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著作的切入角度实在是妙不可言,它并没有陷入对海德格尔庞杂文本的碎片化解读中,而是选择了一条更具启发性的路径,从一个更宏观、更具历史语境的视角来梳理这位思想巨匠的脉络。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梳理“存在之思”与技术批判之间的张力时所展现出的细腻笔触。那种将现象学的基本洞察——比如“在世存在”——与海德格尔晚期对现代性危机诊断的紧密关联描摹得淋漓尽致,仿佛为我们搭建了一座坚实的桥梁,使那些晦涩的德文概念变得触手可及。读完之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来理解海德格尔并非一定要与那些繁复的术语正面硬碰硬,而是要把握住他试图回应的那个根本性的“追问”本身。书中对早期与后期思想的过渡处理得非常平滑,没有那种突兀的割裂感,而是展现了一种内在的逻辑演进。对于初次接触这位哲学家,或者希望重新系统梳理其思想框架的读者而言,这无疑是一份极佳的向导手册,它提供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观察世界和思考“在”的方式的全新视角。
评分坦白讲,我对哲学导论类书籍一向持保留态度,因为很多都倾向于过度简化,结果适得其反。但这本书的处理方式简直是一股清流。它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展现出一种令人惊喜的批判性自觉。作者并非一味地赞颂或模仿海德格尔,而是在阐释的基础上,适当地引入了对其思想局限性的反思,尤其是在涉及伦理维度和政治立场时,处理得非常得体和审慎。这种平衡感是极其难能可贵的。我欣赏作者那种“带着问题去阅读”的态度,它促使读者不仅仅是接受既有的解释,而是要参与到对文本的再思考中去。书中对一些关键术语的词源学考证也令人印象深刻,它揭示了海德格尔在德语语言层面上的深刻耕耘,让读者领略到语言本身如何承载着哲学的重量。这让我的阅读过程充满了发现的乐趣,每翻过一页,都像是解开了一个新的谜团。
评分从一个多年来在哲学文本中挣扎的普通阅读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最大的功绩在于它帮助我“定位”了海德格尔在整个二十世纪思想图景中的独特坐标。作者没有将他塑造成一个孤立的天才,而是清晰地勾勒出他与现象学传统、存在主义思潮,乃至后结构主义思潮之间复杂而微妙的联系网。特别是关于“本真性”概念的阐述,处理得非常具有现实关怀,它将一个纯粹的哲学概念转化为了对个体如何面对自身有限性和可能性的深刻叩问。阅读过程中,我常常停下来,回味那些精妙的总结性段落,它们往往能将前文所有的铺陈和分析,提炼成几句掷地有声的金玉良言。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提供了终极答案,而在于它教会了我们如何更好地提出问题,如何以一种更为深邃的方式去“观看”我们所处的世界。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思维拓宽之旅。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它的逻辑推进严密得令人赞叹。我特别喜欢作者是如何将海德格尔的“基本问题”置于整个西方哲学史的背景之下进行考察的。它没有回避康德、胡塞尔等前人的影响,反而巧妙地利用这些参照点,反衬出海德格尔思想的独特性和颠覆性。通读全书,我感觉自己仿佛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走过了一个精心规划的哲学迷宫。特别是在处理“此在的此在性”这一核心概念时,作者没有采用那种干巴巴的定义罗列,而是通过一系列富有洞察力的阐释,将一个抽象的概念还原为我们日常经验中最深刻的颤动。这种叙事的力量,使得那些原本令人望而生畏的哲学论述,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我发现自己开始重新审视一些日常的举动和感受,思考它们背后潜藏的“存在之维”。这种阅读体验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我对一本“概论”的预期。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简直是优雅与精准的完美结合体。我很少见到一本学术著作能将叙事的流畅性与概念的精确性拿捏得如此到位。作者的句子结构多变,时而宏大叙事,时而聚焦微观,使得阅读过程丝毫不会感到枯燥。我个人特别偏爱作者在讨论“时间性”与“死亡”的关系时所营造出的那种略带沉思和肃穆的氛围。那种感觉就像是在面对一个巨大的、无法完全把握的真理面前,作者引领我们小心翼翼地靠近,而不是鲁莽地宣称已经触及了核心。它成功地传达了海德格尔哲学的核心魅力——那种对人类生存处境的深刻关怀。这本书不像是堆砌知识点,更像是在进行一次思想的“对话”,作者像一位高明的“搭档”,不断地提出新的视角,邀请我们一同深入追问。对于想要真正领悟“思想的动力”而非仅仅记忆“结论”的读者来说,这绝对是上佳之选。
评分哇!讲道理,现象学还是真的不那么好懂,影响范围也是真的大,想毕业论文往这个方向走
评分陈嘉映现在不研究海德格尔,而这本书应该是他早年研究的一个成果。
评分好………………………………
评分跟着导师做现象学,从胡塞尔到海德格尔
评分值得一看的学术著作,挺不错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读书是一个终身的学习过程,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收获知识、结识朋友、开阔视野,还能提高自我的层次,所以没事跑来买几本,感觉非常好,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有空余时间读完。
评分快递真的快。
评分中国现象学文库·现象学研究丛书:海德格尔哲学概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