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活在当下,心存感恩,快乐就在眼前。
生活中缺少爱和感动吗?还是我们没有发现的眼睛?来看这本星云大师作序推荐,国内知名作者王蒙、梁晓声等联合推荐的心灵之书吧,无数人为之感动落泪。感恩生活,珍惜眼前,这就是“活在当下”的力量!
☆ 本书让无数读者感动落泪;
☆ 香港年度最畅销的文艺书;
☆ 上市年半再版二十次;
☆ 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题写书名;
☆ 精选丰子恺先生护生画作插图;
☆ 星云大师、净因法师欣然作序;
☆ 中国香港、台湾和大陆知名作家联合推荐!
内容简介
生活中缺少爱和感动吗?还是我们没有发现的眼睛?来看这本星云大师作序推荐,国内知名作者王蒙、梁晓声等联合推荐的心灵之书吧,无数人为之感动落泪。感恩生活,珍惜眼前,这就是“活在当下”的力量!
在成长的路上,我们都曾遇到挫折和困难,也未必是物质上富有,精神上真正快乐的人,但每一个人总有能力让自己轻松一些,快乐一点。李焯芬教授通过七十多则感人至深的心灵小故事,引导读者学会——“活在当下”这一看似简单的生活智慧。"
作者简介
李焯芬,香港大学副校长、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业余担任香港福慧基金会会长、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理事会主席、共建维港委员会主席、卫奕信勋爵文物信托理事会主席、饶宗颐学术馆馆长、国际佛光会副会长等职;曾任文化委员会委员,香港佛教学院院长等职。其心灵小品系列有《活在当下》、《轻安自在》、《走出困境》等。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李教授撰写《活在当下》一书,收录了七十余则文章分为亲子篇、父母篇、师生篇、夫妻篇,分享人生在各个成长阶段中,温馨而美好的小故事。阅读李教授这一本书,给予大家在奔忙的人生旅途中,如同滴水一般,灌溉了生命的树木花朵洗去了尘劳的疲惫热懊,让心灵获得成长与滋润。
——星云大师
教给人清楚,然后可以善良,然后可以吉祥,然后当下变成了可爱的久远,成为最好的安慰。
——著名作家、学者 王蒙
快乐就在当下,学习活在当下,小事也可以变伟大;一个人懂得活在当下,那不管身在何处,做任何事,都将是快快乐乐的。
——香港著名作家 黄庆云
李焯芬先生之《活在当下》,篇篇皆美——美在情感,美在情愫,美在情怀。捧读之际,如清泉濯心。我觉得这是一位香港教育家虔诚地赠与我们的礼物,为使我们在当下活得更善良、更友爱更宽容;这样的礼物是要沐手而接的……
——知名作家梁晓声
书中一篇篇温馨动人的小故事,都是真实人生的缩影。因为真实,所以动人心弦,犹如盏盏心灯,照亮了人们成长路上一个个黑暗的角落,解开了人们内心深处种种的疑惑。
——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总监 净因法师
人生舞台是自己创造的,谙熟紧握每一刻“来得及”的时光,你的星光大道就能比别人更早地延伸开来,“喜乐”、 “祈祷”、 “谢恩”就是活在当下的智慧缩影。
——台湾金钟奖最佳电视新闻主播,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教授 崔慈芬
他见惯干亿年地壳上的小工程,眼神只是偶尔及于香港,有点钱穆、唐、牟遗风似的。
——凤凰网
目录
代序一 自饮曹溪一滴水
代序二 点燃心灯
自序 成长路上
【第一章】 当下,让我们的男孩和女孩们茁壮成长……
妈妈回家了
姐姐不要怕
捐一个微笑
挤迫的巴士上
爸爸的说话
小童的入场费
最漂亮的妈妈
上钓的大鲈鱼
给孩子一小时
生日快乐
笑脸的秘密
手中的纸牌
爱因斯坦开窍记
超越种族的藩篱
心灵札记:育苗的园丁
【第二章】 当下,敬爱我们的父亲和母亲……
两张账单
最后一份晚报
讨钱的小乞丐
儿子寻道记
母亲的祈愿
一生的牵挂
谎话 电话铃响了
不死的爱
三封遗信
少年十五二十时
爸爸不爱我?
如雷的鼻鼾声
醉酒鬼
粉红色的郁金香
父亲节的礼物
心灵札记:念亲恩
【第三章】 当下,不再愚昧,因为恩师教晓了我们……
四年级乙班
茅草屋教室
老师的说话
为什么选我?
老师的评语
一张照片
不会弹的曲谱
进步的同学
冒失的老师
偷来的九十五分
一盆冷水
三个人的命运
老师也需要鼓励
一双布鞋子
心灵札记:生命教育
【第四章】 当下,爱自己,更爱我们的另一半……
交换角色
两张心意卡
情感银行
烦恼树
墙壁的颜色
两碗米粉
忘了我是谁
不称身的衣裳
惊喜礼物
丈夫的怪话
垃圾工人
疼爱
十个缺点
您是我的左右手
悬崖上的一朵花
瓷器的碎片
爱在身边
因为了解……
一封电邮
与佛对话
唠唠叨叨
地底下的信望爱
给亲爱的……
白头偕老
心灵札记:执子之手
精彩书摘
【第二章】 当下,敬爱我们的父亲和母亲……
不死的爱
一位医生朋友曾跟我说:“在我的教学和医疗生涯中,我接触过许多感染了艾滋病毒的孩子。与这些特殊的孩子交往,教懂了我许多东西。而当中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让我受益终生的,是一份蕴藏在一个小背包里的强大生命力和勇气。”
这是有关辛格的故事——
辛格的母亲,是艾滋病毒感染者,他在出生时,就已被感染。辛格弱小的生命,就这样在药物的维持下开始了。
在他五岁时,医生在他的胸腔大静脉内,安装了一条管子。这条管子与一个输液泵相连,输液泵就装在辛格背上的一个小背包里。药物就靠这个泵不断地通过管子输入辛格的血管。有时,他还需要吸氧气。
辛格却从不愿因此而放弃享受快乐童年的任何机会。
我常看到,他穿着一件红色外套,背着装满药品的背包,用一辆小四轮车拖着氧气瓶,在医院的后花园里玩耍、奔跑。
活着,让他由衷地快乐;活着,使他充满活力。这使所有认识辛格的人都感到吃惊。
辛格的妈妈常逗他说,因为他跑得太快,所以需要给他穿红色衣服。这样,当他在后花园玩耍时,她很快就可以透过窗户认出他。
可怕的病魔连辛格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精力充沛的孩子也不肯放过。辛格和他的母亲都病得非常严重。很显然,辛格已经没有生存的希望了,他母亲开始告诉他关于死亡的一些事情。她安慰辛格说自己也即将离去,他们不久就会在天堂里重逢。
在辛格弥留之际,他悄声说:“我就要死了,可我一点儿也不怕。我死时,请给我穿上红色的衣服。妈妈说她也要来天堂。当她来到时,我一定在玩着,我得确保她能很快地找到我。”
前言/序言
点燃心灯
人天长夜,宇宙黑暗,谁启以光明?
三界火宅,众苦煎迫,谁济以安宁?
每当空灵和缓的《三宝歌》在我耳边回响时,心中总会升起一种伤感、无奈、苍凉与悲悯之情,引发我对酸甜苦辣咸五味人生的观照与思索:
为什么有的家庭父慈子孝,其乐融融;而有的家庭却父子反目,形同陌路?为什么有的婚姻如陈年佳酿,愈久愈醇;而有的婚姻却如一口枯井,于吵闹声中日渐干涸?为什么有的师生情谊与年俱增,传为佳话;而有的师生恩怨,愈积愈深?为什么有的人一生与人为善,济世利人,深受世人敬仰;而有的人良心泯灭,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被世人所厌弃?为什么有的人事业有成,家庭幸福,人也愈活愈轻松自在;而有的人为了名利而付出了沉重代价,愈活愈累,愈活愈失去了生活的真正意义?
通读李焯芬教授的新书《活在当下》,我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动。书中一篇篇温馨动人的小故事,都是真实人生的缩影。因为真实,所以动人心弦,犹如盏盏心灯,照亮了人们成长路上一个个黑暗的角落,解开了人们内心深处种种的疑惑,使人了知到,在奔波劳碌的人生中,沟通与分享、尊重与包容理解与欣赏、赞叹与鼓励、体贴与关爱、责任与承担、感恩与惜福……都是在为心灯添油。
心灯愈亮,意识深处的阴暗愈无所遁藏;阴影消退,光明升起,智慧增长,自在快乐的人生随之而来。
感谢李焯芬教授多年来默默地做一个点灯人,以一灯点燃千万朵智慧的心灯,使人生增添光彩,让生命丰富起来,把欢声笑语带到千家万户。
但愿每一个人的智慧一天天地增长,心灯长明。
《时间的微光》 简介 在这瞬息万变的时代洪流中,我们是否常常感到被裹挟向前,错过了沿途的风景,也遗忘了来时的方向?《时间的微光》并非一本关于如何“抓住”时间、实现“当下”的指南,而是一段关于时间本质的深刻沉思,一次对生命中那些不易察觉却至关重要的“微光”的探寻。它邀请读者放慢脚步,卸下心灵的重负,去重新感知时间流淌的痕迹,去发现隐藏在日常中的诗意与哲思。 本书以散文的形式,编织出一幅关于时间、记忆、感知与存在的多彩画卷。作者从平凡的生活切片出发,触及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清晨窗棂上的第一缕阳光,午后书页间弥漫的旧纸香,黄昏时分归家路上的晚风,深夜炉火旁跳跃的火焰。这些“微光”如同散落在时间长河中的珍珠,虽然渺小,却闪烁着独特的智慧与温暖。 第一章:时间的织锦——那些被忽略的细语 我们习惯于用钟表来丈量时间,用日程表来规划生活。然而,时间的真正流淌,远比冰冷的数字更为细腻而复杂。《时间的微光》并非要挑战我们对时间科学的认知,而是试图打开另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时间在生命中的另一种维度。在这里,时间不再是线性前进的刻度,而是交织着情感、记忆和体验的织锦。 作者描绘了一个童年夏日的午后,蝉鸣声一声声仿佛将时间拉长,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落,形成斑驳的光影,在空气中跳跃。那时候,时间似乎是黏稠的,每一刻都饱含着孩童的纯真与好奇。这种感知,与成年后对时间流逝的紧迫感截然不同。这种差异,并非时间本身发生了变化,而是我们的感知方式在改变。 书中探讨了“等待”的艺术。等待一场雨的到来,等待一个消息的回应,等待一个梦想的实现。等待并非徒劳的虚耗,而是在静默中积蓄力量,在期盼中孕育希望。作者将等待比作植物生长的过程,需要阳光、水分和时间,才能最终绽放。每一个等待的瞬间,都蕴含着生命对未来的积极回应。 第二章:记忆的潮汐——那些回响的声响 记忆是时间的印记,是过往生命留下的痕迹。然而,记忆并非一成不变的档案,它如同潮汐般涨落,有时清晰如昨,有时模糊不清。《时间的微光》深入探讨了记忆的特性,以及它们如何塑造我们对当下和未来的理解。 书中通过描绘一次偶然翻阅旧照片的经历,展现了记忆的唤醒力量。一张泛黄的老照片,可能唤醒一段尘封的往事,勾起阵阵乡愁,或者带来一丝淡淡的欣慰。这些记忆的碎片,如同一颗颗宝石,串联起我们的人生轨迹。作者强调,重要的是学会与自己的记忆共处,理解它们带来的情感,而非被它们所困扰。 时间在记忆中的流动,往往不是线性的。一个看似遥远的过去,可能因为一次触景生情,而瞬间变得鲜活;一个刚刚发生的瞬间,可能因为强烈的感受,而仿佛凝固在时间里。作者认为,我们之所以能够感受到时间的流逝,正是因为记忆在不断地记录、加工和回响。 第三章:感知的棱镜——那些色彩的变幻 我们的感知是过滤和解读现实世界的工具,它直接影响着我们对时间的体验。同一件事情,在不同的人眼中,在不同的心境下,时间感受可能截然不同。《时间的微光》强调了培养敏锐感知能力的重要性。 作者通过描述一次雨后散步的经历,展现了感知的细微之处。雨水洗刷后的空气格外清新,泥土的芬芳扑鼻而来,路旁的草叶上闪烁着晶莹的水珠。这些平日里可能被忽略的细节,在作者的笔下,变得生动而富有生命力。当我们的感知变得敏锐,即使是平凡的瞬间,也能折射出丰富的光彩。 书中还探讨了“沉浸式体验”与时间的关系。当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一项活动中,例如阅读一本好书,欣赏一幅画作,或者与挚爱的人交谈,我们会发现时间仿佛消失了,或者变得不再重要。这种状态,是感知力达到极致的表现,也是对生命能量的充分体验。 第四章:存在的静流——那些无言的深意 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我们常常被“行动”和“目标”所驱动,似乎只有不停地向前奔跑,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时间的微光》倡导的是一种“存在”的智慧,一种在静默中感受生命的力量。 作者描绘了一个在山顶看日落的场景。当太阳缓缓沉入地平线,天空被染成绚丽的色彩,整个世界仿佛都静止了。在这个时刻,没有计划,没有任务,只有纯粹的存在感。这种宁静,是对喧嚣生活的慰藉,也是对生命本质的深刻体悟。 书中引用了许多古老哲人的智慧,他们早已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并非仅仅在于成就,更在于体验和感受。当我们学会放下对外在评价的执念,回归内心的宁静,我们会发现,即使在最平凡的时刻,生命也蕴含着无穷的意义和深邃的美。 第五章:时间的光晕——那些未来的投影 如果说过去是记忆的潮汐,当下是感知的棱镜,那么未来又是什么?《时间的微光》认为,未来并非一片未知,而是由我们当下的每一个微小选择和行动所投射的光晕。 作者通过一个关于播种与收获的比喻,阐述了未来的生成过程。我们今天种下的种子,无论是善意的言语,还是勤奋的努力,都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生根发芽。未来的模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现在播撒的是什么样的“光”。 本书并非一本教导我们如何“规划”未来的书,而是鼓励我们珍惜每一个当下,因为每一个当下都蕴含着塑造未来的力量。当我们以一种充满希望和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每一天,去践行我们内心的价值,我们就是在为未来绘制更美好的蓝图。 结语 《时间的微光》是一本邀请你去“慢下来”的书,去感受时间的呼吸,去聆听内心的声音,去发现那些被我们匆忙的身影所忽略的生命中的“微光”。它没有提供现成的答案,却提供了一扇窗,让你得以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时间,去理解生命。在这本书的陪伴下,你或许能重新找回那份宁静,那份对生命的热爱,以及那份在时间长河中,能够安然自得的存在。它是一次心灵的旅行,一次对生命本质的温柔探寻,一次对时间最深刻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