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號之書:幾何、宗教、天文、私徽,歐洲經典符號造形圖解/港台繁体图书

符號之書:幾何、宗教、天文、私徽,歐洲經典符號造形圖解/港台繁体图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魯道夫.科赫(Rudolf Koch) 著,王翎 译
图书标签:
  • 符号学
  • 几何学
  • 宗教
  • 天文学
  • 艺术史
  • 欧洲文化
  • 古典符号
  • 图像学
  • 神秘学
  • 私徽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善本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麥浩斯
ISBN:9789864082582
商品编码:11730369362
开本:13cmx19cm
出版时间:2017-02-21
页数:160頁
正文语种:繁体中文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出版80年,符號設計經典,
著名字體設計師魯道夫.科赫(Rudolf Koch)代表著作。
全書收錄14類,493種符號。
設計師必備的圖案與LOGO設計圖典,
透過大師的筆畫,理解符號背後的意義。

見山是山,見山也是水。所指、能指、符指、符碼、意符、意指……符號的世界,未必充滿約定俗成的解讀。從設計者的視角出發,一筆一劃,建構的都是設計者對世界的想像。點是所有符號的起源;水平線代表了我們所在的世界,且象徵生命均勻地流動;三角形代表了古代埃及人對於神格的想像,同時也是哲學家畢達哥拉斯對於智慧的象徵……

本書初版於1930年,由著名字體設計師Rudolf Koch進行全書的圖像蒐集與重新繪製。全書集結了各種原始與中世紀符號,是所有談論符號學的書籍中,zui具代表性的必讀作品。全書並分為14種不同符號類型,包括:一般符號、十字、基督教象徵符號、花押字、石匠專用符號、地火水風四元素、天文符號、占星符號、植物符號、化學符號、私徽符號、各種來源的符號,以及符文。大量符號案例與歷史意義,直到今日,仍提供無數設計師圖像與LOGO設計的靈感泉源!

【好評推薦】

「為當代藝術家提供了能夠隨興運用的豐富設計語彙」
——美國經典藝術史圖書Art in Focus

「世界各地平面設計師的靈感來源」
——設計雜誌GRAPHIS

「藝術及字型設計上的非凡成就,極富美感且無比珍貴。」
——精神病理學期刊Psychiatric Quarterly

「一本平面設計的歷史參考書」
 ——亞馬xun讀者四星好評

「這是一本很酷的書,充滿了迷人的歷史,和有趣的符號。」
——Goodreads讀書網讀者好評

目錄
1. 一般符號
2. 十字符號
3. 凱樂符號及其他代表基督的花押字
4. 其他基督教象徵符號
5. 花押字
6. 石匠專用符號
7. 四大元素
8. 天文相關符號
9. 占星相關符號
10. 植物相關符號
11. 化學符號
12. 私家財產徽記
13. 來源各異的符號
14. 符文
作者資料
魯道夫.科赫(Rudolf Koch)
德國字體設計師、書法家、藝術家和書籍裝訂師。
科赫生於紐倫堡,16歲時前往哈瑙(Hanau),白天在金屬鑄造廠當雕刻學徒,晚上到當地的美術學校上課。他後來並未從學徒出師,在1896年便回到紐倫堡受訓一年準備成為美術教師,但在萊比錫找到設計師的工作。他發現自己很擅長用平尖筆書寫不同風格的字體,在30歲時加入位於美因河畔奧芬巴赫(Offenbach am Main)的一間字體鑄造廠,即後來的克林斯波爾字體鑄造廠(Klingspor)。

科赫為克林斯波爾設計了多款字體,其中又以Neuland和Kabel兩種字體zui為人所熟知,他的設計風格深受英國美術工藝運動、古代手抄本文字及手寫哥德體影響,對德國二十世紀初的裝飾藝術影響極為深遠。科赫於58歲時遽然離世,其設計的字範及字模更曾於二戰時遭到大量毀壞,因此一度遭到後世忽略。

所幸門下多位學生承繼科赫的美學思想,後來皆在平面設計領域發光發熱,著名者包括藝術家暨字體設計師弗里茲.克雷德爾(Fritz Kredel)、德國書法家、字體及書籍設計師暨插畫家貝特霍爾德.沃爾佩(Berthold Wolpe)和美國插畫家、字體及書籍設計師暨作家華倫.查培爾(Warren Chappell),而科赫在平面藝術領域的卓越成就也重新獲得世人重視。
基本資料
作者:魯道夫.科赫(Rudolf Koch)
譯者:王翎
出版社:麥浩斯
書系:Design Closet
出版日期:2017-02-21
ISBN:9789864082582
規格:平裝 / 單色 / 160頁 / 13cm×19cm

《符號之書:幾何、宗教、天文、私徽,歐洲經典符號造形圖解》以外的圖書簡介 以下介紹幾本在主題、範疇或側重上與您提到的那本專門探討歐洲經典符號學著作(涵蓋幾何、宗教、天文、徽章等)有所區隔,但同樣在視覺文化、符號體系、歷史脈絡或圖形分析領域具有深度的圖書。這些書籍分別從人類學、藝術史、文化符號學、特定文明的象徵系統等角度切入,旨在提供更廣泛或更深入的知識視野。 --- 1. 《符號的歷史:從洞穴壁畫到數位介面》 (侧重:符號學的廣泛演變與跨文化比較) 這本著作旨在描繪人類使用符號進行溝通的宏大歷史長卷,其時間跨度遠超歐洲中世紀或文藝復興時期,直抵人類文明的開端。它不是聚焦於單一文化群體(如歐洲)的固定符號體系,而是探討符號作為一種普遍的人類認知工具如何發展。 本書的結構可能分為幾個主要的演化階段: 第一部分:前語言的視覺記錄 (The Pre-Linguistic Record) 深入探討史前人類的岩畫、雕刻以及早期陶器上的抽象標記。重點分析這些早期圖形如何從具象描摹過渡到抽象概念的表達,並探討其可能的儀式或部落身份功能。這部分會對比全球不同地區(如澳洲原住民的夢幻地圖、非洲部落的圖騰)的早期視覺系統,強調符號的「起源」問題,而非其「結構」。 第二部分:書寫系統的誕生與分流 (The Birth and Divergence of Scripts) 分析從美索不達米亞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到早期字母系統(如腓尼基字母)的發展路徑。相較於專注於宗教徽章的書籍,本書更側重於語義的固定化和結構的系統化,探討聲音、表意和表音之間的張力。它會詳細闡述單一符號如何承載複雜的語音或詞彙意義,並如何影響不同文明的思維模式。 第三部分:邏輯與圖像的結合 (The Marriage of Logic and Image) 涵蓋古希臘哲學對形式和概念的定義,以及中世紀晚期對圖解和「萬物皆有其位」的宇宙觀的構建。雖然可能涉及歐洲,但其視角是將歐洲的幾何與天文符號置於更廣闊的知識體系中比較,例如與印度哲學中的曼陀羅(Mandala)結構進行對照,分析空間結構如何被用來表述形而上學的真理。 第四部分:現代性與符號的解構 (Modernity and the Deconstruction of Signs) 探討工業革命後,印刷術、攝影術對傳統手工符號的衝擊,以及符號學(Semiotics)的興起(如索緒爾、皮爾斯等人的理論)。最後,書籍將目光投向當代——數位介面、表情符號(Emoji)的爆發性增長。這部分強調符號的流動性、模糊性以及在快速傳播媒介中意義的瞬時性,與歐洲經典符號的穩定性形成鮮明對比。 核心差異點: 本書是時間軸和地域範圍更廣的符號學通史,強調符號的功能轉變和媒介影響,而非對特定歐洲視覺元素的精細分類與解讀。 --- 2. 《神聖幾何與建築:從巴別塔到哥德式拱頂的空間哲學》 (侧重:特定學科(建築/幾何)的符號應用與空間實踐) 這本書聚焦於幾何學作為一種建築語言的角色,探討「神聖幾何」如何從抽象的數學原理轉化為具體的、具有象徵意義的空間結構。它強調的是三維空間的建構如何體現宇宙秩序的信念,而非平面上的徽章或單個符號的含義。 主要內容分佈: 第一章:比率、和諧與普世秩序 探討畢達哥拉斯學派對數字的崇拜,以及黃金比例(Phi)和斐波那契數列在古典建築(如帕德嫩神廟的平面規劃)中的體現。重點在於探討這些數學比例如何被視為宇宙創生法則在人造結構中的「回聲」。 第二章:古埃及與中東的軸線與方位 分析金字塔和神廟的定向(天文學的應用),以及他們如何通過對稱性和軸線的嚴格控制,來再現永恆性與不變性的概念。這部分的符號性體現在結構的佈局和尺度感上。 第三章:羅馬工程與權力的符號學 分析羅馬圓拱、穹頂(如萬神殿)的工程學突破如何與帝國的政治權力結合。圓形和半圓形在本書中被解讀為完整性、永恆統治的視覺隱喻,而非單純的裝飾元素。 第四章:哥德式的光線與垂直性 深入剖析中世紀哥德式大教堂的結構進化(飛扶壁、肋拱)。重點在於分析高度(追求天堂)和彩色玻璃(將自然光轉化為神聖之光)如何共同構成一個複雜的、旨在引導信徒心靈昇華的光影符號系統。這與研究教堂紋章或聖徒徽章有本質區別,本書探討的是「建築即符號」。 第五章:文藝復興的復興與理性化 探討阿爾伯提、帕拉底歐等人如何將古典的幾何規範(如正方形、圓形)重新引入城市規劃和私人建築中,將其作為人類理性與古典美德的體現。這裡的符號性體現在對「完美比例」的執著追求上。 核心差異點: 本書將符號學的探討場景從二維的圖形和徽章,轉移到三維的實體空間中,專注於幾何學在構造論和空間體驗中的象徵意義。 --- 3. 《中世紀煉金術的圖像與文本:從「大工作」到秘密圖騰》 (侧重:特定次文化與秘密知識體系內的符號運用) 如果您的參考書側重於廣泛的、官方或可見的歐洲符號(宗教、皇室、幾何),那麼這本書則深入探討了隱秘學(Esotericism)領域中,那些需要特定知識才能解讀的符號語言。 本書的焦點在於煉金術(Alchemy),這是一種融合了化學、哲學、宗教和神秘主義的複雜實踐。 內容結構: 第一部分:基本元素的符號化 詳細分析四大元素(土、水、火、風)以及七種金屬(金、銀、鐵、銅等)在煉金術符號系統中的標準標記。解釋這些標記如何從自然界中的物質形象演變成精神狀態或轉化階段的代碼。例如,太陽符號可能代表黃金,也可能代表了精神上的「完美自我」。 第二部分:轉化過程的敘事圖解 煉金術的核心是「大工作」(Magnum Opus)。本書將系統性地解讀描述這一過程的關鍵圖像序列,如「赫爾墨斯之蛇」、「被吞噬的太陽」、「黑化(Nigredo)」、「白化(Albedo)」、「紅化(Rubedo)」等階段的視覺表現。這些圖像序列遠比單純的宗教徽章複雜,它們是過程性的、動態的隱喻。 第三部分:神話與寓言的符號填充 探討煉金術士如何大量借用希臘羅馬神話(如太陽神阿波羅、月亮女神狄安娜)以及基督教的寓言(如婚禮、誕生)來包裝其化學實驗。這分析了「外層語言」(易於隱藏)與「內層語言」(實際操作)之間的複雜編碼關係。 第四部分:文本與圖像的互文性 分析一些經典的煉金術手稿(如《翡翠板》、《亞歷山大里亞的佐西莫斯文稿》)的插圖。重點探討圖像如何補充、甚至修正文本的含義,以及圖像的非線性敘事結構如何挑戰傳統的邏輯理解。 核心差異點: 這本書的符號是高度專業化、隱藏化的,它們服務於一個特定的、涉及物質與精神轉化的操作目標,其複雜度和神秘色彩遠超一般的紋章學或幾何學圖解。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于那些跨越时空的通用性符号一直都充满敬畏。比如,圆形的无限循环,三角形的稳定与神圣,这些几何图形似乎是宇宙最基本的语言,却被人类赋予了无数的解读。这本书将几何与宗教、天文结合,让我看到了符号在不同领域中的交织与影响。我想象着,那些古老的宗教仪式是如何利用几何图形来构建神圣空间,又或者是天文学家们如何用星图来描绘宇宙的秩序,而这一切又都离不开对基本符号的运用。这本书的“歐洲經典符號造形圖解”部分,肯定会展示出大量的历史图例,我非常想看看,在欧洲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些几何、宗教、天文的符号是如何演变,又是如何在不同的艺术形式、建筑风格、甚至生活用品中留下印记的。这本书的书名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符号的介绍,更是一种对欧洲文明发展脉络的梳理。我期待它能带我穿越时空的隧道,去感受那些古老符号的智慧,去理解它们如何塑造了欧洲的文化景观,又如何继续影响着我们今天的世界。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我了,那种带有历史沉淀感的设计,瞬间就勾起了我对符号世界的好奇心。我一直对那些隐藏在日常生活中,却又承载着深远意义的符号着迷。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图形,更是凝结了人类智慧、信仰和情感的浓缩。我常常会想,那些古老的符号,比如埃及的圣甲虫、古希腊的迷宫,又或者是宗教中的十字架、莲花,它们究竟是如何起源的?在不同的文化中,它们又被赋予了怎样的解读?这本书的书名《符號之書:幾何、宗教、天文、私徽,歐洲經典符號造形圖解》让我看到了它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索。尤其是“歐洲經典符號造形圖解”这几个字,让我对书中丰富的视觉内容充满了期待。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去欣赏那些精美的图例,去了解它们背后的故事和象征意义。我相信,这本书会是一场关于视觉语言的盛宴,带我走进一个充满智慧和历史的符号宇宙。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把钥匙,能够开启我认识世界的新视角,让我从符号的角度去理解人类文明的演进和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我非常期待它所能带给我的启发和震撼。

评分

我一直认为,符号是一种跨越语言的普遍存在,它们是人类沟通和理解世界的重要媒介。这本书的书名《符號之書:幾何、宗教、天文、私徽,歐洲經典符號造形圖解》就像一个宝藏的索引,让我看到了符号世界的多重维度。我尤其对“歐洲經典符號造形圖解”这一部分充满了期待。欧洲,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其历史进程中留下了无数深刻而美丽的符号印记。从古希腊的哲学思想,到中世纪的宗教艺术,再到文艺复兴时期对宇宙秩序的探索,这些都与符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迫不及待地想在书中看到那些承载着历史重量的经典符号,了解它们的起源、演变,以及它们在不同文化、不同时代所代表的意义。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个将抽象概念视觉化的绝佳机会,让我能够通过精美的图例,去感受几何的精准、宗教的虔诚、天文的宏伟,以及私徽的个性化表达。我期待它能为我打开一扇通往欧洲文化深层结构的窗口,让我通过符号的语言,去理解那片土地上人类的精神世界。

评分

老实说,在看到这本书之前,我对“私徽”这个概念并没有太深入的了解。我一直觉得徽章、图腾这些更多是集体认同的象征,但“私徽”则更像是个人身份和家族传承的独特印记。这本书将“私徽”与几何、宗教、天文这些宏大的主题并列,让我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很好奇,个体是如何通过符号来表达自己的身份、愿望、甚至是秘密的?那些看似简单的个人标志,背后又蕴含着怎样的家族历史、个人追求,甚至是对某种宇宙观的理解?这本书的“圖解”部分,无疑会是精华所在。我希望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精巧独特的私徽设计,并从中学习到它们是如何通过线条、形状、色彩来传达信息的。也许,我也可以从中获得一些灵感,思考如何为自己设计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符号。这本书的视角非常新颖,它将宏观的符号体系与微观的个体表达联系起来,让我看到了符号应用的广阔天地。我期待它能打开我对“个人符号学”的认知,让我重新审视那些被忽视的微小标志所蕴含的巨大能量。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一开始就吸引了我。特别是“幾何、宗教、天文、私徽”这几个关键词,让我感觉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且具有深度。我一直觉得,符号不仅仅是简单的图案,它们背后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意义,是人类思想、信仰、甚至是宇宙观的体现。我很好奇,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同样的几何图形,为什么会被赋予截然不同的宗教意义?星星的排列,又如何与人类的命运紧密相连?而“私徽”这个概念,更是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独特。它似乎是在探讨个体如何通过符号来表达自我,这与集体符号的意义又有所不同。我非常期待这本书的“圖解”部分,相信它会带来大量精美的视觉内容,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这些符号的魅力。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对符号的起源、发展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也希望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更好地理解我们身边那些看似寻常却充满故事的符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