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35023-2014 水闸设计规范(代替SD 133-1984)

NB/T35023-2014 水闸设计规范(代替SD 133-198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国家能源局 著
图书标签:
  • 水闸
  • 设计规范
  • NB/T35023-2014
  • 水利工程
  • 行业标准
  • 规范
  • 工程设计
  • 水工结构
  • 闸坝
  • 技术标准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ISBN:1551232195
版次:1
商品编码:11677116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4
字数:208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NB/T35023-2014 水闸设计规范(代替SD 133-1984)》为了规范山区、丘陵区水闸设计,统一设计标准和技术要求,编制本规范。本规范取消了原规范中有关专用于平原地区部分的内容,增加了、修改了有关水闸闸址选择方面的内容。本规范适用于山区、丘陵区新建或扩建的水电工程大型、中型水闸设计,大型、中型水闸的加固及改建设计。

前言/序言


水闸工程设计实用指南:技术要点与实践应用 本书并非直接摘录国家标准 NB/T 35023-2014《水闸设计规范》,而是基于水闸工程设计领域多年的实践经验和技术发展,提炼出一套集理论指导、技术解析、案例分析于一体的实用性操作手册。旨在为从事水闸工程勘察、设计、审查及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全面、系统且易于理解的技术参考。 内容概览: 本书内容紧密围绕水闸工程设计的关键环节展开,从宏观的工程规划与选址,到微观的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层层深入,力求详尽。 第一部分:水闸工程设计基础与前期工作 工程背景与任务分析: 详细阐述水闸工程的常见类型(如灌溉水闸、排涝水闸、挡潮水闸、船闸等),以及不同类型水闸的功能定位、设计目标和水文泥沙背景分析的重要性。强调根据工程实际需求,明确设计任务书的编制要点,为后续设计奠定坚实基础。 选址与方案比选: 深入探讨影响水闸选址的各种因素,包括河流特性、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周边环境、交通运输以及生态环保要求等。介绍多种水闸方案比选的方法,如技术经济比较法、风险评估法,以及如何综合评估各方案的优劣,最终确定最优设计方案。 水文与泥沙调查: 详述水文调查的关键内容,包括洪水频率分析、水位流量关系建立、潮汐观测与分析、输沙率测定等。强调准确的水文泥沙数据是水闸设计安全可靠的前提。介绍常用的水文泥沙调查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 地质与工程地质勘察: 阐述开展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和要求,包括岩土性质测试、地基承载力评估、渗透性分析、不良地质现象(如滑坡、断层、溶洞)的调查与评价。指导读者如何根据勘察成果进行地基处理方案的设计。 第二部分:水闸主体结构设计 闸孔布置与尺寸确定: 详细介绍闸孔布置的原则(如过闸流量、通行需求、防洪排涝标准),以及闸孔尺寸(净孔宽、孔高)的计算方法。分析闸门类型(如平板闸门、弧形闸门、钢结构闸门)的选择依据及其优缺点。 闸室结构设计: 深入解析闸室主要构件(如闸墩、闸底板、翼墙、消力墙)的设计要点。涵盖结构形式的选择、荷载分析(静荷载、动荷载、水压力、土压力、风荷载、地震荷载等)、内力计算方法(如有限元法、有限差分法),以及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与要点。 闸门与启闭设备设计: 详细讲解不同类型闸门(如钢制平板闸门、弧形闸门)的结构设计,包括门叶、主梁、支铰、密封等。介绍启闭设备(如卷扬式启闭机、液压启闭机)的选型、布置及控制系统设计。强调闸门启闭的可靠性、便捷性和安全性。 消力防冲设计: 阐述水流消散与冲刷机理,介绍常见的消力防冲建筑物(如挑流鼻坎、消力坎、护坦、护坡)的设计原则、形式与尺寸确定。指导如何有效控制闸后河床的冲刷,保障工程安全。 基础处理与防渗设计: 探讨水闸基础的设计原则,包括地基承载力要求、沉降控制。详细介绍常用的基础处理措施,如换填、夯实、桩基、注浆等。重点讲解防渗墙、防渗盖的设置原则、材料选择和施工工艺,以确保水闸的整体防渗效果。 第三部分:水闸配套工程与附属设施 进出水处理: 介绍进水口的防淤堵设计、导流墙布置;出水口的防冲刷设计、水流组织。 泄洪与排涝系统: 详细阐述泄洪闸、排涝闸的设计要点,包括泄洪能力校核、超标准洪水处理预案。 交通与管理: 介绍水闸的交通(如管理道路、桥梁)、管理房、观测设施等附属工程的设计。 自动化与监控: 探讨水闸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构成,如水位、流量、闸门开度等监测,远程控制与通信技术,以及安防监控系统。 第四部分:水闸工程施工与质量控制 施工技术要点: 针对不同部位(如基础开挖、混凝土浇筑、闸门安装、启闭设备调试)的施工难点,提供详细的技术指导和施工工艺。 质量保证与检测: 阐述贯穿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原材料检测、施工过程监控、成品检验以及竣工验收。介绍常用的质量检测方法与标准。 安全生产管理: 强调水闸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和应急预案。 第五部分:水闸工程的维护与管理 日常检查与维护: 介绍水闸日常巡查的内容、频率和重点部位,以及润滑、清洁、除锈等常规维护工作。 定期检查与维修: 阐述季节性检查、年度检查和阶段性检查的要求,以及常见病害的诊断与修复方法,如裂缝处理、渗漏治理、结构加固等。 运行管理: 强调水闸运行管理的重要性,包括闸门操作规程、调度计划制定、水情雨情监测等,以确保水闸的长期稳定运行。 本书在内容组织上,力求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在技术阐述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有严谨的理论推导,又有详实的工程实例。在语言表达上,力求通俗易懂,避免使用过于晦涩的专业术语,便于不同专业背景的读者理解和应用。本书的编写,参考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旨在为水闸工程设计人员提供一本真正实用、可操作的技术工具书。

用户评价

评分

在新技术、新材料层出不穷的今天,工程设计规范的更新显得尤为迫切,NB/T 35023-2014 的发布,正是顺应了这一时代潮流。我特别想了解,新规范在水闸的耐久性评估和寿命预测方面,是否有所突破?如何科学地评估水闸在长期服役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结构老化、材料劣化等问题,并据此制定合理的维护和更新策略,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新规范是否提供了相关的设计方法或者参考标准?此外,对于在特殊环境下建造的水闸,例如在寒冷地区、高烈度地震区,或者是有特殊环境污染要求的区域,新规范是否提供了更具针对性的设计要求和技术指导?我对新规范在应对复杂工程挑战方面的详细内容,寄予厚望。

评分

作为一个在水闸设计领域耕耘多年的老兵,我深知标准的更新对行业发展的重要性。NB/T 35023-2014的问世,标志着我国水闸设计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我非常关注新规范在水力学计算和水流模拟方面的进展。例如,在确定水闸的泄洪流量、水位、流速等方面,新规范是否采纳了更先进的水动力学模型,或者推荐了更精密的数值模拟方法?这对于优化水闸的泄洪排沙效果,减少对下游河道的冲刷,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此外,对于水闸运行过程中的水击效应,以及如何通过结构设计和运行调度来减缓和控制水击,新规范是否提出了更具操作性的建议?这些深层次的技术问题,往往是决定水闸安全运行的关键所在。

评分

翻开这本《NB/T 35023-2014 水闸设计规范》,我最先被吸引的是它在材料选择和施工工艺上的更新。过去,我们在水闸的建造过程中,对于某些关键材料的性能参数和应用范围,可能更多地依赖经验和一些泛泛的标准。而新规范的出现,是否意味着在高性能混凝土、新型防腐蚀材料等方面,有了更明确的指导和推荐?比如,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新规范在耐久性设计上是否引入了更严格的氯离子侵蚀、碳化等防护要求?施工工艺方面,随着施工技术的发展,例如预应力技术、新型模板技术等,新规范是否对这些先进工艺在水闸建造中的应用给予了肯定和规范?这对于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成本都具有现实意义。我特别关注的是,新规范在水闸的闸门和启闭设备的设计方面,是否也进行了更新?现代化的闸门控制系统,如自动化、智能化控制,是否在新规范中有体现?这些细节的更新,往往能够直接影响到水闸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评分

这本书的到来,对于我们这些常年与水利工程打交道的设计师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更是对行业规范的一次重要梳理和提升。原有的SD 133-1984标准,虽然陪伴了我们不少年头,在那个年代的工程实践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科技的进步,材料的发展,以及对水工程安全性、经济性和环保性要求的不断提高,老标准的一些滞后性也逐渐显现。NB/T 35023-2014的发布,标志着水闸设计理论和实践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尤其关注的是新规范在结构设计方面的更新。比如,对于水闸基础的处理,新规范是否提出了更具针对性的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或者在消能防冲方面,有没有引入更先进的消能结构设计理念?毕竟,水闸的稳固与长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基础的稳定性和下游的冲刷防护。同时,考虑到我国地域广阔,气候条件多样,不同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差异巨大,新规范在这些方面的适应性如何?它是否能为不同区域的水闸设计提供更具操作性的指导,而非一刀切的通用原则?我对新规范在抗震设计部分的详细内容充满了期待,这直接关系到水闸在极端自然灾害下的安全保障能力,是任何一个工程设计者都无法忽视的重中之重。

评分

作为一名年轻的设计师,我一直渴望能够学习和掌握行业内最前沿的设计理念和技术规范。NB/T 35023-2014的出版,对我来说,是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我希望新规范在水闸的经济性设计方面,能够有更为突出的体现。如何在保证工程安全和功能性的前提下,通过优化设计方案,选择更合适的材料和施工工艺,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造价,是每一个设计者都面临的挑战。新规范是否提供了相关的指导原则或者参考案例?此外,在水闸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方面,例如对景观影响的控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新规范是否有更细致的要求和指引?毕竟,现代化的水利工程,越来越注重与自然和谐共生。我对新规范在这些方面的深入探讨,充满了期待。

评分

每次遇到水利工程设计上的难题,我总会第一时间翻阅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NB/T 35023-2014的出现,自然引起了我的高度关注。老标准SD 133-1984在过去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毕竟时代在发展。我特别想了解,在新规范中,关于水闸的防渗设计,例如防渗墙的布置、防渗材料的选择,以及防渗帷幕的有效性评估等方面,是否有了更科学、更完善的规定?在水闸的运行过程中,水位的变化、水流的冲刷,都可能对防渗结构提出严峻的考验。新规范是否在这些方面引入了新的技术要求和设计思路?此外,对于水闸的启闭机房、控制室等附属结构的抗震设计,以及防雷、防锈等细节的处理,我希望新规范能够有更清晰的指引,以确保水闸整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我国水利工程设计标准与时俱进的步伐。NB/T 35023-2014取代SD 133-1984,这个过程本身就充满了意义。我非常好奇,新规范在水闸的过流能力计算、泄洪排沙性能的优化方面,是否有所突破?在水文分析和洪水计算的方法上,是否引入了更先进的统计模型或者更精细化的模拟技术?毕竟,精准的洪水预测是水闸设计的基石,直接关系到水闸的防洪效益。另外,新规范对于水闸的结构稳定性分析,例如对不同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应力分布的计算,是否采用了更先进的分析方法,比如有限元分析等?这对于确保水闸在各种工况下的安全,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我非常期待新规范在这些计算方法和分析手段上的详细阐述,这对于提升设计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有着非同寻常的价值。

评分

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技术规范,更是我职业生涯中的一位良师益友。NB/T 35023-2014 的到来,让我对水闸的设计理念有了更宏观和更精细的认识。我期待新规范在水闸的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化管理方面,能有更详尽的阐述。随着科技的发展,实现水闸的无人值守、远程监控,以及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预警和决策,正变得越来越可行。新规范是否鼓励和规范了这些新兴技术在水闸工程中的应用?例如,在传感器选择、数据传输、通信协议等方面,是否有明确的指导?这对于提升水闸的运行效率,降低人工成本,以及应对突发状况,都将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我对新规范在这些现代化方面的部署,充满着浓厚的兴趣。

评分

我个人一直认为,一本好的设计规范,不仅要技术严谨,更要易于理解和执行。NB/T 35023-2014 的发布,让我对接下来的水闸设计工作有了新的方向。我迫切想知道,在新规范中,对于水闸的闸墩、翼墙、消力池等关键构件的设计,是否有了更详细的图表、算例或者详细的设计步骤?这些具体的指导,能够极大地提高设计的效率和准确性,减少设计人员在理解和应用标准时可能产生的偏差。另外,新规范在水闸的结构加固和病害处理方面,是否也进行了更新?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老旧的水闸可能会出现各种病害,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加固修复,是保障现有水利设施安全运行的重要课题。我非常希望新规范能够在这方面提供更具操作性的技术指导。

评分

作为一名在水利一线工作多年的工程师,深知规范的更新不仅仅是文字的修订,更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对未来趋势的引领。NB/T 35023-2014 的出版,让我对水闸设计的精细化、智能化有了更高的期望。我特别想了解的是,新规范在水闸的整体布局、结构形式的选择上,是否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方案?比如,针对不同的水库规模、防洪要求,或者是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有特殊需求的区域,新规范是否提供了更为灵活的设计指导,鼓励因地制宜地选择最合适的闸门类型和结构布置?另外,在新规范中,关于水闸运行管理和维护方面的规定是否更加详尽?毕竟,一个安全可靠的水闸,不仅在于设计建造之初的严谨,更在于长期的科学管理和及时有效的维护。我对新规范在监测预警系统、以及日常检查维护流程上的具体要求非常感兴趣,这对于保障水闸的长效运行至关重要。

评分

规范都差不多,没什么优惠活动。

评分

规范都差不多,没什么优惠活动。

评分

正版,清晰!!!!!!!!!!!!!!!!!!!!!!!!!!!!

评分

正版图书,支持点赞

评分

标准送货及时,图书印制清晰。

评分

标准送货及时,图书印制清晰。

评分

标准送货及时,图书印制清晰。

评分

正版图书,支持点赞

评分

正版,清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