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导演钮承泽拍摄的电影《军中乐园》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在特约茶室服役的小宝(阮经天 饰)与侍应生妮妮(万茜 饰)两人用吉他弹唱了一首英文歌曲《The River of No Return》,小宝将river一词改成biffer,引来两人一阵自嘲的欢笑。
这首歌曲是好莱坞同名电影《大江东去》的主题曲。在这部西部文艺片中,玛丽莲·梦露饰演一位酒吧歌女。她本来是拒绝这部电影的的,认为西部片并不适合自己的形象。但当知道主角将在片中演唱的4首歌曲时,却回心转意地接下了角色。这首《不归河》(River of No Return)成为玛丽莲传唱的代表作之一。
无论是《大江东去》的上映时间(1954年),还是《军中乐园》的时代背景(上世纪60年代的金门),梦露在银幕上星光灿烂的时期,由于种种原因国人大多难以体会。但这并不妨碍她的流光倩影在国内开放之后大放异彩,从杂志上的黑白剧照到挂历上的艳俗海报……无数的照片存留下这位性感女神的一个个经典瞬间。
本书中,由布鲁诺·伯纳德拍摄的玛丽莲·梦露是经典中的经典。这源于摄影师本人与梦露间非同寻常的私人关系。是伯纳德发掘了梦露,并在梦露今后的演艺生涯中成为她的蓝颜知己。伯纳德镜头下的梦露没有小报记者和狗仔队的窥视与花边,更多的是梦露的真情流露。这些喜怒哀乐不足为外人道也,它们发生在化妆间里,片场角落,或者私人派对…… 这正是书中照片在几十年后由摄影师的女儿首度公开的原因。细心的读者,会在照片中找到有关梦露种种传闻的蛛丝马迹,她与历任丈夫的情感纠葛,与二十世纪福克斯的斗智斗勇,与肯尼迪的流言蜚语,还有是否真实存在的第六根脚趾……
《玛丽莲·梦露:流光倩影》是收录梦露摄影作品较为完整的一部画册,作者是已故的好莱坞传奇摄影师布鲁诺·伯纳德,他被誉为“发掘玛丽莲·梦露的人”。《玛丽莲·梦露:流光倩影》中除梦露的头一张职业照、走光白裙的剧照等经典瞬间外,70%的照片为首度公开。
《玛丽莲·梦露:流光倩影》还是一部关于玛丽莲·梦露的影像传记。作为梦露一生的挚友,伯纳德用镜头记录了梦露从青涩的招贴照女孩儿,到光彩熠熠的世界名星;再从众星捧月到香消玉损的传奇一生。《玛丽莲·梦露:流光倩影》中还收有伯纳德私人日记的内容节选,读者得以了解梦露镜头背后的。画册由布鲁诺·伯纳德之女苏珊编撰,好莱坞女星林赛·洛翰和简·拉塞尔为本书撰写序言。
布鲁诺·伯纳德( Bruno Bernard ,1912-1987),作为一名犹太人,伯纳德在1937年从德国移民至美国,并从40年代开始在好莱坞开设照相馆,专为影星拍照。伯纳德在好莱坞被誉为“摄影界的伦勃朗”,他拍摄的格里高利·派克( 《罗马假日》男主角)、克拉克·盖博( 《乱世佳人》主演)已成为无数影迷心中的经典。
★她自己说:
我想说,就算我现在已经算得上一个明星,那也是观众们捧我的场。功劳是属于他们的,而不是制片公司或者其他什么人。
——玛丽莲· 梦露
★她身边的人说:
她是如此地富有魔力,要是十五个男人和她同处一室的话,她有本事让每个人都认定自己才是她要等待的真命天子。
——玛丽莲的媒体经纪人罗伊· 克拉夫特
★认识她的人说:
一千个男人心中,有一千个玛丽莲。她神奇地融合了不同男人各自想要的东西……她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展现出无数个侧面。她浑身上下都散发着独特的女人味,她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与众不同,因而会令你感到陌生,却又同时不由得兴奋。无论是她说话的方式也好,还是卖弄身姿的样子也罢,皆是如此的美妙奇异。她会使你为自己的男儿之身而倍感自豪。
——克拉克·盖博
★她就是一个小孩子,想和别的小朋友一起吃棒棒糖,一同看过山车。可是事与愿违,孩子们都不理她。别人都觉得她性感绝伦,而她呢,却十分惧怕他们。喔,上帝啊,要是他们早知道这一点就好了。
——人称“ 白先生” 的化妆师艾伦· 辛德( a l l e n “ w h i t e y ” s y n d e r )
★处理玛丽莲的公共关系就好比是攥着一大包跳蚤。在拍摄过程中,我的视线一刻也不离开她,以防她又要犯那种脱衣挑逗的老毛病。只要她在人群中发现有摄影记者,就会撩起裙子,摆出
一副妩媚诱人的姿势……另外,想必你也知道,咱们这位大姑娘,走到哪里都不穿底裤的。
——罗伊· 克拉夫特( r o y c r a f t ) , 玛丽莲在福克斯公司期间的私人公关
★其实,正是好莱坞这块地方拯救了玛丽莲·梦露,那一道道名誉的光环挽回了她的生命。只有终日曝于聚光灯之下,她才会觉得活下去尚有意义。玛丽莲活在自己的名声里,更像是一张海报,而非一个活人。不过这种幻觉倒从来没有令她悲伤过,因为只有在这种世界里,她才能够过得好。真实的世界只会给她招来魔鬼和恐惧,纠缠她一个又一个夜晚。那些电影并没有摧毁玛丽莲;相反地,它们赶在末日行刑之前,给她送来了一段快乐充实的岁月,直到早年的噩梦最终卷土重来为止……
——剧作家本·赫克特(ben hecht)
★不管是出于何种原因,无法生育这件事渐渐成为了她一生中较大的遗憾。大众的爱神、巾帼之表率,居然无法孕育出生命来。这如同在她的自尊心上狠狠地插下一把尖刀。她的身体似乎有些问题,好像存在着某种缺陷,甚至隐藏着一个恶魔。天下所有的药物都无法抹去那种挫败感。然而无论如何她都渴望成为一名母亲,她近乎疯狂地想要完成这一夙愿,哪怕这么做意味着暂时告别影坛。
——诺玛·罗斯滕
2016-05-03
序言一 琳赛·洛翰
序言二 简·拉塞尔
自序 苏珊·伯纳德
悼词 1962年8月4日
第一章 白裙飞舞,1954年
第二章 诺玛·珍·多尔蒂,1946年至1948年
第三章 玛丽莲与约翰尼,1949年至1950年
第四章 声名远扬,1951年至1953年
第五章 谢幕的开始,好莱坞,1954年
第六章 最后的交谈,1956年
第七章 安魂曲,1962年至2012年
后记 遗产
玛丽莲的性感元素降临于美国活跃景气的20世纪50年代—那是一个欣欣向荣的时代,一个信仰和恐惧都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时代。我当时还在读五年级,常喜欢躲在课桌底下,因为老师警告我们说核战争的灾难即将到来。1953年,《花花公子》杂志(Playboy)将玛丽莲定为12月份的月度小姐并刊登出版,此举也成为了性解放运动的先声。后来接踵而至的,便是共产主义思潮和男性的性别焦虑现象。当初休·赫夫纳(Hugh Hefner,花花公子杂志创始人。—译者注)在一个机修车库里偶然看到了一张布朗比格罗(Brown&Bigelow;)挂历,该挂历上有诺玛·珍的裸照。于是他变卖了自己所有的家具,用赚得的500美元买下了那张裸照的版权。就这样,诺玛成为了花花公子杂志中央插页部位的首位“邻家女孩”。其实当初玛丽莲为那幅挂历拍照时,她还是穷困潦倒的诺玛。赫夫纳一直梦想着在一本杂志里打造出美国男性的性爱梦想。五十多年之后,他仍将自己的商业帝国归因于当年第一期杂志的开门红,这全部都要拜赐于他的金牌女郎—玛丽莲·梦露。然而事实上,他们两人从未真正见过面。
《玛丽莲·梦露:流光倩影》第10页
幸福这两个字对我而言,从来就不是什么家常便饭,所以我会好好珍惜它,不把它当作理所当然的事情来对待。我也确实静下心来想过,似乎我对婚姻的态度倒是有点轻率。其实我的成才经历同其他寻常家的孩子不同,他们生下来就是享福的—他们将来会事业有成、生活幸福,而且上班也不会迟到(玛丽莲拍戏从来不准时到达片场。—译者注)。然而我凭借自己的名气,先后与两位最优秀的男人相遇并结了婚,要知道当年的我无论如何都没办法接触到他们。
—玛丽莲· 梦露,1962年
……
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作者在语言风格上展现出的那种克制而富有洞察力的笔触。全书的文字不是那种煽情到让人起鸡皮疙瘩的腔调,反而带着一种冷静的、近乎人类学家般的观察视角。这种风格有效地避免了对人物的过度浪漫化,使得即便是描述那些极其私密的情感片段时,也显得真诚且有分寸。句子结构错落有致,时而出现长句的排比,将情绪推向一个高潮,时而又用极短、近乎独白的句子收尾,留下令人深思的空白。这种文字的“呼吸感”极强,读起来非常流畅,仿佛作者本人就站在你的身旁,低声耳语着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却又保持着必要的距离,让你能够独立思考。这种成熟的叙事腔调,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的质感。
评分关于这本书的选材策略,我个人认为是非常大胆且富有远见的。它显然没有满足于堆砌那些已经被过度曝光的经典照片或广为人知的轶事。相反,它似乎走访了许多相对冷门的私人档案,挖掘了一些在主流传记中极少被提及的侧面资料。无论是早期在洛杉矶蓝图工厂时期的模糊剪影,还是她在特定电影拍摄间隙的私人笔记片段的引用,都显示出一种不满足于表层信息的决心。这种对“空白地带”的填补,让这本书的史料价值得到了质的提升。它不是在重复我们已经知道的故事,而是在用新的、更细微的证据,重构一个更接近真实的人。对于那些已经对玛丽莲·梦露的历史烂熟于心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令人振奋的“考古”体验,每一次翻阅都有新的发现。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复古的质感和细腻的触感,仿佛直接将你拉回了那个黄金年代的洛杉矶。封面选用的那张照片,光影处理得极其到位,既捕捉到了她那种标志性的魅力,又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脆弱,让人忍不住想深挖照片背后的故事。内页的印刷质量无可挑剔,即便是黑白照片,层次感也极其丰富,灰阶过渡自然得像丝绒。装帧的细节处理上看得出出版方是下了大功夫的,书脊的加固处理保证了长期翻阅的耐用性,而且摊开时可以完全平放,这对于欣赏那些大幅跨页的珍贵影像资料来说,简直是太友好了。通常这类传记性质的画册,要么是图文比例失调,要么就是装帧过于华丽而牺牲了实用性,但这一本在保持艺术格调的同时,兼顾了阅读体验,体现了一种对收藏者和普通读者都尊重的态度。拿到手里沉甸甸的感觉,不仅仅是因为纸张的厚度,更像是捧着一段凝固的时光,值得放在书架上细细品味,时不时地拿出来摩挲一番,感受那种跨越世纪的魅力余温。
评分我必须得说,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感把握得相当精准,它不像那种流水账式的自传,而是充满了导演般的镜头调度感。作者似乎深谙如何用文字构建一个多维度的立体形象,没有刻意去美化或丑化,而是像一位高明的纪录片导演,巧妙地剪辑了不同时期、不同角度的“素材”。你会在某一章节突然被带入到片场紧张的幕后,感受到她作为职业演员的专业和压力,紧接着下一段笔锋一转,又描绘了她在私密空间里那种近乎孩童般的天真烂漫。这种张弛有度的节奏,让阅读过程本身就成了一种情感上的过山车体验。尤其欣赏的是,作者在引用原始资料和进行现代解读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现代读者对情感共鸣的需求。读完之后,你会觉得对“玛丽莲”这个符号的理解,一下子从二维平面跃升到了三维空间,那些曾经模糊的侧面形象,此刻都清晰锐利起来,充满了生命力。
评分这本书在对时代背景的铺陈上,处理得极为高明和克制。它没有将重点仅仅放在好莱坞的浮华与阴暗,而是将主角的命运线与战后美国社会思潮的变迁紧密地编织在一起。你会读到她对知识、对自我提升的渴望,这与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形成了强烈的张力。作者没有把她塑造成一个简单的“性感符号”,而是深入探讨了她对文学、对表演理论的痴迷,以及她如何努力挣脱被物化的命运。这种对内在世界的挖掘,使得这本书的深度远超一般名人传记。它提供了一个观察者视角,让你得以审视一个极具天赋的个体,如何在巨大的社会机器和媒体洪流中,努力保持自我认同的艰难历程。这种对时代肌理的细致描摹,为理解她的人生悲剧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学基础,绝非简单的八卦集合。
评分不想说话,第一次给我一个拆过得,而二次虽然是新的,但是角还是磨了,我去=皿=
评分rghghjbbnnhjj
评分梦露蓝颜知己有“好莱坞的伦勃朗”之称的摄影师布鲁诺·伯纳德私密摄影日志公开。附赠玛丽莲·梦露《七年之痒》绝版白裙经典剧照。
评分塑料袋打包,磕伤书角。什么意思。除梦露的第一张职业照、走光白裙的剧照等经典瞬间外,70%的照片为首度公开。
评分书很喜欢,就是收到时发现有一处碰破了,有点小遗憾,嫌麻烦也不想再换货了。快递不让验货,有点不对,选择货到付款,就是为看了货没有破损才能付款,只是要求打开外包装,并未要拆开包裹书的那层薄膜,只是想看看外观有没有破损,这都不让看有些过分吧!之前买的书快递是同意拆开最外层包装的。同是京东快递,服务标准却不同,到底还是管理的问题。希望京东今后能有所改进。
评分书很喜欢,就是收到时发现有一处碰破了,有点小遗憾,嫌麻烦也不想再换货了。快递不让验货,有点不对,选择货到付款,就是为看了货没有破损才能付款,只是要求打开外包装,并未要拆开包裹书的那层薄膜,只是想看看外观有没有破损,这都不让看有些过分吧!之前买的书快递是同意拆开最外层包装的。同是京东快递,服务标准却不同,到底还是管理的问题。希望京东今后能有所改进。
评分爸爸喜欢
评分替朋友买的,还可以。
评分很不错的书 大大的一本 封皮也喜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