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8-12岁 《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我们的母亲叫中国》是苏叔阳的散文集。作者把中华文明置于大的整体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加以表现:他谈古论今,使古今相承,呼应;时空交错,从中国到世界,使中外组合、排列、对比,纵横驰骋,洋洋洒洒十万字,不仅大写意似的勾勒出了中华民族的轮廓,而且独具匠心,用优美的散文笔调,艺术地再现了薪火相接,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之魂。
内容简介
《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我们的母亲叫中国》是作者苏叔阳以史学家、思想家的眼光,以文学家的手法写就的。作者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以世界大文化为背景审视中华文明,用饱蘸感情的笔深人浅出地写到了我国疆土的形成及地势、气候、物产等方面的特点;写到了我们的祖先和众多兄弟民族的繁衍;写到了中华悠悠五千年的历史沿革及主要特征;写到了我们古老而又最具生命力的文字及汉字所拥有的光明未来;写到了我们古老而又智慧的宇宙观、优秀的传统伦理和道德及其价值;写到了中国向世界奉献的发明创造;写到了我国独特的科技思维、战争哲学和谋略思想;写到了悠久漫长的商品经济文化传统;写到了我们独特的饮食文化、生活方式及多方面的情趣;还预示了古老而最具生命力的中华民族无限光明的未来。
作者把中华文明置于大的整体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加以表现:他谈古论今,使古今相承、呼应;时空交错,从中国到世界,使中外结合、排列、对比,纵横驰骋,洋洋洒洒十万字,不仅大写意似地勾勒出了中华民族的轮廓,而且独具匠心,用优美的散文笔调艺术地再现了薪火相接,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之魂。
作者简介
苏叔阳,生于1938年。笔名舒扬,余平夫。河北保定人当代著名剧作家、作家、文学家、诗人著有:小说《故土》《老舍之死》等话剧《丹心谱》《左邻右舍》等十余部电影《夕照街》等十五部以及散文、诗歌作品多种作品获得多种国内外奖项,其中《中国读本》被翻译成十几种文字,全球行销1200万册以上。
内页插图
目录
总序
第一章 我们的祖国叫中国
第二章 我们有广阔的疆土
第三章 我们有众多的兄弟
第四章 我们有悠久灿烂的历史
第五章 我们有最古老而又最具生命力的文字
第六章 我们有古老而又智慧的宇宙观 优秀的传统伦理和道德
第七章 我们向世界奉献了无数的发明创造
第八章 我们最懂得美最会创造美
第九章 我们有优秀的军事文化
第十章 我们有生命力强大的经济文化
第十一章 我们有自己悠久独特的生活方式
第十二章 我们有无限光明的未来
作家与作品
作家相册
作家手迹
主要著作目录
本书获奖记录
《我们的母亲叫中国》序言/刘忠德
值得写也值得读的书
——评《我们的母亲叫中国》/腾云
精彩书摘
《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我们的母亲叫中国》:
700多年前,一个威尼斯商人来到中国。他惊奇地发现,这是一个政治制度完备、强大富饶的国家。于是,他的那本洋溢着钦羡之情、不无夸张的《马可·波罗游记》,激荡起整个欧洲的心。
马可·波罗发现的中国,是中华文化已经呈现某些衰微,正在内部孕育着一次新的融合、突破、发展的中国。在此之前,中华文化已经走过数千年漫长的道路,经历过一次次融合、动荡、繁盛和发展。当“中国”这个名字被世人所知的时候,她已经存在了很久很久。
除了“中国”这个名字,我们还曾经自称“华夏”。中华民族的各族兄弟,则自称“炎黄子孙”。这是我们民族历史演化的结果。
据说,在远古时期,中原地区生活着许多原始部落的族群。其中最大的部族是黄帝族、炎帝族和九黎族。
所谓黄、炎二“帝”之“帝”并不是“皇帝”的意思,而只是尊称,把它视作人名也未为不可。黄帝和炎帝是两个部族的首领,是族群公推的领袖,在传说中,他们都是了不起的人物。
黄帝据说姓公孙,也有人说他姓姬,名轩辕。传说他教人修屋造房、驯养家畜、种植五谷;又创造了船、车;命仓颉造字、令大挠创作甲子,计数历年;又命令伶伦创制律吕,用来校正各种乐器的声音。这种律吕长三寸九分,可以发出12个音,这可以说是世界上人类最早发现和掌握的12音律。据说黄帝的妻子叫嫘祖,发明了养蚕缫丝、织染成绸,做成衣服。假如这一切都是真实的,那么,在世界上大部分地区还茹毛饮血,用树叶兽皮做衣服的时候,我们的先人已经穿起了丝绸。
这样一位大仁大智的黄帝,理所当然地被视作中华民族的杰出代表,我们中国人共同的祖先。
黄帝族和炎帝族,最早都住在如今陕西一带。黄帝族最后定居在今河北涿鹿附近。炎帝族则到达今天的山东地区;在山东、河南、安徽一带,当时还有九黎族繁衍生息。九黎族的首领是蚩尤,传说中把他描写成会呼风唤雨、吞石吃沙的人物。
炎帝据说姓姜,他看中了黄河中下游地区,于是率部向东南迁徙,和已经在那里的九黎族发生了战争。两个部族经历了残酷的征战,炎帝族被战败。炎帝率领部族撤退,逃到黄帝部族的地域,又和黄帝部族在阪泉打了一仗。
阪泉在今天河北涿鹿的东南,地势险要。黄、炎二族争战的结果,失败的又是炎帝部族。于是,黄、炎二族合为一个黄炎部族,黄帝担任首领,炎帝担任副首领。这个联合起来的黄炎部族就是中华民族最早的雏形,我们自称“炎黄子孙”或“炎黄裔胄”,就是说自己是中华民族的后裔,黄、炎部族的传人。
黄炎部族联合征伐九黎族,战败了蚩尤。九黎族一部分留在黄河流域,与黄炎部族融合为一;另一部分则南下荆楚(湖北、湖南一带)和三苗族合在一起,成为今天的苗族;还有的迁徙到海滨、海岛,成为今天的黎族,这些部族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更有人类学家、史学家推断:九黎族的一部分渡海而去,到达今天的日本、新西兰甚至澳洲,成为当地的土著人;另一部分则经阿拉斯加远涉美洲,成为印第安人的先民。不过,这只是一种假说,还没有成为确凿的定论。
中华民族古时又称华夏,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诸国自称“诸华”、“诸夏”(“华”与“夏”都是美好、强盛的意思),合称为“华夏”。因此,历史上又常常以“华夏”来称呼我们的祖国母亲,而用“中华民族”称谓我们各个兄弟民族。
如今,“中华”、“中国”的称谓替代了“华夏”,成为响遍全世界的名字。
……
前言/序言
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我们的母亲叫中国 内容简介 《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我们的母亲叫中国》是一部承载着浓厚民族情感和时代记忆的儿童文学选集,专为8至12岁的读者精心编选。本套书系以“百年百部”为宏大视角,聚焦20世纪至今中国儿童文学的精华,而《我们的母亲叫中国》作为其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更是以其深沉而真挚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孩子眼中祖国母亲的伟大与美丽,引领小读者们踏上一段探寻国家根脉、感受家国情怀的精神之旅。 一、 为什么选择“我们的母亲叫中国”? 选择“我们的母亲叫中国”作为书系中的一员,绝非偶然。在儿童文学的浩瀚星海中,能够触及孩子心灵深处,并与他们建立起情感共鸣的,莫过于对“家”的感知,而国家,正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大家”。本书将宏大的“中国”概念,以一个孩子能够理解和接受的亲切方式,转化成“母亲”的形象。这种拟人化的处理,极大地拉近了读者与祖国之间的距离,让“中国”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充满温暖、关爱、包容和力量的母亲。 作者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中国母亲的独特品质: 广袤而深邃的怀抱: 她孕育了悠久的文明,承载着古老的智慧,她的土地肥沃,山川壮丽,河流奔腾,如同母亲宽广的胸膛,养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书中,读者将跟随主人公的视角,穿越历史的烟云,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坚韧而温暖的爱: 无论经历怎样的风雨,中国母亲始终以她坚韧不拔的精神,守护着她的孩子们。她的爱,体现在无数感人至深的瞬间,有历经磨难后的重生,有面对挑战时的勇敢,更有在平凡生活中流淌的温情。这种爱,是给予孩子安全感的力量源泉,也是他们成长道路上最坚实的后盾。 智慧而充满希望的未来: 中国的母亲,她拥有古老的智慧,也拥抱崭新的未来。她不断发展,不断进步,为孩子们描绘着充满希望的明天。书中,孩子们将看到祖国母亲在新时代的勃勃生机,感受到她为创造更美好生活而付出的努力,从而激发自己对未来的憧憬和担当。 二、 走进书中,感受“母亲”的温度 《我们的母亲叫中国》并非一本枯燥说教的书籍,它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段段动人的故事,将家国情怀融入其中,让孩子在阅读中自然而然地体会到这份情感。 主人公的视角: 故事以一个或几个孩子的视角展开,他们的成长经历、对世界的探索、与家人的互动,都巧妙地折射出他们对祖国母亲的认知和情感。通过孩子们的眼睛,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充满好奇、热爱生活、也开始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少年形象。他们对家乡的一草一木、对邻里的一颦一笑、对祖辈的故事都充满了热爱,这种热爱,正是对“母亲”最真挚的回应。 历史的缩影与现实的映像: 书中不会回避中国近代以来经历的艰难岁月,但更多的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展现中华民族如何在逆境中崛起,如何在变革中前行。读者可能会读到关于战争年代的英勇事迹,关于建设时期的艰辛奋斗,关于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这些故事,都是中国母亲用血汗和智慧书写的篇章,它们教会孩子们理解国家的来之不易,懂得珍惜和平与发展。 细节之处见真情: 伟大往往蕴藏于平凡之中。书中会着重刻画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充满人情味和民族特色的细节:比如,一道家常菜肴承载的记忆,一次邻里间的互助,一次升国旗仪式带来的庄严与感动,一次节日里飘荡的喜庆氛围。这些细节,共同构筑了孩子心中对祖国母亲的立体认知,让“中国”这个概念变得有温度、有色彩、有故事。 爱与责任的萌芽: 随着故事的深入,主人公会逐渐从一个被动接受爱的孩子,成长为一个懂得爱、懂得回报、懂得承担责任的少年。他们会开始思考自己能为“母亲”做些什么,无论是努力学习,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还是保护环境,爱护家园。这种由情感连接而生的责任感,是本书最核心的教育意义之一。 三、 如何理解“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的意义 《我们的母亲叫中国》作为“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意义更在于与其他经典作品的相互映衬,共同构建起一个完整的中国儿童文学图景: 时代的回响: 20世纪至今,是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百年。这期间,中国儿童文学也经历了从萌芽、发展到繁荣的历程。本套书系精选的百部作品,如同100面棱镜,折射出不同时代的面貌、社会思潮的变迁、以及儿童教育理念的演进。 传承与创新: 经典并非陈旧,而是历久弥新的智慧。书系中的作品,既有那些奠定中国儿童文学基石的早期作品,也涵盖了当代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新作。它们共同展现了中国儿童文学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如何不断吸收外来营养,进行时代创新。 “中国”的多元呈现: 每一部经典,都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笔触,描绘了“中国”的某个侧面。有的聚焦于历史的回声,有的描绘着乡土的风情,有的探讨着少年的成长困惑,有的展现着科学的魅力。而《我们的母亲叫中国》,则以宏观的视角,将这些多元的“中国”元素,汇聚成一个温暖而强大的“母亲”形象,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理解国家、热爱祖国的温暖切入点。 为下一代筑基: 优秀的儿童文学,是滋养孩子心灵的土壤。这套书系,是为中国下一代精心准备的精神食粮,旨在通过阅读,让孩子们从小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民族观和文化认同感。他们将从这些经典中汲取智慧,培养品格,点燃梦想,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未来建设者。 四、 谁适合阅读《我们的母亲叫中国》? 本书主要面向8至12岁的青少年读者。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渴望理解更广阔的天地,也开始对“国家”这个概念产生初步的认知。 对祖国怀有好奇心的孩子: 如果你的孩子总是问“中国有多大?”“中国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为什么我们要爱中国?”,那么这本书将是他们最好的答案。 在阅读中渴望情感共鸣的孩子: 孩子们在阅读中,不只追求故事情节的精彩,更渴望触及心灵的温暖。本书以“母亲”的形象,极易引起孩子的情感共鸣,让他们在阅读中体验到爱与被爱的温馨。 希望培养孩子家国情怀的家长: 在当下,培养孩子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至关重要。《我们的母亲叫中国》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家国情怀融入故事,是家长引导孩子认识祖国、热爱祖国的一本极佳读物。 正在学习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少年: 本书中的故事,常常会穿插中国历史文化元素,有助于孩子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对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激发他们深入探索的兴趣。 总结 《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我们的母亲叫中国》是一本集情感、教育、文化于一体的优秀儿童读物。它以“中国母亲”为核心意象,用孩童的视角,描绘了祖国的壮丽山河、深厚文化、坚韧精神和光明未来。阅读本书,将帮助8至12岁的少年读者,在感受阅读乐趣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树立起对祖国母亲的深厚情感,激发他们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中华好少年。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播撒在孩子心中一颗热爱祖国的种子,将在他们的成长岁月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