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德十年/季羨林代錶作品精裝典藏版

留德十年/季羨林代錶作品精裝典藏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季羨林 著
圖書標籤:
  • 季羨林
  • 留德十年
  • 文化隨筆
  • 迴憶錄
  • 文學
  • 名人傳記
  • 思想
  • 散文
  • 經典
  • 精裝本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理工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8203180
版次:1
商品編碼:11734142
品牌:讀品聯閤(TASTEFUL READING)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7-01
用紙:膠版紙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留德十年/季羨林代錶作品精裝典藏版》十年一覺歐洲夢贏得萬斛彆離情。

內容簡介

  1935年,年僅23歲的季羨林遠離傢鄉,遠赴德國學習,開始瞭十年羈旅生涯。光陰飛逝,已近耄耋之年的季羨林先生憶往念昔,寫下這本《留德十年》,以時間的脈絡,講述瞭他1935-1945年留學德國的經曆。

  在那個戰火紛飛,整個歐洲人民都陷入陰霾的年代,季羨林先生飽嘗苦難與相思,與師友結下深厚友誼,最終學業有成,迴到祖國的懷抱。留德十年,不僅奠定瞭他畢生學術研究的深厚根基,亦為他找到瞭人生的方嚮。

作者簡介

  季羨林(1911.8.6—2009.7.11),中國山東省聊城市臨清人,字希逋,又字齊奘。國際著名東方學傢、語言學傢、文學傢、國學傢、佛學傢、史學傢、教育傢和社會活動傢。曆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聊城大學名譽校長、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是北京大學的終身教授。

  代錶作品:《牛棚雜憶》《天竺心影》《朗潤集》《留德十年》《病榻雜記》《中印文化關係史論集》《佛教與中印文化交流》等。

目錄

001 楔子
005 留學熱
010 天賜良機
013 在北平的準備工作
017 “滿洲”車上
021 在哈爾濱
026 過西伯利亞
032 在赤都
036 初抵柏林
046 哥廷根
049 道路終於找到瞭
057 懷念母親
060 兩年生活
065 章用一傢
071 漢學研究所
075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078 完成學業嘗試迴國
086 大轟炸
090 在飢餓地獄中
095 山中逸趣
099 烽火連八歲傢書抵億金
104 我的老師們
112 學習吐火羅文
118 我的女房東
125 反希特勒的人們
128 伯恩剋(Boehncke)一傢
132 邁耶(Meyer)一傢
135 納粹的末日——美國兵入城
144 盟國
147 優勝記略
150 留在德國的中國人
155 彆哥廷根
162 赴瑞士
166 在弗裏堡(Fribourg)
175 同使館的鬥爭
179 從瑞士到法國馬賽
182 船上生活
187 西貢二月
193 從西貢到香港
196 迴到祖國的懷抱
200 餘音裊裊

精彩書摘

  楔子

  七十多年的生命像一場春夢似的逝去瞭。這樣的夢並不總是像“春宵一刻值韆金”那樣輕靈美妙。有時候也難免有驚濤駭浪、龍蛇競舞的場麵。不管怎樣,我的生命像夢一般地逝去瞭。

  對於這些夢有沒有留戀之感呢?應該說是有的。人到瞭老年,往往喜愛迴憶往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我當然也不能成為例外。英國人常說什麼“往日的可愛的時光”,實有會於我心。往日的時光,迴憶起來,確實感到美妙可愛。“當時隻道是尋常”,然而一經迴憶,卻往往覺得美妙無比,迴味無窮。我現在就經常陷入往事的迴憶中。

  但是,我從來也沒有想到,把這些輕夢或者噩夢從迴憶中移到紙上來。我從來沒有感到,有這樣的需要。我隻是一個人在夜深人靜時,伏在枕上,讓逝去的生命一幕一幕地斷斷續續地在我眼前重演一遍,自己仿佛成瞭一個旁觀者,顧而樂之。逝去的生命不能復歸,也用不著復歸。但是,迴憶這樣的生命,意識到自己是這樣活過來的,陽關大道、獨木小橋,都走過來瞭,風風雨雨都經過瞭,一直到今天,自己還能活在世上,還能迴憶往事,這難道還不能算是莫大的幸福嗎?

  隻是到瞭最近一兩年,比我年輕的一些朋友,多次嚮我建議寫一點自傳之類的東西。他們認為,像我這樣的知識分子,已經活到瞭將近耄耋之年,古稀之年早已甩在背後瞭,而且經曆瞭幾個時代;在中國曆史上,也是一個難能可貴的機會。我這樣的經曆,過去知識分子經曆者恐怕不是太多。我對世事滄桑的閱曆,人情世態的體會,恐怕有很多值得彆人藉鑒的地方。今天年輕的知識分子,甚至許多中年知識分子,大都不能體會。有時候同他們談一點過去的情況,他們往往瞪大瞭眼睛,像是在聽“天方夜譚”。因此,他們的意見是,我應當把這些經曆寫齣來,不要過於“自私自利”,隻留在自己腦海中,供自己品味玩賞。這應該說是我這一輩人的責任,不容推卸。

  我考慮他們的意見,覺得是正確的。就我個人來說,我生於辛亥革命那一年的夏鞦之交,距離10月10日,隻有一個月多一點。在這一段時間內,我當過大清皇帝的臣民,大概也算是一個“遺少”吧。我在極小的時候,就聽到“朝廷”這個詞兒,意思是大清皇帝。在我的幻想中,“朝廷”是一個非人非神非龍非蛇,然而又是人是神是龍是蛇的東西。最後一個“朝廷”一退位,立刻來瞭袁世凱,緊跟著是軍閥混戰。赤縣神州,群魔亂舞。我三歲的時候,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我對此毫無所知。對於五四運動,所知也不多,隻對文言改白話覺得新鮮而已。在小學和初中時期,跟著大孩子遊行示威,焚燒日貨和英貨,情緒如瘋如狂。高中時期,國民黨統治開始,是另一種群魔亂舞,是國民黨內部的群魔。大學時期,日本軍國主義者蠢蠢欲動。“九一八”事變以後,我曾隨清華同學臥軌絕食,赴南京請願。生平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見到蔣介石。留學時期,“七七”事變發生,半壁河山,淪於外寇鐵蹄之下。我的傢鄉更是早為外寇占領,讓我無法迴國。“等是有傢歸未得,杜鵑休嚮耳邊啼。”我漂泊異鄉,無從聽到杜鵑鳴聲,我聽到的是天空中轟炸機的鳴聲,伴隨著肚中的飢腸轆轆聲,有時候聽到廣播中希特勒瘋狗似的狂吠聲。如此度過瞭八年。“烽火連八歲,傢書抵億金。”抵億金的傢書一封也沒能收到。大戰終於結束。我在瑞士待瞭將近半年,吃瞭韆辛萬苦,經法國、越南迴到祖國。在狂歡之餘,災星未退,又在通貨瘋狂膨脹中度過瞭三年,終於迎來瞭解放。在更大的狂歡之餘,知道道路並不是總有玫瑰花鋪地,有時難免也有狂風惡浪。就這樣,風風雨雨,坎坎坷坷,一直活到瞭今天,垂垂老矣。

  如此豐富復雜的經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有的。而且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經曆也是十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從中都可以吸取,對人對己都會有點好處的。我自己如果秘而不宣,確有“自私自利”之嫌。因此,我決心聽從彆人的建議,改變以前的想法,把自己一生的經曆實事求是地寫齣來。我特彆強調“實事求是”四字,因為寫自傳不是搞文學創作,讓自己的幻想縱橫馳騁。我寫自傳,隻寫事實。這是否也能寫成文學作品,我在這裏存而不論。古今中外頗有大文學傢把自傳寫成文學作品的。德國最偉大的詩人歌德就是其中之一。他的(《詩與真》)可以為證。我個人認為,大文學傢可以,我則不可。我這裏隻有Wahrheit,而無Dichtung。

  但是,如此復雜的工作絕不能畢其功於一役。我目前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沒有太多的餘閑,我隻能分段解決。我把我七十多年的生命分成八個階段:

  一、故鄉時期

  二、在濟南上中學時期

  三、清華大學、中學教員時期

  四、留德十年

  五、解放前夕

  六、五六十年代

  七、牛棚雜憶

  八、1978年以後

  在1988年,我斷斷續續寫成瞭四和七兩部草稿。現在先把“四、留德十年”整理齣來,讓它帶著我的祝福走嚮世界吧!扯雪芹作一絕:

  毫無荒唐言,

  半把辛酸淚。

  作者並不癡,

  人解其中味。

  以上算是楔子。

  留學熱

  五六十年以前,一股濃烈的留學熱彌漫全國,其聲勢之大絕不下於今天。留學牽動著成韆上萬青年學子的心。我曾親眼看到,一位同學聽到彆人齣國而自己則無份時,一時渾身發抖,眼直口呆,滿麵流汗,他內心震動之劇烈可想而知。

  為什麼會齣現這樣的現象呢?仔細分析其中原因,有的同今天差不多,有的則完全不同。相同的原因我在這裏不談瞭。不同的原因,其根底是社會製度不同。那時候有兩句名言:“畢業即失業”;“要努力搶一隻飯碗”。一個大學畢業生,如果沒有後門,照樣找不到工作,也就是照樣搶不到一隻飯碗。如果一個人能齣國一趟,當時稱為“鍍金”,一迴國身價百倍,金光閃爍,好多地方會搶著要他,成瞭“搶手貨”。

  當時要想齣國,無非走兩條路:一條是私費,一條是官費,前者隻有富商、大賈、高官、顯宦的子女纔能辦到。後者又有兩種:一種是全國性質的官費,比如留英庚款、留美庚款之類;一種是各省舉辦的。二者都要經過考試。這兩種官費人數都極端少,隻有一兩個。在蕓蕓學子中,走這條路,比駱駝鑽針眼還要睏難。是否有走後門的?我不敢說絕對沒有。但是根據我個人的觀察,一般是比較公道的,錄取的學員中頗多英俊之纔。這種官費錢相當多,可以在國外過十分舒適的生活,往往令人羨煞。

  我當然也患瞭留學熱,而且其嚴重程度絕不下於彆人。可惜我投胎找錯瞭地方,我的傢庭在鄉下是貧農,在城裏是公務員,連個小官都算不上。平常日子,勉強糊口。我於1934年大學畢業時,叔父正失業,傢庭經濟實際上已經破瞭産,其貧窘之狀可想而知。私費留學,我想都沒有想過,我這個癩蛤蟆壓根兒不想吃天鵝肉,我還沒有糊塗到那個程度。官費留學呢,當時隻送理工科學生,社會科學受到歧視。今天歧視社會科學,源遠流長,我們社會科學者運交華蓋,隻好怨我們命苦瞭。

  總而言之,我大學一畢業,立刻就倒瞭黴,留學無望,飯碗難搶;臨淵羨魚,有網難結;窮途痛哭,無地自容。母校(省立濟南高中)校長宋還吾先生要我迴母校當國文教員,好像絕處逢生。但是我學的是西洋文學,滿腦袋歌德、莎士比亞,一旦換為屈原、杜甫,我換得過來嗎?當時中學生頗有“駕”教員的風氣。所謂“駕”,就是趕走。我自己“駕”人的經驗是有一點的,被“駕”的經驗卻無論如何也不想沾邊。我考慮再三,到瞭暑假離開清華園時,我纔咬瞭咬牙:“你敢請我,我就敢去!”大有破釜沉舟之概瞭。

  省立濟南高中是當時全山東唯一的一所高級中學。國文教員,待遇優渥,每月一百六十塊大洋,高齣大學助教一倍,摺閤今天人民幣,至少可以等於三韆二百元。這是頗有一些吸引力的。為什麼這樣一隻“肥”飯碗竟無端落到我手中瞭呢?原因是有一點的。我雖然讀西洋文學,但從小喜歡舞筆弄墨,發錶瞭幾篇散文,於是就被認為是作傢,而在當時作傢都是被認為能教國文的,於是我就成瞭國文教員。但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我深知自己能吃幾碗乾飯,心虛在所難免。我真是如履薄冰似的走上瞭講颱。

  但是,宋校長真正聘我的原因,還不就這樣簡單。當時山東中學界搶奪飯碗的搏鬥是異常激烈的。常常是一換校長,一大批教員也就被撤換。一個校長身邊都有一個行政班子,教務長、總務長、訓育主任、會計,等等,一應俱全,好像是一個內閣。在外圍還有一個教員隊伍。這些人都是與校長共進退的。這時山東中學教育界有兩大派係:北大派與師大派,兩者鈎心鬥角,爭奪地盤。宋校長是北大派的頭領,與當時的教育廳廳長何思源,是菏澤六中和北京大學的同學,私交頗深。有人說,如果宋校長再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學生,與何在國外也是同學,則他的地位會更上一層樓,不隻是校長,而是教育廳的科長瞭。

  總之,宋校長率領著北大派浩蕩大軍,同師大派兩軍對壘。他需要支持,需要一支客軍。於是一眼就看上瞭我這個超然於兩派之外的清華大學畢業生兼高中第一級的畢業生。他就請我當瞭國文教員,授意我組織高中畢業同學會,以壯他的聲勢。我雖涉世未深,但他這一點苦心,我還是能夠體會的。可惜我天生不是乾這種事的料,我不會吹牛拍馬,不願陪什麼人的太太打麻將。結果同學會沒有組成,我感到抱歉,但是無能為力。宋校長對彆人說:“羨林很安靜!”宋校長不愧是北大國文係畢業生,深通國故,有很高的古典文學造詣,他使用瞭“安靜”二字,藉用王國維的說法,一著此二字,則境界全齣,勝似彆人的韆言萬語。不幸的是,我也並非白癡,多少還懂點世故,聆聽之下,心領神會;然而握在手中的那一隻飯碗,則搖搖欲飛矣。

  因此,我必須想法離開這裏。

  離開這裏,到哪裏去呢?“抬眼望盡天涯路”,我隻看到人海茫茫,沒有一個歸宿。按理說,我當時的生活和處境是相當好的。我同學生相處得很好。我隻有二十三歲,不懂什麼叫架子。學生大部分同我年齡差不多,有的比我還要大幾歲,我覺得他們是夥伴。我在一傢大報上主編一個文學副刊,可以刊登學生的文章,這對學生是極有吸引力的。同教員同事關係也很融洽,幾乎每周都同幾個誌同道閤者齣去吃小館,反正工資優厚,物價又低,誰也不會吝嗇,感情更易加深。從外錶看來,真似神仙生活。

  然而我情緒低沉,我必須想法離開這裏。

  離開這裏,至高無上的夢就是齣國鍍金。我常常麵對屋前的枝葉繁茂花朵鮮艷的木槿花,麵對小花園裏的亭颱假山,做著齣國的夢。同時,在燈紅酒綠中,又會驀地感到手中的飯碗在動搖。二十剛齣頭的年齡,卻心懷百歲之憂。我的精神無論如何也振作不起來。我有時候想:就這樣混下去吧,反正自己毫無辦法,空想也白搭。俗話說:“車到山前必有路”。我這輛車還沒駛到山前,等到瞭山前再說吧。

  然而不行。彆人齣國留學鍍金的消息,不時傳入自己耳中。一聽到這種消息,就像我看彆人一樣,我也是渾身發抖。我遙望歐山美水,看那些齣國者如神仙中人。而自己則像人間凡夫,“更隔蓬山韆萬重”瞭。

  我就這樣度過瞭一整年。

  ……

前言/序言


《留德十年》:一位中國知識分子的異國心路與文化迴響 這是一部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乃至世界文化交流史上都占有特殊地位的著作。它並非一篇宏大的史詩,也不是一本鋪陳的學術專著,而是一位學貫中西的大傢,以其親曆親聞,細膩而深邃的筆觸,為我們徐徐展開瞭一幅二十世紀上半葉,一位中國青年在德國求學、生活、感悟的生動畫捲。這本書,承載著作者季羨林先生初涉異域的青春印記,記錄瞭他十年間在異國土地上求索學問、觀察社會、反思文化的心路曆程。 翻開《留德十年》,我們並非進入一個虛構的世界,而是走入一段真實的人生。作者以極其真誠的態度,將自己置於曆史的洪流之中,用樸素而富有力量的語言,勾勒齣那個動蕩年代下,一個異鄉人的生活圖景。德意誌,那個在當時被譽為“文化之邦”的國度,季羨林先生的到來,既是為瞭汲取西方文明的養分,更是帶著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深眷戀與探索。他的十年,是一個學習、適應、碰撞、沉澱的過程,也是一個在異鄉尋找自我、理解故土的過程。 書中,我們能看到那個年代德國社會的麵貌。那時的德國,正經曆著戰後的恢復與轉型,也孕育著新的思潮和挑戰。季羨林先生以其敏銳的洞察力,觀察著德國的大學教育、學術氛圍、社會風俗,以及普通民眾的生活狀態。他筆下的德國,既有嚴謹治學的學術殿堂,也有充滿人文關懷的街巷市井;既有令人贊嘆的科學技術,也有值得深思的社會問題。他細緻入微地描繪瞭與德國教授、同學的交往,那些或幽默、或睿智、或充滿真摯情感的片段,都構成瞭一幅幅鮮活的人物素描。這些互動,不僅僅是師生、同學之間的學術交流,更是兩種不同文化背景下,個體之間最直接、最真實的碰撞與理解。 然而,《留德十年》的魅力,絕不僅僅在於對德國社會風貌的客觀呈現。更深層的價值,在於作者如何在這段經曆中,審視和反思中國自身。身處異鄉,反而更能激發對故土的思念和對民族文化的獨特認知。季羨林先生在異國學問的殿堂中,並沒有忘記自己是中華文化的傳承者。他對中國語言、中國曆史、中國哲學有著根深蒂固的感情,並在與西方思想的對話中,不斷加深對中國文化的理解。他會在德國的書館中,翻閱古籍,尋找中國文化的根脈;他會在與同學的交流中,嚮他們介紹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他會在麵對西方某些理論時,思考它們在中國語境下的適用性與局限性。這種“在中國”與“在德國”之間的張力,使得他的文字充滿瞭獨特的思辨色彩。 書中,那些看似尋常的生活細節,被賦予瞭深刻的文化意蘊。例如,作者在德國的飲食起居,他對傢鄉菜肴的思念,他對德國飲食文化的觀察,都映射齣文化差異帶來的體驗。他在德國感受到的寒冷與溫暖,不僅僅是物理上的,更是情感與文化上的。他對於德國人的禮儀、習慣、思維模式的描繪,也常常暗含著對中國傳統文化中類似之處或迥異之處的對比與反思。這種在細微之處見真章的寫作手法,使得《留德十年》不僅僅是一本迴憶錄,更是一部關於文化比較與互鑒的生動教材。 《留德十年》最令人動容的部分,還在於作者那種溫潤而內斂的個人情感流露。十年時光,對於一個年輕人來說,是人生中最寶貴的年華。在這段異國求學經曆中,他經曆瞭少年時代的青澀與迷茫,也經曆瞭青年時代的激情與探索。他會因為學業的進展而欣喜,也會因為思鄉之情而黯然。他會遇到誌同道閤的朋友,也會在孤獨的夜晚,咀嚼思念的滋味。作者以一種平和而真誠的姿態,將這些情感融入文字之中,不矯揉造作,不刻意渲染,卻能觸動讀者內心最柔軟的地方。他筆下的友誼,是跨越國界的,是純粹而珍貴的;他筆下的愛情,是含蓄而深沉的,是那個年代特有的青澀與美好。 值得一提的是,《留德十年》並非一部單純的學術報告,也不是一部過於抒情的散文集。它巧妙地將個人經曆、學術思考、文化洞察、社會觀察與曆史背景融為一體,形成瞭一種獨特的敘事風格。作者的知識背景,使得他對德國的社會結構、學術體係、哲學思想都有著相當深刻的理解,並在書中不經意間流露齣這些智慧的火花。然而,這些智慧的呈現,並非生硬的理論灌輸,而是自然地融入到作者的敘事之中,成為瞭他觀察和理解世界的視角。 這本書,也是一本關於“迴歸”的寓言。十年之後,季羨林先生帶著滿腹的學識和對異域文化的深刻體驗,迴到瞭祖國。這段留德經曆,無疑為他後來的學術研究和人生道路奠定瞭堅實的基礎,也讓他對中國文化有瞭更宏觀、更清醒的認識。他從德國帶迴的,不僅僅是西方先進的學術思想和方法,更重要的是,他以一個“局外人”的視角,重新審視瞭中國自身的優勢與不足,從而為中國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找到瞭更清晰的路徑。 《留德十年》的價值,超越瞭時間,也超越瞭地域。在今天,當我們日益關注文化交流與文明互鑒,當我們思考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保持文化自信,重讀《留德十年》,依然能夠獲得深刻的啓迪。它告訴我們,瞭解一個文化,最深刻的方式,是去體驗它,去融入它,同時,在融入的過程中,不要忘記自己是誰,從哪裏來。它嚮我們展示瞭,一位真正的學者,是如何在不同的文化土壤中,汲取養分,開花結果,最終,將自己的智慧之光,照亮故土。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是一大亮點。季羨林先生以其深厚的中文功底,駕馭文字,遊刃有餘。他的語言樸實無華,卻又飽含深情,時而幽默風趣,時而莊重深刻。他能夠將復雜的學術概念,用生動形象的語言錶達齣來;他能夠將內心深處的感受,用細膩貼切的詞語描繪齣來。閱讀《留德十年》,就如同與一位智者促膝長談,聽他娓娓道來,感受他思想的深度和人格的魅力。 總而言之,《留德十年》是一部值得反復品讀的經典之作。它是一段個人成長的史詩,是一次深刻的文化對話,更是一份對民族文化的深情迴望。它以其真摯的情感、深刻的洞察、精煉的語言,為我們打開瞭一扇窗,讓我們得以窺見一個時代,一個知識分子的心靈世界,以及文化交流的無限可能。這本書,將繼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在理解世界的過程中,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自己的文化,並為之貢獻自己的力量。

用戶評價

評分

這部《留德十年/季羨林代錶作品精裝典藏版》的問世,對於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次購書行為,更像是收到瞭一份沉甸甸的文化饋贈。季羨林先生的名字,代錶著一個時代的學術高度,也承載著無數中國知識分子的情懷。我一直以來都對那個風雲變幻的年代,對知識分子在曆史洪流中的命運軌跡感到好奇,而《留德十年》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個非常獨特的視角。我猜測,裏麵不僅僅會記錄他在德國的學習生活,更會穿插他對當時中國社會狀況的觀察和思考,以及他對文化傳承與發展的深邃見解。我尤其期待的是,通過他的親身經曆,能夠窺見那個時代留學教育的特點,以及東西方文化碰撞下的個人成長。這本精裝典藏版,更是增添瞭一份莊重感和珍藏價值,我相信它不僅會成為我書架上的亮點,更會成為我反復閱讀、深入體悟的精神食糧。

評分

我之前對季羨林先生的一些學術著作有所涉獵,但《留德十年》這本,對我而言,更具個人化的吸引力。我一直對知識分子在海外的經曆,以及他們如何在異國他鄉尋覓精神傢園的故事非常感興趣。季老先生在德國的十年,那是一段充滿挑戰與機遇的時光,我非常好奇他如何度過那段歲月,如何在這個過程中錘煉自己的學術思想,又如何在孤獨和思鄉的情緒中找到慰藉。我設想,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一定會是季老先生一貫的溫和而富有力量,文字間充盈著他對生活的洞察和對人性的理解。我尤其期待的是,書中是否會描寫他與德國當地文化、教育體係的互動,以及他對這些經曆的獨特解讀。這本精裝典藏版,無疑是提供瞭一個更優質的閱讀體驗,讓我能夠更好地沉浸在季老先生的文字世界裏,感受他獨特的個人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評分

拿到這本《留德十年/季羨林代錶作品精裝典藏版》的時候,我簡直激動得難以言錶。首先,這精裝的質感就讓人愛不釋手,沉甸甸的,紙張的觸感也相當不錯,印刷清晰,每一頁都透著一股文藝的氣息。季羨林先生的大名早已如雷貫耳,他的學識淵博,文筆優美,一直是我非常仰慕的學者。雖然我還沒有來得及深入翻閱,但僅僅是看到書名,就勾起瞭我強烈的閱讀興趣。我一直對留學生活,特彆是那個年代在異國他鄉的經曆充滿瞭好奇,季老先生的《留德十年》無疑會為我打開一扇瞭解那段曆史和一位偉大思想者內心世界的窗戶。我預感,這不僅僅是一本迴憶錄,更可能是一部充滿智慧與哲思的散文集,字裏行間流淌著他對人生、對學術、對文化的深刻體悟。我迫不及待地想沉浸其中,跟隨季老先生的筆觸,重溫那個時代的點點滴滴,感受他留德期間的心路曆程,從中汲取力量和啓迪。我相信,這本作品定能給我帶來一次精神上的豐盈之旅。

評分

說實話,我選擇購買這本《留德十年/季羨林代錶作品精裝典藏版》,很大程度上是齣於對季羨林先生本人學術造詣和人格魅力的敬仰。他不僅僅是國學大師,更是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縮影。我曾讀過一些關於他的介紹,瞭解到他留學德國期間的種種經曆,那種身處異鄉、勤奮治學、同時又懷揣著對祖國深沉思念的心情,讓我覺得十分觸動。這本書的精裝典藏版,本身就代錶瞭齣版方對這部作品的重視,以及對讀者閱讀體驗的精心打磨。我期待的不僅僅是文字本身,更是通過這部作品,能夠更深層次地理解季老先生的人生哲學,瞭解他在睏境中如何保持獨立思考,如何在逆境中堅守學術理想。我設想,書中的每一段文字,都可能蘊含著他的人生智慧,那些樸實而深刻的觀察,那些細膩而真摯的情感,都將是我學習和藉鑒的寶貴財富。這不僅僅是一次閱讀,更像是一場與智者前輩的精神對話,一次跨越時空的靈魂交流。

評分

從收到《留德十年/季羨林代錶作品精裝典藏版》的那一刻起,我就能感受到它所蘊含的分量。季羨林先生,這個名字本身就充滿瞭學術的厚重感和人格的魅力。我一直對那個時代,知識分子們遠赴重洋求學求索的經曆充滿嚮往,也深知其中必有不為人知的艱辛與不易。這本書,就像一本時光的琥珀,封存瞭季老先生在德國十載的光陰,也封存瞭他那時的心緒、思考與成長。我期待在書頁之間,能夠感受到他求知若渴的少年模樣,也能夠窺見他麵對挫摺時的堅韌與智慧。我猜測,他的筆觸一定細膩而充滿人情味,即便是在描繪學術研究的枯燥,也定會融入他對生活、對人生的獨到感悟。這本書的精裝典藏版,更是讓我覺得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份值得珍藏的文化遺産,承載著一段重要的曆史記憶,也寄托著我們對一位偉大精神導師的敬意。

評分

喜歡季老的書,以前讀過《人生的境界》、《難得糊塗》,非常好。

評分

在京東買瞭好多次書瞭,感覺送貨挺快價格便宜質量還不錯,殘缺的毀損的基本沒遇見過。京東靠譜,終於買瞭會員準備長期關注下去,祝願京東越來越好。不過京東的活動參加起來太纍瞭,書價整天在變,券還得搶怪纍的,對於一個愛看書的人來說,還是等到618或者雙十二參加全場優惠比較省心。這次300-180精挑細選的書都挺滿意的。

評分

書已經收到瞭,很早就想購買季先生的書來讀一讀,很好的,擴大閱讀層麵的。還是一貫的好評吧。

評分

書看起來不錯,送貨也快

評分

外甥女點名要看的季老的留得十年,選到這本很滿意,包裝精美,質量上乘,而且正好京東做活動,一下買瞭很多書,實惠劃算

評分

買迴來還是蠻高興的,書不錯精裝版本的。下次期待活動哦圖片不一一嗮瞭

評分

書很不錯,這次優惠很大,一下和同學買瞭很多很多,可以看很長時間瞭哈哈

評分

每本書都有塑封膜,很好,還沒看,書的紙質看起來很舒服,特價購買,非常劃算。

評分

物美價廉活動囤貨不錯不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