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离不开书籍,每个人的成长都伴随着阅读。《心灵物语:耳朵热 了有人想》所选文章,意蕴深长,回味无穷,能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心理、使他们思维活跃、使他们情感丰富,使他们心灵充满阳光。
内容简介
本丛书为《心灵物语》智慧系列,从中学生的智商开发这一角度出发,突出当下人们人所经常面对的热点问题及由此衍生出来的智慧和人生哲学,人生处处有智慧,每一个人、每个事因智慧的存在而变得可爱和美好,点点滴滴的智慧可以融化为当代中学生自己的心灵智慧。从文中摘选出来的佳句作为本文的引言,每篇文章后有点评。文章的点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文章的意思,同时加入个人的阅读体验和感悟,意义在于帮助学生进行思想拓展和思维拓展。
作者简介
严文科,北京文科创新公司创办人,多年从事图书策划工作,做书有心得,有独到的见解,经验丰富,有广泛的作者资源,策划出版过大量图书。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辑
离心灵越近越容易成功
002 薄暮中的刀锋 / 凸 凹
007 书卷里的景致 / 顾晓蕊
010 摆脱囚禁的心灵 / 张丽钧
014 善心是向上的台阶 / 段奇清
018 椅子上的尖钉 / 鲁先圣
021 小细节赢得大财富 / 王世虎
025 三条绳子 / 魏荣华
028 现代寓言:失约的死神 / 李智红
第二辑
有尊重的爱更灿烂
033 将你的尊重进行到底 / 路 勇
036 偷偷奖励恶搞者 / 张 鹰
039 存 在 /[巴西]保罗·科埃略 夏殷棕(编译)
041 尊重他人就是抬举自己 / 崔鹤同
044 施 舍 /[印度]林中花 枫叶(编译)
047 最后一课 / 三 石
050 拍照,还在拍照 / 查一路
053 毕加索的最后一个朋友 / 刘 伊
056 从身份到契约 / 周大伟059 老人不是包袱 / 于 坚
第三辑
发现你身边吐露的芬芳
064 把苦难熬成花朵 / 顾晓蕊
067 快乐的真谛 / 周二军
069 一朵花儿的芬芳 / 周 礼
072 给生活押上韵脚 / 王继颖
075 孟子的快乐观 / 张锁军
079 请扬起你的双手 / 李 远
082 为上帝写下一句话 / 郭 龙
第四辑
每个人手里都有一盏灯
086 别忘小事 /[印度]特蕾莎修女 风铃(编译)
088 我们的世界里有没有他人 / 查一路
091 拾穗者和福利经济学 / 岑 嵘
094 有些事情不去做就是在行善 / 崔修建
097 善是精神的契约 / 陈全忠
100 桃园有朵美丽的花 / 万 雁
103 最美不过“梅花鹿”/ 戚万凯
107 美丽的错误 / 殷 明
110 不要拒绝一颗回报的心 / 刘代领
113 屋 檐 / 陈志宏
第五辑
总有一扇通向阳光的门
117 爱心孕育智慧花 / 徐 伟
120 幸 福 /[英国]巴克莱 秋风(编译)
123 上善若水 / 丁 玲125 卡拉扬会记住的名字 / 李 辉
129 心 锁 / 侯发山
133 美之歌 /[黎巴嫩]纪伯伦 风铃(编译)
135 电话采访被推迟 / 孙建勇
138 微笑是一种幸福 / 陈晓辉
第六辑
教我如何忘记你
142 教我如何忘记你 / 海 轮
144 心情述事 / 李雁彬
146 邂逅之2013年的秋月之下 / 闻 兰
148 就这么简单 /[印度]泰戈尔 郑振铎(译)
150 一个眼神 /[美国]沃尔特·惠特曼 见龙(译)
152 十四行诗(一一六) /[英国]莎士比亚 朱生豪(译)
154 伤心的人 /[德国]海涅 河岸(译)
156 小 花 /[俄国]普希金 可夫(译)
158 菩提树下 / 敏彦文
第七辑
让爱的雨水荡涤心灵的尘垢
161 偷走你的微笑 / 古保祥
165 有一种批评是掌声 / 张振旭
168 让他人心灵之石光滑 / 段奇清
172 石头下面的一颗心 /[法国]维克多·雨果 春雨(编译)
175 良心是上帝的眼 / 郭 龙
178 一个梨的世界 / 张振旭
180 素不相识的朋友 / [美国]罗杰·迪恩·基泽 翟振祥(编译)
前言/序言
让心灵的黑夜变得明亮起来
本丛书是一套专门给12岁到18岁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阅读的人生励志及人生哲学图书。旨在帮助青少年成为人格独立、品德高尚、心理健康、思维活跃、情感丰富、全面成长的阳光公民。
一
我们精选了30个能体现现代人生哲学和青春密码的汉字,围绕每个汉字,从中外有真情实感、意味隽永的小品文中选编了能体现、说明这个汉字内涵和外延的文章,从不同层次、多个角度来阐述和探索我们所思考的主题。
丛书共分感动卷、青春卷、智慧卷三个系列。
感动卷包括“家”“恋”“爱”“惜”“念”“生”“仁”“禅”“励”“悟”。从情感入手,探索人性的表象和内在,感知社会表象下面的真实存在,梳理人与人、人与事之间的各种关系,给社会转型时期形成的很多人生疑问和困惑一个简单、清晰、正确的目标和方向以及一些基本的原则,帮助我们构建善良、友爱、真诚的情感世界。
青春卷包括“缘”“恒”“砺”“慕”“志”“惑”“奋”“怅”“蜕”“狂”。从人格成长的角度出发,结合我们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社会难题,突出青春的张力、生命的激情,让自尊、独立、坚韧、友爱这些公民在现代社会中所必须具备的品格清晰化、明确化,在心灵层面上剖析生命的真实价值,滋养、构建当下青少年更加积极、坚韧、博大的人格世界。
智慧卷包括“善”“因”“容”“追”“新”“勤”“舍”“谦”“和”“勇”。从人的智慧启迪这一角度出发,突出当下人们所经常面对的热点问题及由此衍生出来的智慧和人生哲学。人生处处有智慧,每个人、每件事因智慧的存在而变得可爱和美好,点点滴滴的智慧可以美化当代青少年的心灵。
二
本书所编选的文章,大都比较短,但意蕴深长,阅读的引导和感悟简洁,适合青少年阅读。
本书所选文章的作者,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的声名远播于世界,有的著名于一国。有的像隐士,名气不十分大,但却如一盏灯,在自己居住的城市或乡村,在生活和工作中耕耘思想,用思想中的光亮和温暖去影响着周围的人。可以这样说,所有的作者,都是思想者,是光明的传播者,他们无一例外都在探索人类心灵的世界,把真善美的光明传递给我们。
我们特意在每本书中选编了几首诗歌,诗歌是人类思想的灵魂,读一首清新隽永的诗,可以让你的心灵增加一份美丽。
三
读书可以让心灵的黑夜变得明亮起来,读书可以让夜行人看见天边的北斗,读书可以让远航的船只看见灯塔!当生命纠结得一塌糊涂时,读书可以让人清醒,让人振奋!
从青春年少到疲惫的暮年,你所向往的足以让你心灵宽慰、满足、惬意的神奇的地方,就在你的心灵里,当你的心里充满了阳光,当你的心灵因为到处是光明而没有遮碍,那些有形无形的墙就自然消失了,那些原本出不去的城堡,也就会有了向你敞开的大门!
这时,你就可以听见世间万物的低语,他们如大地上的风,在四季,在任何地方,从任何方向,向你诉说着他们心底里珍藏的声音……
主编:严文科
心灵物语:耳朵热 了有人想 关于温暖、倾听与人生百味 《心灵物语:耳朵热 了有人想》并非一本专注于特定情节或故事线的书籍,它更像是一个广阔的心灵地图,一处静谧的港湾,邀请读者在此驻足,感受生命中那些细微却深刻的触动。书名“耳朵热了,有人想”本身就蕴含着一种微妙的情感连接,一种跨越时空的关怀,一种不言而喻的默契。它预示着,在这本书里,我们能找到那些关于人与人之间情感共鸣的细腻描摹,那些在不经意间触碰我们内心深处的声音。 这本书的主题,与其说是一个固定的叙事,不如说是一系列围绕着“感受”展开的探索。它探讨的是人类最基本也最普遍的情感体验:孤独、渴望、喜悦、失落、连接、疏离。然而,它并非以直接的叙述方式呈现,而是通过各种“瞬间”、“片段”、“体悟”来触及这些主题。你可以将它想象成一本泛着温润光泽的笔记本,里面没有长篇大论的理论,只有作者在生活中、在沉思中、在与世界的互动中捕捉到的一个个闪光点。 “耳朵热了”这个意象,生动地传达了一种被关注、被思念、被惦记的感受。当我们听到“耳朵热了,有人想”这句话时,内心往往会涌起一股暖流,即便我们不知道是谁,也不知道是因为什么,但这本身就构成了一种人与人之间看不见的联系。这本书正是试图去挖掘和放大这种联系的内在力量。它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捕捉,展现了这种“被想念”的丰富面向。也许是一句不经意的问候,也许是一个温暖的眼神,又或许是在某个寂静的时刻,突然想起某个久违的面孔,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构成了我们情感世界最坚实的基石。 这本书的“内容”并非由具体的人物和情节构成,而是由一系列引发共鸣的“情境”和“反思”组成。它会带你走进清晨的阳光,感受它如何温柔地唤醒沉睡的城市;它会带你聆听窗外淅沥的雨声,思考雨水如何洗涤着我们的思绪;它会带你品味一杯咖啡的苦涩与香醇,联想到人生百味;它会带你穿梭于人群之中,感受个体的渺小与普遍的孤独。这些情境没有明确的“故事线”,但它们都是我们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一部分,是构成我们情感体验的载体。 “有人想”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连接。它不仅仅是单方面的感受,更包含了回应的可能性。这本书引导我们去思考,当我们感受到“被想念”时,我们内心的反应是什么?是感动,是欣慰,是好奇,还是想要回应?它鼓励我们去审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那些我们曾经付出过的、也曾经收获过的爱与关怀。它不指向任何具体的“某人”,而是指向一种普遍的人类情感需求——被理解,被连接,被珍视。 在阅读《心灵物语:耳朵热 了有人想》时,你可能不会遇到跌宕起伏的情节,不会有惊心动魄的冲突。它的力量在于其“润物细无声”的特质。它更像是一位老友,坐在你身边,不紧不慢地和你分享他的观察和感悟。你会被书中那些细腻的描绘所吸引,那些对日常生活细微之处的洞察,那些对人类情感幽微之处的捕捉,都会让你产生“哦,原来是这样”的恍然大悟。 这本书会让你重新审视那些被我们忽略的“小事”。比如,一个陌生人善意的微笑,一次偶然的帮助,甚至是独自一人在深夜望着星空时的宁静。作者通过对这些瞬间的挖掘,揭示了它们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意义。这些“小事”串联起来,构成了我们生命中最动人的乐章,它们是“有人想”的无声证明,也是我们内心深处渴望连接的体现。 “心灵物语”这个副标题,更是直接点明了这本书的核心。它不是关于物质世界的宏大叙事,而是关于我们内在世界的精微探索。那些在心底悄悄萌芽的念头,那些在不经意间泛起的涟漪,那些在梦境中闪现的片段,都在这本书中找到了呼应。它鼓励我们向内看,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去理解那些不被言语表达的情感。 “有人想”的另一层含义,或许也指向了“被看见”。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感到自己是渺小的,是被淹没的。而“有人想”,则是一种被看见、被认同的温暖。这本书所呈现的,正是这种“被看见”的体验。它通过文字,将那些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那些我们常常难以启齿的感受,以一种温柔而有力的方式呈现出来,仿佛在对你说:“我看见你,我理解你。” 这本书没有明确的“主人公”,因为“主人公”是你自己。你在书中看到的每一个场景,听到的每一个“声音”,都可能在你的生命中找到回响。它不是一本读了就忘的书,而是一本会留在你心中,在日后的某个时刻,在你需要的时候,再次被唤醒的书。 《心灵物语:耳朵热 了有人想》可以被理解为一部关于“同理心”的散文集,一部关于“连接”的随笔,一部关于“生命细微之美”的观察。它鼓励我们去感知,去倾听,去理解,去连接。它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提供了一系列的入口,邀请你去探索自己内心深处的地图,去发现那些隐藏的宝藏。 这本书的文字风格,可能偏向于诗意、抒情,但也充满了质朴和真实。它不会刻意去制造悬念,也不会去煽动情绪,而是用一种平和而深刻的方式,触及读者的内心。你可能会在阅读过程中,会心一笑,可能会轻轻叹息,也可能会陷入沉思。这些都是书中“内容”产生的最自然的回响。 “耳朵热了,有人想”,这是一个开放式的起点,也是一个充满可能性的终点。它暗示着,无论你身在何方,无论你正在经历什么,总有那么一些人和一些意念,在遥远的地方,在你的心底,想着你。这本书,就是对这种普遍而深刻情感的温柔注脚,是对生命中那些看不见却又无比真实的力量的礼赞。它邀请你去感受,去体会,去相信,在每一个看似孤单的瞬间,你并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