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文学爱好者 ★中文专业外国文学必读书目。
★毛姆心目中的“世界十大小说”。
★木心《文学回忆录》推荐书目。
★《如何阅读一本书》推荐书目。
★《一生的读书计划》推荐书目。
★习总书记的阅读书单推荐。
★陀思妥耶夫斯基巅峰之作。
★豆瓣高分小说(9分以上,满分10分)。
★著名翻译家徐振亚、冯增义倾心翻译。国内优质译本。
★本丛书由翻译名家柳鸣九主编,多位著名翻译家、学者编选,极具收藏价值。
★罗曼·罗兰,托马斯·曼,詹姆斯·乔伊斯,纪德,村上春树,三岛由纪夫,契诃夫,弗洛伊德,尼采,爱因斯坦,鲁迅,木心等众多名家推荐。
内容简介
《世界名著名译文库 陀思妥耶夫斯基集:卡拉马佐夫兄弟(套装上下册)》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小说通过一桩真实的弑父案,描写老卡拉马佐夫同三个儿子即两代人之间的尖锐冲突。老卡拉马佐夫贪婪好色,独占妻子留给儿子们的遗产,并与长子德米特里为一个女子争风吃醋。一天黑夜,德米特里疑心自己的情人去跟老头儿幽会,便闯入家园,一怒之下,差点把老头儿砸死。他仓皇逃离后,躲在暗中装病的老卡拉马佐夫的私生子斯梅尔佳科夫悄然杀死老爷,造成了一桩震惊全俄的扑朔迷离的血案,从而引发了一连串惊心动魄的事件。作品展示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家庭、道德和人性的悲剧主题,体现了高超艺术手法。
作者简介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与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人齐名,是俄国文学的杰出代表。他所走过的是一条极为艰辛与复杂的生活与创作道路,曾直面死亡和被流放西伯利亚,是俄国文学史上最复杂、最矛盾的作家之一。有人说“托尔斯泰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广度,陀思妥耶夫斯基则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深度”。主要作品有《罪与罚》、《白痴》、《卡拉马佐夫兄弟》及《死屋手记》等。
徐振亚,生于1943年,上海嘉定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上海翻译家协会副会长。主要译著有《交换》、《另一种生活》、《火灾》、《芙蓉》、《美好而狂暴的世界》、《马背日记》、《彼得堡故事》、《罗亭》、《烟》、《断头台》、《阿赫玛托娃诗文集》、《卡拉马佐夫兄弟》、《陀思妥耶夫斯基书信选》及《陀思妥耶夫斯基论艺术》等。
冯增义,1931年生,江苏无锡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从事俄国文学教学和研究,曾任华东师范大学外语系副主任。主要翻译作品有《陀思妥耶夫斯基书信选》、《陀思妥耶夫斯基论艺术》、《卡拉马佐夫兄弟》、《生活与命运》(以上为合译),托尔斯泰《忏悔录》等,论文有《屠格涅夫长篇小说的心理分析》、《〈死屋手记〉散论》、《陀思妥耶夫斯基艺术观初探》、《论〈罪与罚〉》等;参加编写的外国文学教材、辞书有《俄国文学史》、《外国文学作品选》、《当代世界文学名著辞典》等。《俄国文学史》获全国高校优秀教材特等奖。
精彩书评
★《卡拉马佐夫兄弟》是一部伟大的、前所未有的小说,它立于为数不多的精湛小说之巅,无论那些小说是怎样伟大,诸如《呼啸山庄》、《莫比·迪克》都无法与之媲美。
——毛姆 ★陀思妥耶夫斯基以无限爱心刻画出被上帝抛弃的人,在创造上帝的人被上帝所抛弃这种绝对凄惨的自相矛盾之中,他发现了人本身的尊贵。
——村上春树 ★或许你知道那叫做癫狂,可是你却无法完全理解,因为那是天才的杰作。
——詹姆斯·乔伊斯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天才是无可辩驳的,就描绘的能力而言,他的才华也许只有莎士比亚可以与之并列……
——高尔基 ★凡是人的灵魂的伟大的审问者,同时也一定是伟大的犯人。审问者在堂上举劾着他的恶,犯人在阶下陈述他自己的善;审问者在灵魂中揭发污秽,犯人在所揭发的污秽中阐明那埋藏的光辉。这样,就显示出灵魂的深。
——鲁迅 ★陀思妥耶夫斯基给予我的,比任何思想家都多,甚至比高斯还多。
——爱因斯坦 ★陀思妥耶夫斯基从来没有像最近以来那样,在西方,具有如此重大的意义。
——卢那察尔斯基 目录
译本序 冯增义
作者的话
第一部
第一卷 一个家庭的历史
一 费奥多尔?巴夫洛维奇?卡拉马佐夫
二 打发长子
三 第二次结婚以及第二个妻子生的两个孩子
四 第三个儿子阿廖沙
五 长老们
第二卷 不合时宜的聚会
一 来到修道院
二 老丑角
三 虔诚的乡下女人
四 信仰不坚的太太
五 必定如此,必定如此
六 这种人活着有什么用!
七 野心勃勃的神学校学生
八 争吵
第三卷 好色之徒
一 在仆人房里
二 丽萨维塔?斯梅尔佳夏娅
三 一颗火热的心在忏悔(诗歌)
四 一颗火热的心在忏悔(故事)
五 一颗火热的心在忏悔(“脚跟朝上”)
六 斯梅尔佳科夫
七 争论
八 喝白兰地的时候
九 色鬼
十 两个女人在一起
十一 又一个丧失了名誉的人
第二部
第一卷 折磨
一 费拉蓬特神甫
二 在父亲家里
三 和小学生们相遇
四 在霍赫拉科娃家
五 客厅里的折磨
六 小木屋里的折磨
七 空气清新的室外
第二卷 赞成与反对
一婚约
二 斯梅尔佳科夫弹吉他
三 兄弟俩互相了解
四 叛逆
五 宗教大法官
六 暂时还很不清楚的一章
七 “跟聪明人谈谈也是有趣的”
第三卷俄罗斯教士
一 佐西马长老和他的客人们
二 已故司祭佐西马长老的生平(传略),阿列克谢?
费奥多罗维奇?卡拉马佐夫根据他的自述编写
三 佐西马长老谈话和训言摘录
第三部
第一卷 阿廖沙
一 腐臭的气味
二 那样的时刻
三 一根葱
四 加利利的伽拿
第二卷 米佳
一 库兹马?萨姆索诺夫
二 “猎狗”
三 金矿
四 在黑暗中
五 突然的决定
六 我亲自来了
七 无可争议的旧恋人
八 梦呓
第三卷 预审
一 佩尔霍金交上官运
二 报警
三 灵魂磨难的历程。第一次磨难
四 第二次磨难
五 第三次磨难
六 检察官捉住了米佳
七 米佳的重大秘密
八 证人的证词。婴儿
九 米佳被带走了
第四部
第一卷 男孩子们
一 科利亚?克拉索特金
二 孩子们
三 一个小学生
四 茹奇卡
五 在伊柳沙的病榻旁
六 早熟
七 伊柳沙
第二卷 伊凡?费奥多罗维奇哥哥
一 在格鲁申卡家里
二 一条病腿
三 小魔鬼
四 颂歌和秘密
五 不是你,不是你
六 与斯梅尔佳科夫的第一次会面
七 第二次走访斯梅尔佳科夫
八 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走访斯梅尔佳科夫
九 魔鬼。伊凡?费奥多罗维奇的噩梦
十 “这是他说的”
第三卷 错误的审判
一 致命的一天
二 危险的证人
三 医学鉴定和一磅胡桃
四 幸福向米佳微笑
五 突如其来的灾难
六 检察官的演说。性格分析
七 历史的回顾
八 关于斯梅尔佳科夫的专题研究
九 淋漓尽致的心理分析。飞奔的三驾马车。
检察官演说的结尾
十 律师的演说。两头都能打人的大棒
十一 不存在这笔钱。也没有发生抢劫的事
十二 也没有发生谋杀
十三 诲淫诲盗的评论家
十四 庄稼汉固执己见
尾声
一 营救米佳的计划
二 谎言一时成了真理
三 伊柳沙的葬礼。巨石旁的演说
附录
陀思妥耶夫斯基关于《卡拉马佐夫兄弟》的论述 徐振亚 译
精彩书摘
伊凡的内心分裂
我不是医生,但我觉得现在已经到了我非常必要向读者交代一下伊凡·费奥多罗维奇病情的时候了。我只想预先说明一点:今天晚上他恰好处于脑炎发作的前夜。其实他早就有病,但他的机体对疾病作了顽强的抵抗,最后终于被脑炎完全控制了。我对医学一窍不通,只能冒昧提出假设,也许他以惊人的毅力确实暂时延缓了病情,当然他也幻想能彻底根除它。他知道自己不舒服,但是在这个时候,在即将来临的决定他一生的关键时刻,在他应该出场,勇敢和果断地说出自己的意见,并且亲自“向自己证明自己无罪”的时候,他特别讨厌自己生病。不过话还要说回来,有一次他还是去找了那位刚从莫斯科来的医生,就是卡捷琳娜·伊凡诺芙娜为了实现自己的幻想而特地请来的那位医生,这在前面我已经提到过。医生听了他的自述对他进行了检查,断定他的脑子有点失常,而且对他怀着厌恶的心情所作的自述丝毫不感到奇怪。“您在目前情况下产生幻觉是非常可能的,”医生肯定地说,“虽然还需要进一步检查……总之,必须开始认真治疗,刻不容缓,不然后果是严重的。”但伊凡·费奥多罗维奇从他那里出来以后,没有听从他的明智的劝告,根本没有把要他躺下治疗的话当作一回事:“我现在能走动,暂时还有力气,要是我倒下了,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到那时候谁愿意给我治就让谁来治吧。”他手一挥就这样决定了。因此,他现在坐在那儿,几乎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处于梦魇状态,正如我说过的那样,他正在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对面靠墙的沙发上的那个东西。突然发现那里坐着一个人,天知道他是怎样走进来的,因为伊凡·费奥多罗维奇从斯梅尔佳科夫那儿回来走进房间的时候,他还不在。那是一位老爷,或者不如说是某种类型的俄国绅士,年纪已经不轻,“年近半百”,正如法国人说的那样,那一头浓密的黑发和那把山羊胡子中间夹杂着缕缕银丝。他穿着一件咖啡色的上衣,显然出自高级裁缝之手,但已经穿旧了,大概还是三年前做的,式样早就不时兴了,这种衣服在富裕的上流人物中间已经有两年没人穿了。至于衬衫、围巾式的长领带,全都跟衣着入时的绅士一模一样,可是近看的话,那就会发现衬衫有点儿脏,宽阔的围巾式领带也是十分破旧。客人那条方格子长裤非常合身,但颜色显得太浅,也太狭小,所以现今也没有人穿了,就像客人戴的那顶白色绒帽一样太不合时令了。总而言之,这是囊中羞涩的情况下维持的那种体面外表。这位绅士很像那种在农奴制时代盛极一时的游手好闲的地主。他虽然见过世面,与上流社会有过交往,交游甚广,可能至今还有联系,但是度过了青年时代优裕欢乐的生活之后,加上不久前农奴制又被废除,渐渐家道中落,变成了一名到处打秋风的上等食客,人家之所以接待他,是因为他性格随和,易于相处,也还因为他怎么说也还是一个体面的人,无论招待什么来客都可以让他作陪入席,当然只能作为一个小小的陪客。这类性格随和、不失绅士风度的食客善于言谈,可以入局玩牌,但决不喜欢强加给他们的任何委托。他们通常是孤身一人,或者是终身未娶的光棍,或者是鳏夫,也可能有子女,但他们的子女总是寄养在远处的姑妈或姨母的家里,他们在上流社会中几乎从不提起自己的子女,似乎为这种亲缘关系而感到害臊。他们和子女们逐渐完全疏远了,只是偶尔在生日和圣诞节收到他们的贺信,有时甚至也会给他们回上一两封信。不速之客的容貌不但敦厚随和,而且可以适时作出种种和蔼可亲的表情。他身上没有表,但始终备着一副系在黑丝带上的玳瑁夹鼻眼镜。右手中指上醒目地戴着一枚又粗又重、镶有普通猫眼石的金戒指。伊凡?费奥多罗维奇气呼呼地沉默着,他不想先开口说话,客人坐在那儿等着,完全像一个刚从楼上专门为他安排的房间里下来陪主人喝茶的食客,但因为主人皱着眉头在想心事,他只好静默着,但只要主人一开口,他准备随时开始亲切友好的谈话。突然他脸上流露出类似一种关切的表情。
“你听我说,”他开口对伊凡?费奥多罗维奇说,“对不起,我无非是提醒你:你去找斯梅尔佳科夫原是为了打听卡捷琳娜?伊凡诺芙娜的情况,结果却一无所获回来了,你一定是忘记了……”
“啊,是的!”伊凡突然脱口而出,脸上蒙上了忧虑的阴影。“是的,我忘记了……不过现在反正都一样,一切都到明天再说吧。”他自言自语地说。“至于你嘛,”他恼怒地对着客人说,“这是我自己应该马上想起来的,因为我正在为此而苦恼!现在你突然闯了进来,难道我就会相信,这是你提醒的,而不是我自己想起来的吗?”
“那你就别信好了。”绅士亲切地笑笑,“强制性的信仰算什么?而且在信仰方面任何证据都不起作用,特别是物质上的证据。多马获得信仰并非因为他见到了复活的基督,而是他本来就渴望有信仰。举例来说吧,那些相信招魂术的人……我就非常喜欢他们……你想想,他们自以为对树立信仰是有益的,因为他们看到魔鬼从另一个世界向他们露出了犄角。他们说:‘这就是证据,所谓物质的证据,足以证明另一个世界是存在的。’你瞧,不仅有另一个世界,而且还有物质的证据,真太棒啦!不过最后还有个问题,如果证明了魔鬼的存在,但是还不知道是否已经证明了上帝的存在。我想报名加入唯心主义协会,与他们对着干:‘我是现实主义者,但不是唯物主义者,哈——哈!’”
“你听着,”伊凡·费奥多罗维奇突然从桌子后面站了起来,“我现在好像是在说梦话……肯定是在说梦话……你尽管胡说八道吧,我却无所谓!你无法像上次那样使我发狂。我只是感到有点害臊……我想在房间里走动走动……我有时看不见你,甚至也听不到你的声音,就像上次那样,但我总能猜到你在胡诌些什么,因为这是我,我自己在说,而不是你!我只是不知道,上次见到你的时候,我在睡觉,还是醒着。现在我就要用毛巾浸了冷水敷在头上,也许你会立刻化为乌有。”
伊凡·费奥多罗维奇走到墙角里,拿了块毛巾,就像他说的那样浸到冷水里,然后敷在额头上,开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
“我很高兴,我们之间已经直接用‘你’来称呼了。”
“笨蛋,”伊凡笑了起来,“难道我还会客气地用‘您’来称呼你吗?我现在很快活,只是太阳穴很痛……后脑勺也痛……我请你别再像上次那样大谈哲理。如果你不肯马上滚蛋,那就聊点开心的吧。你可以瞎编一通,你不就是个食客吗,那就编吧。你总能编出种种可怕的故事!不过我不怕你。我能制服你。总不至于把我送进疯人院的!”
“食客,这太妙了。这正是我的本来面目。我在这世界上不是食客又是什么呢?顺便说一下,我听你这样说感到有点儿奇怪:你似乎渐渐地把我当作某种实体,而不再像上次那样硬把我当做你的幻想……”
“我从来没有把你当作真实的存在。”伊凡几乎怒吼道,“你是谎言,你是我的疾病,你是幻影。我只是不知道怎样消灭你,而且看样子暂时还得要忍受一段时间。你是我的幻觉。你是我的化身,但是只体现了我的一个方面……体现了我部分的思想感情,而且是最卑鄙愚蠢的思想感情。从这方面来说,我觉得你很有意思,如果我有时间的话可以跟你周旋一番……”
“等一等,等一等,让我来揭穿你吧:刚才在路灯下你冲着阿廖沙大叫:‘你是从他那儿知道的!你怎么知道他到我这儿来过?’你这是想起了我吧。所以,你在一瞬间确实是相信的,你相信我是真实的存在。”绅士温和地笑了起来。
“是的,这是天生的弱点……但我不能相信你。我不知道上一次我是在睡梦中还是醒着。也许那时我只是梦见你,根本不是真的见到你……”
“那你刚才为什么对阿廖沙那么严厉?他很可爱,在佐西马长老的事情上我对不起他。”
……
前言/序言
《卡拉马佐夫兄弟》:一场关于信仰、理性与人性的深刻拷问 在世界文学的璀璨星河中,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字犹如一颗永不熄灭的巨星,其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复杂的人物塑造和对人类心灵的无情剖析而闻名。而在他宏伟的文学版图中,《卡拉马佐夫兄弟》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颗明珠,也是他思想和艺术成就的集大成者。这部鸿篇巨著,如同一座宏伟而幽深的迷宫,将读者引领至19世纪俄罗斯社会最动荡的角落,探寻隐藏在人性最深处的秘密。 《卡拉马佐夫兄弟》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偏远而沉寂的俄罗斯小镇,围绕着腐朽而暴虐的贵族费奥多尔·帕夫洛维奇·卡拉马佐夫及其三个(或四个)儿子展开。这个家庭本身就是一出充满矛盾与冲突的戏剧:风流成性、道德败坏的父亲,与几个性格迥异、内心挣扎的儿子之间,充斥着怨恨、贪婪、欲望以及对父亲遗产的觊觎。然而,这部小说的野心远不止于描绘一个破碎家庭的日常琐事。陀思妥耶夫斯基借由卡拉马佐夫家族的兴衰,将矛头直指那个时代最尖锐、最令人不安的哲学与宗教议题,并将其投射到每一个读者内心深处。 故事的核心,围绕着卡拉马佐夫先生的死亡展开。他的死亡并非简单的犯罪,而是成为了一系列深刻哲学思辨的导火索。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呈现了不同人物视角下的事件,模糊了真相的边界,并引导读者自行去寻找答案。在探寻凶手的过程中,我们见证了卡拉马佐夫家族每一个成员内心的风暴。 长子德米特里,一个冲动、热情、充满原始生命力的军官。他既是一个被欲望吞噬的浪子,又是一个渴望救赎的灵魂。他对美、对爱情有着近乎狂热的追求,却也深陷于对父亲财富的贪婪和对情妇格鲁申卡的复杂情感之中。德米特里是卡拉马佐夫氏族中纯粹的“感受者”,他的命运象征着人类感性、本能的冲突与挣扎,以及在道德法律面前的无力。他的痛苦,是肉体与灵魂的双重折磨,是对生命本源激情与堕落的极致展现。 次子伊万,一位才华横溢、思想深刻的知识分子。他代表着理性、怀疑与现代性的困境。伊万对上帝的存在、对道德的普适性提出了最严峻的挑战。他著名的“大审判官”的传说,集中了他对自由意志、对信仰的怀疑,以及他对人类在缺乏神圣指引下的生存状态的深刻忧虑。伊万是理性主义的悲剧性化身,他试图用逻辑去解构一切,却最终被自己构建的虚无所吞噬。他的内心是信仰与理性之间永无休止的战场,他的痛苦源于对真理的无限渴求,以及在真理面前的绝望。 三子阿廖沙,一位年轻、虔诚、心地纯洁的修道院学员。他是小说中的“光明使者”,象征着爱、希望与信仰的力量。尽管身处卡拉马佐夫家族的阴影之下,阿廖沙却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弱者的同情。他尊敬并追随他的导师,著名的佐西马长老,并通过长老的教诲,试图在混乱的世界中寻找精神的慰藉与救赎的道路。阿廖沙的出现,为小说注入了一丝温暖和希望,他代表着一种积极的、充满爱与牺牲的精神,是对伊万理性悲观的有力回应。 还有一位重要的人物,虽然并非血缘上的儿子,但同样被卷入卡拉马佐夫家族的漩涡——私生子斯梅尔佳科夫。他是一名仆人,内心隐藏着复杂的仇恨与压抑。斯梅尔佳科夫是卡拉马佐夫氏族黑暗面的集中体现,他的存在揭示了社会底层被压迫者的绝望与扭曲。他的行动,看似是偶然的犯罪,实则深刻地反映了伊万思想的潜在影响,以及环境对个体心灵的塑造。 《卡拉马佐夫兄弟》不仅仅是一个侦探故事,更是一场关于“如果上帝不存在,一切是否皆有可能?”的宏大辩论。陀思妥耶夫斯基通过不同人物的遭遇和思考,深入探讨了以下几个核心主题: 信仰与理性: 这是贯穿全书的中心冲突。伊万以其尖锐的理性挑战着上帝的存在和人类的道德基础,而阿廖沙则通过佐西马长老的教诲,展现了信仰的力量和爱的救赎。小说并没有简单地给出一个答案,而是让读者在信仰与理性之间进行艰难的权衡。 罪与罚: 每一个人物都背负着或显或隐的罪孽。卡拉马佐夫先生的罪是肉体的,而他儿子们的罪则是精神上的。小说深入剖析了罪的根源,以及罪对个体灵魂的腐蚀。死亡的发生,引发了关于法律意义上的罪与良心道德上的罪的深刻反思。 自由意志与宿命: 在卡拉马佐夫家族的命运悲剧中,读者可以看到自由选择的力量,也可以感受到某种不可抗拒的宿命的压迫。人物的每一次选择,都将他们推向更深的深渊,或短暂的救赎。 爱与恨: 扭曲的家庭关系,充满了爱恨交织。父亲的残暴激发了儿子的仇恨,而对女性的欲望,又纠缠着爱与占有。在这一切之上,阿廖沙所代表的无私的爱,则成为打破恶性循环的可能。 俄罗斯的灵魂: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总是深深烙印着俄罗斯的文化和精神气质。卡拉马佐夫兄弟的性格、他们的挣扎,以及那个时代俄罗斯社会所面临的危机,都在小说中得到了深刻的反映。 “大审判官”的故事,是小说中最为人称道的篇章之一。伊万向阿廖沙讲述的这个传说,以一个极具冲击力的想象,描绘了当耶稣重返人间时,一位掌握了宗教权力的大审判官所面临的选择。大审判官认为,耶稣过于强调自由意志,这反而给人类带来了痛苦和混乱。他主张以“奇迹、神秘和权威”来统治人民,剥夺他们的自由选择权,从而让他们获得面包和安宁。这个故事,是小说关于自由、权威、宗教与人性的终极拷问,它不仅揭示了权力对人性的腐蚀,也触及了人类对安逸与自由的矛盾心理。 《卡拉马佐夫兄弟》的语言,以其粗粝、直接、充满力量而著称。陀思妥耶夫斯基毫不避讳地展现人性的阴暗面,他笔下的人物,无论是高贵的还是卑微的,都充满了真实的痛苦和挣扎。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充满戏剧性,但其真正的魅力,在于其思想的深度和对人类心灵的洞察。 阅读《卡拉马佐夫兄弟》,是一次充满挑战但极其有益的精神之旅。它迫使我们直面内心最深处的恐惧与渴望,思考那些关于生命、关于意义、关于存在的终极问题。这部作品,不仅仅是俄罗斯文学的瑰宝,更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它以其永恒的价值,持续地启发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去理解人性,去寻找真理,去追寻属于自己的救赎。 《卡拉马佐夫兄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思想的巅峰之作,是人类文学史上对人性进行最深刻、最全面剖析的典范。它所提出的问题,至今仍未有定论,而它所展现的,则是人类在精神困境中永恒的挣扎与不懈的探索。这是一部值得反复阅读、反复思考的杰作,每一次翻开,都能从中获得新的启示和更深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