下大雨,我醒来就知道不早了,因为爸爸已经在吃早点。我听着,望着大雨,心里愁得不得了。我上学不但要晚了,而且要被妈妈打扮得穿上肥大的夹袄(是在夏天!)和踢拖着不合脚的油鞋,举着一把大油纸伞,走向学校去!想到这么不舒服地上学,我竟有勇气赖在床上不起来了。等一下,妈妈进来了。她看见我还没有起床,吓了一跳,催促着我,但是我皱紧了眉头,低声向妈哀求说:“妈,今天晚了,我就不去上学了吧?”妈妈就是做不了爸爸的主意,当她转身出去,爸爸就进来了。他瘦瘦高高的,站在床前来,瞪着我:“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晚了!爸!”我硬着头皮说。“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
  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居然有勇气不挪窝。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声音,我挨打了!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我哭号,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我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第一次花五大枚坐车去上学。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车里,一边抽抽搭搭地哭着,一边撩起裤脚来检查我的伤痕。那一条条鼓起的鞭痕,是红的,而且发着热。我把裤脚向下拉了拉,遮盖住最下面的一条伤痕,我怕同学耻笑我。虽然迟到了,但是老师并没有罚我站,这是因为下雨天可以原谅的缘故。
  老师教我们先静默再读书。坐直身子,手背在身后,闭上眼睛,静静地想五分钟。老师说:想想看,你是不是听爸妈和老师的话?昨天的功课有没有做好?今天的功课全带来了吗?早晨跟爸妈有礼貌地告别了吗?……我听到这儿,鼻子抽搭了一大下,幸好我的眼睛是闭着的,泪水不至于流出来。
  正在静默的当中,我的肩头被拍了一下,急忙地睁开了眼,原来是老师站在我的位子边。他用眼势告诉我,叫我向教室的窗外看去,我猛一转头看,是爸爸那瘦高的影子!我刚安静下来的心又害怕起来了!爸为什么追到学校来?爸爸点头示意招我出去。我看看老师,征求他的同意,老师也微笑地点点头,表示答应我出去。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面前。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子儿来给我。
  后来怎么样了,我已经不记得,因为那是六年以前的事了。只记得,从那以后,到今天,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校门的学生之一。冬天的清晨站在校门前,戴着露出五个手指头的那种手套,举了一块热乎乎的烤白薯在吃着。夏天的早晨站在校门前,手里举着从花池里摘下的玉簪花,送给亲爱的韩老师,她教我唱歌跳舞。
  啊!这样的早晨,一年年都过去了,今天是我最后一天在这学校里啦!当当当,钟响了,毕业典礼就要开始。看外面的天,有点阴,我忽然想,爸爸会不会忽然从床上起来,给我送来花夹袄?我又想,爸爸的病几时才能好?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院里大盆的石榴和夹竹桃今年爸爸都没有给上麻渣,他为了叔叔给日本人害死,急得吐血了,到了五月节,石榴花没有开得那么红,那么大。如果秋天来了,爸还要买那样多的菊花,摆满在我们的院子里,廊檐下,客厅的花架上吗?
  爸是多么喜欢花。每天他下班回来,我们在门口等他,他把草帽推到头后面抱起弟弟,经过自来水龙头,拿起灌满了水的喷水壶,唱着歌儿走到后院来。他回家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浇花。那时太阳快要下去了,院子里吹着凉爽的风,爸爸摘下一朵茉莉插到瘦鸡妹妹的头发上。陈家的伯伯对爸爸说:“老林,你这样喜欢花,所以你太太生了一堆女儿!”我有四个妹妹,只有两个弟弟。我才十二岁。……我为什么总想到这些呢?韩主任已经上台了,他很正经地说:“各位同学都毕业了,就要离开上了六年的小学到中学去读书,做了中学生就不是小孩子了,当你们回到小学来看老师的时候,我一定高兴看你们都长高了,长大了……”于是我唱了五年的骊歌,现在轮到同学们唱给我们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我哭了,我们毕业生都哭了。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当我们回到小学来的时候,无论长得多么高,多么大,老师!你们要永远拿我当个孩子呀!做大人,常常有人要我做大人。宋妈临回她的老家的时候说:“英子,你大了,可不能跟弟弟再吵嘴!他还小。”兰姨娘跟着那个四眼狗上马车的时候说:“英子,你大了,可不能招你妈妈生气了!”蹲在草地里的那个人说:“等到你小学毕业了,长大了,我们看海去。”虽然,这些人都随着我长大没了影子了。是跟着我失去的童年也一块儿失去了吗?爸爸也不拿我当孩子了,他说:“英子,去把这些钱寄给在日本读书的陈叔叔。”“爸爸!——”“不要怕,英子,你要学做许多事,将来好帮着你妈妈。你最大。”
  于是他数了钱,告诉我怎样到东交民巷的正金银行去寄这笔钱——到最里面的柜子上去要一张寄款单,填上“金柒拾圆也”,写上日本横滨的地址,交给柜台里的小日本儿!我虽然很害怕,但是也得硬着头皮去。——这是爸爸说的,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闯练,闯练,英子。”我临去时爸爸还这样叮嘱我。我心情紧张地手里捏紧一卷钞票到银行去。等到从最高台阶的正金银行出来,看着东交民巷街道中的花圃种满了蒲公英,我高兴地想:闯过来了,快回家去,告诉爸爸,并且要他明天在花池里也种满了蒲公英。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进了家门,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她们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我捡起小青石榴。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着急起来,大声喊着说:“你说什么?老高。”“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对老高说:“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

前言/序言

  从老北平城南走来的台湾文坛护佑者
  周玉宁
  很多读者认识林海音,是从《城南旧事》开始的。从老北平城南走出来的林海音,在台湾办报、办刊、写作、出版,联络了大批文化界人士,提携了大量台湾的文学青年,被称为台湾文坛护佑者。她以自己的文学成就和人格魅力,成为连接大陆与台湾文学之间的桥梁、中国与世界文坛的桥梁。她的作品被译为多种文字,她的一生荣获众多文学奖项。
  一
  林海音祖上是从广东迁往台湾的。林海音的曾祖父“阿五妹”是前清贡生,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台湾文学界的著名人物。林海音的祖父林台先生,曾中过秀才,能诗善对,是当时小镇上有名的风雅之人。在林家的祖辈中,最令林海音感兴趣的是曾祖母钟氏——她是曾祖父的正室,却不是林海音的亲曾祖母。钟氏没有生育,她坎坷孤独的一生,对林海音的文学创作具有深刻影响,这一影响直接体现为她在作品中对女性悲剧命运的关注情怀。
  林海音的父亲林焕文是家中长子,毕业于当时台湾的最高学府——台湾总督府国语(日语)学校师范部,执教几年后到日本经商。1918年农历三月十八,林海音出生在日本大阪“回生医院”,取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因林父不擅经商,1921年全家返回台湾。林海音的大妹妹出生后,林父独自离开台湾到北平谋生。两年后,全家搬到北平,由此拉开了小英子城南生活的序幕。
  林海音的城南生活,在十二岁前是幸福无忧的。其时,林海音的父亲在北平邮政局工作,薪水足够一家人安居乐业。林家虽然在北平搬过几次家,但基本上都是在琉璃厂一带。老北京胡同里浓郁的平民生活气息,给予了年幼的林海音无数童年乐趣,也是她一生创作的丰富源泉。《城南旧事》《家住书坊边》《我的京味儿回忆录》《我的童玩》《虎坊桥》等充满老北京风情的作品就是见证。
  1930年,林海音的小叔叔因参加朝鲜人的抗日活动被捕,不久被毒死在牢里。林海音的父亲因此深受打击,旧有的肺病复发,一病不起。1931年农历五月初九林父病逝于日华同仁医院(今同仁医院),丢下林海音年仅二十九岁的妈妈、十三岁的林海音和林海音的六个弟弟妹妹。
  林焕文撒手归去后,林家面临着留北京还是回台湾的问题。林海音的祖父林台先生多次写信让他们回去。如果回台湾就要进日本人的学校读书,这是已经读到中学的林海音所不愿意的,而林海音的妈妈也愿意留在北京。凭着邮局的抚恤金,一家人留在了北京。为了节约用度,林家搬到专给福建、台湾乡亲住的南柳巷晋江会馆。林焕文去世后的第二年,林海音六岁的四妹燕瑛病死了。不久,只有三岁的幺弟燕璋也因脑膜炎病死了。父亲的早逝,对林海音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若干年后,她以书信体的方式叙述了当时的情形:
  亲爱的祖父:
  当你接到爸爸病故的电报,一定很难受的。您有四个儿子,却死去了三个,而爸爸又是死在万里迢迢的异乡。我提起笔来,眼泪已经滴满了信纸。妈妈现在又躺在床上哭,小弟弟和小妹妹们站在床边莫名其妙是怎么回事。
  以后您再也看不见爸爸的信了,写信的责任全要交给我了。爸爸在病中的时候就常常对我说,他如果死掉了的话,我应当帮助软弱的妈妈照管一切。我从没有想到爸爸会死,也从来没有想到我有这样大的责任。亲爱的祖父,爸爸死后,只剩下妈妈带着我们七个姐弟们。北平这地方您是知道的,我们虽有不少好朋友,却没有亲戚,实在孤单得很,祖父您还要时常来信指导我们一切。
  ……
  就在这样的境况下,林海音进入了她的少女时代。
  二
  林海音当时就读的私立春明女中位于城南,这里是演艺人员聚居的地方。林海音和不少京剧、话剧、电影界人士的子女成了同学好友。她经常到北新书局和现代书局看书买书,为自己订了一份《现代》杂志,还阅读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吾国与吾民》,以及林语堂创办的中文幽默杂志《论语》《人间世》和《宇宙风》。
  女中学生的生活也开始丰富起来,林海音并不是个书虫子似的人物,她的业余生活很丰富,喜爱明星,也爱好话剧。初三的时候,林海音有了一个登台表演的机会。时逢北平国立艺专戏剧系排演《茶花女》,林海音被挑上饰演女仆纳宁娜。戏排了两个月,演出三天,获得成功。戏演完了,林海音写了一首《献给茶花女》的新诗,发表在《世界画刊》上:
  你在终夜看守着这脆弱的生命,
  你在你的肉体里还留存着偎抱中所灌输的温和的柔情;
  你紧紧地对着那默静无言的唇,
  这也是你爱阿芒而给阿芒的爱的初吻。
  无情的风,无情的雨,
  再加上一个无情而柔弱无力的黄昏;
  你为了青春,你牺牲了你的青春,
  一个不可超越的身体,便会有忧闷、悲苦,和消灭的温存。
  这是林海音最早发表的诗作,也是一首颇像样的诗,虽然显露着女中学生的稚嫩与纯情,但已初显她的创作才能。
  林海音从春明女中初中毕业后,进入翊教女中。开学不久,她听说著名报人成舍我先生创办了北平新闻专科学校,专门培养新闻编采人员,学员不用交学费,可以一边上课一边在报馆实习,毕业后有机会进报馆工作。林海音考虑到家庭情况,就自作主张报考了北平新专。在学校里,林海音接受了新闻专业知识启蒙和严格的训练。
  1937年,林海音从北平新专毕业,正式进入《世界日报》工作,采访文教及妇女新闻。记者生活辛苦但新鲜有趣,半个多世纪以前的女记者还不多见,这种生活使林海音比一般妇女有了更多的见识与阅历,也给她日后从事文学创作提供了素材。
  对林海音来说,在《世界日报》工作最重要的收获之一就是认识了夏承楹——她日后的丈夫、一生的伴侣。夏承楹笔名何凡,是著名报人、作家,1910年12月生于北京。夏承楹的父亲“举人出身,曾任国会议员、财政部次长及国务院秘书长,精通诗文词曲”。夏家有八子一女,夏承楹排行六。夏承楹自小会读书,中英文俱佳,不但热爱体育,还能吹口琴。北师大毕业后夏承楹进入《世界日报》做编辑,主编“学生生活”版,与林海音共用一张办公桌。经过一段时间的恋爱,1939年5月13日,林海音和夏承楹在协和医院礼堂举行了新式婚礼。婚后,林海音进入了一个有着四十多口人的大家庭生活。林海音身历其中几十年,酸甜苦辣变成了《闲庭寂寂景萧条》《难忘的姨娘》等韵味无限的散文。
  林海音婚前婚后这段时间,正值抗战爆发,时局动荡,《世界日报》关闭,林海音和夏承楹都失去了工作。1940年,林海音由公公介绍到北师大图书馆编目部工作。几年的图书馆工作,她养成了搜集资料、保存资料以及编目的兴趣和习惯。在北师大图书馆工作期间,她看到一本佛教杂志——《海潮音》,很喜欢,就选了其中“海音”两个字做笔名,在报上发表些文章。这就是享誉华文文坛的“林海音”的由来,她的本名反倒不常被人提起。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8月23日,全国报业复员联合会成立,林海音与夏承楹又回到报界工作。然而好景不长,时局再次动荡起来——内战爆发。夏承楹和林海音决定去台湾暂时避难。1948年11月10日,林海音先带三个孩子和母亲、妹妹从上海挤上了中兴轮前往台湾。
  三
  台湾的一切对林海音来说是新鲜的,也是熟悉的,这里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对幼年即已离开的林海音来说是新鲜的,但从饮食习惯、语言方式来说林海音又是熟悉的,因为在北平时父母和他们说客家话、闽南方言,母亲还经常做台湾菜吃。尽管如此,台湾对林海音来说仍然是一个需要重新起步的地方,工作是需要重新找的,家也需要重新安的。
  1949年初,林海音一家搬进台北城南古亭区重庆南路三段的半幢宿舍。初到台北,日子是艰难的。林海音一时找不到工作,便开始了投稿写作生活:
  三十八年初,我们就搬到重庆南路三段的宿舍来住,十八坪不大,只有一顶日本“皇军”色的大蚊帐,一张矮桌,也就勉强可以应付我们一家人二十四小时的生活所需了。三个孩子——八岁的,四岁的,两岁的——就每天在这十八席上翻来滚去。榻榻米的房子,日子倒也好混!
  ……
  为了写作,我们实在缺少了一张书桌。那张矮桌虽可席地伏案,但我们毕竟不是日本的夏目漱石、谷崎润一郎,盘腿跪坐,来不赢!阿烈哥知道了,他日据时代在放送局,即光复后的中广公司工作,住在长安西路的宿舍里,就要提前退休了,把一张小小的旧书桌送给了我。没想这张书桌,我使用了差不多二十年,趴在上面写了千千万万的字,后来桌面干了、翘了,木板生虫 世纪文学经典:林海音精选集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世纪文学经典:林海音精选集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世纪文学经典:林海音精选集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世纪文学经典:林海音精选集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看起来还不错,还没拆开看,林海音的文字,总是细腻动人的

评分

评分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评分

希礼喜欢制造种种颜色鲜明的梦让自己在梦的世界里活动,他不愿回到现实中来,对人生冷眼相待,不乐观也不悲观,在现实中感到不耐烦的时候,便耸耸肩向他的音乐、书本里去躲避。现实中的希礼是懦弱的无能的,就像瑞德说的,卫希礼是个君子,只是生在了一个和他格格不入的时代。他还是用旧世界的游戏规则生活,即使他在战前就已经意识到了这场战争将夺取他赖以生存庄严与辉煌的生活,可他却不曾试图改变它。既无力于改变,那就选择逃避,于是他选择媚兰作为他和旧时代联系最后的精神依托,直到随着媚兰而去才崩溃于瞬间.所以对希礼,与其指责不如同情。

评分

《爸爸的花儿落儿》是小学的课文,一并收录其中,看看老北平,读林海音

评分

余光中说:上海是张爱玲的,北京是林海音的。有道理啊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世纪文学经典”精装书系,华文20世纪名家荟萃,读者和专家共同评选,名作汇聚,学者作序,宜读宜品宜藏。

评分

名家精选的好书。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世纪文学经典:林海音精选集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