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I/CA与数字证书技术大全

PKI/CA与数字证书技术大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明德,刘伟 著
图书标签:
  • PKI
  • CA
  • 数字证书
  • 公钥基础设施
  • 安全通信
  • 密码学
  • 身份认证
  • SSL/TLS
  • 数据安全
  • 网络安全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61060
版次:1
商品编码:1172107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2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数字证书技术不仅涉及的技术领域广泛、标准规范庞杂,还涉及运营管理和法律法规;本书是我国第一部全面介绍数字证书技术的书籍,涵盖技术、标准、运营、法规等内容。为方便读者快速理解PKI、快速把握数字证书技术,并能快速运用到具体的工作当中,本书主要从七个方面来全面介绍数字证书技术,主要内容包括:如何理解PKI、PKI技术基础、PKI之数字证书与私钥(网络身份证)、PKI之CA与KMC(管理网络身份证)、PKI之应用(使用网络身份证)、PKI之运营(CA中心)、PKI之法规与标准。

作者简介

国家电子商务标准化总体组,成员。国密局电子交易密码应用工作组,成员。科技支撑计划:“电子交易密码应用示范工程”,2008-2010,子课题三负责人863课题:“中国人民银行信息系统安全总体技术框架研究及示范”2003-2005,主要研究人员十五公关课题:“银行、保险及金融机构信息交换密码技术应用规范”2003-2004,主要研究人员国密局课题:“PBOC 2.0国产密码算法应用研究”、“网上银行国产密码算法应用研究”2009-2010,主要研究人员安标委课题:“电子交易密码应用技术框架”、“电子支付密码应用技术规范”等,2008-2010,主要研究人员

目录

目 录
第一部分 如何理解PKI
第1章 为什么会出现PKI技术 2
1.1 保密通信催生了密码技术 2
1.1.1 古代中国军队的保密通信方法 2
1.1.2 传统密码学与古代西方保密通信方法 3
1.1.3 两次世界大战的密码斗法 6
1.1.4 现代密码学与信息时代 7
1.2 密码技术普及推动了密钥管理技术的发展 9
1.2.1 密钥管理 9
1.2.2 对称密钥管理技术 11
1.2.3 非对称密码技术简化了密钥管理 12
1.3 PKI本质是把非对称密钥管理标准化 14
1.4 私钥专有性使人联想到手写签名 15
1.5 电子签名法赋予电子签名与认证法律地位 16
第2章 PKI包括哪些内容 18
2.1 PKI体系框架 18
2.2 PKI/数字证书与私钥 20
2.3 PKI/CA与KMC 22
2.4 PKI/应用 25
2.5 PKI/运营 27
2.6 PKI/法规与标准 29
2.6.1 国内法规 29
2.6.2 国内标准 30
2.6.3 国际标准 31
2.7 PKI/信任模型 36
2.7.1 根CA信任模型 37
2.7.2 交叉认证信任模型 38
2.7.3 桥CA信任模型 39
2.7.4 信任列表信任模型 39
第3章 其他非对称密钥管理体系 41
3.1 PGP 41
3.2 EMV 42
第二部分 PKI技术基础
第4章 ASN.1及其编码规则 48
4.1 ASN.1(抽象文法描述语言) 48
4.2 BER(基本编码规则)与DER(定长编码规则) 50
4.2.1 数据类型标识 50
4.2.2 BER基本编码规则 52
4.2.3 DER定长编码规则 54
第5章 密码技术 56
5.1 密码算法 56
5.1.1 算法分类 56
5.1.2 对称密码算法 56
5.1.3 非对称密码算法 60
5.1.4 摘要算法 62
5.2 运算模式(工作模式) 64
5.2.1 ECB 64
5.2.2 CBC 64
5.2.3 CFB 64
5.2.4 OFB 65
5.3 扩展机制 65
5.3.1 MAC与HMAC 65
5.3.2 OTP 67
5.3.3 数字签名 68
5.3.4 数字信封 69
5.4 密码应用实践 70
5.4.1 软件加密与硬件加密 70
5.4.2 网络层加密与应用层加密 72
5.4.3 密钥管理的基本原则 72
5.4.4 密码设备的自身安全性 73
5.5 密码算法ASN.1描述 74
5.5.1 密码算法格式 74
5.5.2 密码算法OID 75
5.6 密码消息ASN.1描述 75
5.6.1 通用内容消息ContentInfo 75
5.6.2 明文数据消息Data 75
5.6.3 数字签名消息SignedData 76
5.6.4 数字信封消息EnvelopedData 77
5.6.5 数字签名及信封消息SignedAndEnvelopedData 78
5.6.6 摘要消息DigestedData 78
5.6.7 加密数据消息EncryptedData 79
5.6.8 密钥协商消息KeyAgreementInfo 79
5.6.9 密码消息类型OID 79
5.7 Base64编码 80
第6章 LDAP技术 82
6.1 目录服务与LDAP概述 82
6.1.1 目录服务简介 82
6.1.2 X.500协议简介 83
6.1.3 LDAP协议简介 84
6.1.4 LDAP模型简介 85
6.1.5 LDAP Schema 88
6.1.6 LDAP认证方式 91
6.1.7 LDIF数据交换文件 94
6.2 常见LDAP产品介绍 97
6.2.1 IBM TDS 97
6.2.2 Sun Java系统目录服务器 97
6.2.3 Novell eDirectory 98
6.2.4 GBase 8d 98
6.2.5 OpenLDAP 99
6.2.6 Microsoft Active Directory 99
6.3 LDAP部署与优化 100
6.3.1 复制介绍 100
6.3.2 引用机制介绍 101
6.3.3 复制机制的部署 102
6.3.4 引用机制的部署 104
6.3.5 LDAP优化 105
6.4 面向LDAP的系统设计与开发 106
6.4.1 LDAP管理工具 106
6.4.2 应用接口编程与实例 109
6.4.3 LDAP应用案例 119
第7章 实验一 120
7.1 DER编码示例:X.501 Name类型 120
7.1.1 ASN.1描述与实例 120
7.1.2 DER编码过程 121
7.2 RSA算法示例 123
7.2.1 密钥产生 123
7.2.1 加密解密 124
第三部分 PKI之数字证书与私钥:网络身份证
第8章 公/私钥格式 126
8.1 RSA 126
8.2 SM2 128
第9章 数字证书格式 130
9.1 基本格式 130
9.1.1 证书域组成(Certificate) 130
9.1.2 证书内容(tbsCertificate) 130
9.2 标准扩展项 135
9.2.1 标准扩展项(Standard Extensions) 135
9.2.2 专用互联网扩展项 145
9.3 国内扩展项 146
9.3.1 卫生系统专用扩展项 146
9.3.2 国内通用扩展项 147
第10章 数字证书分类 150
10.1 根据证书持有者分类 150
10.2 根据密钥分类 150
第11章 私钥与证书存储方式 152
11.1 证书保存形式 152
11.1.1 DER文件形式 152
11.1.2 Base64文件形式 154
11.1.3 PKCS#7文件形式 154
11.1.4 Windows证书库形式 155
11.2 私钥保存形式 157
11.2.1 PKCS#8文件形式 158
11.2.2 PKCS#12文件形式 158
11.2.3 Java Keystore文件形式 160
11.2.4 密码设备形式 161
11.2.5 软件系统形式 162
第12章 私钥与证书访问方式 164
12.1 CryptoAPI 164
12.1.1 CryptoAPI简介 164
12.1.2 使用证书 166
12.1.3 使用私钥 168
12.2 PKCS#11 172
12.2.1 PKCS#11简介 172
12.2.2 使用证书 178
12.2.3 使用私钥 181
12.3 JCA/JCE 183
12.3.1 JCA/JCE简介 183
12.3.2 使用证书 187
12.3.3 使用私钥 189
12.4 CNG 190
12.4.1 CNG简介 190
12.4.2 使用证书 195
12.4.3 使用私钥 196
12.5 PC/SC 200
12.5.1 PC/SC简介 200
12.5.2 使用证书 202
12.5.3 使用私钥 213
12.6 国密接口 213
12.6.1 国密接口简介 213
12.6.2 使用证书 215
12.6.3 使用私钥 217
第13章 实验二 222
13.1 RSA公钥格式编码示例 222
13.1.1 ASN.1描述与实例 222
13.1.2 DER编码过程 222
13.2 数字证书格式编码示例 223
13.2.1 ASN.1描述与实例 223
13.2.2 DER编码过程 225
13.3 Windows证书库操作示例 229
13.3.1 查看证书库内容 229
13.3.2 导入证书 230
13.3.3 导出证书 233
第四部分 PKI之CA与KMC:管理网络身份证
第14章 系统结构 236
14.1 国际标准 236
14.2 国内标准 237
14.2.1 证书认证系统CA 237
14.2.2 密钥管理系统KMC 239
第15章 系统设计 241
15.1 证书认证系统CA 241
15.1.1 用户注册管理系统RA 241
15.1.2 证书/CRL签发系统 242
15.1.3 证书/CRL存储发布系统 243
15.1.4 证书/CRL查询系统 244
15.1.5 证书管理系统 245
15.1.6 安全管理系统 245
15.2 密钥管理系统KMC 246
15.3 企业级CA总体设计示例 248
15.3.1 技术路线选择 248
15.3.2 模块设计 250
15.3.3 数据库设计 251
15.3.4 双证书技术流程设计 253
第16章 对外在线服务 256
16.1 OCSP/SOCSP服务 256
16.1.1 OCSP 256
16.1.2 SOCSP 258
16.2 CRL服务 259
16.2.1 基本域组成(CertificateList) 259
16.2.2 CRL内容(tbsCertList) 260
16.2.3 CRL扩展项crlExtensions 262
16.2.4 CRL条目扩展项crlEntryExtensions 265
16.3 LDAP服务 267
16.3.1 发布数字证书到LDAP 267
16.3.2 访问LDAP获取数字证书 268
第17章 网络部署结构 270
17.1 运营型CA 270
17.2 企业级CA 273
17.2.1 双层标准模式 273
17.2.2 双层简化模式 273
17.2.3 单层单机模式 274
17.2.4 纯硬件模式 274
17.3 按企业管理模式部署CA 276
17.3.1 单机构 276
17.3.2 集团公司+集中部署+集中发证 276
17.3.3 集团公司+集中部署+分布发证 277
17.3.4 集团公司+两级部署+分布发证 278
第18章 实验三 280
18.1 OpenSSL CA示例 280
18.1.1 简介 280
18.1.2 安装配置 280
18.1.3 申请证书 284
18.1.4 生成并下载CRL 287
18.1.5 导入CA证书到IE可信任证书库 290
18.2 EJBCA示例 291
18.2.1 简介 291
18.2.2 安装配置 292
18.2.3 申请证书 300
18.2.4 下载CRL 303
第五部分 PKI之应用:使用网络身份证
第19章 基本应用 308
19.1 身份认证 308
19.2 保密性 310
19.3 完整性 311
19.4 抗抵赖性 312
19.5 证书有效性验证 314
第20章 通用应用技术 315
20.1 SSL/TLS(Secure Socket layer/Transport Layer Security) 315
20.1.1 概述 315
20.1.2 记录协议 315
20.1.3 握手协议 316
20.1.4 警告协议 317
20.1.5 改变密码约定协议 318
20.1.6 应用数据协议 318
20.2 IPSec 318
20.3 Kerberos 323
20.4 TSP 326
20.5 SET 331
20.6 3-D Secure 333
20.7 WAP 335
20.8 S/MIMI 338
第21章 常见应用 345
21.1 防止假网站与Web服务器证书 345
21.1.1 假网站 345
21.1.2 使用Web服务器证书预防假网站 346
21.2 防止假软件与代码签名证书 348
21.2.1 Web技术的发展 348
21.2.2 插件技术与假网银软件 350
21.2.3 使用代码签名证书预防假网银软件 351
21.3 网上银行系统 352
21.3.1 简介 352
21.3.2 应用安全需求 353
21.3.3 应用安全总体架构 354
21.4 网上报税系统 355
21.4.1 简介 355
21.4.2 应用安全需求 356
21.4.3 应用安全总体架构 356
21.5 电子病历系统 357
21.5.1 简介 357
21.5.2 应用安全需求 357
21.5.3 应用安全总体架构 359
21.5.4 网络部署结构 359
21.6 公交IC卡在线充值系统 361
21.6.1 简介 361
21.6.2 应用安全需求 361
21.6.3 应用安全总体架构 362
21.6.4 充值交易流程 362
第22章 实验四 365
22.1 Windows IIS服务器证书配置 365
22.1.1 下载并安装服务器证书 366
22.1.2 配置SSL策略 373
22.1.3 访问Web Server 374
22.2 Apache服务器证书配置 375
22.2.1 下载并安装服务器证书 375
22.2.2 配置SSL策略 379
22.2.3 访问Web Server 381
22.3 Tomcat服务器证书配置 381
22.3.1 下载并安装服务器证书 381
22.3.2 配置SSL策略 384
22.3.3 访问Web Server 384
第六部分 PKI之运营:CA中心
第23章 机房建设 388
23.1 业务系统 388
23.1.1 证书认证中心 388
23.1.2 密钥管理中心 390
23.2 应用安全 391
23.3 数据备份 394
23.4 系统可靠性 394
23.5 物理安全 394
23.6 人事管理制度 396
第24章 运营文件 397
24.1 CPS 397
24.2 CP 398
24.3 RA管理 399
第25章 业务管理 402
25.1 管理模式 402
25.1.1 总体框架 402
25.1.2 具体要求 404
25.1.3 管理模式示例 410
25.2 主要业务流程 412
25.2.1 证书申请类 412
25.2.2 证书作废类 417
25.2.3 证书查询类 418
25.3 客户服务 420
第26章 资质申请 422
26.1 电子认证服务使用密码许可证 422
26.1.1 政策法规要点 422
26.1.2 申请流程 423
26.2 电子认证服务许可证 424
26.2.1 政策法规要点 424
26.2.2 申请流程 425
26.3 电子政务电子认证服务管理 426
26.4 卫生系统电子认证服务管理 427
26.4.1 政策法规要点 427
26.4.2 接入流程 428
第七部分 PKI之法规与标准
第27章 国内法规 432
27.1 电子签名法 432
27.2 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 436
27.3 电子认证服务密码管理办法 440
27.4 电子政务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 443
27.5 卫生系统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 447
27.6 商用密码管理条例 449
27.7 商用密码科研管理规定 452
27.8 商用密码产品生产管理规定 454
27.9 商用密码产品销售管理规定 456
27.10 商用密码产品使用管理规定 458
27.11 境外组织和个人在华使用密码产品管理办法 459
第28章 国内标准 461
28.1 通用性标准 461
28.1.1 祖冲之序列密码算法(GM/T 0001) 461
28.1.2 SM4分组密码算法(GM/T 0002) 461
28.1.3 SM2椭圆曲线公钥密码算法(GM/T 0003) 461
28.1.4 SM3密码杂凑算法(GM/T 0004) 462
28.1.5 SM2密码算法使用规范(GM/T 0009) 462
28.1.6 SM2密码算法加密签名消息语法规范(GM/T 0010) 463
28.1.7 数字证书认证系统密码协议规范(GM/T 0014) 463
28.1.8 基于SM2密码算法的数字证书格式规范(GM/T 0015) 464
28.1.9 通用密码服务接口规范(GM/T 0019) 464
28.1.10 证书应用综合服务接口规范(GM/T 0020) 467
28.1.11 IPSec VPN技术规范(GM/T 0022) 467
28.1.12 SSL VPN技术规范(GM/T 0024) 468
28.1.13 安全认证网关产品规范(GM/T 0026) 468
28.1.14 签名验签服务器技术规范(GM/T 0029) 469
28.1.15 安全电子签章密码技术规范(GM/T 0031) 469
28.1.16 时间戳接口规范(GM/T 0033) 470
28.1.17 基于SM2密码算法的证书认证系统密码及其相关安全技术规范(GM/T 0034) 470
28.1.18 证书认证系统检测规范(GM/T 0037) 471
28.1.19 证书认证密钥管理系统检测规范(GM/T 0038) 472
28.1.20 证书认证系统密码及其相关安全技术规范(GB/T 25056) 473
28.1.21 电子认证服务机构运营管理规范(GB/T 28447) 473
28.2 行业性标准 474
28.2.1 卫生系统电子认证服务规范 474
28.2.2 卫生系统数字证书应用集成规范 475
28.2.3 卫生系统数字证书格式规范 475
28.2.4 卫生系统数字证书介质技术规范 476
28.2.5 卫生系统数字证书服务管理平台接入规范 477
28.2.6 网上银行系统信息安全通用规范(JR/T 0068) 477
第29章 国际标准 479
29.1 PKCS系列 479
29.2 ISO 7816系列 491
29.3 IETF RFC系列 494
29.4 Microsoft规范 502
29.5 Java 安全API规范 504
29.6 CCID规范 506
附录 主要参考资料 507

前言/序言


《PKI/CA与数字证书技术大全》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深入剖析公钥基础设施(PKI)、证书颁发机构(CA)以及数字证书的核心概念、关键技术、实际应用与发展趋势。内容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高级实践的方方面面,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且具有前瞻性的学习平台。 第一部分:公钥基础设施(PKI)的基石 密码学基础回顾: 对称加密与非对称加密:详细阐述两种加密方式的原理、优缺点及适用场景。对称加密以其高效性应用于大量数据加密,如AES、DES。非对称加密,如RSA、ECC,则以其密钥管理和数字签名能力成为PKI的核心。讲解密钥对的生成、公钥与私钥的作用,以及加密解密过程。 哈希函数:深入理解哈希函数(如SHA-256、MD5)在数据完整性校验中的作用。介绍其单向性、抗碰撞性等关键特性,并说明如何利用哈希函数生成数据的数字摘要,为数字签名提供基础。 数字签名:详解数字签名的生成与验证过程,包括如何利用发送方的私钥对消息的哈希值进行加密,以及接收方如何利用发送方的公钥进行解密和比对,以确保消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公钥基础设施(PKI)的概念与架构: PKI的定义与目标:清晰界定PKI作为一个框架体系,其核心目标是实现安全的身份认证、数据加密和数据完整性。 PKI的核心组件:逐一剖析PKI的关键组成部分: 证书颁发机构(CA):作为PKI的信任锚,详细介绍CA的职责、操作流程、安全要求及其在构建信任链中的核心地位。 注册机构(RA):阐述RA作为CA的代理,负责用户身份的注册、验证以及向CA提交证书申请的角色。 证书持有者(用户):包括个人、组织或设备,他们通过CA获取数字证书。 证书存储库(Repository):介绍存放证书、证书吊销列表(CRL)和OCSP响应的系统。 策略管理机构(PA):讨论PA负责制定PKI的使用策略和安全规则。 PKI的信任模型:深入解析PKI的信任模型,特别是基于层级(Hierarchical PKI)和基于网络的(Network PKI/Web of Trust)模型。详细解释信任链(Chain of Trust)的构建原理,以及根CA、中间CA和终端实体的关系。 数字证书的种类与格式: X.509标准:详细介绍ITU-T X.509国际标准,这是当前最广泛使用的数字证书标准。深入解析X.509证书的结构,包括版本、序列号、签名算法、签发者、有效期、主题、公钥信息、扩展字段等各个组成部分。 证书的类型:区分不同类型的数字证书,如身份验证证书(SSL/TLS证书、代码签名证书)、邮件加密证书、客户端身份验证证书等,并介绍它们各自的应用场景。 证书的编码格式:介绍常见的证书编码格式,如PEM(Privacy-Enhanced Mail)和DER(Distinguished Encoding Rules),以及它们在不同平台和应用中的使用。 第二部分:证书颁发机构(CA)的运作机制 CA的设立与管理: CA的资质与认证:探讨CA在运营前需要满足的法律法规要求、行业标准以及获得相应认证的必要性。 CA的内部管理:详细阐述CA在安全管理、人员培训、操作规程、密钥管理、审计和灾难恢复等方面的关键措施,以确保其可信度和安全性。 CA的信任等级:分析不同级别的CA(如根CA、中级CA、交叉认证CA)在信任体系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证书的生命周期管理: 证书申请与颁发:详细描述用户如何向CA提交证书申请,CA如何进行身份验证和策略审批,以及最终颁发数字证书的流程。 证书的更新与续期:解释证书过期前用户如何进行更新和续期操作,以及CA在此过程中的职责。 证书的吊销:深入剖析证书吊销的必要性(如私钥泄露、信息变更等),以及CA提供的吊销机制。 证书吊销列表(CRL):详细介绍CRL的生成、分发和验证机制。讨论CRL的优点(简单易懂)和缺点(信息不及时、占用带宽)。 在线证书状态协议(OCSP):讲解OCSP协议的原理,包括查询者向OCSP响应者发送证书状态请求,以及响应者返回证书状态信息的过程。分析OCSP相较于CRL的优势(实时性、高效性)。 证书的过期与归档:说明证书到期后的处理流程,以及CA如何对已过期证书进行安全归档。 CA的安全实践: CA私钥的安全保护:强调CA私钥的极端重要性,详细介绍硬件安全模块(HSM)在保护CA私钥中的作用,以及其他物理和逻辑安全防护措施。 安全审计与日志记录:论述CA进行严格的安全审计和详尽的日志记录,是追溯事件、发现异常和满足合规性要求的重要手段。 防止欺诈与滥用:探讨CA为防止虚假身份申请证书、恶意使用证书等行为所采取的防范措施。 第三部分:数字证书在现实世界的应用 网络通信安全: SSL/TLS证书:详细解析SSL/TLS证书在保护Web通信(HTTPS)中的关键作用。介绍证书的验证过程,以及浏览器如何显示证书信息(如锁图标)。讨论不同类型的SSL/TLS证书(如DV、OV、EV)的安全性差异和适用场景。 VPN与IPsec:阐述数字证书在建立虚拟专用网络(VPN)和IPsec隧道中的身份认证作用,确保远程接入的安全性。 电子签名与电子合同: 数字签名技术:深入分析数字签名技术如何应用于电子文档、电子邮件和交易信息的认证,确保其真实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 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探讨数字签名在电子合同中的应用,以及其在法律上被认可的条件和依据。 代码签名: 软件分发安全:讲解代码签名证书如何用于对软件、驱动程序和脚本进行签名,以验证发布者的身份,保护用户免受恶意软件的侵害,并提高软件的可信度。 电子邮件安全: S/MIME:详细介绍S/MIME(Secure/Multipurpose Internet Mail Extensions)协议,以及如何利用数字证书实现电子邮件的加密和数字签名,保护邮件内容的机密性和发送者的身份。 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 客户端证书认证:阐述客户端证书在用户身份验证中的应用,例如在企业内网、银行系统等需要高安全性的场景。 设备身份认证:讨论数字证书如何用于物联网(IoT)设备、服务器和其他网络设备的身份认证,确保通信的安全性。 其他应用场景: 安全电子邮件网关:介绍数字证书在企业级电子邮件安全解决方案中的应用。 智能卡与安全令牌:探讨数字证书如何存储在智能卡或安全令牌中,作为身份凭证进行安全认证。 区块链与数字证书:简要分析数字证书技术与区块链技术的结合,以及其在去中心化身份认证等方面的潜力。 第四部分:PKI/CA技术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当前面临的挑战: 信任管理复杂度:分析随着PKI规模的扩大,信任管理和证书链的维护变得日益复杂。 用户体验与易用性:探讨如何简化用户管理数字证书的流程,提高用户体验。 成本与资源投入:讨论建立和维护一个安全可靠的PKI体系所需要的成本和技术资源。 法规与合规性: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在PKI应用和数据隐私方面的法规要求,以及合规性带来的挑战。 新兴威胁与攻击:探讨量子计算等新兴技术对现有密码学算法和PKI体系可能带来的潜在威胁。 技术发展与创新: 自动化与智能化:展望PKI的自动化管理,如自动证书续期、智能化的风险评估等。 分布式PKI与区块链:深入探讨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PKI(Decentralized PKI, DPKI)的潜力,以及如何通过分布式账本技术提升信任的可验证性和透明度。 基于属性的加密(ABE)与访问控制:介绍ABE等更灵活的加密技术,以及它们在更精细化访问控制方面的应用。 零信任架构(Zero Trust Architecture):分析PKI如何与零信任安全模型相结合,实现“永不信任,始终验证”的安全策略。 标准化与互操作性:探讨推动PKI相关标准的统一和互操作性的重要性。 未来展望: PKI的普及与演进:预测PKI技术在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驱动下,将更加深入地融入各个领域,并不断演进以适应新的安全需求。 安全与隐私的平衡:讨论在构建更强大安全体系的同时,如何更好地保护用户隐私。 本书结构清晰,逻辑严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从入门到精通的完整学习路径。无论是网络安全从业人员、系统管理员、开发工程师,还是对信息安全技术感兴趣的研究者和学生,都能从中获得深刻的理解和宝贵的知识。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更有效地保护我个人和工作中的数字信息,毕竟在这个数字化时代,数据安全已经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偶然间,我注意到了这本《PKI/CA与数字证书技术大全》,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翻开它的每一页,但仅仅是书名就让我感受到了它所蕴含的知识深度。我猜想,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理论知识的堆砌,更可能包含着大量实践指导。比如,它可能会详细介绍如何正确地申请、管理和使用数字证书,如何避免常见的安全陷阱,以及如何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部署PKI解决方案。我尤其关注像SSL/TLS证书在网站安全中的作用,以及在企业内部如何构建私有CA来管理员工的身份和访问权限。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实操性的代码示例或者配置指南,那对我来说将是巨大的帮助。这本书的厚度也暗示了其内容的详实程度,我期待它能够成为我在数字安全领域学习和实践的可靠参考。

评分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更有效地保护我个人和工作中的数字信息,毕竟在这个数字化时代,数据安全已经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偶然间,我注意到了这本《PKI/CA与数字证书技术大全》,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翻开它的每一页,但仅仅是书名就让我感受到了它所蕴含的知识深度。我猜想,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理论知识的堆砌,更可能包含着大量实践指导。比如,它可能会详细介绍如何正确地申请、管理和使用数字证书,如何避免常见的安全陷阱,以及如何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部署PKI解决方案。我尤其关注像SSL/TLS证书在网站安全中的作用,以及在企业内部如何构建私有CA来管理员工的身份和访问权限。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实操性的代码示例或者配置指南,那对我来说将是巨大的帮助。这本书的厚度也暗示了其内容的详实程度,我期待它能够成为我在数字安全领域学习和实践的可靠参考。

评分

说实话,在网络信息爆炸的时代,想要找到一本真正能够帮助理解复杂技术概念的书籍并非易事。当我注意到《PKI/CA与数字证书技术大全》这本书时,我被它扎实的标题吸引住了。我知道PKI和CA是构建现代网络安全体系的基石,但一直缺乏一个系统、深入的了解。我猜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将这些看似抽象的概念,通过清晰的逻辑和详实的案例,呈现在读者面前。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解释不同类型的数字证书,例如SSL证书、代码签名证书、电子邮件证书等,它们各自的应用场景和技术原理。同时,对于CA的层级结构、信任链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各种标准的遵循(如X.509),我希望能有更详尽的介绍。此外,如果书中能够涵盖PKI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比如金融、政府、物联网等,并分析其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那将极大丰富我的认知。

评分

作为一名在IT安全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从业者,我总是渴望寻找那些能够拓展我视野、加深我理解的专业书籍。当我看到《PKI/CA与数字证书技术大全》这本书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它的专业性。从书名来看,它很可能深入探讨了公钥基础设施(PKI)和证书认证机构(CA)的方方面面,这些都是构建安全信任体系的关键要素。我特别好奇书中对PKI生命周期管理的阐述,包括证书的签发、更新、撤销以及最终的归档等环节,这些细节往往是决定整个系统安全性的关键。此外,我希望书中能包含对各种密码学算法在PKI中的应用,以及数字签名和加密技术如何协同工作来保证数据完整性和机密性的深度剖析。对于CA的架构设计和运营策略,我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例如如何确保CA的可用性和可信度,以及应对潜在的攻击。这本书给我一种感觉,它不仅仅是技术手册,更可能是一部关于数字信任构建的百科全书。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引人注目,那种深邃的蓝色背景搭配略带科技感的金色字体,立刻就营造出一种专业且权威的氛围。当我第一次在书架上看到它时,就被这种设计语言所吸引,仿佛里面隐藏着解开复杂信息安全之谜的钥匙。我一直对信息安全领域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关于身份验证和数据加密的技术,而PKI和CA听起来就像是这些技术的核心驱动力。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这本书的内容,但单从它所传达出的信息来看,我就对它充满了期待。我猜测这本书会非常系统地梳理PKI(公钥基础设施)和CA(证书认证机构)的整个生态系统,从基础概念的普及,到各种协议和标准的详细解读,再到实际应用场景的案例分析,应该都有涉猎。这种从宏观到微观的讲解方式,对于像我这样想要全面理解这个领域的人来说,无疑是非常友好的。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够深入探讨不同CA的运作模式,以及它们在信任链中的角色,这对我理解互联网上的信任基础至关重要。

评分

东西收到以后马上查看,发现与图片描述一致,超级喜欢,卖家发货速度很快,服务也很到位,给老板点个赞,下次还会来购买!东西收到以后马上查看,发现与图片描述一致,超级喜欢,卖家发货速度很快,服务也很到位,给老板点个赞,下次还会来购买!

评分

恍恍惚惚和红红火火红红火火?

评分

不错,昨天买的,今天就到了,速度真快了。

评分

送货快,刚到手,应该还不错

评分

好书!推荐

评分

质量很不错,是正版书,赞一个

评分

比较好,经常看,查看一些技术问题

评分

买来学习 不错

评分

好书好书, 真的好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