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文学中的首部心理小说
莱蒙托夫代表作,俄罗斯“多余人”文学的集大成之作
《当代英雄》是莱蒙托夫的代表作,描写贵族出身的年轻军官毕巧林在高加索的经历。他因为无法避免精神上的空虚和道德上的堕落,不满世俗现实,玩世不恭,到处寻找刺激,无事生非,玩弄女性。毕巧林这一艺术人物标志着俄罗斯文学中患有时代病的“多余人”的诞生。
莱蒙托夫(1814—1841),继普希金之后俄国又一位伟大诗人,被别林斯基誉为“民族诗人”。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天资聪颖通晓多种外语,在艺术方面也很有天分。后来考入莫斯科大学,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转入圣彼得堡近卫军骑兵士官学校。1841年7月27日,他因病到帕吉戈尔斯克疗养,和这里的退伍少校马丁诺夫决斗而死,年仅27岁。代表作有中篇小说《当代英雄》及大量诗篇。
当代英雄,我尊贵的先生们,诚为肖像,但它不是某一个人的肖像:这是集我们整整一代人疯长陋习之大成的一副肖像。
——莱蒙托夫
我们任何人都还没有写过这样合乎规格的、优美的、脸炙人口的散文。
——果戈理
整篇小说渗透了诗意,充满了浓厚的情趣。小说里每个词都意味深长……小说里说的话有时像闪电,有时像一把利剑,有时像撒在天鹅绒上的珍珠。
——别林斯基
我不知道有比莱蒙托夫再好的语言了。我是这样做着:我把他的小说像在学校里做学生时那样的一句一节地分开来……我再照样学着写。
——契诃夫
莱蒙托夫:个性化的生活和创作
前言
第一部
贝拉
马克西姆?马克西梅奇
毕巧林记事簿
一 塔曼
第二部
二 梅丽郡主
三 宿命论者
附录
莱蒙托夫生平及创作年表
6 月3 日
我常常问自己,对于一个无意诱惑又永世不会娶她为妻的年轻女孩子,我何必如此死心塌地、执迷不悟地追求她的爱情呢?何苦要卖弄女人们的这种风情呢?维拉爱我,胜过梅丽郡主有朝一日将会对我怀有的那种爱;假若她是个让我难以得手的国色天香,那我也许会迷醉于事情的艰难竭蹶、回天无力之中……
然而事情得手却是如此不费吹灰之力!可见这并不是令人坐卧不宁、茶饭不思地追求的那种爱情,那样的爱情追求在我们青春的最初岁月里曾苦苦地折腾我们,把我们从一个女人身边抛到另一个女人身边,直至找到我们不堪容忍的那个女人为止;因为那时才会开始我们的始终不渝、我们的百折不挠—— 货真价实的无穷无尽的激情,它可借用数学中由一点引向空中的射线加以表达;这种无穷无尽的秘密,仅在于它无法达到目的,即无法到达终点。
我为什么心慌意乱、坐立不安了呢?是看到葛鲁希尼茨基眼红了?可怜虫一个!他根本不值得我眼红。或者是一种灵魂肮脏,却又无法克制的心情在作祟?这种心情能够促使我们毁掉亲人甜蜜的迷幻,只是为了一种微不足道的惬意—— 当亲人绝望中问他该相信什么时,可以惬意地对他说上一句:“我的朋友,我也曾有类似的遭际,可你看我,又是午饭大口吃,又是晚饭大口嚼,大觉睡得无忧无虑,而且盼着能没有哭叫、没有眼泪地死去!”
要知道,占有一个年轻的、初发芙蓉般的美人儿,那简直是一种不可名状的享受!她就像迎着第一缕阳光,将最令人销魂的芳香初撒人间的花朵儿一般;应该在这时将它采下,闻个足够之后,把它扔在大路上,说不定有谁会把它捡起来呢!我感到自己怀有鲸吞路途所遇万物的那种欲壑难填的贪婪;我观察别人的苦乐,仅仅是出于一己之私,把它们看作维系我精神力量的食粮。我自己再也不能听凭激情,感情用事,忘乎所以;我的虚荣心已为环境所遏制,但是它却以另外一种形式出现,因为虚荣心和权势欲没有什么不同,而我最大的满足—— 迫使周围万物唯我的马首是瞻,激起对我钟爱、忠诚、惧怕的感情—— 不正是权势的最重要的象征与最大的胜利吗?没有任何站得住脚的理由,却成了某一个人痛苦与欢乐的根由—— 这还不是供给我们骄傲自大的最甜美的食品吗?而幸福又是什么?是至高无上,老子天下第一。假若我认为我比普天下所有的人都优越,都强大,那我就是幸福的;假若人们热爱我,那我就会在自身找到取之不尽的为人热爱的根源。遭罪演化出罪恶;初尝痛苦,使人领悟到折磨别人的满足;一个人,如果他不想将恶念付诸行动,这个恶念在他头脑中就不可能萌生:意念,是有机物,有人曾经说过:它们的产生就已经赋予它们以形式,而这种形式就是行动;谁头脑中产生念头多,他的行动也比别人多;那些终生沉溺于登科做官的天才,就该死于宦海或因此而发疯,这正像体魄健壮的一个人,因为一直坐着疏于活动而死于脑溢血一样。
情欲并非别的什么,而是发育早期的意念。它是心理年轻的附属物,所以如果谁以为一生一世都会因它而心潮激荡,那他就是一个笨蛋。许多悠然自得的河流都起于喧豗呼啸的山间瀑布,却没有一条河流浪涛翻滚、水花飞溅地直达大海。但是这种悠然自得常常是伟大的,尽管是隐蔽的力量的征表;感情与想法的丰富与深邃,不会有许多疯狂的突然发作。心灵在忍耐苦难和享受愉悦时,对天下的万事万物都有清清楚楚的认识,而且确信本该如此安排;它知道,假若天地间没有大雷雨,太阳持久的酷热就会使它干瘪如柴。它常常体会着自己的生命力,像对一个自己喜爱的婴儿一样,爱抚和惩戒自己。一个人只有自我意识处于这种高级状态下,他才能够评估上天的裁决。
我对这个系列中某部美国早期浪漫主义作家的选集印象尤为深刻,主要集中在他们对于自然环境的描绘上。那位作家笔下的森林、湖泊和星空,总是充满了象征意义和一种近乎宗教般的敬畏感。这本书的译者成功地捕捉到了那种“崇高美”——即自然界宏大、压倒性力量下,人类个体渺小却又与之共鸣的情感。他们的用词非常考究,比如描述光影变化时,总能找到一个精准的动词来捕捉瞬间的流逝;描述声音时,那种空旷和回响感仿佛能穿透纸面。读完之后,我立刻关上灯,望向窗外,那种被自然伟力所震撼的感觉又涌了上来。这说明优秀的翻译不仅仅是词语的替代,更是情感氛围和审美体验的完整重建,这套文库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评分有一本关于战后存在主义思潮的译本,给我留下的印象极其深刻。这本书的主题本身就非常晦涩和抽象,探讨的是自由意志、荒谬感和人类的疏离。市面上很多关于此类的译本,往往会因为过度追求学术的严谨性,导致语言变得佶屈聱牙,普通读者望而却步。然而,这套文库里的译者却找到了一种奇特的平衡点,他们既没有牺牲哲学概念的准确性,又使用了非常具有画面感的、甚至略带冷峻的现代汉语来呈现。特别是涉及到主人公内心独白的部分,那种断裂的、充满反问的句子结构,被翻译得极具张力,读起来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冰冷的、缺乏确定性的世界中。我感觉,光是阅读这些译文本身,就已经完成了一次对现代困境的深度对话,其文本的力量,远超出了单纯的故事叙述。
评分这套“世界名著名译文库”的整体装帧设计实在让人眼前一亮,典雅又不失厚重感。我特别喜欢他们选用的纸张质感,那种微微泛黄的米白色调,读起来特别舒服,长时间盯着也不会觉得眼睛太累,这对于我们这些沉迷于纸质书的“老派”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装订也十分结实,即使是精装本,拿在手里也不会觉得笨重,翻阅起来很顺畅,能感受到出版社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尤其是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往往被各种版本“糟蹋”,要么是封面俗气,要么是字体小得让人发指。但这一辑,无论是排版疏朗有致,还是字号选择,都透着一股对文字本身的尊重。我刚拿到手的时候,随便翻开一册,那股油墨和纸张混合在一起的独特气味,瞬间将我带回了图书馆里那些堆满旧书的角落,这是一种无法被电子阅读器取代的仪式感。而且,从他们收录的作家的名气来看,这个文库的选书眼光是相当独到的,既有耳熟能详的大师,也有一些被低估的宝藏作家,让人充满探索的欲望。
评分这个文库里收录的一部法国古典主义的悲剧作品,让我重新审视了文学体裁的魅力。这部戏(我指的是那个关于贵族荣誉与命运的)的对白,原本就要求极高的韵律感和精准的措辞。在这个译本中,译者显然下足了功夫去重塑法文原版中那种排比的、逻辑严密的对白结构。我尤其注意到,在人物激烈冲突的段落,译者并没有简单地用大喊大叫来表现情绪,而是通过对仗工整、用词考究的长句,反而营造出一种更加压抑和无可逃避的宿命感。这种对文体风格的精准把握,使得即使是相隔数百年和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读者依然能感受到那种古典悲剧特有的美学震撼力。它不是在“讲述”一个故事,而是在“构建”一种无可撼动的命运场景。
评分我最近在读的另一本收录在这个系列里的作品,是关于十九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选集,那本的翻译质量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我记得有一段描述主人公内心挣扎的场景,原著的复杂情绪和句式结构,在很多译本中都会显得生硬或过于直白,但这一版处理得极其精妙,它保留了俄语原文那种特有的沉郁和那种婉转的、层层递进的叙事节奏。译者显然对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人物心理有着深刻的洞察力,处理关键的转折点时,那种“信、达、雅”的平衡拿捏得恰到好处,让人读起来完全没有翻译腔的隔阂感,仿佛直接就是俄国作家本人在用流畅的中文叙述。这种高质量的翻译,对于理解文学作品中那些微妙的文化差异和潜台词至关重要,我甚至在某些段落停下来,反复揣摩译者是如何化解那些看似无解的语言难题的,收获良多。
评分很好的
评分正版书籍,值得购买!!
评分多看书,有好处,便宜实惠,好
评分现在有时间来时阅读世界名著,将来的一段时间都将进行这项工作。
评分很不错的书,质量很好的,非常喜欢看的,送货也很快
评分印刷不错。
评分莱蒙托夫是与普希金齐名的俄罗斯诗人,诗歌充满理想主义色彩,对旧时代毫不留情的鞭笞,对新生活和美好事物充满乐观和赞美。
评分很好的作品
评分上海三联书店的这套世界文学名著系列非常不错,价格便宜,名家翻译,装帧也挺好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