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师听力训练基础 [Critical Listening For Audio Engineer]

音响师听力训练基础 [Critical Listening For Audio Engineer]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婧颖,孟子厚 著
图书标签:
  • 音响工程
  • 听力训练
  • 音频
  • 录音
  • 混音
  • 母带
  • 声学
  • 音乐制作
  • 监听
  • 专业音频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国防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8102000
版次:1
商品编码:11769422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Critical Listening For Audio Engineer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4
字数:40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为了给广大的音响从业人员和音响爱好者提供一个自我练习,提高听觉能力的教材,张婧颖、孟子厚在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声学研究所内部开设的听音训练课程的基础上编撰了《音响师听力训练基础》,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在宁波音王公司的企业听音员培训中讲授实施过,效果良好。在音王公司的企业听音员培训中,培训前参训人员的听力合格率不足30%,培训后参训人员的听力合格率达到了90%以上,具体培训效果可参见《演艺科技》2014年第10期刊登的“音质主观评价听音员的选拔与培训”一文。

目录

第1章 听觉机理与听音评价基础
1.1 人的听觉生理系统及其特性
1.1.1 人耳构造及其声学特性
1.1.2 听觉传导途径
1.1.3 听觉感知的生理机制
1.2 听觉心理效应
1.2.1 聚焦效应
1.2.2 掩蔽效应
1.2.3 双耳效应
1.3 音响环境和音响器件
1.3.1 音响环境
1.3.2 音响器件
1.3.3 放声系统
1.3.4 扩声系统
1.4 音响设备的主观音质评价
1.4.1 主观音质评价
1.4.2 主观音质评价指标
1.5 主观评价实验方法概述
1.6 主观音质评价相关要求
1.6.1 听音房间要求
1.6.2 放音设备要求
1.6.3 听评人员要求
1.7 听音训练、听能形成与听力保护
1.7.1 听音训练
1.7.2 听能形成
1.7.3 听力损伤
1.7.4 听力保护
参考文献

第2章 晌度
2.1 听觉阈限与痛阈
2.1.1 声压
2.1.2 听觉阈限
2.1.3 听力级
2.2 等响特性测量
2.2.1 纯音响度量化
2.2.2 等响曲线
2.2.3 等响测量
2.2.4 噪声响度
2.2.5 乐音响度
2.3 纯音响度判断
2.3.1 听音练习1:纯音等响听辨
2.3.2 听音练习2:纯音相对响度听辨
2.3.3 听音练习3:纯音的持续时间与响度听辨
2.4 复合音响度判断
2.4.1 听音练习4:复合音的频率间隔与响度听辨
2.4.2 听音练习5:复合音的幅度与响度听辨
2.4.3 听音练习6:复合音的频率比与响度听辨
2.5 噪声响度判断
2.5.1 听音练习7:宽带噪声相对响度听辨
2.5.2 听音练习8:窄带噪声相对响度听辨
2.5.3 听音练习9:窄带噪声的带宽与响度听辨
2.5.4 听音练习10:窄带噪声的中心频率与响度听辨
2.5.5 听音练习11:宽带噪声的响度突变听辨
2.6 乐音响度判断
2.6.1 听音练习12:乐音单音相对响度听辨
2.6.2 听音练习13:乐音音阶等响听辨
2.6.3 听音练习14:音乐片段响度听辨
2.6.4 听音练习15:音乐片段*佳响度
2.7 响度的差别阈限
2.7.1 实验1:纯音响度差别阈限测试
第2章 附录
参考文献

第3章 音高与频率
3.1 纯音第一频率的判断
3.1.1 纯音音高
3.1.2 听音练习1:纯音音高听感
3.1.3 听音练习2:纯音相对音高听辨
3.2 乐音第一音高的判断
……

第4章 音色与频谱特性
第5章 声音的时长
第6章 音响环境的混响特性
第7章 畸变与失真
第8章 谐和性与平衡性
第9章 瞬态特性
第10章 双耳听觉与空间感
第11章 音乐情感感知
第12章 音乐作品风格分析

前言/序言


《声波的细语:音频工程师的听力进阶之旅》 在这瞬息万变的数字音频时代,精准的听觉判断力是每一位音频工程师不可或缺的核心竞争力。它不仅仅是辨别声音的细微差别,更是将脑海中的声音画面转化为现实,并与创作者的意图完美契合的桥梁。本书《声波的细语:音频工程师的听力进阶之旅》并非直接教授具体的录音技巧或混音流程,而是将目光聚焦于听觉能力本身,旨在为所有渴望在音频领域达到更高造诣的工程师们,构建一套系统化、科学化的听力训练体系。本书的重点在于“听”,如何“听”得更准、更深、更全面,从而提升工程师对声音的感知、分析、评估和判断能力。 第一章:听觉的本质——声音的物理与生理基础 在深入训练之前,理解声音本身的构成至关重要。本章将从物理学的角度,探讨声波的产生、传播以及与环境的互动。我们将解析频率、振幅、相位、瞬态响应等基本声学参数,并阐述它们如何影响我们所听到的声音特性。例如,为什么低频会带来“饱满感”,高频为何会影响声音的“明亮度”,相位失真又会造成怎样的“空间模糊”。 同时,本章还将深入剖析人类听觉系统的生理机制。耳朵是如何接收声波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的?大脑又如何处理这些信号,从而形成我们对声音的感知?我们将讨论人耳的频率响应曲线、动态范围、掩蔽效应(masking effect)以及听觉适应性。理解这些生理限制和特点,有助于我们认识到听觉的客观局限性,并学习如何克服它们,例如通过科学的休息和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强度噪声环境中来保护听力,以及了解不同年龄段和个体听力差异对声音判断的影响。 第二章:听觉的感知——解析声音的质感与维度 声音并非仅仅是频率和振幅的叠加,它拥有丰富的“质感”和多维度的感知特性。本章将引导读者深入探索声音的这些非量化但至关重要的维度。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练习,训练大家识别和描述声音的“色彩”(timbre),即不同乐器或人声所独有的音色特质,以及人造混响、均衡器处理等对音色造成的影响。 此外,本章还将着重讲解“空间感”的感知。声音如何在房间中反射、扩散,形成距离感、宽度感和深度感?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双耳效应(binaural effect)、声源定位(sound localization)以及早期反射声(early reflections)来分析和理解空间信息。对混响、延迟效果的精准控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空间感的敏锐捕捉。 “动态”是声音的生命力所在。本章将带领大家深入理解动态范围(dynamic range)的细微之处,不仅仅是响度的变化,更包括瞬态的力度、音乐的起伏感。如何辨别压缩器(compressor)对瞬态的影响,如何感知不同母带处理(mastering)策略对整体动态的改变,都将是本章的训练重点。 第三章:听觉的分析——声音元素的分离与识别 在一个复杂的音频信号中,往往包含着多种乐器、人声、效果以及背景噪声。音频工程师最基本的能力之一,便是将这些元素有效地分离和识别出来。本章将提供一套系统的分析方法,帮助工程师在聆听时,能够主动地“解构”声音。 我们将从“频率域”的分析入手,训练大家识别不同乐器或人声在特定频段的能量分布。例如,分辨吉他的中频突出,还是贝斯的低频厚重。通过听辨不同频率衰减或增强的效果,学习理解均衡器的作用。 接着,我们转向“时间域”的分析。如何捕捉鼓组的瞬态力度,辨别打击乐器的清晰度?如何区分直达声(direct sound)和反射声,从而理解声场定位?本章将设计一些练习,帮助大家提高对瞬态细节、打击乐器节奏感以及声音起音和收尾的辨别能力。 “相位”是音频工程师常常忽略但极其关键的元素。本章将深入探讨相位一致性(phase coherence)的重要性,以及在多轨道录音和信号处理中可能出现的相位问题。通过听辨相位抵消(phase cancellation)造成的“空洞感”或“薄弱感”,培养工程师对相位关系的敏感度。 第四章:听觉的评估——客观与主观标准的融合 听觉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将敏锐的感知能力转化为准确的评估能力。本章将探讨如何在客观技术指标和主观艺术感受之间找到平衡点,进行有效的音频评估。 我们将讨论各种常见的音频失真类型,如谐波失真(harmonic distortion)、互调失真(intermodulation distortion)、瞬态失真等,并提供听辨这些失真的方法。理解不同类型的失真对声音造成的影响,有助于在后期处理中做出明智的决策。 此外,本章还将聚焦于“参考”(reference)的重要性。建立清晰的参考标准,无论是行业内的专业母带,还是你自己曾经成功完成的作品,都能帮助你更好地评估当前音频的质量。我们将讨论如何利用参考音轨进行对比聆听,识别其优点和不足。 “主观感受”同样不可忽视。本书鼓励工程师在技术分析的基础上,加入对音乐情感、艺术表达的理解。声音是否能够传达出创作者想要的情绪?是否具有感染力?这些主观层面的评估,需要建立在扎实的听觉基础上,并结合音乐素养。 第五章:听觉的进阶——个性化训练与持续提升 听力训练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一个持续精进的过程。本章将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训练建议,帮助大家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日常工作中的实践。 我们将探讨如何利用现有的录音软件(DAW)中的工具,例如频谱分析仪、响度计等,来辅助听觉训练,将客观数据与主观听感相结合。同时,本书也将推荐一系列科学的听力训练方法,例如: 频率扫描法:通过使用扫频音(sweep tone)来熟悉不同频段的声音特性。 滤波器切片法:使用高通(high-pass)和低通(low-pass)滤波器,逐步移除声音的某个频段,从而突出其他频段的特征。 噪声训练法:在加入白噪声、粉红噪声等背景噪声的情况下,训练对目标声音的辨别能力。 声音对比法:对比不同混响、延迟、压缩器等效果的细微差异,以及不同麦克风、前置放大器对声音的影响。 人声与乐器辨识训练:针对不同类型的人声和乐器,进行专门的听辨练习。 本书还将强调“专注聆听”(focused listening)的重要性。在工作时,如何排除干扰,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声音本身?同时,我们也会探讨听觉疲劳的预防和缓解方法,例如定时的休息、适宜的聆听音量以及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 结语 《声波的细语:音频工程师的听力进阶之旅》相信,每一位热忱的音频工程师,都具备挖掘自身听觉潜力的能力。本书并非一本“万能手册”,它提供的是一种思维方式,一套训练方法,以及一种不断探索声音世界的态度。通过系统化的听力训练,你将能够更自信地驾驭声音的每一个细节,更精准地捕捉创作者的情感,最终创作出真正动人心弦的音频作品。让我们一起,踏上这场关于“听”的深度探索之旅,让你的耳朵成为最锐利的工具,让你的作品,在万千声音中,拥有独属于你的灵魂。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音响师听力训练基础》实在太贴切了!我是一名对声音充满好奇的音乐爱好者,平时喜欢自己在家做一些简单的录音和编曲,但常常会遇到一个瓶颈:我总觉得我的作品听起来“不对劲”,但又说不清具体是哪里有问题。我尝试过阅读一些关于混音的博客和观看视频教程,但很多内容都围绕着软件操作,很少有真正从听力训练的角度去讲解。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时,我感觉像是找到了救星。我非常期待它能够从最基本的声音感知开始,详细讲解我们的大脑是如何处理声音的,以及我们应该如何训练我们的耳朵去捕捉那些细微的差别。我希望书中会提供一些非常具体、可操作的练习方法,比如如何区分不同类型的失真?如何辨别频率的堆叠和缺失?如何准确地评估一个声音的“空间感”和“深度”?我甚至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陷阱”式的听力测试,让我能够发现自己听力上的盲点。这本书的出现,对于我这样希望摆脱“瞎猜”状态,真正用耳朵来指导创作的人来说,意义非凡。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有意思,简约而又充满专业感,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这是一本关于声音和技术类书籍。书名“音响师听力训练基础”以及副标题“[Critical Listening For Audio Engineer]”直击核心,让人对内容充满期待。我之所以会选择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一直对音响工程领域抱有浓厚的兴趣,但又深知听力辨别能力的不足是许多初学者的瓶颈。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为我指明了一条清晰的学习路径。我预想这本书会深入浅出地讲解听觉原理,从最基础的声音物理学,到复杂的声学环境对听觉的影响,再到不同频率、动态、瞬态等声音元素的感知训练。我希望它能提供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练习方法,不仅仅是枯燥的理论灌输,更应该包含实际操作的指导,比如如何利用特定的音频素材进行辨别,如何识别声音中的失真、染色、频率冲突等问题。我甚至希望书中会提供一些工具和软件的推荐,帮助读者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听力敏锐度。这本书的出现,对于我这样想要系统性提升自身音频辨别能力的人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期待它能成为我学习路上的重要帮手,让我能够更自信地进入音频工程师的专业领域。

评分

拿到这本《音响师听力训练基础》后,我立刻被它散发出的严谨学术气息所吸引。书的装帧质量相当不错,纸张的手感也很好,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专业感。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帮助我提高在混音和母带处理过程中“听”出问题的书,很多现有的教程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流于表面。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填补这一空白,它不仅仅是关于“听”,更是关于“如何批判性地听”。我期待它能教会我如何主动地去分析和评估声音,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比如,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识别特定乐器在混音中的位置和作用的技巧?如何判断一个混音是否“过载”或“动态范围不足”?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让我能够系统地理解不同类型的音频问题,并且知道在遇到这些问题时,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去解决。我曾尝试过一些在线的听力训练课程,但感觉缺乏系统性和深度,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将为我提供一个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一套完整的实践体系,让我能够真正地“听懂”声音,并且能够有效地指导我的音频后期工作,将我的技术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个对音响技术怀有强烈兴趣,但又苦于自身听力辨别能力不足的初学者来说,《音响师听力训练基础》这本书无疑是一盏指路明灯。书名的简洁直接,以及英文副标题的专业性,都让我对它充满了好奇和期待。我预设这本书不仅仅是教授一些基础的声学理论,更会着重于“听”的训练。我非常希望它能够从最基础的听觉感知开始,逐步深入,讲解如何去“分辨”声音中的各种元素,比如频率的分布、动态的范围、瞬态的响应等等。我更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法和练习,让我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提升自己的听力敏锐度,比如如何去辨别不同类型乐器的音色特点?如何去听出混音中不同乐器之间的相位问题?如何去评估一个声音的清晰度和紧密度?我甚至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案例分析,展示一些优秀音响师是如何通过他们的听力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专业音响世界的大门,我迫不及待地想通过它来提升自己的听力辨别能力,并且希望它能帮助我少走弯路,更快地掌握音响工程的核心技能。

评分

这本《音响师听力训练基础》在我的书架上占据了一个非常显眼的位置,它的封面设计就有一种低调的专业感,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本正经的学术性书籍。作为一个在音频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从业者,我深知听力辨别能力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区分高低音的问题,更是对声音细节、空间感、动态以及各种细微失真的精准感知。这本书的副标题“[Critical Listening For Audio Engineer]”更是精准地概括了它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突破目前在听力感知上的瓶颈,尤其是在处理一些复杂的混音项目时,我常常会因为无法准确捕捉到某些细微的问题而浪费大量的时间。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套系统性的听力训练方法,不仅仅是理论上的讲解,更要有大量的实例分析和实践指导。比如,它是否会提供如何辨别不同类型监听音箱对声音呈现的影响?如何通过听力来判断录音空间的声学特性?如何识别和纠正人声、鼓、吉他等不同乐器的混音问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帮助我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金耳朵”。

评分

非常好。

评分

给力

评分

送货速度快,东西完好无损

评分

正在学习

评分

很好,非常实用

评分

经典教程,好好学习

评分

一直忙,也没来得及评价,京东的东西还是不错的,好评!

评分

一般

评分

很好,非常实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