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材料技术

半导体材料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褚君浩,张玉龙 编
图书标签:
  • 半导体
  • 材料
  • 技术
  • 电子工程
  • 固体物理
  • 集成电路
  • 器件物理
  • 纳米材料
  • 微电子学
  • 材料科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4137488
版次:1
商品编码:11751246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2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半导体材料技术》是半导体行业和微电子工业材料研究、器件设计与制备、管理、销售和教学人员的必读之书,也是半导体爱好者和自学者良好的自学教材。《半导体材料技术》突出实用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理论叙述从简,侧重于用实例和实用数据说明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且图文并茂。《半导体材料技术》的出版将对我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与技术创新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内容简介

  《半导体材料技术》较为详细地介绍了以硅、锗为代表的第一代半导体材料,以砷化镓和磷化铟为代表的第二代半导体材料,以耐高温化合物为代表的宽禁带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以及以量子阱、量子线和量子点为代表的第四代半导体材料,还介绍了半导体陶瓷和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基础知识、制备技术、性能特性和应用,是半导体行业和微电子工业材料研究、器件设计与制备、管理、销售和教学人员的必读之书,也是半导体爱好者和自学者良好的自学教材。

目录

第1章 概述
1.1 简介
1.2 基础理论
1.3 半导体材料的研究与发展

第2章 硅、锗及其外延半导体材料
2.1 简介
2.2 硅
2.3 锗
2.4 硅锗(SiGe)异质结构半导体材料

第3章 化合物半导体材料
3.1 简介
3.2 砷化镓(GaAs)
3.3 磷化铟(InP)
3.4 磷化镓(GaP)
3.5 砷化铟(InAs)
3.6 锑化铟(InSb)
3.7 硫化铅(PbS)
3.8 砷镓铟(InGaAs)

第4章 宽禁带半导体材料
4.1 碳化硅(SiC)
4.2 氮化镓(GaN)
4.3 氧化锌(ZnO))
4.4 硫系非晶体态半导体材料

第5章 低维半导体材料
5.1 简介
5.2 量子阱材料
5.3 量子线
5.4 量子点材料

第6章 陶瓷半导体材料
6.1 简介
6.2 热敏陶瓷
6.3 压敏陶瓷
6.4 气敏陶瓷
6.5 湿敏陶瓷
6.6 多功能敏感陶瓷

第7章 有机半导体材料
7.1 简介
7.2 有机高分子半导体材料
7.3 有机小分子半导体材料
7.4 有机晶体半导体材料
参考文献
《星辰的低语:宇宙奥秘与人类探索》 在这本宏大而引人入胜的著作中,我们将一同踏上一段跨越时空的宇宙旅程,深入探索浩瀚星辰背后隐藏的神秘。本书并非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以生动细腻的笔触,引领读者穿越光年,触摸宇宙的脉搏,感受其壮丽与渺小。 第一部分:宇宙的黎明与演化 我们从宇宙的诞生开始,回溯至那神秘的“奇点”。本书将详细阐述大爆炸理论的最新进展,解释宇宙如何从一个极端致密的点膨胀、冷却,并逐渐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的万事万物。我们将探讨早期宇宙中基本粒子的形成,夸克、轻子、光子如何相互作用,构建起宇宙的基本框架。 随后,我们将深入了解原子的诞生,氢和氦原子如何在宇宙的黑暗时期中逐渐聚集,形成巨大的气体云。这些气体云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开始坍缩,点燃了第一代恒星的火焰。本书将详细描绘这些“宇宙巨子”的诞生过程,以及它们如何通过核聚变,在核心深处锻造出更重的元素。从氢与氦,到碳、氧、铁,甚至更重的元素,宇宙的每一次“呼吸”都在积累着生命的基石。 接下来,我们将聚焦于恒星的生命周期。从年轻而炽热的蓝巨星,到如太阳般稳定燃烧的黄矮星,再到最终走向死亡的红巨星和白矮星,本书将以清晰的逻辑和丰富的图像,展现恒星演化的不同阶段。我们将探讨超新星爆发的壮丽景象,以及中子星和黑洞这些宇宙中最极端的产物。理解恒星的生死,也就理解了我们身体中每一个原子的起源——我们都是“星尘”的后代。 第二部分:星系的诞生与结构 恒星并非孤立存在,它们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我们称之为“星系”的庞大结构。本书将带领读者认识不同形态的星系:螺旋星系如我们的银河系,盘状的盘面旋臂中闪耀着无数星光;椭圆星系,形态圆润,仿佛古老的星体遗迹;以及形态不规则的星系,它们可能是星系碰撞合并的产物,充满了宇宙的戏剧性。 我们将深入探讨星系的形成机制。星系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过引力作用,将无数暗物质和普通物质聚集在一起。本书将详细介绍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概念,它们是宇宙中最为神秘的组成部分,占据了宇宙的大部分质量和能量,却至今难以直接探测。我们将阐述暗物质如何提供星系形成的“骨架”,而暗能量则驱动着宇宙的加速膨胀。 本书还将解析星系的内部结构,从核心区域的超大质量黑洞,到盘面上的星团、星云,再到外围的晕。我们将探讨恒星如何在外围的星晕中诞生,然后迁移到星系盘中。同时,我们将了解星系之间的相互作用,引力潮汐如何撕扯星系,促使它们碰撞、合并,从而改变彼此的形态和演化路径。 第三部分:行星系统的形成与多样性 在浩瀚的星系之中,孕育着无数的行星系统。本书将详细描绘行星形成的“星云假说”,解释在年轻恒星周围的盘状气体尘埃如何逐渐吸积、碰撞,最终形成行星。我们将探讨行星形成的不同阶段,从微小的尘埃颗粒,到岩石行星的形成,再到巨行星的气体吸积。 本书将重点介绍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我们将回顾太阳系的起源,分析行星的轨道、组成和特征,从炽热的内层岩石行星,到寒冷的巨行星,再到遥远的柯伊伯带天体和奥尔特云。我们将深入了解地球的独特性,分析它在太阳系中为何能孕育生命,包括液态水的存在、适宜的温度、磁场的保护以及月球的稳定作用。 更进一步,本书将带读者放眼太阳系之外,探索系外行星的广阔世界。我们将介绍探测系外行星的各种方法,如凌星法、视向速度法、直接成像法等,并展示我们迄今为止发现的令人惊叹的系外行星多样性——超级地球、热木星、冰巨星、甚至可能存在的“海洋行星”和“钻石行星”。我们将探讨“宜居带”的概念,以及寻找地外生命的可能性,这将是人类探索宇宙的终极目标之一。 第四部分:宇宙中的生命之谜 生命,究竟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还是一个极其罕见的奇迹?本书将深入探讨生命起源的科学猜想,从原始地球的化学演化,到第一个细胞的诞生。我们将审视生命对环境的要求,包括适宜的温度、液态水、能量来源以及必要的化学元素。 本书还将回顾人类在探索地外生命道路上的努力。我们将审视对火星、木卫二、土卫六等天体的探测任务,分析它们是否存在生命迹象的潜在可能性。我们将讨论“费米悖论”,即如果宇宙中存在着如此多的潜在生命,为何我们至今未曾接收到任何明确的信号?本书将提出各种可能的解释,从技术限制、宇宙尺度上的孤独,到生命存在的“大过滤器”理论。 我们还将展望未来,思考人类是否能够进行星际殖民,以及如何寻找和理解可能存在的外星文明。我们将探讨 SETI(搜寻地外文明计划)的意义,以及可能与外星文明进行接触时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第五部分:人类的宇宙探索之路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将聚焦于人类自身的宇宙探索。我们将回顾人类航天史上的里程碑,从伽利略的望远镜,到阿波罗登月,再到空间望远镜的诞生,以及如今正在进行的火星探测和月球重返计划。 我们将深入介绍现代天文学的观测手段和技术,包括射电望远镜、光学望远镜、X射线望远镜以及引力波探测器。这些先进的工具为我们揭示了宇宙的许多未解之谜,例如暗物质的分布、黑洞的性质、以及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精细结构。 本书还将展望未来的人类宇宙探索。我们将探讨下一代太空望远镜的潜力,例如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它将为我们提供前所未有的宇宙视野。我们还将讨论载人火星任务的可能性,以及未来人类走向月球和火星的挑战与前景。 《星辰的低语:宇宙奥秘与人类探索》是一本旨在激发读者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书。它将引导您思考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理解我们从何而来,以及我们正走向何方。这是一个关于宏伟、关于未知、关于永恒追寻的故事,而这个故事,才刚刚开始。

用户评价

评分

初次翻阅这本《半导体材料技术》时,我内心是带着一丝忐忑的,因为我并非半导体领域的专业人士,只是对科技发展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对那些支撑起我们现代数字生活基石的技术充满好奇。因此,当我看到书中详尽描述各种半导体材料的晶体结构、能带理论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器件性能时,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微观世界的奇妙旅程。从硅、锗这些经典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到氮化镓、碳化硅等新型宽禁带材料在新能源和高频电子领域的崛起,本书都给予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材料制备工艺的细致描绘,比如MOCVD、MBE等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让我对“制造”这个概念有了更直观的理解。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是对现实世界中无数工程师智慧结晶的呈现。虽然有些地方的物理化学公式让我感到些许晦涩,但作者凭借其流畅的叙事和生动的类比,成功地将这些复杂的概念转化为易于理解的知识。读完第一部分,我对半导体材料的了解已非泛泛而谈,而是具备了更深刻的认识,这让我对后续的内容充满了期待,希望能够进一步探索这些微小粒子如何构建出庞大的信息时代。

评分

《半导体材料技术》带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揭示了“微小”的巨大力量。书中对半导体材料的微观结构、掺杂机理以及量子效应的阐述,让我深刻理解了微观世界的精密与神奇。例如,书中对PN结的形成、空穴和电子的输运过程的描述,虽然涉及物理概念,但作者用一种非常易于理解的方式进行了讲解,让我仿佛能“看到”电子在材料中流动的轨迹。特别是关于半导体器件的制备工艺,如光刻、刻蚀等过程的介绍,让我对“制造”这个过程有了全新的认识。原来,我们每天使用的微芯片,是通过极其精密的工艺,在一片片基底材料上“雕刻”出来的。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我对现代工业的精密程度感到由衷的赞叹。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材料本身,更是关于如何利用这些材料,创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器件。它让我看到了科学研究如何一步步地转化为实际应用,以及人类的智慧如何将微观的物质转化为宏观的便利。

评分

作为一名对电子产品情有独钟的爱好者,我一直好奇那些让手机、电脑如此强大高效的“秘密”。《半导体材料技术》这本书,恰恰解答了我长久以来的疑惑。它并非是一本枯燥的教科书,而是通过清晰的脉络,将半导体材料从原子层面到器件应用的全过程展现在我眼前。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不同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对比分析,比如硅基材料在逻辑芯片中的主导地位,以及砷化镓在射频领域的优势,还有近年来氮化镓在电源适配器和电动汽车充电桩中的广泛应用。这些具体的案例,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不同材料的特性如何决定了其适用的场景和性能表现。书中的图表和实例非常丰富,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不至于感到乏味。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越复杂的材料世界,理解每一种材料的“脾气”和“本领”。读完相关章节,我再拿起身边的电子产品,看待它们的眼光已截然不同,仿佛能看到那些肉眼不可见的、却至关重要的材料在其中默默地工作。

评分

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本关于“可能性”的探索指南。作者在《半导体材料技术》中,不仅仅是在陈列现有的技术和材料,更是在描绘一个正在快速演变的领域。我特别着迷于书中关于下一代半导体材料的讨论,例如量子点、二维材料(如石墨烯和过渡金属硫化物)等,以及它们潜在的应用前景。这些材料的出现,似乎预示着电子器件的尺寸将进一步缩小,性能将得到指数级的提升,甚至可能催生出我们目前难以想象的新型技术。书中对这些新兴材料的合成方法、表征技术以及理论预测的结合,让我看到了科学研究的严谨与前瞻性。它鼓励读者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去思考材料的极限在哪里,以及我们如何去突破这些极限。我从书中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创新精神的启迪。它让我认识到,每一次技术的飞跃,都离不开对基础材料的深刻理解和不断创新。对于那些渴望了解科技前沿、思考未来发展方向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宝贵的精神食粮,能够激发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位刚刚接触半导体行业的从业者来说,《半导体材料技术》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及时雨”。它以一种系统性的方式,为我构建了关于半导体材料的基础知识框架。书中对各种半导体材料的分类、性能指标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对于我理解行业内的各种讨论和技术报告非常有帮助。我特别欣赏书中在介绍每一种材料时,都会兼顾其优缺点以及发展趋势,这让我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到不同材料的市场定位和未来潜力。例如,在讨论硅材料的极限时,书中也清晰地指出了宽禁带材料如GaN和SiC的崛起所带来的机遇。这种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分析视角,对于我快速掌握行业动态、做出更明智的判断至关重要。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比较严谨,但又不失可读性,让我能够快速地吸收和理解其中的信息。对于任何希望在这个领域有所建树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