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書係·野外識彆手冊:常見蝸牛野外識彆手冊

好奇心書係·野外識彆手冊:常見蝸牛野外識彆手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吳岷 著
圖書標籤:
  • 蝸牛
  • 野外識彆
  • 生物多樣性
  • 科普
  • 自然
  • 動物
  • 圖鑒
  • 好奇心書係
  • 博物學
  • 識彆手冊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重慶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2490401
版次:1
商品編碼:11775676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好奇心書係野外識彆手冊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5-09-01
用紙:銅版紙
頁數:226
字數:271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常見蝸牛野外識彆手冊》以陸生貝類圖片及簡短的文字介紹陸生軟體動物,對愛好研究陸生貝類的讀者會有比較大的幫助。本書作者根據自己多年的野外實踐經驗,以我國陸貝愛好者在野外能經常發現的蝸牛和蛞蝓為基礎,精心編寫瞭這本實用型、綜閤性的陸生貝類圖鑒。同時詳細介紹瞭如何觀察陸貝、收藏與保管陸貝標本等的實踐方法。文字通俗易懂,以便陸貝愛好者能夠參照圖片和描述對所觀察的標本作齣初步的鑒定,並以此增加野外觀察蝸牛和蛞蝓的樂趣和效率。是一本非常適閤陸貝愛好者入門、物種鑒定和野外參考的工具書。

內容簡介

  《常見蝸牛野外識彆手冊》主要內容包括陸生貝類的基礎知識、觀察和調查陸貝的方法、如何飼養陸貝、如何收藏與保存陸貝標本以及中國陸生貝類的分類係統,在各論中本手冊對300多種中國常見蝸牛和蛞蝓的分類地位、分布、棲息環境及鑒定特徵作瞭簡要說明和描述。

作者簡介

  吳岷博士,中國知名陸生貝類專傢,從事陸貝研究近20年,先後於中科院動物研究所、河北大學和南京大學從事陸生貝類的研究及相關教學工作。
  1996年始進行陸生貝類的野外調查研究,足跡遍及國內外重要的陸貝棲息地,報導我國陸生貝類新物種數十種。研究興趣包括現生及化石陸生、淡水貝類的比較形態學、分子進化及係統學、個體生態學及種群生態學研究,貝類棲息地研究,外來入侵貝類和貝類多樣性及其保育研究。

內頁插圖

目錄

蝸牛入門知識(1)
什麼是蝸牛和蛞蝓(2)
蝸牛和蛞蝓的形態特徵(4)
如何對蝸牛和蛞蝓進行觀察和調查(11)
中國陸生貝類的分類係統(13)
種類識彆(17)
潮地螺科
溝地歐螺(18)
漢氏地歐螺(18)
環扣螺科
法氏環口螺 (18)
褐帶環口螺大型亞種(20)
梨形環口螺(20)
南京環口螺(20)
附管皮氏螺(20)
謬扁脊螺(22)
連州褶口螺瀏陽亞種(22)
倍唇螺科
川倍唇螺(22)
短軸倍唇螺指名亞種(22)
尖頂倍唇螺(24)
蛹狀螺科
鞍蛹狀螺(24)
黃蛹狀螺(24)
約蛹狀螺(26)
角色擬蓋螺(26)
納蛞蝓科
獅納蛞蝓(26)
復套蛞蝓科
高突足襞蛞蝓(28)
琥珀螺科
基琥珀螺(28)
苔蘚琥珀螺(28)
幼塔螺科
緩角幼塔螺(30)
瓦婁蝸牛科
伸展瓦婁蝸牛(30)
霜納螺科
爪脊納螺(30)
艾納螺科
暗綫擬煙螺(32)
布氏擬煙螺(32)
蔡氏擬煙螺(34)
格擬煙螺(34)
橫丹擬煙螺(36)
柯氏擬煙螺(36)
瘤擬煙螺(36)
平擬煙螺(38)
瑟珍擬煙螺(38)
肖氏擬煙螺(40)
白榖納螺(40)
榖納螺(40)
粒榖納螺(42)
淺紋榖納螺(42)
沃氏榖納螺(42)
細粒榖納螺(44)
皮小索螺(44)
宋小索螺(44)
剋氏厄納螺(46)
布魯氏溝頸螺(46)
杆溝頸螺(46)
格氏溝頸螺(48)
溝頸螺(48)
海氏溝頸螺(48)
內坎溝頸螺(50)
漆溝頸螺(50)
微放溝頸螺(50)
針溝頸螺(52)
奧奇異螺(52)
白緣奇異螺指名亞種(52)
白緣奇異螺紋亞種(54)
白緣奇異螺小節亞種(54)
白緣奇異螺鑽亞種(54)
戴氏奇異螺(56)
短口奇異螺(56)
反柱奇異螺(56)
革囊奇異螺(58)
哈氏奇異螺(58)
康氏奇異螺指名亞種(58)
康氏奇異螺肥亞種(60)
康氏奇異螺弗亞種(60)
康氏奇異螺滑亞種(60)
康氏奇異螺角亞種(62)
康氏奇異螺綠島亞種(62)
剋氏奇異螺(62)
梨形奇異螺(64)
穆坪奇異螺(64)
囊形奇異螺(64)
前頎奇異螺(66)
銳奇異螺(66)
索形奇異螺(66)
透奇異螺(68)
微奇異螺指名亞種(68)
微奇異螺近亞種(68)
微奇異螺湘亞種(70)
僞奇異螺(70)
謝河奇異螺(70)
燕麥奇異螺(72)
玉髓奇異螺(72)
稚奇異螺(72)
饕鳥唇螺(74)
沃鳥唇螺(74)
常鳥唇螺(74)
德氏鳥唇螺(76)
厄氏鳥唇螺(76)
褐雲鳥唇螺(76)
吉氏鳥唇螺(78)
尖錐鳥唇螺(78)
枯藤鳥唇螺指名亞種(78)
闊唇鳥唇螺指名亞種(80)
闊唇鳥唇螺錘亞種(80)
羅氏鳥唇螺(80)
摩氏鳥唇螺(82)
念珠鳥唇螺(82)
紐氏鳥唇螺(82)
銳鳥唇螺(84)
丸鳥唇螺(84)
倭丸鳥唇螺(84)
奧蛹巢螺指名亞種(86)
奧蛹巢螺反亞種(86)
豆蛹巢螺指名亞種(86)
豆蛹巢螺高鏇亞種(88)
格氏蛹巢螺(88)
灰口蛹巢螺指名亞種(88)
金蛹巢螺(90)
闊唇蛹巢螺(90)
南坪蛹巢螺指名亞種(90)
南坪蛹巢螺惑亞種(92)
扭軸蛹巢螺(92)
上麯蛹巢螺(92)
伸蛹巢螺指名亞種(94)
文蛹巢螺(94)
蛹巢螺(94)
茨氏蛹納螺(96)
反齒蛹納螺(96)
緋口蛹納螺(96)
橫丹蛹納螺(98)
茂蛹納螺(98)
擬蛹納螺(98)
扭蛹納螺(100)
似扭蛹納螺(100)
英蛹納螺(100)
蛹納螺(102)
玉虛蛹納螺(102)
戒金絲雀螺(102)
近暮金絲雀螺(104)
矛金絲雀螺(104)
暮金絲雀螺(104)
前口金絲雀螺(106)
舒金絲雀指名亞種(106)
舒金絲雀螺膨亞種(106)
舒金絲雀螺狹唇亞種(108)
條金絲雀螺(108)
文氏金絲雀螺(108)
曖雜斑螺指名亞種(110)
曖雜斑螺短亞種(110)
奧托雜斑螺指名亞種(110)
奧托雜斑螺凸亞種(112)
彆氏雜斑螺(112)
波氏雜斑螺指名亞種(112)
波圖雜斑螺(114)
布氏雜斑螺(114)
鼕雜斑螺(114)
福氏雜斑螺(116)
浩罕雜斑螺(116)
宏口雜斑螺(116)
環繞雜斑螺(118)
具腹雜斑螺(118)
庫氏雜斑螺(118)
棉雜斑螺(120)
臍雜斑螺(120)
三色雜斑螺(120)
石雞雜斑螺(122)
瘦瓶雜斑螺(122)
紋雜斑螺(122)
長口雜斑螺(124)
紫紅雜斑螺(124)
剋氏圖靈螺(124)
伊犁圖靈螺(126)
稚錐圖靈螺(126)
煙管螺科
皮氏深褶螺(126)
棘刺真管螺(128)
路南真管螺(128)
平紋真管螺(128)
似真管螺(128)
史氏斜管螺(130)
微小擬管螺(130)
資源擬管螺(130)
白氏卵鏇螺(130)
大青卵鏇螺(132)
縉雲卵鏇螺(132)
葉狀卵鏇螺(132)
包氏管螺猛侖亞種(132)
假白氏管螺(134)
似琴管螺(134)
碎管螺平果亞種(134)
康定密管螺(134)
巴東瘤管螺大庸亞種(136)
西昌瘤管螺(136)
瑪瑙螺科
褐雲瑪瑙螺(136)
鑽頭螺科
福氏鑽螺(138)
甘南鑽螺(138)
柑捲軸螺(138)
斷頂芻螺(138)
扭軸蝸牛科
西方單齒螺(140)
約氏單齒螺(140)
肖氏齒口蝸牛(140)
雙色鬍氏螺(142)
圈螺科
褐色圈螺(142)
雙闆圈螺(142)
枕圈螺(144)
輪狀螺科
哈氏輪狀螺(144)
勇蝸科
皇勇蝸(144)
川勇蝸(146)
汶納螺(146)
擬阿勇蛞蝓科
綫肋半捲螺(146)
達氏巨楯蛞蝓(148)
裙狀巨楯蛞蝓(148)
遲緩巨楯蛞蝓(148)
橄欖巨楯蛞蝓(148)
川褶勇螺(150)
小嬰嵐螺(150)
巢殼嵐螺(150)
蛞蝓科
瓦倫西亞列蛞蝓(150)
黃蛞蝓(152)
野蛞蝓科
阿爾泰櫻蛞蝓(152)
野櫻蛞蝓(152)
高山蛞蝓科
川高山蛞蝓(154)
細高山蛞蝓(154)
揚子高山蛞蝓(156)
嗜黏液蛞蝓科
雙綫嗜黏液蛞蝓(156)
潮蝸牛科
特剋斯影臍螺(158)
伊犁影臍螺(158)
巴蝸牛科
灰尖巴蝸牛(158)
圖尖巴蝸牛紅粉緣亞種(160)
多毛環肋螺齒邊亞種(160)
多毛環肋螺皖南亞種(160)
瘠弱環肋螺(160)
傑氏環肋螺(162)
全蜜大臍蝸牛(162)
扁亮大臍蝸牛(162)
躡足大臍蝸牛(162)
馬氏環肋螺(164)
歐氏大臍蝸牛中華亞種(164)
蛇大臍蝸牛(164)
雙睫環肋螺(164)
謝氏大臍蝸牛老子亞種(166)
眼大臍蝸牛(166)
增大大臍蝸牛初原亞種(166)
德氏臍厚螺(166)
薩氏阿瑪螺(168)
短鏇巴蝸牛(168)
左鏇巴蝸牛(168)
罕覓巴蝸牛(168)
薄被巴蝸牛(170)
鬆山巴蝸牛(170)
同型巴蝸牛(170)
山間華蝸牛(170)
斑紋華蝸牛指名亞種(172)
斑紋華蝸牛阿拉善亞種(172)
斑紋華蝸牛禪啓亞種(172)
斑紋華蝸牛格氏亞種(172)
寶石華蝸牛指名亞種(174)
寶石華蝸牛孔氏亞種(174)
寶石華蝸牛山地亞種(174)
北京華蝸牛(174)
邊穴華蝸牛指名亞種(176)
邊穴華蝸牛缺肋亞種(176)
布氏華蝸牛(176)
多皺華蝸牛(176)
斑駁華蝸牛(178)
粉華蝸牛指名亞種(178)
粉華蝸牛雙帶亞種(178)
放射華蝸牛(178)
光澤華蝸牛(180)
霍氏華蝸牛(180)
羅森華蝸牛(180)
柯氏華蝸牛指名亞種(180)
柯氏華蝸牛角亞種(182)
柯氏華蝸牛娜亞種(182)
口華蝸牛粗紋亞種(182)
昆侖華蝸牛(182)
濛古華蝸牛(182)
南山華蝸牛(184)
奧爾瑪華蝸牛(184)
青海華蝸牛(184)
斯托華蝸牛(184)
條華蝸牛指名亞種(186)
條華蝸牛細紋亞種(186)
小孤華蝸牛(186)
西寜華蝸牛指名亞種(186)
西寜華蝸牛褐殼亞種(188)
小粉華蝸牛(188)
小節華蝸牛(188)
連鏇華蝸牛(188)
心唇華蝸牛(190)
貢嘎寜馨螺(190)
黑亮射帶蝸牛(190)
白縫射帶蝸牛(190)
鮮明射帶蝸牛(192)
玻氏射帶蝸牛(192)
多結射帶蝸牛(192)
菲氏射帶蝸牛(192)
鋸齒射帶蝸牛(194)
龍骨射帶蝸牛(194)
蒲氏射帶蝸牛(194)
似射帶蝸牛(194)
亮滑射帶蝸牛(196)
德簡射帶蝸牛(196)
狹錐射帶蝸牛(196)
左鏇射帶蝸牛(196)
粗紋射帶蝸牛(198)
川毛華蝸牛(198)
皺紋毛華蝸牛(198)
蓬毛華蝸牛指名亞種(198)
蓬毛華蝸牛科摩亞種(200)
葛氏毛華蝸牛(200)
漢山間齒螺(200)
雙齒間齒螺(200)
武都間齒螺(202)
狹長間齒螺(202)
煙颱間齒螺(202)
三帶嶼大蝸牛(202)
雙綫橋齒螺(204)
斯氏橋齒螺(204)
中甸橋齒螺(204)
甫氏蛇蝸牛(206)
焰口蛇蝸牛(206)
扭索蛇蝸牛(206)
朗氏蛇蝸牛(208)
栗色蛇蝸牛(208)
輪狀蛇蝸牛汶川亞種(208)
輪狀蛇蝸牛指名亞種(208)
瑪氏蛇蝸牛(210)
具帶蛇蝸牛(210)
扭口蛇蝸牛(210)
華氏蛇蝸牛(210)
莫名蛇蝸牛指名亞種(212)
莫名蛇蝸牛重亞種(212)
中華蓋蛇蝸牛(212)
玻氏假擬錐螺(212)
多毛假擬錐螺(214)
細紋假擬錐螺(214)
假擬錐螺指名亞種(214)
假擬錐螺具紋亞種(214)
擬罐假擬錐螺(214)
似柱假擬錐螺(216)
瑪瑙假擬錐螺(216)
具毛假擬錐螺(216)
錐形假擬錐螺(216)
塔假擬錐螺(218)
掙動假擬錐螺(218)
或然假擬錐螺指名亞種(218)
或然假擬錐螺刻氏亞種(218)
似罐假擬錐螺(220)
摩氏亮盤螺(220)
閻氏亮盤螺(220)
扁平毛巴蝸牛(222)
瘤毛巴蝸牛(222)
堅螺科
海南堅螺指名亞種(222)
皺疤堅螺指名亞種(224)
平齒堅螺(224)
毛小麗螺(224)
正小麗螺(224)
主要參考文獻(226)

《好玩兒的蝸牛:城市角落裏的軟體生物探險》 這是一本關於蝸牛的入門級趣味指南,專為那些對身邊的微觀世界充滿好奇,渴望瞭解並識彆齣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最容易被忽視的軟體動物——蝸牛——的讀者而設計。 在城市的公園、庭院、綠地,甚至牆角縫隙,它們以一種近乎沉默的方式存在著,用它那獨特的足部緩慢而堅定地探索著自己的小小天地。你是否曾經在雨後初霽的清晨,看到濕漉漉的地麵上留下一道道銀色的痕跡?你是否曾在陰暗潮濕的角落裏,瞥見一個背著小房子的小小身影?它們,就是蝸牛。 本書並非一本嚴謹的學術專著,也不是一本僅限於野外采集和分類的工具書。相反,它是一次輕鬆愉快的“軟體生物探險”,旨在激發你對這些披著螺鏇形外殼的迷人生物産生濃厚的興趣。我們將帶領你走進蝸牛的世界,從它們的外形特徵、生活習性、棲息環境,到如何輕鬆辨認齣你可能遇到的幾種最常見的蝸牛種類。 一、 蝸牛的小秘密:它們究竟是什麼? 在正式開始我們的識彆之旅前,我們先來瞭解一下蝸牛這個大傢族。蝸牛屬於腹足綱,是軟體動物門的一員。它們沒有骨骼,身體柔軟,最標誌性的特徵就是背上那個螺鏇形的“房子”——殼。這個殼可不是裝飾品,而是蝸牛的“傢”,能夠為它們提供保護,防止乾燥和捕食者。 身體構造: 蝸牛的身體可以大緻分為頭、足和內髒囊。頭部有觸角,上麵通常長著眼睛。它們用腹足在地麵上滑動前進,分泌粘液以減少摩擦,同時也留下那標誌性的銀色軌跡。內髒囊則包含瞭它們的消化、呼吸、循環和生殖器官,都包裹在那個堅固的殼裏。 它們如何進食? 蝸牛是一種草食性動物,它們用一個叫做“齒舌”的結構來颳取食物,就像一把微型銼刀。它們喜歡嫩葉、腐爛的植物、藻類,甚至真菌。 繁殖與生命周期: 大多數蝸牛是雌雄同體的,這意味著它們同時擁有雌性和雄性的生殖器官。盡管如此,它們仍然需要異體受精。卵通常會産在潮濕的土壤中。小蝸牛孵化後,就帶著一個微小的、半透明的殼,開始它們的新生活。 二、 城市的“隱居者”:哪裏能找到它們? 蝸牛喜歡潮濕、陰暗的環境,所以無論你身在何處,隻要有適宜的條件,它們就可能悄悄地在你身邊安營紮寨。 花園與庭院: 這是蝸牛最常見的棲息地之一。在花壇、菜園、灌木叢下、堆肥堆裏,你很容易發現它們的身影。潮濕的土壤、落葉和植物根部都是它們理想的藏身之處。 公園與綠地: 城市公園裏豐富的植被和相對濕潤的環境,為蝸牛提供瞭充足的食物和庇護。草坪邊緣、樹木底部、花壇後麵,都是值得仔細搜尋的地方。 牆角與縫隙: 即使是在城市的建築邊緣,潮濕的牆角、石縫、排水溝附近,也可能成為蝸牛的傢。尤其是在雨季,它們會更加活躍。 陽颱與窗颱: 如果你養有植物,無論是室內的盆栽還是陽颱上的花盆,都可能吸引來蝸牛。它們可能會啃食植物的葉片,留下一個個小孔。 水邊: 靠近河流、池塘或湖泊的區域,如果植被茂盛且濕潤,也可能發現蝸牛。 三、 認識你的鄰居:幾種常見蝸牛的“長相” 本書將重點介紹幾種在城市和近郊地區最常遇到的蝸牛種類。我們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清晰的圖片(此處為假設,實際書中會有配圖),幫助你輕鬆區分它們。 羅馬蝸牛 (Helix pomatia): 特徵: 這是歐洲最著名的食用蝸牛之一,體型較大,殼的顔色通常是淺棕色或淡黃色,有明顯的螺鏇紋。殼的開口邊緣呈白色,質地較厚。 棲息地: 它們喜歡開闊的草地、花園、果園,以及鈣質豐富的土壤。在歐洲,它們是重要的食用資源。 如何識彆: 注意它的體型是否足夠大,殼的顔色和紋路是否與描述相符。 花園蝸牛 (Cornu aspersum / Helix aspersa): 特徵: 這是我們最常見的蝸牛之一,體型中等,殼的顔色變化較大,通常呈黃褐色或棕褐色,帶有深色的斑紋或條紋,殼的錶麵略顯粗糙。殼的開口邊緣常呈淡紫色或白色。 棲息地: 它們對環境的適應性很強,幾乎可以在任何有植被的濕潤地方找到,包括花園、公園、草地、甚至牆壁上。 如何識彆: 留意它殼上的斑紋和顔色變化,以及它相對較大的體型和較粗糙的殼麵。 小蝸牛 (Cepaea nemoralis & Cepaea hortensis): 特徵: 這兩種蝸牛外形非常相似,體型較小,殼的顔色變化豐富,從黃色、粉紅色到棕色都有。最顯著的特徵是殼上的深色帶紋,通常有5條左右,但數量和寬度會變化。殼的開口邊緣通常是黃色的(C. hortensis)或粉紅色的(C. nemoralis)。 棲息地: 它們通常生活在草地、灌木叢、花園邊緣等地方,尤其喜歡鈣質含量較高的環境。 如何識彆: 尋找顔色鮮艷、殼上帶有明顯深色帶紋的小型蝸牛,注意觀察殼的開口邊緣顔色。 陸地小蝸牛 (例如:Buliminus/Zebrina species): 特徵: 這類蝸牛通常體型更小,殼的形狀可能更細長或尖錐形,顔色也多種多樣,可能帶有條紋。它們不像前麵幾種那樣有明顯的“傢園”偏好,而是可能齣現在各種植物上或土壤中。 棲息地: 它們的分布範圍可能更廣,從草地到灌木叢,甚至可能在樹枝上找到。 如何識彆: 這是一個更廣泛的分類,因為有很多小型陸地蝸牛種類。關鍵在於觀察它們的體型、殼的形狀和顔色。 請注意: 蝸牛的分類是一個復雜而精細的領域,野外識彆可能受到個體差異、年齡、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本書提供的識彆信息旨在幫助初學者建立基本的認知,並鼓勵進一步的探索。 四、 觀察的樂趣:如何更好地發現和瞭解蝸牛? 想要認識這些小傢夥,並不需要深入荒野,你傢附近的綠地就是絕佳的“實驗室”。 選擇閤適的時間: 蝸牛在潮濕的環境下最為活躍。因此,雨後的清晨、傍晚,或者陰天時,是觀察它們的好時機。 放慢腳步,仔細觀察: 它們的速度很慢,需要你耐心地在草叢、灌木叢、花盆邊、牆角等地方尋找。低頭仔細觀察地麵、葉片、植物根部,以及任何可能潮濕的縫隙。 利用工具: 一副小放大鏡可以讓你更清晰地觀察到蝸牛的身體細節,如觸角、眼睛、齒舌(如果它們正在進食的話)。 尊重生命: 觀察蝸牛時,請務必溫柔對待。避免驚嚇或傷害它們。如果需要更仔細地觀察,可以輕輕地將它們移到一塊葉子上,觀察一段時間後再放迴原處。 記錄你的發現: 隨身攜帶一個小筆記本,記錄下你發現蝸牛的時間、地點、看到的蝸牛的形態特徵(殼的顔色、大小、紋路,身體的顔色等)。拍照也是個好方法。 瞭解它們的食物: 留意它們正在吃什麼?是嫩葉?腐爛的植物?還是真菌?這能幫助你瞭解它們的食性。 觀察它們的移動: 它們是如何移動的?腹足如何分泌粘液?那銀色的軌跡是如何形成的? 五、 蝸牛在自然界中的角色 不要小看這些小小的軟體動物,它們在生態係統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分解者: 許多蝸牛以腐爛的植物為食,幫助分解有機物,將養分歸還給土壤,對維持生態平衡至關重要。 食物鏈的一環: 它們也是許多其他動物的食物來源,如鳥類、刺蝟、青蛙、一些昆蟲等。 指示物種: 蝸牛對環境的敏感性,使它們有時可以被視為環境健康的指示物種。 《好玩兒的蝸牛:城市角落裏的軟體生物探險》 是一扇讓你重新審視身邊微觀世界的窗口。它邀請你放慢腳步,用發現的眼睛去觀察,用心去感受,你會驚訝地發現,即使在你最熟悉的角落,也隱藏著如此豐富而有趣的生命故事。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識彆蝸牛的書,更是一次關於好奇心、觀察力和親近自然的邀請。讓我們一起,開啓這場充滿驚喜的軟體生物探險吧!

用戶評價

評分

說實話,我買這本書一開始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的,畢竟市麵上的動物識彆圖鑒很多都華而不實,要麼就是印刷質量太差,用幾次就覺得不值當。但是這本《好奇心書係》的做工實在讓人眼前一亮。它的紙張厚實,覆膜處理得很好,即使在野外不小心沾上一點點濕氣或泥土,用濕布輕輕一擦就能恢復原樣,這對於經常在戶外活動的探險者來說太重要瞭。內頁的排版設計非常科學,不是那種密密麻麻擠在一起的文字堆砌,而是留足瞭白邊,讓人閱讀起來非常舒服。最關鍵的是,它的術語解釋做得極其到位,對於那些復雜的分類學名詞,總會附帶一個通俗易懂的解釋,甚至配有簡單的示意圖來輔助理解。我尤其喜歡它對“變異現象”的探討部分,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蝸牛顔色或大小和書上標準圖樣略有不同,這本書解釋瞭這些變化可能是由環境因素造成的,這極大地拓寬瞭我對生物多樣性的理解,而不是簡單地認為自己找錯瞭物種。這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部精美的博物誌,值得珍藏。

評分

我是一個有輕微強迫癥的收藏傢,對於任何與“自然記錄”相關的書籍,我都會從細節處去考量其嚴謹性。這本書在數據和引用的嚴謹性上,確實達到瞭專業水準。它沒有為瞭追求數量而收錄那些過於罕見或地理分布極其狹窄的物種,而是聚焦於那些在不同地理區域內“最常見”的物種,這保證瞭廣大讀者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它們的概率。而且,它對一些容易混淆的“孿生物種”進行瞭非常細緻的鑒彆點標注,比如通過觀察虹管的位置差異,或者殼口邊緣的微小凸起。這些細微的差彆,往往是區分不同物種的關鍵,也是普通愛好者最容易忽略的。我甚至發現,書中引用瞭一些最新的分子生物學研究成果來佐證某些分類的確定性,這錶明作者團隊在編寫過程中是緊跟學術前沿的。這種專業性和實用性的完美結閤,讓這本書在眾多同類産品中脫穎而齣,成為瞭我書架上最可靠的參考資料之一。

評分

這本野外識彆手冊絕對是戶外愛好者的福音!我最近迷上瞭在雨後的林地裏尋找各種小生物,尤其是那些帶著螺鏇殼的“小傢夥們”。之前總是在網上查資料,但那些圖片要麼模糊不清,要麼就是專業術語一大堆,看得我頭暈眼花。這本手冊的設計簡直太貼心瞭,它把不同種類的蝸牛劃分得非常清晰,每一種都有高清的彩圖,連殼的紋路、身體的顔色都展現得淋灕盡緻。尤其是關於棲息地和行為習性的介紹,簡直是實戰指南。比如,它會告訴你某種蝸牛更喜歡在腐爛的木頭上活動,而另一種則偏愛潮濕的草地邊緣。這讓我每次齣門都有明確的目標,不再是漫無目的地亂翻。更讓我驚喜的是,書裏還穿插瞭一些有趣的野外觀察小技巧,比如如何溫柔地誘導蝸牛伸齣觸角,或者如何安全地記錄它們的活動軌跡而不驚擾它們。那種感覺就像身邊隨時揣著一位經驗豐富的博物學傢,隨時都能解答我的疑惑。這本書讓我對身邊的微觀世界産生瞭前所未有的敬畏和好奇心,每一次的發現都像解開瞭一個新的謎題。我已經迫不及待想帶著它去更遠、更復雜一點的生態環境裏探險瞭。

評分

老實說,我對這種小眾主題的書籍的期望值一嚮不高,通常能做到“看得過去”就已經算不錯瞭。但這本手冊完全超齣瞭我的預期,它帶給我的感受是完全的驚喜和滿足。我最欣賞它的地方在於它成功地將“科學的冷峻”與“觀察的詩意”融閤在瞭一起。文字描述部分,比如描述某種蝸牛如何在乾旱時期將自己封閉起來的生存策略,那種描述充滿瞭一種對生命力的贊美。但同時,它又用極其精確的測量數據和形態學描述來支撐這些觀察。閱讀過程就像是一場精心編排的音樂會,時而有激昂的科學洞察,時而有寜靜的自然沉思。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那些被我們習慣性忽略的生物,它們的存在本身就是地球演化史上一個奇妙而堅韌的篇章。我甚至開始帶著放大鏡去觀察它們的足部運動軌跡,這種深度的探索欲,正是這本書最成功地激發齣來的。它不僅是識彆工具,更是激發對生命熱愛的催化劑。

評分

對於一個業餘的自然教育工作者來說,尋找高質量、易於傳播的教材是我的長期追求。這本關於蝸牛的識彆手冊,完美地填補瞭我目前在無脊椎動物教學資源上的空白。我嘗試用這本書給一群高中生做瞭一次短期的野外實踐課,效果齣乎意料的好。以往講昆蟲或鳥類,孩子們相對容易理解,但談到蝸牛,他們往往覺得“太普通瞭,不值得注意”。然而,這本書用極其生動和細緻的筆觸,將蝸牛的食性、繁殖策略乃至它們在生態係統中的分解者角色描繪得引人入勝。特彆是書中對不同蝸牛“粘液”差異的描述,讓孩子們興奮不已,紛紛開始討論哪種蝸牛的“鼻涕”最粘稠。這本書的結構非常適閤做成模塊化的教學單元,每一章都可以獨立成課。它不僅僅教導“這是什麼”,更著重於“它如何生存”,這種深入的生態學視角,遠超齣瞭普通識彆圖鑒的範疇。如果後續能有更多類似主題的姊妹篇推齣,我的教案就可以更加豐富立體瞭。

評分

很滿意,是喜歡的書,京東送貨快,服務好,要點贊!

評分

圖書館收藏之佳品,東西不錯。

評分

齣去踏青的時候帶上可以對照查找

評分

不錯的小書,還是比較實用

評分

圖書館收藏之佳品,東西不錯。

評分

口袋書,比較小,方便攜帶。方便對花花草草感興趣的人群。推薦,值得一買。

評分

書很好,京東自營的東西物流超級快,昨天晚上下的單,今天中午就到貨瞭。

評分

喜愛蝴蝶的朋友應該買一本。很好。

評分

特彆棒,野外采集必備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