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壳素/壳聚糖是自然界惟一大量存在的含氮碱性多糖,具有显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在生物医药、环境保护、功能材料、食品、农业、日用品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本书在整合国内外甲壳素/壳聚糖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甲壳素/壳聚糖的分子结构、基本性质、改性、不同形态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相关领域的应用。该书适合作为天然高分子、材料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药、食品和农业专业师生的学习和教学参考书,也可以作为从事多糖研究开发人员的科技参考书。
生物经济是建立在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物技术基础之上,而不完全依赖于化石资源的一种新经济形态。它的创建正在挑战并推动着传统工业、农业、林业等产业的发展,引起了工业界、学术界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协力应对,以形成新的资源配置和利用。在材料科学领域,基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两方面的考虑,利用可再生的生物质创造新材料同样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显然,这是由于化石资源的日益枯竭及其产品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所致。
在可再生的生物质中,天然高分子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天然高分子是一类来源于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中的大分子有机物质,主要包括多糖(如纤维素、甲壳素/壳聚糖、淀粉、透明质酸等)、蛋白质(植物蛋白如大豆蛋白,动物蛋白如蚕丝、各类酶等)以及木质素、天然橡胶、天然聚酯等。它们是自然界赋予人类最重要的物质资源和宝贵财富。天然高分子,可以被直接利用及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构建成新的功能材料,也可以制备成各种化工原料、生化品、低聚物及生物柴油等。广义的天然高分子还包括天然高分子衍生物以及用天然有机物质作为原料通过生物合成、化学合成或复合而形成的各种高分子材料(如聚乳酸、聚羟基脂肪酸酯、生物基弹性体等)。天然高分子材料废弃后很容易被土壤中的微生物降解和害化处理,是典型的环境友好材料。
当前,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之一是致力于解决人类社会中的环境问题并促进世界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科学界和工业界正在积极关注建立环境友好的技术和方法及基于天然高分子的“绿色”产品和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很多全球性大公司对于生物质材料、生物燃料及相关的加工技术都制订了高瞻远瞩的发展计划,尤其瞄准天然高分子基新材料在生物医药、纺织、包装、运输、建筑、日用品,乃至光电子器件等诸多领域的应用前景。美国能源部(DOE)预计,在2020年源于植物生产的基本化学结构材料将增加到10%,而在2050年将达到50%。可见,天然高分子基新材料领域的研究及应用正在蓬勃展开,它们必然带动农业、绿色化学、生物医学、可生物降解材料以及纳米技术、生物技术、分子组装等多学科的发展,终将对人类的生存与健康和世界经济发展起不可估量的作用。
顺应于天然高分子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迫切需要该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对这些生物质大分子及其改性材料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实验技术、应用前景以及学科的发展历史和最新研究成果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因此亟须有套权威丛书来系统介绍它们。同时,为了培养一大批从事天然高分子材料科学与技术的科技人才,极力促进各相关知识领域及其应用产业链间资源与信息的整合,也急需一套全面、系统介绍天然高分子材料与应用的专著供大家参考。为此,我受化学工业出版社邀请,专门组织我国长期从事天然高分子研究的老、中、青年专家、教授共同编写了《天然高分子基新材料》丛书(共10册)。该丛书包括《纤维素科学与材料》、《蚕丝、蜘蛛丝及其丝蛋白》、《甲壳素/壳聚糖材料及应用》、《木质素化学及改性材料》、《大豆蛋白质科学与材料》、《淀粉基新材料》、《多糖及其改性材料》、《天然橡胶及生物基弹性体》、《聚乳酸》和《微生物聚羟基脂肪酸酯》。我国可利用的生物质资源极其丰富,相关研究和产业化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近几年,我国在纤维素低温溶解、天然高分子纺丝、丝蛋白和多糖结构功能解析、生物塑料和生物基弹性体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国际瞩目的研究成果。本套书以高质量、科学性、准确性、系统性和实用性为目标,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地表述,具有科普性强,内容新颖、丰富的特点;不仅全面介绍了许多重要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实验技术以及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也反映了所有编著者在各自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经验积累,涵盖了天然高分子基新材料基础研究和应用的诸多方面,便于读者拓展思路、开阔眼界。
历经近两年时间,这套《天然高分子基新材料》丛书即将问世。在此,我衷心地感谢杜予民教授(武汉大学)、邵正中教授(复旦大学)、陈国强教授(清华大学)、张立群教授(北京化工大学)、王玉忠教授(四川大学)、张洪斌教授(上海交通大学)、
任杰教授(同济大学)、陈云教授(武汉大学)、黄进教授(武汉理工大学)、蔡杰教授(武汉大学)等积极热心地参加并负责完成了书稿。同时,他们的很多研究生也参与了这项工作,并在文献查阅和翻译外文资料以及编写、制图等方面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尤其,一些国内外知名专家如江明院士(复旦大学)、Gregory F Payne教授(美国马里兰大学)、张厚民教授(Hou-min Chang,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谢富弘教授(Fu-hung Hsieh,美国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王彦峰教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和杨光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等热情地为这套书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最后,也感谢化学工业出版社为这套书的出版所做的一切努力。
资源、健康、环境与发展是人类关心的根本问题。我们期待本套书的出版对天然高分子基材料的创新和技术进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进而有效地提升我国天然高分子研究的国际地位,推动整个学科的全新发展。我衷心地希望更多的教师、研究生、工程师、生物学家及高分子学家能参与到天然高分子基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及应用行列,共同推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共建我们美丽的家园。
中科院院士
武汉大学教授
2014年2月28日
在阅读《甲壳素/壳聚糖材料及应用》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发现它在介绍材料性能时,不仅仅停留在定性的描述,而是非常注重定量分析和理论支撑。例如,在讨论甲壳素/壳聚糖的吸水性和保水性时,书中不仅给出了详细的实验数据,还从其分子结构、链段运动、氢键作用等方面,对其吸湿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论述方式,使得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材料的性能来源。此外,书中在讨论材料的力学性能时,也引入了相关的力学理论,例如高分子链的形变、交联密度对强度的影响等,这使得内容更加具有学术深度。对我而言,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极大地提升了这本书的参考价值,它不仅是了解甲壳素/壳聚糖材料的入门读物,更是深入研究相关领域的重要参考。
评分初次翻阅《天然高分子基新材料》丛书的《甲壳素/壳聚糖材料及应用》时,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打破了我对“甲壳素”和“壳聚糖”这些概念的固有印象。一直以来,在我脑海里,它们只是海鲜产业的边角料,或许能做点生物降解塑料,但似乎与“新材料”的尖端领域相去甚远。然而,这本书以一种极其详实且富有启发性的方式,向我展示了这些天然高分子所蕴含的巨大潜力和无限可能。从基础的化学结构、物理性质,到复杂的合成改性方法,再到它们在生物医学、环境治理、食品工业、纺织印染等众多领域的具体应用,作者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尤其是关于甲壳素/壳聚糖的纳米材料制备,如纳米纤维、纳米颗粒、水凝胶等,以及它们在药物缓释、组织工程支架、抗菌包装等方面的突破性进展,让我对“边角料”的价值有了全新的认识。书中对不同衍生物的性能调控和功能化设计也进行了细致的介绍,例如通过化学修饰提高其溶解性、生物相容性或赋予其特定的催化、吸附性能。书中大量的图表、数据和参考文献,更是佐证了其严谨的科学性和前沿性。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介绍材料的书,更像是一部天然高分子材料的“进化史”,它让我看到了可持续发展材料的希望所在,也激发了我对未来材料科学发展的无限遐想。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实际应用案例的深入剖析,这使得抽象的科学理论变得触手可及,也让我对这些材料在现实世界中的价值有了更直观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详实程度,确实超出了我最初的预期,尤其是在对甲壳素/壳聚糖的化学改性方面,简直可以称得上是一本“百科全书”。作者并没有止步于介绍其天然存在的形态,而是花了大量的篇幅详细阐述了各种化学反应如何被用来对甲壳素和壳聚糖进行结构上的“精雕细琢”。从常见的季铵化、乙酰化,到更复杂的接枝共聚、交联反应,书中不仅列举了反应的机理、条件,还提供了具体的实验流程和数据分析方法,甚至还讨论了不同反应参数对产物性能的影响。这对于有志于从事相关材料研发的科研人员来说,无疑是极其宝贵的参考资料。此外,书中关于“绿化学”在甲壳素/壳聚糖改性中的应用也让我印象深刻,它强调了如何在追求高性能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这符合当前材料科学发展的核心趋势。我尤其注意到书中对“响应性”材料的开发,例如pH响应、温度响应、光响应的壳聚糖衍生物,这些材料在智能材料领域展现出的巨大潜力,让我对未来材料的功能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不仅告诉我们“是什么”,更深入地探讨了“如何做”,这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知识传递方式。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所传递出的“创新”精神。作者在书中不仅介绍了甲壳素/壳聚糖的传统应用,更着重于探讨其在新兴领域的应用前景和最新的研究进展。例如,在生物传感器、纳米电子器件、智能分离膜等领域的探索,都展现了甲壳素/壳聚糖作为一种天然高分子材料,其在跨学科融合和高技术领域应用的无限可能。书中对这些新兴应用的阐述,不仅列举了技术原理,还分析了其优势和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这是一种非常“前瞻性”的视角,它让我看到,看似传统的天然材料,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可以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这本书不仅仅是在介绍一种材料,它更是在传递一种创新思维,鼓励读者去探索材料的无限可能,去创造属于未来的新材料。
评分我一直对环境保护课题抱有浓厚的兴趣,而《甲壳素/壳聚糖材料及应用》这本书,恰恰提供了许多与此相关的深刻见解。书中在水处理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的讨论,让我深受启发。甲壳素/壳聚糖,尤其是其经过改性后的衍生物,在去除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染料等方面展现出了惊人的吸附能力。书中详细介绍了不同改性方法如何影响其吸附性能,以及吸附机理,包括物理吸附、化学吸附、离子交换等。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探讨了如何将这些吸附后的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例如将其转化为生物燃料或建筑材料,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这种循环利用的思路,对于解决当前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天然高分子材料在环境治理领域的巨大潜力,也让我对“可持续发展”有了更具体的理解。它不仅仅是讲述一种材料,更是在倡导一种解决环境问题的理念。
评分在阅读《甲壳素/壳聚糖材料及应用》的过程中,我最直观的感受是,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系统且完整的知识体系。它并非简单地罗列各种应用,而是从甲壳素/壳聚糖的来源、提取、结构表征入手,逐步深入到其改性、性能优化,最终落脚于各个领域的应用。这种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的叙述方式,使得即使是对这一领域不太熟悉的读者,也能循序渐进地理解其核心内容。书中关于生物医学应用的章节,我尤其感兴趣。从抗菌、抗凝血、组织工程支架,到药物递送载体,作者详细介绍了甲壳素/壳聚糖如何利用其天然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在这些高精尖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在组织工程中,它如何作为支架材料,模拟细胞外基质,促进细胞生长和组织再生;在药物递送方面,如何通过纳米化、修饰等手段,提高药物的靶向性和缓释效果。书中提及的一些具体的研究案例,以及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都让我对甲壳素/壳聚糖在人类健康事业中的贡献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天然高分子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的大门,让我看到了无限的可能。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艳”的地方,在于它揭示了甲壳素/壳聚糖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所展现出的巨大潜力,远超出了我以往的认知。书中关于组织工程支架、骨修复材料、伤口敷料等内容的论述,详细而深入。它阐述了甲壳素/壳聚糖如何凭借其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以及仿生结构,模拟天然的细胞外基质,为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提供适宜的环境。书中对不同形态的壳聚糖材料,如多孔支架、纳米纤维网、水凝胶等,在促进骨再生、软骨修复、皮肤愈合等方面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引用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和临床前研究结果。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智能生物材料”的介绍感到兴奋,例如能够响应体内环境变化而释放药物或调控细胞行为的壳聚糖衍生物,这预示着未来医疗领域将更加精准和个性化。这本书不仅展现了材料科学的进步,更展现了科技如何为人类健康带来福音。
评分作为一名对纺织品和印染技术感兴趣的读者,我在《甲壳素/壳聚糖材料及应用》书中关于纺织印染领域的章节中,找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以往,我对甲壳素/壳聚糖在这一领域的认识仅限于其作为一种天然染料的载体,但这本书则将这种认识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甲壳素/壳聚糖赋予纺织品抗菌、抗紫外线、阻燃、抗静电等多种功能。例如,通过将壳聚糖纳米纤维添加到纺织品中,可以显著提高其抗菌性能,这对于医疗卫生、运动服装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书中还探讨了壳聚糖在染料吸附和固色方面的应用,如何利用其氨基和羟基官能团,增强染料的亲和力,提高染色牢度,减少染料在印染过程中的流失,从而实现节能减排。这种“功能性纺织品”的开发,让我看到了天然高分子材料在提升纺织品附加值和拓展其应用领域方面的巨大潜力。
评分翻开《甲壳素/壳聚糖材料及应用》这本书,我首先被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丰富的研究深度所震撼。作者在每一个章节中,都力求做到详尽而深入。例如,在关于甲壳素/壳聚糖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部分,书中不仅仅罗列了其抗菌、抗氧化、保鲜等功能,更进一步地探讨了这些功能背后的分子机制,以及如何通过改变材料的微观结构或表面性质来增强这些性能。书中关于“可食性涂层”和“活性包装”的研究,让我大开眼界,它揭示了如何利用甲壳素/壳聚糖制备出既能延长食品货架期,又能为食品提供额外营养价值的包装材料。此外,书中对材料在食品中的应用,如作为增稠剂、稳定剂、乳化剂,以及其潜在的健康益处,也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读完这一章节,我才意识到,原来我们日常生活中看似普通的食品,背后可能蕴含着如此复杂的材料科学研究。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基础科学研究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我们看到了科学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衣食住行。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我看来,绝不仅仅在于它提供了多少具体的材料制备方法或者应用实例,更在于它在宏观层面构建了一个关于天然高分子材料可持续发展的清晰图景。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了甲壳素/壳聚糖作为一种可再生、可生物降解的材料,在替代传统石油基材料方面的重要意义。这不仅关乎环境保护,更关乎国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书中在讨论应用时,不仅仅聚焦于技术本身的先进性,也常常会提到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种视角非常开阔。例如,在谈到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时,书中不仅介绍了其吸附性能,还分析了其成本优势以及对水资源净化的长远影响。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绿色化学”和“循环经济”理念在甲壳素/壳聚糖研究中的体现,这让我看到了材料科学如何与宏观的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这本书不仅仅是给材料科学家看的,它也能启发更多领域的读者,思考如何利用这些取之不尽的天然资源,构建一个更加可持续的未来。
评分这本书,其实用处不大
评分这套书买了好几本,感兴趣,但深度不太够,有点基础,不太像院士级别的书。性价比不高
评分内容比较好,比较专业,正版好评
评分不错,科研必备神器啊。。。。。。。。
评分这套书买了好几本,感兴趣,但深度不太够,有点基础,不太像院士级别的书。性价比不高
评分十分给力,就是有的同系列的书没有了
评分这套书买了好几本,感兴趣,但深度不太够,有点基础,不太像院士级别的书。性价比不高
评分内容太简单,深度不够!买亏了,不推荐!
评分内容比较好,比较专业,正版好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