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陵讲演集:唐五代名家词选讲

迦陵讲演集:唐五代名家词选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叶嘉莹 著
图书标签:
  • 唐诗
  • 宋词
  • 五代诗词
  • 词学
  • 文学史
  • 迦陵
  • 唐五代
  • 名家词选
  • 诗词鉴赏
  • 古典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114551
版次:1
商品编码:1167986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迦陵讲演集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6-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16
字数:148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唐五代名家词选讲》是唐五代词的选讲,其主要内容盖大多取自于台湾大安出版社1989年所出版的作者的4册一系列《唐宋名家词欣赏》,书中内容并无多大改动。

内容简介

  在诗已开始失去辉煌的晚唐五代,词正在以朝气蓬勃之势兴起。这种并非以抒情言志为目的而只是在歌酒宴席上为娱乐而作的配乐歌词,凭着什么竟能够在不久以后的宋代形成了不亚于唐诗的辉煌?这里面的消息,在花间的温、韦,南唐的冯、李词作中已露端倪。叶嘉莹教授以她娓娓的讲述,带领我们在词之历史长河的上游徜徉观览,把花间与南唐词的妙处尽收眼底,并向我们透露了这些为娱乐而作的歌词之所以能够跨越自身的淫靡与浅俗而跻身于文学圣殿与诗分庭抗礼的秘密之所在。

作者简介

  叶嘉莹,号迦陵。1924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1950年代任台湾大学教授,并在淡江大学与辅仁大学任兼职教授。1960年代应邀担任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客座教授。后定居加拿大,任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并曾于1980年代至1990年代再度赴美,在耶鲁大学、印地安那大学讲学,1991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自1970年代末返大陆讲学,先后任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客座教授,1996年在南开大学创办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设立“驼庵”奖学金。2008年,荣获中华诗词学会颁发的首届“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2012年6月获聘中央文史馆馆员,2013年荣获由中央电视台、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共同主办的“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奖。
  叶嘉莹一生从事中国古典诗词的教研,擅长以深入浅出的文字,把当代西方文学概念融会、应用于中国古典诗词的探讨和诠释。她天资敏慧,才思出众,加上典雅细腻的文笔,以及浮世坎坷的忧患经历,使她在谈诗论词之际,以直悟配合精析,见解独到,卓然成家。

目录

总序
叙论
第一章 论温庭筠词
第一讲 论温庭筠词之一
第二讲 论温庭筠词之二
第三讲 论温庭筠词之三
第二章 论韦庄词
第一讲 论韦庄词之一
第二讲 论韦庄词之二
第三讲 论韦庄词之三
第三章 论冯延巳词
第一讲 论冯延巳词之一
第二讲 论冯延巳词之二
第三讲 论冯延巳词之三
第四讲 温庭筠、韦庄、冯延巳三家词总论
第四章 论李煜词
第一讲 论李煜词之一
第二讲 论李煜词之二
第三讲 论李煜词之三
附录 1989年在台湾讲演
附录一 谈小词的多义性
附录二 从“兴于微言”与“知人论世”看温庭筠、韦庄二家词

精彩书摘

  对于温词的评价,有两个极端的现象。像常州词派就非常推尊温词,比之于屈子的《离骚》,也有的人则非常贬低温词,《栩庄漫记》的作者李冰若就说温飞卿词“浪费丽字”,“扦格”、“晦涩”(请参看《迦陵论词丛稿》),王国维也认为温词仅是精丽而已,没有张惠言所谓的托喻。我认为造成对温词评价如此悬殊的原因是因为他的词中表现的意境有一种特质,也就是文学艺术传达手法上的几点特质。温词有几点特色,一是标举精美的名物,“小山重叠金明灭”,“水精帘里玻璃枕”都属此类,而在所标举的精美名物之间又不作仔细明白的主观上的叙写,这样就使人觉得它不连贯,难以引起直接的理解和感发,不像韦庄的词“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之作直接的说明,然而温飞卿词使人推尊却也正由于此。我们刚才说,诗的写作有比兴两种方法,比兴是心与物之间结合的两种关系。司马迁《史记,屈贾列传》说屈原“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屈原的内心是芳洁美好的,所以他称颂的事物也是芳洁美好的。作者从志洁到物芳的联想是很自然的,而读者则可反过来由物芳联想到志洁,这同阵是极自然的。所以温飞卿标举那些精美的名物,并未作详细的叙述,可是读者却自然的从这些精美的名物联想到了作者精微美好的思想感情,这正是温词的一种特色,也正是后来常州派词人推尊他的一项原因,这是第一点。再者飞卿词标举精美的名物是感性的呈现而非理性的说明。“小山重叠金明灭”,第一个问题是“小山”何所指的问题。如里说这一小山是屋外自然界中存在的山水之小山,那么就与这首词后面陈叙的情事不相连贯,是自然界的小山又怎么会有明灭的金色呢?又怎么和下句的“鬓云欲度香腮雪”连接起来昵?那么“小山”究竟所指为何物呢?在欣赏诗词时,读者虽然可以有自己的联想,但不可以胡思乱想。在闺阁中可以称做“小山”的东西,从中国传统和温飞卿所生活之时代的习惯来观察有这样几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山眉。韦庄的一首《荷叶杯>写有“一双愁黛远山眉”的句子,“远山”是美人眉毛的形状,“黛”是眉毛的颜色,“愁”是那女子眉毛的表情。因此有人把“小山重叠金明灭”中的“小山”看做是山眉。第二种可能是山枕。《花间集》中有顾复的好几首《甘州子》词,他说“山枕上,几点泪痕新”,又说“山枕上,私语口脂香”,古代的枕头是硬的,中部凹下,两端凸起,故曰山枕。第三种可能是山屏,即折叠的屏风,高低起伏像山的形状。温飞卿另一首《菩萨蛮》有这样一句:“无言匀睡脸,枕上屏山掩。”所以也可以是山屏。最近有人提出第四种可能,认为是古代女子头上用于装饰的插梳像小山的样子,但我并没有在晚唐五代词人作品中找到以小山形容插梳的例证,而前三种可能则是唐宋词人常用的术语。
  ……

前言/序言







《迦陵讲演集:唐五代名家词选讲》 简介 《迦陵讲演集:唐五代名家词选讲》并非一本独立成册的词集,亦非一套涵盖所有唐五代词家的学术专著,而是将著名学者叶嘉莹先生(迦陵)在一九八○年代后期至一九九○年代早期,于海内外多所大学(包括哈佛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台湾大学等)讲授唐五代词课程的讲稿及相关演讲内容整理汇编而成。本书旨在通过叶先生深入浅出的讲解,带领读者穿越时空,走进唐五代词歌的盛世,细品历代名家如何以笔墨抒情,以音律传韵,领略词体由初创到成熟的演变轨迹,以及其背后蕴含的丰富情感世界与深邃文化意蕴。 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叶嘉莹先生独具慧眼的选篇与深刻精到的解读。在选篇上,作者并未拘泥于某一特定的流派或时代划分,而是从唐代早期出现的词作,如温庭筠、韦庄等人的“花间”之作,到晚唐五代时期如李煜、冯延巳等代表性词人的杰作,均有涉猎。选录的词篇,或文采风流,或情深意切,或意境悠远,皆是唐五代词史上的璀璨明珠,足以代表当时词体创作的最高成就。作者在选材时,充分考虑到词的时代发展脉络,以及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词人对词体发展的贡献,力求展现唐五代词的整体面貌。 在解读方面,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叶嘉莹先生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和其“以个人生命体验来体会古人情感”的独特治学方法。她并非简单地罗列词作,讲解词的格律、用典,而是将自己对人生、对情感的深刻体悟,融入到对词句的分析之中。读者会发现,叶先生的讲演,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她仿佛与词人一同经历了人生的悲欢离合,感受到了词人笔下的喜怒哀乐。例如,在解读李煜的词时,她不仅仅分析“春花秋月何时了”的亡国之痛,更会从中引申出人生无常、盛衰难料的普遍哲理,让读者在品味亡国之君的悲怆的同时,也反思自身生命的意义。 本书对词的体式、音乐性、意境的分析尤为精到。叶先生在讲解中,常常会结合古代的音乐理论,分析词的声律之美,探讨词句的抑扬顿挫如何更好地烘托情感。她对于意境的阐释,也绝非流于表面,而是深入词作的骨髓,挖掘词人如何通过写景来抒情,如何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从而营造出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她会细致地剖析词人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例如一个字、一个词的选择,是如何决定一首词的成败,是如何触动读者的心灵。 本书并非对唐五代词进行一个流水账式的介绍,而是围绕着“讲”这个核心,展开深入的对话。叶先生的讲演风格,既有学者应有的严谨与博学,又充满了教师的亲切与引导。她常常会提出问题,引导听众(以及本书的读者)进行思考,鼓励读者主动去体会词中的情感,去发现词的妙处。这种互动式的讲解方式,使得本书在学术性与可读性之间取得了极佳的平衡。即使是没有深厚古文基础的读者,也能在叶先生的引领下,逐渐领略到古典诗词的魅力。 具体来说,本书可能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内容: 词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追溯词体在唐代的萌芽,从燕乐歌辞到文人填词的转变,介绍崔令钦、王建等早期词人的贡献,以及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风格特点。叶先生可能会着重分析“花间词”的“艳科”特点,探讨其对后世词坛的影响,以及其艺术上的得失。 晚唐至五代词风的演变: 重点分析冯延巳、李璟等词人如何在继承“花间”的基础上,开始融入更深的哲思与个人情感,使得词的内容和风格更加丰富。冯延巳词的“清雅”与“闲淡”,李璟词的“婉约”与“凄婉”,都可能是叶先生分析的重点。 南唐词的巅峰——李煜: 李煜是本书不可或缺的核心人物。叶先生将深入解读李煜的词,特别是他亡国后的作品。她会从词的写作技巧、情感表达、历史背景等多个维度,剖析李煜词的艺术感染力。读者将跟随叶先生的讲解,体会“虞美人”中“恰是故人相见”的无限悲凉,“浪淘沙”中“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时光易逝之感,以及“破阵子”中“四十年”人生感慨的深邃。她会重点分析李煜词中的“哀愁”是如何从个人经历上升到普遍人生的悲剧感。 其他五代词名家: 除了李煜,本书还会涉及其他重要的五代词人,例如顾夐、欧阳炯、毛文锡等,分析他们在词体发展中的地位和贡献,以及各自的艺术特色。 词的音乐性与格律: 叶先生可能会在讲解中穿插对词的格律、平仄、押韵等方面的介绍,帮助读者理解词作为一种音乐文学的特性,以及这些音乐元素如何与词的情感内容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完整的艺术作品。 意境的营造与解读: 词的意境是其艺术生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叶先生将通过对具体词句的分析,讲解词人如何通过描绘景物、设置情境,来传达深层的情感和哲理。例如,如何理解“落花”、“残月”、“孤舟”等意象在词中的象征意义。 个人情感与人生体验的契合: 本书最大的特色之一,在于叶先生如何将个人对生命、对情感的理解,与词人的创作紧密结合。她鼓励读者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去体悟词中的情感,从而产生共鸣。这种“以心体心”的解读方式,使得枯燥的文本分析变得生动而感人。 对后世词坛的影响: 在讲解唐五代词的同时,叶先生也可能会适时地提及这些早期词作对宋词等后世文学创作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从而勾勒出中国古典诗词发展的大致脉络。 总而言之,《迦陵讲演集:唐五代名家词选讲》并非一本简单的词选本,也非一本纯粹的学术研究著作,它更像是叶嘉莹先生在课堂上与学子们进行的一场充满智慧与情感的对话。通过本书,读者不仅能学到丰富的唐五代词知识,更能感受到叶先生深厚的学养,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情,以及她对人生、对艺术的独特见解。它是一本能够带领读者“走进”唐五代词,与古人“对话”,并从中获得心灵启迪的佳作。本书的价值在于其“讲”的艺术,它让原本可能显得遥远和晦涩的古典文学,变得鲜活、立体、可亲可感。读罢本书,读者会对唐五代词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并对中国古典诗词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用户评价

评分

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注释做得非常到位,简直是为我这样的半吊子文学爱好者量身打造的“通关秘籍”。它不满足于简单的字词释义,而是深入到典故的背景、特殊的用典习惯,甚至有些极其晦涩的句法结构,都给出了清晰易懂的解读。我特别留意到,对于一些在当时语境下特有的地理名词和官职称谓,作者不仅解释了它们的现代对应,还考证了它们在唐五代时期的具体含义,这种细致入微的考据工作,极大地帮助我还原了词人生创作时的真实情境。读完一首词,我不需要频繁地在其他工具书之间来回翻找,所有的疑惑几乎都能在这本书的脚注中找到满意的答案,让阅读过程保持了高度的流畅性与沉浸感。

评分

这套书的选篇眼光极为独到,绝非市面上常见的那些人尽皆知的“热门金曲”的简单堆砌。它在收录了那些脍炙人口的大家名篇的同时,也穿插了许多音韵独特、意境深远的“遗珠之作”。我发现了好几位此前只在一些专业论文中瞥见名字的词人,这次能看到他们完整且精校过的作品,真是意外之喜。更值得称赞的是,每一首词的编排似乎都经过了精心设计,前后的衔接并非完全依照时间顺序,而是巧妙地在风格、主题或地域上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对照或递进,仿佛是作者在精心编织一幅声律与情思交织的文学长卷,引导读者在不同的声音之间游走,体会词体演变中的微妙张力。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太棒了!封面选用的那种略带复古的米黄色纸张,摸上去有一种温润的质感,中央那方朱红色的篆刻印章图案,简直是点睛之笔,让人一拿起来就感觉仿佛捧着一件珍贵的文物。内页的排版也极其考究,字体的选择既清晰易读,又保留了传统书法的韵味,特别是那些加粗处理的重点注释部分,处理得恰到好处,既不会喧宾夺主,又能有效引导读者的视线。装订得也十分结实,即便是频繁翻阅,书脊也不会轻易松散,可见出版社在细节上是下了真功夫的。我特别喜欢它在侧边留白的处理,虽然有些书为了省纸会把页边距压得很窄,但这本书给足了阅读者在书页空白处做批注和折角的空间,对于我这种喜欢在书本上留下自己思考痕迹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太贴心了。整体散发着一股沉静而高雅的气息,放在书架上,光是看着就觉得赏心悦目,完全符合我对一本高品质文学书籍的期待。

评分

这本书的引言部分写得极其精炼,开篇就直指核心,没有冗长空洞的客套话,而是直接进入了对那个时代文学精神的深入剖析。作者的笔力遒劲,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了唐五代词坛的复杂面貌,那种兼具宏大叙事和细腻情感的叙述方式,一下子就把我从现代的喧嚣中抽离出来,带入到那个词人慷慨悲歌的年代。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论述“格律之美”与“性情流变”时的那种辩证思维,他没有简单地将各个流派进行对立划分,而是细致地梳理了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历史脉络。这种深厚的学养和通透的见解,让整篇导读读起来酣畅淋漓,如同与一位学识渊博的前辈面对面交流,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读完,并立刻对接下来的具体篇目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评分

与许多严肃的学术选本相比,这本书在学术深度与可读性之间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点。它的分析不再是那种冰冷、抽离的纯文本解读,而是充满了对词人生命状态的深切共情。讲析部分对每一位词人的生平、创作心境与风格特征的归纳,既有扎实的史料支撑,又不失文学评论的灵动与洞察力。作者似乎总能敏锐地捕捉到词句背后那份难以言说的哀愁、豪迈或闺怨,并用非常现代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其重新阐释出来。这种既仰望星空般的宏大视野,又脚踏实地般贴近人情的写作风格,让原本可能显得有些遥远的古代诗词,瞬间变得鲜活可感,仿佛那些千年前的音韵,就在耳边轻轻回响。

评分

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很有研究价值,专门买来。

评分

《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1979年首版于香港,1982年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再版,此后在国内多次重版。中国近代学术大师王国维先生以自沉湖水了结了自己的一生,这一令人惊愕的举动留给后人颇多疑惑。正当五十一岁盛年的他,何以在学术研究如日中天的辉煌时刻,遽尔轻生?早期致力于西方哲学和文学研究的他又何以在治学后期转而做古文字、古器物、古史地的考证研究?对于这两个令人百思难解的疑问,本书在编论王国维的生平中做出了令人信服的解答,也是本书极引人入胜之处。本书的第二编论王国维的文学研究,主要探讨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及《人间词话》。这一部分的理论思辨较强,其中部分观点被多数学者沿袭,被点评为二十世纪的评价。

评分

叶嘉莹老师的讲解浅显易懂,入门级的诗词爱好者学习挺合适。个人觉得,因为是演讲稿写成文字不免显得有些哆嗦。听音频就是另一种感觉了

评分

讲授古典文学是很难的。好诗好词,许多时候是无法讲明白的。短短的几句话,却仿佛是天地般的深广。讲了,就浅薄了。可不讲,许多学生连明白这点浅薄的机会都没有。叶嘉莹先生有段话,我很喜欢。大意是不是说想着对不起程度差的学生,而是想着不能对不起陶渊明、李太白他们写出来的诗篇。

评分

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很有研究价值,专门买来。

评分

叶嘉莹的书没看过,但听说过。现在买了几本看看讲解的是否有道理,是不是名过其实。

评分

包装很好,物流很快。书籍纸张质量很好,字迹印刷清晰,内容丰富,讲解详细,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快递员服务态度很好。

评分

书不错,物流很快,值得购买!很好的一套书。

评分

北宋词家辈出,著名词篇多不胜数,叶老娓娓道来,美不胜收。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