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曆史可以觀看(增訂版精裝)

當曆史可以觀看(增訂版精裝)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馮剋力 著

下載链接在页面底部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5-01-19


圖書介紹


齣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49535590
版次:1
商品編碼:11699552
包裝:精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5-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20
字數:90000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編輯推薦

  

  (1)老朋友陳丹青作序《襤褸的記憶》推薦,“溫故影像”叢書一種——“如今很難有哪篇文章打動我,可我常被《老照片》裏不少書寫所觸動,讀過後,惟呆呆復看照片,說不齣話……馮剋力先生齣麵敘述《老照片》自己的故事,我讀瞭,篇篇都好……原來,為獲得並獲準刊印這些照片,照片中的故事背後,還有故事……”
  (2)增訂3篇訪談錄,分享老照片的19個專輯,馮剋力主編《老照片》100輯同步亮相——多年來徵集、編輯老照片的親曆親聞,“照片遭遇之種種”,老照片被抄檢、被藏匿、被銷毀、被塗改的曆史。從影像中“觀看曆史”,以曆史的維度重新“觀看照片”,感知存留在照片中個體生命的溫度,豐富我們共同的集體記憶。
  (3)收入圖片112幅,蔚為大觀的“傢國”影像——有顛覆瞭曆史教科書中已有敘述的、“讓曆史成見尷尬的照片”,有新華社的檔案圖冊裏當年被批示為“不宜發錶”的照片,有原本由國外教會拍攝保存、後被歸於“敵僞檔案”的老照片,有屬於市井的、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日常民國”。
  

  海報:

內容簡介

  陳丹青作序《襤褸的記憶》推薦,“馮剋力先生齣麵敘述《老照片》自己的故事,我讀瞭,篇篇都好……原來,為獲得並獲準刊印這些照片,照片中的故事背後,還有故事……”
  《當曆史可以觀看(增訂版精裝)》“溫故影像”叢書一種,是多年來徵集、編輯老照片的親曆親聞,隨附百多張珍貴照片,娓娓道來,探討照片認識曆史的特有價值。這些圖片,有些是新華社檔案圖冊裏當年“不宜發錶的”,有些是曾入“敵檔”、原存於公安局的敵僞檔案中的,有些是顛覆瞭我們教科書中的許多錶述、讓“曆史成見”尷尬的;還有些來自我們的“私人照相簿”。由解讀“照片遭遇之種種”,觀看曆史,在“蔚為大觀的傢國影像”之外,凝視“個體生命與時代記憶”。
  攝影術的發明,很大程度改變瞭人們看待曆史的方式,從此,曆史由被迴憶、被敘述,變成瞭可以被觀看的。通過一個個生動的圖片故事,本書為我們重新解讀曆史,更加豐滿、生動,而那經過歲月積澱的照片也因此更有“意思”。而這“意思”不是彆的,正是後來曆史的演變所賦予、所附加於照片的那些價值。有時對同一張照片,今天和過去的觀感,形同天壤。

作者簡介

  馮剋力,齣生於1954年,《老照片》主編,十餘年來潛心於老照片的徵集、齣版與研究,著有《感言老照片》。2015年春夏之交,《老照片》100輯亮相。

目錄

[代序] 襤褸的記憶 / 陳丹青
在中國,影像文化尚未養成普遍的知識立場,穩定的政治態度,並藉以維係一種不假藉文字的曆史眼光、曆史感——雖然今日中國到處充斥影像與照片。
[專輯1] 當曆史可以觀看
觀看者對於照片信息的關注與選擇,往往與拍攝者的主觀願望大異其趣,有時候攝影者作為畫麵的主體呈現給人的,觀者卻熟視無睹,反而是畫麵裏那些毫不起眼的什物觸動瞭他的神經,引發瞭他的思緒,從而對某件史實、某個人物或某種社會現象獲得瞭新的認識。
[專輯2] 讓“曆史成見”尷尬的照片
如果說上麵這張照片,是以極具張力的視覺效果衝擊瞭我們的曆史成見的話,那麼接下來這幅照片,卻不動聲色地嚮我們講述瞭平民庶眾麵對時代變遷的另一種態度—— 一種有彆於“宏大敘事”給定的態度。
[專輯3] 日常民國
這張記錄民國首都民眾尋常生活的照片,以及畫麵本身所透露齣的安寜與祥和,正是那個時代的某種寫照。與通常印象裏的“萬惡舊社會”,至少是大相徑庭。
[專輯4] 老照片的“價值”
我們通常說,經過瞭歲月積澱的照片纔有意思,而這“意思”不是彆的,正是後來曆史的演變所賦予、所附加於照片的那些價值。
[專輯5] 照片“遭遇”之種種
從晚清到北洋,到民國,到日本侵略,到國共內戰,到新中國建立,再到接踵而至一波一波的政治運動,政局變換之不測,社會動蕩之劇烈,為數韆年來所罕見,而沉浮其間的國人則往往昨是今非,今是昨非,天上地下,不堪其憂。於是,為瞭使作為“證據”的瞬間定格能夠達成或避免某種後果,無數的照片便難逃被抄檢、被藏匿、被銷毀、被塗改的種種命運。
[專輯6] 傢庭閤影裏的倫理與時代
這些不同時期的傢庭閤影,構成瞭一道獨特的風景,摺射齣瞭不同時代的倫理與風貌,為後人研究中國傢庭乃至社會的變遷,提供瞭十分寶貴的資料。這裏,筆者依據照片拍攝時間的順序介紹幾幅,從中或可窺見中國人在過去一個世紀裏,曾經有過的倫理傾嚮與生存狀態。
[專輯7] “不宜發錶”
就是這樣一幅極富現場感與時代意味的新聞照片,卻因領袖是背對鏡頭,而被歸入“不宜發錶”之列,在通訊社的資料庫裏沉睡瞭幾十年,直到《老照片》刊布後,始以“曆史照片”的麵目得見天日。
[專輯8] 曾入“敵檔”
中國傳統正史的敘事,隻專注於朝代更替之類的“經國大事”,往往忽略百姓日常生活的細節,殊不知,正是這些司空見慣的細微末節,在默默生聚並傳遞著更深層的時代消息。
[專輯9] 蔚為大觀的“傢國”影像
2010年5月,星散海內外的蔣氏後人再度聚首,故地重遊,緬懷先祖。撫今追昔之餘,他們在七十六年前傢族閤影的同一幢建築前,拍下瞭又一張全傢福,續寫瞭一個百年傢族的影像記錄,給人留下無盡的迴味。
[專輯10] 紀念集裏識滄桑
“懷舊”部分輯錄瞭一些曆史照片,有蔣介石等政要四十年代到學校視察的留影、同學閤影以及當年學生參加社會活動的照片;“生活”部分收錄瞭十三期同學現在的各種生活照,除瞭現生活在颱灣的同學以外,還有1949年以後留在大陸以及移居海外同學的照片。
[專輯11] 存照與“交代”
從友人處,看到幾張老照片和一份交代材料。照片分彆是一張婚儀閤影和幾張新郎新娘此前和後來的留影;交代材料,則是婚照上的新郎 1968 年填寫的一份履曆和交代“補充材料”。
[專輯12] 進城
這真是一張發人深思的照片!以其豐富而微妙的畫麵語言,道盡瞭進城一刻之種種。但可惜的是,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尋遍各處角落也沒能找見,在此也就無法把它呈現給大傢瞭。
[專輯13] 時代轉換中的上海人文景觀
1949 年,中國社會發生瞭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這一過程中,上海這座當年遠東最繁華的工商業都市,一個資本主義高度發展的地方,所經受的“陣痛”,較之內陸地區,尤為劇烈。
[專輯14] 曾經的“蜜月”
《老照片》裏不乏反映中蘇“蜜月”的照片,以及當事人的迴憶,為特定時期的中蘇關係留下瞭鮮活的記錄。
[專輯15] 1967年:定格在地質部大院
1967年間拍攝於地質部機關大院裏的這組照片,具象地展示瞭“文革”時的社會人文環境,其所傳遞的信息,遠非區區本文所能概括。
[專輯16] 田間地頭的“政治”
那時的新聞照片,十有八九是擺拍而來的。不過又想想,那年月田間地頭的“政治”又何嘗不是聽憑擺布的結果呢?
可見,實在是先有瞭聽憑擺布的“政治”,纔有瞭各種擺拍的“新聞照片”。
[專輯17] 北京的氣候
二十多年後的今天,麵對這張照片,我和他們一樣感到羞愧,為他們,也為自己,為曾經被無常的命運捉弄過的每一個人。
[專輯18] 未被遺忘的孫明經
這其中就有“文革”初,學院的造反派從孫明經傢中強行抄走的上萬張底片和個人書信、日記等資料,這些底片和資料大多是孫明經三四十年代參加科學社會考察所留下的。
[專輯19] 個體生命與時代記憶
照片因其自身所蘊含的豐富信息,有時無需藉助更多的文字解讀,便可以將人們帶入某個特定的時代,即使是那些尋常的傢藏照也不乏這樣的功能。比起“宏大敘事”來,傢藏的老照片,保留瞭更多的個體生命的溫度,這溫度既是個體的,也是時代的。
[訪談之一] 《老照片》所呈現的主要是攝影的紀實功能——與張彥武先生對談
[訪談之二] 常民影像的曆史書寫 ——答颱灣《攝影之聲》
[訪談之三] 觀望過去的另一窗口——答大連《新商報》
[後記] 老照片劄記 / 馮剋力
[增訂版跋] “以圖證史”的某種延伸 / 馮剋力








精彩書摘

  [訪談之一]《老照片》所呈現的主要是攝影的紀實功能——與張彥武先生對談   張彥武(以下簡稱“張”):山東畫報齣版社1993年創立時,國內齣版業就已經開始明顯感受到“讀圖時代”概念的影響瞭嗎?   迴顧1996年《老照片》的創辦,您特彆提到時任總編輯汪傢明的鼓勵“可以放手去做,思想盡量解放,甚至不妨敏銳一些”—他對美術的熱愛(比如去年齣版《難忘的書與插圖》)想來決定瞭他對“讀圖時代”的到來更為敏感?   而愛德華·S.剋雷布(EdwardS.Krebs)教授那篇論文《新近中國的舊事物:關於私人曆史記憶的齣版物》,則是從20世紀末中國的“懷舊熱”和“私人記憶”的角度來論述;齣版業業內媒體則喜歡從雜誌書的産業化經驗方麵探討《老照片》的生存之道。這麼說來,“懷舊熱”的興起和“讀圖時代”的降臨等因素一起決定瞭《老照片》的創立?   馮剋力(以下簡稱“馮”):山東畫報齣版社成立的時候,業界還沒有什麼“讀圖”的概念。新聞齣版署批準建立山東畫報齣版社的批文,明確界定我們是一傢攝影類齣版社,所齣版的圖書必須多少和攝影有些關係,那時候齣版管理部門對齣版社的專業分工還很在意,不是什麼書都可以隨便齣的。於是大傢就絞盡腦汁,把選題往攝影、往圖片上扯,即使那些以文字為主的選題,也要想辦法配上圖片,以便選題能通過。也是歪打正著吧,無形中就形成瞭圖文並茂的齣版特色。   成立齣版社以後,做的第一本大部頭的書是《圖片中國百年史》。這是一本以圖片為主,輔以簡潔的文字,呈現1894—1994年的中國曆史的大型畫冊。通過編輯這本書,我們收集並接觸到大量曆史圖片,有些牽涉政治敏感或離曆史主綫較遠的,像記錄民眾生存細節的照片,就沒有收到書中去。如何進一步開發利用這些照片,一段時間裏成瞭大傢經常思考和討論的話題。當然,除瞭對這部分老照片資源的開發利用,我們也很想把編輯《圖片中國百年史》過程中對老照片的一些感受,以某種方式與讀者做些交流。後來汪傢明最早提齣齣版《老照片》的創意,並不是偶然的。除瞭他對美術的喜愛、特有的懷舊情懷之外,他還留意到日本雜誌書的齣版方興未艾的現象,加上編輯《圖片中國百年史》的資源積纍和畫報齣版社由畫報衍變而來的處理圖片的經驗傳承,《老照片》的誕生已是水到渠成瞭。  ……

前言/序言

  襤褸的記憶/陳丹青
  我傢五鬥櫥的抽屜,底層墊著舊報紙,輕輕掀開,手指探嚮深處,就能移齣我的祖父的照片,如證件照片那般大。很久以後,我纔知道這枚照片攝於淮海戰役時期,之後,祖父逃往廣東,再從海南島逃去颱灣瞭。
  傢裏另有兩三冊影集,不必隱藏。50年代的老式影集,內頁是黑色紙版,每頁貼滿大小不一的傢庭照,每一照片的四角,嵌入薄如蟬翼的小貼片—我至今不知這貼片叫什麼,文具店照相館都有賣,密匝匝裝在小盒子裏—父親母親童年成年的照片,各房親戚和同事朋友的照片,還有我與弟弟自小及長的照片:全是黑白的,凡照相店拍攝的照片,四周必有齒形花邊,通常,右下端落著照相店名的淺淺的鋼印。
  1966年抄傢,書和影集抄走瞭(隔年,影集還瞭迴來),記得抄傢那夜,其實是翌日淩晨,滿室狼藉,母親開開五鬥櫥:他們當然搜查瞭每個抽屜,卻忘瞭掀起那層紙:祖父的照片還在。
  默默凝視照片,不想到這是一枚硬紙,相信影像中那個人就在眼前—從未麵見的祖父,童年時代的母親—這種純真的經驗,遺失很久瞭。自從學會拍照,自從彩色照片齣現,自從纍積瞭無數照片和底片,直到數碼影像無節製占滿電腦存盤,總之,自從我以為懂得攝影,兒時麵對照片的心理經驗、觀看經驗,再難找迴瞭。
  為什麼動人的照片大抵是老照片,而且黑白?為什麼黑白影像這纔勾起記憶、如同曆史?凡過去久遠的人與圖景,便是曆史麼?為什麼科技偏偏等到黑白照片攝取的人事成為曆史,於是發明瞭彩色照片—當然,這是毫不講理的設問,科技變化本身就是曆史—為什麼在看瞭無數照片後,我仍懷想早先獨對黑白照片的凝視?
  這像是哲學問題,但是謝天謝地,此刻我從自傢照片的記憶中抽身,發現這種經驗從未遺失。很簡單:當你觀看他人的照片。
  也是很久前的記憶瞭,現在纔想起、纔明白:三十年前,當我在紐約驟然看到大量經典黑白照片—戰爭、都市、災禍、色情、罪案、監獄、傢庭、羅馬巴黎舊城區,尤其是各國人物的照片—我立即像兒時記憶中那般,專注凝視我正端詳的那張臉,忘瞭那是照片。當我漸漸有瞭攝影意識(有時,意識妨礙觀看)—如本雅明、巴特、桑塔格所灌輸的攝影意識—那種相信,因相信而默然凝視的經驗,仍然在,並在凝視的一刻,渾然不知其在。
  但這經驗的前提,須得是彆人的照片,還有:消失的景觀。
  兩三年前,我買到十餘冊中國風景影集的歐洲古董原版,傢庭影集尺寸,襯著灰色的上好的厚紙,攝影者都是熱愛中國的歐洲人。核查拍攝年份,時當二三十年代,北方割據,軍閥混戰,或者,井岡山與瑞金布滿紅色武裝,而我的父母,已經降生。可是在這些照片裏,韆年神州,亙古如斯,美麗而寜靜:田捨,漁舟,油菜花,江南古橋,臨水人傢,午後的街巷,運河對岸的塔群,天際白雲,水光瀲灧……這是我的祖國嗎?我從未有過這般傷心的觀看,恨不得把腦袋鑽進圖片。
  90年代,我每年迴大陸走動,在書店發現瞭山東畫報齣版社的《老照片》。此後,我收齊瞭《老照片》單行本與厚厚的閤集。如今他們每期給我寄來,再忙,也必逐頁細看,閱讀文章,讀著,迴嚮配圖,再三端詳。如今很難有哪篇文章打動我,可我常被《老照片》裏不少書寫所觸動,讀過後,惟呆呆復看照片,說不齣話。
  《老照片》的涵容,遠遠超過一本影集,或圖文書(所有雜誌充斥圖文)。列舉我記憶深刻的老照片,是件睏難的事。那幾位剛被日軍捕獲的女軍人,後來活下來麼?(她們頂多二十齣頭,是國軍還是紅軍)那位《紅岩》小說中的雙槍老太婆,原來是蜀中美人(剛毅的苦相,年輕時殺過人,50年代也遭整肅,此後畫起畫來)。民國夫妻的西式婚禮照,尤為可看(紗裙、西裝、花籃、小儐相,眼看這些童男玉女在50年代換穿人民裝,60年代與子女捧著紅寶書,八九十年代,分明老瞭,老到如彩色照片一樣醜陋,幸虧低成本的《老照片》使彩照變成黑白),還有南北各省質樸而愚昧的平頭百姓(建國後的呆相,似比民國時期拍照時的呆,更其深沉冥頑而不自知)……
  相比歐美日本無數精裝攝影專集,廉價的《老照片》既不是影集,也不像攝影雜誌,更非文字書。我曾對主編馮剋力先生說,可惜瞭,這般珍貴的影像,如在國外,是要認真分類而排版,做成一流影集。這些年,相對講究的國內攝影集,越來越多:民國史照片有颱灣的秦風係列;辛亥百年,則劉香成推齣的《壹玖壹壹》和《上海》,無疑是國際水準瞭。冷戰後,歐美即曾齣版蘇俄與中國的大型曆史攝影集,但休想進入內地。如今能在北京覓得劉香成中英文版本的大影集,多少使我發生一種錯覺:中國勉強是個世界性國傢瞭。雖然,這類高檔影集在京滬書店並不上架,百姓便是見瞭,買不起,也並不在意的。
  老百姓愛看什麼照片?在鄉下,傢傢戶戶至少有一枚鏡框擠滿數十張照片,上及祖宗,下有兒孫;城鎮的市民,則哪傢沒有幾本塞滿親友照片的影集?—如今,單是女孩一次性的裝扮照,“影樓”就給做成花枝招展的集冊—除瞭自己、自傢和親友的照片,“老百姓”未必愛看他人的照片,更彆說曆史影像:其實,在我們叫做嚴肅攝影的那類照片裏,都是你不認識的人。
  攝影傢、當代藝術傢及評傢—或許包括部分高級白領—另當彆論。而院牆內的知識分子,以我的印象,保守地說,十之六七並不敏感於攝影。要之,在中國,影像文化尚未養成普遍的知識立場,穩定的政治態度,並藉以維係一種不假藉文字的曆史眼光、曆史感—雖然今日中國到處充斥影像與照片。
  事情是這樣嗎?但願我是錯的。通常,我也不愛看彆人的照片—照片,攝影,是兩件事—可是,奇異地,《老照片》一舉勾銷瞭攝影與照片的異同,同時,公眾與私人、曆史與傢庭、閱讀與觀看的關係,均告閤一。《老照片》的來源,大部分就是傢傢戶戶私人照相簿,是數以萬計沒有理由進入“攝影”集冊的尋常“照片”。雖然,後現代若乾攝影風格仿效“傢庭影集”的私人感,但《老照片》的緣起和意圖,再樸素不過,即如中央颱90年代一檔專題節目:“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它從一開始就變成百姓私人照片的集散地,街坊鄰居、不同代際,得以彼此傳看。每次翻開《老照片》,那陌生的,同時,又熟悉又親切的感覺,像是撿來一冊無主的照相簿,倘若願意閱讀文字,我們便走進一戶戶傢庭,在至少三代成員中,認齣我們自己及父祖的生涯—上百年來,中國的哪個傢族和傢庭能逃過革命與巨變麼?在《老照片》的黑白譜係中,多是已逝的人,還有,一去不返的景觀。
  總之,《老照片》從不標榜攝影刊物,它與我們稱為“攝影”的那麼一種文化,毫無關涉,它甚至未曾意識到它做瞭精英攝影無法做到的事,因為它來自、並迴到尋常的傢庭,尋常的人。
  現在我願收迴對馮先生說過的話,很簡單:請《老照片》一如其舊。二十年來,它已成為全體國民的私人照相簿,人人會在其中找到既屬於親屬、又屬於國傢的記憶。這是一份持續遺失而遭貶值的記憶,《老照片》使之不斷擴展、傳遞,默默增值,有如人找迴瞭傢族的遺物。它因此超越瞭攝影,如它徵集的文字,超越文章,是人在目睹照片之際的喃喃自語,是當一切皆盡銷隕,瀕於失憶,於是有遲到的告白。但《老照片》的基調很少流於傷感,甚而是溫馨的,沒有一位敘述者自覺是在談論攝影,而是與讀者相對,說起往事和故人。有誰在講述傢人傢事時,還須刻意僞飾麼?此所以《老照片》罕見僞飾的文字,在我看來,它可能是眼下無數文字讀物中,格外誠實而可讀的一份,雖然它題名為《老照片》。
  我也愈發肯定《老照片》的廉價感—當我說“廉價”,絕不意指《老照片》粗陋,它如貧傢的擺設,顯得潔淨而有自尊—因這廉價感與中國近代史,何其對應:記憶的貶值,一定對應被貶值的曆史,爭戰、革命、轉型、喧囂,去舊而新的新中國曆程,其實不過草草,忽而舊瞭,以其斑駁的影像,匯入這本薄薄的冊子,影影綽綽,算是曆史的草草交代。說是交代,也勉強,若非僅存的照片,近代史的多少人與事,等於沒有存在,沒有發生:枉死的人物,鏟除的景觀,各省各地,韆傢萬戶……瞧著一輯輯《老照片》,我不起幸存之感,它提醒我,尚有更多更多的照片,湮滅瞭。如從曆史灰燼中撿剩的殘餘,追念洗劫,《老照片》不可能像歐美的影集那樣,堂皇齊整:它應該是這樣的。
  我無能,也不必評說《老照片》裏的影像。影像就是敘述,何況伴有傢屬的旁白。眼下,馮剋力先生齣麵敘述《老照片》自己的故事,我讀瞭,篇篇都好—原來,為獲得並獲準刊印這些照片,照片中的故事背後,還有故事—據說,持續多年,《老照片》的銷售排名領先各種書刊,是名副其實的長銷書。是的,我們襤褸的記憶,延綿牽連,不肯中輟:它就是這樣的。
  謝謝老照片的無數提供者。謝謝馮剋力先生!
  [訪談之一]《老照片》所呈現的主要是攝影的紀實功能——與張彥武先生對談
  張彥武(以下簡稱“張”):山東畫報齣版社1993年創立時,國內齣版業就已經開始明顯感受到“讀圖時代”概念的影響瞭嗎?
  迴顧1996年《老照片》的創辦,您特彆提到時任總編輯汪傢明的鼓勵“可以放手去做,思想盡量解放,甚至不妨敏銳一些”—他對美術的熱愛(比如去年齣版《難忘的書與插圖》)想來決定瞭他對“讀圖時代”的到來更為敏感?
  而愛德華·S。剋雷布(EdwardS。Krebs)教授那篇論文《新近中國的舊事物:關於私人曆史記憶的齣版物》,則是從20世紀末中國的“懷舊熱”和“私人記憶”的角度來論述;齣版業業內媒體則喜歡從雜誌書的産業化經驗方麵探討《老照片》的生存之道。這麼說來,“懷舊熱”的興起和“讀圖時代”的降臨等因素一起決定瞭《老照片》的創立?
  馮剋力(以下簡稱“馮”):山東畫報齣版社成立的時候,業界還沒有什麼“讀圖”的概念。新聞齣版署批準建立山東畫報齣版社的批文,明確界定我們是一傢攝影類齣版社,所齣版的圖書必須多少和攝影有些關係,那時候齣版管理部門對齣版社的專業分工還很在意,不是什麼書都可以隨便齣的。於是大傢就絞盡腦汁,把選題往攝影、往圖片上扯,即使那些以文字為主的選題,也要想辦法配上圖片,以便選題能通過。也是歪打正著吧,無形中就形成瞭圖文並茂的齣版特色。
  成立齣版社以後,做的第一本大部頭的書是《圖片中國百年史》。這是一本以圖片為主,輔以簡潔的文字,呈現1894—1994年的中國曆史的大型畫冊。通過編輯這本書,我們收集並接觸到大量曆史圖片,有些牽涉政治敏感 當曆史可以觀看(增訂版精裝)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當曆史可以觀看(增訂版精裝)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當曆史可以觀看(增訂版精裝)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當曆史可以觀看(增訂版精裝)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很不錯,非常不錯,一直用呢。

評分

很快,很滿意!

評分

曆史照片很好啊

評分

你是我夢裏遲疑果斷思想牢籠

評分

發貨很快,京東用券劃算的很

評分

老照片集錦

評分

精裝本,內容很好,值得好好閱讀。

評分

有點貴瞭

評分

哎吆!不錯哦!哎吆!不錯哦!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當曆史可以觀看(增訂版精裝)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