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9种植物、616幅图)
★代表19世纪德国植物学领域的骄人成就。
★植物图像精美绝伦,全部手工彩色绘制,集欣赏性、实用性于一身。
★植物整体图+植物剖面图,对植物“高保真”还原。
★传世经典手绘植物图谱,从事艺术创作、喜爱植物、喜爱手绘艺术的读者的视觉盛宴。
★永不过时的典藏之作,收藏必备,植物爱好者必备,文艺青年必备。
★中文名、拉丁学名综合索引,方便实用。
我必须承认,我是个对园艺抱有极大热情,但常常“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初学者。我尝试过种很多植物,但它们总是在我不知道原因的情况下枯萎,这让我非常沮丧。《园艺大师的实践手册:从土壤配比到病虫害防治的终极指南》这本书,正好填补了我知识上的巨大鸿沟。它摒弃了那些高深晦涩的学术术语,而是完全从一个实操者的角度出发,手把手地教你如何“读懂”你的植物的需求。书中关于土壤酸碱度对不同植物影响的章节,对我简直是醍醐灌顶,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我种的杜鹃花总是奄奄一息——原来是我的土壤太碱性了!更值得称赞的是,作者对常见病虫害的识别和处理流程介绍得极其详细和人性化。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农药名称,而是先教你如何通过观察叶片斑点、根系颜色来判断问题所在,然后提供一系列由简入繁的,包括物理和生物防治的解决方案。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拥有了一套完整的植物急救工具箱。现在,当我面对一株出现黄叶的植物时,不再是盲目浇水或施肥,而是能系统地分析出背后的原因。这本书,绝对是每一个想把自己的阳台变成一片生机勃勃小花园的人的必备良书。
评分对于长期关注环境议题和生态平衡的人来说,寻找一本既有学术深度又不失可读性的作品,实属不易。《失落的生态链:城市化进程中的本土植被变迁》这本书,以一种近乎史诗般的叙事方式,带我回顾了过去几十年间,我们身边那些不起眼的野花野草是如何在快速的城市化浪潮中被挤压、被遗忘的。作者的调研工作做得极其扎实,引用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和现代生物多样性调查数据,构建了一个多层次的生态分析框架。我特别被其中关于“边缘生境”的研究所吸引,那些夹在钢筋水泥缝隙中顽强生存的植物,它们的故事比任何小说都更震撼人心。书中对于不同时间点上本地植物种群的对比分析,让人不禁反思我们正在以何种速度“美化”和“标准化”我们的生存环境。这不是一本让人感到绝望的书,恰恰相反,它激起了我强烈的保护欲和参与感。我开始留意社区里新修路段旁被清除的植被,也开始在自家院子里尝试种植一些本地的、更具抗逆性的原生植物。这本书成功地将严肃的生态学研究,转化为一种对我们脚下这片土地的深情呼唤。
评分这是一本能让你静下心来,重新审视时间流逝的书。《时间的织锦:从树木年轮看气候变迁与生命周期》这本书,聚焦于植物作为自然界最忠实的时间记录者的角色。作者运用树木年轮学(Dendrochronology)的原理,结合大量的实地考察数据,构建了一个跨越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环境变迁图谱。最吸引我的是书中关于“反常年轮”的解读部分,那些记载了特大火灾、长期干旱或极端低温的清晰印记,让抽象的气候变化变得触手可及、可以量化。这种基于科学观测的叙事方式,比任何宏观报道都更具说服力。作者在讲述时保持着一种超然的、近乎哲学的平静,他提醒我们,人类文明的短暂与自然界的悠长相比,何其渺小。书中也包含了大量关于如何采集和分析年轮样本的入门知识,尽管有些技术细节,但整体上保持了极高的可读性。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每一棵活着的或倒下的老树,都是一部未经删改的自然史教科书,值得我们用更谦卑的心态去倾听。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博物爱好者的福音!我最近沉迷于对本地植物的观察,但总感觉缺乏系统性的指导。《植物的奥秘:从叶脉到花序的深度解析》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走进了微观世界的奇妙旅程。作者用非常生动且详实的笔触,描绘了植物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从种子萌发时那微弱的生命力,到繁花盛开时的绚烂夺目,再到果实成熟后的默默奉献。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植物细胞结构和光合作用机制的讲解,它不再是枯燥的教科书理论,而是通过精妙的比喻和图示,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轻松领会其中的精髓。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对于不同科属植物形态差异的对比分析,那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和记录,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即便是同一类植物,在不同的环境下也会展现出如此独特的生存策略。这本书不仅提升了我的植物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对自然世界更深层次的敬畏和好奇心。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翻出我之前拍的植物照片,对照书中的描述去比对细节,这种实践与理论结合的学习过程,真的让人欲罢不能。书中的插图质量也相当高,线条清晰,色彩自然,为理解复杂的结构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评分我一向对那些探讨文化和植物之间复杂联系的著作情有独钟,而《香料的秘密航线:从古代贸易到现代厨房的文化图景》这本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是一本植物志,也不是一本烹饪书,它是一部关于人类文明如何被植物塑造的精彩史诗。作者以一粒胡椒、一片肉桂叶为切入点,追溯了它们如何驱动了地理大发现,引发了帝国间的战争,甚至改变了不同地区的饮食风俗。书中对不同香料植物的起源地、传统种植方式以及文化象征的阐述,极为细腻且引人入胜。比如,关于可可豆从祭品到全球化商品的转变过程,其描述之生动,让我仿佛能闻到16世纪欧洲贵族享用第一口热巧克力的那种惊奇与迷醉。作者的文笔极富画面感,读起来丝毫不费力,更像是在听一位博学的旅行家在讲述他的奇遇。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拓宽了我们对“植物”的定义,它不再仅仅是自然界的产物,更是历史、经济和艺术的载体。读完后,我再去超市购买任何调味品时,都会带着一种全新的、充满敬意的眼光去看待它们。
评分厚厚两大本,感觉物超所值!肯定很棒!还没拆封,包装很好,物流超给力。
评分这套书真心一般 不建议购买 同类植物比这个好
评分京东送货很快还能看见物流实时的GPS信息,非常棒,就是包装太从简了,就一层纸,京东这点儿真让人无法接受,这本书角嗑了,图略小,想临摹不太现实
评分这套书原本是凑单用的,意外的发现真是物有所值。装帧印刷精美,内容也适合全家阅读。虽然全是图,但是真的是一次美丽的意外
评分很喜欢这本书,包装也好!很满意!!
评分绘本不错,如果植物能有介绍就更好了
评分本书被誉为19世纪杰出的博物学百科全书之一。书中精致的手绘版画中优美的线条与色调,准确的精度与细节,超凡脱俗的画面构图,给读者以强烈的真实感,这在19世纪的同类作品中是非常少见的,堪称科学绘画之作。值得一读!
评分收藏许久,难得参加京东商城图书满减活动,加上优惠券,四十块大洋左右购入。
评分画得很漂亮,很早就放购物车了,难得这次便宜。标价5折还有百减三,还有勋章卷,不过我从来没有抢到过lv4和lv3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