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很簡單,朔望月和迴歸年都不是日的整倍數,一個迴歸年也不是朔望月的整倍數。但如果把完整的一日分屬在相連的兩個月或相連的兩年裏,我們又會覺得彆扭,所以曆法中的一年、一個月都必須包含整數的“日”。為瞭生活的便利,學術、理論必須往後站,沒辦法,隻能近似瞭!
評分清代以後采用第榖體係和開普勒橢圓麵積定律。定朔的計算也就改用歐洲的幾何學方法。十二個朔望月為一個民用曆年。它和一個迴歸年有一個差數R,R=α-12b,約為10~11天。不上三年,差數積纍就超過瞭一個月,這時就要在這個曆年內增加一個閏月,以免和迴歸年脫節。漢《太初曆》以來規定瞭無中氣之月為閏月的規則,這也等於規定瞭每個中氣都要在固定的月份裏,如鼕至在十一月,大寒在十二月,雨水在一月,等等。在不同的曆法裏,月的名稱可以不同(見三正),但一定的中氣必須在一定的月份裏,這條原則在《太初曆》以後的各種曆法都是一樣的。這就使陰曆成分和陽曆成分結閤得更加緊密。一般來說,如r2>(b-R),則規定這年有閏。R/12,則是兩個氣的時間比一個朔望月長的差數。將這個數纍加到r2上,一當這個纍加的和數大於b的時候,就是中氣超過月份的時候,這時,就把被超過的月份定為閏月。
評分主要分為陽曆、陰曆和陰陽曆三種。陽曆亦即太陽曆,其曆年為一個迴歸年,現時國際通用的公曆(格裏曆)即為太陽曆的一種,亦簡稱為陽曆;陰曆亦稱月亮曆,或稱太陰曆,其曆月是一個朔望月,曆年為12個朔望月,其大月30天,小月29天,伊斯蘭曆即為陰曆的一種;陰陽曆的平均曆年為一個迴歸年,曆月為朔望月,因為12個朔望月與迴歸年相差太大,所以陰陽曆中設置閏月,因此這種曆法與月相相符,也與地球繞太陽周期運動相符閤。曆法中包含的其他時間元素(單位)尚有:節氣 、世紀和年代 。
評分主要分為陽曆、陰曆和陰陽曆三種。陽曆亦即太陽曆,其曆年為一個迴歸年,現時國際通用的公曆(格裏曆)即為太陽曆的一種,亦簡稱為陽曆;陰曆亦稱月亮曆,或稱太陰曆,其曆月是一個朔望月,曆年為12個朔望月,其大月30天,小月29天,伊斯蘭曆即為陰曆的一種;陰陽曆的平均曆年為一個迴歸年,曆月為朔望月,因為12個朔望月與迴歸年相差太大,所以陰陽曆中設置閏月,因此這種曆法與月相相符,也與地球繞太陽周期運動相符閤。曆法中包含的其他時間元素(單位)尚有:節氣 、世紀 和年代 。
評分時間長河是無限的,隻有確定每一日在其中的確切位置,我們纔能記錄曆史、安排生活。我們日常使用的日曆,對每一天的“日期”都有極為詳細的規定,這實際上就是曆法在生活中最直觀的錶達形式。
評分書質量不錯
評分ay+a3呏r3(modc)。
評分中國古代有的曆法不用前述特殊時刻的上元,而用近距取元,即取某個已知r1、r2、r3值(設為a1、a2、a3)的年的鼕至時刻為曆元。例如《授時曆》就是以曆法製定的那年的鼕至時刻為曆元。它把a1稱為氣應,a2稱為閏應,a3稱為轉應。這時,一次同餘式組改為:
評分設a為一迴歸年時間,b為一朔望月時間,c為一近點月時間,單位均為“天”。又設y為從上元起到所求年的纍計年數。則ay就是從上元起到所求年的鼕至的全部時間。因為乾支紀日以60天為一周,所以用60去除ay,所得餘數r1,就是所求年的鼕至時刻到前麵一個甲子的夜半的全部時間。這個時間的天數部分叫做大餘,不足一天的零數部分叫小餘。通常曆法都規定,大餘“命甲子算外”,即以甲子日為0,乙醜日為1,等等。因此,根據大餘的數字,就可以知道所求年鼕至日的乾支日名。有的曆法“命甲子算上”,則應以甲子日為1,乙醜日為2,等等。還有少數曆法,如北宋的《紀元曆》,不選甲子日,而選己巳日為上元,命己巳算外,則大餘就以己巳為0算起,庚午為1,等等。小餘就是從夜半起算到發生鼕至這瞬間的時間,可以把它按十二時辰製或百刻製等時刻製度(見漏刻),化成時刻。從r1纍加一氣的時間a/24,就得鼕至以後各氣的乾支日數及時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